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旅游 > 景点 > 清明节放假一天不调休,清明节放假是农历还是阳历

清明节放假一天不调休,清明节放假是农历还是阳历

来源:网络 作者:网友上传 时间:03-17 手机版

清明节放假一天不调休,而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一个传统的祭祀节日。那么,清明节放假是农历还是阳历呢?事实上,清明节是根据农历来确定日期的,通常在阳历4月5日前后。

清明节放假一天不调休

3月15日,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消息,现将2023年清明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2023年4月5日(星期三)放假,共1天。请广大市民提前安排好工作生活,文明有序祭扫,错峰绿色出行。

今年劳动节,4月23日(星期日)、5月6日(星期六)上班。如果你在5月4日到5月6日请假3天,加上5月7日周日,就可以形成9天的假期。

今年下半年,中秋国庆假期“合体”,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形成8天的超级黄金周,但节后需要连上7天班。

清明节放假是农历还是阳历

清明节不是按照农历历法看的。

从历法上来讲清明节是按照公历计算,所以,每年清明节的农历日期都是不一样的,清明节是农历几月几号要依据当年的年份计算,每一年都是不同的日期。

清明节吃什么美食

1、青团子

青团是清明时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碧青油绿,糯韧绵软,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吃在嘴里更是清香滑糯。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因为寒食节是不能生火的,所以人们提前会准备很多糕点用来充饥。而青团是采用青艾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可以保存3~5天,这样就满足了人们祭祀和不炊而食的需求。青团一直发展到现在,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更多的是带给人们尝鲜的体验。

新鲜艾草去掉梗留下嫩叶,水中加了几克小苏打,沸水后加入艾叶,煮2分钟;煮好的艾叶放进破壁机里打成泥;糯米粉加糖一起放入艾叶泥中,揉搓到光滑,不粘手的面团;分成大小相等的剂子,取一份面团压扁,包好馅料揉成圆形,水烧开后,放入锅中大火蒸15分钟即可。

2、馓子(sǎn)

清明节要吃馓子,是一种传统习俗。炸馓子是一种油炸类的面食,以米面为主料搓成细条,通过油炸而成。形状各异,或为麻花,或栅状,色泽黄亮,吃起来香脆,越嚼越香。起于寒食节禁火,那个时候很多地方就会准备撒子,以便在禁火的时候有东西吃,撒子的成本比较低,而且易保存,口感酥酥脆脆的,很受老百姓的喜爱,所以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醒好的面团再揉一下,擀成面片后,切成条状;将面条轻轻搓成筷子那么粗就可以了,将面条一圈一圈盘旋在油碗里;醒发好的面放在手上盘成条,尽量多盘几圈20圈左右。用筷子绷着面条下锅炸。再快炸硬定型的时候扭动筷子,给面条扭出个漂亮的花来,炸至金黄就可以沥油起锅了。

3、鸡蛋

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家里老一辈子的人都会准备一些鸡蛋,有着很吉祥的寓意,在清明节吃鸡蛋,寓意着新的一年能够身体健康,家里的人都不会生病。清明吃鸡蛋,称为吃“节蛋”, 节蛋分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画的五颜六色鸡蛋可以吃,而“雕蛋”则仅供玩赏。煮熟的鸡蛋,善于保存,简单搭配,便可以充饥度日,是人们度过寒食节的首选!

将茶叶,八角,桂皮,香叶装入一个纱布袋子中。准备一口小奶锅,倒入水,老抽,生抽,盐和茶叶袋,大火煮开保持2-3分钟即可关火。煮鸡蛋,在锅中放入鸡蛋和水,中火加热,水开后煮6分钟即可。将煮熟的鸡蛋壳敲碎,将鸡蛋放入茶叶卤汁中腌制,隔夜最好。

4、子推馍

陕北子推馍又称老馍馍、面花,也叫蒸大馍。用酵糟发面,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等小动物,笔墨纸砚等物品,都有着各自的寓意。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孩子们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专给男孩子吃,也最受他们喜欢。

5、薄饼

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如今,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薄饼菜”至少需要十几种食材制成,而且大都是当季蔬菜。吃薄饼还讲究“现包现吃”。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预示着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还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饼,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长久(韭),家业更兴旺。

6、暖菇包

暖菇包是福建泰宁的特色小吃,以“鼠曲草”和米浆为原料,舂打成糍,馅心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菜馅,通常是由腊肉、春笋、香菇等混炒组成;另一种是甜馅,主要原料是红米豆、红糖。在清明节前,农村家家户户动手做暖菇包子,以敬土地神,祈求五谷丰登,远近的亲朋好友都相互往来品尝,这种习俗流传至今。

清明节可以出去玩吗

清明节是可以出去旅游的。

其实清明节不仅仅只能去扫墓,还有许多丰富有趣的习俗。

1、踏青。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其乐融融。

2、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

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

3、游乐。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

2023年清明节放假调休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导语:清明时节是天气回暖与万物萌芽的时期,所以人们喜欢在这个时候出行踏青。我国的清明节是有放假安排的,那么,大家清楚2023年清明节放假调休是什么时候?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是什么?想知道答案的小伙伴们可以继续往下面阅读。

2023年清明节放假调休

2023年清明节

2023年清明节是4月5日放假,共1天,不调休。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融合上巳节的文化内涵

又由于"清明"处在郊游踏青的最好时节,时间正好与农历"三月三"上巳节相吻合,所以,清明节又有"三月节"的说法。

作为上古时期全民性的欢快节日,"上巳节"是民间最为喜爱的日子,这一天,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之为"上巳袱禊"。风雅人士则雅集宴饮,谓"曲水流觞"。这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就有记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也有体现。

"上巳节"被清明覆盖以后,其主题活动也拓展外延为踏青游玩,成为全民放飞自我亲近大自然的重要体现。

于是,这一天,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插柳等等娱乐游戏活动便沿袭至今。唐代大诗人王维在诗中就明确提及"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饮食方面也更加反映出来,除了南北方均有的"吃馓子"外,江南地区的"吃青团子"、打清明粑,淮扬的"吃茶叶蛋"以及"清明螺,抵只鹅"等等习俗亦是彰显食令特色。

清明节融合寒食节的文化内涵

清明祭祖,原本起源于上古时期帝王的"春祭"活动,不过,那时还没有真正形成"清明节"。清明节"祭祖"文化,追根溯源还得从春秋时期的晋献公时代说起。

因晋献公专宠妃子骊姬,骊姬一心想着自己的儿子奚齐上位,先用毒计害死了太子申生,逼得晋公子重耳不得不逃亡晋国避难。

重耳于公元前656年离开晋国都城绛,先后辗转8个诸侯国历时19年。有一次在逃亡途中又饥又饿,险些昏迷过去。幸得身边有个叫介子推的随从,割了大腿肉煮成一碗肉汤送给重耳喝才脱离险地。

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返回晋国当上皇帝,这就是有名的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为感谢介子推的相救之恩,打算重重封赏介子推。哪知,介子推执意不受,在清明时节悄然背上老母去了绵山,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介山。

晋文公用放火烧山的办法想逼介子推出来,结果介子推宁愿母子俩被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只在介子推被烧死的柳树下发现了一个山洞,洞中留下写有"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一封血涓。晋文公立时内愧不已,痛感于介子推的用心与忠义,便下令将放火烧山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放假4天,要求举国上下不许生火只吃凉食,以此纪念和缅怀介子推。

由于寒食节这天与清明节气时间最为接近,后来便渐渐合二为一。唐玄宗在开元二十年就明令"寒食上墓",到唐代宗大历十二年,也就是公元777年,唐代宗正式诏令天下,"自今以后,寒食同清明"。

清明节遂又接盘了寒食节的全部文化内涵,赋予了禁火与扫墓等等主导课题。尤其是清明扫墓还成为心向祖国教育后代的一大特色活动。这一天,在追思先人的同时,去陵园凭吊,缅怀革命先烈,或在网上寄托哀思,亦是传统文化带来的生生不息的力量与希望。

更多“清明节放假一天不调休,清明节放假是农历还是阳历”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排行榜大全,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无性婚姻能走远吗,多少女人能接受无性婚姻

清明节放假一天不调休,清明节放假是农历还是阳历

女人愿意过无性婚姻吗,女人长期得不到滋润会怎样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什么叫幸福吗,用一句话形容幸福是什么

这次医保改革哪些人将受益,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对老年人有何影响

车载蓝牙音乐怎么播放,蓝牙音乐怎放

为何如此多年轻人想要考公,考公为什么越来越卷

越来越卷是什么意思,越来越卷的意思

声明:《清明节放假一天不调休,清明节放假是农历还是阳历》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旅游排行榜推荐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