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起名 > 万姓氏是怎么来的

万姓氏是怎么来的

来源:网络 作者:网友上传 时间:03-14 手机版

关于万姓,大多数人是很陌生的,万茜算是其中一个知名人物了,那么,万姓氏是怎么来的?宗族特征是什么?百家姓发展到当今的社会,已经有了新的排名,新的百家姓排名是按照调查的人口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名的,也就是按照人口数量的多少依次的排序。

想知道更多关于百家姓的内容,就来水墨网百家姓专题吧。

万姓氏是怎么来的?1、出自姬姓,是以祖父的字作为姓氏。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朝有大夫受封于芮国(在今陕西省大荔县朝邑城南,姬姓诸侯国,公元前640年为秦所灭),史称芮伯

春秋时,传至芮伯万,曾一度官至周王朝司徒,但后因芮伯万宠姬太多,便被母亲芮姜赶出国去,住在魏城(今山西省芮城),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

2、亦出自姬姓,以祖父的字万为氏

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毕万,乃毕公高之后,因辅佐晋献公有功,受封于魏(今山西省芮城北,原为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功灭,把他封给了毕万),又称魏万,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称万氏

3、出自他族改姓

据《魏书官氏志》载,南北朝时北魏有鲜卑族复姓叶万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万氏

一说代北(泛指汉、晋代郡和唐以后代州以北地区

大致相当于今山西、河北省北部一带

)三字姓万纽于氏改为万氏

又据《齐东野语》载方臣山,名岳,为南仲丞相,幕客赵父名方,乃改姓为万

方岳乃宋理宗赵葵的参议官

4、其他源流

史载,周武王因以万人而服天下,其后就有人以万为姓氏

5、古代有弈叶的人,曾居住在阴山北面的万纽于山,他的后代以居住地为氏,取山名的第一个字万作为姓氏

宗族特征是什么?万姓名人横贯政、经、文、艺等各个领域,且以唐代以后居多

万姓人的字行辈分尽显家族特征,取义深刻

如万寿春所修《万氏族谱》中,载泰兴(今属江苏)万姓一支的字行为:承先世泽,敦孝永昌

yaoshixiu.com

百家姓起源万

《百家姓》的由来
《百家姓》是中国流传甚广的一部脍炙人口的奇书。相传为北宋初年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一位老儒生编写。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听来悦耳,易学易记。
《百家姓》实用性极强。中国古代农村以家庭式自然经济为主体,并且宗法观念极重,因此对姓氏十分重视,例如:中国农村族姓观念很浓厚,立家谱、族谱相当普遍,非常需要了解本族、本姓的谱系,也需要了解其他族姓的谱系。建立或查考族谱、家谱成为重要的维系族姓的社会活动内容,熟读《百家姓》就可以为此提供方便。
中国的姓氏传统,经历了几千年的绵延不断的演变过程。家喻户晓的《百家姓》,一直成为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并有深刻影响的启蒙读物,到今天已有整整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明代学者吕坤(公元1536-1618年)在其《社会要略》一书中就特别提到:“初入礼学(按:即村塾民校)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
而在文字记载中最早提到《百家姓》的,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公元1125-1210年)。他有《秋日郊居》一诗:“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著面看人。”诗下自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
但是,如此鼎鼎大名的《百家姓》是何人所作?何年成书?却从一开始就成为难解之谜。
跟陆游同一时代的学者王明清(生卒午不可考,主要活动时期在南宋孝宗至宁宗,即公元1163-1224年间)在《玉照新志·卷三》中就写道:“如市井间所印《百家姓》,明清尝详考之,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乃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孙’乃忠懿(指后期吴越王钱弘俶的谥号,公元648年继位,公元978年降宋)之正妃,又其次,则江南‘李’氏。次句云‘周吴郑王’,皆武肃(指初期吴越王钱镠的谥号,公元907-931年间在位)而下后妃。”这种推测之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外,南宋学者陈振孙在一本著名的提要书目《直斋书录解题》中,著录有《千姓编》一卷,为“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采真子记”,此书久已失传。这《千姓编》与《百家姓》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位“采真子”又是谁?至今茫然不可解。
明、清一些学者,在笔记中纷纷对《百家姓》进行讨论。如康熙初年(约公元1662年以后的一段时期)山东琅邪人王相,在《百家姓考略》中写道:“百家姓出《兔园集》,乃宋初钱唐老儒所作。时钱俶据浙,故首赵,次钱;孙乃俶妃;李谓南唐主也。次则国之大族,随口叶韵;甘漏实多,识者訾之。然传播至今,童蒙诵习,奉为典册。乃就其所载,粗为笺注;方诸古今《姓苑》、《氏族(略)》诸书,其犹射者之嚆矢也夫(注:嚆矢hāo shì,响箭,比喻开端或先行者)。”
文中所举《兔园集》,是指《兔园册》,亦作《兔园策》,或《兔园册府》。据王应麟《困学纪闻》云,乃系唐代李恽(蒋王)命僚佐杜嗣先仿效应试科目的策问制成。该书引用经史解释,收集古今事迹、典故,以对偶的文句分类编集,有48门、30卷。李恽是唐太宗之子,因取汉代梁孝王的兔园为名,称为《兔园策》。《兔园策》为学童启蒙读物。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说法却不一样,他认为是唐朝虞世南所著,10卷;五代时流行于村塾,作为蒙童课本。《新五代史·刘岳传》云:“《兔园册》者,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今已不存。仅敦煌石窟有唐代贞观年间手抄本《兔园策府》残卷及杜嗣先序。看来,王相在《百家姓考略》中所说的《兔园集》并不一定是王应麟或晁公武所说的唐代书籍;而是借用其名,泛指韵文体裁的学童启蒙课本而言。然而也不能否认有另一种可能,就是《百家姓》可溯源于唐五代时期的某部通俗读物。如前所述,《兔园册府》原本有48门、30卷或10卷。焉知其中无“姓氏’一门?但惜乎原本已佚,目前无从查考了。
清代梁章钜(公元1775-1849年)在《浪迹续谈》卷7《百家姓》条中写道:“《百家姓》之有,自宋前无疑。”
至今,学术界认为,《百家姓》很可能是宋代以前就有底本,而在北宋初年由吴越地区(杭州一带)某位无名氏儒生编辑加工成书的。一千多年以来,《百家姓》翻印了无数次,版本众多,又有各种《续百家姓》、《增广百家姓》等,当在不同时期经过多人之手删补修订。
明清两代,都曾由政府出面编撰、颁布了新的《明皇千家姓》、《御制百家姓》,企图取赵宋《百家姓》而代之,但结果都是徒劳的。明朝初年,由官方旨意,翰林院编修吴沈牵头,编成了《明皇千家姓》。它以当时的国姓“朱”字起首,以“朱奉天运”开头,共收入1968个姓氏,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进呈明太祖朱元璋。但此书在民间无法推广,至今连一个样本也没有留传下来。我们只能从《明文衡》中所载的吴沈《进<千家姓>表》一文中推知事情的大概经过。
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以清圣祖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本人的名义牵头,由臣僚学士们编成了《御制百家姓》,此书中不收满族和蒙占族八旗姓氏(清代《八旗满洲谱系》收录满洲姓氏共625个),只收汉民姓氏,因而无法以皇族之姓(爱新觉罗)起首,便以孔夫子之姓起首,并加入尊孔崇儒的思想内容,实际上这是把当时原已流传的《百家姓》中408个单姓、30个复姓重新编排次序,并在每个姓后面标注郡望也就是宋《百家姓》的改编本。开始几句是:
“孔(鲁国)师(太原)阙(下邳)党(冯翊)、孟(平陆)席(安定)齐(汝南)梁(安定),高(渤海)山(河南)詹(河南)仰(汝南),邹(范阳)鲁(扶风)荣(上谷)昌(汝南),冉(武陵)季(渤海)宗政(彭城)、游(广平)夏(会稽)文(雁门)章(河间)……”
可是,古本《百家姓》早已妇孺皆知,脍炙人口,面对它的强有力的民间影响,《御制百家姓》只能退避三舍了。
清代著名学者俞正燮(公元1775-1840年)在《癸巳类稿》卷7《百家姓书后》条中分析说:“《南史·李僧孺传》云:‘刘湛为选曹,始撰《百家》以助铨叙。’《旧唐书·高士廉传》云:‘作《氏族志》,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为九等。’《李义府传》言:‘士廉氏族勒为百卷。’宋沈括《笔谈》云:‘唐时氏族大率高下分五等,通有百家,皆谓之士旌,此外悉为庶姓,婚宦皆不敢与百家等。’按《尧典》百姓与黎民各称。郑康成云:‘百姓,群臣之父子兄弟也。’故百人所谓百家,专以仕宦言之。”这一段分析是有道理的。宋《百家姓》之“百家”,是沿袭多年旧说,本义是指士族,即所谓“读书人”、“士大夫”阶层中习见的姓氏,并不包括天下所有的姓氏,即不包括稀姓、生僻姓。如前所述,明代初年根据当时的全国户口簿册编撰的《明皇千家姓》收入l968个姓氏。但在宋、元、明、清的十族中间,《百家姓》所收录的504姓已大致够用了。

百家姓中的“万”姓发源地在哪里?

一、来源有五
1、出自姬姓,是以祖父的字作为姓氏。周朝有大夫受封于芮国(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城南,姬姓诸侯国,公元前640年为秦所灭),史称芮伯。春秋时,传至芮伯万,曾一度官至周王朝司徒,但后因芮伯万宠姬太多,便被母亲芮姜赶出国去,住在魏城(今山西芮城),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
2、亦出自姬姓,以祖父的字"万"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毕万,乃毕公高之后,因辅佐晋献公有功,受封于魏(今山西芮城北,原为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功灭,把他封给了毕万),又称魏万,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称万氏。
3、出自他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有鲜卑族复姓叶万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万氏。一说代北(泛指汉、晋代郡和唐以后代州以北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山西、河北北部一带。)三字姓万纽于氏改为万氏。
4、周武王因"以万人而服天下",其后就有人以"万"为姓氏。
5、古代有弈叶的人,曾居住在阴山北面的万纽于山,他的后代以居住地为氏,取山名的第一个字"万"作为姓氏。
二、迁徙分布
万姓主要有两个支派,即出自于芮伯万及毕万之后。这两个支系后成了我国万姓的主要来源,自然,万姓发祥地应在今山西芮城一带。大致上,早在战国之时,已有万姓迁入山东省境,至汉代以前,万姓乃主要繁衍于山西大部、河南北部及四周地区。汉代,万姓已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万姓有以"扶风"、"河南"为其堂号。换言之,主要发源于山西芮城一带万姓,在后来不久却称盛于今河南北部及陕西关中一带。魏晋南北朝时,河南一带由于他族改姓万,使得万姓家族的队伍更加庞大,同时,又因北方战乱之故,万姓同其他士族一样,又不得不大举南迁。早期主要南迁繁衍于今江西、浙江、湖南等省,其后不断向四周扩展,以至宋代已遍及江南大部分地区。
三、郡望堂号
【堂号】
"顕西堂":明末万寿祺,万历举人。明亡以后,誓不降清。穿着儒士的衣服,戴着和尚帽子,往来吴、楚之间,世称"万道人"。他的书房叫"顕西堂"。他和阎尔梅被人称为"徐州二遗民"。他的著作有《顕西堂集》。
【郡望】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相当今陕西麟游、乾县以西,秦岭以北地区。西晋移治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
河南郡:汉高宗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
四、历史名人

万 章:战国时期孟子门下的得意弟子,是最早扬名于历史的万姓先人。关于他的事迹,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孟子去齐,绝粮于邹薛,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万修:汉代扶风人,平河北立大功,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大将军。封槐里佐树侯。
万安国:北魏代郡人,大将军,大司马,封安成王。
万宝常:隋代音乐家,善长多种乐器,著有《乐谱》。
万其融:唐代越州人,善诗,文词俊秀,与贺知章扬名上京。
万敬偳:唐代庐州人,三世同堂,力尽孝道,高宗诏表,居所改名成孝里。
万齐:唐代,代宗钦点翰林院大学士,后升殿前侍郎。
万楚:唐代,代宗开元进士,善攻诗闻名。
万虎:唐代,代宗御前镇殿大将军。
万彪:唐代,代宗九门提督大将军。
万顷:宋代浙江绍兴人,十岁受帝召见诵经史、子书如流,钦赐文林郎。
万昌泰:南宋进士。
万子庚:南宋进士。
万人杰:南宋,创前直谏大臣。
万金:元代,进士,兵部侍郎。
万玉:元代,进士,升传宣太史,时人称万氏三龙。
万清:元代,进士,升枢密院使,镇守建昌路总管府。
万祥元:元末,进士,翰林院编修,诰封奉政大夫。
万安:明代,宪宗,孝宗两朝,翰林院编修大学士。
万阳春:明代,进士,十岁能成诗对,十六岁中进士,两任知县,一任知州,诰封清祯惠民大夫。
万宏仁:明代,武进士,副将,受昭武将军。(入川我支第四代祖)
万全:明代,著名医学家。
万文:明代,大孝子。
万元吉:明代,军事纪监,兵部左侍郎。
万孚:清代,四川泸州人,道光壬午举人。(入川我支第十六代祖)
万泰:清代,户部主事,诗史学家。
万斯大:清朝经学家。他一生精于经学,对《春秋》、《三礼》尤有研究。为万斯同之兄。
万斯同:清代著名史学家,博通诸史,尤精明史。他讲求志节,坚决不愿在清朝为官。。康熙间,应邀以布衣参修《明史》五百卷,皆其手定。著有《历代年表》。
万寿棋:清代著名国画家。
万 树:清朝文学家、戏曲作家。在词的格律方面,造诣很深。编有《词律》20卷,为填词者所推重。又有杂剧、传奇21余种。
万香凤:清代,江西宁义人,进士,兵部经筵讲官左侍郎。
万启均:清代,江西南昌人,进士内阁中书,癸酉四川大主考。
万世发:清代,江西南城人,进士,国了监,修道院助教。
万方雍:清代,江西宁义人,广东行走主事。
万绍修:清代,江西南昌人,甲武恩科进士。
万世美:清代,福建瓯宁人,进士,内阁中书。
万云:清代,浙江仁和人,监察御史。
万嵩:清代,顺庆府人,乾隆丁酉科解元。
万岩:清代,湖广黄州人,乾隆庚子科解元,湖北教谕。
万宝:清代,常州人,举人,浙江训导。
万华:清代,云南江州人,浙江知县。
万珍:清代,江西义安人,浙江知县。
万希和:清代,湖北人,举人,湖南知县。
万希煜:清代,湖北人,历广东知县。
万法周:清代,德安人,副榜,历湖北教谕。
万在衡:清代,浙江仁和人,监生,历湖南知县。
万云霞:清代,临江人,拔贡,历江西教谕。
万文选:清代,同川人,历陕西教谕。
万演光:清代,浙江临安人,举人,历云南教谕。
万朝宗:清代,湖广人,历江西训导。
万承宗:清代,湖广举人。
万邦彦:清代,顺天府人,历江西巡险。
万豫安:清代,顺天府宛平人,历广东巡检。
万人杰:清代,潼川人,资州学政。
万诚:清代,涌州人,内阁中书。
万达:清代,满州人,户部司员。
万其智:清代,江西人,康熙十九年,任职纳溪。
万听:清代,湖广楚雄人,廪生。
万 川: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博学能文,尤精绘画,擅长花鸟。用笔含蓄,色调柔和清新,富有天趣,为当时艺苑所推崇。有《绘事琐言》、《绘事雕虫》等绘画论著,影响颇大。
万玉山:名僧、气功大师。
万 表:世袭宁波指挥佥事。正德武进士。于国计赢绌,河流通塞,无不通晓。通经术,熟习先朝典故。曾求学于钱德洪(绪山),宗王(阳明)学。为明代武臣通儒之佼佼者。
万密斋(1488—1580),亦名万全,罗田大河岸人,与李时珍齐名的明代大医学家。清初被皇帝封为“医圣”,康熙四十七年(1708),罗田知县沈廷桢为他重建坟墓,并立墓碑。
万福麟:民国,国民党高级将军。
万涛:民国,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烈士。
万家宝(曹禺):共和国著名剧作家。
万里: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万国权: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
万海峰:共和国成都军区政委。
万绍芬:共和国江西省省长、省委书记。
万贤国:湖南省澧县人,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理事、湖南省农学会与核学会常务理事、省光学会理事、省原子能农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水稻辐射育种工作,育成了“湘早糯 1号”、“湘激80—41”、“湘激80—32”、“湘激76—163”、“湘辐91—1”、“湘辐85—6”、“湘辐87—12”等。出版了《同工酶技术及其应用》、《水稻栽培》2本专著,发表了论文60多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万健:副编审,四川简阳人。“九三”学社社员。曾任甘肃省财政科学研究所副主编、编委、“九三”学社甘肃省委宣传部部长,甘肃省高校学术期刊研究会常务理事,甘肃省美学研究会理事。先后发表美学、诗歌研究、经济等方面的论文30余篇,诗词80余首,书画70余幅。学术研究、书画成果已分别入编《中国当代专家学者传略选》、《中国百科专家人物传集》、《中国当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大辞典》。
万 锦:江西临川人。任江西省抚州地区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在全国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主编了《年轻干部方略》(伊犁人民出版社),主编了《赣东文学作品选》(长江文艺与报社)。
万 燕:女,原名万小燕,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副高级馆员。近代史研究所工会副主席,妇工委委员。
万百万:教授,江苏南京人。交通大学任,博士生导师。
万百五:教授,江苏南京人。西安交通大学任教,博士生导师。享有国务院给予的政府特殊津贴。在国内外发表270余篇学术论文。
万德钧:广西玉林人。笔名鲁曼。民盟盟员。广东肇庆市群众艺术馆戏曲部主任。中国国际名人协会会员、广东戏剧家协会、曲艺家协会会员、广东民俗文化研究会会员、肇庆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
万一 :原名万梃森。河北昌黎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霞色》、《清幽》分别参加第六届、八届全国美展。1987年设计“猛禽”特种邓票一套四枚被评为银质奖。
万望月:陕西洋县人。中国书协、世界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中国书研会会员,国家人事部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中外名人研究会艺术委员会学术委员。
万联众:天津人。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被聘为人民日报社历闻函授部黑龙江分校常务副校长。著有《郭玲春新闻伯选评》《消息写作艺术技巧》两书。成表新闻论文70多篇。
万龙骧:高级工程师。河北枣强人。沈阳汽车制造厂副厂长。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委员。沈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
万孟仪:副主任医师。江西省南丰县中医院院长,兼任政协常委医药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丰县中医学会理事长、中华全国医学会抚州分会理事、南丰县医学会理事。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万姓氏是怎么来的,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取名信息。

相关推荐:

万姓氏是怎么来的

万姓的人分布在什么地区

缪姓氏怎么念

莫姓的人怎么样

姓董的始祖有很多吗

解姓的来源和历史是怎么样的

百家姓杭姓排名第几

干姓读第几声

声明:《万姓氏是怎么来的》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起名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