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配了雷达雪龙号为何还会撞上冰山

配了雷达雪龙号为何还会撞上冰山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3 手机版

雪龙”号在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因受浓雾影响,与冰山碰撞,无人员受伤,船舶动力设备、通讯导航设备运行正常。之所以船只配备了用于识别碍航物的雷达,依旧还会撞上冰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船载雷达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根据其反射回来的信号是比较难区分浮山和冰山的,并且雪龙”号所航行的区域受到气象变化的影响,有着大量的浮冰,并且比较活跃;二是在雪龙”号航行的区域内是一个低压槽,经常出现气旋活动,在其航行的时间内,出现了浓雾天气,也大大影响了船载雷达对船只附近海域情况的有效判断,进而导致没能及时做出修正,碰上了雪山。

泰坦尼克号为什么会撞上冰山?是故意的吗

我不知道你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不是在于搞笑
一般冰山露在海面上的只会是冰山很小的一部分,绝大部分都在海面以下。我不知道你看电影的时候是不是没有认真看,之前船员就说了,那天万里无云,一丝风都没有,这对于观察冰山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当时等船员肉眼看到冰山的时候,已经躲不过去了,泰坦尼克号的船身太大,但是舵相对就太小,转身会非常慢。
实际上,我说的这些,电影里已经完全给你解释清楚了,那些都是根据当时泰坦尼克号沉没后大家考证出的各种线索总结出的沉船原因和过程来拍摄的。你要是实在不明白,请你“认真的”重新看一遍!
还有,那船长不是疏忽,至于为什么会那样,麻烦你认真看电影,你想晓得的所有疑问,电影里已经解答得非常清楚了!

雪龙号详细资料

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于1993年3月建造完工,并经上海沪东船厂1995年二次大规模改装。“雪龙”船具有先进的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配备了先进的GMDSS通讯系统,完善的医疗设施和生活娱乐设施。船上设有大气、水文、生物、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气象分析预报中心等一系列科学考察实验室,并配备了MK-3/WOCE-CTD及采水器、75KHZ 的ADCP和鱼探仪等海洋科学考察仪器,此外船上还装备了A型架、CTD绞车、 3000米水文绞车及两台6000米地质绞车,使之能承担多学科的海洋综合调查。 该船原设计为北极地区多用途运输船,具有较强的破冰能力。能以0.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船装可调式螺旋桨,航行时操作灵活,有利于破冰。用E级钢板制作的船体,即使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气候条件下,也不会变性。 船上设有海洋物理、海洋化学、生物、气象和洁净实验室,面积有200平方米。还配有CTD自动采水系统(测量海水温度、深度、盐度)、ADCP(剖面海流计)、高分辨率卫星云图系统、EK5O0科学声纳系统等国际先进的大洋调查仪器设备,新建的水文资料采集室中,安装了可以用来探寻磷虾及其它极区水生动物的鱼探仪;可在走航时测定海水流速、方向的多谱勒海流计;另外还新建了大气取样室、数据处理中心、样品间、伸缩吊车等科研设施。 在驾驶室里安装了两套具有90年代先进水平的自动避碰雷达,它可在对面来船或出现冰山时,及时测出对方的航向、速度等,并且提示如何正确回避。 船上设立的气象中心,可以及时接收极区卫星云图等气象资料,为本船在气候极其恶劣又变化无常的极地海区航行时提供了安全保障。 船用航空技术设备,可供两架KA-32型直升飞机停放,着陆平台布置在艉楼甲板的中心线位置上,直升飞机可日夜起飞、着陆、停放。船上配备的航行雷达站,能对起飞的飞机进行监控,确保飞行安全。 此外,游泳池、健身房、图书馆,卡拉OK厅、医疗室、手术室、化验室等文娱、体育、卫生设施一应俱全,为乘船人员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经过改装,全船可载人数由过去设计的55人增至78人,现又增至130人。

如果辽宁舰碰上撞沉泰坦尼克号的冰山,会怎么样?

如果辽宁舰碰上撞沉泰坦尼克号的冰山,会怎么样?现在娱乐圈里面分分合合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明星需要有更高的关注度,所以对于林小宅来说,分手之后,他的新闻就会减少,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自然会做很多的努力,那么传出新的恋情就会吸引人的眼球,这也就变成一个很正常的操作了。

一、辽宁舰具备着高科技的雷达系统,而且也有非常强悍的自我保护系统:

辽宁舰属于非常先进的航空母舰,从世界上航空母舰的情况来看,辽宁舰绝对是属一流的军舰,在军舰中拥有着非常先进的雷达系统,而且有很强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在遇到泰坦尼克号类似情况的时候,辽宁舰在第一时间就会通过雷达来认定前面的情况,同时,利用一系列的科学技术手段,将这种危险降到最低,或者直接进行有效的打击,让冰山变得没有伤害性,这是辽宁舰强大的威力,所能够做到的事情。

二、辽宁舰舰船非常坚固,所以自我保护能力也非常强悍:

辽宁舰在设计的时候就加固船舰,所以他们的舰船在钢铁甲板的保护下,即便是遇到冰山,也能够非常好的保护舰船的安全,由于钢板的厚度达到了非常强悍的能力,而且使用的是一种全新的特种钢,所以在遇到冰山的时候,辽宁舰即便撞上,也会安然无恙,因为坚硬的程度要比泰坦尼克号强出太多。

三、辽宁舰拥有全球导航系统,能够及时发现任何危险:

同时我们要注意辽宁舰具备着非常多高科技技术,其中,北斗导航系统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当遇到冰山危险的时候,实际上,北斗导航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就告诉辽宁舰,因此,能够防患于未然。

南极有哪些奇观?

1.乳白天空

“乳白天空”是极地的一种天气现象,也是南极洲的自然奇观之一。它是由极地的低温与冷空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当阳光射到镜面似的冰层上时,会立即反射到低空的云层,而低空云层中无数细小的雪粒又像千万个小镜子将光线散射开来,再反射到地面的冰层上。如此来回反射的结果,便产生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乳白色光线,形成白蒙蒙雾漫漫的乳白天空。这时,天地之间浑然一片,人和车辆、飞机仿佛融入浓稠的乳白色牛奶里,一切景物都看见,方向难以判别。人的视线会产生错觉,分不清近景和远景,也分不清景物的大小。严重时还能使人头昏目眩,甚至失去知觉而丧命。

乳白色天空是极地探险家、科学家和极地飞行器的一个大敌。若遇到它,那是很危险的,正在滑雪的滑雪者会突然摔倒,正在行驶的车辆会突然翻车肇祸,正在飞行的飞机会失去控制而坠机殒命。这样的惨痛事件,在南极探险史和考察史上是屡见不鲜的。1958年,在埃尔斯沃恩基地,一名直升飞机驾驶员就因遇到这种可怕的坏天气,顿时失去控制而坠机身亡。1971年,一名驾驶LC——130大力神飞机的美国人,在距离特雷阿德利埃200公里的地方,遇到了乳白天空,突然失去联系,一直下落不明。

乳白天空虽然对人类在南极的活动构成危险,但只要事先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有安全防范措施,也是可以避免的。一旦遇到它随即绕道躲开;正在野外活动的人和车辆则应呆在原地不动,注意保暖,耐心等待乳白天空的消失,或救援人员前来营救。

2.极昼极夜

极昼与极夜是南极的奇观之一。它给人们对这块神秘的土地以更丰富的遐想。所谓极昼,就是太阳永不落,天空总是亮的,这种现象也叫白夜;所谓极夜,就是与极昼相反,太阳总不出来,天空总是黑的。在南极洲的高纬度地区,那里没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律,没有一天24小时的昼夜更替。昼夜交替出现的时间是随着纬度的升高而改变的,纬度越高,极昼和极夜的时间就越长。在南纬90°,即南极点上,昼夜交替的时间各为半年,也就是说,那里白天黑夜交替的时间是整整一年,一年中有半年是连续白天,半年是连续黑夜,那里的一天相当于其他大陆的一年。如果离开南极点,纬度越低,不再是半年白天或半年黑夜,极昼和极夜的时间会逐渐缩短。到了南纬80°,也有极昼和极夜以外的时候才出现1天24小时内的昼夜更替。如果处于极昼的末期,起初每天黑夜的时间很短暂,之后黑夜的时间越来越长,直至最后全是黑夜,极夜也就开始了。而在南极圈(南纬66°3’),一年当中仅有一个整天(24小时)全是白天和一个整天全是黑夜。中国南极长城站(南纬62°3’)处在南极圈外,在12月份的深夜一二点钟,天空仍然蒙蒙亮,眼力好的可以看书写字。极昼和极夜的这种自然现象在地球的另一极北极也同样出现,不过它出现的时间同南极正好相反,北极若处在极昼,则南极为极夜,反之变然。

极昼与极夜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在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时,还绕着自身的倾斜地轴旋转而造成的。,原来,地球在自转时,地轴与其垂线形成一个约23.5°的倾斜角,因而地球在公转时便出现有6个月时间两极之中总有一极朝着太阳,全是白天;另一个极背向太阳,全是黑夜。南、北极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是其他大洲所没有的。

3.南极火山

如果说水火不相容的话,那么冰火就更不相容了。然而在南极洲,冰川和火山却同时存在,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南极大陆共有两座活火山,那就是欺骗岛上的火山和罗斯岛上的埃拉波斯火山。欺骗岛火山在1969年2月曾经喷发过,使设在那里的科学考察站顷刻间化为灰烬,直到0现在,人们仍然对此心有余悸。

4.南极绿洲

南极大陆终年被冰雪覆盖,寸草不生,何以会有绿洲呢?这确实有些蹊跷。

所谓“绿洲”,并不是人们常见的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之地,而是指南极大陆上那些没有冰封雪盖的露岩地区。由于南极考察人员长年累月生活、工作在冰天雪地的白色世界里,单调、乏味、枯燥的环境使他们非常向往多彩世界,当他们发现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时,不禁倍感亲切,于是便将这些地方称为南极洲的绿洲。南极绿洲约占南极洲面积的5%,含有干谷、湖泊、火山和山峰。以班戈绿洲、麦克默多绿洲和南极半岛绿洲最为有名。

关于绿洲的起源与成因,科学家们认为,由于绿洲的位置都在火山活动区,故与火山有关,如麦克默多绿洲就在著名的埃里伯斯火山附近,火山喷发及伴生的地热活动,是形成绿洲的重要原因。当然,绿洲的形成还与太阳辐射和岩石的颜色有关,如南极半岛绿洲地处极圈外,日照时间长,气温较高,加上这里基本是赤褐色的火成岩区,有形成绿洲的最佳条件。绿洲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宝贵窗口,它对提示这块神秘的大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5.雪盲

在南极大陆有一种神奇的“白光”。这种白光曾使不少勇敢的探险家丧失生命。据有的文章透露,当人们看到这种强烈的白光时,眼睛就什么也看不见了。结果使疾驰着的滑雪者因失明而摔倒在雪面上,车辆或飞机的驾驶员每每造成事故,甚至车覆机毁。

1958年,在南极埃尔斯沃斯基地上空,一架直升飞机的驾驶员突然遇到这种白光,眼睛顿时失明,飞机失去控制,坠毁在雪原上。智利的南极探险家卡阿雷?罗达尔,有一次外出工作,不慎没有戴墨镜而遇到白光。他感到有一个光的实体向他移动,先是玫瑰红的,接着变成肉色的。这时眼睛疼痛极了,仿佛有人往他眼里撒了一把石灰,接着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幸亏同伴找到了他,把他带回基地。过了三天视力才恢复过来。

在高山冰川积雪地区活动的登山运动员和科学考察队员,稍不注意,忘记了戴墨镜,也时常被积雪的反光刺痛眼睛,甚至暂时失明。医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雪盲症”。

雪盲是人眼的视网膜受到强光刺激后而临时失明的一种疾病。一般休息数天后,视力会自已恢复。得过雪盲的人,不注意会再次得雪盲。再次雪盲症状会更严重,所以切不能马虎大意。多次雪盲逐渐使人视力衰弱,引起长期眼疾,严重时甚至永远失明。

那么,雪盲症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呢?原来就是积雪对太阳光的很高的反射率。所谓反射率,是指任何物体表面反射阳光的能力。这种反射能力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比如说某物体的反射率是45%,这意思是说,此物体表面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中,有45%被反射了出去。雪的反射率极高,纯洁新雪面的反射率能高到95%,换句话说,太阳辐射的95%被雪面重新反射出去了。这时候的雪面,光亮程度几乎要接近太阳光了,肉眼的视网膜怎么能经受得住这样强光的刺激呢?

在南极辽阔无垠的雪原上,有些地方的积雪表面,微微下洼,好象探照灯的凹面。在这样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现白光。出现白光的雪面,当然要比普通雪面所反射的阳光更集中更强烈了。在一般情况下,雪面并不象镜子那样直接把太阳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而是通过雪面的散射刺激眼睛的。人眼在较长时间受到这种散射光的刺激后,也会得雪盲症。因此,有时候即使是在阴天,不戴墨镜在积雪地上活动久了的人,眼睛也会暂时失明。

6.奇寒

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堪称“世界寒极”。南极点附近的平均气温为零下49摄氏度,寒季时可达零下80摄氏度。

南极没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只有暖季和寒季之别。即使是11月到次年3月的暖季,南极内陆的月平均温度也在零下34至零下20摄氏度之间。至于每年4月到10月的寒季,南极内陆的气温一般在零下40至零下70摄氏度之间。

如此寒冷的天气对人类和一切生命都是可怕的威胁。在南极,因寒冷而冻伤致残的事例是经常发生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为南极考察队员专门编写的《南极生存指南》特别警告:“如今的南极作业,面部冻伤(组织冻伤)是最常见的,而手、脚和其他暴露皮肤的部位也会冻伤。”

对南极的奇寒,一丝一毫也不能麻痹大意。南极为什么会这样寒冷呢?这是由于南极冰盖犹如一面巨型反射镜,把太阳辐射的热量的90%反射回宇宙空间的缘故。在南极的寒季,太阳几乎很少露面,南极的大地吸收的热量微乎其微,但是到了暖季,虽然太阳终日在地平线上徘徊,可是,雪白的冰盖表面又拒绝接受太阳的热量,结果南极终年是九天寒彻、大地封冻的荒凉景象。

7.杀人风

在南极考察队员中流传一句:南极的冷不一定能冻死人,南极的风能杀人。风能杀人,这话听起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有那么严重吗?你也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可是那些领教过暴风厉害的人,无不谈风色变。

南极沙侵世界的“风极”,有人称南极是“暴风雪的故乡”。而寒冷的南极冰盖则是孕育暴风的产床,它像一台制造冷风的机器,每时每刻都用冰雪的躯体冷却空气,孕育风暴。由于南极大陆是中部隆起向四周倾斜的高原,一旦沉重的冷空气沿着南极高原光滑的表面向四周俯冲下来,顿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一场可怕的极地风暴便大施淫威了。这时,雪冰夹带着沙子从滑溜溜的冰坡铺天盖地滚来,简直像一道无形的瀑布,像一股飞奔而来的洪流,人在暴风中不过像迅猛流水中的一片叶子和一粒石子,休想站住脚。日本的一位考察队员就在暴风雪中被吹得卡在冰柱中失去了生命。

那么南极的风究竟有多大呢?我们通常所说的12级台风,风速达到32.6米/秒,够大的了吧?可南极的狂风常常超过12级台风。在南极半岛、罗斯岛和南极大陆内部,风速常常达到55.6米/秒以上,有时甚至达到83.3米/秒!

在南极的各国科学站,都经常遇到暴风袭击的情景。尤其是寒冷而黑暗的冬季,呼啸的狂风,将房屋摧毁,推倒通讯铁塔,卷走车辆,甚至将一座科学站变成一片废墟的事时有发生。因此,为了考察人员的安全,南极各国科学站都有严格规定,大风时绝对禁止外出,一切室外活动都是不能允许的。平时外出一定要两人结组同行,并给每人一个登山包,里面装高频电话、食品、鸭绒睡袋、海绵垫、铁铲等物品,以维持个人的生存。在各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周围,都建有大小不一的“避难所”。里边备有食品、饮料、燃料、通讯设备、小型发电机、取暖炉、睡袋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在外考察的科学家一旦碰上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一时又赶不回站的,均可就近躲进避难所。避难所的门是不上锁的,也不分国籍,“南极人”可以进任何国家的避难所食宿,离去时只需留字致谢。

为了保障考察人员不致迷失方向,科学站的主要建筑物之间的道路上,必须埋设标桩,拉上粗粗的绳子。遇上暴风雪时,队员们可以扶着绳索行走,以防被暴风雪刮走。所以南极考察队员把这些绳索叫做“南极救命绳”。

8.冰缝

我们的星球在茫茫宇宙中是一颗蔚蓝色的行星,神奇的生命之水赋予它最美丽的容貌。可是,水在地球两极却不堪忍受极地的奇寒,凝成一片白色的世界。

如果我们有机会坐飞机越过南极上空,将会发现,南极大陆是一个中部隆起的、向四周缓缓倾斜的高原,巨大而深厚的冰层如同一个银铸的大锅盖,倒扣在南极大地上面,所以又称南极冰盖。南极冰盖的厚度相当惊人,平均厚度2000米,最厚的地方有4800米,尤其是在南极冬季降临时,大陆冰盖与周围海洋中的固定海冰连为一体,形成3300万平方公里的白色冰原,面积超过整个非洲大陆。

由于南极冰盖如此之大,如此之厚,它的质量当然也相当可观。在广阔无垠的冰原上,除了少数高耸的山峰露出一点尖峰陡岭,大部分陆地都埋在深深的冰层下面。实际上,南极大陆的地壳不堪重压,竟然下沉了600~1000米。

南极冰盖的最高点大约在南纬51度、东经75度一带,在海拔高度4200米,由此向四周倾斜。由于重力作用,冰盖向弧底的运动令冰层开裂,冰原上便密布着无法尽数、隐藏在白雪下肉眼无法看见的冰缝。

这些在平原上纵横密布的冰缝比暴风雪更恐怖。这些深达千米,由白色渐变为蓝色的冰缝冒着白色气体,像被打开的魔瓶,考察队员们把它们叫做“地狱之门”,即掉下去就万劫不复,救都没法救。最危险是有的冰缝上有一层称为冰桥的薄冰层,冰上的人根本看不到下面是否有冰缝,只有人或车辆经过时,才会发生崩塌。

在对格罗夫山的取样监测考察过程中,两名队员骑着雪地摩托车外出。行驶中摩托车突然往下一沉,在后座的队员急忙用双脚一撑冰面,前座的队员则下意识地一轰油门,当他们刚冲上冰面,身后便塌陷了一个比车身还宽的冰缝。面对着身后的这个冒着白气的森然洞口,两位在生死间打了个转的考察队员在南极零下30度的寒风中出了一身冷汗。

9.白色的沙漠

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你也许会觉得不可理解,南极大陆到处是冰雪覆盖,大陆周围是辽阔的海洋,怎么会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呢?

不同于撒哈拉大沙漠高温少雨的典型热带沙漠气候。南极大陆的干旱却是因为低温寒冷造成的。据观测记录,整个南极大陆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5毫米。降雨量的多少从沿海向内陆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沿海地区,冷暖气流的交汇,降水量较多,每年可达300~400毫米,但这些降水量较多的地区都处在南极大陆的边缘。南极大陆由干覆盖广袤的冰原,它的上空常年为高压冷气团控制,从海洋上吹来的暖湿气流根本无法进入南极内陆,而且在寒冷冰原上空的冷空气异常干燥,含有的水蒸气极少,所以越往南极内陆,降水的机会越少。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0毫米,南极点附近只有5毫米,几乎没有降水现象。

由于气候寒冷,南极大陆降下来少量的水,也不是液态的雨水,而是纷纷扬扬的雪花或雪粒。除了南极半岛北端以及较低纬度的一些岛屿,在暖季有降雨现象,整个南极大陆实际上看不见降雨。到南极大陆进行科学考察的科学家,最明显的感觉是空气干燥,在最初的头几个星期,差不多所有的人嘴唇都会干裂。

正因为如此,人们把南极大陆称作白色的沙漠。极度的干燥,使各国科学站对防火视为性命攸关的大事。因为他们知道,干燥,加上风大,哪怕有一点点小火星,都会酿成难以挽回的大祸。澳大利亚在南极大陆东部濒临纽康姆湾的凯西站,就曾在一场大火中毁于一旦。

为了防御可能发生的火灾,各国科学站的房屋都注意保持一定的间隔,对易燃物品如木料、油桶的存放尤其小心。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各栋房屋之间都保持相当距离,贮存燃料的油库特意建在距离站区很远的海滨高地,这都是预防火灾的措施。此外,各国出十分重视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中国在南极建成的第一个科学站——长城站,室内的天花板、四面的墙壁采用的是石膏板,室内地板、房门和地毯也经过防火处理,目的都是为了杜绝大灾事故。有“南极第一城”之称的美国麦克默多基地对防止火灾也很重视,不仅对每个新来乍到的人反复进行防火教育,基地还有一支专职的消防队,所有的电话机上都标有火警的电话号码,以防万一。

南极的各国科学站如此重视防止火灾,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不仅是因为南极是地球的风极,大风的天气会容易酿成火灾,而且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又缺乏水源,一旦着火,必定造成可怕的灾难。

10.移动的岛屿

在南极周围的海洋——南大洋中,漂浮着数以万计的冰山,其体积之大,数量之多,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冰山和浮冰不同,浮冰是海水冻成的海冰,冰山却是从南极冰盖分离出来的。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冰山从陆缘冰的边缘分裂出来,飘浮在海上,形成瑰丽多姿的冰山,成为南极海域独具特色的象征。据统计,南大洋的冰山大约有218300座,平均每个冰山重10万吨。其中最普遍的是平顶台状冰山,它起源于陆缘冰和冰舌,此外还有圆顶型、倾斜型和破碎型的冰山。

南大洋的冰山一般长几百米,高出海面几十米。大的冰山长度达到170公里。有的台状冰山高出水面达到450米。1956年美国人观测到一座罕见的大冰山,长333公里,宽96公里。这样巨大的冰山,难道还不是移动的岛屿吗,实际上,它的面积远远超过了大洋中的一些小岛。像1987年10月初,罗斯冰架断裂出一座冰山,长140公里,宽约40公里,高出水面225米,它的面积达到6400平方公里!

冰山,在海上看起来似乎是静止的,实际上它在移动,随着海流的方向移动。由于南大洋的冰山体积大,海面温度低,一般寿命可以维持10年左右才会慢慢消融,而北冰洋的冰山平均寿命仅有2~4年。南大洋飘泊的大量冰山,虽然美丽壮观,给大洋增色不少,但是对于航行在海上的船只来说,冰山始终是可怕的威胁。尤其是在大雾迷漫、能见度很差的天气,或者是夜航期间,船只必须小心翼翼地避开冰山。现代化的考察船和其他船只,配备了雷达装置,能够及时发现冰山,因而减少了和冰山相撞的危险。

企业面试问题:一艘载有12名乘客的客轮在大海中航行,因雷达失灵,轮船撞上了冰山,一个小时后沉没..

这样的题目都是言之成理就行了,但是有些原则也要把握,例如 因为在茫茫大海中,这两个人上了救生艇也未必能活着回去,所以要考虑最大逃生可能性的问题,同时不考虑个人的身份地位,只考虑职业,因为身份地位对逃生没帮助 但是职业代表经验 所以有帮助,其中船长、水手至少要一个上救生艇,因为其他人没有海上经验,需要医生,因为在海上还不知道要多久才会来人营救,如果产生疾病危险 医生可以施救,杀人犯要上去因为要死了就是一尸两命啊,不管之前杀了谁,但是从人性角度来说 她该上去。其他3个人选择自由发挥吧

关于南极的资料

【概况】
名称 南极洲。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也叫“第七大陆。”
位置:位于地球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四周濒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地理纬度最高的一个洲。
面积:总面积约1 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
范围:由围绕南极的大陆、陆缘冰和岛屿组成,其中大陆面积1 239.3万平方千米,陆缘冰面积158.2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7.6万平方千米。
地理分区:南极洲分东南极洲和西南极洲两部分。东南极洲从西经30°向东延伸到东经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威尔克斯地、乔治五世海岸、维多利亚地、南极高原和极点。面积1 018万平方千米。西南极洲位于西经50°-160°之间,包括南极半岛、亚历山大岛、埃尔斯沃思地以及伯德地(玛丽.伯德地)等,面积229万平方千米。
居民: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查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简史:1738?739年,法国人布韦航海时发现了南极附近的一个岛屿(今布韦岛)。1772?775年,英国人库克到达南极附近的南设得兰群岛。1820?821年,美国人帕尔默、沙俄人别林斯高晋和拉扎列夫、英国人布兰斯菲尔德先后发现了南极大陆。1838?842年,英国人罗斯、法国人迪尔维尔、美国人威尔克斯等先后考察了南极大陆。1911年12月阿蒙森等四名挪威人首次到达南极极点。1928-1929年,美国人作了几次南极飞行考察,并建立了“小亚美利加基地”。
【南极考察】
国际活动 1959年12月,由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其主要内容是: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保证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废物,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等。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入了《南极条约》。
我国与南极:1984年11月20日,我国派出591人组成的南极考察队,乘“向阳红10号”考察船首次赴南极建站与考察。1985年2月中国南极长城站在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南端落成,地理坐标为南纬62°12′59〃,西经58°57′52〃,距北京17501.9千米。1988年11月20日-1989年4月10日中国东南极考察队在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上建立了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山站地理坐标为南纬69°22′24〃,东经76°22′24〃,距北京12553.2千米,距南极点2903千米
【自然环境】
海岸线 南极洲大陆海岸线长约24 700千米。
边缘海与岛屿 南极洲边缘海有属于南太平洋的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属于南大西洋的威德尔海等。主要岛屿有奥克兰群岛、布韦岛、南设得兰群岛、南奥克尼群岛、阿德莱德岛、亚历山大岛、彼得一世岛、南乔治亚岛、爱德华王子群岛、南桑威奇群岛。 地形 横贯南极的山脉将南极大陆分为两部分。东南极洲,面积较大,为一古老的地盾和准平原,横贯南极山脉绵延于地盾的边缘;西南极洲面积较小,为一褶皱带,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东西两部分之间有一沉陷地带,从罗斯海一直延伸到威德尔海。南极洲大陆平均海拔2 350米,是地球上最高的洲。最高点伯德地(玛丽·伯德地)的文森山海拔5 140米。大陆几乎全部被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有1 880米,最厚达4 000米以上。大陆周围的海洋上有许多高大的冰障和冰山。全洲仅2%的土地无长年冰雪覆盖,被称为南极冰原的“绿洲”,是动植物主要生息之地。“绿洲”上有高峰、悬崖、湖泊和火山。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是著名的活火山。
气候: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风大和干燥。全洲年平均气温为-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5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2℃,为世界最冷的陆地。全洲平均风速17?8米/秒,沿岸地面风速常达45米/秒,最大风速可达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250毫米,仅大陆边缘地区可达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
季节与昼夜:南极洲每年分寒、暖两季,4?0月是寒季,11棿文?月是暖季。在极点附近寒季为连续黑夜,这时在南极圈附近常出现光彩夺目的极光;暖季则相反,为连续白昼,太阳总是倾斜照射。
南磁极与难达之极:南磁极即地磁的南极,1985年南磁极的位置约为东经139° 24′,南纬65°36′。“难达之极”是约以南纬82°和东经55°- 60°为中心的高地,由于地势高峻,成为大陆冰川外流的一大分冰线,是难于接近或到达的地区。
【自然资源】
矿物 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铂、铀、铁、锰、铜、镍、钴、铬、铅、锡、锌、金、铜、铝、锑、石墨、银、金刚石等。主要分布在东南极洲、南极半岛和沿海岛屿地区。如维多利亚地有大面积煤田,南部有金、银和石墨矿,整个西部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均很丰富,查尔斯王子山发现巨大铁矿带,乔治五世海岸蕴藏有锡、铅、锑、钼、锌、铜等,南极半岛中央部分有锰和铜矿,沿海的阿斯普兰岛有镍、钴、铬等矿,桑威奇岛和埃里伯斯火山储有硫磺。
生物:南极洲植物稀少,仅有苔藓、藻类、地衣和几种显花植物。海水中或陆地边缘的常见动物有海豹、海狮和海豚,鸟类有企鹅、信天翁、海鸥、海燕等;海洋中盛产鲸类,有蓝鲸、鲱鲸和驼背鲸等,是世界上产鲸最多的地区。南极周围海洋中还盛产磷虾,估计年捕获量可达1?.5亿吨,可供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
水资源:南极洲是个巨大的天然“冷库”,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储藏地。

相关推荐:

配了雷达雪龙号为何还会撞上冰山

麦芽糖是哪里的特产

绍兴市现在的夜市在哪里

绍兴市区有哪些自助火锅店

日本植物工厂在城市地下种菜地下如何能种菜

麦芽糖是什么做的

绍兴市柯桥职业技术学校

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的

标签: [db:标签]

声明:《配了雷达雪龙号为何还会撞上冰山》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配了雷达雪龙号为何还会撞上冰山

    雪龙”号在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因受浓雾影响,与冰山碰撞,无人员受伤,船舶动力设备、通讯导航设备运行正常...

    百科 日期:2023-04-03

  • 麦芽糖是哪里的特产

    广东东莞、浙江乌镇、福建厦门。麦芽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由含淀粉酶的麦芽作用于淀粉而制得,用作营养剂,也供配制培养基用。也是一种中国传统...

    百科 日期:2023-04-03

  • 绍兴市现在的夜市在哪里

    1、绍兴夜市。位于绍兴市越城区越都商城。2、柠檬夜市。位于绍兴市暨阳街道人民中路198号。3、河桥夜市。位于绍兴市河桥区万商路780号。4、...

    百科 日期:2023-04-03

  • 绍兴市区有哪些自助火锅店

    1、自助火锅店,地址在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解放大道西150米处。2、重庆自助火锅镜海大道店,地址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镜海大道1018号。3、亿捞时...

    百科 日期:2023-04-03

  • 日本植物工厂在城市地下种菜地下如何能种菜

    日本植物工厂”在城市地下种菜,得益于植物工厂里面的生态环境。植物工厂拥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任何因素,所以可在工厂里种菜。即使放到地下,由于...

    百科 日期:2023-04-03

  • 麦芽糖是什么做的

    原料:选择干燥、纯净、无杂质的小麦或大麦;方法/步骤1、育芽,将小麦麦粒或大麦麦粒洗净,放入木桶或瓦缸内,加水浸泡,夏天用冷却水,冬天用温水,将麦...

    百科 日期:2023-04-03

  • 绍兴市柯桥职业技术学校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绍兴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99年,学院由兴韦教育集团与绍兴市教育局合作创办。2010年5月5日,正式更名为绍兴职业...

    百科 日期:2023-04-03

  • 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的

    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下:1、民间文学:梁祝传说上虞市、西施传说诸暨市、徐文长故事绍兴市、绍兴师爷故事绍兴市、舜的传说上虞市、大禹...

    百科 日期:2023-04-03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