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如何评价画家常玉

如何评价画家常玉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4 手机版

常玉在艺术上坚持我行我素,追求精神自由,他经历大起大落,一生默默无闻,不被赏识,但现今西方公认他为世界级的绘画大家,被誉为中国式的莫迪利阿尼,他的生活状态所以迈入贫困,因为他的主持家业的兄长过早的辞世,他生前未享有同等的盛名,艺术之路一直走得孤独,也有人将其看作是中国的梵高,马蒂斯,也有人称其为一株栽在巴黎的中国盆景。

常玉,大道至简,一位被埋藏了50年的世界级绘画大家

文·段宏刚

1966年8月12日,在位于塞纳河左岸巴黎蒙帕纳斯区的一所简陋公寓里,人们发现一名长着东方面孔的画家不幸离世。没有人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他太平常了,在艺术中心大巴黎,像他这样默默无闻的艺术家太多了。

后来,人们才得知,他是因为煤气泄漏中毒而亡,名字叫常玉,卒年66岁,来自中国四川南充。由于举目无亲,他被潦草地安葬在巴黎郊区的贫民墓地里。

跟那个时代许多热血青年一样,常玉(1900年——1966年)是在20岁时怀揣着梦想,以“勤工俭学”的方式,漂洋过海来到巴黎构建自己的艺术梦想。
跟他一同来的从事艺术的热血青年还有徐悲鸿、林风眠等人。算起来,他在异国他乡奋斗了40余年,但到去世时,比起后两人,他跟他们的差距太大了,他们早已成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而他依然是画坛的无名小卒,连去世都显得那样无足轻重。

然而,半个多世纪后,他却像一座奇峰平地而起,并直插云霄。在2019年10月5日苏富比的一场拍卖会上,他的绝笔之作《曲腿裸女》以1.98亿港元成交,仅仅一个多月后,在另一场拍卖会上,他的名作《五裸女》最终以3亿港元成交,再次刷新了人们对他的认知。

他的画增值太快了,简直比印钞机还厉害,为什么当初不多“捡漏”他的画呢? 这是许多收藏家面对常玉的画作屡屡拍出天价后,发出的由衷的感慨。
实际上,常玉的画作从“白菜价”到天价,只不过经历了30多年。

在20世纪80年代,常玉的画作不过几千到几万法郎,收藏者寥寥无几。如果时间再往前推进,在常玉刚去世时,他的画对人们来说就像是烫手山芋,人人都想抛售而快之,一幅画被标价几法郎到100法郎,人们也嫌贵,收藏时还要挑三拣四。

毕竟,那时的常玉,从名气、学术地位,再到师承关系,他什么也没有。

跟徐悲鸿、林风眠等画家进入法国的著名美术学院,并拜师在名家门下学习不同,常玉没有进入任何美术院校进行深造,他在特立独行的性格的驱使下,完全是通过自学来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当然,并不是常玉上不起学,相反,那时的常玉,是十足的阔少,他的父亲和兄长都是富商,家里积攒的财富几代人也花不完。他喜欢自由,不喜欢被学校和老师所约束。他也不需要靠卖画来维持生计,家里每月给他的资助足够他衣食无忧了。

他此时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每天背着画夹,在欧洲各大城市游荡,用一双东方人的目光来审视西方人的生活,并努力地融入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因为在他的思想意识和艺术观念里,油画是西方的文化产物,是西方人的生活情趣的自然流露,如果不去入乡随俗,经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即使能创作出油画,也不过是拾人牙慧。他反对 “形式主义” 的油画,这是他跟当时旅欧画家的最大的不同之处。
理想固然很丰满,但是,这个丰满理想仅仅在10几年后就破碎了。

在1933年,常玉的大哥因病去世,家里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再也没有能力继续资助他。

常玉由于具有文人的清高孤傲,不善经商,不懂人情世故,也没有其它技能,除过画画,他做什么都做不成。自此,他陷入了长达30多年的贫苦生活,直至去世。

50岁之后,是常玉落魄生活的开始,他甚至到了“乞讨”的地步。他是这样“乞讨”的:买来一块打折的干面包,坐在露天咖啡馆里,一边啃面包一边盯着身边的顾客,用国画大写意式的笔法,几分钟内画好一幅肖像画,然后,把肖像画伸到顾客眼前,死皮赖脸地给人家讨要几个法郎。大多数顾客出于同情心,接收完他的画,还是会赏给他几个法郎。
不过,对待绘画,常玉永远是一名狂热的信徒,他只要不被饿死,就永远不会停下手中的画笔。由于在创作上非常勤奋,常玉一生留下了数百幅绘画作品,包括油画、水彩、水墨、素描等各种类型。

常玉去世时,由于没有任何名气,收藏有他画的人担心他的画会烂在手里而一文不值,于是,每当巴黎举办拍卖会,人们都会送拍,把他的画像废纸一样往出扔。

巴黎东方画廊和西尔德画廊看到常玉的画作个人风格非常鲜明,并且在市场上的存量很多,于是,就在自家画廊为常玉举办了两次画展,同时邀请了许多收藏家、媒体人、艺术经纪人、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

正是这样的操作,常玉的影响力在欧洲逐渐扩大。
再到后来,常玉被冠以 “东方莫迪里阿尼” ,一举成为世界级大画家。

回过头来,我们再审视常玉的画,他最被人们称道的,最具有学术价值的,无疑是油画。

为什么说常玉的油画具有学术价值?

如果了解20世纪世界美术史,就对这个问题不会陌生。

常玉出生在1900年,在他出生的年代,正是古典油画日落西山的时候,现代油画理念已经强势抬头。经过野兽派,表现主义等现代油画理念的熏染,在20世纪20年代,也就是常玉去法国游学之际,现代油画已经朝气蓬勃地发展起来。
常玉的艺术思维和创作理念紧紧跟随世界潮流,跟西方现代绘画理念完全保持同步。因此,即使我们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他的作品依然很新潮,不但在视觉张力上很突出,在艺术理念层面也非常超前,他对艺术的认知,领先同时代国内油画家足足有几十年。

完全可以说,常玉是一位具有十足的探索精神的艺术家。

他最被人称道的作品是女性人体与动物花卉。他笔下的女性人体,通常以洗练的线条勾勒成肥硕而丰满的形象,具有一种原始的、野性的、真实的美,这些女性大多面目模糊,看不清表情,但从她们夸张的肢体语言可以看出,她们有一种高冷姿态,对世界充满了不屑一顾,这多像常玉内心的独白。
在表现形式上,常玉成功地打破了国画和油画之间的界限,善于用国画的思维,即“大道至简”的方式来创作油画,给油画赋予国画的意境。同时,他的水墨画在形式感上又大胆吸收油画的元素,有效扩展了水墨画的表现风格。

艺术理念十分超前的常玉,就像是一名孤独的行者,很难得到众人的理解,就像梵高当年那样,因为不被理解,所以,没有画廊愿意包装他们,把他们的作品推向市场,导致他们的生活一直处在穷困潦倒之中,生前一直默默无闻,死后才大放异彩。这对那些依靠收藏他们作品赚得盆满钵满的收藏家和投机者,又是怎样的一种讽刺?

常玉“屈腿裸女”拍出天价,为何说有故事的艺术家更值钱?

屈腿裸女是常玉在1965年时的作品。因为以1.98亿的港元被拍卖被热议。其实这个价格已经是很高的了,但是常玉这个名字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并不是很常听说到的,我们生活中可能听到的只是一些古代的徐悲鸿画马,或者是齐白石画虾,但是常玉在西方人的眼中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画家。


常玉出生的家庭其实是非常好的,给他提供了非常好的生活环境,让他能够去巴黎留学,他也是因为在巴黎受到了许多的熏陶,所以他在创作时有很多大胆的想法,就像是这个屈腿裸女,在当时那个封建的社会,人们可能没有办法接受如此暴露的艺术品,甚至会将这个作品贬低,但是在国外就不同了。

有人说,一般能够卖出天价的作品都是在作者去世以后才会上演的戏码。除了梵高以后,其实常玉也是这样的。常玉当时是因为煤气泄露所以去世了,自己的很多作品被人发现以后,许多的西方收藏家,他们对常玉的这种粗话的风格是非常的欣赏的,所以是非常的尊敬他。


其实这幅画被卖出天价,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外,因为一个好的艺术家他们都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个性风格的,他们所想要去做的一些事情都会通过自己的手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来表达出来。可能有一些他所感觉的释放天性,或者大胆的一些做法在以前是很不被理解的,但是越来越发展的社会会有很多人逐渐的感受和体会理解到他话中的内涵。所以说他的每一件艺术品都会有自己所共鸣的知音,他们的故事也将会有更多的人来倾听。

常玉的画能和穿搭相关吗

本期分享的是来自常玉画作的穿搭灵感,想更多地尝试一些把自己喜欢的方面的内容联合在一起产出的方式,有点‘通感’的快乐

一、前言

第一次见到常玉的画是首先被色彩吸引了,倒也没有很纷繁的、流光溢彩的色调,却在简洁中透露着一股逼人的灵动。看过第一幅之后,迫不及待地搜寻了一系列各个题材时期的画作,虽然我当然不是什么美术评论家,艺术鉴赏的能力也只是普通,却也能直觉性地感受到’妙‘具体化之后的样子似乎就该是如此。尤其是粉色系的运用,很生动又很平和,可以用许多美好的词汇形容。

后来我想,是否能把画和服装结合起来写作一些内容,既然诗画都是同源,主要基于视觉和审美的不同形式自然也有一些可联系和相通之处。只是希望这样的尝试不至于流落成矫揉造作地表面功夫。

二、常玉其人

以下是从网上搜到并简化版本的大致生平介绍:

常玉(1900年10月14日—1966年8月12日),本名常有书,近现代著名画家。

他1910年即与赵熙习画,长于书法的他,1917年入上海美术学校就读,1919年常玉与徐悲鸿、林凤眠以留法勤工俭学的方式前往巴黎。1921年与徐悲鸿、张道藩等留法学生组织“天狗会”。1938年他曾短期回中国,接着转往纽约,在该地生活了两年。并于1948年在纽约现代美术馆展出作品。1948年返回法国,直至1966年逝世于巴黎。

以下只是根据网络的介绍形成的粗浅的理解:

三、随性

常玉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随性,或许是基于年少优渥的家境形成了一股潇洒的气派,又因为鲜少忧虑养成了一种天真的气质。’他不进美术学院进修,常在咖啡馆里一边看《红楼梦》或拉着小提琴一边画画,走着另外一条绘画道路—从画坛、画廊和巴黎人的生活中去了解法国现代绘画的脉络,以此为基调从事艺术创作,并坚持此理念一生。‘听起来就是惬意、自得、洒脱的状态,切入生活本身,从观察中积累出一些对美的体验,又因为丰富的观察和或许十分敏感丰富的心,生发出一大堆的表达欲望。

这幅画其实看起来很简洁,但好像有一种难得的神韵。我常常生气自己画画的过程太过于拘谨,还只停留在最初级的,力求跟看到的事物越像越好的过程。而真正有所体悟的作画者,大概会经过一个似与不似的考验,从追求形上的准确到追求神上的合宜。

这幅画对我来说是相对比较活泼灵动一些的作品,而且很具有现代摩登感。所以在服装的选择上除了最简单的色调上的贴合之外,也选择了一些轻盈利落的款式,但裙子的材质、鞋子上的羽毛等等又能够融合进一些柔和感。这一套里面我最喜欢的是oude waag的这条裙子,不像这个品牌其他虽美丽但因为镂空太多而有点不实穿的款式,这条设计上很有特点,色彩上吸引人,穿着上也没有太大的负担。这套里Wandler的包扎染变换的粉色也很好看。

四、融合

常玉的画给我一种中西风格结合得很恰到好处的感觉。也许是少年的学习和积淀留下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和绘画风格的烙印,以及后来出国留学的风土人情和绘画方式的耳濡目染。’他的绘画笔调洒脱,行笔畅逸,使人能感觉到常玉在遵循中国传统技法的同时,又在努力试图突破传统格局的束缚而倾力探索。评论家王进玉认为,常玉在绘画上具有的时尚意识与先锋精神是有目共睹的,与同为革新派的徐悲鸿倡导写实主义绘画有所不同,他选择了具有个体化、抽象性的艺术表达。‘

在他的画里常常能发现一些中国元素,尤其是一些花纹。他的画里有种中国画留白的优美,线条上有水墨画的飘逸。尤其是花卉类静物的画给我一种端庄、温和、大气的气魄。但是在色彩的运用上其实很丰富,对比也很强烈,有点西方的热烈感。他的画足够具体,同时又足够抽象,具体得恰好,抽象得也恰好。

这一幅里面我觉得瓶花摆放的橙色台面的花纹很有意思,是四匹形态各异的马。这幅的色彩对比我也很喜欢,所以在选择对应的单品上也有力求想保留这样的色彩冲击和协调。

这一套里面我最喜欢的是yuel xiang的这条裙子,正好抹胸的设计以及有点挺括又有型的轮廓很适合模拟画中花瓶的质感。这个牌子的衣服材质上感觉都比较有质感,设计上也是简约为主调的。

五、天真

常玉的人和他的画给我的另一个感觉都是保留了一种难得的天真。’他擅长画画,却是以顽童心理、游戏心情在作画。他画画不讲究书法、画理,而是随性所之、随兴所至,画他的好恶、画他的心情。绘画对常玉而言是一种情感的自然发泄。‘

或许一个人在了解了一些事情以及做了太多加法之后,还要能够达到一种简单干净的心态以及表达出来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这幅画是我最喜欢的一张,同样桌上的小小的纹案很有趣味。当时把这幅画分享给我妈妈看的时候,她第一反应就是觉得这些鱼就跟我2岁的时候画出来的差不多!当然我们之后除了开玩笑之外还是仔细地看了看和装模作样地品味了品味,不然显得有点太自以为是。可惜我现在好像却画不出像2岁的时候能做到的那种可爱的金鱼了,只能画出一些虽然平常人看起来画得很像,但自认为还是很平庸的金鱼。

这套里的裙子除了色彩上和背景特意贴近之外,它的面料上也有一些比较细致的古典的图案。此外这一套里面我最喜欢的是margiela的包,感觉就是又简洁又实用又好搭配的款式。

六、骄傲

常玉给我的另外一个印象就是骄傲,当然不是贬义的意思,或者说有种中国文人的清高。’尽管当时巴黎的许多画商都对常玉的作品很有兴趣,但是常玉却不以为意,拒绝合作。据庞熏琹说:“我亲眼多次看到常玉被人包围,要买他画的线描人物,他把画送给了人,而拒绝了人们送给他的钱。有画商找上门来要他的画,他都一一拒绝。 人家请他画像,他约法三章:一先付钱,二画的时候不要看,三画完了拿走,不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同意这三个条件就画,不能实行这三个条件就告吹” ,庞熏琹说。就像他在美国期间,一位画商带着常玉的作品上门,希望他再添几笔。常玉当然不会顺应画商的要求:“我不会加任何一笔,你要我加,那我就把这张画买回来。 ”画商的意志也十分坚定,坚持要常玉加一笔。最后,常玉说: “我当初卖你800美金,我现在给你800美金,你把画还我。 ”‘

能一边在心里保持这种骄傲,一边在行动上还如此直率地表里如一或许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情。

这幅画的整个色调很柔和,叶子的重色又很有分量感。瓶子的表现好像和背景要融为一体了。

这套里我也很喜欢这条裙子,恣肆有出了很多兼具古典美和现代穿着可能的连衣裙,而且价格十分美丽。初次之外这件外套的剪裁也很流畅,材质上显得比较温和。

七、愁绪

很多评论说从常玉的画中间看到了浓浓的孤独、苍茫、乡愁。’华丽而孤独、简约与空灵、思念和乡愁就这样构成常玉作品的美学意境。 “常玉的静物画,尤其是‘花’ ,在他一生的作品中占极大部分。常玉在乡愁里完成了一个自己梦想的国度。这个国度有春日繁花,有回忆不完的富贵华丽,也有繁花落尽以后的凄凉寂寞,不可言喻的孤独荒凉。 ”蒋勋曾这样评价。‘

可能是我选取的画作样本有所偏颇(夹杂了我的个人喜好),我姑且还没有从他的画中体味到那样大的荒凉孤独之感。对于我挑到的花卉,只觉得有种深刻的、安静的力量。

这两幅画也是很有灵性的粉、白色为主调的画作,而且在画的表现上好像都省略了其他的颜色,叶子也没有用深色突出出来了,就是一派的白色以及粉色的线条勾勒。

这一套也是在色彩的选择上比较贴近选的这2幅画,(不过深蓝的单品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在单品气质的设定上也是给人比较柔和的感觉。

八、纯粹

这个词的描述好像和之前的天真有一些交叉的地方,又强调了一遍或许是因为我对于这种特质的喜欢和羡慕。谁会不喜欢一个真诚的人呢?

’如果常玉喜欢你,他会给你名片。然后当你发现所谓的名片,其实是他用过的地铁票或公交车票上,优美的写下名字与电话号码时,他会看着你惊讶的表情得意的笑。‘ ----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也会想笑,这个描写仿佛能让人看见眼前站着一个可爱又有点狡黠表情的画家。要是我能收到常玉送的车票名片,大概也是能笑到河里去的吧。

这一幅也是我很喜欢的,整体上大约是棕黄色系。每一匹马看起来都很不一样,他们扎堆在我眼里又形成了一个快乐的小群体。虽然这幅给我妈妈看的时候她也说除了右下角的浅色小马她真的一眼看出来了是马,别的好像都是一坨不明所以的小动物。但至少乍一看的人也应该能感受到它们是快活的不明所以的小动物(如果这幅画实际上表现的是一些苍凉的意境,那我的理解可算是偏差很大了)。

这一套的色彩主要也是中性色和棕色,其中我比较喜欢lemaire的这个外套,和khaite的长靴,感觉穿上都是有一种旅行者的潇洒,跟这幅画给我的感觉比较切合。

九、其他

因为主要的特质好像列完了,但是后面还有一些辛苦挑选的搭配没说完,所以这一部分用一个略显敷衍的‘其他’概括,但实际上每一段的内容我还是在尽量认真完成的。

这一幅画里的对比是我很喜欢的,感觉是比较少的以黑色为背景的,就衬托得黄色的花朵格外的鲜艳,他们两束这样决绝地分开到两个方向中间留空了一大片也让我觉得比较有意思。

这一套里面oude waag的这件上衣我挺喜欢的,有种轻盈飘逸的古典美。然后murmurmi的这条裙子和这幅画的配色很打掉,这条裙子上的花朵的图案也很好看,有种古典文艺的感觉。

这幅画相对来说色调好像要浅一些、融合一些、灰一些,形成了一种有点斑驳的美感。

所以在选取的单品上这两条裙子也都是层次比较多样,粉色和和白色为主而且色彩会有点点混杂的感觉的,裙子的形状是向外扩开的,也有一些花边装饰,和‘花’的这个主题会有所呼应。这双鞋子也是有点斑驳的质感,而且感觉和这两条裙子都会比较搭(如果没有色差实物的颜色不会很深的话)。

这两幅画也是我比较喜欢的粉色调的画,这会儿瓶子也都变成了镂空的有种透明质感的表现,只留下的一条白色的边,花朵和叶子跟上面有2幅类似也是白色加一些线条来修饰的。

这两条裙子主要是大面积的白色调,之所以选择是因为觉得它们有一种温柔的感觉,而且相对来说会比较体现腰身,在视觉上和花瓶给人的形象会有一些联系,上身我觉得都会给人一种‘清丽’的印象。

十、说在最后

本期就是近期喜欢上常玉的画之后有感而发搞出来的一篇文章,只希望看起来不大像是无病呻吟。

最后引用一下他的朋友对他的评价:其人美丰仪,且衣着考究,拉小提琴,打网球,更擅撞球。除此之外,烟酒无缘,不跳舞,也不赌。一生爱好是天然,翩翩佳公子也……

他是徐悲鸿情敌,擅长画马,生前穷困潦倒,为什么死后一幅画卖1.28亿?

徐悲鸿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厉害的画家,闻名遐迩一幅画动辄都是上亿。他的一幅画就是遗作,让别人补全都能卖出4370万。这幅4370万的画作,那可是都有来头。由范曾补笔徐悲鸿一幅骏马,名为《六朝诗意图》,可见徐悲鸿的影响力。然而,我们不知道的是,徐悲鸿擅长画马,他的情敌也擅长画马。然而,徐悲鸿的这位情敌,没能和他争过女人,一生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穷困潦倒。其实,这是一位很有点悲情色彩的画家。他死后画作屡屡拍出天价,死后一幅画卖了1.28亿。这位画家是谁呢?有何传奇经历?



常玉

这位画家就是旅法画家常玉,与赵无极是齐名的。甚至于,有一种说法,作为一个书画收藏者,不收藏几幅常玉的话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入行了。没错,这位死后画价蹭蹭往上涨的画家,生前那是穷的叮当响。然而,他也有过一段锦衣玉食的生活。他早年生于四川一富商家中,家境殷实,可以说生活无忧无虑。大家可以看看他的照片,秀气白净不说还有点雍容华贵。他的生活是非常奢靡的,也为他追求艺术提供了丰厚的家底。1919年左右,徐悲鸿、常玉、林风眠等日后一流的画家,受蔡元培“勤工俭学”的感召,远赴法国留学。


常玉、徐悲鸿、蒋碧薇

在留学法国期间,徐悲鸿与常玉都爱上了一位才女,就是蒋碧薇。蒋碧薇是徐悲鸿的妻子不假,在他们没结婚之前,常玉这个纨绔子弟也是非常的喜欢蒋碧薇。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冲冠一怒为红颜”,文人之间没有那么夸张,可是二人之间的梁子也就这么结下了。所以,昔日共赴法国的徐悲鸿、常玉的关系,从同窗情谊降格为“情敌”。常玉长得也是眉清目秀,他是徐悲鸿的情敌,也是有这个资格的。所以,二人在绘画领域那是暗自较劲,谁也不服谁。结果,大家也清楚蒋碧薇成为了徐悲鸿的老婆,常玉惜败于徐悲鸿。



常玉前妻

然而,二人就这么一直较劲。大家都知道徐悲鸿爱画马,画的也是相当的出众。人家一幅骏马,平平常常都是千万级。徐悲鸿的《天马六骏图》,一出手就是8970万的成交价。作为徐悲鸿的情敌,常玉也擅长画马。不过,他画马却是另有苦衷。常玉在法国旅居多年,相中了一位洋媳妇,名为玛素·夏绿蒂.哈祖尼耶。这么一串名字,谐音与“马”相近,所以常玉最喜欢的就是画马来表达对前妻的忠心。然而,常玉家道中落,自己纨绔子弟的习性没有改变,穷困潦倒。



常玉作品

最艰难的时候,他盐都买不起。洋媳妇不跟他过日子,自己生计又没着落。1966年,默默无闻的常玉死在了法国巴黎,还没有几个人知道。世道无常,他死后画作价格飞涨。这多多少少有点讽刺,常玉生前穷困潦倒,画都不怎么值钱,可是死后书画收藏者兴起了“常玉热”,价格一炒再炒。他登峰造极的一幅画,就是死后一幅画卖1.28亿的《五裸(luo)女》。2011年,1.28亿可是天价了,放到现在也是了不起的事情,当代画家有这个水准也是非常厉害的,然而常玉无福消受,画作屡创天价距他去世已经45年了。


徐悲鸿早年照

他是徐悲鸿情敌,这点也算是他人生经历中的一点水花。他也擅长画马,并且画的马卖的也不错,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欣赏一下。然而,这是一个悲情的画家,生前穷困潦倒,死后一幅画卖1.28亿。死后画卖得再贵,可是与他没有多大关系,毕竟钱到了炒火他的藏家手中。又有谁会真的体会常玉在极端贫困下创作的画作,这样的画家确实是值得敬佩,既让人同情又让人心有不甘。

海外名气最大的中国现代画家,到底是谁呢?

赵少昂:


前段时间和一个从美国归来的华人艺术家聊天,向他问及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哪位中国现代画家的名气最大。他不假思索地说了一个名字,不是齐白石,不是徐悲鸿,也不是吴冠中,而是赵少昂(1905—1998)。
这到底是不是他的一孔之见呢?带着这份疑虑,又问及了几位在西方生活的艺术家朋友,虽然答案并不统一,但赵氏盛名的的确确不让我们所更熟悉的白石、宾虹等诸大师,尤其在华人聚集区,更是如此。但在国内,赵少昂这样一位饱染岭南风格的“地域性”画家,声名并不显赫。尤其是在北方主流画坛对岭南画派的认知仍然存在诸多偏见与误读的大背景中,赵氏画艺仍躲在美术史的幽暗角落,等待更多的人去发现、去认识。
赵氏绘画“很岭南”,这不只是说他对岭南物象矢志不渝地描绘、对岭南风格的独特发扬,还有他对岭南画脉的精心呵护与承传。著名评论家陈传席先生在评述岭南画派的历史光景时,曾下了一个此派“最重师生情谊与艺术承传”的论断,从赵少昂与高奇峰的关系便可见一斑。
他16岁时便师事岭南派先贤高奇峰,成为著名的“天风七子”之一,由此打上了岭南画派的深刻烙印。赵氏谨听师言,乐观师行,虽然侍奉恩师左右的时间不过半年,但感念之心从未懈怠。他在晚年的时候曾如是回忆:“老师最伟大的地方是点燃你心里的美感火焰,我在美学馆的半年,有充沛的激情去临摹和创作,高师(高奇峰)的精神一直教导着我,心中有师、笔下有师,这比身边有师更加重要,师门教的如果就是技法,你没有融会创新的话,一辈子你也离不开老师的。”他最终也的确在“融会创新”的路上“离开了老师”,但师恩念兹在兹。

赵少昂画作:《岭南独秀》

赵少昂一生专注艺术,与世无争,他的作品中经常用的一方闲章“此生只愿做闲人”就足以表明其心态。他曾经说:“因为我写话,所以此生只愿做闲人。”他专注花鸟画,对蝉题材有开拓之功,甚至齐白石也曾托人“请少昂君画蝉寄来”。对此,他曾解释:“蝉是最好的,它只是靠饮露养大,其他东西也不用吃,因为露水是最清洁的,撇开所有的东西,都是为了清洁,所以我借蝉作比托。回顾80多年来,尤其是经过这么多的战乱,真好像发了场大梦,哪会再希望什么呢?”或许,能让这样的老先生聊以自娱的便是画画了。



一个艺术家与一座城
“我将乘风归去,折柳揖别。过庾岭,香云千里,一山春色……”
1986年元月,赖少其(1915—2000)举家离开安徽迁回广州定居,写下了这首《相见欢》,心中对新的生活满怀期待。但阔别故土五十载,时过境迁之后,赖少其在广州的生活与艺术交往到底是怎样的场景?这是一个颇为玩味的话题。对此,彼时几乎天天跑到赖少其家,几成“父子”关系的庄小尖(1949—),揭开了赖少其晚年在广州的诸多细节。
且看庄小尖的山水绘画,就可以找到他与赖少其的精神性关联。庄小尖说,结识赖少其是“命中注定”。庄小尖读小学的时候,就得以相遇赖少其。其时,庄小尖在绘画上显示出过人才华,常被地方领导叫去相陪造访的艺术家。
有一次,赖少其偕同画家唐云、周怀民回故乡,其时,唐云的名号要远远高过赖少其,只酷爱国画的庄小尖对赖少其反而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

赖少其山水画。

赖少其举家回到广州后,最早住在环市路的华侨新村。彼时,庄小尖正在白云宾馆附近上班,两地相距不过两三百米。已近不惑之年的他,早已知道赖少其在版画、国画领域的高深造诣,禁不住内心的崇仰,不时登门求教。
当时,庄小尖正在为一些报纸杂志做美编,就常找赖少其给报纸写栏头与题签,平日也多有书画探讨,长此以往,两人便熟络起来,直至赖家把他当作自家人。

赖少其,画作。

1990年,赖少其将家搬到水荫路,庄小尖的单位也恰巧搬到了附近,两处只相隔一条街。每天一早去单位,处理完事务之后,他就赶往赖少其家里去,一待便是一中午。“保姆看到我来,就主动在锅里多加一把米。”庄小尖与赖家关系可见一斑,庄小尖的父亲将他们亲密无间的关系比作“父子关系”。
正是这种特殊的“父子关系”,让庄小尖掌握了大量赖少其其人其艺的诸多“秘密”。比如,赖少其写书法从来都是积极向上的内容,表达一种入世的乐观精神,而极少写归隐、出世等消极精神。有一次,有人找他写陶渊明的一个诗句,他并未应允。
再比如,赖少其没有钱财概念,更没有存私房钱的心思,而家中事无巨细以及他的艺术活动,都由其夫人曾菲女士操持,两人性情可谓一静一动。有一次,庄小尖将一笔稿费交给了赖少其,曾菲女士发现后就叮嘱老伴“下不为例”,而赖少其的一句“有点钱也不错嘛”的调侃,就惹来夫人一顿唠叨,“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小开销都要钱,以后有钱要及时交给我。”曾菲女士去世后,庄小尖送去一副挽联,“共赴国难,义无反顾真战士;齐臻艺德,事无巨细女丈夫”,熟识赖家的人都深以为然。
但最能引起庄小尖注意的是,赖少其与岭南同道的复杂关系。他的客厅里悬挂着一副自书对联“欲佩三尺剑,独弹一张琴”,透出了一种豪迈、苍凉的气息与艺术的自信。而庄小尖的解读则是:赖少其来到广州,进入岭南派的地盘,多少有一种寂寞的心境,也袒露了愿在岭南派的大本营走另一条路的心志。

赖少其书法作品。

经过长期观察,庄小尖了解到,常来拜访赖少其的艺术家多是北京、上海、安徽等外地的人,鲜见广州本土艺术家踏入赖家,相互之间都有礼节性的尊重,但委实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来往。平时和赖少其交往密切的“广州人”,多是王贵忱(1928—)等文化人,以及省、市领导。
说起赖少其与岭南派的关系,就不得不提及他与同时代的关山月、黎雄才的交往。庄小尖依然清晰记得,1994年5月16日上午,赖少其从艺60周年书画回顾展在广东画院开幕,场面非常隆重。时近中午12时,所有的来宾与工作人员都陆续移步到东方宾馆就餐,唯独曾菲女士没有去。她在等一个人,她知道他一定会来。果然,曾女士等待的这个人——关山月来到了展厅。
“对不起,上午家有来客,无法抽身,现在才赶来祝贺,抱歉抱歉!”关山月还拿出一页稿纸,端正题写了一首贺诗。当时关山月送完贺信,便告辞回家。关山月的贺诗次日就登在《羊城晚报》上。
在庄小尖看来,关山月一直是广东乃至全国画坛的中心人物,而这次展览的主角无疑是赖少其,他“错峰”赶来,一来出于对赖少其的敬重,二来也避免了展览引他为首的尴尬场面。
至于赖少其与黎雄才的交往,在庄小尖的记忆里,并无特殊印记。据其介绍,赖少其曾带着好朋友唐云去拜访黎雄才,黎雄才向唐云赠送了一本新出的画集,而对赖少其少有言辞,其中究竟,后人难以捉摸。
“不要将赖少其定义为一个岭南画派画家,他的艺术不能归类于岭南,也不能归类于安徽,而是属于全国。”不管岭南是一个地域概念,还是一个画派概念,在庄小尖看来,将赖少其与岭南扯上紧密联系,都是站不住脚的。
赖少其与广州的缘分,早在20世纪30年代,便已经确立。1932年,他考入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西画系,两年后开始致力于木刻创作,再过两年,从学校毕业。
在他读书的时候,就与鲁迅先生鱼雁往来,其中前辈所写的“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等警语,影响了后辈的一生。
而从“文革”后复出到1986年年初回广州定居这段时间里,他在合肥给王贵忱、苏烈等“晚辈”邮寄的信件,呈现出这一重要时期生活与艺术的特别历程,彰显出他巨大的人格魅力,文献与艺术价值同样不可小觑。《赖少其书信集》(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便收录了他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写给王贵忱、苏烈等人的95通信件。

《赖少其书信集》,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在这段时间里,赖少其长期担任安徽文艺界的领导,工作非常繁忙,这在信中可见一斑,他曾说:“我现在事情过多,疲于奔命,对创作极不利,也无可奈何。”他的艺术创作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或者请创作假来进行,尽管如此,他仍坚持以写信的方式与同道及朋友保持密切联系,即使是1983年9月、10月头部动手术住院期间,他依然给朋友写过不少信件,而不会假手于人。
从这批信札中,我们可以看到赖老写信的一些基本习惯: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以毛笔写字,偶尔才使用钢笔、圆珠笔;采取由上而下,再自右到左的传统书写格式,即使是信封也多见竖行形式;笺纸不太讲究,五花八门、规格不一,以常用公文纸为多见。
另一重要的特征便是,他在信中叙说,不管对象是何许人,不管说的是劝勉还是批评,他的语气都极为客气平和,毫无傲慢与强人所难之意。比如,“未知对否”“未知兄以为如何”“阁下以为何如耶”“你说对么”之类的商量式口吻,经常在信札中出现,体现出文化人的人格风范。
赖老的信札给人最深印象莫过于书写非常认真,谨守法度,甚少懈怠与草率之笔,这许是他严肃认真人生态度的反映。不管是流程爽利、风神洒脱,还是凝重拙健、燥润相生,都由他诚恳端庄写出,都体现了他高深的书法修养,是可观可赏的艺术佳构。观赖少其信札,便可知其“奇玩”之趣,也可洞察其人格。
在这本书信集中,赖老写给著名学者、收藏家、书法家王贵忱的信件有64通之多,成为我们考证这一时期两人艺术与人生状态的重要资料。
从这些信件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到赖少其对朋友的真诚态度与一腔古道热肠。1977年1月8日,赖少其写给王贵忱第一封信件,在信中,他首先对这位“虽未见过面,但神交已久”的后辈给予鼓励:“你的书法是很有功力的,我也喜欢。”当年8月16日,在他得知王贵忱因为工作环境不适而有退休之意后,竭力劝告其打消这一念头,说:“我已63岁,还不肯退休,其实如果退休了,就像下棋一样,是下了一着死棋(‘死棋’两字画着重号)。因此,当今之计,首先要安排好工作,搞好上下左右的关系,包括安排好家庭生活,再集中精力研究一门学问。”10日之后,他再次写信强调:“希望你不要退休。”
彼时,王贵忱学术研究兴趣广泛,赖少其也提出了自己中肯的意见:“你应在‘精勤’入手,突其一点,期有所成。”(1977年6月12日)他还针对王贵忱的文风直接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现自省之意。他先说:“我喜欢你的文字,但缺点是好像古人写今人,好像有意不讲缺点似的。优点中包含着缺点,这是无可奈何的事。”(1977年8月19日)再说:“任何学古都应注意,应有所新意,既要继承又要发展。我也常常食古不化,为古所泥,有事不能自拔。出现这种情况时,作为同志就应互相指责,使有所警醒,你说对吗?”(1977年9月1日)

王贵忱。

赖少其与王贵忱两人都嗜收藏,从信件中可以看出两人相互馈赠的真实情况,文人之间的慷慨之风昭然若揭。两人曾互通有无不少艺术品,最重要的要数黄君蒨所刻的陈洪绶《水浒牌》和黄宾虹的《画学篇》书法手卷。其中,《画学篇》是赖少其为答谢王贵忱割爱将容庚相赠的邓尔雅(1884—1954)对联转赠于他,而主动出让的。
据赖少其介绍:“当时宾翁是华东美术家协会主席,我是党组书记,故虽眼睛患白内障,几乎在失明情况下写的,力疾而书,如锥画沙。”两位先生对这样的稀世瑰宝虽珍爱有加,却又能举重若轻,轻松相赠,足见两人之高谊。
赖少其在与王贵忱的通信中,会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或对古今名家略施评骘,或对文艺现象聊发感喟。因为是私人交往,评论时多了几分自由,少了一些掣肘,其真知灼见愈发独到精辟,可谓直指其艺术思想核心。
就在他写给王贵忱的第一封信中,他谈道:“晋唐以前的书法,兼有篆隶行楷,只要有本事,都可以发挥。
乾隆年间的书家,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如金农和以后的尹秉绶、邓石如都有新发展。一般人不能欣赏,这是可惜的。”(1977年1月8日)对于邓石如的印章,他则直接表示:“印至完白,所谓前无古人;虽后有来者,惟吴让之、赵撝叔可与相比,黄牧甫则不如,齐白石更不如了。”(1977年3月13日)
对于岭南的艺术家,两人谈论最多的要数邓尔雅。邓尔雅是近代广东著名的篆刻家、书画家,是容庚的舅父。据赖少其自述,20世纪30年代初,他在广州读书时,有一位同学的哥哥在文德路开了一家古董店,匾额“尊古斋”三个字便出于邓的手笔。他当时看到后,印象很深,“至今记忆犹新”,他对王先生说:“我极望能多见邓尔雅先生印章和书法,我见得不多,但感到他有独到之处,尤以朱文最佳……邓尔雅先生楷书朱文是一大创造,对当今篆刻极有参考价值,如能集成一册,广为流传,影响所及,当可生面别开(别开生面)。”但他并非一味赞赏,对不满意之处也会直接点出:“但我不喜欢他的诗集上的篆字楹联,可能缩得太小,未能见其真面目。”(1977年4月13日)
在写给王贵忱的信中,赖少其也会详细记述自己的生活状况与工作安排,凭此可列出一个清晰的年表,史料价值巨大。比如,晚年定居广州一事,就曾经历了一番波折,在多封信中有记录。早在1983年9月19日,他就有交代“顺便落实定居问题”。
到了9月28日,他又说:“广东省委、安徽省委、中组部均已同意我们离休后到深圳落户。”由此可见,他落叶归根的首选之地是深圳,而非广州。但最终,1986年元月,赖少其举家迁回广州定居,开启“衰年变法”的艺术人生。
本章摘录于《我在画里遇见你》,韩帮文 著,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
2021年1月出版。

常玉的油画值钱吗,有人买吗

当然值钱,肯定有人买。我挺喜欢他的画,
不过前提是你指的常玉是那个出名的常玉,百度百科可以找到。如下:
1966年在巴黎因煤气泄漏去世时仍默默无闻、不被赏识。而今,西方公认他为世界级的绘画大家。 常玉1901年生于四川南充,少时家境殷实。1919年常玉以留法勤工俭学的方式前往巴黎,与徐悲鸿、林风眠熟稔……

徐悲鸿情敌常玉是何人?

画家常玉 生前潦倒死后成名
对国内人来说,画家徐悲鸿尽人皆知,常玉的名字却知之甚少。然而在拍卖市场,常玉和徐悲鸿的画作可谓各领风骚,一度交替刷新中国油画拍卖纪录。去年四月,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会上,常玉的油画作品《花中君子》以2812万港元成交,一举打破华人画家油画拍卖纪录。
画家常玉一生大起大落,在艺术上坚持我行我素。1966年在巴黎因煤气泄漏去世时仍默默无闻、不被赏识。而今,西方公认他为世界级的绘画大家。
常玉1901年生于四川南充,少时家境殷实。1919年常玉以留法勤工俭学的方式前往巴黎,与徐悲鸿、林凤眠熟稔,常玉的艺术观点却与他们不同,他不进美术学院进修,常在咖啡馆里一边看《红楼梦》或拉着小提琴一边画画。
上世纪三十年代,常玉南充家中兄长去世。始料不及的变故,使常玉从花花公子瞬间变得一贫如洗。他曾经做过陶器,也干过以商补艺的生计,还曾在巴黎和柏林从事过宣传体育事业的活动,但都没有多大的收效。1938年欧战即起,常玉的经济状况如雪上加霜,他还继续定期地举办展览。三十年代他曾参加过法国秋季沙龙、法国独立沙龙,特别是在欧洲地位很高的法国杜勒里沙龙(Salon des Tuileries)。
四十年代末,常玉曾在纽约呆了一年半时间,但他的作品未能卖出去,他又回到巴黎,继续从事艺术创作。常玉的作品后又被选入法国独立沙龙,但反映平平。常玉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也越来越孤独。1966年8月12日凌晨,人们发现常玉因煤气泄漏死在他蒙帕纳斯(Montparnasse)工作室里。
常玉的早期绘画作品多重于裸体创作,他笔下的纤细裸女不多,大都是丰满肥硕的女子。即便是亭亭玉立、玉体冰肌的女人体也都是脂润肌满,风韵张扬。
常玉的静物作品是他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画中的花朵大都孤单无力,残花败韵、强撑姿色,像失去母亲的孩子般孤单寥寂,无依无靠,直叫人有“残月伴秋寒,冷冷清清”的凄凉感。
常玉至今虽然不为国内人所熟知,但他在台湾,在法国以及欧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赏识。常玉是中国的莫迪利阿尼式的人物,生前潦倒而死后荣光。1966年常玉在巴黎去世的时候,他的作品成捆地出现在巴黎的拍卖市场,售价仅数百法郎,八十年代以后单张的售价已涨至数万法郎。巴黎著名的画廊西尔德画廊和东方画廊,在常玉去世后举办了两次他的作品个展,影响逐步扩大。巴黎吉美博物馆前年举办的常玉作品回顾展,把常玉的宣传力度推到了高潮,使常玉在欧洲的影响更加宽阔、深远。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常玉本想去台湾办个展,几十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提前运抵台湾,因为签证时护照问题未能成行,但其许多代表性作品都被留在了台湾,成为当代人了解这位绘画大师的心路历程的重要凭证。
八十年代,台湾的不少画商因为常玉的遗作而暴富,一些人士还专门到巴黎,找到常玉当年所住楼房下的中国餐馆的打工者,这些人都已年过花甲。画商听过他们的叙述,终于在巴黎的一个贫民墓地里找到草草埋葬的常玉坟墓。
就在画商去的那一年,也正是常玉的尸骨马上就要被墓地所有者清除掉的时候。巴黎的墓地有年限限制,常玉死后朋友凑钱给他所买墓地的年限恰恰就到这一年。台湾画商此时到了巴黎,出资为常玉的墓地又买下了二十年的使用权,一生孤苦潦倒的常玉也因此能暂时地瞑目一段时间了。
可湮没的东方明珠——常玉的生平与艺术
作者:高远 教学来源:网友提供 点击数:171 更新时间:2006-2-19 【字体:小 大】
在中国近代史上,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此一运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之时,一位中国早期的旅法画家开始被世界画坛所肯定,为海内外的同道所瞩目。他就是中国早期留学法国、漂泊在异域的中国现代绘画孤独的耕耘者—常玉。
晚景凄苦寂落 追求精神的自由
说起常玉,不由人会想到“凄苦”两个字,常玉在巴黎的经历叫人心酸。常玉1901年(另说1900年)生于中国四川的南充,幼年家境富殷,少时便流露出不凡的艺术才华,并且得到父亲的鼓励,跟当地一位名叫赵熙的书法家学习中国传统绘画。
1919年(另说1920年,也有说1921年)常玉以留法勤工俭学的方式来到法国,他与林凤眠熟稔、同徐悲鸿夫妇来往颇多。但常玉不像林凤眠、徐悲鸿那样积极地到美术学院去进修,而是走了另外一条绘画道路—从画坛、画廊和巴黎人的生活中去了解法国现代绘画的脉络,进而以此为基调从事艺术创作,并坚持此理念一生。
常玉初到巴黎时,与徐悲鸿、张道藩等人半开玩笑地组成了一个华人留学生组织“天狗会”。他平时喜欢在街上闲逛,看马路上经过的各色人等,在咖啡馆里画画,偶尔还拉拉小提琴,这都与他闲云散鹤的性格有关。
1925年,常玉在大茅屋工作室遇见了一位叫马塞尔·德·拉哈尔德茹耶尔(Marcclle de la Hardrouyere)的姑娘,三年以后常玉娶她为妻,两年后又分手,常玉之后一生孑然独身。
二十年代末,据说一个叫亨利—皮埃尔·浩什(Henri-Pierre·Roche)的人喜欢他的作品,给他提供一年的年金以做交换,另一个作曲家朋友还帮他在荷兰办了很多展览,常玉的生活也许还过得去。
1931年,常玉南充家中的兄长去世,他的经济状况也急转直下,始料不及的变故,使常玉的生活更加艰辛。他曾经做过陶器,也干过以商补艺的生计,还曾在巴黎和柏林从事过宣传体育事业的活动,但都没有多大的收效。常玉一边艰难地维持着生计,一边坚持不懈的继续从事绘画创作。从常玉的绘画风格来看,他始终没有改变个人的创作理念。
1938年欧战即起,常玉的经济状况如雪上加霜,他还继续定期地举办展览。三十年代他曾参加过法国秋季沙龙、法国独立沙龙,特别是在欧洲地位很高的法国杜勒里沙龙(Salon des Tuileries),常玉在巴黎有了不小的影响。据巴黎的老华侨讲,常玉那时本该已经成名了,但常玉最终未能真成名。
四十年代末,常玉曾在纽约呆了一年半的时间,他的作品未能卖出去,他又回到巴黎,继续忘我的从事艺术创作。常玉的作品后又被入选法国独立沙龙,但反映平平。常玉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也越来越孤独。
1966年8月12日凌晨,人们发现常玉已经死去,因煤气泄漏死在他蒙帕纳斯 (Montparnasse)工作室里。常玉默默无闻、不被赏识的在巴黎终其一生。
关于常玉,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创始人李石曾先生的秘书钱直向先生说:“常玉在巴黎的生活很艰苦,朝不保夕,但他有自己的思想。”旅法著名画家赵无极评价说:“我是在1948到巴黎后认识常玉的,常玉是一个活跃的人,他常抱怨他的画卖得不好。常玉丰富的绘画形式和随心所欲的笔触,他色彩与线条的对比都是用来表现他的愿望和思想。”
朱德群先生说:“常玉是我的朋友,他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与我的老师林凤眠一起到法国的。他的画非常有格调,有品位,很高超。但现在很多中国人造他的假画,这是不应该的。常玉应该得到世人的重视。”
常玉在巴黎期间贫困潦倒,其中有他生活散淡的原因,也应该有其不愿与画商打交道,不愿意应付画商的紧张的索求和按画商要求而做画的其他原因,所以常玉一生在名利上都一无所获。常玉是近现代绘画艺术上超现实主义的典范,他的生活和艺术追求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不昧世俗,我行我素”。
从裸体到风景,常玉的心路历程
巴黎东方吉美博物馆近期举办的常玉生平作品回顾展,展出常玉自上世纪二十年代留法到六十年代期间众多的难得一见的重要作品。
常玉二三十年代的绘画作品,多重于裸体创作,表现形式有油画,有水彩,有水墨,也有炭笔,总体以白色和粉色为主调。他的绘画笔调洒脱,行笔畅逸,使人能感觉到常玉在遵循中国传统技法的同时,又在努力试图突破传统格局的束缚而倾力探索。
常玉的女人体作品反常人裸体画的表现角度,他以裸女的整个身体轮廓表现他心内的风景。常玉笔下的纤细裸女不多,大都是丰满肥硕的女子。即便是亭亭玉立、玉体冰肌的女人体也都是脂润肌满,风韵张杨。他绘画中的背式女人体特点独具,画中的女人有的独眼视人,若有所思,有的欲言又止,眉宇间还夹杂着冷眼相观、不屑一顾的神情。还有的作品女人体的青丝发髻最为招眼,体态含羞带怨,颇有作者“不可向人语,独自暗神伤”的自怜情态。
常玉的静物作品是他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常玉画中的菊花、梅花、莲花大都孤单无力,那残花败韵、强撑姿色,像失去母亲的孩子般孤单寥寂,无依无靠。常玉晚年的作品《腊梅》,画中虽也有含苞待放花骨朵儿,但丝毫感觉不到“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傲然情意。他晚年的另一幅《花瓶内的树枝》就干脆以干树枝带花束,细观树枝的意态还有劲风吹过,既然是静物,那又是哪儿来的强风?直叫人有“残月伴秋寒,冷冷清清”的凄凉感。
常玉的风景动物作品,创意和意境也很特别:画中多表现苍茫大地,古道绵绵,或黄沙漫道,渺无人烟的苍凉情境。画中在无边的空旷辽远的苍穹中,只有那小小如沧海一粟孤单的动物,动物有时急行、有时缓步,或深思、或徘徊。它们要往哪里?它们心在何方?乡关何处?使观者无不感到这位异乡游子晚年的孤独和凄楚。
纵观常玉众多的绘画作品,他的裸体画中有顾影自怜的感伤,静物画中有黛玉葬花式的凄凉,动物画中有虎落平川的悲臆,风景画中有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的甜美。他笔下那花儿无土,鱼儿无水的画作,笔触柔软无骨,缓多急少,有时还病歪歪的,处处充盈着肖邦的《马祖卡舞曲》里所流露出的淡淡的忧伤情感,和拉赫玛尼诺夫晚年远离故土、得不到广厚故地的滋养而曲调无神的情境有异曲同工之处。
常玉的晚年作品,既简洁洗练又朴实无华,炉火纯青的技法蕴藏着故国传统绘画的烙印,又巧妙结合野兽派和立体派的色彩和笔调,行云流水中达到了中西合璧、天人合一,心神共逸的境界。
在常玉所有的画作中,除去孤单与凄苦,人们还能读出一种人性的精神,一种贝多芬所铭信的:“卓越的人的特长,是在不幸和痛苦的境遇里,默默地忍耐”的坚毅精神。
中国传统进入现代艺术的先锋与津梁
在西方人的眼里,常玉是无家可归的“天涯沦落人”,旧中国的残山剩水和蔓草寒烟没有给“天涯人”带来什么芳香,有的只是从身后吹来的阵阵凄凉。常玉扎根于艺都,汲艺都之河水,品残花之余香,冷暖自知,颇有些自生自灭的味道。
较之常玉,同期负荆留法的林凤眠、徐悲鸿等人在异乡苦战几年后回到多难的祖国,励精图治,倾心植灌,影响日广,桃李芬芳,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影响日趋重要。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负荆法国的赵无极、朱德群等艺术家,亦在西方披荆斩棘、经历艰辛,各有建树、名声鹊起。
纵观近现代百年来的旅法艺术家的路程,虽然背景都是中华怏怏五千年的古老文化,但由于客观历史条件使然,底蕴的设色却是暗淡有别,姿彩各异的。
常玉1966年在巴黎去世,他的作品成捆地出现在巴黎的拍卖市场,售价仅数百法郎,八十年代以后单张的售价已涨至数万法郎。巴黎著名的画廊西尔德画廊和东方画廊在常玉去世后举办了两次他的作品个展,影响逐步扩大。近期巴黎吉美博物馆举办的常玉作品回顾展,把常玉的宣传力度推到了高潮,使常玉在欧洲的影响更加宽阔、深远。
常玉是中国早期旅法画家流亡在域外的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是中国式的莫迪利阿尼,同时他又是一个为自己艺术信仰而自由创作、成就斐然的绘画大家。时光荏苒,珠玉蒙尘,吾辈拂拭有责,赋珠宝于重辉,常玉是一颗不可湮没的东方明珠。
http://www.cs.com.cn/jrlc/02/200703/t20070305_1060001.htm

常玉的常玉的墓冢缘和身后事

使用权
八十年代,台湾的不少画商因为常玉的遗作而暴富,一些有良知的人士还专门到巴黎,在很不容易的条件下,找到常玉所住楼房下的中国餐馆的打工者,这些人都已年过花甲。画商听过他们的叙述,终于在巴黎的一个贫民墓地里找到草草埋葬的常玉坟墓。我听朋友说,就在画商去的那一年,也正是常玉的尸骨马上就要被墓地所有者清除掉的时候。巴黎的墓地有年限限制,常玉死后朋友凑钱给他所买墓地的年限,也恰恰就到这一年。不知道是天意还是巧合,台湾画商此时到了巴黎,出资为常玉的墓地又买下了二十年的使用权,一生孤苦潦倒的常玉也因此能暂时的瞑目一段时间了。
欧洲的影响
常玉1966年在巴黎去世的时候,他的作品成捆地出现在巴黎的拍卖市场,售价仅数百法郎,八十年代以后单张的售价已涨至数万法郎。巴黎著名的画廊西尔德画廊和东方画廊,在常玉去世后举办了两次他的作品个展,影响逐步扩大。巴黎吉美博物馆前年举办的常玉作品回顾展,把常玉的宣传力度推到了高潮,使常玉在欧洲的影响更加宽阔、深远。
悲剧人物
常玉是中国早期旅法画家流亡在域外的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是中国式的莫迪利阿尼,他同时又是一个为自己艺术信仰而自由创作、成就斐然的绘画大家。时光荏苒,珠玉蒙尘,吾辈拂拭有责,赋珠宝于重辉,常玉是一颗不可湮没的东方明珠。
常玉的背式女人体特点独具,画中的女人有的独眼视人,若有所思,有的欲言又止,眉宇间还夹杂着冷眼相观、不屑一顾的神情。有的作品女人体的青丝发髻最为招眼,体态含羞带怨,颇有作者“不可向人语,独自暗神伤”的自怜情态。

相关推荐:

如何评价画家常玉

什么甘什么苦成语

什么改什么过四字成语

铝基板的导热系数是多少

为什么说NCAA是最纯粹的联盟但是也不是有金钱和色情交易的绯闻吗

什么负什么名

铝空气原电池电极反应

什么俯什么仰的成语什么的成语

标签: [db:标签]

声明:《如何评价画家常玉》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如何评价画家常玉

    常玉在艺术上坚持我行我素,追求精神自由,他经历大起大落,一生默默无闻,不被赏识,但现今西方公认他为世界级的绘画大家,被誉为中国式的莫迪利阿尼,他...

    百科 日期:2023-04-04

  • 什么甘什么苦成语

    同甘共苦1、解释: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2、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3、结构:联合式;4、用法:用作褒义。一...

    百科 日期:2023-04-04

  • 什么改什么过四字成语

    没有符合上述要求的成语。以下是带有改过两字的成语:1、知过必改:指认识到自己做错就一定要改正。2、改过自新:自新,自觉改正,重新做人。意思为改...

    百科 日期:2023-04-04

  • 铝基板的导热系数是多少

    铝基板的导热系数是1、0,1、5,2、0。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米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摄氏度在1秒钟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

    百科 日期:2023-04-04

  • 为什么说NCAA是最纯粹的联盟但是也不是有金钱和色情交易的绯闻吗

    在美国,NCAA的影响力要比NBA影响力强,是比NBA还火爆的篮球比赛。美国《福布斯》杂志评出的最值钱的十大体育赛事品牌中,位居榜首的是橄榄球超级...

    百科 日期:2023-04-04

  • 什么负什么名

    久负盛名:指承受、承担,引申为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例句:1、莲香楼这家久负盛名的老店无论食物出品、环境布置、服务方式等方面都充满传统风...

    百科 日期:2023-04-04

  • 铝空气原电池电极反应

    正极:氧气得到电子与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负极:铝失去电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偏铝酸根。铝空气电池的化学反应与锌空气电池类似,铝空气电池...

    百科 日期:2023-04-04

  • 什么俯什么仰的成语什么的成语

    什么俯什么仰的成语有两个组词:1、前俯后仰,含义为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2、不附不仰,含义为做人无须自卑,总觉得比不上...

    百科 日期:2023-04-04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