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习 > 高校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力行:数字经济催生新职业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力行:数字经济催生新职业

来源:网络 作者:经济日报 时间:03-05 手机版

职业是劳动需求决定的,而劳动需求本质上来自于生产服务的创造过程,数字经济发展改造了生产服务的组织形式,带来了新职业的产生。数字经济带来新职业的产生,出现了专业化、年轻化、就业创业一体化等特点。

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行业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有关职业调查显示,来自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的招聘职位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由疫情前的四分之一,上升到疫情后接近三分之一。按照具体的职位名称,调查把所有的招聘广告分为929个职业小类,定义出了5项主要的数字化和新兴职位,包括线上消费、零工经济、线上娱乐、自由职业、互联网技术。这五类主要的数字化和新兴职位,从2018年的占比10%,上升到2022年7月的接近14%,有明显的上升。其中,增长势头最迅猛的是线上娱乐和零工经济相关的职位,从2022年1月至7月就翻了一番。

调查还发现,新兴的数字化工作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包括机器人、虚拟、增强现实、自动驾驶、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农业技术推广、宠物、二次元、电子竞技、旅行、民宿管家、菜品体验、社群健康、老年健康、养老投资、整理收纳、自律监督等一些关键词。这些数字化新兴工作占比从疫情之前的15%左右,提升到疫情之后的接近20%。调查显示,零工经济和线上娱乐职位学历要求比较低,要求大专以上的学历不到15%,却有着较为可观的薪酬,月薪普遍9000多元,可作为促就业的重点行业。

(经济日报记者 佘 颖整理)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教师简介

陈 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物理学学士(1968),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物理学博士(1987)。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金融工程学,宏观经济。

宫玉振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军事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大国国家发展战略,不确定环境下的领导力与竞争战略,战略文化与战略行为,中国文化中的领导力海 闻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1982),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经济系博士(1991)。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胡大源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1983),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1988),美国肯塔基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1995)。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曾担任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大中华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农村发展

黄卓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教授,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其论文曾荣获2012-2013年度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颁发的“Richard Stone最佳论文奖”

研究领域:应用计量经济学,金融计量学,实证金融学,能源和大宗商品市场

霍德明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台湾政治大学教授,中华金融学会秘书长,罗切斯特大学经济学博士。

研究领域:货币金融,宏观经济,经济增长。

雷晓燕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博士

研究领域:劳动经济学,健康经济学,应用计量学。

李力行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马里兰大学经济学博士

研究领域:制度与发展,人力资本,公共财政,城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李 玲

经济学教授,美国Towson大学经济系终生教授。武汉大学物理学学士(1982), 美国匹斯堡大学经济学硕士(1990),美国匹斯堡大学经济学博士(1994)。

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老年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

林毅夫

经济学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78),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82),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1986)。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

卢 锋

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198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85),英国利兹大学经济学博士(1994)。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农业经济,中国经济史。

马 浩

管理学教授。北京工业学院管理工程学学士 (1987),黄河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毕业(1989),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战略管理学博士学位(1994)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竞争优势的实质和起因,企业领导决策模式等。

平新乔

经济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学士(1973),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85),美国康乃尔大学经济学博士(1998)。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财政学。

沈明高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士(1985),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硕士(1988),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发展政策硕士(1995),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系博士(2001)。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公司金融,发展经济学,比较制度分析,中国转型经济。

沈 艳

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学士(1997),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2003)。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板块资料分析。

施建淮

经济学副教授。南京大学数学学士(1982),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1987),日本大阪大学经济学博士(1999)。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 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宋国青

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地质学学士(1982),1991-1995就读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候选人。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

汪丁丁

经济学教授。北京师范学院学士(1982),中国科学院硕士(1984),美国夏威夷大学经济学博士(1990)。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

汪 浩

南开大学数学学士(1992),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系经济学硕士(1995),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2002)。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产业组织,企业战略,反垄断。

杨 壮

管理学副教授。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学士(1974),普林斯顿大学公共关系硕士(1984),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硕士(1986)及工商管理博士(1991)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管理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

姚 洋

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地理学学士(1986),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89),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1996)。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农业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易 纲

经济学教授。美国哈姆林大学管理学学士(1982),美国伊利诺大学经济学硕士(1984)和博士(1986)。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

曾 毅

经济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理学学士(1986),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人口学博士(1986),1986-1987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人口经济学,老龄健康与经济发展,家庭人口预测分析方法及其在市场经济与社会规划中的应用,人口政策分析。

赵耀辉

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1985)和硕士(1987),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1995)。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劳动力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周其仁

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1982),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硕士(1993)和博士(2000)。

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朱家祥

经济学教授。台湾东吴大学经济学学士(1980年),台湾大学经济学硕士(1982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经济学博士(1990年)。。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计量经济学理论;时间序列分析;财务金融实证

2021创新趋势解读!中英全球创新论坛干货集锦 | 论坛直击

2020年正值技术发展的高峰元年,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数字化、工业互联网等议题成为 社会 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各企业都在面临着技术驱动的行业颠覆和动荡不安的市场环境。 面对未来,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重新出发?

12月12日至13日,跨越疫情阻碍,“2020中英全球创新论坛”在线上举行。 来自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北京大学与浙江大学的著名专家学者聚焦商业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方向、跨境技术合作、创新创业服务、中英科创园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本次论坛由创合汇新商学联合剑桥大学哈默顿学院共同举办,通过10场重要议题和2场圆桌论坛,为来自全球的学者、商界领袖和创变先锋等各界人士构建了一个互相分享新知与方法,互相汲取信心与力量的场域。

DAY 1

/ 开幕词 /

创合汇商学院、创合汇云大学院长谷来丰先生首先为本次论坛致开幕词。谷院长指出,创合汇新商学的使命之一就是推倒大学的围墙,重塑商学教育,让知识能够流动起来。我们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为更多创新创业者赋能,提高大家的能力、拓宽视野,从而助力中国创新。基于此,我们与多所国内外顶尖高校建立合作,不仅加强学术交流,同时共建教学中心,引进国外优秀的商学院学位项目,包括荷兰商学院的MBA项目、美国雪兰多大学的MBA项目、比利时列日大学HEC列日高商EDBA项目等。

最后,愿论坛在这个与众不同的寒冷的冬季里能给大家增添温暖和信心!

/ 创新不可预测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创始人、教授张维迎表示,创新不可预测。因为创新是我们做过去没有做过的事情,过去的数据都不能告诉我们未来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张教授指出,企业家决策并非完全基于科学决策。我们一般认为科学决策最了不起,但科学决策是基于数据和计算,给定的数据,只要计算方法不发生失误,那答案就是唯一的。企业家决策不同于数据和计算,而是基于想象力、直觉和判断,所以同样的数据,不同的人得到结论是不一样的。因此企业家决策是没有共识的,多数人同意的不能叫做创新,只有少数人同意的才可能是创新,所以企业家决策并没有标准答案。如果我们混淆了这一点,完全用科学决策来替代企业家决策,就可能会阻碍创新。

/ 人工智能的未来 /

华中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博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黄铁军表示,回顾一下人工智能发展的 历史 ,对于人工智能未来的预测其实很难,但是如果我们从本质上看,智能就是一种功能、现象。那么我们真正要预测未来要看的不仅仅是智能本身,而是要看实现智能所依赖的机器载体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而这种根本性的变化也是我们预测未来的一个最主要的依据。

如果我们要看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是要看实质上未来的智能系统要干什么。我认为未来的智能系统的基本任务实际上是要在自然的环境里面、开发的环境里面进行 探索 ,去面对真实的挑战,去解决问题。就像我们人要在一个复杂环境里边实现 探索 ,然后解决问题一样。

/ 剑桥大学产学研演化之路 /

剑桥大学衍生技术公司CEO,剑桥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国际拓展计划负责人Brain Corbett教授为大家分享了剑桥的生态系统是怎么样支持创新的,以及剑桥大学的技术商业化之路。

Brian Corbett教授表示,在过去的几年,剑桥大学成为了世界上第三大大学创新生态系统, 那么, 剑桥大学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呢?

还有就是通过科研能够带来很大的影响力,科研的影响力是通过产品或者技术的商业化进行提供的,通过我们的研究过程可以去很好地与终端消费者进行连接,能够让消费者享受到最新的科学产品。

主持人:请教一下邓博士,其实北大科创园与剑桥相似,都是依托于北京大学,拥有大量产学研的资源,请您跟大家介绍一下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成果。

邓仲明: 我们是北京大学下面的 科技 园。我们基础人才更多的来自大学跟科研机构。我们更多是从北京大学和其他的一些大学,来找到一些创业的团队来到我们园区。目前我们园区有60多个创业团队,大概三分之一来自北京大学,也有来自其他大学清华、哈工大,也有15个团队来自国外。我们现在已经有45家企业毕业,毕业是什么意思呢?在中国的概念毕业就是拿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所以总体上来说,我们是非常欢迎跟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包括国际上的合作。目前来说我们已经跟加拿大、跟德国在建立合作。

DAY 2

/ 变革时代的创新管理 /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副主任、教授郑刚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变革时代的三大创新法则。

第一个法则,在当前的变革时代我们该怎么做,我的建议是在理念上要树立全面创新观,也就是说创新不光是单纯的技术方面的问题,商业模式、市场、文化、组织结构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创新来为公司创造价值。

第二个法则,在VUCA变革时代行动上应该怎么做,我的建议就是精益战略,能够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第三个法则,在组织形式上我们该怎么做,我的建议是怎么样“一企两制”建立二元型的组织,什么叫二元型组织,一方面要确保现有的主营业务第一曲线越做越好,另一方面也要提前地培育和布局第二曲线即未来的增长点。

/ 双循环驱动下的投资逻辑 /

国科嘉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原中国电信天翼创投常务副总经理陆佳清表示,双循环驱动下基本的投资逻辑在于,比如我们看“新基建”领域,或者说“十四五”期间TMT领域的大的逻辑,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个,所谓的技术卡位。比如说我们国家大的芯片,如飞腾、龙芯、海光等等,其中你占了一个,你就显然在桌面和服务器端有你一席之地。这是一个典型的卡位逻辑。

第二个,业务卡位。我们又看到有一些商业的逻辑,叫业务卡位,比如说讲信息安全,典型的信息安全的赛道就是一个散碎的赛道,这个当中很多领域都是两位数的增长,包括工控安全、数据安全都在两位数的增长,但是任何一个其中的细分方向只有小几十亿,整个市场容量是不大的。我们会发觉,在这当中首先你在细分赛道要有一个业务卡位,然后迅速地要横向长才能长到一个非常大的公司。

/ 剑桥商业创新与孵化器发展 /

剑桥大学材料科学博士,剑桥 科技 园圣约翰创新中心执行董事Alex Smeets表示, 科技 园、加速器、孵化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都是取决于我们如何去运营这些园区或者孵化器。有一些大型的加速器,并不是提供一个专注于线下或者硬件的设施,有的时候我们会提供一些共享的办公空间或者办公桌以及其他的设施。

剑桥大学第一个这样的加速器叫做畅想空间企业家加速器,这个加速器的宗旨是希望能够改善几百万的人的生活,就是通过这个加速器里入驻的这些创业公司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所以我们也提供了一系列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包括共享办公空间、创业社群资源、对接成功企业及投资者、提供一些现场的咨询。

第二个加速器是成立于2012年,这个加速器有着一些教学的任务,还有一些为创业者开设的培训和辅导的项目。这个加速器是由商学院所运营的。

还有一个孵化器和共创中心叫做巴克莱雄鹰实验室孵化器共创空间,它是在2007年、2008年之后成立的,国家很希望去重塑金融和银行界的信誉,所以这个孵化器和共创空间是提供了一些私人的办公室和会议空间。

/ 加密货币与区块链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剑桥替代金融中心及宏观经济学中心研究员Garrick Hileman表示,一个区块链初创公司的创始人曾经说,区块链能够帮助我们将一个不要做恶人的世界转变为一个不能做恶魔的世界。因为现在有了区块链之后,不会有数据篡改或者有盗窃等等一些恶意的作为,因为区块链是一个没有中心化的技术,所以使用区块链能够做很多的事情。除了数字货币之外,我们还可以做智能合约,它是一个在区块链技术上运行的一个软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去进行一些智能的合约的达成。

Garrick Hileman也谈了大家对于区块链存在的一些常见误区。他表示:

区块链目前已经被大家炒得非常热,第一个误区,认为区块链是不需要信任的。但其实区块链是需要一定程度的信任,数字货币不是自动就是安全的,它不是100%安全的,并且区块链不是自动的就比其他的系统安全。

第二个误区,认为区块链是防篡改或者永恒不变的。但这不是正确的,其实我们的交易可以被逆转,并且交易可以在一些特定的情况被逆转,并不是永远防篡改的。但是它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去防止篡改,因为它是分散性的,而且基于它的技术架构很难去进行人为的篡改,但是它并不是完全防篡改的。

/ 算法博弈与计算机 社会 选择 /

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牛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Edith Elkind主要为大家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安保领域的应用。她表示,做安保工作的挑战之一就是安保资源非常有限,例如说在机场,保安不能在每一个节点部署足够的人手。在保护野生动物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看攻击者如何部署,如果说攻击者不观察我们的情况,那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容易,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因为攻击者的攻击是不可预测的,我们无法预测他们的攻击方案,战略只能是进行智能的随机分配,有些目标可能对于攻击者更加重要,但是无法预测,所以只能进行随机的分配,评估一下哪个目标对于攻击者更加重要。这就是人工智能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人工智能帮助我们决定如何进行安保警卫的部署,以及帮助我们预测袭击者的袭击目标。

圆桌论坛

《中英创新产业园区发展之路》

以《中英创新产业园区发展之路》为主题,剑桥大学材料科学博士,剑桥 科技 园圣约翰创新中心执行董事Alex Smeets博士;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牛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Edith Elkind博士;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全国孵化联盟主任,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国际 科技 合作部部长王晓利先生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副主任、教授郑刚先生共同出席了本次圆桌论坛。

主持人:首先我想请问王秘书长,请您从中国的角度谈一下,如果我们需要和海外的科创园合作,发展方向在哪些领域。

王晓利: 我们现在在开展许多海内外的合作,从园区服务来讲,就是帮助国内园区设立海外的创新中心或离岸孵化器,今天因为疫情的影响,原来线下交流交往的方式暂时停止了,现在也在 探索 更多的国际合作方式方法。

在园区方面,一个是设立海外创新资源中心,另外一个是组织相关创新创业活动,这里包括各类大赛。我们也在为双向孵化企业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包括公司注册、政策申请、海外合规、产品贸易、海外投融资、海外招聘、海外大型会展及海外宣介会等服务。

在企业层面,第一个是在帮助国内的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实验室,帮助国内企业寻找技术合作伙伴,拓展海外市场和全球化的发展。第二个是帮助合作国家的企业进行项目孵化,加速路演服务,这就是目前在做的国际合作方面的工作。此外,我们亦想和英方探讨共同成立海外投资基金,互相推荐优质项目、承担辅助投后管理责任,分享基金投资收益。

主持人:Alex博士,请您分享一下中英双方在孵化器和科创园方面的合作机会。

Alex Smeets: 与中国的孵化器和科创园机构合作是非常关注的领域,过去已经有了一系列的合作活动非常成功,目前在不停地 探索 和学习如何更加好地合作。

现在谈到合作机会,过去有遇到一些挑战,在不同的国家,科创园管理和运营的方法是不同的,剑桥大学的科创园和孵化器是以非常商业化的方式去运作的,很少有科创园和孵化器是由政府主导出资建设的,基本上是完全商业化的运行,也就是说有一个业主是通过出租的方式获得盈利,孵化器和科创园不会太深入地加入到公司的运营,是有很多公司找到我们,所以公司自己需要先有一些商业活动和规模,自己去做决策,这是第一步。

如果他们找到我们的话,我们会尽可能地提供帮助,这一点与世界上其他的科创园不太一样,有一些国家的科创园和孵化器会对入驻公司的商业运行有一定的管理和控制,我们只是给他们提供咨询和指导,如果他们需要任何的支持会来找我们,但我们不会主动介入到他们公司的运营。

主持人:请问郑教授,就中国的现状来看,科创园在国家创新战略上可以实现什么样的角色和功能?

郑刚: 科创园在地区发展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过去40-60年的时间里,科创园已经证明了自己的重要性。大学在科创园里面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硅谷企业的人才都是从斯坦福出来的,斯坦福大学给科创园提供了很多宝贵的人才,科创园在创新上需要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战略。

譬如说怎么样让大学的科研成果更好地实现商业转型?人才创业精神怎么样更好地利用起来?还有底层设计和大学知名校友资源,不管是对地区还是国家来说,我觉得科创园在创新当中非常的重要。

主持人:Edith教授,请您分享下,中国现在有很多的这些科创园都是以人工智能为主的,在英国是否有类似的互联网的科创园?我们怎么能够更好地将电脑 科技 和科创园进行连接?

Edith Elkin: 据我所知是有一些是会结合人工智能以及生物技术相关的这些企业,我们有一些人工智能公司,他们在独立运作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这方面目前是做得比较好的。这些企业他们也会去做很多不同的生物技术方面的实验,在这些实验当中他们会融合很多人工智能以及生物技术。

我在大学里面也看到有一些团队,很好地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在人工智能的领域,我想可能物理上的地域上离得非常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牛津大学周围也有一些科创园,有很多的公司是做人工智能以及算法的公司,我们看到一些公司也非常成功。

通过本次论坛, 中英双方更加坚定开放创新是正确的方向,未来将共同 探索 中英创新技术合作体系和双向孵化合作机制,通过共同开放各自的创新资源和孵化空间,互推双方企业合作需求,合作建设联合实验室,共建离岸创新中心;联合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等方式实现创新资源的互通共享、 科技 项目的双向孵化;同时也为两国企业开发海外市场、技术联合研发、海外投融资等提供专业服务支持,共同 探索 中英 科技 创新合作的新路径,营造中英 科技 创新生态的良好环境!

本场论坛由资深创新管理与组织发展专家,

国际技术转移与产业孵化顾问,

创合汇新商学特聘导师 吴大有 先生主持

创合汇新商学 是基于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优质资源的基础上成立的全球新一代商学教育平台。平台致力于打破大学围墙,重塑商学教育,突破教育界与产业界的界限,培养商界精英、成就卓越企业。未来,创合汇新商学将始终保持着对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不断创新,进一步为中国的创新创业者带来前沿知识,拓展视野,提升格局,助力中国创新!

北大uclmba毕业证是哪里发的

北大uclmba毕业证是北大和伦敦大学共同发的。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原称北大国际BiMBA,现简称国发院BiMBA商学院),成立于1998年,坐落于北京大学美丽的皇家园林朗润园,设MBA、EMBA和企业培训项目(EDP),凭借以“国家智库”著称的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强大师资与海外二十余所合作商学院,培养了数以万计具有“北大精神、社会情怀、国家高度、全球视野”的商界领袖和职业经理人,在《福布斯》、《财富》、《商业周刊》等商学院排名中屡获殊荣。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力行:数字经济催生新职业,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

相关推荐:

《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发布,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位居全球第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力行:数字经济催生新职业

北上广相对容易考的名校大盘点,你知道是哪些大学吗?

全国医学考研学校排名,综合对比总结

三大顶刊榜单出炉:国科大、清华领先,上科大、南科大、西湖前十

又一所医学院冲刺“医科大学”!更名的红利有多大?

定了!又一所医学院计划更名“医科大学”!“升级”后分数要涨?

重庆医大PK西南医大:朋友亲身体验揭露真相,你会怎么选择?

声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力行:数字经济催生新职业》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经济日报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