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馆之宝
各位请看!它就是咱们广东省博物馆特别低调的一件镇馆之宝——信宜玉原石。
它超重了!长303厘米、宽141厘米、高158.5厘米,重约5.4吨,是现存最大的一件信宜玉原石。这样重量级的宝贝无法置于展厅展示。
这样重量级...真的好想能够见一见!
虽然观众无法亲眼目睹它,但是我们在四楼《粤山秀水 丰物岭南——广东省自然资源展览》的“宝玉石馆”中,展出了信宜玉的雕刻成品噢!
多年来,随着翡翠产业在我省的蓬勃发展,广东已成为全国玉文化交流平台和贸易平台。在翡翠玉器家喻户晓的同时,广东本土产出的玉石品种,也越来越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2012年我馆曾举办原创展览《南国石韵—广东四大玉石精品展》,展览中展出了许多精品信宜玉雕。该展览旨在弘扬我省本土的玉石文化,展现广东玉石珍稀的材质、瑰丽的色彩、惟妙惟肖的造型、精湛的工艺、耐人寻味的寓意,使这些传统民俗与时尚创意相结合的玉雕精品呈现于观众面前,散发出璀璨的光芒。展览社会反响强烈,广大观众对广东本土玉石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2014年和2016年,该展览还分别在浙江良渚博物院和东莞市博物馆交流展出。
信宜玉精品玉雕咱可是收藏了不少哟!
信宜玉的矿物特征
信宜玉,又称南方玉,产自素有“玉都”之称的广东省信宜市,属于“广东四大玉石”之一。信宜玉是蛇纹石质玉石(Serpentine jade),主要矿物成分为蛇纹石,并含有少量金云母、滑石、方解石、透闪石、绿泥石、绿帘石等。硬度4-5,具有蜡状光泽,呈半透明或不透明,颜色有黄绿、青绿、墨绿色等多种颜色,玉质温润,石纹雅致。
信宜玉的发展历史
信宜玉产出于信宜市金垌镇泗流村,从清末发现矿床开始,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开采历史了~~期间有过很多辉煌“战绩”哦,一起来看看吧!
1856年 ——据《信宜县志》记载:“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夏,德良围(即今天的信宜市金垌镇泗流村)山崩,出玉,青绿色……土人以之制器。”从此拉开了信宜玉的民间开采序幕。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广东省地勘局704地质大队在信宜勘探发现了约6万吨储藏量的信宜玉,信宜的“中国南方玉之乡”的称谓由此而来。
1971年 ——信宜县开始组织进行一定规模的开采。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信宜玉雕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主要产品有人物、兽口、炉瓶、花鸟、杯、碗、茶酒具、首饰、盆景等十多个品类。其中玉石仙桃盆景畅销十多年,在所有信宜玉雕品种中有30多个产品荣获国家省市的奖励,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加拿大、美国以及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7年香港回归 ,广东省人民政府用信宜玉制作了赠予香港的省礼——“一帆风顺”(长3米,重超过1吨)。
1999年澳门回归 ,广东省人民政府用信宜玉制作了赠予澳门的省礼——“九州同心”。
2007年 ——信宜玉雕被列入信宜(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 ——信宜玉雕被列入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 ——信宜市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南玉之都”称号。
2015年 ——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前往瑞典领奖时,将信宜玉制作的“青凤南玉盘”作为世纪之礼赠予瑞典国王。当代信宜玉精品玉雕开始走向世界啦~~~
2017年 ——经权威部门评审,建立了关于信宜玉的《南玉分级》广东省地方标准。
信宜玉的现状
由于早期大量开采,近6万吨蕴藏量的信宜玉在不到30年间基本采挖一空。这使信宜玉雕的发展陷入困境,目前存在民间的上等玉料越来越少,色泽碧绿、花纹雅致、玉质温润及透明度高的品种便显得格外珍贵。于是玉雕艺人以精料精工,提高艺术含量,推出高品质的玉雕作品,深受业内的肯定,也得到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作品多次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广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展、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国匠杯”评选、广东省玉雕作品“玉魂奖”等大型展会、奖项评选中得奖。
2019年6月,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广东信宜篇,使全国人民认识到信宜玉的魅力。
值得欣慰的是,从2005年开始广东省地质勘查局又在信宜市水口镇等地陆续发现新玉矿。根据《信宜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中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信宜玉的储量约15.3万吨。为今后信宜玉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信宜市政府十分重视信宜玉产业的发展。2016年10月,信宜市十三届党代会确立玉器产业为信宜三大主导产业之一;2017年制定了《信宜市培育壮大工业主导产业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了培育壮大玉器产业发展目标、工作任务、推进措施和政策保障等内容;2019年《信宜市玉器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获批实施。受一系列有利政策影响,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的信宜玉产业规模正在逐渐恢复与壮大。机遇与挑战并存,信宜玉雕的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