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三国时谁六出祁山谁九伐中原

三国时谁六出祁山谁九伐中原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3-30 手机版

1、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指的是三国时蜀汉诸葛亮攻魏的战事,相传公元228年到234年,诸葛亮六次出祁山攻击曹魏,第一次因马谡战败而退兵,后五次因供给不继等原因而失败。

2、三国时,姜维九伐中原。

九伐中原指的是三国时期的蜀国姜维,为了继承诸葛亮北伐中原的遗志,从238年到262年先后九次出兵魏国,均以失败而告终,最终蜀国被魏国所灭。

三国演义中孔明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进出的是哪里?

楼主所说的进出,指的应该是道路吧。我在翻阅史书后得知,三国演义中,孔明六出祁山和姜维九伐中原,进出的道路是金牛道。那么孔明和姜维走金牛道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往下看。

一、孔明六出祁山原因

祁山在哪?根据我查阅资料显示,在蜀汉那个年代,祁山大致位置,在今天甘肃东部礼县的祁山镇附近,而孔明进出祁山唯一通道,则是一个叫金牛道的地方。金牛道源于新石器晚期,在三国之前,就已经被夏商周、秦、西汉和东汉开发修建出来,因为这是进出甘肃和四川最近通道。读过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人,应该都知道,三国演义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叫诸葛亮“六出祁山”皆因报“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和白帝城托孤的重任”。这句话意思是说,孔明六次出祁山,是想报恩刘备,当初在襄阳隆中三顾茅庐之恩和遗愿,并在白帝城中,辅助先帝儿子刘禅重任。从蜀汉228到234年,孔明每一年都要出祁山去辅助刘禅,这就是历史上著名孔明六出祁山来历和原因。

二、姜维九伐中原原因

姜维九伐中原开端,发生在蜀汉227年左右。那个时候的孔明,在辅助刘禅同时,还有另外一层意图,就是想通过姜维北伐,来实现以攻为守的局势。因为蜀国在三国之中,实力是最弱的,会经常面对魏国和吴国侵扰,其中,这里面威胁最大的便是曹操的魏国。魏国和蜀国算是一对儿死对头,并且双方国家交界线就在秦岭和和祁山一带,所以孔明在辅助刘禅时候,一直想让姜维跟自己,去攻打魏国。姜维九伐中原时候,其实孔明也在里面指挥,从蜀汉227年开始北伐中原到孔明去世,姜维就一直跟着孔明打曹魏。在孔明死后,姜维并没有停止对中原进攻,而是一直坚持到蜀国灭亡。

如果不是刘备三次光顾孔明茅庐,有事求于他,我觉得孔明也不会六次出祁山,去报刘备的赏识之恩。不过孔明做法是正确的,他在出祁山的过程中,给刘禅上报了一份出师表,并建议兴兵北伐中原,接下来便有了姜维九伐中原故事。我觉得,姜维九伐中原的勇气和智慧,非常值得赞赏,但是蜀国在失去孔明这一军事家后,国力就日益衰退,可能跟连年打仗有关,不然蜀国也不会灭亡。

三国演义中,孔明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进出的是什么?

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出入的路面是金牛道。诸葛孔明和他的衣钵传人为了能“兴复汉室,还与旧都”,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数次拜师但却数次未捷,大汉的运数终归是早已耗光。

在历史上并没有六出祁山,仅仅三国演义那么写的。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令蜀汉错失了马稷,魏延,严颜,赵子龙,关兴,张苞等将军。诸葛亮修复与吴同盟、平定县南中后,就提前准备姜维北伐曹军。第一次姜维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子龙等作疑兵,摆成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趋势,以吸引住魏军;自身则率主力军向祁山(今甘肃省陇南礼县祁山堡)方位攻击,陇右的天水、安溪、稳定等郡陆续叛魏降蜀,又驯服了姜维,一时陕西关中大震。但是马谡违反诸葛亮布署,为张郃所败,丢失街亭;赵子龙等发兵也不好,诸葛亮只能退还汉中市。

没多久,天水、安溪、稳定三郡又叛汉附魏。第二次姜维北伐是同一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击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着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北),进攻二十多天未破,魏的增援赶来,他迫不得已又退还汉中市。第三次姜维北伐是建兴七年,亮攻击武都(今甘肃成县)、阳平(今甘肃文县大西北),击败魏增援,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身率军回师。第二年,魏军攻击汉中市,诸葛亮提升防御,又增调增援,再因为持续暴雨,子午谷、斜谷等路面堵塞,魏军撤离。

第四次姜维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着祁山,魏军统率诸葛亮奇袭,诸葛亮提前准备血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用口粮很少,凭险恪守,拒不上场。诸葛亮想要退兵的方法诱惑对手,但司马懿追逐很慎重,蜀军一停,他就安营拒守。这时刘蝉轻信诸葛亮迟早欲即位的谣传,下旨令武候退兵,再加上蜀军钱粮将尽,诸葛亮只能班师,在归路中以埋伏的军队杀了魏国名将张郃。

第五次姜维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精兵出斜谷口,抵达郿县,在渭水龙洲湾五丈原安营。诸葛亮也筑营阻止,不与蜀军战斗,料知蜀军远来,钱粮运送艰难,想把蜀军压垮。诸葛亮也是有提前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性战事的准备。诸葛亮在此次发兵前曾与曹操承诺与此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敌,撤销江东区,因此 蜀军只能与魏军单方周璇。

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况日益比较严重,没多久就溘然长逝。去世后,姜维等遵循他的遗书,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

三国演义诸葛亮九伐中原

诸葛亮是六出祁山,姜维是九伐中原

六出祁山之:

一出祁山:

魏因曹丕薨,睿即位。蜀马谡用反间计使司马懿归田,孔明乃献《出师表》,定于建兴五年春三月出师伐魏。留郭攸之、董允、费祎为侍中,总摄宫中事。赵云、邓芝为先锋,智取安定、南安、天水,计收姜维,败夏侯楙、曹子丹,破羌兵,骂死王朗。但内应孟达为仲达所杀,又因马谡拒谏失街亭,才有西城县空城退敌,兵回汉中。孔明挥泪斩马谡,自贬三级。

二出祁山:

建兴六年秋九月,魏都督曹休兵败石亭,诸葛亮乘虚起兵三十万,魏延为先锋,兵伐陈仓,但为郝昭所拒。姜伯约献诈降书,计杀中护军大将费耀,魏延杀虎威将军王双,因军中无粮,一夜之间,兵退汉中。

三出祁山:

吴孙权称帝,孔明乃约吴兴兵伐魏。兵取陈仓、散关,亡郝昭。取武都、阴平,败张郃、郭淮。但因张苞战死,孔明染病不能理事,遂回汉中。

四出祁山:

建兴八年秋七月,魏曹真病可,上表伐蜀。孔明领兵于隘口守一月,魏兵因雨而退。孔明乃令关兴、廖化为先锋,兵出祁山,折大将陈式,然败死曹真,斗阵破仲达。都尉苟安解粮违限,孔明杖之,安径回成都,流言亮将反。后主传令班师,孔明用减兵增灶之法,退兵汉中。

五出祁山:

建兴九年春二月,孔明出师伐魏,先锋王平、张嶷,于陇上妆神得麦,兵破西凉军。然都护李严因军粮不济,恐亮怪罪,虚言吴兵伐蜀,孔明急领军回,于木门道箭射张郃。

六出祁山:

建兴十二年春二月,孔明经三年备战,领兵三十四万,令姜维、魏延作先锋,兵出祁山。首仗折吴班,次战杀魏前将军秦朗。又造木牛流马运粮,杀镇远将军岑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火熄上方谷,汉丞相祁山归天。杨仪、姜维领军回汉中。

九伐中原之:

一伐中原:

魏正始元年秋八月,司马懿谋杀曹爽,夏侯霸降蜀。姜维使霸为向导官,出西平,近雍州,为郭淮所拒。后失洮水,粮道被断,维折兵数万,损将句安,败回汉中。

二伐中原;

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姜维接诸葛恪书,相助伐魏,令廖化、张翼为先锋,夏侯霸为参谋,张嶷为运粮使,起兵二十万出阳平关。铁笼山杀徐质、射郭淮、困司马昭。然会盟羌人兵败,自回汉中。

三伐中原:

正元二年二月,司马师病亡。姜维乘隙引兵五万,兵犯枹罕。大军背洮水列阵,败雍州刺史王经,取狄道时,中邓艾之计,收兵退屯于钟提.

四伐中原:

姜维在钟提,挟洮西之胜,兵出祁山,为邓艾所拒。维分兵袭南安,邓艾败之于段谷,荡寇将军张嶷阵亡。祁山寨为雍州征西将军陈泰所破,鲍素阵亡。维脱出重围,复回汉中,上表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五伐中原:

蜀汉延熙二十年,改为景耀元年。姜维闻淮南诸葛诞讨司马昭,遂提川兵径取骆谷,度沈岭,望长城而来,败守将司马望,却邓艾所拒。后司马昭杀诸葛诞,班师长城,维兵退。

六伐中原:

吴将丁奉、张布杀丞相孙琳,还政于孙休,约姜维伐魏。时蜀汉景耀元年冬,以廖化、张翼为先锋,王含、蒋斌将左军,蒋舒、傅佥将右军,胡济为合后,维与夏侯霸总中军,起兵二十万杀出祁山,斗阵破邓艾、司马望,廖化杀魏先锋郑伦。艾使党钧赴成都行反间计,后主诏维入朝。

七伐中原:

姜维闻司马昭弑曹髦,立曹奂,遂起兵十五万,令廖化、张翼为先锋,杀奔祁山。识破参军王瓘诈降计,于墵山埋伏,大破邓艾,却因王瓘舍命杀入汉中,折了粮车,毁了栈道,乃引兵还汉中。

八伐中原:

蜀汉景耀五年冬十月,姜维修好栈道,提兵三十万,径取洮阳,前部夏侯霸中邓艾计,洮阳乱箭射死。维引兵至侯河拒邓艾,张翼分兵攻祁山师纂,胜邓艾一阵。然成都黄皓欲使阎宇立功,一日三诏取回姜维,维于沓中屯田避祸。

九伐中原:

魏景元四年秋七月初三,司马昭令邓艾为征西将军,引关外陇右之兵,攻姜维,维兵败,会张翼、廖化奔剑阁守把。不料邓艾偷渡阴平,败诸葛瞻,陷成都,魏景元五年春,蜀亡。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九伐中原的梗概?

诸葛亮是六出祁山,姜维是九伐中原。九伐中原包括以下十一次:

第一次,后主延熙元年(238年)姜维和蒋琬率偏师出陇右,在南安与魏军相持不下。

第二次,公元244年,姜维和费祎出兵兴势,派王平袭击魏将曹爽,曹爽大败,勉强保住关中。 

第三次,公元248年,姜维率兵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大战洮西,收服了凉州胡王白虎文,活文戴。

第四次,延禧十七年(254年)出陇西狄道,斩魏将徐质。

第五次,公元250年,姜维以羌胡为辅,与郭淮战于洮西,平手。

第六次,公元254年,姜维率兵围南安,因粮草接济不上,主动退兵。

第七次,延禧十七年(254年)出陇西狄道,斩魏将徐质。

第八次,公元256年,姜维再出狄道,大败雍州刺史王经,斩杀魏军数万,后来魏军大举增援,于是回撤。

第九次,公元257年,姜维与邓艾战于段谷,由于蜀将胡济失期不至,蜀军大败,死伤惨重。

第十次,公元257年乘魏将诸葛诞叛乱,姜维出兵秦川,魏军坚守不战,到了公元258年诸葛诞兵败后始退兵。

第十一次,公元262年姜维再次出兵,与邓艾战于侯和,为邓艾所破,然后还住沓中。这是姜维最后一次北伐,此时黄皓欲以阎宇替代姜维,姜维因厌恶黄皓擅权,曾向后主请求诛杀黄皓,但后主没有接受,姜维察觉此举可能惹怒黄皓,为了避祸便避居沓中,屯田避祸。钟会,邓艾领大军征蜀。公元263年蜀亡。

姜维北伐,文学作品中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军姜维北伐曹魏的战争。

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

随后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

《三国志》记载,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连年征战,蜀汉的国力耗损过度。

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请简述其过程并据此分析失败的原因

“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诸葛亮北伐曹魏时仅有两次出兵祁山,而“六出祁山”的说法出现于小说《三国演义》,由于《演义》在民间的影响力较大,因此“六出祁山”也渐渐成为诸葛亮北伐的代名词。 诸葛亮“六出祁山”没有完成“北定中原”统一大业的原因并非战略之失,而是有其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1、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在日夜操劳下病役于伐魏前线五丈原大营,这不仅对蜀汉伐魏不利,且对蜀汉政治本身是一重大损失。虽有姜维接替前线指挥,但总显人才匮乏,后继无人。  2、在三国鼎立中蜀汉政权相对而言,形成气候晚于曹魏、孙权。夷陵之战后,军事实力远不及魏、吴。与才多将广,人才聚集的曹魏相较,差之远矣。 3、“兴复汉室”的口号早已没有多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东汉腐败政治在人民心目中早已完全丧失。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4、蜀汉朝廷臣官黄皓等专权,后主昏暗,后防空虚,纵使姜维在前线拼命作战,终难挽回危运,后主早以降魏作俘虏,进入安乐宫。 5、北伐战事中,关键深刻用人失误,马谡失街亭,李严误军粮,失去大好战机,机不可失,时不在来,失之难以挽回。 6、攻占陇右后,没有建立起牢固的政治、军事根据地,往往粮尽兵退,收地复失,陇右诸多有利因素未能充分利用。 7、屯兵戍边措施不力,前线军需供给不济,往往粮尽而还。与此,曹魏采取得力改革措施,经济发展,国力相之强盛。 综上述,总结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北定中原”关系中的成败教训明示,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富裕,民族要兴旺,事业要发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受到人民群众的的拥护和支持,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有强有力才干的人才队伍;兴利除弊、反腐反贪、惩治腐败;加强民族大团结;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合理用人;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否则,将终难如愿以偿。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死于五丈原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随后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三国志》记载,西元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 西元263年,钟会,邓艾领大军征蜀。这是二十九年来魏国头一次主动进攻,时间是在姜维屯田避祸的两年后。 姜维采取廖化的建议合兵一处,死守剑阁天险。钟会十万大军在姜维五万蜀军的坚守下,寸步难进。就在钟会几乎想要撤军的时候,素有胆略的邓艾偷渡阴平得手,直趋成都,在击败诸葛瞻的部队后,顺利进至成都城下,怯懦的刘禅当即投降,使得姜维在剑阁死守的努力化为泡影。《晋阳秋》的作者孙盛指责姜维应该在邓艾奇袭绵城,江油的时候迅速回兵成都,保卫成都,不该坐视蜀汉灭亡。我觉得这个指责太过牵强。 熟悉军事的人都知道大军回撤只要稍有不慎,被敌军从后面抄袭的话,损失是很惨重的。隋以百万大军攻伐高丽,因补给不上而撤退,途中遭到高丽军队的袭击,当时高丽举国之兵不过十万,而隋军在撤退的过程中整整损失了三十万!姜维如果要撤军,他后面的十万钟会大军岂会坐视不理,钟会也是一代奇才,可以说姜维真想回守成都的话,他的五万蜀军将一卒不存! 而我觉得应该受到指责的不是姜维,倒是那个死后赢得忠烈之名的诸葛瞻。诸葛瞻虽然对蜀汉忠心耿耿,但他没有继承孔明的谨慎的优点,而且不识兵法。 当时邓艾攻绵竹不过数万人,而诸葛瞻手中也有个两三万人。当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据险死守,坚壁清野,根本不该迎战邓艾。邓艾是久经沙场的名将,诸葛瞻是个从没正式参战过的新手,正面应战岂有不败之理!人家姜维算的上是久经战阵吧,还不是选择死守,看样学样也应该会了。只要诸葛瞻据险死守,不出数月邓艾补给肯定出现问题。举个例子:东晋的一代豪杰大司马桓温,领四万兵北伐,孤军深入,两次击退前来拦截的前秦军队,直逼长安,前秦雄主苻健就是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桓温因军粮不继,只得徘徊灞水前,最后前秦徵调三万精兵,双方在白鹿原展开激战,桓温败退……现在问题也是一样,邓艾孤军深入西蜀重地,巴不得寻求蜀军正面对决。因为是在敌人的国土作战,士兵的凝固力特别强,因为已经没有后路可退了,孙子云:深入则专,就是指这个道理。只要避开这种锐气,等魏军补给不继,再在其回撤时给予致命一击或者等钟会大军撤退,姜维回撤合兵一处,邓艾不死也难啊! 所以,在蜀汉最后一战中应负战败全责的不是姜维,而是诸葛瞻,他实在对不起他死去的父亲啊! 不过: 首先,请注意姜维在段谷死的是些什么兵,那是蜀汉自丞相时代以来历代流传下来的精兵,这一战基本死绝了。蜀汉的军力大损,再也不是以前那支威震陇西的部队了。 其次,魏军进攻汉中时,姜维虽然在避祸,但是,整个蜀汉的防御体系依然是他掌握控制,并不是如某人所想,是被架空了。姜维实权仍在。而正是姜维,他一改以前魏延与王平的防守方法,妄图来个打开口子,诱敌深入,然后聚而歼之的战略,结果这个构想被完全打破,魏军凭借国力的优势,在每一个方位都达到了优势兵力,是姜维不但无法歼敌,而且还差点自己回不来。整个汉中防御体系被彻底击垮。 第三,当时的蜀汉,已经不对汉中守军报任何希望了。成都留守的精锐部队,已经在董厥的带领下,前往剑阁防守。等邓艾偷袭成功时,诸葛瞻的部队已经是老弱病残了。 最后,邓艾深入重地,自然会就地补给,而且,他即使打不进成都,还可以在背后打姜维,那将是一场三国时代的法兰西会战。没有了补给,被包围后的剑阁蜀军,可没有敦克尔克给他们撤退啊! 姜维确实是蜀汉后期出众的军事家,但是面对着优势兵力的魏军,他还是败了。 对不起。。。实在是不会概括

相关推荐:

三国时谁六出祁山谁九伐中原

墨盒干了怎么办

面试的时候是否该说谎

三国时蜀国是现在什么地方

如何做位优秀女人

三国时期最出名的人物有哪些

面试的时候有些问题始终答不上来

BB霜怎么选购

标签: [db:标签]

声明:《三国时谁六出祁山谁九伐中原》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三国时谁六出祁山谁九伐中原

    1、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六出祁山指的是三国时蜀汉诸葛亮攻魏的战事,相传公元228年到234年,诸葛亮六次出祁山攻击曹魏,第一次因马谡战败而退...

    百科 日期:2023-03-30

  • Win7旗舰版怎么设置单击打开图标?

    一般情况下我们是通过双击打开电脑图标,那如果有用户喜欢单击觉得比较方便比较快也是可以改成单击打开图标的,那么Win7旗舰版怎么设置单击打开...

    互联网 日期:2023-03-30

  • 墨盒干了怎么办

    1、先将打印机的墨盒小心拆下。2、拆下墨盒后,之后找到墨盒的喷嘴。3、然后准备一盆温水,大概在50-60°C左右的温度,将墨盒底部的喷嘴放入水中...

    百科 日期:2023-03-30

  • 面试的时候是否该说谎

    面试不应该说谎。介绍自己真实的情况,如学历文凭,资格证书等。主管会根据你自我给出的信息进行对应的工作岗位的安排。如果说不真实的情况,会造...

    百科 日期:2023-03-30

  • Win7更改了共享设置文件不能保存怎么办?

    文件共享是一个很方便的功能,使用共享功能既能快速地传输文件,还能保证文件的安全,使用十分方便。有个小伙伴遇到了对方更改了共享设置导致文件...

    互联网 日期:2023-03-30

  • 开门红|三维天地全新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V14正式发布

    近日,三维天地(股票代码:301159.SZ)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V14(以下简称:平台)正式发布,实现自主产品创新“开门红”。该版本是在三维天地SW...

    互联网 日期:2023-03-30

  • 三国时蜀国是现在什么地方

    三国时蜀国是位于现在的四川。蜀汉,三国之一,为汉皇室后裔刘备所建立,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蜀后主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二年。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

    百科 日期:2023-03-30

  • 如何做位优秀女人

    1、懂得锻炼身体。优秀的女人首先有一付好的身体,她们懂得利用时间把闲下来的时间用来锻炼身体如瑜珈班或晨跑等”不仅保持身体平衡还能让人...

    百科 日期:2023-03-30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