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习 > 高校 > 这50所高校,硬科技独角兽孵化力最强!清华夺魁 北大不敌上海交大

这50所高校,硬科技独角兽孵化力最强!清华夺魁 北大不敌上海交大

来源:网络 作者:产业这条链儿 时间:03-04 手机版

/ 哈工汇宇推荐 /

2019年时,国内硬科技独角兽主要产自AI行业,如今,硬科技创业风潮在机器人、半导体、商业航天、新能源、量子等领域已成燎原之势。

2022年中国硬科技独角兽已超过百家,它们背后的创始人来自哪里?传统理工强校表现优异,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交大领衔第一梯队,其校友所创立的独角兽总估值分别高达4000亿、2300亿、1300亿元。华科大、中科大、哈工大、北航亦优势明显。北大、复旦、武大等明显落后排名相近的理工院校。

浙江大学校友创立的硬科技独角兽中,超过6成总部位于杭州,而武汉、哈尔滨、西安等地,却留不住当地名校学子创立的独角兽,这方面,合肥与中科大的互相成就或可提供借鉴。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财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理工科未必强势的学校,毕业生同样在硬科技领域打开一片天地。这些高校背景的创始人又是如何杀出重围的?

一家初创企业成长为估值10亿美元的独角兽,要穿越千险万阻。有数据显示,在硅谷天使投资人社区AngelList获得种子轮融资的初创公司,只有2.5%的机会成为独角兽。而据IT桔子统计,国内企业从登上独角兽榜到IPO,平均用时766天,接近两年。但还有更多独角兽消失在冲击上市的路上。

任何初创企业的发展,创始人都起到决定性作用。那么,中国硬科技独角兽背后的创始人,毕业于哪些高校呢?

本文盘点了中国近150家硬科技(新能源、AI、半导体、量子、商业航天、生物医药、数字经济)领域的明星初创企业,以其最新一轮融后估值为主要依据,同时参照胡润独角兽榜单、公开报道、相关上市类股东公告中披露的投资信息、同行可比上市公司估值等,从而筛选得到了约110家硬科技独角兽,并全面梳理了各独角兽创始人的求学背景,按照各高校背景创始人所创立的独角兽总估值进行对比,得到了硬科技独角兽孵化能力Top50高校名单(表1)。

整体看,不同高校孵化硬科技独角兽的能力分层明显。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拔得头筹,它们各自培育了21家、13家、8家硬科技独角兽的创始人。科研能力的深厚积淀,更容易产业化的专业设置,产业链和资本圈的校友资源,地区产业优势的协同等,或是这些高校脱颖而出的原因。

整体而言,理工科院校在硬科技领域的孵化能力要明显胜过相同排名的综合类大学,呈现出与客观认知相符的“大概率”的优势。然而,商业世界的魅力正在于不确定性中,参差百态的成功案例。Top50高校中,亦出现了上海财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理工科未必强势的学校。这意味着,财经、贸易、语言类相关背景的创始人同样能在硬科技领域打开一片天地,说明创业的另一重激励是宣示“事在人为”的道理。

1.国内硬科技孵化力最强梯队

清华大学:硬科技独角兽总估值高达4007亿元

清华大学又一次赢“麻”了。该校校友创立的硬科技独角兽达到21家,总估值达到4007亿元,超过第二名香港科技大学1673亿元,无论总估值,还是数量上,都是断层式领先(表2)。

清华大学的强势地位,主要是其在AI、半导体两大领域产生了17家独角兽,这与其校友圈子的团结紧密合作有莫大关联。

得益于较早设立微电子专业等历史积淀,“清华芯片圈”早已名声在外,此前,新财富曾统计,清华大学校友创立了27家芯片圈上市公司及独角兽,市值超过6000亿元,扛起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半壁江山。目前国内DRAM龙头睿力集成(长鑫存储母公司)的CEO朱一明正是代表。

清华大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人才和企业储备也异常丰富,目前已出产了多达5家独角兽(小马智行、元戎启行、蘑菇车联、Momenta、智行者科技),其中,小马智行估值高达570亿元,在国内自动驾驶领域排第一。

清华大学校友在AI领域(自动驾驶、机器视觉)优势明显,与清华姚班的学科优势有关。旷视科技的印奇、唐文斌、杨沐,小马智行的楼天城都来自姚班。

姚班是姚期智院士于2005年创建,重在培养计算机、信息科学领域的高尖端人才。此后,姚班多次升级迭代。2019年,姚班增设了人工智能班(智班),又于2021年增设了量子信息班(量信班)。2022年8月,姚班、智班、量信班合而为一,重新统称姚班(即计算机科学实验班)。

而新能源领域的独角兽,清华大学贡献了光伏组件厂商阿特斯光电,阿特斯目前组件出货量排全球第五。其创始人瞿晓铧1986年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赴加拿大深造,1995年获多伦多大学半导体材料科学博士学位,2001年回国创业。2006年,其在加拿大注册成立的阿特斯太阳能(CSIQ.NSDQ)登陆美股,目前市值20亿美元。

2021年6月28日,阿特斯太阳能在内地的子公司之一,主营组件业务的阿特斯科创板IPO获受理,同年12月13日,首发过会;但目前其IPO已中止。

除了拥有全国顶级的本科生源,清华大学的光环也吸引了诸多企业家深造,为其聚合了更多人脉资源,马太效应显著。例如,蓝箭航天创始人张昌武获得清华大学MBA学位,蓝箭航天是中国最早的商业航天公司之一,目前估值100亿元。特来电创始人于德翔,本科三峡大学,硕士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后又于清华大学EMBA深造。

上海交通大学强势崛起,综合实力强劲

目前来看,在AI、半导体领域,上海交大是唯一有潜力与清华大学角逐的高校。

“交通大学”诞生于1896年,前身为南洋公学和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沪校(今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当时教学用的全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原版教材,办学思路是建成“东方MIT”;它与唐校(今西南交通大学)、京校(今北京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统称“中国交大五校”。

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本次皆入围Top50名单,但显然,身处高校、产业、市场、金融形成联动的上海,上海交大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发展势头最好的“天选之子”。其校友创立的硬科技独角兽多达13家,估值总计1335.5亿元,且主要分布在了AI和半导体两大风口,其中AI独角兽就有8家(表3)。

事实上,在计算机科学界,除了清华姚班实力强劲,上海交大的ACM班也不容小觑。

2002年,上海交通大学俞勇教授发起设立了ACM班,取名源于美国计算机学会(Association of Computing Machinery),后者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学会组织,图灵奖就由该组织设立和颁发。而ACM班创立十年内,其学生们便拿到了全球ACM大赛的“三冠王”。

第四范式的创始人戴文渊即毕业于ACM班2002级。成立于2014年的第四范式,是中国早期AI独角兽的代表,不过,尽管其头顶“三大银行集体投资”以及“决策类AI第一股”的光环,但持续亏损,在资本市场步履蹒跚。2022年10月,第四范式第三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迄今仍未成功上市。

酷哇机器人创始人何弢和廖文龙则是师兄弟,董事长何弢本科毕业于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专业,后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硕博连读,是自动驾驶领域著名算法专家;CTO廖文龙为上海交大自动化系硕士,主攻移动机器人的定位与导航算法。

清华大学校友“圈子”的聚集、示范、带动作用在硬科技独角兽的孵化上能量惊人,上海交大也在下力气打通产学研环节。目前,上海交大推出了天工计划(科学家创业项目)、上海交大C计划:链接科研成果、创业人才与资本,以高校母基金为纽带,联合投资机构和企业,推动学校成果商业化。未来,人们有望在独角兽名单中看到上海交大更为出色的成绩。

创业基因最强的浙江大学,硬科技时代依然活跃

浙江大学被誉为“中国创业率最高的大学”。

位于江浙富饶之地的杭州,浙江大学深深受益于当地繁荣的民营经济,更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了与生俱来的创业文化。在双创时代,浙江诞生了赫赫有名的“浙江新四军”,即“浙大系”、“浙商系”、“阿里系”、“海归系”。其中,“浙大系”尤以“创新驱动的创业”而知名。

浙大对优秀本科生实施“特别培养”和“精英培养”的学院——竺可桢学院(简称“竺院”),是其中典范。竺院成立于2000年5月,以浙大老校长竺可桢之名命名,前身为创办于1984年的浙江大学(工科)混合班。目前,竺院设有工科试验班(竺可桢学院交叉创新平台)、混合班、人文社科实验班、求是科学班(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项目)、医学试验班(巴德年医学班,8年制)、神农班等。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毕业于浙大(工科)混合班1998级。

从创业领域看,“浙大系”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具有强大的电商和互联网金融基因。在硬科技时代,新一波“浙大系”的创业领域除了AI、半导体外,还在数字经济领域(大数据云服务、跨境电商支付)表现突出,贡献了盘石股份、城云科技、连连数字3家数字经济独角兽(表4)。

跨境电商支付平台连连数字目前估值为160亿元,其创始人章征宇1984年考入浙江大学,学习计算机软件专业,后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公共政策及管理学硕士,2009年创立连连数字,在微信、支付宝主导的第三方支付红海市场中,硬生生撕开了跨境支付的一道口子,目前在跨境支付To B端,连连数科位居行业前列。

健康科技独角兽树兰医疗来头不小,2013年由郑树森及李兰娟这对院士夫妻创办,郑树森是国内知名的肝胆外科、肝移植专家,李兰娟是传染病学科专家,他们既同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如今均已年近70岁。树兰医疗的董事长兼总经理郑杰为郑树森及李兰娟之子,毕业于浙江大学混合班1994级,一家三口均与浙大渊源深厚。树兰医疗还与浙江大学联合成立了树兰(杭州)医院(浙江大学国际医院)。

目前,树兰医疗估值80亿元,为浙江最大的民营医院,最后一轮融资为2020年6月的战略融资。2021年4月,树兰医疗拟A股IPO,中金公司受聘担任其辅导机构。

2.硬科技时代,理工科类大学独角兽孵化能力压倒综合性大学

虽然常年在各类榜单中与清华并肩,但在这次比拼中,北京大学略逊于清华。

整体上,北京大学校友一共创立了5家硬科技独角兽,整体估值达到581亿元,居第八位。从创业领域看,北大人的偏好非常分散,涉及AI、半导体、生物科技、商业航天等多个领域,且地域也天南海北,没有形成集聚特点。相比清华在芯片、自动驾驶领域明显抱团的创业特点,北大独角兽呈现出“散装”状态,更显单打独斗的一面,而没有凝聚成“一体”(表5)。

北大独角兽中,估值最高的为AI算法企业明略科技。其创始人兼CTO冯是聪毕业于北大计算机系,董事长吴明辉毕业于北大数学系。明略科技最近一轮融资停留在2020年12月的E+轮,投资机构包括腾讯、中信证券等。目前,明略科技估值200亿元,而其公开的累计融资额超过37亿元。

2015年10月,原华大基因(300676)总裁王俊离职后,在深圳成立碳云智能,主打“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概念。1999年,北大生物系毕业的他跟随汪建创建华大集团,成为华大最年轻的元老。在任期间,他成功主持收购美国测序仪公司CG,并主导推动了华大科技与华大医学的融资和重组。

快仓智能创始人杨威为北京大学计算机系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领域为机器学习,多主体系统协调与控制。2014年,杨威投身物流机器人赛道,创办快仓智能,目前快仓智能估值达到67亿元。

整体而言,北大校友创立的硬科技独角兽总估值仅有清华的1/5。事实上,在本次名单里,纯理工科大学几乎碾压同地域排名、地位相似的综合性大学。不仅清华赢了北大,上海交大赢了复旦,而且华科大赢了武大、华南理工赢了中山大学(未上榜)。唯一捍卫了自身座次的头部综合性大学为浙江大学。而浙大在硬科技时代依然脱颖而出,离不开区位因素。

3.区位:哪些城市能留下自己的高校创业人才?

综合性高校输给理工科高校,可以从学科背景去解释差异。而区域经济分化,则从另一个维度解释了形成硬科技独角兽的深层原因。我们以量化指标来衡量,即高校独角兽中,有多少家总部最终选择了该高校所在的城市,并将该比例定义为所在城市的独角兽保留率。这一比例折射出城市对本地高校人才的吸引力。

在我们挑选的10家高校及其所在城市里,最高保留率的是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学(63%,即该校63%独角兽总部位于杭州),高于位于上海的上海交大(58%)和位于北京的清华大学(42%)。而除杭州外,另一个有较强能力保留本地高校独角兽的二线城市则是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合肥,中科大校友创立的5家独角兽中,有2家总部位于合肥,保留率达到了40%。而哈尔滨、武汉、西安三个二线城市尽管拥有非常强的高校资源,但没有吸引到高校独角兽落地,悲惨地“全军覆没”(表6)。

产业环境、政府规划、资本投入联动,是产学研打通的重要因素,譬如,上海半导体产业崛起,创业公司层出不穷,上海交大背景的芯片类独角兽芯启源、兆芯集成、黑芝麻智能、瀚博半导体留在上海,顺理成章;杭州电商基因发达,浙江大学背景的电商支付、大数据类独角兽扎根杭州也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而合肥与中科大的互相成就,或可为其他强教育资源的二线城市提供一些启发。

合肥与中科大的双赢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北京,是中国科学院创办的一所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大学。1969年的“京校外迁”,极大促进了教育资源均衡,一些省份和城市因此受益无穷,其中就包括1970年接受中科大落户的合肥。

目前,合肥对中科大校友创立的独角兽留存率高达40%,这背后与合肥政府决策力和产业落地能力强有直接关系。

合肥政府非常善用资本的力量推动产业发展,2008年其重金参与京东方(000725)定增,如今当地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后又实现合肥长鑫项目落地,充分发挥政府型PE的资源配置能力,从资金、人才、技术三方面突破,初步构建起集成电路产业链全布局;在抄底蔚来(NIO.NYSE)的过程中,其又拉动蔚来中国总部落地合肥,直接带动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三大经典项目操作下来,合肥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产业投资之路,成功打造出“芯屏汽合”的产业规划,也被称之为“合肥模式”。

而合肥在量子产业的先发优势,则来源于中科大的学科实力。量子科技之于中科大,就如同自动驾驶之于清华大学,是一个鲜明标签。量子科技是21世纪最值得期待的底层技术,更是未来大国科技博弈最大的变量之一。中科大除了直接孵化出国盾量子(688027)这一纯正的“量子概念第一股”外,此次其校友创办的5家独角兽中,4家来自量子领域,其中落户上海和合肥各两家(表7)。

国科量子和图灵量子总部位于上海。国科量子由中科院和中科大联合成立;其中,中科院控股持股29.07%,中科大资产持股14.54%,安徽省量子科学产业发展基金持股4.72%,潘建伟院士持股4.36%。

图灵量子由金贤敏创立。2002年,金贤敏进入中科大主攻原子分子专业,后因兴趣转入量子专业,师从潘建伟;2010年赴牛津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2013年起,金贤敏开始在上海交通大学组建成立光子集成与量子信息实验室,致力于光子芯片、量子存储、量子信息等方面的研究。2021年2月,金贤敏创建图灵量子,主要研发光量子芯片及光量子计算。

本源量子和国仪量子的总部则位于合肥。成立于2017年的本源量子是国内最早进入量子计算赛道的公司,目前其估值达到67亿元。据2022年全球量子计算技术发明专利排行榜(Top100),本源量子拥有234件量子计算发明专利数和133件发明专利被引证数,两大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且进入全球前十。

成立于2016年的国仪量子,源于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前身是杜江峰院士于2000年建立的自旋磁共振实验室。国仪量子以量子精密测量为核心技术,为企业、政府、研究机构提供以增强型量子传感器为代表的核心关键器件、用于分析测试的科学仪器装备及核心技术解决方案等。其估值达到70亿元。

目前,量子科技处于萌芽阶段,产业化方兴未艾,商业落地周期较长,量子科技独角兽无论是数量和估值都远低于半导体和AI独角兽。如中科大第5家独角兽芯旺微,主营为车规芯片,估值达到100亿元,其创始人丁晓兵为中科大通信与电子专业硕士。

相比而言,同处中部地区的武汉,对高校学子创业的吸引力较弱,华中科技大学的4家独角兽中,3家落地珠三角,1家位于长三角,而武汉自己颗粒无收。可以看到,珠三角的机器人行业优势,天然吸引了华科大校友南下创业,该校拥有3家机器人独角兽,2家位于深莞。值得一提的是,芯动科技敖海和擎朗智能的李通都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电气学院(表8)。

广州汽车产业与华南理工协同

华南理工大学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后来成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

华南理工大学是全国最早开设汽车专业的高校之一,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设了汽车专业,80年代就出版了自编教材《电动汽车学》,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研发、生产和推广生态贡献了火种。

待到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爆发,人们才发现,华南理工贡献了大批企业家,堪称新能源汽车的黄埔军校:宁德时代(300750)董事长曾毓群、小鹏汽车(09868.HK)董事长何小鹏、亿纬锂能(300014)董事长刘金成、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开沃汽车董事长黄宏生、璞泰来(603659)董事长梁丰、大洋电机(002249)董事长鲁楚平、巨湾技研董事长黄向东、富晟汽车总经理刘蕴博、广汽集团(601238)董事长曾庆洪,都为华南理工校友。

目前,华南理工贡献的两家独角兽,分别为威马汽车和小鹏汇天。其中,小鹏汇天为何小鹏投资打造的独角兽,主打低空飞行器概念。2021年10月,小鹏汇天发布了第六代飞行汽车概念机型,并宣称将于2024年实现量产。目前小鹏汇天估值达到100亿元,而小鹏汽车目前市值则约500亿元。

威马汽车目前估值400亿元,其创始人沈晖为华南理工大学工程力学学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结构工程硕士;曾任沃尔沃轿车董事会董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2015年底创立了威马。

广州日报数据显示,2022年1-6月,中国汽车产量为1211.7万辆,同期广州汽车产量151.1万辆;其中,广州的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1.6万辆,同比增长123.9%。也就是说,中国几乎每8辆汽车,就有一辆在广州生产。

如今,广州汽车产量已连续三年位居全国之首,还聚集了广汽埃安、小鹏汽车等一大批新能源汽车企业。此外,在自动驾驶领域,广州也制定出了目前四个一线城市中最激进的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1万亿元产值。目前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两大自动驾驶独角兽总部都落地在广州。

和“华南理工系”之如新能源汽车一样,中南大学在锂电池赛道上也贡献了不少校友。如比亚迪(002594)王传福1987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后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容百科技(688005)创始人白厚善、科力远(600478)董事长钟发平、鹏辉能源(300438)创始人夏信德、格林美(002340)创始人许开华都来自中南大学。夏信德与王传福读的同一专业,而许开华原是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不过,这里面只有科力远总部位于湖南,其他总部均在广深。

本次中南大学地位靠前,则主要因为王传福创立的比亚迪半导体。比亚迪半导体一度被市场视为“车芯第一股”,估值达200亿元,不过2022年11月,其宣称为优先晶圆大规模扩产抓住上量窗口期,终止IPO。

港校创业者偏爱落地深圳、东莞

一线城市里,深圳是唯一没有高校入围本次Top50名单的,但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深圳对初创企业的虹吸效应明显。

香港高校背景的创始人尤其喜爱在深圳、东莞创业(表9)。其中,香港科技大学校友创立的硬科技独角兽总估值在港校中最强,在全国也排名第二,主要因其出产了估值高达2000亿元的无人机独角兽大疆创新。

大疆创新汪韬和李群自动化创始人石金博为同门——均是香港科技大学自动化技术中心主任、教授李泽湘的学生。目标为世界级轻量机器人领军者的李群自动化,总部在东莞松山湖,深圳设有分公司。石金博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攻读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后赴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博士;2011年成立李群自动化。

有意思的是,机器视觉独角兽思谋科技两位创始人的高校背景都较为复合。创始人贾佳亚,2000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于2004年在香港科技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此后其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2015年即升任教授。联合创始人沈小勇,本硕毕业于浙江大学,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并先后在华为、微软、谷歌、腾讯优图实验室等多家机构工作。

商业航天:哈尔滨工业大学对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作为中国最好的工科大学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素有“小清华”之称。作为“国防七子”(原属国防科工委,现归属工业和信息化部)之一,哈工大的重工业(航海、核能、航天、航空、兵器)专业实力尤其强悍。

本次高校独角兽孵化能力排行中,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整体位次(第13名)要高于中科大(第15名)和华南理工(第18名),而这正是因为搭上了商业航天的风口。各国低轨卫星竞赛兴起,中国的卫星与火箭领域催生了大批独角兽。哈工大背景的3家独角兽中,有2家来自商业航天领域。其中,银河航天为卫星通信领域独角兽,估值达到110亿元;时空道宇为卫星制造独角兽,估值达到100亿元(表10)。

然而,哈工大校友创业地点仍然倾向于北京、上海,甚至东莞等地,而非哈尔滨,这也显示,创业氛围、融资及产业环境对于硬科技独角兽孵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目前国内的商业航天独角兽中,处于遥感卫星领域的长光卫星(估值70亿元)总部在长春,这是因为其技术依托于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光卫星的创始人宣明为该所所长。

同样是“国防七子”之一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由清华大学、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华北大学工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西南工业专科学校(今重庆建筑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这八所大学的航空院系联合组建而成。

商业航天独角兽中,哈工大强在卫星领域,北航则集中在火箭领域。北航校友创立的5家独角兽中,星际荣耀、星河动力、零壹空间3家都处于火箭赛道(表11)。估值最高的星际荣耀,在2019年7月成功发射了双曲线一号第一发火箭,是我国民营航天首次成功入轨。

可以看到,北航有2家独角兽落地北京,与哈尔滨留不住哈工大的独角兽也形成了鲜明对比。

4.非理工名校学子如何突围创业难:随风口起舞

有意思的是,硬科技独角兽孵化能力Top50高校中,既出现了上海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大学等普通高校,也出现了上海财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文科院校,甚至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语言类学校。

显然,即使是硬科技时代,理工院校背景也并非创业的唯一解,这些普通高校、文科语言类高校背景的创始人能成功突围,主要凭借的是在风口起舞的能力。

传统车企切入新能源及半导体行业,企业家认知迭代成关键

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和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都成名已久,但又随时代变换,分别孵化出新能源汽车独角兽以及半导体独角兽,在毕业几十年后依然能为他们的母校贡献独角兽估值,显示思维认知不断革新的红利。

2021年3月,吉利汽车和吉利控股集团共同出资20亿元,成立了极氪品牌,以加强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布局。

2022年11月17日,由极氪为Waymo(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打造的Robotaxi定制车在美国洛杉矶正式亮相,并将于2024年量产。至此,极氪在自动驾驶领域集齐了与谷歌、英伟达、Mobileye三家美国公司的合作。

研发捆绑美国科技公司、产品输出美国市场,“年仅1岁”的极氪冲刺IPO。2022年10月31日,吉利汽车公告称拟分拆极氪独立上市。若冲刺成功,这将是吉利系的第五个IPO。

吉利创始人李书福本科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于燕山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极氪汽车目前估值高达600亿元,以一己之力把哈尔滨理工大学和燕山大学拉到了本次高校排名第六的位置。

同极氪汽车类似,蜂巢能源杨红新则是坚持扎根长城汽车,跟随企业战略变化,从而从传统汽车赛道切换到新能源。

杨红新2003年从河北大学毕业,进入保定的长城汽车研究院,后历任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副主任、动力电池事业部总经理等职,其后被魏建军委派担任蜂巢能源总裁,是典型的从内部培养起来的管理者。目前,蜂巢能源估值达到460亿元。

“创二代”发挥家校双重优势

“创一代”在市场中跟随形势去把握风口,布局新赛道,“创二代”则基于直觉和视野抓住风口。

智能风电技术公司远景能源,目前估值高达670亿元。其创始人张雷出生于1976年,本科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专业,后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读研。

他的父亲张士泉为江阴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张雷留学归来后,自立门户创办了远景集团,如今远景集团同时在智能风电、动力电池、智能物联网等多领域发力,成为新能源领域明星独角兽。

另一个“创二代”则是集创北方创始人张晋芳。

张晋芳出生于1985年,获北京交通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年仅23岁的张晋芳创立集创有限(集创北方前身),如此底气或许部分因为其父亲张来拴为山西教场坪能源集团董事长。

集创北方是一家显示芯片设计公司。2021年12月,其完成了65亿元的E轮融资,融后估值已超300亿元。2022年6月30日,集创北方向科创板递交IPO上市申请,计划募资60亿元,目前尚未过会。张晋芳本人直接持有集创北方17.79%股权,并且合计控制28.9%的股份。

如此看来,高校教育与家庭环境的熏陶,或可为创二代的出道相得益彰。

经管专业创始人同台竞技

风口之下,文科和商科背景的创业者也纷纷投身新能源、AI、半导体领域创业,与科学家、理工高校教授、学霸同台竞技,跟随时代的大浪潮而起伏(表12)。

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CFO杜立刚和奕斯伟创始人王东升,是会计学背景。这类创始人对公司投融资、财务、内控等运营管理工作较为擅长。

杜立刚1993年毕业于扬州大学,2001年获得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6年获得美国雷鸟国际管理学院(Thunderbird Business School)EMBA学位,毕业后曾在西门子、葛兰素威康从事财务工作。2010年开始创业,他在公司财务管理、成本控制、计划分析、内部控制、ERP系统实施和运营管理等诸多方面有着丰富经验。

同样财务出身的王东升为京东方创始人。1978年,王东升在杭州电子工学院(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781班学习,1981年,24岁的王东升加入北京电子管厂,此后11年间历任该厂财务处科长、处长、总会计师、厂长。而北京电子管厂,正是京东方的前身。京东方能在亏损中坚持多年,最终实现逆袭,王东升奔走各地政府和资本圈拉资金和政策扶助的能力功不可没。2019年6月,王东升卸任京东方董事长,加盟奕斯伟出任董事长,在毕业40年后为其母校贡献了一家百亿估值的芯片独角兽。

上海财经大学也贡献了两个独角兽,分别是中欣晶圆和爱驰汽车。

中欣晶圆是国内少数能够生产12英寸半导体硅片的公司之一,目前正在冲刺科创板。其创始人贺贤汉1986年从上海财经大学本科毕业,1991、1993年又相继取得日本早稻田大学和日本大学的双硕士学位。此后,贺贤汉进入半导体设备巨头日本磁性技术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日本磁性”)中国子公司工作,并逐渐主导。

2017年,日本磁性及旗下子公司合资成立中欣晶圆,为了在A股IPO,2020年11月,日本磁性将中欣晶圆60%股权以19.71亿元价格出售,目前,日磁控股虽然仍是控股股东,但持股比例已下降到28.11%。除了中欣晶圆,贺贤汉还担任富乐德董事长,富乐德是一家泛半导体设备清洗服务商,也曾冲击科创板IPO。

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谷峰也是上海财经大学校友,并曾任上汽集团CFO。2017年,谷峰以联合创始人兼CEO身份加入爱驰汽车,不过目前其已退出高管行列。

顺应时代,抓住风口,白手起家

航顺芯片创业人刘吉平和先导薄膜创始人朱世会同为语言类院校背景,分别毕业于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语外贸的专业背景为他们洞察国内外的产业发展异同、寻找创业机会提供了支撑。

1967年出生的朱世会毕业后进入稀散金属行业,从一个普通业务员做起。期间,朱世会发现欧美日韩等国大企业大多是在中国低价采购原料,加工后再高价卖回,这是因为它们掌握高纯度稀散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提纯、生产等核心技术。

1995年,朱世会成立了先导集团,涉足稀散金属材料科技领域。2017年,先导集团子公司先导薄膜在合肥力邀之下,将总部落户合肥,向京东方、晶合集成等公司提供材料,填补了合肥市在显示产业链关键上游材料ITO靶材的空白。

目前,先导薄膜是国内唯一一家进入磁存储靶材领域、国内首家交付G4.5代高迁移率氧化物靶材、国内首家实现高世代液晶显示面板用ITO靶的生产商,其ITO靶材出货量更是实现了全球第一。

航顺芯片创业人刘吉平,2001年从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毕业后,独自来到上海,在台资芯片公司“合泰”做起了8位MCU芯片的销售。这款芯片主要用在玩具、电表等消费品中,当时国内尚未有一家公司能够自主研发,严重依赖于进口。

2005年,刘吉平在上海成立了上海航顺微电子有限公司,做起了合泰的代理商。2008年,刘吉平成立了研发团队,从最低端的电源芯片和存储芯片做起,为了走量,刘吉平将目光转移到深圳华强北,这为他带来了第一桶金。

2013年,刘吉平在深圳创立航顺芯片,做MCU等高端芯片研发。当时国产MCU厂商的销售额在千亿市场中,市占率不到1%。刘吉平先后卖掉了上海的2套房子,又抵押了深圳的房子和华强北的一层办公楼,加上银行贷款,这才为航顺芯片启动研发凑足资金。2017年6月,航顺芯片正式推出MCU产品,随后32位MCU、SOC、CPU均试产成功。目前其估值达到100亿元。

5.创立独角兽的高校校友:社会大学中还要补修更多功课

综合而言,高校给予学子的学科认知,基本奠定了他们日后创业的优势领域,有的长于技术,有的长于财务,有的长于销售。但商业的本质依然是不确定性,高校学子之所以创立出硬科技独角兽,与高校自身的专业实力、所在城市的产业优势、校友人脉资源等固然能形成联动,但具体到每家独角兽,贯穿企业发展起至关重要作用的,还是创始人的思维、认知和性格。

近年来,名校学霸创立明星独角兽,而后陨落的例子亦不鲜见。比较知名的如ofo创立人戴威,毕业于北京大学,2018年其以70.2亿元的身家入围新财富500富人时才27岁。两年后就因拖欠供货商货款等,被列为失信人。

而估值一度超过500亿元的明星独角兽柔宇科技,由拥有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学历的科学家刘自鸿所创立,但其在钱、人、技术都到位的情况下,仍然因为关键的战略失误,让原本独创的柔性屏技术失去先发优势,如今IPO折戟,独角兽变困兽。

高校的光环加持固然让学霸们创业之路顺畅许多,然而每年初创企业千万家,高校毕业生千万人,而最终奔跑出来的独角兽依然寥寥无几,亦充分说明创业不易。

能成为独角兽已是幸运,但独角兽也只是企业生命周期中的一个关键节点,成为独角兽并不意味着安全,一部分会因经营困难被并购或破产倒闭,另一部分则通过IPO进入二级市场。

如今,中国资本市场越来越成熟,长周期的科创项目获得了更多资金支持和落地机会,但也意味着与资本的博弈更早到来。这对创始人的综合能力均提出了更高要求。整合资源、平衡利益、股权结构设置、投资方选择(传统PE/VC,CVC,或是地方国资)、融资节奏,与上下游、政府、资方、媒体打交道,做战略规划,选择IPO时点等,都是创业者们从高校毕业之后,要在社会大学中另外补修的功课。

作者:程华秋子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新财富“,仅代表作者观点。

图源:网络



中国最好的50所大学是哪些?

1.清华大学:中国工学老大,实力超群,名副其实的大学巨无霸。

2.北京大学:综合类大学老大,文科、理科、医科都是顶呱呱。

3.复旦大学:综合类大学老二,南方“小北大”,似乎什么都比北大差一点。

4.浙江大学:工学综合实力老二,南方“小清华”,比老大差得很远,化工类和电

气类牛比,理科也不弱,合并院校的老大。

5.南京大学:理科实力超牛,让人总感觉是靠SCI发家致富。

6.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电气、航海类实力强大,又合并了农学院、上海第二医科

大学,越来越壮。成为与浙大在工科相抗衡的强大对手、大有超二望一的势头。

7.中国科技大学:典型高、精、尖、“精品大学”,学风正,最有资格成为中国的

世界一流大学。

8.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医科圣殿,连去医院都要找协和。

9.国防科技大学:神秘的哈军工的衣钵传人,计算机超牛。

10.武汉大学:文科、理科都不错,但都不拔尖,只是并校后规模超大。

11.中国人民大学:文科类超牛,经济、法学、金融等专业越来越火、越来越热、

生源很好。

12.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电器类实力较强,光电也不错,合并后规模膨胀超大,

但近几年来,给国人留下浮的形象。

13.吉林大学:实力颇佳,曾是理科大学的老四,仅排在北大、中科大、复旦之后。

90年代后因地域偏僻,人才流失严重,实力明显下滑。新吉大通过并校,成为超级大块

头,目前学科建设发展平稳,特色不明显。又地处北疆, 生源一般。

14.天津大学:化工类和建筑类实力强大。

15.南开大学:化学和数学实力不错,学风纯正,出了个名人陈省身。

16.中山大学:合并院校使其规模增大,好象只有哲学,中文等拔尖。

17.厦门大学:理论化学超牛,经济金融也很好;合并院校获得实惠,但因为合并

的院校不太多,尚未引起大家注意。

18.西安交通大学:管理、机械、电气通信类实力强大、学风正、感觉发展平稳。

19.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实力是原来的二哥大, 80年代成为航天部的大学后,成

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强校,其他的学科也都不错。但地处北疆,生源一般。

2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实力强大,名声在外,是航空航天类大学的领头

羊。

21.同济大学:土木建筑类的超级巨牛,现在汽车也很有名。

22.四川大学:特色不太明显, 靠庞大的”综合性”支撑门面招牌。合并后以规模出

名,皮革工程和高分子科学还有些名堂。但地处西南内陆, 生源一般。

23.山东大学:无明显特色, 靠庞大的”综合性”支撑门面招牌。听说文学、历史

等有些优势. 其它无话。

24.大连理工大学:原来的船舶工程,港口海岸, 精密仪器, 电机电路, 物理学等

有优势, 近些年来学科发展很快,综合工学实力不错,但不特别拔尖。

25.西北工业大学:航天航空比较牛、航海也不错。

26. 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工委院校,近十年来实力上升较快,集航天、兵器、电

子、光电、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兵器工业第一牛。

27.东南大学:原民国中央大学分支,电子类和建筑类实力强大。

28.东北大学:原名为东北工学院,近年合并了一些学校后,发展势头很猛,尤其

是自动控制、计算机类学科异军突起,较牛!但地处北疆,生源欠佳。

29.重庆大学:综合性大学,不知道什么学科实力强, 但院校合并和大学升格985工

程受益匪浅。可又地处西南内陆, 生源一般。

30.华南理工:工学学科齐全,冶金,机械,制糖,造纸突出,工学学科实力还不错。

31.北京师范大学:学科精度很高,文、理学科实力很不错的综合性大学,

32.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行业非常牛,但离开国防口后,发展底气不足。

33.南京理工大学:出身哈军工,国防科工委的大学。光电技术,自动化,计算机都不

错, 兵器工业技术第二牛。

34.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冶金行业的老大,实力很不错。80年代发表论

文在全国工科院校中名列三甲,但近5-6年来发展明显缓慢。

35.中南大学:地质、采矿、冶金一条龙都厉害,进入985工程、大量合并学校使名

声一下子提高了一、两个当次,近几年非常风光。

36.西北大学:原来实力很强. 但人家合并,你却分流,几乎“孕育”了整个西安

高校群落,新闻,中文,地质和经济专业突出,中国省属大学中实力最强。

37.中国农业大学:农林学类的老大,但受行业名称的影响,生源不济。

38.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类学科实力超牛,其它一般。

39.湖南大学:综合性院校,好像分析化学和工业设计不错,但其它学科一般,985里面实

力较弱者。

40.华东师范大学:在师范类仅次于北师大,培养中学老师名气大。

41. 南航空航天大学:民用低空飞机技术不错, 直升机有点东西,但在航空航天的

几所大学里差些。

42.哈尔滨工程大学:航海工程第一牛,哈军工的次子。实力大于所谓的排名。

4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离开国防口发展受影响、电子行业非常牛。

44.中国石油大学:本行业中的佼佼者。

45.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方面的基础研究很牛,这就够了。

46.兰州大学:化学、核物理很厉害,可惜地处西北内陆,生源不好.

47.中国地质大学:本行业中的佼佼者。

48.河海大学:国内水文水利很牛,这就够了。

49.中国矿业大学:本行业中的佼佼者

50.西南交通大学:交通机械,工程比较强。但地处西南内陆,生源一般。

50(并列).武汉理工大学:合并了一些学校后,船舶与海洋工程, 轮机工程, 车辆工程不错, 其它无话。

中国工科实力最强的大学是哪个大学?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工科不仅是我国的第一大学科,更是世界热门学科,在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现在社会,工科学生的高就业率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中国工科大学有很多,工科也是一个专业大类,包含着好多的专业,比如有:信息、机械、土木、材料等等专业。

现如今的大学专业门类有很多,而且开设公工科的各个院校都各有特色,那么,在我国众多工科的大学中,实力是最强的大学是哪所呢?

我认为是清华大学

作为我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清华大学的工科实力是有目共睹的,清华大学无疑是国内功课的领头羊,排在第一当之无愧!不但工科实力强悍,在其他专业领域内也是实力很突出的,堪称中国高校的“巨无霸”。

在新一轮一流学科评估中,清华大学有37个学科入选一流,其中工科就有了20个,占到了2/3。在公共领域继续领跑全国高校,特别是建筑、能源、信息、材料等传统优势工科态势良好。

清华大学的实力有多强?

2021QS世界大学排名,清华大学排世界高校第15位、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2021U.S.News世界大学排名,清华大学排世界高校第28位、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清华大学位列国内高校第1位,总得分852.5分,总得分比排第二北京大学高100多分。在不少世界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清华大学都是连续好几年排国内第1位的高校。

第四次学科评估,清华大学有21个学科获得A+评级,A+学科数量与北京大学并列排国内高校第1;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清华大学有13个学科排名世界前10,其中通信工程排世界第1,纳米科学与技术、能源科学与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3个学科排世界第2,机械工程、仪器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等4个学科排世界第3,尖端学科数量以压倒性优势位列国内高校第1。

不仅师资顶级、实力顶级,清华大学的生源质量也是最顶级的。2020年福建高考,理工类,清华大学投档线为690分,与北京大学并列排国内高校第1;文史类,清华大学投档最低分为657分,排国内高校第1位。2020年河北高考,理工类,清华大学投档线为704分,以超北京大学1分的成绩排国内高校第1位;文史类,清华大学投档线为679分,超北京大学投档线12分。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这50所高校,硬科技独角兽孵化力最强!清华夺魁 北大不敌上海交大,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

相关推荐:

河北34所本科大学预算出炉,前五名都是20亿,大家一起吃大锅饭!

这50所高校,硬科技独角兽孵化力最强!清华夺魁 北大不敌上海交大

燕山大学和河北工大,谁是河北第1校?5维度数据对比,该如何选择

河北省最好的大学,与江苏省哪所大学相当?

美术生可以选择的国际本科院校,快来看看~

2所211大学发布2023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一强一弱如何选?

德国产品设计专业院校介绍及德国设计留学经验分享

潮流人士钟爱的这几款国际服饰品牌,来自阿拉长宁!

声明:《这50所高校,硬科技独角兽孵化力最强!清华夺魁 北大不敌上海交大》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产业这条链儿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