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陶母封鱼的故事

陶母封鱼的故事

来源:本站 作者:佚名 时间:06-26 手机版

陶母封鱼的故事:晋朝人陶侃(kǎn)小时候家里很穷,陶母却很注重对他品德的培养。后来,陶侃做了一个小吏,有一次他利用负责管理鱼塘之便,弄到了一坛好的咸鱼,让人捎给了母亲。陶母见后,立即封好咸鱼,派家人原物送回,并写了一封信责备他说:“你作为一个官吏,却拿了公家的财物给我,不但不能使我满意,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啊!”此后,陶侃牢記母训,清廉正直,忠于职守,成为东晋初期的重臣之一。

陶母湛氏(公元243--318年), 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贤母,晋代著名大将军陶侃的母亲。她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是著名的“四大贤母”之一。湛氏,三国时代(243年)出生于新干南市村(今金川镇),病逝于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年),终年75岁,葬于今江西鄱阳县城东,现有陶母墓.陶侃因年幼丧父,家贫无所依托,湛氏只好携陶侃由鄱阳回外祖父家。陶母即以纺织谋生养子,供陶侃读书。湛氏家教严谨,教子惜阴读书,树建功立业之志,还以忠顺勤俭为美德熏陶其子。为此,小小陶侃总以清贫为乐,发愤进取,自幼伴母夜织而读书,闻鸡鸣而劳作。因此,陶侃读书万卷,精通兵法,被其父好友太守范逵荐为县令,直至任长吏、太尉、都督大将军、封长沙郡公,为国为民,清正廉洁。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慈母

  1、孟母
  孟母(?~公元前317) 孟子的母亲仉氏。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著称。孟子3岁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

  2、
  欧母(郑氏)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是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其父欧阳观是一个小吏。在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为了生计,母亲不得不带着刚4岁的欧阳修从庐陵到随州,以便孤儿寡妇能得到在随州的欧阳修叔父的照顾。

  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母亲。她不断给年幼的欧阳修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个总结,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导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欧阳修稍大些以后,郑氏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一知半解,却增强了读书的兴趣。

  3
  徐母

  徐庶是三国颖州(今河南许昌)人,字元直。早年与诸葛亮、庞统同为好友,曾投刘表,后投刘备任军师。徐庶投奔刘备的时候,正值刘备孤军落难之际,兵不过千,城仅新野一座,将只有关羽、张飞、赵云、关平、周仓等人。徐庶作了刘备的军师后,大展才华,在数月间连施妙计,杀吕旷,斩吕翔,大破八门金锁阵,败曹仁取樊城,刘备的士气军心为之一振,曹操的嚣张气焰为之一寒。曹操的谋士程昱对曹操说:徐庶的才能比他程昱要高出10倍。但令人惋惜的是,就在徐庶越战越勇时,他不得不激流勇退。在三国初期这谋臣智士纵横俾阖的较量场上,就失去了一位极其重要的军事家,失去了许多可令后人学习和效仿的用兵之法。而令人高兴的是,在徐庶辞别刘备时,向他推荐了诸葛亮,于是有了传诵千古的“三顾茅庐”故事。

  徐庶正施展才华的时候,为什么要突然离开刘备?都是因为曹操的谋士程昱。徐庶是有名的孝子。当曹操听谋士程昱说徐庶在为刘备出谋划策时,就想纳为己用。程昱教曹操把徐庶的老母骗至许昌,请徐母写信召唤徐庶。没想到徐母是忠奸分明、深晓大义的老人,徐母识破曹操的奸计,坚决不从。程昱就进一步献计,伪造徐母一封信,招引徐庶。徐庶是个孝子,收到这封假信后,只得辞别刘备投曹。徐庶临别刘备时,二人洒泪相别,徐庶指心对刘备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玄德哭着说:“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徐庶推荐了诸葛亮,说:“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

  徐庶被一封假造的书信轻易骗到了许昌,此举使深明大义的母亲痛极而自尽,造成了徐庶终生的遗憾,他因此痛恨曹操,曹操也只落得一场空欢喜,得到的是一位终生不为其设一计的旁观者。老母亲为自己的愚蠢而含恨九泉,心灰意冷的徐庶,不由地仰天长叹:“我徐某,报国有心,却无力回天;不忠、不孝,枉为人臣。”

  在那个时代,曹操名为汉相,是仕途正宗,但是徐母却能够区分奸伪,认为儿子投奔曹操是明珠投暗,足见这位母亲的大德高义。

  4
  岳母

  岳飞的母亲,刺字“精忠报国”,就不解释了吧。

  5
  孔母

  历史上关于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鲜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起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商朝灭亡后,大哥微子被周封为宋国的国君,微子启死后,微仲继位,到孔子父亲一代,已是十五世,孔父在鲁国只是一名武士。孔子母亲的家族先祖伯禽,是鲁国的始祖,周公旦的长子,周朝先王周文王的孙子。

  据说孔子的父亲当年娶母亲的时候年纪已经是六十多岁,而颜氏女则不满二十岁。因为年龄相差悬殊,在当时不合礼仪,故有《史记》中记载“野合”之说;有说在野外合欢,按此说法,孔子为私生子。孔子约三岁时,孔母带他离开鄹邑,到国都曲阜的阙里居住,当时家境相当贫苦。

  孔子的外公是饱学之士,在那个时代,同样能够让女儿识字识礼,可以见其开明。外公的直接传授,使孔母不仅仅积累了丰厚的识见和学养,在教育和礼上也有很高的修养。她把父亲家的全部书籍,都搬运到自己的新家,选三间房子的一间作书房,准备在孔子满五岁的时候教他念书。她先收了五个小孩子,在自己家教发蒙的书,得到每位学生家的学资,五斗小米和一担干柴,足以养活母子两人。

  孔母教孩子们习字、算数和唱歌三门功课,同时也教孩子们学习礼节和仪式。孔子不到六岁开始跟班学习,后来,征在又收了几个小学生,小孔子成为他母亲的小帮手,以尽辅导微薄之力。孔母的苦心栽培和细心教育,不到十岁的小孔子,已经学完全部发蒙功课,因他爱琢磨,肯用脑子想问题,记忆力出众,喜欢帮助别人,成为同窗学习的佼佼者。有了孔母的这一段家教生涯,自己帮助别人学习的经历,对孔子以后办私学、兴教育,起到直接的影响。

  按照当时的规矩,童子十岁就要外傅(跟别的老师去念书)。孔母关闭了她的学堂,把小孔丘送到城内最好的学堂,学习诗歌、典籍、历史等功课,即被后世称为《诗》、《书》、《礼》、《乐》的内容。当时学堂称为“庠”,属于官办学府,集中了鲁国最优秀的老师,实施非常严格的教育。因颜氏家族与鲁国国君是同宗关系,孔子仍以一个贵族子弟的身份,在学堂里受到贵族式教育。

  正是有着这种母子情深的依存关系,才有了《礼记·檀弓》里故事的发生:孔子在其十七岁时,其母仙逝,孔子坚持父母合葬,因母耻于野合之事,未曾告诉父墓所在,孔子为了打听父墓所在,就想了个殡母于五父之衢的办法。按常礼,殡当在寝而不在外,今孔子故意殡母于外,意在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人们怪而问之,孔子便可借机打听父墓之所在。后来问于邹人曼父之母,才知道父亲葬于防,然后使父母得以合葬。

  6
  陶母

  陶侃是东晋名将,曾任八州都督,征西大将军,封长沙郡公。他有一个非常贤惠又深明大义的母亲。陶侃的先辈,史书上记载不详。其父陶丹,是吴国的边将,官至扬武将军。扬武,系杂号,地位不高。陶侃先世无显赫仕宦可以溯记,年轻时又当过寻阳的“鱼梁吏”,说明其家属于“寒门”这类社会地位很低的阶层。晋灭吴后,中原人称江南人为“亡国之余”,江东士族在政治上也受到中原士族的排抑。像陶侃这样“望非世族、俗异诸华”的人,处境就更为艰难了。

  陶侃少年时丧父,家境清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湛氏是位很坚强的女性。她立志要使儿子出人头地。在这种环境下,对陶侃管教很严,并通过自己纺织资助儿子去结交朋友。后来,陶侃在县功曹周访的荐引下当上县主簿,才开始摆脱充当贱役的地位。

  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正值大雪。陶侃因家贫,担心没有招待而怠慢了朋友,心中十分焦急。母亲看在眼里,安慰他说,你只管留客吧,我会设法招待好的。于是,她把头上的长发剪下,换成酒菜,又卷起铺床的干草切细,陶侃“斫诸屋柱”为薪柴,喂饱范逵的马。范逵事后得知,感慨地说:“非此母不生此子”!即使是跟随范逵而来的奴仆也觉得大过所望。

  等范逵离开时,陶侃又追送百余里。范逵很感动,临别时问陶侃:“卿欲仕郡乎?”陶侃赶忙回答:“欲之,困于无津耳”。范逵遂向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有能名,迁主簿”。这时恰逢州部从事来到郡里,他想借视察之名勒索赂贿,陶侃便让手下诸吏安心办公,自己出面对从事说:“若鄙郡有违,自当明宪直绳,不宜相逼。若不以礼,吾能御之。”从事听了便退了出去。陶侃也未忘报答张夔的知遇之恩。“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众僚属皆面有难色。唯陶侃说:“资于事父以事君。小君,犹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尽心乎”!于是请行,众咸服其义。后长沙太守万嗣路过庐江,见到陶侃,陶侃对他特别虚心谦恭,使得太守大为惊讶,临别时对他说“君终当有大名”。令其子和他结交朋友,而后才离去。

  有了这样的关系,陶侃即被张夔举为孝廉。靠这种身分,陶侃可以进入洛阳与上层名流结识,去实现他的大志。

  不久,陶侃做了渔梁吏,食用官府的鱼(腌鱼)。他念起贫寒中的母亲,就用陶罐盛了一点鱼送给母亲。不料母亲不但不受,还将陶罐封上退回,并附信责备说:“汝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此事给陶侃以极大的教育,为陶侃后来做官的廉洁奉公打下了基础。

  大约在元康六年(296年),陶侃到了洛阳。当时的洛阳,经过几十年的修复、重建,又变得十分繁华、热闹起来。但是,京城的繁华却没有给陶侃带来什么锦绣前程。实行多年的九品中正制,已使西晋在选官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世族子弟凭借自己的父、祖余荫即可身居要津,并不为今后升迁而费神。

  陶侃也深知像他这种身分的人,没有权门当靠山,是根本不可能在洛阳官场上站住脚的。因此,他去求见“性好人物”的司空张华。但张华却“初以远人,不甚接遇”。陶侃对张华的轻视并不灰心。多次求见,“每往,神无忤色”。张华在和陶侃谈话时,大吃一惊,认为他不同常人,陶侃很快便在张华的推荐下作了郎中。郎中有资格入选各类官职,但像陶侃这样的穷贱之士是根本挤不进那些显要的官位。

  陶侃在洛阳呆了五、六年,但前途依然渺茫得很。在这期间,西晋的内乱愈演愈烈。永康元年(300年),赵王伦废贾后。第二年又废惠帝自己称帝。动乱就由宫廷内发展到宫廷外。洛阳内外已成为诸王军队冲突、争夺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寓居洛阳的江东士族纷纷返家避乱。此时陶侃已经认识到,在洛阳的这种门阀政治下,他是难于出人头地的。又因受到江东士族纷纷返回家乡气氛的影响,他也准备南下了。

  时黄庆已经作了吏部令吏,举荐陶侃补任武冈县令。武冈是荆州南部的一个县。这时的陶侃已经四十多岁。陶侃到任后,与太守吕岳的关系很紧张。他遂弃官回家。以后又当过郡小中正。如果不是晋末江南的动乱给他以侪身戎旅的机会,恐怕他终生也只能当个县令之类的小官。八王之乱引起江南动荡不安的局势,为陶侃施展才干提供了机遇。就在这个时候,对陶侃一生影响巨大的母亲病故了,终年75岁。陶侃在几十年的为官生涯中,时刻牢记母亲的教诲,坚持每天早上把一百块砖搬到屋子外面去,晚上又如数搬回来。部下问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的志向是领兵横扫强虏,恢复中原,如果不锻炼一个好身体怎么可以呢!

  7
  佘太君

  佘太君,名赛花,西京大同人,乃后周四镇节度使折从阮之孙,永安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之女。佘太君自幼随父折德(户衣)镇守府州,善于骑射,配与北汉名将杨业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马武艺拥熟,深知兵法,辅佐杨业屡立战功,官居云州观察使,号称杨无敌。后来在征辽之时,潘美挂帅,杨业为先锋之职,不意潘仁美向怀私怨,包藏祸心,逼孤军而临绝险,陈家峪矢尽力穷,番将则乌屯云集,遂致全军皆陷,杨业被俘,三曰不食而亡。

  杨业为国捐躯之后,折太君又协助长子杨延昭抗辽立功,累任崇仪副使、江淮南都巡检使、知定远军、保州缘边都巡检使、本州防御使、高阳关副都部署署、加如京使。杨延昭戍边二十余年,宋朝皇帝真宗也赞扬地说:“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北宋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杨延昭病逝军中,终年57岁,河朔之人多望延昭灵枢痛哭流涕,悲声直上九霄。杨延昭之子杨文广从狄青南征有功,授兴州防御吏、知泾州,为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军部虞侯,卒后赠同州观察使。

  杨家将从杨业之父杨信到孙杨文广,祖孙四代驰骋疆场,英勇杀敌为国捐躯,堪称“一门忠烈”,佘太君正是杨家将的中流砥柱。虽然正史上对折太君没有作更多记载,但是佘太君那深通兵书、久战沙场、忠心爱国、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广大人民脑海之中。她指挥杨家将英勇杀敌的可歌可泣之英雄业迹,已经达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深度。后来的人们为了怀念她、歌颂她、学习她、崇拜她,希望她留芳千古,永垂不朽,又编演了评书、小说和戏曲剧目,其中以戏曲剧目广为流传。

陶母责子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

陶公少时②,作鱼梁吏③。尝以坩鮓饷母④。母封鮓付使⑤,反书责侃曰⑥:“汝为吏⑦,以官物见饷⑧,非唯不益⑨,乃增吾忧也⑩!”

[注释]

①选自《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②陶公:陶侃,晋朝人,陶渊明的曾祖。少时,年轻时。

③鱼梁吏:掌管渔业的官。

④尝:曾经。以:把。坩:如坛罐之类的土器。鮓:古时把鱼储藏起来作为食品叫柞,像现在的腌鱼、糟鱼。饷:送给。

⑤封鮓付使:把腌鱼封好交还给来使。

⑥反书:回信。曰:说。

⑦汝:你。为吏:做官。

⑧以官物:把公家的东西。见饷:送给我。

⑨非唯:不但。不益:没好处。

⑩乃:反而。增吾忧:增添我的忧虑。

陶母是历史上著名的好母亲,她注意培养儿子廉洁奉公的好品质。陶侃后来担任荆江二洲刺使,都督八洲诸军事,做官的名声很好,这和陶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东晋陶凯年轻时当过浔阳县的小史,专门监管鱼坝。一次,他派人将一罐干鱼送给母亲品尝,没料到陶母不但令差役将干鱼送回,而且写信责备他:你做官,那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不能给我带来好处,却反给我增添了忧虑。陶侃读毕母亲来信,愧悔交加,无地自容。自此以后,严母训导铭刻在心。其后为官40年,勤慎实职没,始终如一。

读《陶母责子》这一历史故事,要把握住陶母对儿子的严格要求这一崇高境界。陶侃“以坩鲊饷母”,出于孝敬老母。可陶母却深感忧虑,其原因是“以官物见饷”。所以陶母毅然“封鲊付使”,“反书责侃”。

陶母责子退鲊 全文翻译

东晋陶侃年轻时当过浔阳县的小吏,专门监管鱼坝。一次,他派人将一罐干鱼送给母亲品尝,没料到陶母不但令差役送回干鱼,而且写信责备他:“你做官,拿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不能给我带来好处,却反给我增添了忧虑。陶侃读毕母亲来信,愧悔交加,无地自容。自此以后,严母训导铭刻在心。其后为官四十年,勤慎吏职,始终如一。

【字词注释】

①选自《世说新语》。②陶公:陶侃(k3n),晋朝人。③鱼梁吏: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吏。④坩(g1n)鲊(zh4):一坛糟鱼。坩: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器具,为缸、坛、雍等。饷(xi3ng)母:赠送给母亲。饷,赠送。⑤付使:交还差役。使:在官府里当差的人。⑥反书:回信。⑦见饷:赠给我。见,具有第一人称代词(我)的作用,并表示“我”是动作的接受者。

【诗文翻译】

晋朝人陶侃青年时代做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吏,曾经(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坛糟鱼送给母亲。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糟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写了一封回信责备陶侃,信中写道:“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官府的东西(作为礼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

以上便是排行榜大全网整理的陶母封鱼的故事的全部内容,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信息。

相关推荐:

陶母封鱼的故事

土豆发芽可以吃吗

晒干鞋发黄怎么处理

郑州西站是高铁站吗

年桔是什么

抖音删除别人的评论对方知道吗

吉利星瑞怎么设置仪表盘

2021年元旦怎么放假

标签: [db:标签]

声明:《陶母封鱼的故事》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陶母封鱼的故事

    陶母封鱼的故事:晋朝人陶侃(kǎn)小时候家里很穷,陶母却很注重对他品德的培养。后来,陶侃做了一个小吏,有一次他利用负责管理鱼塘之便,弄到了一坛好...

    百科 日期:2023-06-26

  • 广汽本田飞度冷却液多久换一次

    广汽本田飞度冷却液多久换一次Fit冷却液应每30,000公里更换一次。防冻液具有防冻、防沸、防腐、防垢的作用。其中的化学成分和防腐剂长期使...

    汽车 日期:2023-06-26

  • 2023五月天线上跨年演唱会收费吗

    2023五月天线上跨年演唱会收费吗?答:不收费,免费。时间:2022年12月31日(22:30準时入场 22:45準时播出)直播平台:抖音门票:免费观看注:节目确切开始...

    八卦 日期:2023-06-26

  • 2023襄阳哪些景区对退役军人有优惠

    2023襄阳哪些景区对退役军人有优惠? 襄阳很多景区都对退役军人有免门票的优惠,游客们在前往景区前可以拨打景区电话了解详情。以下为部分对退...

    景点 日期:2023-06-26

  • 广汽本田飞度轮毂数据是多少

    广汽本田飞度轮毂数据是多少飞度轮毂数据为15*6.5J 4*100 ET38 56.1。飞度是广汽本田推出的一款两厢车。第三代飞度于2014年5月29日发布。...

    汽车 日期:2023-06-26

  • 广汽本田飞度轮胎牌子是什么

    广汽本田飞度轮胎牌子是什么飞度原装轮胎是普利司通的,规格185/60 R15。备胎为健达花纹备胎,规格:T135/80 D15。新款飞度外观的主要变化是在...

    汽车 日期:2023-06-26

  • 中国电信博物馆开放时间一览

    一、中国电信博物馆开放时间:★上午参观个人:周六、周日09:00-12:00团体: 周二-周五09:30-11:00★下午参观个人: 周六、周日12:00-17:00团体: 周...

    景点 日期:2023-06-26

  • 广州花都区免费退烧药领取指引

    广州花都区百源堂--众合药行免费派发布洛芬或阿咖酚散,数量有限,请把机会留给有需要的人。➤领取时间2022年12月29日-2023年1月2日14:00-15:0...

    八卦 日期:2023-06-26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