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如何抓产品质量

如何抓产品质量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3-29 手机版

1、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

要从产品开发、工艺流程设计到原料采购等每个环节都必须制定详细的、可控制的质量管理标准;

2、落实相关人员责任制:

企业必须切实抓好“质量第一”的原则,并通过集中培训让全体员工都要有全面的质量管理意识。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后,要追究相关负责人员的责任,这样才能真正将质量工作落实到实处;

3、加强过程监控:

加强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不单是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而是要将此伸延到制造的上下游环节。比如对原材料采购、

生产企业如何抓产品质量

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

产品质量没有抓不好的,关键是看企业在质量管理上的投入。从经营的角度考虑,企业不可能不计成本来强调产品的质量,这就有一个度的问题,即坚持什么标准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先进企业都采用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的实现、测量分析与改进四大部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实际上是一种质量管理规范,各个企业还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要从产品开发、工艺流程设计到原料采购等每个环节都必须制定详细的、可控制的质量管理标准。

落实相关人员责任制

企业必须切实抓好“质量第一”的原则,并通过集中培训让全体员工都要有全面的质量管理意识。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后,要追究相关负责人员的责任,这样才能真正将质量工作落实到实处,而不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

加强过程监控

加强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不单是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而是要将此伸延到制造的上下游环节。比如对原材料采购、技术研发、物流、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进行控制。实践表明,产品质量事故的酿成,由制造环节造成的只占很小的比例,主要是由于技术研发不过关、原材料不合格造成的。加强技术研发的把关、原材料采购的把关,是加强质量管理控制的关键环节。

如何保障产品质量

问题一:如何提高产品质量? 一、增强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

1. 通过会议或其它形式来宣贯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强调人与产品质量的关系,每个人的工作不到位,都可能导致产品不合格。例如,操作人员未按规定操作;设备维护不到位,造成精度不足;产品生产环境维持不到位,导致洁净度、相对湿度等控制不到位;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时,对产品性能指标验证不足;未充分考虑产品加工方法;作业指导书(或相应文件)编写不到位;原材料/元器件控制不到位……

在宣贯过程中,如能穿插具体的实例将更有说服力,同时可避免枯燥性。

2. 定期编制“警示”影片,组织相关人员观看,尤其是一线操作人员。

3. 上岗前,对相关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必要时可签定“质量责任书”,以约束其质量行为。当然首先要让他们知晓其所负的质量责任,并且评价其有能力完成相应的质量工作。

二、提高设计质量

1. 抓源头,切实做好与产品设计有关的评审,满足GJB9001A-2001中相应条款的要求。同时还需关注两方面的工作:

1)了解用户如何使用产品,即实际使用时要求产品达到的指标,含产品工作性能以及电器接口、机械接口、热接口等要求,以避免设计/检验指标与用户实际使用情况出现偏差;

2)要让用户了解自己产品的特性,与用户充分沟通,优化产品指标,既要考虑实际应达到的工作性能,同时又兼顾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寿命等。

2. 严格执行“设计和开发”程序,对于产品的交付进度有特殊要求的,方式可灵活多样。例如:充分借鉴成熟产品的设计思想,针对不同处进行重点的策划评审、验证等。

3. 注重对设计人员进行新知识培训,且要一贯坚持,方式可灵活多样。例如:派设计人员到专业院校学习、请专业人士到承制单位授课、委托相关专业单位对承制单位设计人员实地培训等。

要关注设计评审专家的专业性,要与被评审产品特性相关,且应全面,避免对产品性能达到的程度所进行的评审不到位,即未能充分发现问题或对发现的问题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4. 对于生产定型,即使用户没有强制要求,各承制单位也应该做,尤其是对那些批量生产暴露出问题的产品。同时应将相关信息反馈给用户,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甚至涉及技术指标的微调),避免带着问题生产,留下隐患。

三、加强原材料、元器件的控制

1. 要充分认识原材料研究的重要性,对原材料性能研究应设立专项。可以采取奖励相关研究成果等方式,以激发科研人员对此工作的积极性。

在对原材料性能未能充分掌握之前,可应用统计技术,统计各材料批次及所应用产品的性能,寻求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2. 应把原材料/元器件从采购文件的制定到最终使用的众多环节贯穿起来,其中相对重要的是采购文件的制定。在制定过程中,要与设计输入类文件作充分的对照,包括用户下达的设计任务书或相应文件,同时,应对采购文件实施动态管理;在产品研制的不同阶段,一旦用户对原材料/元器件的要求发生变化,或者设计指标的变化导致所用的原材料/元器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改采购文件。

采购文件作为采购的源头,应避免出错,否则后续工作都是徒劳的,而且还会给承制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或带来其它方面的影响。

3. 要加强对外协、外购厂家产品质量的控制。除了要执行相应的控制程序外,这里主要指要加强对外协、外购厂家生产过程的监督,尤其对那些产品质量暂时尚可,但还没有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手段的供方(由于受产品数量、特性的影响,通常承制单位只能选择这样的厂家做其供方)。承制单位要积极帮助这些供方建立完整的质......>>

问题二:怎样提高公司产品质量? 1、树立动态质量管理理念动态质量管理是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的一个不断循环的管理过程。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质量管理手段,又称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我公司项目上的质量管理往往还不能够形成一种动态的循环的管理模式。比如在上一施工阶段发生的质量问题到下一施工阶段还会出现,这主要是在“处置”的环节上出了问题,我们往往在处置时还只停留在把具体问题解决掉的表层,却没有深入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及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的问题,这就是动态的质量管理理念没有形成。2、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处理质量问题除了技术措施还有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和合同措施等一系列措施。我公司是专业的钢结构公司,项目上对质量控制方面往往集中在焊缝检查这一块,而对其它方面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做到真正的全方位、全过程质量控制,这也与公司相关专业人才不足有关。例如我们的质检员学工民建专业的很少,与水电专业相关的质检人员更是寥寥无几,而非专业人员就很难全面掌握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3、建立目标管理,明确质量、工期、安全、成本四者的关系按照项目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没有明确目标的建设工程不是项目管理的对象。在工程实践意义上,如果一个建设项目没有明确的质量、工期、安全目标,那么它所做的一切工作都不能称为管理。作为一个项目的总组织者,应该组织技术、调度、安质、成本核算部门拿出各自的质量、工期、安全和成本目标。不同的部门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都想让自己的目标最大化得以实现,这个时候项目总组织者就要权衡四者之间的关系,订立一个合适的综合目标。根据项目的特点,如果确实需要加快进度,那就要求在质量和安全控制方面加强管理人员的投入,实现各方面的协调、平衡,这样才能使工程沿着一个可控的方向发展。4、针对现场复杂多变的环境制订相应措施前面已经提到,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和气象等自然环境,通风、照明、安全、卫生防护设施等劳动作业环境,以及由多单位、多专业交叉协同施工的管理环境都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所以我们的管理者要能够适应施工现场变化无常的环境,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处于可控制状态。5、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制度,奖惩分明质量责任制是企业的“法律”,是管理者分配质量任务、追究质量责任的依据。质量管理的一条重要的理论是:“工作的质量决定着产品的质量”。管理者的工作质量就是能够明确每个部门每个职工的质量责任,做到奖惩分明,这样才能强化职工的质量意识,使质量控制同时得到强化。6、正确引导施工班组,做好质量“三检”制度做好质量“三检”制度的关键就是要让各工序的班组明白自己应该自检及互检些什么内容,这就要求根据各班组的性质制定不同的检查内容。比如该工序的班组在自检的时候主要检查的内容是: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否有遗漏的现象;是否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以及完成工序质量的合格性。在互检这一环节,下一工序的作业班组主要检查的内容是:上一工序所形成的现状是否影响本道工序的实施;如果影响应及时提出并配合及时整改。而“专检”主要是根据施工图纸、技术交底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对所完成的工序进行检查验收,这一环节主要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另外过程控制非常重要,有些质量缺陷一旦形成,整改起来非常困难,且整改效果不一定特别理想。7、做好原材料的控制,把好源头关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如何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一个难题。我公司可以考虑建立一个自己的材料试验室,这样可以缩短试验的时间,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问题三:产品质量如何保证? 生产率是衡量一个企业的生产要素(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尺度,即在材料、劳动力和生产设施等方面花费相同的成本,能够生产多少产品。以制造企业为例,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

一.解除瓶颈生产工序:“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至就是绝招”。有一句格言:“瓶颈工序决定最大产能”。均衡是生产进度的重要保证,在100个环节中,只要存在一个环节效率低下,那么99个环节的努力都可能解决不了进度落后的问题。因此,抓住瓶颈工序的生产节拍,不断予以改善,是提升效率最重要的法宝。 旧的瓶颈解决,新的瓶颈又产生,不断消除瓶颈,持续推动组合优化,实现生产效率大提升。

如何有效解除瓶颈工序呢?常采用的是解除瓶颈五步法:①.找出系统的瓶颈;②.决定如何挖尽瓶颈的潜能;③.给予瓶颈最优质的资源支持;④.给瓶颈松绑(绕过、替代、外包);⑤.假如步骤四打破了原有的瓶颈,那么就回到步骤一,持续改进,重新寻找新瓶颈。

二.实施绩效、计件薪酬:记得一位管理大师曾说过:“如果一家企业员工的固定工资超过70%,这家企业就已经离死亡不远了”。这句话很容易理解,因为“旱涝保收”的员工根本就不可能有积极性,我们经常讲的一句俏皮话是“计时不要脸(摸鱼),计件不要命”。

实际上,管理就是利益分配,分配得好就是双赢和多赢。“现场效率改善不是牺牲员工利益达成公司的利益,这样的改善注定会失败”。意思是:“IE工程师是研究如何让员工做得更快更好,但员工做得更快更好相对于来讲就更辛苦,员工更辛苦如果工资没有上涨他肯定就不干了”。

实际上,生产管理最宝贵的财富是员工,员工的核心是激励,激励的重点是满足员工的需求。

生产现场作业部分(比如说点焊,焊锡等加工工序)必须采用计件制。在以往的咨询经历中,实施计件薪酬后产能效率一般都能提升10%以上。计件本来就是一种合理的薪酬方式,它鼓励员工多做多得,这样不仅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能提高现场的工作效率,确保流水线不待料,断料发生,降低生产成本。当然,实施计件薪酬,要重点解决以下六个问题:①.不良品返修、②.补制数量、③.新员工培训、④.计件单价核算、⑤.标准产能的合理化、⑥.生产线主管分工的合理性与公平性。

目前企业的生产管理形态不适合实施计件工资,那么在某些工位上,如果把生产现场的秩序再理顺一下,工作方法再改进一点(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步骤,或使必要的操作用最迅速、最安全、最舒适的方法完成),那么提高我们工作效率、提高生产率实施绩效奖金制度则是必须的,而这时重点要关注的则是:①.考核项目、②.计算方式、③.项目内涵、④.目标权重、⑤.项目配分、⑥.评分规则、⑦.数据来源、⑧.考核周期、⑨奖金额配置。

三.鼓励员工自检与互检:在生产管理中,一般来讲,只要品质好,效率自然高。不良品返修往往会影响3倍以上的效率。在以往的生产合理化咨询中,发现一般企业都花费大量的资源做好首末件、全检、专检,却忽略了员工的自检与互检。

“品质是制造出来的”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如何执行很多人就不懂了,我们的做法是有两点:

一.员工自检,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①.“确认上道工序零部件的加工质量”;②.“确认本工序加工的技术、工艺要求和加工质量”; ③.“确认交付到下道工序的完成品质量”。

二.员工互检,一般有两条质量管理原则:第一原则,当第一道工序给第二道工序提 *** 品的时候,如果第二道工序检测出存在不良产品,比如提供10个产品 ,被第二道工序检出来9个是合格的,1个不合格,那么,第二道......>>

问题四:你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如何保证其产品品质,如何给品质定位? 保证产品品质需要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积累经验,形成良好的质量检测、改进、创新、奖惩等制度体系,并成为公司的明文规定,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只有制度才能不偏不倚的避免人治的随意性。

给品质定位则必须根据三个定位。产品的消费者定位,价格定位,同行业定位。

根据产品的性质选择目标的消费者,研究他们的可承受的价格范围,而不只是根据成本定价。

价格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档次。高品质则可参考同行业的领先产品,高定价;中低层次定价必须考虑产品的比较优势,突出同价格产品中的性价比优势。

问题五:如何管理好企业的产品质量 关于企业如何抓好产品的质量管理,谈的人够多了,但是,不少听起来头头是道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收到的效果却不佳,甚至很不理想。笔者前段由于工作需要,与公司质量管理部的负责人进行了一番深谈,此君是公司从一家跨国公司的质量管理部门挖过来的,从事产品质量管理工作逾十年,曾经工作卓有成绩,积累了丰富的质量管理工作经验,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卷书,笔者于是萌生了写这篇文章的动机。   很多企业抓质量工作,为什么总抓不出成效?原因其实很简单:治标不治本。现实中,我们都知道抓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一些企业也确实下了较大的力气来抓,但是,十有八九的做法是治标不治本。比如有的企业强调“以罚代管”,即在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后,对有关部门的责任人进行处罚,希望通过杀一儆百,发挥威慑作用,避免以后再出事故。有的企业片面地认为,抓产品的质量只是制造部门的事情,产品出了质量事故,追究责任只能追究制造部门的人员。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偏颇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抓产品的质量工作,必须从根本上抓起,治标更要治本:

一、建立一把手质量负责制

质量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关乎企业生死的战略问题。一家企业要长久生存下去,产品的质量可靠、有保证,是最基本的前提。西门子冰箱1997年进入中国,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乏人问津,严重亏损,但是,凭借产品出色的质量,逐渐被中国消费者接受。今天,在中国,西门子冰箱几乎是最贵的,并且代表最高端,其在一级市场的销量已经稳居行业前列,这也使其成为了中国目前盈利能力最强的冰箱产品。因此,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尤其是产品公司的一把手,站到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必须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这个意识,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采取实实在在的行动。

很多企业很奇怪,天天喊抓质量工作,但是,一旦碰到产品的质量与降成本冲突,或者与交货限期冲突,却总采取牺牲产品的质量来保证降低成本、按时交货。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使公司的质量工作成了摆设,结果不了了之。也无形之中告诉员工,质量工作是围绕利润转的,为了有利可图,产品可以偷工减料,可以马虎作业,质量工作是可有可无的。

企业的一把手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并通过言传身教让全体员工都要有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因为企业管理干部对待一项工作的态度,通常取决一把手对它的态度;同理,普通员工的态度,则取决于自己的领导对它的态度。如果企业的一把手对待质量工作只是口热心不热,动口不动手,那么,公司的员工就会心知肚明,敷衍塞责。所以,一个企业要抓好质量工作,必须把质量意识锲入到一把手以及整个经营班子的骨子里。产品出了质量问题,首先要处罚高层,从上往下追究责任,这样才可能将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二、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

产品质量没有抓不好的,关键是看企业舍得花多大力气、进行多大的投入。从经营的角度考虑,企业不可能不计成本来强调产品的质量,这就有一个度的问题,即坚持什么标准的问题。

企业对质量管理的标准,应该宜高不宜低,宜严不宜松,即企业的质量标准,应该高于国家、行业所规定的标准。因为企业的质量工作的开展,在标准定下来之后,必须经历多个层级传递,首先是高层,然后是质量主管部门,然后是采购、研发、制造等部门,再往下是生产车间、班组、生产线上的工人,按照传递效能递减的规律,如果最初的标准不高,在经历层层递减之后,最终达到的可能是一个很低的标准,而各种低标准重叠到一起,就会酿成质量事故。

目前,大多数先进企业都采用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的实现、测量分析与改进四大部分,它是以质量管理八大原则为基础建立起来......>>

问题六:怎样保证测试质量 时间过得真的很快,至今我已在软件行业摸爬滚打了7年了。是该根据自己的经历好好总结梳理一下,为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借鉴,为新入行的测试人提供参考。

我刚毕业时在一家央企的财务部做一些财务用的小软件,当时自己计划和操作整个的软件生命周期。通过这个时期的工作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什么是最终用户,一个软件做到什么程度在用户方才算是一个合格的软件产品。用户对软件的要求其实很简单:用最简单的操作完成需要实现的功能,对任何的错误或不当操作反馈准确易懂的提示信息。当时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就要你做成这样就好。”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那样。

06年我到了杭州,开始从事软件测试行业,并且一直做的现在。期间做过普通的软件测试工程师,TeamLeader,高级测试工程师,现在在一家小软件公司做测试经理。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深意识到,软件质量保证工作真的是一个软件公司中最应该被重视的工作。因为高质量的软件是一个公司发展和壮大的最基本因素。诚然有些公司是准备有一定市场后就要卖出去,有些公司是依靠人脉关系销售软件,有些公司因为起步早而在某一行业处于近乎垄断的地位等等。但是中国现在已经加入WTO,外国的很多软件公司已经进入中国,并且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我们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优秀和一般的同类软件的销售价格会相差十几倍至几十倍?

我认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是一个软件团队所有成员都负责任的完成自己任务以后的必然产物。

首先说说团队,这其中涉及的需求人员、设计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都应该真切的视自己为团队的必不可少的力量,都应该为了项目或产品的成功竭尽所能的去工作,只有团队真正的拧成一股绳的时候才具备了产出高质量软件的基本条件。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团队认同感、归属感。

高质量的需求调研文档是软件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不同的人对同一句话的理解往往会有差异,因为立场不同。所以想要保证需求的质量,需求人员必须把自己置身到用户的立场去感受、去调研、去理解目标用户反馈的信息。对于不确认的信息要想尽办法搞清楚。所以需求调研人员最好是行业专家。需求文档整理出来后,必须经过客户方代表和公司设计、开发、测试的共同评审才能最终定稿,并最终进入软件设计流程。这是我要说的第二点:软件需求必须用“心”去做,并且监督评审必须到位。

接下来就进入了软件的生产流程,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是主角,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需求人员要可以及时获得设计文档。设计人员必须在实现需求的情况下,站在用户的立场上去设计功能,实现最好的用户体验。在设计评审时,开发、测试、需求要从用户的角度去评判设计,根据需求从用户的角度去评审设计,这真的很重要。问题如果能在设计阶段就发掘出来会极大的减少资源的浪费,缩短产品或项目周期。这是我要说的第三点:设计要注重用户体验,同时监督评审也必须到位。

软件进入开发测试流程后,实际的开发人员应该站在用户的角度上去开发每一个功能,如果有比设计更好的实现方法,应及时和设计、测试、需求人员沟通,共同确认是否更改设计。每一个功能完成后,必须进行完整的自测,然后及时送测给测试人员,测试人员也要在用户的角度进行测试,发现问题或建议及时反馈、沟通和处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测试必须要有测试用例。测试开始前,测使用例必须经过评审,当然评审粒度根据公司资源确定。这是我要说的第四点:开发是软件的制造者,测试是软件质量的保证者,两者相辅相成,荣辱与共。

高质量的软件是一个软件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任意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造成团队的灾难。团队领导者必须要想办法、尽全力将自己的团队凝结在一起,使大家具有团......>>

问题七:关于怎样保证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保证:

通常指销售商或制造商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后,对客户提供服务的一种承诺。在约定期内(或终身保修),若产品或劳务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或与之相关的其他属于正常范围的问题,企业负有更换产品、免费或只收成本价进行修理等责任。为此,企业应当在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于销售成立时确认预计负债。

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Quality)指的是在商品经济范畴,企业依据特定的标准,对产品进行规划、设计、制造、检测、计量、运输、储存、销售、售后服务、生态回收等全程的必要的信息披露。

问题八:请问荟果缘的产品质量是如何保证的? 坚持产地直销,自然生产,保质保量是荟果缘产品的价值标准,在一定损坏率情况外可以支持换货。

问题九:作为一名生产人员,为保证产品质量应该怎么做 熟悉本岗位操作工艺标准,严格按要求规范操作;

熟悉本岗位的产品质量要求,对生产出的产品作好自主检验. 合格的才放行流入下工序.不合格品及时隔离.

对入流本岗位的物料,或半成品注意核对,发现异常及时反馈.

对本岗位发生的产生异常情况及时反馈上报.

请点采纳..............

相关推荐:

如何抓产品质量

明炉上汤羊肉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

如何注销睡眠卡拜托各位大神

幸福树的养殖方法要点有哪些

明明有网络为什么携程旅行登不上

如何注销工行的中职学生资助卡

芹叶牡丹什么时候种植

明末历任三边总督都有谁

标签: [db:标签]

声明:《如何抓产品质量》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