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在大秦帝国中庞涓为什么要力主灭秦

在大秦帝国中庞涓为什么要力主灭秦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5 手机版

秦国与魏国是世仇,为国为了发展夺了,秦国的河西之地,这是一笔明明确确记载在秦国人心里的烂账,除非灭了秦国,不然这笔账将一直记在魏国人头上,从某种程度来说,只要为国人待在河西之地一天,秦国和魏国就是一天的死敌,魏国处于四战之地 ,是天下的中心,但也是各个国家要发展的时候,所要重点照顾的对象,因此,为魏国谋取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成了魏国称霸中原以后所必须要做的头等大事,吴起当时夺取秦国的河西之地,想必也是有此考量就是以河西之地为跳板,谋夺整个秦国土地,这样魏国就在各个层面上都是整个战国第一,就是当时的秦国是战国里面最好欺负的一个大果,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确实一个弱国,兵器多年未曾修理,打仗的时候就得粮草都凑不起,整个国家穷的叮当响,这样的国家对于为国而言,怎么着也被归入到好欺负的国家之中,而且秦国是由游牧民族转化而来的国家并不是属于中原大国,所以欺负秦国,其余诸侯列国是不会有任何异议的,当时攻打秦国,十拿九稳。

电视剧大秦帝国说庞涓 帅六国兵力欲攻秦国 正史上是怎么回事?

魏国当时国力最强,以公孙痤为相,庞涓为将东征西战,称霸诸侯国数十年。魏国与秦国可谓仇国,两国交战多次,而秦国国力羸弱,军队老化,军备不足,凭的是秦人的敢死之心而战,秦献公就是死于魏军的狼毒箭下。秦孝公继位后,审时度势决定割地求和,以换短暂喘息,并韬光养晦,广向各国求贤求才,最后启用卫鞅为左庶长开始(也就是商鞅)变法,国力越有起色。而魏王急功近利,欲发兵侵略他国。此时魏相公孙痤已死,用公子昂为相,公子昂其人目光短浅,向魏王进言先灭赵再灭韩(赵、魏、韩都是从晋国分裂来的),秦国不足为惧。魏王不听庞涓苦劝(庞涓主张攻秦),命大将庞涓引军攻击赵国国都邯郸,齐国派兵予以救援,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孙膑料定魏国精锐尽出,魏国都大梁必定空虚,便分兵三路,一路以少量佯装救赵,而田忌则带兵猛攻大梁,孙膑带兵伏于桂陵(邯郸回大梁的必经之地),魏国都大梁战事吃紧,魏王要求庞涓回援救国,魏兵一路长途狂奔,兵士疲惫,于桂陵遇孙膑齐军截杀而大败,庞涓而后自杀。

说起庞涓,许多人马上就会想起“孙庞斗智”。在这个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中,庞涓妒贤嫉能,无情地排斥和残害他的同门师兄孙膑,最终却落败于孙膑之手,惨死于乱箭之下。由于故事对复仇情结的渲染,庞涓通常被人们视为妒贤嫉能、心胸狭窄者的代表,甚至被看成无能之辈。

其实,庞涓虽然做过丧天害理之事,却和孙膑一样,也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杰出人物。他是战国时代中期诸侯各国中最负盛名的猛将,无人能与之争锋。在魏国称霸中原的过程中,庞涓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贡献最大、表现最为突出的将领。随着他的威名远扬,魏国的霸业一步步走到了颠峰;而在他血染沙场之后,魏国的霸业也随之渐渐走向衰落。他的命运直接影响和改变了魏国的命运。

一、初出茅庐,大展雄风

魏惠王继位之初,魏国在军事上接连遭受挫折。魏惠王决心重整武卒,训练出一支能打硬仗的精兵。他特别留意军官的选拔,亲自选拔了庞涓、公子昂、龙贾等青年将领,再加上老将公叔痤和太子申,魏军有了一批优秀战将。

庞涓是魏惠王最欣赏的勇将。他出身平民,早年曾师从世外高人鬼谷子,苦学兵法。后来,听说魏惠王招求天下贤才,就投奔魏国,受到重用。他神勇善战,屡立战功,由他训练的武卒是魏国最精锐的部队。魏惠王认为即便与魏国当年最优秀的将领吴起相比,他也毫不逊色。

对于庞涓的军事才能,老将公叔痤一直不服气,总想压倒这个年轻人。魏惠王八年(公元前362年),魏国受到赵国和韩国的联合进攻。秦国打算夺回被魏国占领多年的西河旧地,也趁机攻魏。公叔痤在击败赵、韩联军之后,趁军队士气高昂,又与秦军开战,想以连胜的战绩压倒庞涓,结果战败被俘。而此时的另一战场上,庞涓却大败赵国,直逼赵都邯郸。由于公叔痤战败,魏国西部战场危急,魏惠王下令暂停进攻赵国,调最精锐的庞涓军前往河西与秦军作战。

庞涓的家乡就在河西,对那里的地形非常熟悉。他采用声东击西、攻其必救的战术,架设浮桥,诱使秦军向错误的方向集结。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让部分魏军佯装要经浮桥过河,自己却亲率精锐部队悄悄北上,从秦军防守薄弱之处渡过黄河,直扑秦都栎阳。秦军虽奋力拒斥,怎奈黄河天险已被突破。庞涓在家乡百姓的支持下,一路势如破竹,攻破栎阳,夺回了河西。秦国被迫迁都,魏国声威大振。

二、沉着应战,力挽狂澜

在重创秦国后,魏惠王迁都大梁,筑坚城,建水网,不断扩张,使中原各国的竞争骤然加剧。各国加强联系,共同对抗魏国,外交活动频繁,合纵、连横运动此起彼伏。

当时,魏国最顽固的敌人是北邻赵国。魏惠王在迁都大梁后迅速扩张,控制了整个中原核心地区。几乎被逐出中原的赵国不愿善罢甘休,便联合秦国和齐国,夹攻魏国。

赵、秦、齐三国都是当时的强国。他们以为凭三国联合起来的实力,从北、西、东三夹攻魏国,魏国必败无疑。

公元前354年,赵国率先发兵进攻卫国。作为卫国的盟友和保护国,魏国派庞涓率军前去救援。庞涓途中遭遇的赵军纠缠,而是率领魏军主力直奔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慌忙集结军队准备从背后袭击。庞涓早就准备,设埋伏歼灭了这支赵军。随后,兵临邯郸城下,开始攻城。

与此同时,秦国兵分两路进攻魏国,经焦城(今尉氏西北)一场激战,占领了魏国南部榆关以南地区。齐国也派出当时齐国最优秀的将领田忌率军攻打魏国,迫使原本依附于魏国的宋、卫、鲁三国叛魏降齐。一直犹豫观望的楚国见魏国形势危急,就想趁火打劫,发兵进攻魏国东南部重镇襄陵(今河南淮阳),占领了魏国的大片土地。

面对这种极其不利局面,庞涓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攻破邯郸,降伏赵国,魏国才有可能彻底扭转战局。他迅速扫清邯郸外围的赵军据点,向邯郸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邯郸危在旦夕,赵国请求齐国支援。齐国派出全部主力进攻魏国。为解除庞涓的后顾之忧,魏惠王命令太子申在途中阻截,吸引田忌来攻。双方恶战一场,太子申战败。田忌率领大军来到大梁城下,却攻城乏术,一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在招术用尽之后,他只好无奈地带兵撤离。

在这一年的年底,终于从北方战场传来了令魏国举国振奋的好消息,神勇的庞涓攻破了邯郸城,赵国兵败投降。

整个战局自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庞涓逼迫赵王下令,让赵国军队撤出战场。魏军向秦军发起反攻,收复了失地。楚国见势不妙,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向魏惠王求和。最后田忌率领的大军也被魏国打败,齐国不得不割地求和。

此后,赵、秦、齐、楚等国相继接受苛刻条件,向魏国求盟。魏国霸业如日中天,处于颠峰状态。

三、桂陵之战,谁是主角

关于“围魏救赵”,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其中提到在庞涓率军包围赵都邯郸之际,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率军直捣魏都大梁。庞涓撤军回救,疲惫不堪的魏军走到桂陵,遇到早已埋伏在那里的齐军。齐军以逸待劳,大破魏军。

然而,这种说法的史料根据并不充分。《竹书纪年》、《战国策》、《孙膑兵法》的记载各不相同,甚至自相矛盾。《史记》中根本没有关于庞涓参与桂陵之战的相关记载。

根据《史记》记载,在庞涓围攻赵都邯郸之际,齐国派大将田忌前去救赵。为解除庞涓的后顾之忧,魏惠王命大将太子申率军阻截。双方刚一接触,太子申便引军后撤,田忌指挥大军随后追赶。魏军退到平陵(今兰考县城南),太子申看已经吸引住了田忌,就不再后退,等待齐军来攻。

平陵城虽规模不大,却十分坚固,有宽阔的护城河,驻守着非常善战的魏军。齐军的两支先头部队到达平陵,立即发起进攻。太子申凭借坚城深池,率军顽强抵抗。两支齐军进攻多日,死伤众多,渐呈疲惫之态。这个时候,太子申突然从城中杀出,势不可挡,两支齐军被杀得狼狈逃窜。

与此同时,田忌率领的齐军正与一支从安邑方向来的魏国援军交手,作战的地点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一带。

齐国的两支先头部队战败后,迅速向田忌大军靠拢。此时,田忌已经击败从安邑方向来的魏国援军,转而与追击而来的太子申展开激战。由于齐军人数占有绝对的优势,太子申战败南下襄陵,与楚军作战。田忌这才转攻大梁。

从《史记》的记载来,桂陵之战打响时,田忌率领的齐军还没有抵达大梁,庞涓也没有从邯郸撤军回救。在桂陵战败的是魏国从安邑方向来的援军,但领兵将领的身份记载不明。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其实,“桂陵之战”之所能够成为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战役,不是因为它多么精彩、多么重要,而是它经过人们多么的演绎,涉及到了庞涓和孙膑这对生死冤家的一场恩怨。

四、妒贤嫉能,残害师兄

孙膑是齐国人,曾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同学期间,两人非常要好,并结拜为兄弟。庞涓当上魏国的将军之后,就向魏惠王推荐师兄孙膑,派人请他来魏共创大业。

可是,孙膑来到魏国不久,庞涓便发现他的才干远超过自己,很可能取代自己的位置。强烈的嫉妒和不安使他不顾一切,于是就制造冤狱,指使人告发孙膑私通齐国。

孙膑被逮捕下狱。庞涓虚情假意地向魏惠王求情,免去孙膑死罪,但仍处以重刑,在他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庞涓之所以没让杀掉孙膑,是想让他写出祖传的兵法。孙膑对庞涓的救命之恩感激不尽,就不分昼夜地为他忆写兵书。刚写了一半,就发现了自己被陷害的真相。

此后,他装疯卖傻,哭笑无常,为掩人耳目有时连屎尿都吃了下去,终于使庞涓放松了看管。这时,恰好有个齐国的使臣来到魏国,偷偷地把孙膑藏在车里,带回到齐国。

孙膑得到齐国大将田忌的赏识,随后又通过帮助田忌赛马,得到齐威王的重视。不久,他被任命为齐国的军师,跟随田忌征战魏国,开始与庞涓展开智慧的较量。

按照广为流传的说法,孙膑先以直捣魏都大梁的方法解了邯郸之围,在桂陵之战中打败庞涓;10多年后又以减灶之法诱使庞涓孤军深入,在马陵之战中将庞涓乱箭射死。

但是,《史记》并没有记载庞涓参与桂陵之战,而是详细记载了13年后的马陵之战,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

五、马陵之战,将星殒落

根据《史记》记载,魏国虽在桂陵之战中失败,但由于庞涓攻下了邯郸,迅速扭转战局,挫败了各国对魏国的“围剿”。在此后的十余年间,魏国独霸中原,迫使各国进行了一系列的领土交换和疆界调整,俨然为各国之王。

后来,韩国和赵国不堪魏惠王的一再求索,拒绝了魏国的换地要求。魏惠王怒不可遏,先派太子申攻打赵国,接着又庞涓攻打韩国。由此战端又起,齐、秦、赵、韩等国再次结成反魏联盟,中原地区的和平局面迅速被打破。

公元前342年,魏惠王命令庞涓攻打韩国。韩国五战五败,不得不向齐国求援。齐将田忌向太子申发起攻击,双方在魏国境内激烈交战。不久,庞涓制服韩国,与太子申合兵迎战前田忌。但是,此后魏军由太子申统一指挥。

庞涓自为将以来,一直归魏惠王直接指挥。虽然也曾与太子申联合作战,却是各自军中的主将,彼此从来没有出现过隶属关系。庞涓此时已是各国公认的第一战将,他认为打仗不是面子工程,让太子申作为主帅是危险的。

魏惠王的这种安排,也有他的道理。他五十二岁才登上君位,此时已八十岁。太子申也已接近花甲之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太子。为了帮助太子申树立权威,魏惠王让庞涓位居太子申之下,归太子申领导,有从军事上为太子申争取荣誉的打算,政治意图超出了军事斗争的实际需要。

战斗打响后,齐军一战而败,潮水般向马陵(今河南范县)溃退。天渐渐黑了下来,地形变得复杂,庞涓怕齐军设有埋伏,多次建议停止追击。太子申却认为这正是一举歼灭齐军主力的大好时机,训斥庞涓,下令继续追击。

庞涓无奈,只好跟随太子申进入马陵道。事先埋伏在这里的齐军迅速收网,10万魏军突围无路,几乎全军覆没。庞涓见大势已去,拔剑自杀。太子申自杀未遂,被齐军俘虏。

据说,庞涓死后,他的头颅被孙膑割掉带回了齐国,无头之尸被埋在现今通许县城东的三里岗村。

关于桂陵、马陵这两场战役,《竹书纪年》、《史记》、《战国策》、《孙膑兵法》等史籍的记载多有矛盾。有的说庞涓在桂陵之战中被俘,有的却没有提及庞涓指挥或者参与过桂陵之战;有的说庞涓在马陵之战中被俘,有的说他被杀,有说他自杀,还有的甚至只字未提他是否参加了马陵之战。

不管怎么说,被誉为魏军战神的庞涓战死,对于魏国来说是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由于马陵道惨败,魏太子申被俘后自杀,魏国两支最精锐的部队被齐军全歼,军事实力大大削弱,从此由盛转衰,雄霸天下的威风一去不返。

庞涓戎马倥偬的一生,战功赫赫,在当时诸侯各国盛名卓著,无人能比,不失为英武神勇的一代名将。然而,他的死却似乎极少得到人们的同情和惋惜。他因嫉妒而残害同门师兄,将自己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许多人都认为他与孙膑之间是复仇之战,他的死是罪有应得。

《大秦帝国》中,庞涓谋划六国灭秦,为何半途夭折?

虽然说当时的秦国很好打败,当时联合一起灭秦的国家却不合,这样也就没有办法。虽然说,说好的要一起打秦国,当时每一个国家都不想损害自己的利益,所以说根本没有尽全力。

一、每个国家都不是很想出力

齐国与秦国相距千里,即使得到了秦国的土地,也无法经营。所以齐国不会真的出去攻打秦国,没有利益不想动手。

楚王是楚宣王。他不勤于国务、政务、军事。是一个既自卑又自负,既算计又缺乏大局的人。

燕很虚弱,在于赵开战。如果不是魏暗中支持,赵就会把它吞并。在六国分封秦国的计划中,由于齐国离秦国较远,要将燕国的百里沃土分封为齐国。经魏国同意,燕国只能妥协,寻求完全同意,但事实上,燕国是不愿意的,所以燕国决不会主动进攻秦朝。

韩国也是一个相对薄弱的国家。它不会主动进攻秦朝。只有在其他国家同意六国议会联盟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它就像一朵云,不会做出任何攻击气的努力。

赵国是一个强国。赵候提出了一个策略,诸侯都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但庞涓觉得他没有功劳,也就不满。

二、秦国奋力抵抗

一方面,六国都不积极。另一方面,秦国致力于全国的危机应对。秦孝公暗中游说六国,用重金收买权力大臣,在瓜分六国中拖延时间,使六国自行解除瓜分秦朝的盟约。一方面,他带头将金银财宝全部倾倒在私人金库,买下六位国务大臣。还有就是举国上下,全力以赴的抵抗。

电视剧《大秦帝国》中说庞涓帅六国兵力欲攻秦国一事属实吗?

庞涓的时候是魏国巅峰期,魏强秦弱,这时期天下是反魏的,魏攻打哪一国其余的都会团结起来抵挡他们,不存在庞涓帅六国军攻秦国的情况。战国时期出名的就是乐毅帅五国伐齐,最终成就了田单,乐毅奔赵,还有就是赵国春申君(也有认为是信陵君)帅五国伐秦,失败告终,你所说的就是这一场战争,这里的是庞暖,是赵国人,纵横家,收录在史记赵世家里。

其实,庞涓虽然做过丧天害理之事,却和孙膑一样,也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杰出人物。他是战国时代中期诸侯各国中最负盛名的猛将,无人能与之争锋。在魏国称霸中原的过程中,庞涓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贡献最大、表现最为突出的将领。随着他的威名远扬,魏国的霸业一步步走到了颠峰;而在他血染沙场之后,魏国的霸业也随之渐渐走向衰落。他的命运直接影响和改变了魏国的命运。

《大秦帝国》庞涓谋划的六国灭秦为何半途夭折?

公元前362年,秦和魏在少梁大战,秦献王中箭而死,赢渠梁仓促即位。此时,秦国已近十数年一直处于秦献王的带领下东征西战,国力已经衰退,秦都城栎阳一片萧条,王公贵族出门都是步行,连一个象样的四轮马车都没有,可想老白姓的生计更加艰难。国府库中可用金已只剩下五千,整个秦国的军事实力仅有五万精锐骑兵,其他步兵都是参差不齐,战车已全是旧的坏的。

当时的秦国处于风雨飘摇中,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前来攻击,都有可能置秦国于死地。

在此情况下,魏国上将军庞涓向魏王献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那就是联合燕、韩、赵、齐、楚五国共结联盟,推举魏王为盟主,一起分秦。这个计划对魏王来说,真可是百利而无一害,既灭了秦国,得到秦国的土地,在其他几个国家中又当了老大,是既有了面子,又有里子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在魏王的支持下,庞涓开始策划六国会盟,在紧张的筹划中,六国于逢泽会盟。正如庞涓谋划的,其他五国共推魏王为盟主,同意六国谋秦计划。各国一番唇枪舌战,各国均得到了秦国灭亡后理想中的土地,这算是达成了共识。此后只要共同努力,一起攻打秦国,秦国灭亡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那么会盟中瓜分的秦国土地就是囊中之物。

这样一件利于各国的好事,各诸候国都是一致同意的,为什么最后却是半途夭折?

1、各国攻秦,心不齐

齐国距离秦国千里之遥,既使分得秦国的土地,也鞭长莫及,无力管理。战国时期,可不象现在,有飞机有高铁,一千多里,一两个小时就到了,那时一千多里,套上马车估计得走几个月。要到这么远的一块土地,有什么用?所以齐国的齐威王对攻打秦国并不热衷,根本不会实实在在的出人出力去攻打秦国。

楚国的国君是楚宣王,长的特别壮硕肥大,四驾的马车都容不下他,他需要六驾的马车,吃饭喝水都需要人喂,常年挥汗如雨,需要两个侍女常年为其打扇。这样的一个国君,你想让他日夜辛劳的勤于国事,勤于政事,勤于军事,也就想想吧。

况且,楚宣王是一个既自卑,又自负,既精于算计,又缺乏大器局的人,这样的一个人,你让他励精图治的攻打别国,想都别想。在大家都打的情况下,出点人,出点粮食,出点兵器是可行的,不会主动攻秦,只会滥竽充数。

燕国势弱,一直得处于与赵国的战争中,如果不是暗中得到魏的支持,早被赵国吞并。在六国分秦计划中,因为齐国距离秦国较远,需要将燕国一百里肥沃土地划分给齐国。在魏国同意的情况下,燕国只能委屈求全的同意,实则心中不甘,所以绝对不会主动攻秦。

韩国与燕国一样,是比较弱小的国家,不会主动攻秦,只是跟着其他国家同意这个六国会盟而已,仅算是人云亦云,不会为攻打齐国实心的出什么力气。

赵国是一个有实力的国家,在会盟上赵候提出了一个策略,六国大军压境,同时策动秦国西方的戎狄叛乱,此时秦国东西同时受到夹击,秦国绝对是回天无力。这本来是一条绝妙的主意,在坐的诸位都称一个“妙”字。

但是庞涓听了心中很不是滋味,此次会盟分秦是自己提出来的,但是自己却没有想到这么好的主意,反而是别人想到的。从个人建功立业的角度考虑,不利于自己。从魏国的利益考虑,这么好的策略是赵国提出,对盟主的权威和战后的利益分配皆不利于魏国。于是庞涓否认了此绝妙主意,只是称其为点缀,实力才是分秦的正道。

为此,赵国虽然在实施策反戎狄叛乱,但是却不是很积极,所以有了秦国小将子车英的奇计,引诱戎狄叛乱,然后一举歼灭。戎狄被歼灭,也是各诸候国不再热衷于分秦的一个重要原因。

六个国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五个国家对分秦都不积极,只剩下一个魏国,且看看魏王的态度。

2、魏惠 王只顾享乐

有一句话叫“兵贵神速”,既然敲定了攻秦计划,就要快速集结军马,向秦国进发。

魏惠王是一个非常精于享乐之道的君主,六国会盟结束,不是想着攻秦,而是要来一场大型围猎,以庆祝这样的盛典,秦国还没有灭,西戎还没有被策反,各国的军队还没有集结,你这是庆典的什么?真真是有点莫名其妙。

庞涓紧急晋见,报告赵国策动西戎叛乱迟滞,要求魏惠王敦促六国从速集结兵马,结果换来魏惠王大手一挥,然后说“上将军,明日再议不迟,围猎大事须得谋定”。

在围猎场中,魏王向齐王炫耀国宝,指着自己的王车说“我大魏国虽然立国刚刚百年,但却有镇国之宝,十颗夜明大珠“。并且讥讽齐国没有一件国宝。结果齐王却说:”国宝者,国家栋梁之才也“,一句话说的魏王面有难堪。

魏王在围猎时得报”公叔丞相病势危重,请大王回宫陈明大事“,魏王听了不是急急慌慌的回宫探望公叔痤,而是颇为不耐的说”久病在床,有何大事可言?“

魏王勉强回宫,第一件事不是立即去看望丞相,而是先回宫歇息,第二天中午才缓缓来到丞相府。对于公叔痤举荐卫秧接替自己为相,如果不用则杀之。这绝对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何况公叔痤已经多次向魏王举荐卫秧了,可是魏王却是寥寥敷衍,根本不要算用卫秧并且连见都不打算见,以致于公叔痤抑郁而死。

这样一个视人才如无物,只顾享乐,只顾炫耀国力,炫耀所谓的国宝,不务国本,更不会渴求人才的君主,心中根本没有国事,根本没有攻秦的动力,只想享乐,更不要提什么“兵贵神速”了,这样的一个领头羊,能不能打败秦国都是未知数,何况灭秦了。

3、秦国的全力应对

一方是六国各不积极,一方是秦国倾全国之力,应战此次危机。

秦孝公赢渠梁不拘一格的采纳副将景监的瓦解六国灭秦计划:秘密游说六国,重金收买权臣,分化六国,延缓时日,使六国分秦盟约自行瓦解。

一方面赢渠梁带头倾尽私库的金银和全部宝物,用来收买六国权臣,有这样的国君,大臣将领岂不用命。另一方面兵行险招,把全部五万骑兵交与赢虔,向西秘密进发,一举歼灭叛乱的戎狄。

景监亲自奔赴魏国,用秦国统帅赢虔的天品宝剑——天月剑贿赂了魏国的公子卬,使得公子卬保证秦国两月无事,这给秦国争取了时间。

秦国是全国上下一心,全力迎战,一方面消灭戎狄一战成功,解决了西部的隐患,另一方面收买权臣也得到了成效。可以从容的布置,一一分解六国计划。

4、庞涓的有心无力

庞涓一力促成了六国灭秦计划,一直迟滞不前,这既有六国各自的原因,秦国瓦解六国同盟的原因,其实也有庞涓自己的原因。

庞涓想要全权调遣灭秦大计,魏王就是不给他这个权力,使得他心急如焚,却无可奈何。

世间凡是喜欢实干做事的人,总是官运艰涩。原因只有一个,要做事就要出错,出错就要遭到攻击,攻击多了必然下台。而庞涓就是这样一个喜欢干实事的人,并且在朝会上总是谋划一个主意又一个主意,抢了别人的风头,其他重臣只是默默不语,但是人家肯定心里不舒服,背后就会千方百计的非议他。这样日积月累的非议,使得魏惠王这样一个一心享乐的主难免起了疑心,所以在灭秦计划中,不给他权力,还处处限制他,这使得他有满腹的抱负,却施展不出来。

庞涓是上将军,除了军事上的才能,对如何讨好魏王却是一窍不通,这也使得魏王不太喜欢他。而公子卬却是处处讨魏王的喜欢,围猎计划中,庞涓阻止魏王围猎,而公子卬却处处替魏王想主意,帮着想细节,帮着让魏王出风头。除了这些,公子卬还迎合魏王的心思,怂恿魏王迁都到大梁,这正中魏王心思,有了迁都大梁的计划,哪还有心思管秦国。

于是,秦国一举歼灭戎狄的消息传来,魏王彻底息了攻打秦国的计划。秦国在其人几个国家的计划也有了成效,其他几个国家也莫名其妙的发生了内乱,在这样的情况下,其他五国哪有心思管秦国。

庞涓费劲心力谋划的六国灭秦计划,就这样半途夭折。

2019-3-3

大秦帝国里的魏国为什么一定要灭秦?

魏国位于今山西省西南、陕西省东部及河南省中部及北部地区,是三家分晋后建立的诸侯国,建都安邑。魏国自魏文侯魏斯执政以来,政治上重用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一批贤臣、名将,致力于国家与军队的改革,使国家日益富强。 军事上魏国联合韩国、赵国,西击秦,东击齐,南击楚,创建了由魏国领导而由韩赵辅佐的中原霸权。魏国欲向西扩张,则必须夺取秦国东部的河西地区。

      

针对秦国的特点,魏大将军吴起采用了先在河西站稳脚跟,再大举进攻扩大战果,最后巩固占领地区的战略。公元前419年,魏军首先在河西的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西南)修筑城池,以便屯兵积粮进攻秦国。秦国即发兵进攻少梁,阻止魏军筑城。两军在少梁交战,魏军击败秦军,继续筑城备战。秦军则沿黄河修筑防御工事,阻止魏军向西扩张。

公元前413年,魏军开始向河西地区的秦军发动进攻,深入至秦纵深的郑(今陕西省华县西南)地附近,大败秦军。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命太子击(魏击)率军攻克繁庞(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驱其民而占其地。公元前409年,魏军经过三年休整,再度发起进攻,连续攻克临晋(即王城,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东南)两城邑,并在临晋筑城。公元前408年,魏军攻克洛阴(今陕西大荔县西南)、邰阳(又作合阳,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两城邑,并在洛阴筑城屯兵驻守。至此,魏军完全占领河西之地。秦军则节节败退,至洛水沿岸修筑防御工事,并筑重泉城邑(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南)以防御魏军,阻其继续西进。

魏国占领河西地区后,成为秦国东进的心腹大患。虽然此后秦国多次进攻该地区,但大都以失败而告终,直到公元前329年才完全收复该地区。

相关推荐:

在大秦帝国中庞涓为什么要力主灭秦

什么叫分子密度

什么叫分装香水

骆驼祥子中的人物有哪些

西汉为什么要迁都洛阳成为东汉

什么叫分形结构

骆驼祥子中小福子的死意味着什么

什么叫分享

标签: [db:标签]

声明:《在大秦帝国中庞涓为什么要力主灭秦》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在大秦帝国中庞涓为什么要力主灭秦

    秦国与魏国是世仇,为国为了发展夺了,秦国的河西之地,这是一笔明明确确记载在秦国人心里的烂账,除非灭了秦国,不然这笔账将一直记在魏国人头上,从某...

    百科 日期:2023-04-05

  • 什么叫分子密度

    只要物质没有变化,那么组成这种物质的分子就不会变化。 由气态变成固态,则分子间距变小,密度变大。反之,由固态变成气态,则分子间距变大,密度越小...

    百科 日期:2023-04-05

  • 什么叫分装香水

    分装香水:将香水从大毫升的容器中用1、2、3、5毫升的小瓶分装。一般是卖家自己进货多或者是少数卖家个人闲置的大毫升香水,用1、2、3、5ml的小...

    百科 日期:2023-04-05

  • 骆驼祥子中的人物有哪些

    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如下:1、祥子:十八岁,身材高大,年轻力壮的洋车夫,为全书灵魂人物,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

    百科 日期:2023-04-05

  • 西汉为什么要迁都洛阳成为东汉

    东汉之时刘邦定都长安,长安此地为周期性得繁荣,经过长时间得消耗后,地力略有枯竭,并且长安紧邻外邦,时刻有被骚扰的危险,所以刘秀决定迁都。而迁都...

    百科 日期:2023-04-05

  • 什么叫分形结构

    分形的概念是美籍数学家本华·曼德博首先提出的。分形结构的数学基础是分形几何学,即由分形几何衍生出分形信息、分形设计、分形艺术等应用。...

    百科 日期:2023-04-05

  • 骆驼祥子中小福子的死意味着什么

    小福子的死是继虎妞难产而死后给祥子的又一次打击,推动了祥子由一位淳朴、正直、善良、能吃苦的青年变为懒惰、麻木的行尸走肉。她的出现结构...

    百科 日期:2023-04-05

  • 什么叫分享

    分享是与他人共同享受、使用、行使分享大自然美景或一些食物和一些事情,让别人也感觉到自己的感受,或者同别人述说自己的感受。分享是一种收获...

    百科 日期:2023-04-05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