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孔子见南子弟子中谁觉得不悦

孔子见南子弟子中谁觉得不悦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21 手机版

弟子中子路不悦。

原文出自《论语》: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原文翻译为:

孔子去拜见南子,子路为此不高兴,然后孔子就发誓说:“我如果做了错事,上天就会厌弃我啊,上天就会厌弃我啊”。

“子见南子”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1、大概情节: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有一次来到卫国,寄宿在蘧伯玉家里。南子派人对孔子说:“各国的君子不惜蒙受耻辱想与我们国君结为兄弟之情,必定要先见我们国君的夫人。我愿见见您。”孔子推辞告谢,不得已去见南子。南子在细葛布做成的帏帐里。孔子进门后,向北面恭敬地叩头行礼。南子在帷帐中叩头还礼,身上的佩玉首饰发叮当碰击的清脆响声。孔子的学生子路对此很不高兴。孔子指天发誓说:“我要不是不得已的话,上天厌弃我!上天厌弃我!”过了一个多月后,卫灵公与南子同坐一辆车子,宦官雍渠陪侍左右,出了宫门,要孔子坐在第二辆车上跟在后面,招摇经过街市。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德行如爱好美色一样的人。”于是厌恶,于是离开卫国。

2、相关记载:

①《论语》中的记载:

“子见南子”是《论语·雍也》中一段话的开头。孔子周游列国期间来到卫国。当时卫国实际的掌权者是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南子妖媚,名声不好,不过她仰慕孔子的能力和品德,知道孔子来了便很恭敬地请孔子去与她会见。于是就有了“子见南子”这一段。 原文为: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这句话常被理解为:孔子去面见南子,子路有些不满(认为南子名声很坏,孔子不应该与之往来),孔子说:我所讨厌并且绝不往来的人,是违背天道的、连老天都厌恶的那种人(暗指南子虽然名声不好,但是并没有做违背天道的事情,所以孔子才没有始终不见她)。

②《史记》中的记载:

《史记·孔子世家》: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3、南子其人:

南子(?―前481年),春秋时期女政治家。南子原是宋国公主,后嫁卫灵公为夫人。

南子生性乱,与宋国公子朝私通。卫灵公不加阻止,反而纵容南子,召公子朝与其在洮地相会。卫灵公的太子蒯聩知道南子私通之事后,非常愤怒,便和家臣戏阳速商量,在朝见南子时趁机刺杀她。结果戏阳速反悔没有行动,被南子所察觉,蒯聩于是逃亡宋国,卫灵公将蒯聩党羽全部赶走。

前493年,卫灵公去世,南子遵照卫灵公意愿,想立公子郢继位,公子郢推辞,于是改立蒯聩之子辄继位,是为卫出公。前481年,蒯聩夺取卫国国君之位,是为卫庄公,并杀死南子。

4、孔子其人: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见南子??谁能解释一下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高度赞扬了孔子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主张“仁政”、克己复礼和西周的礼乐制度。孔子老年的时候,开始周游列国想要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负,从鲁国到了卫国。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夫子为何要去见南子?因为孔子到了别人家的地盘上来了,自然得礼遇三分。南子是卫灵公最宠爱的妃子,她说什么,卫灵公都会听,有什么建议也会听从。

《史记》中记载:“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帏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在帏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子路不悦,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在春秋战国时期臭名昭著,她派人来请孔子见一面。孔子迫不得已答应了这件事情,因为来到了卫灵公的底盘,而卫灵公最宠爱南子,可不是就她说什么,就是什么。

孔子进门的时候,谨遵西周的礼乐制度。南子房间里的帘门,都是铃铛、玉做的。两人单独见面,孔子的学生子路非常不高兴。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孔子就发誓说:“我要是做错了,就让老天爷拿来惩罚我,让老天爷来惩罚我。”子路不待见南子,自然是因为南子在外的名声不好,孔子还同意去见她,他担心侮辱了孔子的圣明。

孔子进了南子后,发现她与世人口中大不一样。南子不仅长得美貌绝伦,同时还有非常卓越的政治才能。所以,眼见未必为实,耳听也未必为实。

孔子与美女政治家南子交往为何被后世喋喋不休?原因是什么?

孔子见美女南子

"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这段很妙南子是古代的一个美女,卫国人

孔子当时到了卫国,南子曾经找人告诉孔子,想见见孔子

尤其是这个人名声并不好,她要见孔子,孔子并没有答应

南子虽然在社会上的名誉并不太好,孔子也瞧不起她,她硬要见见,也理所当然孔子特别讲理

但是孔子有一天的确见了孔子孔子见南子,南子对他恭敬万分

孔子见了南子出来子路这个学生就摆脸色给他看

"予所否者",孔子就告诉子路,你们的看法不对的

"万事谁能知究竟人生最怕流言",又"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情世故要通达,凡事问心无愧,旁人背后怎么说不要管他只问自己

南子是不是"天厌之"的人呢

所以孔子说:你们不要听到人家胡说八道就相信了,"谣言止于智者",有聪明有智慧的人,一听到就知道真的或是假的如果真有罪大极恶的人,天意都会厌弃他,何况人呢你们对于南子,用不着这样不高兴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弟子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

孔子与美女政治家南子一次普通的见面,被后世喋喋不休的原因是:孔子与南子的形象差别太大,感觉不是同一类人,世人们觉得文质彬彬的孔子不应该去见放荡不羁的南子,不论何种原因都不可以。因为孔子是一个圣人的形象,世人对圣人的要求颇为严格,不允许有一星半点的污迹,也就是说孔子所有言行都应该是后人所学习的榜样。如此高尚的圣人形象怎能和一个充满诟病,私生活不检点的女人联系在一起,是后人们不能接受的。还有一个原因是人们对南子和孔子见面的过多解读,造成很多误会。

南子是春秋时期倾国倾城的美人,她还是公主的时候,主动追求美男子公子朝,这段爱情故事,满城风雨,人尽皆知。生在帝王之家,爱情终究是要伴随政治因素,南子因为政治力量嫁给了卫灵公,卫灵公对南子百依百顺,时间长了,南子在卫国也有了自己的根基,再加上卫灵公养男宠,南子开始继续和自己初恋公子朝来往,因此在历史上留下荡的形象。

孔子一生都在游历各诸侯国,希望有一天遇到自己的伯乐。他来到卫国,卫灵公接纳了他,卫灵公为孔子提供丰衣足食的生活,但是迟迟未采纳孔子治国思想。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听说这件事情,她十分欣赏孔子的经韬纬略,她按照当时的礼仪,下帖拜见孔子。南子是一国之母,又主动邀请,孔子主张“礼”,于是在一份考量和纠结之下,孔子还是如时赴约。二人隔着帘子互相行见面之礼,孔子也没有看见南子的样貌,两人关于政治等方面的见解不谋而合。

这一件事情,让孔子十分高兴,找到知音。从南子的寝宫出来,孔子的步伐变得轻盈欢快,孔子的弟子子路看到从未如此高兴的师父,再加上子路对南子的印象十分差,便没有好脸色地问孔子,你们做了什么?孔子和子路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子路还是不信,孔子发誓说:“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意思是说:“如果我做了什么苟且之事,就让上天来惩罚我吧。”由此后人解读孔子和南子因为儿女情长变得快乐。其实我不这样认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的快乐仅仅是因为南子对他政治才能的认可。

当仁不让于师优秀教案

1主要是讲授第1则、第7则、第8则、第9则、第11则、第12则、第13则选文,引导学生领会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2引导学生鉴赏第9则、第13则选文。

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夫子矢之

选文解读

在弟子们眼中,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选文第1则:“叔孙武叔毁仲尼”,叔孙武叔是鲁国的大夫,“毁仲尼”就是诽谤仲尼。且看孔子的弟子怎么反应。“子贡曰”,子贡即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是孔子门下最擅长言谈的人之一。《论语·先进》篇记载:“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意思是说孔门弟子各有所长,能说会道的是宰我和子贡,善于办理政事的是冉有和子路,长于古代文献的是子游和子夏。那就看看子贡是怎么说的:“无以为也”,好比说“无用为此”,指这样诽谤孔子没有用。为什么没有用呢因为“仲尼不可毁也”。为什么仲尼是不可毁谤的呢因为他的才德太高了:“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这句话意思是说,他人的才德是丘陵,还可以超越;仲尼的才德是太阳月亮,没有办法超越。简单的一句话就使用了两个比方,而两个比方又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把孔子才德的出类拔萃说得淋漓尽致。就是因为孔子太卓异了,所以说他的坏话根本就没有用:“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自绝”指自行断绝跟对方的关系。这句话意思是说,纵使人们要自行断绝跟太阳月亮的关系,那对太阳月亮又有什么损害呢只不过显出他们不自量罢了!

在弟子眼中,孔子就是这样一个人。孔子只是一介布衣,他所以让弟子如此尊重,完全是靠自己的德行、智慧和才学。可是孔子本人却非常谦虚。他说,自己配不上“圣”和“仁”这两个字眼,自己可以称道的只是追求“圣”和“仁”的境界从不满足,教诲别人从来不觉得疲倦,如此而已。孔子非常尊重弟子的人格。他告诫弟子说,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要谦让。选文第8则:“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南子是卫灵公宠幸的妃子,因为*乱放荡,为人们所不齿。孔子在卫国的时候,她把持着卫国的政权。孔子最后不得不去拜见了她。《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南子坐在葛布做的帷帐中等待孔子。孔子进门后,面朝北叩头行礼。南子在帷帐中拜了两拜,她披戴的环佩玉器互相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子路是孔子最耿直忠厚的学生。老师去见了南子,子路满肚子不高兴。这说明弟子们没有受到来自老师的压力。且看孔子怎么对待子路的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矢之”就是对他发誓,“矢”通“誓”。“所……者”,相当于“假如……的话”,是先秦时候人们发誓时常用的格式。比如,晋公子重耳流亡到了齐国,齐桓公对他十分优礼。他也把齐国当成了安乐窝。重耳的舅舅子犯以及其他随行大臣认为他应该有大志,而不应该贪图安乐,就把他灌醉了打发他上了路。重耳醒来,气愤地拿着戈追逐子犯。后来秦穆公派人护送重耳回晋国的时候,子犯对重耳说:臣背着马笼头和马缰绳随公子巡行天下,罪过甚多,请让我逃命去吧。重耳发誓:“所不与舅氏同心,有如白水!”意思是说,我如果不和舅父同心,请白水作证!孔子对子路就用了类似的格式发誓。“予所否者”可以理解为我假如不对的话、我假如做事情不合乎道义的话。“天厌之”就是说“天厌弃我吧”。孔子这样发誓,是极言自己没有不对的地方,文章的表现力因此大大加强了。总之,这里一个是子路不悦,一个是孔子矢之,很好地显示了孔子师徒的关系。就写法而言,张岱《四书遇》评论说:“子见南子,妙在子路一怒,则圣贤循礼蹈义家风,神气倍振。如读《水浒传》,黑旋风斫倒杏黄旗,则梁山忠义,倍觉肃然。”

从人格上说,孔子是把弟子放在跟自己平等的位置上的。而且,他对弟子充满了关爱。选文第11则:“伯牛有疾”。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伯牛患的病不是通常的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伯牛有恶疾”。裴骃在《史记集解》中引包氏说:“牛有恶疾,不欲见人。”那么伯牛的恶疾具体说来是什么病呢《淮南子·精神》篇提到:“冉伯牛为厉”;“厉”通“癞”,一般认为就是麻风病,又叫大麻风。这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可使患者手足、面部以及眼发生残畸等等,半个世纪以前尚是一种不治之症。患此病者常常遭人嫌恶。可是孔子对伯牛却毫不鄙弃。“子问之,自牖执其手”。这里“问”不是通常的询问的意思,而是探问、问候、慰问。伯牛不愿见人,所以孔子透过窗户亲切地握着他的手。这个细节,透露了孔子对伯牛的无限关爱。孔子当时说:“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前一句是感叹:“死亡,这是命啊!”其中的“之”字不是代词,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有人称之为音节助词。后两句则反复感叹道:“这么好的人却得了这么恶的病啊!这么好的人却得了这么恶的病啊!”裴骃《史记集解》引包氏说:“再言之者,痛之甚也。”前后三句感叹,流淌着孔子对伯牛的深情。选文第12则:“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姓颜名回,字子渊,是鲁国人。他死的时候还很年轻。“噫”是感叹声,就好比说“唉”。“天丧予”意思是老天要了我的命,可见他是极度的悲痛。有人评论孔子这句话,说:“节短音长,言尽而意不穷。”(清·方宗诚《论文章本原》)

二、当仁,不让于师孔子对弟子的爱往往体现出他的道德选择。伯牛和颜渊两个例子,很能说明这一点。《论语·先进》篇说:“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意思是指孔子众弟子中德行好的,是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孔子为伯牛感慨“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这个“斯人也”就包含着他对伯牛德行的推许。选文第13则:“颜渊死,子哭之恸。”“恸”意思是说悲哀过甚,以至于变动容貌。跟着他的众弟子说:“子恸矣!”意思是说:“您太过悲哀了!”孔子则说:“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先作一句疑问:“有恸乎”,意思是说真的哀痛过度了吗、真的太过悲哀了吗。再作一句反问:“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意思是说不为这个人哀痛,还为谁哀痛呢。“夫”这里相当于“此”,“夫人”就是“这个人”;“谁为”就是“为谁”的意思。这个反问里面,同样包含着孔子对颜回德行的高度推许。选文第9则“贤哉,回也”一段,淋漓酣畅地表现了孔子对颜回德行的赞叹。

从写法上说,“贤哉,回也”一段和“颜渊死,子哭之恸”一段,都是非常完美的文字。钱穆分析前一段说:“此章……共二十八字,而‘回也’二字重复了三次,‘贤哉’二字重复两次,且又多出了‘人不堪其忧’五字,像是虚设。本为赞颜子,何必涉及他人。此一章如用刘知几《史通》点烦法,则二十八字中应可圈去十一字,大可改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此章正为多出了上举之十一字,便就富了文学性,此所谓咏叹*泆,充分表达出孔子称赞颜回之一番内心情感来。‘人不堪其忧’五字,正是称赞颜回的反衬,是一种加倍渲染。此章正为能多用复字复句,又从反面衬托,所以能表现得赞叹情味,十分充足。若在字句上力求削简,便不够表达出那一番赞叹的情味来。”又分析后一段说:“此章既曲折,又沉着。孔子当时自己哭得很悲伤,但他不自知,要由学生在旁告诉提醒他。那是何等描述,真好极了……往下‘曰有恸乎’四字,问得更妙。孔子哭得悲伤,但孔子不自知,旁人提醒他,孔子还是模糊如在梦中,一片痴情,更见其悲伤之真挚。文学最高境界,在能表现人之内心情感,更贵能表达到细致深处。如是则人生即文学,文学即人生。二者融凝,成为文学中最上佳作。”(钱穆《中国文学中的散文小品》,《中国文学论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此外,本节材料所记录的一些细节,也值得细细咀嚼。孔子要弟子畅谈志向,子路“率尔而对”。一个细节,把子路坦率自信的性格表露无遗。孔子问到曾点,曾点“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一个细节,让曾点潇洒超脱的性格跃然纸上。孔子到了武城,听到弦歌之声,“莞尔而笑”;孔子感觉子路说话不够谦让,“哂之”。这两个笑,使孔子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一、拿孔子及其弟子间的师徒关系,来对比现在的师生关系,你觉得前者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东西

提示:该题目可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可见智见仁,不必强求统一。

需要注意的是,孔子作为教师,跟现在的教师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不完全相同。孔子作为教师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从政教伦理方面引导后学。而现在的教师,其社会功能除在思想品德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外,还要向后学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当然,这些只是相对而言的。

二、辨析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及:夫子之不可及也(比得上,赶得上)/比及三年(等到)

斯:所谓立之斯立(则,就)/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这,这个)

焉:忽焉在后(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割鸡焉用牛刀(怎么)

如:如或知尔(假如,如果)/如五六十(或)

有关资料

1评“颜渊喟然叹曰”章

周子所谓发圣人之蕴教万世无穷者,此也。

(清·方宗诚《论文章本原》)

2评“若圣与仁”章

公西华亦慧。

(《四书评》)

3评“贤哉,回也”章

问:“颜子‘不改其乐’,莫是乐个贫否”曰:“颜子私欲克尽,故乐,却不是专乐个贫。须知他不干贫事,元自有个乐,始得。”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三十一)

4评“侍坐”章

读“曾皙言志”一章,曰:“此处正要理会。如子路说:‘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冉有云:‘可使足民。’不知如何施设得便如此。曾皙意思固是高远,须是看他如何得如此。若子细体认得这意思分明,令人消得无限利禄鄙吝之心。须如此看,方有意味。”

冉求公西赤言皆退让,却是见子路被哂后,计较如此说。子路是真。此四人气象好看。

曾点之志,如凤凰翔于千仞之上,故其言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恭甫问:“曾点‘咏而归’,意思如何”曰:“曾点见处极高,只是工夫疏略。他狂之病处易见,却要看他狂之好处是如何。缘他日用之间,见得天理流行,故他意思常恁地好。只如‘莫春浴沂’数句,也只是略略地说将过。”又曰:“曾点意思,与庄周相似,只不至如此跌荡。庄子见处亦高,只不合将来玩弄了。”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四十)

四段事三样文法,变化之中又极齐整,真妙文也。

子路节一“哂”,曾点节一“与”,而求、赤二节无论赞,复于末节补出,又是一样叙法,极变化亦极齐整。

四人四段事,末节在曾皙口中与夫子一齐会合,补明“哂由”之故与三子之可取,而“与点”之故终未明也,神味更远,令人想像。

(清·方宗诚《论文章本原》)

子路节与下曾点节正好对看,“率尔”与“铿尔,舍瑟”相对,“哂之”与“喟然”相对。

(清·俞廷镳《四书评本》)

5评“伯牛有疾”章

方将问人之疾,情意凄怆……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三十一)

往复缭绕,情至恳切,意味深长。

(清·牛运震《论语随笔》)

6评“伯牛有疾”“颜渊死”两章

“伯牛有疾”章、“颜渊死。子曰:‘噫……’”以下二章,皆后人哀祭之所本也,节短音长,言尽而意不穷。

(清·方宗诚《论文章本原》)

7评“颜渊死”章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一语,恸极了!

颜子死后,夫子哭之如此。因思世上人竟有死后令人笑者,复有生前令人哭者,更有生前令人笑者,真是可恸。

(《四书评》)

参考译文

1鲁国大夫叔孙武毁谤仲尼。

子贡说:“这样做没有用啊!仲尼是不可毁谤的。别人的才德是丘陵,还可以超越;仲尼的才德是太阳月亮,没有办法超越。人纵使要自行断绝跟太阳月亮的关系,那对太阳月亮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显示出他不自量罢了!”

2陈亢(字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恭呵,孔子难道比你有才德吗”

子贡说:“高贵的人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一句话也可以表现出他的不智慧。言语是不可以不慎重的!人们不可能赶得上夫子,就像他们不可能踩着梯子爬到天上去一样。如果夫子被封为诸侯,或者得到封邑而成为卿大夫,那他就像我们所说的:叫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附,发动百姓百姓就会团结协力。他活着的时候人人敬爱他,很荣耀;他死了,人人感到悲哀。怎么可能赶得上他呢”

3颜渊感叹说:“老师之道,往上看越发觉得高远,钻研它越发觉得坚实。往前看它时在前面,忽然间却发现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引导别人,他用各种文献典籍使我的知识、视野广博,用礼这种规范来约束我,使我想停止都不能。我已经用尽了我的才能,可老师的学识道德依然像一座卓然矗立的东西。即便想追随他,也没有办法了。”

4孔子说:“如果说到圣和仁,那我哪里敢当呢不过我朝着圣和仁的方向努力而从不满足,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就可以这样说罢了。”

公西赤(字子华)说:“这正是弟子学不来的。”

5孔子说:“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要谦让。”

6孔子说:“诸位认为我有所隐瞒吧我对你们没有什么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情不让你们知道的,这就是孔丘啊。”

7孔子到鲁国小城邑武城去,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微笑着说:“杀鸡怎么用得着宰牛刀!”

当时在那里做地方长官的言偃(字子游)回答说:“从前我从老师那里听说:‘地位高的人学习了道就会爱别人,地位低的人学了道就容易使唤。’”

孔子说:“诸位!言偃这话对啊!我前面的话不过是跟他开玩笑罢了!”

8孔子去见了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对他发誓说:“我假如不对的话,天厌弃我吧!天厌弃我吧!”

9孔子说:“颜回多么有才德啊!一竹筐饭,一瓢子水,住在狭窄的巷子里,别人受不了这种愁苦,可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颜回多么有才德啊!”

10子路、曾点(字子皙)、冉求(字子有)、公西赤(字子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受拘束而不说出自己的想法。你们平时就说:‘人们不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将怎么做呢”

子路轻率匆忙地回答:“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于大国之间,有军队来侵凌它,饥荒接着兵灾到来;如果我仲由治理它,等到了三年,我可以使百姓有勇气,并且懂得礼义道德。”

孔子对他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啊”

冉求回答:“方圆六七十平方里或者方圆五六十平方里的小国,假使让我冉求来治理它,等到了三年,我可以使百姓衣食丰足。至于那礼乐教化,就要等德行高的人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呢”

公西赤回答:“不是说我能做什么,愿意学习啊。诸侯祭祀的事情,或者诸侯会盟的事情,我穿上礼服,戴上礼帽,愿意做一个小司仪啊(相即傧相,是诸侯祭祀、会盟时主持赞礼及司仪的官,有等级差别,所以有大相、小相之说)。”

“曾点,你怎么样呢”

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铿的一声(指弹奏终了时最后一声高音),曾点放下瑟站了起来,回答:“跟三位说的不同。”

孔子说:“有什么妨碍呢不过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啊。”

曾点说:“暮春三月,春天的夹衣已经穿得住了,我跟五六个成年男子,还有六七个男孩儿,在沂水中洗浴,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啊!”

子路、冉求、公西赤三个人出去了,曾点后来才离开。曾点说:“那三位说的怎么样”

孔子说:“不过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问:“老师为什么对仲由笑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礼。他的话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冉求所讲的就不是治理国家的事吗”

“怎么见得出方圆六七十平方里或者五六十平方里,就不是国家呢”

“公西赤所说的就不是国家的事吗”

“在宗庙祭祀,或者会盟,不是诸侯国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做小相,那谁还能做大相呢!”

11伯牛得了病(据说是麻风病),孔子去问候他,从窗户里握着他的手,说:“死亡,这是命啊!这么好的人却得了这么恶的病啊!这么好的人却得了这么恶的病啊!”

12颜渊死了。孔子说:“唉!老天要了我的命!老天要了我的命!”

13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为悲伤。跟着他的人说:“您哀痛过度了!”孔子说:“真的哀痛过度了吗不为这个人哀痛,还为谁哀痛呢”

相关推荐:

孔子见南子弟子中谁觉得不悦

蔬菜种植国家有补助吗

b站抽象梗是什么意思

使命中于震演的是什么角色

孔子交友之道

淘宝达人怎么刷动态?

蔬菜中的百合指的是什么

麻叶怎么做又酥又脆

标签: [db:标签]

声明:《孔子见南子弟子中谁觉得不悦》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孔子见南子弟子中谁觉得不悦

    弟子中子路不悦。原文出自《论语》: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原文翻译为:孔子去拜见南子,子路为此不高兴,然后孔子...

    百科 日期:2023-04-21

  • 奥迪s3轮胎型号是什么

    奥迪s3轮胎型号是什么奥迪s3采用的是马牌ContiSportContact5轮胎,是一款马牌高性能运动轮胎。轮胎尺寸前轮为225/40R18,后轮为225/40R18。轮...

    汽车 日期:2023-04-21

  • 蔬菜种植国家有补助吗

    要形成规模,具体的咨询当地农业主管部门。蔬菜种植申报国家补助的条件:1、属于优势农产品或特色农产品布局规划区域。2、生产区域集中连片,依托...

    百科 日期:2023-04-21

  • b站抽象梗是什么意思

    1、B站抽象梗简单来讲就是用许多表情组成的不具体的看不懂的话,也指一些别人看不懂的一些“非主流”梗,或者说代指不具体,过于“抽象”。2、哔...

    百科 日期:2023-04-21

  • 奥迪s3排气阀门咋打开

    奥迪s3排气阀门咋打开当奥迪S3涡轮增压器工作时,排气阀会自动打开。排气阀是涡轮增压发动机系统中用于将废气从涡轮中分离出来的阀门。废气...

    汽车 日期:2023-04-21

  • 使命中于震演的是什么角色

    《神圣使命》中于震饰演袁小安。政绩斐然的马其鸣意外被调任林河市政法委书记,为人耿直不阿的他因一件无头冤案从此卷入了与腐败势力,黑暗集团...

    百科 日期:2023-04-21

  • 皮衣配什么裤子好看

    1、皮衣+牛仔裤牛仔裤最百搭,但是想要穿出时髦感,还是需要一些小技巧的。平时大多数都会穿修身的裤子,比如铅笔裤,但这种裤型太挑人,对腿粗的人就...

    护肤品 日期:2023-04-21

  • 红旗渠央视一套首播告捷

    大型红色献礼剧《红旗渠》已于昨晚(17日)在央视一套(CCTV-1)黄金档首播。电视剧《红旗渠》秉持着还原真实的艺术追求,通过历史影像资料与当下所...

    电影 日期:2023-04-21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