> 首页 > 生活 > 健康 > 哪些因素可伤骨 不同年龄段伤骨因素不同

哪些因素可伤骨 不同年龄段伤骨因素不同

来源: 作者:runsly 时间:01-07 手机版

正常情况下,骨骼坚硬且有韧性,钙沉积的骨密度决定骨骼硬度,蛋白质转化的胶原质决定硬度。一般30~35岁骨骼密度达到巅峰值,35岁后骨骼中胶原质和钙质逐渐丢失,骨量逐渐减少,从而引发一系列骨病。

哪些因素可伤骨?

1、儿童和青少年

青少年时期成骨大于破骨,骨骼中钙快速沉积,骨密度慢慢增强,此阶段骨骼韧性良好,即使没有骨折,也不容易完全断开。不过很多青少年有挑食偏食的坏习惯,暴饮暴食,大量吃快餐或喝碳酸饮料,再加上活动量少和学习压力大等可紊乱内分泌功能,影响正常骨代谢。另外孩子长期伏案弯腰写作业读书,可引起肌肉韧带疲劳,脊柱结构变形,从而使得脊柱发育受到影响。另外运动量少会导致肌肉力量不足以保护骨骼,同样易发生骨折。

2、青壮年

青壮年时期骨骼密度增加,一直到30~35岁时达到巅峰,成骨和破骨功能维持平衡状态。不过长时间坐着不动和大量吸烟酗酒可降低骨质量,再加上缺乏阳光照射会影响维生素D合成,不利于钙质吸收以及过量储存。长期吸烟会减少体内雌性激素水平,不能更好地保护骨骼;喝浓茶以及浓咖啡会使得钙跟随尿液排出体外。

3、中青年时期

中青年女性较特殊,可经历两个骨质流失高峰期,即妊娠期哺乳期和更年期。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很大变化,易引起特发性骨质疏松;产后1~3个月易出现腰背部疼痛,严重时可导致腰颈椎骨折,此时需立即停止母乳喂养,合理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女性进入绝经期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不足,破骨速度超过成骨速度,从而导致骨质流失,引起骨质疏松。

4、老年人

上了年纪后激素水平下降,体内代谢发生异常,维生素D合成或活化不足会减弱胃肠道对钙吸收能力。经过研究发现,年龄每增加10岁,患上骨质疏松的风险可增加1.4倍。另外大部分老年人伴有慢性病,某些疾病或药物可损害骨骼,如患有慢阻肺会使得呼吸受到影响,运动量减少,再加上药物中含有的激素,若长期用可引起骨质疏松。另外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骨组织易发生病理性改变,其主要症状是骨矿物质含量降低,甚至可产生骨质疏松。一旦跌倒,无论是脊柱、髋部,还是手腕部以及肩臂交接处都会发生骨折,进而升高致残率和致死率。除此之外身体消瘦的老年人肌肉力量不足,身体协调能力差,易发生摔跤而骨折。

温馨提示

强健骨骼要贯穿一生,从儿童时期就要强健骨骼,多吃含钙食物,如奶类豆类绿叶蔬菜、海带和黑芝麻等,每天至少晒太阳20~30分钟能促进身体对钙吸收,戒烟戒酒,少喝浓茶、浓咖啡以及碳酸饮料。每周至少有150分钟的有氧运动,能增强骨密度,如骑行、快步走、慢跑或跳绳等。

相关推荐:

中国肿瘤医院前十排行榜

胆结石是怎样形成的,该如何预防?

关节疼痛,怎么办?

有知道什么好的瘦身方法吗?

空腹血糖12.8,餐后两小时20以上,怎么办?

患口腔癌会有哪些信号?

身体有哪些信号就必须要戒烟了?

得了糖尿病怎么办?有哪些解决方法?

标签:

声明:《哪些因素可伤骨 不同年龄段伤骨因素不同》一文由排行榜大全(runsly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