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为什么说书可以不看文献不能不看

为什么说书可以不看文献不能不看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8 手机版

说书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如宋的讲史、元的平话,以及现代的苏州评话、北方评书等。有时也作广义使用,兼指某些有说有唱的曲艺,如弹词、蒙语说书等。也指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常用于驳斥他人言论。文献是科研人员做出成就后写的论文然后发表出来。通过文献可以了解较新的研究现状跟发展。而且书大部分是经典基础的内容,而文献则是研究人员各抒己见的结晶。基础打牢的前提下,就要多看文献开拓自己的视野,跟上时代的步伐。没有历史文献,不知道这个领域的深度是怎么样的,发展前景是怎么样的,也就没法知道这样的课题发表的可能性有多大。

不查文献的弊端有什么?

最开始是要看综述,了解领域内的基本动态和发展方向,如果不看的话,基本的入门都没有,当然,可以问导师或者组内师兄师姐,但是人家的时间必定是有限的,给你讲透是基本不可能的,基本上就是师傅领进门,自己阅读文献深入理解。

科研的方向不好确定,知道别人再在做什么,你是要在被人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还是另辟新路,就由你自己想了。

闭门造车最易翻车。查阅文献可以是看自己领域的文献或者是相关领域的文献,再或者是其他领域的,重要的拓展科研的思路。

不查文献的话不会深入了解你将来要投的期刊要求,可以借鉴已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的写作方法,这样会让你在写论文的时候少走弯路。

暂时想这么多,希望对你有帮助,你可以试试想一想不查文献的好处有什么。做科研呢,查阅文献是必不可少的。

写论文必须读文献,读文献必须克服三个问题

文献阅读是科研的重要基础,但是并非每一个科研人员都喜欢和擅长看文献——例如我自己。我发现,阅读文献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坐不住,记不住,想不开。

坐不住,指的是不喜欢看文献。

为什么我们喜欢看小说,看电视剧,却不喜欢看文献呢?首先是因为看文献难,其次是因为看小说、电视剧更有趣,而看文献却枯燥乏味。“坐不住”的问题怎样才能解决?根据《兴趣从何而来》一文中的分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是通过大量阅读使看文献成为自己擅长的事情 。人们总是对自己擅长的事情感兴趣,当大量阅读文献之后,积累了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领悟到了阅读文献的方法,再去看文献难度降低很多,就容易静下心来读了。 一开始看文献,好比跑马拉松,很痛苦;熟练了之后,好比散步,很轻松 。此外,在某一领域内阅读了一定量的文献之后,对该领域变得熟悉起来,而熟悉也可以增强兴趣。

其次,带着问题看文献。问题一旦提出,就有了回答的需求。带着问题看文献,满足了自己回答问题的需求,而需求得到满足就会导致快乐, 所以带着问题看文献会更有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提出问题之后,不要马上看文献,而要冥思苦想一段时间。这就如同人在不是很饿时吃饭没胃口,如果饿了一天之后,随便吃什么都觉得很好吃。冥思苦想的阶段,就好比忍饥挨饿的阶段,可以很好地“酝酿兴趣”。

第三,树立明确的目标。例如,一天看一篇文献,或者一周精读一篇文献。 树立目标之后,就有了看文献的动力 。如果能找到同学和自己树立同样的目标,相互监督、交流,则效果会更好。

第四,用“爱屋及乌”的方法提高兴趣。我曾经在一门课程上向大家介绍过日本科学家利根川进的一篇论文。在介绍的同时,我顺便了解了他的一些事迹并对他产生了兴趣。后来有一天,我在一期Cell上看到他的两篇论文,高兴不已,因为看到我“认识”的人发表的文章了! 对某一位科学家的兴趣,常常也可以转化为对他写的论文的兴趣,这就是“爱屋及乌” 。因此,熟悉和喜欢一些科学家对看文献是有帮助的。此外,一般大家都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看到非兴趣领域的文章,把它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联系起来,自然就更有兴趣了。

第五, 用做白日梦的方法提高兴趣 。想象自己看文献的能力提高之后,可以津津有味地阅读Science,Nature(参见施一公老师博文《学生如何提高专业英文阅读能力》),轻松愉快地获取科研信息,提高科研水平,享受科研。这样的想象也可以增强兴趣。

第六, 用想象力增强看文献的兴趣 。文献的内容虽然是死的,但是可以把它想象成活的东西,可以对它编故事。喜欢武侠小说,就编成武侠小说,喜欢言情小说,就编成言情小说,喜欢历史剧,就编成历史剧。

还有一些做法会降低看文献的效率从而降低兴趣。张彦斌老师在《旁观留美研究生的困惑》一文中提到有一位研究生,因为看文献时总是从头开始一字不拉地看地看,结果看了很久还是不懂。后来接受张老师的建议一开始只抓主线效果就好多了。施一公老师也曾经提过: 看文献要抓主线 。

对于有些人来说,走动可以促进思维,所以如果实在坐不住,不妨把文献打印出来,边走边看。

当能静下心来看文献之后,第二个问题就是记不住了。今天看过的文献,过几天就没有印象,过一个月就忘得一干二净。

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乌有,怎么能使人不沮丧?

我尝试过很多声称可以增强记忆力的方法,有些甚至声称可以增强记忆力十倍,但我的记忆力连20%的提高都没有。事实上, 精简记忆内容才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可以轻松地将记忆内容精简为五分之一,十分之一,但是却不可能提高自己的记忆力五倍,十倍。

精简记忆内容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好处:提高了自己对事情重要性的判断力。因为在精简记忆内容的时候, 需要记忆的一定是重点,需要舍弃的是次要部分 。长此以往,不仅对文献,对科研,而且对日常生活中不同问题和事情重要性的判断力也会大大提高。无论你将来从事何种职业,这种能力都是极端重要的。

我们可以把一篇文献精简为一句话,几句话,或者很短的一段话。哪些部分是重点呢?首先是结论,因为结论是我们用来进行推理的基础。 如果精简为一句话,这句话就一般是结论 。不过,由于结论并非完全可靠,所以,一定要加上“可能”两个字。例如:本文研究表明:基因A可能(或者很可能)与记忆有关。

如果精简为几句话,除了结论,还要加上 关键实验 。一篇文章为了论证一个观点,常常会做大量的实验从多方面进行论证,但是,最关键的实验往往只有一两个。例如:本研究在小鼠身上敲除基因A,水迷宫实验发现记忆力受损;过表达基因A,水迷宫实验发现记忆力增强,因此表明基因A很可能与记忆有关。

如果精简为一段话的话,还需要加上 选题的依据 。即为什么做这个研究,这样研究有多重要,为什么重要。此外,还可以加上对自己课题有帮助的细节,例如实验方法、论证方法等。总之,是虽然对大部分人不重要,但是对自己很重要的地方。

看完一遍暂时记住了之后,不久就会忘记。所以, 对于重要文献,定期的复习很重要 。马臻老师曾经在《解答读者问题——读文献等》的博文中说过:“好的文献至少要读三遍。做试验前读一遍,实验中读一遍,写文章时再读一遍。”这个建议很好。做试验前看过的文献,可能在做实验中就会忘记,也可能没有注意到对自己有用的细节,在做实验中再看,往往有新的发现。

此外,有些文章会对论文进行精彩的介绍,看了这样的文章,记忆就会很深刻。例如,《科学美国人》就会经常介绍有趣的研究,文章写得很好,可以订阅。科学网上,我发现肖陆江老师的博客上介绍了许多神经科学的论文,而且写得简短有趣,看后难以忘记。

看完一篇文献之后,做成PPT,向别人介绍文献内容也是增强记忆的好方法 。我选修的有些课程就需要向别人介绍文献,虽然当时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可是后来却难以忘记,付出的时间也是值得的。如果觉得做成PPT太麻烦,也可以简单的和别人口头讨论。

写博客介绍文献内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要想把一篇文献介绍清楚,自己就必须先理解它;要想介绍的简洁,就要能抓住重点;要想写得有趣,就要发挥想象力 。我经常发现,写博客是可以促进记忆的。我的博客今后可能会介绍一点文献。

与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是促进记忆的重要方法 。所以,看文献的时候,应该尽可能与日常生活和自己熟悉的理论、事物联系起来。经常这样做的话,很快就可以发现,其实大部分道理都是差不多的。

如果有足够的兴趣和热情,也可以自己组织Journal club,找一批热爱读文献的同学,定期轮流由一人向大家介绍文献。

很多研究基因、蛋白质、分子功能的文献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无论怎样千变万化,最后都离不开最基本的几招。记住了这几招,看文献就更容易记住。我以前曾将研究基因功能的研究方法归纳为四大绝招,后来把这几招运用到看文献中去,发现看文献轻松很多,也更容易记住了。

很多人可能觉得看在电脑上看文献不容易记住。所以对于重要的文献,可以用笔记本认真记下来。我曾经这样做过,发现效果不错。

仅仅记住别人做的研究是不够的。科研的灵魂是创新,即使你能看完并记住成千上万篇文献,如果不能做出好的研究,可以说只是浪费时间。“想不开”,指的是看了文献没有想法,没有收获。大家都相信:付出就有收获,努力就能成功。如果大量付出却没有收获,的确会让人想不开­——烦恼、郁闷。如果你看文献总是“想不开”,可能就会真的想不开了。所以,看文献一定要“想得开”。

怎样才能算是“想得开”了呢? 看完一篇文献,能够提出问题,产生新的想法,对自己的课题有启发,或者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 。

带着问题看文献很重要,看了文献之后思考问题更重要。如果看完后没有问题,那么就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本文有多重要,为什么?

判断研究重要性的能力是科研鉴赏力的主要构成。科研鉴赏力的表现是怎样的?看到重要的研究能够判断出来,并欣赏到其美妙之处。 只有不断地对文献和研究的重要性进行判断,才能逐步培养出自己的判断力。经典文献,可以作为“重要研究”的阳性对照 。看一篇经典文献,“这篇文献重要吗?”,回答一定是肯定的。“这篇文献为什么重要?”,才是重点思考的问题。只有弄清楚了重要的原因,在分析将来的文献时,才能准确判断出其重要性。所以,阅读文献,应该从经典文献开始,并弄清楚经典文献重要的原因。

2. 作者为什么能想到这个选题?我能够想到吗?

决定科研人员水平的关键就是选题。选题关注三点:创新性,重要性和可行性 。选题一旦确定,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就都是技术活了,选题才是艺术。分析别人为什么能想到这个选题,可以使自己得到启发,将来也能想到好的选题。分析完了之后,模拟一遍作者的选题过程。假设自己置身于作者的处境,知道作者知道的一些背景知识,问自己:我能够想到这个选题吗?如果可以,怎样想到?如果不可以,为什么?

3. 本文解决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新的问题?

几乎所有文献都是要解决一个科学问题。但是,科研是无止境的,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导致许多新的问题产生。看完一篇文献,要问自己:本文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多重要?这个问题的解决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其中哪个是最重要的?

4. 本文对自己课题有何启发?

创造力的关键就是建立联系。看完一篇文献,一定要与自己做的课题或者将来打算做的东西联系起来,问自己:本文对我的课题有何启发?哪些地方可以为我所用? 

5. 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高水平的科学家可以准确的预测未来,并根据对未来的预测决定现在研究什么。只有不断地对未来进行预测,才可以养成预测未来的习惯和提高自己对未来的预测能力。看完一篇文献之后,要思考:这个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有哪些?其中哪一两个是最重要的?本问题与问题3有紧密联系。

6. 本文有哪些不足?怎样改进? 

金无足赤,无人无人,一篇文章写得再好也有缺点。能够发现高水平论文的缺点,不仅是自己科研水平的体现,也可以防止自己犯类似的错误,因此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所以看完文献之后应该思考文章有哪些不足,应该怎样改进。

7. 结果是否有其他解释?

同一个结果往往可以有多种解释,对这些解释考虑是否周全是决定结论是否可靠的关键。如果细心分析的话,也许能发现不同于作者的解释。这样的锻炼,不仅可以发现别人的不足,还可以帮助自己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在设计实验时考虑到多种可能并用对照增强文章说服力。 

8. 我有哪些新的想法?

回答完前面七个问题之后,自然就想得开了,也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如果还不知足,那就再强迫自己想出几个idea来。

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为了防止遗忘,最好将答案记下来。

文献和书 的区别是什么

文献和书的区别
图书和报刊文献检索既有共通之处,又有所区别。了解掌握图书与报刊文献检索各自的特点,有助于提高文献检索的速度和质量,促进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从检索工具、检索途径、检索方法、检索动机和检索手段等方面对书刊文献检索加以比较分析。
文献检索是文献开发的手段、文献利用的前奏,文献检索的最终目的是文献开发利用。图书检索和报刊检索有许多共通之处,但由于图书和报刊在内容概括性、新颖性和文献组织管理、开发利用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在检索工具、检索途径、检索目的和检索手段等方面也有所区别。下面就此加以浅析。
一、从检索工具看
检索工具是用于报道、存储和查找文献线索的工具和设备的总称。图书和报刊检索主要都依赖各类目录、索引和文摘等二次文献。目录索引既有卡片式、书本式,也有机读型的,文摘目前以书本式居多。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据库的发展,机读型文摘将逐渐增多,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
但从实际利用的检索工具看,图书检索以利用所在馆馆藏目录最为普遍,这是因为图书大都以整件出版物作为一个著录单元,除人物、地名及事件、事物方面的少量索引外,一般很少对图书中的各个知识单元加以标引,所以图书索引、文摘很少,同时,利用现有馆藏目录有较高的可获取率。而报刊检索除利用馆藏目录外,更重要的是利用书本式论文索引、文摘,这是由于期刊文献内容具有分散性,读者往往需要通过篇名才能判断哪些文献是自己所需要的。同时,众多的书本式论文索引、题名录及文摘又为这种检索提供了方便条件。
二、从检索途径看
检索途径是进行文献检索的思路和入口。字顺途径和内容途径是最常用的检索途径,此外还有时序途径、地序途径和引文途径等。字顺途径包括题名途径、责任者途径和号码途径等;内容途径主要是分类途径和主题途径。
图书和报刊文献都经常由题名、责任者、分类、主题和关键词等入口检索,但由于两者信息组合方式不同,即图书往往是由系统论述某一专题的各知识单元有机组成(论文集和工具书例外),而报刊综合性强,学科内容交叉甚至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东西南北》和《世界博览》等。专业报刊虽然主要围绕某一学科研究,但相当一部分文章只是和该专业相关,甚至基本无关。“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定律”的引文研究已经证实期刊文献内容的分散性。因此,图书的题名检索途径是书名途径,而报刊的题名途径除报刊名途径外,还有篇名途径,且后者更为重要、实用。至于责任者途径,图书文献一般是整本书的编著者,即作为图书责任者标目的责任者。而报刊文献检索一般由报刊中某一文章的著者入口检索,不考虑由报刊编辑这个途径来检索。从分类途径看,由于报刊内容偏向综合性,因而报刊分类比图书分类粗,较易检索。既使是报刊论文索引,分类也不如图书分类细。如《报刊论文索引》和《社会科学文献题录》等。
三、从检索方法看
检索方法即检索文献的方法,根据检索途径,通常可分为:利用检索工具的常用法(也叫工具法)、利用原始文献所附参考资料追踪查找的追溯法,以及两者相结合的综合法,此外可直接查找核心期刊目录或阅读报刊提要,也称直查法。常用法又可分为从课题研究的起始年代由远及近的顺查法,从新到旧的逆查法和由学科发展的高峰时期重点检索的抽查法。
要系统检索某一方面文献,无论检索对象是书或刊,都离不开常用法。但由于图书往往就某一专题分章节详述,累积性、系统性强,而报刊虽然论题分散、知识较为零碎,但突出反映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由于两者的信息新颖度不同,因此,当读者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出发,利用检索工具查找时,往往用顺查法按时间顺序先后来查找文献,或用分段法先利用检索工具顺查文献,再由追溯法扩充文献线索。而检索报刊文献都要求文献新,因此往往用逆查法反时间顺序查找,或用综合法查找。
四、从检索动机看
文献检索是文献利用的前期工作,其最终目的是文献利用,但文献利用的动机各不相同,检索图书资料的动机侧重于了解知识(如查某一学派人物、历史事件的资料)、工作生活释疑(如检索《外贸工作手册》解决工作疑难;利用《二十史朔闰表》进行时间换算)或对某学科专题的寻根探源,系统掌握其资料。而检索报刊资料的动机主要是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如查阅《植物学报》),浏览新产品、新技术(如翻阅《新产品世界》)、或是了解近期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如阅读《人民日报》)。总之,查找图书资料可据以探究学术源流,了解已成定论或较为成熟的观点、知识,而检索报刊资料的动机多为了解新观点、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或新人新事,即突出“新”字。
五、从检索手段看
无论是图书检索或报刊检索,都逐步向计算机检索方向发展。检索内容除提供书目索引等文献线索和事实、数据信息外,也出现了许多全文数据库和集图文视听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数据库,检索速度和质量逐步提高,操作趋于简便。检索标目(入口)灵活多样,如控制号、出版项等,远非手工检索可比。
图书和报刊机检都有各自独特的检索入口,如图书的ISSN号和报告号等,报刊的CN号、ISSN号和邮发号等。从目前看,现有数据库以报刊文献数据库居多,特别是全文数据库(如《人民日报全文数据库》等),说明报刊文献较广泛地运用计算机检索。同时,由电脑也可检索到许多零星的、即时编辑的信息。
此外,文献实际获取率与文献检索密切相关。由于图书与报刊在出版形式和采购方式上有所差异,因而文献获取方式也不同。图书大多是单独成册出版,一本书即系统论述某一方面知识,而报刊是连续出版,集合一定量后装订合订本,因而新到报刊只能分期、逐日获得,要过一定时间才能索取合订本。
了解掌握图书与报刊文献检索各自的特点,有助于提高文献检索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笔者浅析仅及皮毛,但愿抛砖引玉,以见鞭辟入里之作。

文献资料为什么重要?

对于研究来说,文献是你的生命之一!注意多看文献,多看高档次杂志的最新文献;即使你的学校或研究所没有某种资源,你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文献传递等来获取你要的资料。文献是用来看(学习)的,不是用来收藏或向他人炫耀的,不要仅仅成为文献收藏家。而且要学会看文献,只有少数文献才需要精读或反复读,反复领会。读完一篇文献后,要写一个小总结.把该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难点、创新点等用简短的话描述出来,然后把文章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手段以及最后的得到的结果也分析一下,用自己的话总结,最后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值得自己借鉴地方,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来,那么这篇文章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读懂了。做这些工作有很大的好处,一是提升自己的总结概括和写作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你就会不知不觉得到提高,另外一个好处是积累,有了这些文字性积累,以后你自己写文章,写论文就会很方便的,不用临时抱佛脚,那时候是很难挤出什么东西出来的。准备一个小文档,把一些经常遇到的经典的英语写作句型记录下来,日积月累,那么你的英文写作能力就会提高,到时候不至于无从下手,写得全是汉语式英语。这个必须要长期积累,没有积累根本没有提高,所以自己一定要坚持不懈,细水长流,终成大海!碰到非常难的文献,或者与自己领域很相关,但是暂时又难以读懂的文献,那么首先是不要害怕,读不懂没有关系,只要你把大致内容了解一下,知道文章中写了什么,采用了什么方法就可以了,然后等到自己的知识不断的积累和拓展,过上一段时间后,自己再去阅读以前不懂的文章,那么效果就会是完全两样。最后,强调一点,阅读文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千万不要浮躁,如果自己很浮躁,不能潜下心来,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必须坚持下来,广泛阅读,持之以恒才会有效果的,能力和水平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和升华的!

相关推荐:

为什么说书可以不看文献不能不看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怎样的人

什么洗发水去屑好

如何评价疯狂动物城中的狐狸尼克

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故事

什么洗发水含硫化硒

地球内部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温度是因为极高的压力

蚕蛹变成蛾后能活多久

标签: [db:标签]

声明:《为什么说书可以不看文献不能不看》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为什么说书可以不看文献不能不看

    说书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如宋的讲史、元的平话,以及现代的苏州评话、北方评书等。有时也作广义使用,兼指某些有说有唱的曲艺,如弹词、蒙语说书...

    百科 日期:2023-04-08

  •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怎样的人

    列夫托尔斯泰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

    百科 日期:2023-04-08

  • 2023成都地铁收费标准及收费原则

    2023成都地铁收费标准及收费原则 优惠政策: 刷天府通普通卡 (码)及成都地铁二维码享对应单程票基本票价9折优惠;刷天府通学生卡享对应单程票...

    互联网 日期:2023-04-08

  • 什么洗发水去屑好

    头皮屑是人体头部表皮细胞新陈代谢的产物,表皮从基底层形成细胞,并繁殖、分裂,向上层逐渐推移,细胞逐渐形成角蛋白,成为无核、无生命的角质层,干燥...

    百科 日期:2023-04-08

  • 如何评价疯狂动物城中的狐狸尼克

    《疯狂动物城》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动画大电影,应该是近些年迪斯尼最好的动画片了,制作精良娱乐性强。虽说剧情后半段比较单薄,但人物和主题设置的...

    百科 日期:2023-04-08

  • 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故事

    列夫·托尔斯泰于1828年俄历9月9日生于图拉省晓金区,他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抚养长大,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

    百科 日期:2023-04-08

  • 致敬经典港剧

    2月25日晚,由上海绿蝶影业有限公司、象山德艺影业有限公司、浙江青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重庆鼎篆影业有限公司、重庆华影辰艺(天津)文化传...

    电影 日期:2023-04-08

  • 什么洗发水含硫化硒

    含硫化硒的洗发剂有:飘柔、潘婷、希尔洗剂、海飞丝、飘柔、拉芳、潘婷、沙宣、施华蒄、力士、碧 爽、飘影、雨洁、索夫特、棕榄、 采 乐、 雅...

    百科 日期:2023-04-08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