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什么造就了李广的悲剧人生

什么造就了李广的悲剧人生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8 手机版

汉武帝任用近亲导致李广一生未能封侯,最后由于战场与主力失散被责,自尊使其自杀而死。

李广,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担任未央宫卫尉。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

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之所以如此悲剧,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唐代《滕王阁序》,王勃言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因直言不讳而被重用,可怜他年岁已老;李广因屡立战功,近将封侯自刎而亡未能封侯,王勃才发此人生如梦,机会难得的感慨。正是飞将军李广不能封侯的典故出处。


唐代诗人王昌龄有一首著名的七绝《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P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司马迁评价李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那么,李广不能封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李广有战败被俘而免职的经。

历。李将军,驻守右北平,匈奴听说后,称他为飞将军,躲避他多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武帝继位以后,近臣都认为李广是名将,李广由上郡太守调往未央宫。4年后,李广以将军的身份率军出雁门关去打匈奴。匈奴兵多李广战败被擒。后侥幸逃脱。回到汉朝国都,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处理,本来由于李广损失惨重,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斩首,但是李广用钱物,除了死罪削职为民。

第二,元朔六年,李广又被任为后将军。跟随大将卫青从定襄出塞。讨伐匈奴。许多年轻的将领因战功显赫被封侯,而李广的军队却没有战功。

两年后, 李广率领4000骑兵,从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张骞,率领1万骑兵与李广同时出征,兵分两路行军有几百里,匈奴左贤王率领4万骑兵包围了李广。经过激战汉军非常疲惫,博望侯的军队才赶到,当时李广军几乎全军覆没,只好收兵回朝。

博望侯行军迟缓,延误期限,应处死刑,后来他用钱赎罪,降为庶民,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封赏。

后来李广年事已高。在一次追击匈奴的战斗中迷失道路,羞愧难当,引咎自杀。全军将士为之痛哭,百姓闻之,老壮皆为垂涕,这就是李广难封的悲剧。

之所以唐代人又想起李广的往事,我想是唐朝时,将李广供奉于武成王庙内的缘故吧。

李广悲剧命运的原因

一. 李将军受到统治阶级(皇上)的压制。李广作为三朝(汉文,景,武帝)的将领,在朝中为官多年,又战功显赫:匈奴闻之,避之数多,不敢入右北平。足见李将军的神勇。且深的军民之心,如在李广自刭时士兵和百姓皆为之哭泣。这样的局面在朝廷中势必是“树大根深”,从而影响到皇权的地位。当作为臣子的势力和影响过分的大时,他对整个国家政权构成的威胁也就越大,即使李广无谋反之意,皇上对其的戒心固然可想而知。于是李广受到皇上的压制也成了必然的现实。这在文中数次提到,尤其是体现在李广与单于的最后一战中,李广数次亲自请战,皇上都以为其老而拒绝;又在此战前交代卫青“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其实真正的原因并非是李广老矣,老不是理由,李广虽然是老,但他能战。皇上只是怕——如果再让李将军征战,并取得胜利,那么就更致使李广个人战争神化和个人崇拜的顶峰,也就是超过了天子。而这恰恰是皇上绝对不允许的,因此皇上要千方百计的对其进行压制。
二. 李将军受到同僚的排挤和打击。公孙昆邪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正是由于李广过于优秀从而造成了对自身的威胁,凡是适可而止物极必反。连天都妒忌良才,何况人呢?李将军的机智神勇和显赫战功让位剧同列的大臣们压力重重。与李广的卓越不凡相比,他们就显得相形见绌,这也就对他们的生存构成了威胁,因此大家对他排挤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了。在与程不识同为卫尉时,因李广在军中深得军心。引起程不识的妒忌和不满,以至数次直谏为太中大夫。又如在与单于的最后一战中,李广的几次请战都未取得卫青的许可。这些排挤又是造成李将军的悲剧的原因。
其次,从内因来看(李将军自身方面):
一. 于自傲(或自信)。世上没有常胜将军,虽然李广拥有超凡的战争天赋,但常在河边走那有不湿鞋的道理呢?正如公孙昆邪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树与虏战,恐亡之。”不料真被言中。在最后一战中,(李广带领的军队)“军之道,或失道,后大将军。”让别人处置他找到了理由。
二. 李广过于喜功好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国效力,本是件好事,但是过于热情就未必了。李广的最后一战完全可以不参加,但正是过火的热情,埋下了祸种。照理来说,在那个年代,一位六十多的老臣,早就可以告老还乡,安养晚年了,驰骋沙场的事应该交给象卫青这样的年青人,让他们去闯。但是李大将军却要在皇上以为他老——其实是不让他出战的情况下,数次请战;又在大战中,在卫青要求其按文书所办但却要举大军单独与单于战。这些也成了造成李广的悲剧的直接原因。

李广的悲剧命运及原因是什么

李广一生七十余战,声名远播,胡人慕之,后人仰之,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诗为证。但就是这样一个骁勇善战的李将军,至死都未能封侯,并且最后是悲愤难抑,抽刀自刭。王勃曾悲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确令人嘘唏。究其原因,司马迁和后人多认为是汉朝统治者扼杀人才所致,这一因素确实存在,但笔者认为李广的命运和他自身的能力、性格和思想也有很大的关系。李广世世受射,人长,猿臂,是一个射箭的天才,一次还把箭射入石中,可以说是勇力过人,战斗中常常冲陷折关,斩将夺旗,匈奴称之为“飞将军”,可见其行动迅速,箭法高明,两军交战,取敌人性命是眨眼之间的事。如果说是一场或几场战斗,凭借将军这样的勇力,或许可以取胜,但对于两国之间,又是较为长期的作战,单靠勇力或许就不够了,则还需要谋略,而在这一点上,李广就有些欠缺了。诚然,李广是有一定的谋略的,如追杀射雕者后,自己的百余骑碰上匈奴的数千骑,李广表现得非常镇定,让士兵往前靠,并且故意下马解鞍,使匈奴认为他们是诱饵而不敢贸然进攻,最后得以逃生;还有后来的佯死逃跑等事件,都可以看出李广是有一定的谋略。但这些谋略只是小的谋略,或者说只是关乎个人性命的“雕虫小技”,距离指挥大兵团作战所需的谋略还远远不够。仍以这两件事为例,第一件事追究一下起因,是李广为了替中贵人出一口恶气,悄悄地离开大军追杀数十里,射杀二人,生得一人,但也一下子把自己和百余骑置入了险境。匈奴人是中计了,万一匈奴没有中计呢?不仅李广恐怕是必死无疑,连同去的士兵也很难幸免。幸好李广只是一个偏将,若是三军统帅的话,结果就可怕了。所以李广的行动显然是太唐突了,可以说是“逞一时之勇”。再看李广被俘一事,汉武帝时一次分兵四路向匈奴进攻,李广是其中一路的统帅,匈奴集中兵力迎击李广,一个伏击就打败了汉军,生擒了李广。虽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但这样容易就被十分畏惧自己的匈奴击败了,且自己还被活捉,不得不让我们怀疑李广的军事能力了。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不敢说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战时最起码的地况地貌还是应该要知道的吧,而李广则太令人遗憾了。清代黄淳耀曾说:“李广非大将之才也,行无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太史公知意》引)说得很有道理。李广对下仁爱,比霍去病强,比李广利更强;但对上则自负其才,敢于顶撞通过关系爬上去的卫青,应该说,这是司马迁心目中理想的有着真性情的人物。再加上李广讷口少言,口不能道辞,这也就决定了有着卓越才华的李广与上层统治者的关系肯定处理得不好,而关系在汉代尤其是汉武帝时期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有皇亲国戚,你可以平步青云,卫青、霍去病、李广利是典型;有一定的才能而没有皇亲国戚,但人际关系较好,有尊贵朋友帮忙,同样也可以获得封侯。卫青之所以要把李广从前将军徙为右路军,不就是想给他的好朋友公孙敖提供机会,使他能恢复侯位吗?关系处理得不好肯定会影响李广的升迁,而影响李广升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心胸狭隘,睚眦必报。霸陵尉只是按规定不许你夜行,你就想方设法将之杀掉,俗语云“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而李广却是如此气量,怎能成大事?清代田汝成曰:“广之不侯,非数奇也,孝文知之深矣。怀私恨以斩霸陵尉,岂大将军之度哉?故苏子瞻云:‘今年定起故将军,未肯先诛霸陵尉’是也。不然,以亚夫之贤,帝托景帝曰:‘真可任将矣’宁独不知广才耶?”(《史记评林》引)司马迁为李广作传,以其“射”才贯穿全篇,李广也是自得于其射才,想藉此封侯晋爵,但在政治上他缺乏一定的政治头脑,功名之心太强,心态不够平和,这也是他悲剧结局的另一个原因。平吴之后,梁孝王的一颗将军印,李广就急不可耐地接受了,引得孝景帝大为不满,于是其前半生的政治前途也就葬送了。汉武帝时期李广有一定的升迁,虽说声名远播,但作战败多胜少,也未能达到封侯的标准。李广在心中肯定会认为其地位与自己的射才并不相当,所以在卫青霍去病等青年才俊涌现之后,在自己已经六十多岁时仍然要坚决请战,迷路后卫青让其交待原委时则不能接受而抽刀自刭,这明显都是心态失衡所致。可以说李广的射才成就了他,由射才带给他的自负的思想也毁坏了他。李广一生忠勇为国,汲汲追求功名,但由于统治者的原因,再加上他自己能力性格思想上的原因,未能如愿,竟含恨而死。好在借着司马迁的如椽之笔,他的声名必将永传后世,如果李将军泉下有知,或许能感到一些安慰吧。(作者:王俊杰)

《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李广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李广自负其才天下无双,所以行军打仗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势要求,就图便利,随水草丰茂处扎营,尤其对于军务文书更是能省则省。

第二,有仇必报,心胸狭隘是其第二大弱点。

第三,“杀降”是李广的第三大弱点。

李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二、试论《李将军列传》中李广形象的悲剧原因及悲剧意义(不少于200字?

李广形象悲剧原因 :
汉王朝用人唯私、排挤迫害有才能的人的用人政策,是李广悲剧形成的直接、客观的原因。
李广自身的性格缺陷是造成其悲剧的重要的主观原因
透过“太史公叙广得意处”我们还可以看到李广本人的另一面,应该说李广在性格上是有缺陷的,我们这里所说的“性格缺陷”,不是指人格心理学上说的那种典型的变态人格,而是指人的社会属性,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人,每天所要处理最多的就是与他人的关系,尤其是专制集权的汉武帝时代,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与权贵的关系、甚至是与皇上的关系,显得比其他任何时候都重要,这对于“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相关推荐:

什么造就了李广的悲剧人生

为什么天勾会失传

两只老虎是谁写的

什么枣的营养最高

为什么人要长痣痣细胞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老人过寿送什么礼物合适

什么早餐可以昨天晚上提前准备好

两只鹿子是什么牌子的标志

标签: [db:标签]

声明:《什么造就了李广的悲剧人生》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什么造就了李广的悲剧人生

    汉武帝任用近亲导致李广一生未能封侯,最后由于战场与主力失散被责,自尊使其自杀而死。李广,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

    百科 日期:2023-04-08

  • 为什么天勾会失传

    因为现在的比赛和以前不同了,这项投篮技术很难掌握,而且看上去也不怎么好看。NBA历史上最强大的进攻技术却没人去学习和发扬,它太难掌握了,当年...

    百科 日期:2023-04-08

  • 网剧立功更新时间什么时候播出

    网剧《立功》发布了追剧日历,悬疑剧一般集数都比较上,该剧一共12集,官方发布了追剧日历,那么,该剧具体更新时间是怎样的?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 网...

    电影 日期:2023-04-08

  • 两只老虎是谁写的

    《两只老虎》是一首法国歌谣,被雅克弟兄重新填词改编的歌曲。在中国,将第一二句的“雅克弟兄”改为“两只老虎”,歌词大意也改为这只老虎没有眼...

    百科 日期:2023-04-08

  • 什么枣的营养最高

    新疆若羌地区的若羌灰,营养和保健价值极高,它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纤维素;若羌红枣营养十分丰富,维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每百克含量达0.l...

    百科 日期:2023-04-08

  • 为什么人要长痣痣细胞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痣在医学上称作痣细胞或黑素细胞痣,是因为表皮或真皮层里黑色素细胞多形成的一种表现,痣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的跟遗传有关,如果父母皮肤痣较...

    百科 日期:2023-04-08

  • 东北炖酸菜的做法

    酸菜是东北冬季餐桌上非常受欢迎的一道菜,即使现在超市鲜菜品种繁多,它的地位也没有被代替。酸菜洗净切丝备用,冻豆腐用凉水化开。猪肉切2-3mm...

    数码 日期:2023-04-08

  • 悬疑剧立功一共有几个案子故事

    悬疑剧《立功》今晚就要播出了,这是范伟和余男主演的,男女主角演技出彩,配角也不错,那么,《立功》一共有几个案子故事?人物关系是怎样的?下面小编...

    电影 日期:2023-04-08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