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印象中纪录片更容易获得高评分是这样吗为什么

印象中纪录片更容易获得高评分是这样吗为什么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7 手机版

相对电影而言,纪录片理性大于感性,也就是说它更能引起人的反思,这会使得纪录片在人心里呈现出的价值分量重一点,纪录片拍摄难度太大了。这种难度不是投资、场景、规模、复杂度这些技术层面,而是精神难度,首先,很多纪录片结果无法预知,这就意味着,你拍着拍着很可能就黄了,这是风险,其次,制作纪录片的人得依靠事实,不能随着自己的想法编,也就是说,无法天马行空,故事情节、场景、道具、表达从总体上而言,发挥的空间不大。很多纪录片导演到最后都改行拍电影,其原因之一就是觉得纪录片已经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了。最后这活真不赚钱。能坚持做纪录片的,多多少少都有些理想主义和关心天下苍生的毛病。

纪录片有什么优点?

真实。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

相关流派

纪录片一词是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最早称呼出来的,他是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弟子。然而他并没有给予纪录片一个完美的定义,究竟什么样的作品能算是纪录片,围绕这个问题,众多名家都产生过分歧。

纪录片美学观的奠基者:维尔托夫、弗拉哈迪。其中维尔托夫开创了“电影眼睛派”,提倡镜头如同人眼一样“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反对人为的扮演,甚至反对带有表演的影片(故事片)。而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北方的纳努克》却是由纳努克“真实”扮演而成,最后由现代文明重返原始生活的纳

努克甚至因为缺乏过冬食物而死。同为纪录片的先驱,他们的风格却迥异,这也成为日后纪录片流派纷争的源头。

50年代的纪录电影运动:五十年代末开始的纪录电影创作潮流实际上由两大纪录电影运动组成,他们分别是法国导演让·卢什(《夏日纪事》 1961年)为代表的“真实电影”运动以及由美国梅索斯兄弟(《推销员》 1969年)代表的“直接电影”运动。

真实电影为参与式电影,允许导演介入到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煽动其中一些剧情的发展。直接电影为观察式电影,力求避免干涉事件的过程,要求导演采取严格的客观立场,以免破坏对象的自然倾向。

扩展资料

依照美国学者比尔·尼克尔斯的观点,纪录片可以分为如下六种类型:

诗意型纪录片(Poetic Documentary)

诗意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作为伊文思(JorisIvens)的《雨》(Rain)。这种类型的纪录片不强调叙事,不注重特定时空的营造,不强调连贯剪辑。它着力于节奏的创造,不同空间的并置,目的在于情绪、情调的传达。

阐释型纪录片(Expository Documentary)

阐述型纪录片也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在1990年代“新纪录运动”(这个概念是否成立或许依然存疑)之前的纪录片多属此类。这种纪录片宣传意图明确,创造者倚重解说词的力量说服观众接受自己的观点。形式上的典型特征是“上帝之声”(voice-of-God)、证据剪辑、全知视点等。

观察型纪录片(Observational Documentary)

观察型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其技术基础在于便携式摄影机和磁带摄像机的出现。这种纪录片放弃解说,放弃扮演,纪录片导演成了“墙壁上的苍蝇”(fly on the wall)。

近年来中国出现很多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如段锦川的《八廓南街16号》、康健宁的《阴阳》等。这种纪录片长于现实世界的表达,但对于历史题材却难以处理。由于放弃了解说、字幕,影像的表达很容易流于冗长而沉闷。

参与型纪录片(Participatory Documentary)

参与型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作品是让鲁什(Jean Rouch)和埃德加莫林(Edgar Morin)的《夏日纪事》(Chronicle of Summer)。这种类型的纪录片不掩盖导演的在场,相反,刻意强调导演与被拍摄对象的互动。标志着中国纪录片创作迈入新阶段的作品《望长城》即有此特点。

反射型纪录片(Reflexive Documentary)

反射型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代表作是《姓越名南》(Surname Viet Given Name Nam)。这种类型的纪录片的显著特征在于对纪录片呈现社会历史过程本身的反思。

和其他类型纪录片一样,反射型纪录片重视对现实世界的表达,但更为重要的是,导演在片中同时表达对纪录片创作本身的反思。这种影片往往显得更为抽象,难以理解。对于中国的纪录片创作者和观众来说,这种类型的纪录片还是陌生的。

表述行为型纪录片(Performative)

表述行为型纪录片把真实的事件进行主观的放大,背离现实主义的风格。强调创作者主观的表述。代表作如马龙里格斯(Marlon Roggs)的《舌头不打结》(Tongues Untied)。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往往与先锋电影(avant-garde)很接近。

为何高分电影总是真实故事改编和传记类的较多?

因为能被改编成电影的真实故事或传记类的都是已经经过了大多数现实生活中的人审核和推崇的,才会被导演拿出来改编!能够被大多数人认同是另一方面来说就已经算是非常成功了,而且已经深入人心了!再被编剧进行一定的文学加工和创造,导演的娱乐化演绎,就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就是以前没有听说过这个事情的人也会被感动和说服!

为什么电影《四个春天》评分这么高?

电影《四个春天》评分之所以这么高的原因主要是

电影将一个中国传统家庭的爱与伤痛,以淳朴真挚的形态构建起了电影最为真实动人的力量,用两位相濡以沫的老人去告诉观众如何去勾勒自己生活的春天

具体来谈这部电影与很多传统的记录电影都有着一定意义上的不同,在长达四个春天的时间里,作为导演的陆庆屹对自己家庭春天生活的记录,其即用最为淳朴的乡土亲情诱人共鸣,也在直面生离死别之时,用父母的乐观豁达,治愈人心。

始于2013的春节,终于2016的春天,四年的时间跨度里,陆庆屹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了自己家庭生活在春这一季节里的点滴,并通过自学相关电影知识,完成了《四个春天》。

在这部电影中一个个源于生活的真实细节,让人在第一时间便真切的走进了这个多才多艺的中国原生家庭,而透过春节为引的展开,使电影既凝聚以亲情的温度,也承载着如何面对生活的人生感思。

电影的主人公不是别人,就是陆庆屹自己的父母,在这个历来就有记录传统的家庭里,父亲是一个老去了的“文青”,而母亲则烧的一手地道的农家菜,忙于厨房的她脸上充满了笑容,这对相濡以沫50多年的老夫妻,他们美好的乡间生活,即便隔着屏幕仍旧让人感受到那股最为淳朴的幸福。

打破幸福的是姐姐的因病离世,这也是电影最大的转折点,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生境遇,他们痛失爱女的苦痛自不用多言,但正也是他们在痛苦中逐步走出的历程,他们面对生活的豁达,成为了这部电影打动人心的所在。

以上这些因素虽然形成了电影能获得如此高评分的因素,但从电影的角度而言,其作为一部新人导演的处女作,它仍旧有着一定的问题,最为明显的是这并不是一部目标明确的电影,甚至可以说《四个春天》自身的电影属性是几乎不存在的,电影时间的更迭所记录的核心并不是这个家庭本身,而是作者作为参与者的理解,所以电影在最后其实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叙事架构,没有去展现一个家庭势必会存在的矛盾,也没有能去借此完成情感的升华。

电影的平凡,却收获了最为真挚的共鸣,《四个春天》里的爱与亲情,生离死别,其实每一个家庭都会去经历这些,但《四个春天》的魅力就在于它固然是一部不像电影的电影,然而两位老人的乐观豁达,以及他们看似平凡生活下那饱含诗意的浪漫,都在告诉着每一位观众如何去勾勒出自己生活的春天。

个人评分:8  文/梦里诗书

你为什么喜欢纪录片?

号称纪录片之王的《天地玄黄》可是丝毫不简单平凡,人家就是靠花哨的镜头出名的。纪录片其实和电影一样是一种表达,无非是因为它拍的东西都来自现实所以给你一种真实的错觉罢了。真实的东西组合出来表达完全虚构的内容这是非常正常的啊。你看迈克摩尔的纪录片就明白了,他的片子不管说的有没有道理,表达方式极度夸张这是绝对没错的,比大部分电影都要夸张,真实何在?实际上纪录片的功利性性远远比故事片强。最明显的是一些运动类纪录片,其实你要是参与这项运动就会知道和电影里完全两回事,不酷炫就骗不到你了。科普类的纪录片,那是彻底纯粹的广告,要么是公益性的,要么是让你加入某个事业。所以我收纪录片,要么知识性特别强,要么画面特别好看。不然看半天广告岂不是亏了。顺便一提,我认为最好的国产纪录片是《铁西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想要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但最终失败了。”

纪录片应该具备的三点特征是什么?

纪录片应该具备的三点特征是:真实性、创造性、思辨性。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

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实验性的电影,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军山》。

最早的一些镜头,包括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历史人物李鸿章等,是由外国摄影师拍摄的。纪录片又可以分为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

扩展资料:

一般来说,观众对一部纪录片的期待是它写实,但实际上仅仅镜头和拍摄人的在场这个事实,就可以影响被记录的情况。严谨的纪录片同时也记录下拍摄过程对被记录的情况的影响,来让观众获得一个比较客观的印象。

被记录的情况的代表性也影响到一部纪录片是否写实。比如许多描写动物的纪录片在裁剪时往往更加愿意选择带有戏剧性的镜头,而这些镜头并不一定是这些动物典型的生活习惯。纪录片的拍摄者的个人观点和他的评论也可能影响一部纪录片的写实性。

比如许多描写动物的纪录片中评论者喜欢用拟人的语句来描写一个动物的行为,而实际上动物的行为与拟人的描写可能毫不相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纪录片

相关推荐:

印象中纪录片更容易获得高评分是这样吗为什么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到了什么

什么是加热减量

什么是加气块墙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里的所有的成语

如何评价北野天满宫的建筑风格

什么是加盟商

为什么俄罗斯没有大熊猫

标签: [db:标签]

声明:《印象中纪录片更容易获得高评分是这样吗为什么》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印象中纪录片更容易获得高评分是这样吗为什么

    相对电影而言,纪录片理性大于感性,也就是说它更能引起人的反思,这会使得纪录片在人心里呈现出的价值分量重一点,纪录片拍摄难度太大了。这种难度...

    百科 日期:2023-04-07

  •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到了什么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会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运算,能将他们灵活运用。懂得了百分数的写法读法及运算,了解了比,解决了数对以及鸡兔同笼的问题。学会...

    百科 日期:2023-04-07

  • 什么是加热减量

    加热减量的定义:增塑剂在规定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加热后所损失的质量百分数,称为加热减量。加热减量是衡量增塑剂中可挥发的组分多少的一个指标,加...

    百科 日期:2023-04-07

  • 什么是加气块墙

    1、加气块就是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简称。2、加气混凝土砌块工艺简介:加气混凝土是以硅质材料为原料,经配料浇注,发气膨胀,切割养护等工艺制成的轻质...

    百科 日期:2023-04-07

  •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里的所有的成语

    1、《山中访友》:德高望重、波光明灭、依然如旧、津津乐道、别走深意;2、《山雨》:亲密无间、字里行间、奇妙无比;3、《草虫的村落》:左冲右撞、...

    百科 日期:2023-04-07

  • 如何评价北野天满宫的建筑风格

    这座壮观的古老神社是为纪念9世纪著名学者菅原道真--被尊为学术之神的天神而建的。庭园里种植着喜爱的梅花,还有一尊巨大的作为的动物守护神...

    百科 日期:2023-04-07

  • 什么是加盟商

    加盟商是指在连锁加盟的模式下,接受总部的品牌与技术指导的一方。目前我国的连锁加盟行业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所对应的责任也不同。对于连锁加...

    百科 日期:2023-04-07

  • 为什么俄罗斯没有大熊猫

    租借熊猫是对外友好的象征,首先外国要有意愿和条件,其次俄罗斯气候寒冷,不适宜熊猫生长。熊猫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

    百科 日期:2023-04-07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