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宋代蹴鞠规则

宋代蹴鞠规则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29 手机版

宋代蹴鞠运动根据赛制和参与的社会人群不同,有不同的蹴鞠规则,主要可分为筑球和白打两种:

1、白打,不用球门,属个人表演性活动,对球员控球能力有更高要求,除手之外身体各部位均可触球,变换各种花样,先落地或违规者输;

2、筑球,是用球门的蹴鞠活动,从军中之戏演变而来中间树立三丈高竹竿,上有风流眼,双方队员隔竿站立,参赛队员各12 人,双方以破门多者为胜;

宋代社会文化娱乐活动繁荣,出现了专门的蹴鞠表演团体,以齐云社最为著名,宋代从皇帝到士大夫、官僚阶层都将蹴鞠作为平日

蹴鞠的相关历史?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解析:

一、宋前蹴鞠简况

"蹴鞠"一词,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蹋"即"蹴",踢的意思。"鞠",球,即古代的足球。

汉代的《西京杂记》、《盐铁论》、《蹴鞠新书》、《刘向别录》中都有关于蹴鞠的记载。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蹴鞠之习依旧流行未衰。

唐代时,蹴鞠仍是一项很普遍的运动,杜甫有诗曰:"十年瞰鞠将雏远,万里秋千风俗同"。但是,却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有三:

(1)有了充气的球:《宋朝事实类苑》中载:"颜师古注霍去病芽域踢鞠云:'鞠以皮为之,实以毛,蹴蹋而戏也。'颜谓鞠乃如此,至晚唐己不同矣。"徐坚《初学记》:"今蹴鞠曰戏毬。古用毛纤结之,今用皮,以胞为里嘘气闭而蹴之。"

(2)设立了球门:《文献通考》"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二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岂非时鞠之变欤?"

(3)踢法多样:双球门踢法:唐人仲无颜《气球赋》中有记载。单球门踢法:从《蹴鞠图谱》中可窥一斑。无球门踢法:一人或几个人单独踢,称为打鞠;二人对踢叫白打;三人以上共踢称为场户,如三人场户、四人场户。

二、宋代蹴鞠的新特色

宋代蹴鞠在唐代蹴鞠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体现了宋代的特色。主要有如下:

1.鞠球的制作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

《宋朝事实类苑》中记:"归氏子弟嘲皮日休云:·八片尖斜砌作球,火中 了水中揉,一包闲气如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间接地记述了唐代的鞠球。它已不是以前的由两片球壳合成,而是由六片或八片尖片缝成。

《宋朝事实类苑》又记:"今所作牛彘胞,纳气而张之,则喜跳跃,然亦有不同。"宋代时,球用10张或12张牛皮缝成。"用十张牛皮缝做一大气球去踢"是当时官员想使公务轻松化时常用的一个比喻。陈元靓曾言:"十二香皮,裁成圆锦。"《蹴鞠谱》说其工艺"密砌缝成侵不露线角,嵌缝深窝,梨花可戏,虎掌堪观,侧金钱短难缝,六叶桃儿偏羡。"宋代鞠球的这种变化,使球更易踢,从而吸引了大量的人来踢。同时,它也反映了宋代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2.宋代取消了双球门踢法

唐代的双球门,对抗性较强。宋代仅保留单、无球门踢法。对抗性减弱,这是蹴鞠运动的退步,但是它的表演性增强,使得宋代的蹴鞠逐渐向杂耍方向发展。

3.宋代球技增强,向着技巧性、准确性方向发展。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有载:"左右军筑球。殿前旋立球门,约高三丈许,杂彩结络,留门一尺许。左军毬头苏述长脚朴头红锦袄,皆卷脚 头,亦红锦袄十余人。右军毬头盂宣并十余人,皆青锦衣,乐部哨笛杖鼓断。左军先以毬团转众小筑数遭,有一对次数 头,小筑数下,待其端正,即供毬与毬头,打大月兼过毬门,右军承得毬,复团转众小筑数遭。次毬头依前供毬与毬头,以大月兼打过,或有即便复过者胜。胜者赐以银蛊锦彩。拜舞谢恩,以赐锦共披而拜也,不胜者球头吃鞭,便加抹枪。"

唐代用"挟"接对方的球,宋代用"踢" 来接,这是比较先进的。能准确地将球踢过又高又小的球门,确实不易,可见技巧之高。

宋代蹴鞠家归纳出了肩(肩如手中持重物),背(用背慢下快回头),拐(拐要控膝蹲腰取),搭(用伸腰不起头),控(控时须用双眼顾),捺(用肩尖微指高),拽(时且用身先倒),膝(右膝左手略微高),拍(胸拍使了低头觑),月兼(何必频频问绿杨).这"十踢法"。这样的踢球技术,已接近于现代足球运动技术。

4.宋代出现了专门的蹴鞠组织,且有严格的社规。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把民间球会称为"齐云杜"或"圆社"。"齐云社"直到明代施耐庵写《水符传》还提到。南宋掌故家陈元靓曾言:"若论风流,无过圆社","齐云一社,三锦独争先。"

球社的产生,一是因为蹴鞠技术难以掌握,需专门学习和长期演练,于是专门研究、传授踢球技术的市民社团便应运而生。二是城市经济文化的发达,踢球人数日增,要求蹴鞠运动行业化,有组织化。

在齐云社中,有严格的社规,如《齐云杜规》对运动员修身养性作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明师,要口决……,同时提倡运动卫生。这就使宋代趴鞠运动日益规范化、组织化、科学化。

5.专门歌咏蹴鞠的作品出现。

在《事林广记》中有"圆社市语",它共用中吕宫《紫苏丸》、《缕缕金》、《好女儿》、《大夫娘》、《好孩儿》、《赚》、《越恁好》、《鹘打兔》、《尾声》九支曲牌来歌唱蹴鞠运动。蹴鞠被宋代城市中流行的音乐样式传颂着,足见它在市民生活中的影响。

6.宋代整个社会都很普及蹴鞠。

宋代的整个社会阶层,上至皇帝、宫室,下到城市百姓,都乐此不疲,这由宋人笔记、现宋代遗存中可见一斑。

《宋史·太宗本纪》:太平兴国五年三月戊子,会亲王、宰相、淮海国王及从臣蹴鞠大明殿。

《宋史·李邦彦传》"邦彦俊爽,……能蹴鞠……自号李浪子"

《三朝北盟会编》(邦彦)"尝自言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毬……"

《东京梦华录·驾辛宝津楼宴殿》记"琼林苑宴殿南面有横街,牙道柳径,乃都人击毬之所。"

《西湖老人繁胜录》:"宽阔处踢球。"

《梦梁录·社会》"更有蹴鞠、打球、射水弩社,则非仕宦者为之,盖一等富室郎君,风流子弟,与闲人所习也。"

《都城纪胜·社会》"又有蹴鞠打球社……"

《武林旧事·诸色艺人》中"蹴毬",列出了范老儿等五位高手之名。

现今湖南省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存有两面相同的宋代蹴鞠纹铜镜。

河北邢台出土的宋代白瓷枕绘有儿童蹴鞠的景况。

现存有宋代妇女踢球的陶瓷枕。

以上所列仅为宋人生活情景的点滴反映,但它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蹴鞠在宋代的普及。

7.宋代蹴鞠附着了商业气息。

由于蹴鞠深受人们欢迎,不少商人便借此做文章。一位叫黄尖嘴的商人,开设了一间"蹴球茶坊"。一位卖油的老板将其店唤作"角球店",这虽是一种促销手段,也反映了市民们对蹴鞠的喜好。

由于赋鞠踢法多样,观赏性强,有些商人适应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它引入商业机制,以吸引游客,如《武林旧事·放春》"将苑使有小圃不满二亩,而花木合匝,亭树奇巧,春时悉以所有书画。顽器冠花器弄之物,罗列满前。且立标杆射垛及秋千梭门门鸡蹴鞠诸戏事,以娱游客,"

三、宋代蹴鞠普及的原因

一定社会现象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大背景,也必有其产生的原因。现就宋代蹴鞠的兴盛,试做以下简析:

1.蹴鞠具有健身的功能

蹴鞠可强身体,体育史家称它"运动肢节,善使血脉调和,有轻身体之功,胜华伦五禽之戏。"所以它易为人们所接受。

2.蹴鞠具有助兴的功能

宋代后宫举行宴会时,常有蹴鞠表演,以助兴。比赛时,常常是皇帝、后妃边吃边看,大臣们在一旁陪待。

3.蹴鞠具有阶梯的功能

谈到因球技高超而得赏识。且飞黄腾达的来人时,人们都会想到高俅,《挥尘录》载:"(王晋卿〕至晚遣俅贾往,值王在园内蹴鞠,俅候报之际,睥睨不言。王呼令对蹴,深惬王意,大喜,呼隶辈云:'可传语都尉,既谢蓖刀之贶,并所送人皆辍圄矣。'由是日见亲信。逾月王登宝位,眷渥甚厚,不次迁拜,其侪类授以祈恩,上曰:'汝曹争如彼好脚迹那!'数斗间建节,寻至使相,思幸无比。"

无独有偶,在《宋朝事实类苑》中载:"国朝士人柳三复最能之,丁晋公亦好焉……,初柳为进士,欲见晋公元由,会晋公蹴后国,柳往伺之,毬果并出,柳即挟取。左右以告,晋公亦素闻柳名。即召之,柳自们怀所素业,首戴毬以人,见晋公再拜者三,出怀中书,又再拜、每拜辄转至背方向膂既起复在 头上,晋公大奇之,留为门下客。"《刘贡父诗话》)

4.蹴鞠具有联络感情的功能

宋代从皇帝到大臣都有许多善踢球的,《宋大祖蹴鞠图》画的就是太祖与其余五人蹴鞠游戏的情景。叱咤风云的皇帝,走下了宝座;恭敬不违的大臣们暂时抛开了君臣大礼,这其中起作用的就是蹴鞠。

5.制球工艺的改进,踢法的变化,使球更易踢。

用牛彘胞充气,球壳由12张片缝成等,增加了球的弹力,单球门或无球门的踢法,不受场地、人数的限制。所以这种自由的娱乐方式颇受大众欢迎。

6.宋代商品经济的推动

宋代商品经济的勃兴,城市的繁荣,为市民产生新的精神生活需求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蹴鞠适应了这一时代发展的潮流,又为宋代特有的市民文化生活注入了新内容。

"再坐千宫花蒲头,御香烟上紫云楼。

万人同向青霄望,鼓笛声中度彩球。"

这就是对宋代蹴鞠的精彩描写。虽然宋代以后(尤在明清)受理学的影响,蹴鞠运动逐步走向沉寂。但是宋代时鞠在中国体育史上仍有一席之地,它是中国足球史上大写的一笔。

古代蹴鞠的资料:蹴鞠怎么踢

1,相扑

相扑在民间盛行是在宋代以后。那时的相扑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式的比赛;另一类则是在瓦舍等场所进行的表演性相扑,其竞争性不像前者那样激烈。在当时的百戏演出中,相扑表演无疑是最能引起观众兴趣的内容。相扑者的服装与现在日本的相扑手极为相似。

2,蹴鞠

宋代蹴鞠运动根据赛制和参与社会人群不同,有不同的蹴鞠规则。主要可分为“筑球”和“白打”两种,其突出特点之一在于强调身体对抗性减弱,娱乐观赏成分增加。宋代从皇帝到士大夫、官僚阶层都将蹴鞠作为平日娱乐活动,宋太祖、太宗、徽宗及孝宗等都是蹴鞠运动热衷者。宋朝士大夫中,还有丁谓、高俅、李邦彦等著名蹴鞠人物。蹴鞠也成为宋朝接待外邦使臣的宴会助兴项目,成为一种礼仪文化。宋朝官方教坊司也有专门蹴鞠艺人,从事表演活动。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

蹴鞠所用之“鞠”,可上溯到石球。石球约十万年前的丁村文化遗址首先出土,四万年前的许家窑文化遗址大量出现。石球最早是狩猎工具,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用脚踢的石球及镂空的陶球。蹴鞠传说为黄帝所作:“蹴鞠,传言黄帝所作(刘向《别录》)”。明《太平清话》也记载:“踏鞠始于轩后,军中练武之剧,以革为元囊,实以毛发”。是说蹴鞠始于黄帝,开始用于军事训练。鞠是用皮子做成圆形,里面装满毛发。战国帛书有黄帝杀死蚩尤以后,“充其胃以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的记载。

相关推荐:

宋代蹴鞠规则

鸠摩智和丁春秋的武功谁厉害

独一无二的女生网名

粉扑和美妆蛋的区别是什么

宋慈有后人吗

00后女生的网名大全

鸠摩智和李秋水的关系

宋慈写过哪些著作和书

标签: [db:标签]

声明:《宋代蹴鞠规则》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宋代蹴鞠规则

    宋代蹴鞠运动根据赛制和参与的社会人群不同,有不同的蹴鞠规则,主要可分为筑球和白打两种:1、白打,不用球门,属个人表演性活动,对球员控球能力有更...

    百科 日期:2023-04-29

  • 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睡莲赏花攻略

    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睡莲赏花攻略 图源:厦门旅游年卡五缘湾湿地公园水上迷宫中的睡莲们已经悄悄开啦!一朵朵莲花在迷宫之间的水面上绽放,不过...

    景点 日期:2023-04-29

  • 北京16岁高中生沙漠探险身亡案一审未宣判

    3月22日,北京16岁高中生郑同学在沙漠探险身亡一案,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该案未当庭宣判。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该...

    八卦 日期:2023-04-29

  • 奥迪q3后备箱关不上怎么处理

    奥迪q3后备箱关不上主要原因是内部零件缺少润滑油导致的。可能是后备箱门锁内部的零件缺少润滑油造成零件卡塞,后备箱无法正常工作,解决的方...

    汽车 日期:2023-04-29

  • 鸠摩智和丁春秋的武功谁厉害

    《天龙八部》小说,鸠摩智曾经在天龙寺独挑天龙六僧,天龙寺六僧武功皆在段延庆之上,枯荣大师更是远高于段延庆。而段延庆又可以打败慕容复,而慕容...

    百科 日期:2023-04-29

  • 独一无二的女生网名

    1、只为伊人醉2、吻你眉间风3、醉酒思红颜4、独饮一坛酒5、折扇白衣6、饮尽风尘7、西城诀8、折月煮酒9、持酒劝斜阳10、江南烟雨覆天下11、...

    百科 日期:2023-04-29

  • 绍兴西施音乐节具体嘉宾出场时间表有吗?都唱什么歌?

    2023年绍兴西施音乐节演出嘉宾如下:回答:绍兴西施音乐节的演出阵容已发布,但是具体的出场时间表及演唱曲目暂时还未公布哦,还请持续关注,有最新...

    景点 日期:2023-04-29

  • 大量船只停中国附近,美媒:聪明的航运公司已开始提前布局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记者王冬 丁雅栀 崔瑾玥】自2021年以来,集装箱行业经历了从“一箱难求”到空箱增多的过程。作为贸易的“晴雨表”,集...

    八卦 日期:2023-04-29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