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明朝有148个朝贡国为何清朝只有7个

明朝有148个朝贡国为何清朝只有7个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4 手机版

原因一:就明清两朝的国土面积来看,明朝的国土面积不如清朝的面积大,明朝的朝贡国之所以多,和这个有很大的关系,当时明朝政府对周边的其他民族还没有完全统一,所以有大大小小的朝贡国是很正常的。

原因二:明朝的朝贡国如此多,当然少不了郑和下西洋带来的巨大影响,郑和下西洋当时出使了三十多个国家,有人说,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也有人说是为了炫耀大明的实力,各有各的一说,但是朝贡国的增加少不了郑和下西洋这次远航带来的影响。

原因三:明朝时期的工商业的发展也是非常快的,这就肯定有各国的商人来到大明做生意,比如葡萄牙人,后来这些葡萄牙商人硬是被大明的火炮打的是屁滚尿流,至于清朝,由于是少数民族趁机夺取了中原,政策上肯定是有一定的封闭性的,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这就是清朝朝贡国少的主要原因。

原因四:清朝当时进军西北,统一了中国,奠定了近代中国疆域的版图,以前的那些朝贡国自然就灭亡了,朝贡国自然就少了。

明朝朝贡国148个,清朝7个,这悬殊的差距是怎么造成的?

造成这样的现象主要有三点原因。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当时国内时局,一些小国为了能够寻求大国的庇护往往选择向这些大国进行朝贡。但是这些朝贡体系既有利也有弊,我们要正确地看待这些朝贡体系。朝贡可以让中华文化不断传播,但是也会给这些国家带来不小的财政压力。

第一点原因就是清朝统一后的局面。清朝之所以进贡的国家变少主要是跟当时的时局有关系。当时由于清朝统一国家让周边地区的政权减少了,而当时这些周边地区还是一个独立王国的时候他们会选择向明朝进行朝贡。但是到了清朝这些地区就变成了清朝的一个部分也就不存在朝贡问题了。

第二点原因是因为海进政策。清朝曾经实行了非常严格的海禁政策,这就让清朝并没有太多机会与国外接触。但是明朝则不一样,明朝是十分愿意与世界各国进行往来的,到了明朝后期明朝君主更是解除了当时的海军政策,让国家有机会与外国进行更多的交流。而就是因为明朝更加开放,其他的国家才更加愿意对明朝进行朝贡。

第三点原因就是清朝统治者的思想。清朝对于藩属国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当时这些统治者的思想是非常保守的,他们选择闭关锁国。当时清朝觉得有7个朝贡国已经对清朝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政负担,所以他们并不愿意在让其他国家对清朝进行朝贡。

明朝朝贡国有148个,为何清朝才只有7个?

明朝有148个朝贡国,清朝只有7个。因为清朝对外封闭,承认自己强大,其他国家在清朝看不到,所以只有七个,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事实上,他们需要的只是利益。诸侯国向明朝政府进贡。明朝的统治者当然是想来而不是粗鲁。他们需要归还一些东西,展示上王国的广阔领土和财富。这些东西往往比诸侯国提供的要多,因此,每到一个诸侯国的王朝,它就会赚很多钱,所以为什么人们不这样做呢。

清朝统一后的情况:从清朝统一的情况来看,周边国家的政权比较少,这与明朝不同。清朝不仅把蒙古、新疆等地列入地图,而且实现了大统一的格局。清朝的疆域比明朝大,因而消灭了许多政权。他们不再是国家,而是成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在清朝,特别是清末,统治者本身就供不应求。这些附庸国得不到他们想要的,加上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他们自然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中国。清代统治者适应了国家的隐逸政策。事实上,明末他们已经禁止出海了。当时,中国的附庸国数量明显下降。清代的禁海政策限制了中外交流。外国人不知道清朝的情况,因为没有人宣传和传播这些东西。统治者沉浸在自给自足的梦想中,我不想出去。

外国人不了解中国,也无从得知,所以附庸国的数量进一步大大减少。更重要的是,清朝末年,清朝沦落到到处挨打,成为世界上的弱国,那些附庸国没有理由继续做朝贡。

在中国的朝贡体系中,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朝贡国,数量不一,其中以明代居多。据史料记载,明朝有148个朝贡国,来自世界各地贡品制度有其利弊。

明朝朝贡国148个,清朝7个,这是怎样造成的?

在中华朝贡体系里,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朝贡国,数量大小不一,其中最多的是明朝,史料记载,明朝共有148个朝贡国,来自五湖四海。而朝贡体系也是有利也有弊的,

利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得以发展和壮大,容纳周边的部落,改善自身的不足。弊是:耗钱的体系,特别到了后期,朝贡国来朝贡,带走大量的金银珠宝,对中原王朝的财政带来不少的压力。



清朝时期,朝贡体系内,只有七个朝贡国,分别为:朝鲜、越南、琉球(今冲绳)、苏禄(今菲律宾苏禄群岛)、暹罗(今泰国)、南掌(今老挝)、缅甸。为什么会造成清朝这么少的朝贡国?这是没办法的,当时的情况并不像明朝那样,那是什么原因呢?

1:清朝统一后的局面

从清朝统一的局面来看,周边国家政权少了很多,和明朝的不同,清朝不仅把蒙古、新疆等地纳入版图内,实现大统一的格局,清朝领土比明朝的大,从而消灭不少的政权,他们不再是国家,而是变成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如:明朝时期,西域有不少的国家是向明朝朝贡的,在《明会典》里记载,向明朝朝贡的西戎国家有:撒马尔罕、哈烈、哈三,火坛等等,高达几十个,而清朝时期,西域一个都没有,只因新疆成了清朝的一部分,西域国家也就没有了那么多。

2:海禁政策的不同

清朝时期,禁海严格,没有海外的贸易,也就没有和海外的接触,相当于清朝隔离了和国外的交往,不管是经济贸易往来,还是别的目的,清朝都错过了机会。清朝后期,思想早就顽固和落后,并不愿学习,外来的一切,还以天朝上国自称,直到鸦片战争的爆发,打破了一切的美梦。

而明朝怎么说还是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还有后期的解除海禁政策,导致海外许多国家能够来明朝朝贡,带来不少的东西和文化,给两国的交流提供有利的基础。



3:清朝统治者的思想

清朝时期,对藩属国并不是很上心,只关起门来自己发展,并不去了解外面的世界,七个朝贡国,全都在东部和南部,中亚一个都没有,或许清朝感觉朝贡体系太耗钱了,并不需要那么多朝贡国。而乾隆年间,菲律宾想加入成为清朝的一部分,乾隆皇帝都不要,可见,统治者见版图已经够大的了,不必需要那么多,加上世界在飞速的改变,清朝却停滞不前,思想也跟着停滞不前。

从这几点都可以看出,局势在变,清朝有的东西不变,有的却变了,不变的是思想和自大,变的是世界格局和清朝周边的国家。这些都会导致清朝朝贡国的数量在减少,清朝并不想宣扬国威,他自己觉得好就是好的,这又或许和清朝的文化控制有关,这就给清朝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

明朝有148个朝贡国,为何清朝只有7个?

在明朝中国的藩属国很多,而在随后的清朝就大大降低,只剩下个位数。这让很多朋友产生了疑问,明朝有148个朝贡国,为何清朝只有7个?

第一,明朝藩属国众多这和一件历史性的事件脱离不开关系,那就是郑和下西洋。当年郑和率领船队出使了三十多个国家。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到底是为了炫耀大明朝的实力还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这个就不揣测了。

当时,这些国家之所以想要成为明朝的藩属国,是因为郑和给他们带去了足够贵重的礼物。当时明朝的国力在世界上排名第一,其国民生产总值占到当时全世界的一半。所以,沿途小国,纷纷臣服。让大明的统治者当上了世界之王。

值得肯定的时,远航出使一定是起到作用了,否则不可能有这么多的藩属国。因为远一点的国家可能都没有听过中国的名字,更不可能成为藩属国。但好景不长,因明后期,经济实力衰退,没有实力支撑远航。这些航程较远的国家就渐渐失去了联系。

第二,而与之相反的清朝却因反对和外国贸易,封锁国门,藩属国少也是正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再加上后期清朝经过列强的入侵之后,国力衰弱,可以说是自顾不暇,就没有时间和精力,以及能力去管理这些藩属国了。

第三,古代中国是和平友善的,他们让万邦来贺只是为了宣扬国威,为了满族统治者的虚荣心。所以国力衰微后藩属国就丢掉了。

第四,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国对这些藩属小国的态度。历来中国的统治者都是爱好和平的,中国从古至今都保留了不喜欢引起战乱的良好传统。所以,中国接收这么多藩属国为的也仅仅是名义上的荣光。中国从这些藩属国的交往中是得不到任何利益的。


明朝朝贡国148个,清朝7个,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悬殊的差距?

明清两朝主张不同,明朝主张开放,清朝主张封闭,海关政策的动机不同,明朝颁布的禁海政策是为了抗击倭寇,打击非法贸易,但清朝的海关政策直接变成了闭关锁国。明朝禁海以后朝贡国的数量就大大的减少了,到了明朝末年,还有几十个国家来朝贡。明朝时期,西域前来朝觐的有就有几十个国家,而且郑和下西洋时访问了西域各国,使得朝觐数量增加了许多,7次下西洋远航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30多个国家最远甚至到了红海和东非,使得明朝的威名响彻海外。


明朝时期通过海禁政策保护着自己的领土,虽减少了进贡国的数量,但在维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促进了海上贸易往来,又彰显了国力,又发展了经济。但清朝的闭关锁国直接是,与外界断绝联系,而且清朝解散了水师,海军力量极其弱化,使得北洋舰队在与日本海军发生战斗时,全军覆灭。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明朝时期,国家的统治者是汉人,汉人在中国大地上已经统治了千年,早已被周边国家认可,并形成了文化认同。清朝统治者是满族人,突如其来而且,对周边国家进行了兼并,这一方面导致进贡的国家的国家就更少了。

事实上,清朝并不比明朝弱,只是他们对国家的管理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明朝时期很多边疆地区直接将与内地往来作为国家内务来处理,但是到清朝统治的时候改变了这种统治方式,就好像承认了他们是独立的国家。这也对后来朝贡国的消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明朝朝贡国148个,清朝7个,什么原因造成这悬殊的差距?

历代都会有朝贡,为什么明朝174个,清朝才7个。也可能明朝寻求发展。而清朝就是安稳发展。不过都有利有弊吧。

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得到了发展和扩展,以适应周边部落,改善自身的不足。不好的是:货币消费制度,特别是后期,进贡国来进贡,拿走了大量金银珠宝,给中原王朝的财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清朝统一的形势来看,周边国家的政治力量要少得多。与明朝不同的是,清朝不仅将蒙古、新疆等地列入地图,而且实现了大一统的格局。在清朝,出海是被严格禁止的。没有海外贸易,就没有与海外的联系。相当于清朝与外国的交往中断了。无论是经贸往来还是其他目的,清朝都错失了良机。晚清思想顽固落后,不愿向别人学习。

在清朝,诸侯国并不十分关心。他们只是闭国发展,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七个朝贡国都在东部和南部,没有一个在中亚。也许清朝觉得朝贡制度太贵了,不需要那么多朝贡国。在乾隆时期,菲律宾想成为清朝的一部分,但乾隆皇帝并不想要。可以看出,统治者的领土足够大,他们不需要那么多。此外,随着世界的急剧变化,清朝停滞不前,他们的思想也停滞不前。

在清朝,有些东西是不变的,有些则是变化的。不变的是思想和傲慢。改变的是世界格局和清朝周边国家。这些都将导致清代朝贡国数量的减少。清朝不想宣扬国家的权力。他觉得很好。

为什么明朝时有印尼等上百个国家来朝贡,而到清朝就没

第一,在与周边国家建立朝贡关系的过程中,除朝鲜外,没有采取主动出使的方式。明朝前期的几位皇帝,继位之初,均不断派出使者“诏谕”海外国家,赏赐其君王,邀请其入贡明朝。郑和下西洋更将这种“朝贡关系”推向高潮。明成祖“为此不惜重金,遍赏诸朝贡国国王及其使臣,免征其在华贸易之税。在巨大的物质利益的诱惑面前,外国使臣四面而至,‘执圭捧帛而来朝,梯山航海而进贡’,朝贡贸易空前繁荣”[4]。而清朝,除顺治初年颁布过一个欢迎“遣使入贡”的诏书外,并无其他的举措。这是因为“与发展中外朝贡关系相比,清朝更注重安邦治国和在此基础上拓疆开土。康熙三十二年(1693),康熙阅罢俄罗斯‘朝贡’表文,对身边的大学士说:‘外藩朝贡,虽属盛事,恐传至后世,未必不因此反生事端”[5]。 第二,一改明朝“有贡必封”的政策,只有缴回明朝颁发的封诰印敕者,才与其建立新的朝贡关系。如安南国王在顺治十七年就“奉表投诚,附贡方物”,但是一直拖延不交明朝敕印。康熙五年再次请贡时,礼部奏令安南“速将伪敕印送京,准其入贡。否则,绝其来使”。安南只得照清朝的要求去做。 第三,拒绝违反贡期规定的朝贡行为。明代虽然也有贡期限制,但是一般执行并不严格,尤其是前期。以朝鲜为例,虽规定三年一贡,但是“终洪武朝,朝鲜仍年年朝贡,少则一年一次,多则一年三四次”[6]。而清朝在康熙五年以后,严格执行非贡期不准贸易的规定。[7]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与明朝相比,清朝只是借用前朝的朝贡制度,其依据是由满族建立的王朝历史特点与实际需要。朝贡制度在明朝与清朝,不仅其存在的历史条件、存在的方式不同,而且两朝统治者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因而朝贡关系对当时中国与相交国家产生的影响也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明朝时期为何会有如此多的朝贡国?明朝到底有多厉害?

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朝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朝贡国,而且每个朝代数量都不一样。其中清朝的朝贡国最少,只有7个,而明朝的朝贡国最多,高达128个。那么明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朝贡国呢?其原因就是因为明朝的时候经济发展繁荣,综合国力各方面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明朝开放的统治思想

朝贡国的存在对于国家的影响有利有弊。好的一面就是可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得各地的思想得到壮大,还可以吸收那些优秀的思想改善自身。不好的一面就是这些朝贡国只是进贡东西,但是却要从明朝带走大量的金银珠宝,长此以往,国库会空虚。明朝时期有不少西域国家向明朝进贡,而到了清朝这些西域国家就不再进贡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明朝没有形成真正的一统国家,只是各地区之间和平相处。

海关政策的完善

明朝时,帝王在各方面都开放思想。特别是在海关方面派遣郑和下西洋,传播明朝的优良文化跟特殊物资,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所以让很多海外的国家可以到明朝进贡,而且明朝的帝王也很欢迎这些外国人氏来中国学习,甚至在当时还出现外国人当官的现象。可以说给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在对待各地藩王的态度上,明朝帝王也是秉着互相学习的原则,所以明朝时的朝贡国很多。

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从上述几点可以看出,明朝的朝贡国很多是因为当权者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而调整的政策。就像清朝闭关锁国,沉浸自己的文化中,最后导致清王朝的灭亡。所以明朝的当权者很厉害,他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造出一个空前繁华的盛世。

明朝时期为何在海外有很多藩属国,到了清朝却没有?

古代中国传统上有四种领土。汉族居住地农耕区,这个是基本盘;不设流官的边疆地区,就是土司统治的;受朝贡的藩属国;为了战略安全控制的一些关键地区,这个根据国力消长不断变化,强的时候控制范围大,弱的时候小。但是,除了第一种,可以收税赋,其他都是财政负担,都算不得殖民地。

当时明朝是宇宙第一强国,吊打英法德,脚踩葡西荷,万国来朝。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其中郑和三下西洋,发现非洲,相传还到达南极圈,发现澳洲,一路航行,各族各国人民无不臣服,坚决要求跪舔大明,求做殖民地,如今在非洲东南亚还有很多中国村,就是当时大明殖民地的证据。

清朝就算在乾隆盛世,照样在缅甸和越南被马来人种揍得哭爹喊娘。东南亚小国现在如此高傲,也不是没有心理优势的。起码历史上清朝国力最鼎盛时,在这些东南亚小国眼里,也不值一提。又不是没在战场上和清军交过手!战败者谁会看得起?所以在东南亚方向,明朝国力鼎盛的时候甩清朝国力鼎盛的时候好几条街。明朝在东南亚方向,旧港宣慰司可是出现在洋人的地图上的,那些清粉整天拿着洋人的地图说明朝,这时候可不能双标哦。

古代中国传统上有四种领土。汉族居住地农耕区,这个是基本盘;不设流官的边疆地区,就是土司统治的;受朝贡的藩属国;为了战略安全控制的一些关键地区,这个根据国力消长不断变化,强的时候控制范围大,弱的时候小。但是,除了第一种,可以收税赋,其他都是财政负担,都算不得殖民地。

旧港宣慰司存在几十年,但这几十年确实是明朝属地。因为旧港是郑和舰队补给和舰船修理的基地,有军队驻扎。并且宣慰司官员是华人,领明朝俸禄。但最后,随着明朝下西洋的结束,旧港被满者伯夷国吞并。

请问中国明清时期的藩属国都有哪些?朝鲜王朝(李氏朝鲜)为什么会尊明贬清?

参看:朱元璋的《皇明祖训》属国
东北 朝鲜国
正东偏北 日本国
正南偏东 大琉球国 小琉球国
西南 安南国 真腊国 显罗国 占城国 苏门答腊国 西洋国 爪哇国 湓亨国 白花国 三弗齐国 渤泥国
明朝的属国遍布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
清朝属国
《清史稿》有《藩部传》、《属国传》和《外国传》。
清藩部有39个:科尔沁、扎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喀喇沁、土默特、敖汉、柰曼、巴林、扎噜特、阿噜科尔沁、翁牛特、克什克腾、喀尔喀左翼、乌珠穆沁、浩齐特、苏尼特、阿巴噶、阿巴哈纳尔、四子部落、茂明安、喀尔喀右翼、乌喇特、鄂尔多斯、阿拉善、额济讷、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喀尔喀车臣汗部、喀尔喀赛因诺颜部、喀尔喀扎萨克图汗部、青海额鲁特、杜尔伯特、旧土尔扈特、新土尔扈特、和硕特、唐努乌梁海、阿尔泰乌梁海、阿尔泰淖尔乌梁海、西藏。
清属国有17个:朝鲜、琉球、越南、缅甸、暹罗、南掌、苏禄、廓尔喀、浩罕布鲁特、哈萨克、安集延、玛尔噶朗、那木干、塔什干巴达克山、博罗尔、阿富汗、坎巨提。
作为宗主国,清与属国并非平等关系。属国也并非独立主权国家。属国君主需经清皇帝册封,也可受清政府处分。宗主国拥有处理重大政治事务的权利。在内政、外交及其他重大问题上,可以通过被册立的君主,体现宗主国的意志。这种宗主国与属国的关系,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已不复存在。
朝鲜王朝(李氏朝鲜)为什么会尊明贬清
明清时期的中朝关系一般被视为典型的朝贡关系,但在文化心态上,朝鲜一直采取尊明贬清的态度。朝鲜把明朝看成中华的化身,把满洲看成夷狄,明朝灭亡以后,朝鲜以“小中华”自居,因现实政治的需要,朝鲜大肆宣扬明朝的正统,贬斥清朝的正统。朝鲜以宋时烈为代表的性理学家,以朱熹的思想为基准,形成了以尊华攘夷为中心的华夷观作为他们处理与清朝外交关系的准则。他们对于正统论的论述,依从朱熹的思想,且只关心中国历史上王朝的正统性,而不关心其本国历史上王朝的正统性。这是朝鲜后期儒家性理学思想的一大特色,也是其尊明贬清的理论基础 朝鲜半岛是古代中华世界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①是唐、宋至明、清时期中国最为重要的藩国,②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朝鲜作为儒教国家,儒家正统观对其影响甚大,而这种正统观对中朝关系的影响亦至深至大。朝鲜半岛上的历代王朝如新罗(前57—935)、高丽(918—1392)、朝鲜王朝③(1392—1910)尽管都是中国的藩国,但不同的时代,对中国不同的王朝,在文化心态上却又迥然不同。朝鲜秉持传统的中华正统观作为与中国交往的原则,朝鲜王朝对明、清两朝截然不同的文化心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历来研究中朝关系史的学者,虽偶有注意此问题,但鲜加详细探讨,故有系统探究之必要。 朝鲜王朝对明、清两朝都以事大为原则,向来研究者都将明、清两朝中朝关系史看成一个整体,被视为典型的朝贡制度形态。④形式上,朝鲜是明、清两朝最为恭顺的藩国,并无不同,但仔细考察,情形却大不一样。明朝对朝鲜,洪、永时期,索处女、索火者,后来又屡索贡物,但朝鲜不厌其烦; 派往朝鲜的使者不是宦官,就是六七品的行人、给事中一类的中小官吏,很少派三品以上的大臣出使;对于《明会典》所记载的李成桂宗系之误,从永乐年间开始,朝鲜就请求更正,但直至万历年间《明会典》重修时,方才改正,其间历时二百余年。①但朝鲜对明朝却心悦诚服。清朝对朝鲜,入关以后就一再施恩,岁贡一减再减,除多尔衮曾要求朝鲜进贡过妃子外,鲜有求索;派往朝鲜的使臣皆是三品以上的满洲大员,而且严加管束。但朝鲜始终心存疑忌,一直视其为“夷”、“虏”,祭祀明太祖、神宗和崇祯皇帝的大报坛二百余年间烟火一直不绝。之所以如此,根源就在朝鲜秉持以春秋义理②为核心的中华正统观,这种正统观决定了其对明、清两朝不同的文化心态,是朝鲜王朝尊周思明的理论根据和思想基础。面对作为中华正统的明朝,朝鲜有很强的认同感,以“小中华”自居,大讲慕华,恭行事大。满洲以边鄙“胡人”取代明朝,入主中原,对秉持程朱义理观的朝鲜来说,这是华夷变态、本末倒置、天地不容之事,此时的慕华即转变为尊华,尊王攘夷的春秋义理观甚嚣尘上,遂极力崇明,大讲尊周思明。③尊周即尊明,尊明即是尊华。在整个清韩交往的近三百年中(1637—1910),这种思想始终存在,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明朝有148个朝贡国为何清朝只有7个

什么菜谱软件比较好用实用

麻将馆棋牌室经营问题

什么菜凉了也好吃

陈凯歌履行法院判决被告人不在场法院也可以做出宣判吗

什么菜可以用到甜辣酱要怎样烧

麻将龟怎么养

什么菜可以水养

标签: [db:标签]

声明:《明朝有148个朝贡国为何清朝只有7个》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明朝有148个朝贡国为何清朝只有7个

    原因一:就明清两朝的国土面积来看,明朝的国土面积不如清朝的面积大,明朝的朝贡国之所以多,和这个有很大的关系,当时明朝政府对周边的其他民族还没...

    百科 日期:2023-04-04

  • 什么菜谱软件比较好用实用

    比较好用的菜谱软件如下所示:1、下厨房,通过收集煮夫煮妇们每天的饮食喜好,来帮助每个人找到属于自己的口味;2、好豆,提供家常菜、川菜、湘菜、粤...

    百科 日期:2023-04-04

  • 麻将馆棋牌室经营问题

    1、注重人际关系。理清合作伙伴的关系以及客户和自己的人际关系。2、注重学习经营知识。可以购买关于销售管理方面的书籍,学习一些销售手段。...

    百科 日期:2023-04-04

  • 什么菜凉了也好吃

    举例:1、凉拌莲藕:属于凉菜,藕有健脾开胃的作用,放了姜汁的藕更是一种特色,味道清爽。2、酸豆角肉沫:是四川省传统的美食,属于川菜系。以豇豆、猪肉...

    百科 日期:2023-04-04

  • 陈凯歌履行法院判决被告人不在场法院也可以做出宣判吗

    邱路光与陈凯歌名誉权纠纷一案,是属于民事诉讼,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

    百科 日期:2023-04-04

  • 什么菜可以用到甜辣酱要怎样烧

    烧汁小茄夹主料:小长茄适量、五花肉适量。辅料:生粉适量、鸡蛋适量、姜葱末适量。配料:盐适量、鸡精适量、料酒适量、胡椒粉。制作步骤:1、...

    百科 日期:2023-04-04

  • 麻将龟怎么养

    麻将龟的饲养管理:定时喂食:使其养成习惯,形成条件反射;定量喂食:气温在20至25摄氏度时,每次喂体重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八左右,气温高时,投食量要增加...

    百科 日期:2023-04-04

  • 什么菜可以水养

    可水养的菜有蒜苗、豆芽、香椿苗等。1、蒜苗:又叫青蒜,品质好的蒜苗应该鲜嫩,株高在35厘米左右,叶色鲜绿,不黄不烂,毛根白色不枯萎,而且辣味较浓。...

    百科 日期:2023-04-04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