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 > 八卦 > 美右翼议员故意发表极端言论,质疑华裔女议员“对美国忠诚度”

美右翼议员故意发表极端言论,质疑华裔女议员“对美国忠诚度”

来源:网络 作者:网友上传 时间:06-06 手机版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李直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美国国会第一位华裔女议员赵美心,因为她的血统,近日被一名右翼共和党议员质疑“对美国是否忠诚”。26日,美国众议院新成立的“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声援赵美心,称“这太过分了”,他同时说:“在我们试图赢得与中国的竞争时,必须时刻警惕走极端。”显然,美国两党都不希望在攻击中国的同时失去亚裔和华裔选民,但在美国政界弥漫着对中国不信任的浓厚气氛中,赵美心的遭遇已经充分反映出华裔政治精英如今在美国的尴尬处境。

“这是种族主义”

据报道,得克萨斯州共和党众议员古登2月22日晚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赵美心不应该获得安全许可,也不应该获得机密简报,原因是她曾为拜登任命的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华裔官员吴建民辩护。美国保守派媒体宣称,吴建民“与中国共产党某组织有联系”。今年2月15日,古登与其他5名众议院共和党人一起,要求联邦调查局调查加州华美银行首席执行官吴建民。

古登对福克斯新闻说,“我认为应该把赵美心叫出来”,“我怀疑她的忠诚和能力。如果她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那么她就完全脱离了她的核心选民。”他还说:“我真的非常失望和震惊,像赵美心这样的人会有安全许可,并有权获得机密情报简报。”


赵美心 资料图

赵美心反击称,古登质疑她对美国是否忠诚的言论“绝对是令人愤慨的”,“它是基于一个极端右翼网站传播的虚假信息。此外,这是种族主义。如果我不是华裔美国人,我非常怀疑他会散布这些谎言”。

26日,美国新一届国会“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声援了赵美心。他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节目中表示,“我们不应该质疑任何人对美国的忠诚。我认为这是越界的。这太过分了”。接下来,他呼吁美国政客应该把矛头一致对准中国:“在我们试图赢得与中国的竞争时,我们必须时刻警惕走极端”。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印度裔民主党众议员克里希纳莫蒂则在同一节目中说,“作为一名亚裔美国人,我觉得这很无礼”,“北京想在美国政治中播下分裂的种子,我们不能走那条路”。

第三代移民后裔

赵美心,1953年7月7日在美国加州出生,祖籍广东新会,2009年当选美国首位华裔女国会议员。她的父亲是加州出生的华裔,母亲是广东省江门市人,她的丈夫伍国庆曾任加州众议院议员。赵美心拥有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数学学士学位和加州专业心理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曾在东洛杉矶学院教授了13年的心理学课程。在1985年,她因协调解决蒙特利公园市“独尊英语风波”开启她的从政生涯。成为众议员后,2011年,赵美心在多位侨团代表的建议下起草了要求美国政府就1882年《排华法案》表示道歉的提案。今年年初,赵美心在众议院成立“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时投下反对票。


赵美心在国会第11号决议投票中投下了反对票

“白人至上”,甩锅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刁大明2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赵美心遭到攻击事件证明了美国长期以来存在的“白人至上”理念依然在作祟,尤其是在一些来自美国南方的保守派共和党人中更加明显。与此同时,目前美国政坛对中国的负面态度又加剧了部分政客对亚裔,特别是华裔的歧视。

刁大明认为,加拉格尔和克里希纳莫蒂在谈到这一事件时提及中国,无疑是一种推卸责任。他表示,正是这些政客不断地炒作“中国威胁”、歪曲美国民众的对华认知,才助长了保守派对亚裔、华裔的攻击性言论。“可以说,美国政客不理性的对华态度是这种矛盾的根源,而‘甩锅’中国又强化了这种矛盾。”

延伸阅读:

环球时报:中方的制裁将余茂春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中国于2022年12月23日发布外交部令,宣布对余茂春、托德·斯坦恩采取反制裁措施,作为对美方12月9日借口所谓“西藏人权”问题非法制裁两名中方官员的回应。近年来美方对中国国家利益的每一次损害,中方都及时推出了对等反制措施。中国人是不好惹的,惹翻了是不好办的,我们要在蠢蠢欲动的对华挑衅者心里不断夯实这个印象,并通过坚决的回击塑造外界对中国国家利益的敬畏之心。



余茂春 资料图

以外交部令对美方进行反制裁,这在新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形式上更加灵活多变,也让中方反制工具箱里的选择更加丰富。中美的战略博弈是全方位的,华盛顿的手段很多,并且花样翻新,我们当然也不能太老实,需要在对美博弈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创新手段,反制更有力以及更精准,更好地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

美国对中方官员的制裁纯属干涉内政,完全是非法的;但中方反制裁的这两个人,可以说是“罪有应得”,都是长期在涉华问题上表现极其恶劣的代表性人物。美国现“国会—行政部门中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托德·斯坦恩,可能很多中国人不是太熟悉,但余茂春在全球华人圈里堪称“臭名昭著”,被网友称为“当代汉奸第一人”。他被制裁,相当于脸上被中国官方盖了一个戳,永远地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全球华人圈都感到大快人心。

数典忘祖的汉奸是最可耻最可恨的。出生于中国,并在中国上大学的余茂春,到了美国后很快就投身到推动美国反华的逆流之中,他后来被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看中,成为其中国事务顾问,蓬佩奥乃至当时的美国政府很多激进反华举动中,被认为都有余茂春发挥的作用。在涉台、涉疆、涉港、涉藏等几乎所有重大涉华问题上,余茂春都肆意释放对祖国的恶毒观点。自古至今,背叛国家和民族的人,其下场都是可悲的,余茂春也不可能好到哪儿去。

余茂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中方的制裁是“荣誉勋章”,这既是恬不知耻者极其老套的说法,也是一种死鸭子嘴硬。余茂春个人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只能一条道走到黑。随着他对美国人的利用价值正在快速缩水,其被彻底抛弃是早晚的事。

余茂春是在1985年出国的,他对中国后来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与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一无所知,意识形态偏见以及对西方的盲目崇拜却根深蒂固,这样的“狗头军师”却被上一任美国政府奉为座上宾,华盛顿对华政策不被带偏才怪呢。不管余茂春在主观上对中国怀着多么深的恶意以及向美国纳投名状的心情是多么迫切,客观上余茂春对美国产生了“战忽局”的影响,等美国人发现这一点的时候,余茂春的处境就更尴尬了。

这一次中方对美方的反制裁,象征性的意义或许要更大一些。这也是很重要的。有人说,制裁余茂春是抬举他,可能会被他利用来炒作自己,以余茂春的品性,的确存在这种可能。但在中国堂堂正正的外交面前,卑劣炒作的最终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60年代美国社会运动

  1960年以来美国的保守主义社会运动

  保守主义的社会运动指保守派思想家从象牙塔走入社会,通过指导和建立政治组织和宗
  教组织、利益集团/政治行动委员会、基金会、思想库等来扩大保守主义思想在社会和政治
  上的影响。这场社会运动内容比较广泛,涉及经济/财政保守主义运动、社会/文化的保守主
  义运动、联邦主义运动、自由意志运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文化的保守主义运动,主
  要有"新右派"和"宗教右派"运动。"宗教右派" 虽然与"新右派"关系密切,但由于它
  的领袖主要是各教派的布道者,既有福音派,又有新教原教旨主义;既包含天主教正统派,
  又有犹太教正统派,因而它比"新右派"具有更多的神学色彩 。此外,"新右派"与"宗教
  右派"所处的时代不同,"新右派"主要活跃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 ,而"宗教右派"则更
  加活跃于八九十年代和21世纪的当前 。
  正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老右派"是三十年代的"老左派"的对立面一样,七八十
  年代的"新右派"是六十年代的"新左派"的对立面。"老右派"与"老左派"的对立主要
  是由于经济问题而产生的;而"新右派"与"新左派"的分歧则是由一系列的社会文化问题
  而引起的。新右派本来在六十年代就已开始酝酿,但它在七八十年代才崛起,它对社会和政
  治的影响比"新左派"滞后。自1962年在校园中成立的"民主社会的学生"(Students for
  Democratic Society,简称SDS)组织开始,"新左派"在六十年代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运
  动,如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战运动、反文化运动、性解放运动,他们对社会的批评及这
  些运动的发展,促使民主党控制的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改变历史的法律,如民权法案、战争授
  权法案等;他们支持的总统候选人休伯特*汉弗莱、乔治*麦戈文分别在1968、1972年两
  次大选中获得民主党的提名,然而,他们的影响在70年代后日渐式微。而在保守主义思想
  家如小威廉*巴克利指导下、于1960年在校园中成立"为自由的美国青年"(Young Americans
  for Freedom, 简称YAF)的右派学生组织,直到80年代才解体;这一组织的学生大多出身
  于是共和党人的家庭,他们对共和党沾上自由主义不以为然,认为共和党内的自由主义没有
  "保守"古典自由主义所尊奉的自由、传统和秩序;而华盛顿的集权制正是民主党式的自由
  主义发展过头的结果,政府职能的扩大使其在给予一部分人自由的同时夺走了另一部分人的
  自由,如在南方实行新的强制性的种族融合、肯定性行动等。这一组织为七八十年代新右派
  保守主义运动培养了不少干部,如新右派的核心领袖:曾任YAF首任执行主任的理查德*维
  格里成为保守主义政治运动的直邮筹款专家、YAF的老战士霍华德*菲利普建立了"保守
  主义核心会议"组织、保守主义活动家保罗*韦里奇发动了"基督教右翼"的保守主义运动
  。
  一般认为,"新右派"和"宗教右派"主要通过四类组织来进行活动:(一)政治行动
  委员会。政治行动委员会是指对竞选公职的候选人进行捐款的利益集团的政治组织,它的活
  动主要是筹款和捐款;目的是帮助帮助保守派人士进入领导阶层,从而使之同情保守派的主
  张,如1974年,韦里奇领导成立了旨在帮助保守人士当选国会议员的"争取自由国会生存
  委员会";1975年,菲利普斯领导建立的保守派核心会议主要在基层活动,在全国每个国
  会议员选区均设分会,约有30万会员;1974年,特里*多兰领导建立的全国保守派政治行
  动委员会等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保守派政治行动委员会。(二)单议题的利益集团。反对堕胎
  的全国生命权利委员会声称有1000万会员;主张取消最低工资法的全国工作权利委员会号
  称有150万捐助者;反对高赋税的全国纳税者同盟有45万名会员,号称全国最老最大的纳
  税者组织;反对枪枝管制的美国持枪者协会,也拥有186万名会员。(三)宗教组织。七八
  十年代兴起的宗教保守集团对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先是罗伯特*格兰特1978年建立的基
  督教之声、爱德华*麦卡提尔、詹姆斯*罗宾逊牧师1979年建立的宗教圆桌会议、罗伯特*比
  林斯建立的全国基督教行动联盟、杰里*福韦尔1979年建立的"道德多数",其中道德多
  数派声势最大,有40万名成员、6万名牧师,在全国各州设有分部,年度预算超过600万
  美元;后是帕特*罗伯逊的"宗教右派";前者声称曾使12位自由派的民主党议员在1980
  年的选举中失败,后者声称它对共和党在1994年重新取得国会的领导权有功。事实上, "宗
  教右派"不断壮大,现在已拥有170万成员。自1992年起,它已成为共和党内的一支重要
  力量;在某些州(如在阿拉斯加州和明尼苏达州),"宗教右派"的分支机构福音基督教和
  生命权运动事实上已控制了州的共和党组织。这类政治性比较强的宗教集团在共和党最近三
  次的总统选举提名程序中非常活跃。与大多数利益集团一样,宗教集团也采用新技术来进行
  政治活动,如电话库、传真、卫星电视、电子布告、收音机讲话和直接邮递等。"宗教右派"
  每隔两年公布一次它对国会议员在有关议题上的打分,它最关注的是家庭道德,因此它反对
  任何堕胎、同性家庭等提案。(四)思想库和出版物。1973年,保罗*韦里奇创办了新右
  派的思想库--传统基金会,在进入80年代前,传统基金会很少超越共和党保守派的活动,
  因而不太引人注目,80年代后,随着里根的当政,传统基金会的活动范围渐渐扩大,现在
  以内政、外交、经济和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经常举办研讨会,提出政策建议,特别是90
  年代以来,传统基金会对政策的影响尤为明显,1994年,共和党的新议员一改常例,不去
  哈佛大听取有关立法方面的报告,而是去传统基金会,这反映出新右派对共和党的影响。小
  布什上台以来,传统基金会的影响大大加强,布什内阁的许多提名都是由传统基金会人才库
  推荐的。新右派的出版物主要有维格里1975年创办的月刊《保守文摘》,现在已成为"新

  右派"的机关刊物。此外,"新右派"的许多组织都有自己的出版物,如传统基金会的《政
  策评论》季刊和《今日传统》月刊。
  与四五十年代的保守主义思想运动相比,"新右派"和"宗教右派"的社会运动是右的
  平民主义运动 ,它的影响深远而且巨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其组织不断发展壮
  大,美国社会中自称是保守派的人数稳步增长,到1993年几乎与自称是温和派的人士持平
  (40%) 。宗教右派在南部、中西部影响很大,这些地方因而被称为"圣经带";(二)对
  共和党的影响越来越大,保守主义在80年代后日益成为共和党的主流:人们大多倾向于认
  为,70年代末的保守主义运动高涨是里根上台的重要原因 ,而1994年中期选举中共和党
  以压倒性胜利夺回国会的控制权也与得到"宗教右派"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三)80年代
  后,对美国公共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譬如"新右派"利用草根组织直接将政策主张付诸实
  践:菲利斯*施拉芙莱领导的拥有5万名会员的"鹰论坛" 通过在州议会作证、举行集会、
  聚众请愿、游说等方式"成功"地使国会在1972年通过的"平等权利修正案"于1983年失
  效 ;在反对堕胎的"新右派"和"宗教右派"的众多组织 的压力下,自1976年开始,共
  和党的政纲连续四次写入支持通过一项宪法修正案,"以恢复保护未出生孩子的权利" ,
  1981-1982年,"新右派"还在31个州提出了118项议案,其中"人类生命权利修正案"规
  定:除挽救母亲生命外,禁止以任何理由堕胎;禁止使用宫内避孕器,因为生命始于受孕。
  90年代中期,宗教右派希望共和党控制的保守的第104届国会能通过禁止堕胎的法案,但
  并未完全实现 ,他们在1995年通过了《与美国家庭的契约》以表示对共和党议员的不满 。
  (四)对全体美国人政治观念或公众哲学的影响。根据芝加哥舆论研究中心的一般社会调查
  的研究,自1974年后,人们在一系列议题上的立场越来越趋于保守 。在1988年大选中,
  自由主义更是成为一个"脏词",成为大手大脚、没有节制的代名词。1996年即使是民主党
  的克林顿总统也声称"大政府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表明,保守主义思潮不仅成为共和
  党的主潮,而且已对民主党的政策观念已然产生影响。
  冷战结束以来,保守派加强了"抢占"思想库和大学的努力,企图使美国的保守主义社
  会运动继续发展,并在社会政治中产生更大影响。"全国富有同情心的慈善机构委员会"的
  调查发现,自1992至1994年,美国12个主要的保守基金会向研究所、大学、思想库、媒
  体和利益集团提供了2.1亿美元的资助, 其中标榜"自由市场"的传统基金会得到的资助
  最多,为890万美元,其次是美国企业研究所,690万美元;卡图研究所,390万美元,赫
  德逊研究所330万美元,曼哈顿研究所210万美元。韦里奇的自由委员会得到500万美元,
  威廉*克里斯托尔的《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杂志得到190万美元,《新标准》得到170
  万美元,波多霍罗兹的《评论》得到100万美元,另外320万美元给了小威廉*巴克利和本*瓦
  腾伯格的电视节目。在著名大学中,保守思想的堡垒芝加哥大学获得的资金最多,达1000
  多万美元,其次是哈佛大学,960多万美元,乔治*梅森大学,800多万美元,耶鲁大学590
  多万美元 。这些思想库和大学对十年来美国的社会政策(如福利改革、肯定性行动、
  社会保障、教育改革)、经济政策(如平衡预算、减税等)、外交/防务政策(如北约东扩、
  新日美安全条约的重新修订、NMD的提出)等产生过重大影响。保守派清楚地知道:思想
  产生影响,因此在思想方面的投资更加咄咄逼人。

急求2008美国大选的资料及相关词汇

-First Presidential Debate
- Date: September 26
- Site: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 Topic: Foreign Policy & National Security
- Moderator: Jim Lehrer
- Staging: Podium debate
- Answer Format:The debate will be broken into nine, 9-minute segments. The moderator will introduce a topic and allow each candidate 2 minutes to comment. After these initial answers, the moderator will facilitate an open discussion of the topic for the remaining 5 minutes, ensuring that both candidates receive an equal amount of time to comment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奥巴马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亚利桑那州国会参议员麦凯恩9月26日晚在位于密西西比州牛津市的密西西比大学举行今年大选的首场总统候选人辩论,其焦点集中在经济和外交问题上。

尽管这场辩论的主题是外交和国家安全,但受日前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影响,在历时90分钟的辩论中,前30分钟的辩论围绕经济问题进行。

两人都不承诺支持布什政府提出的救市计划,但却表示乐于见到白宫和国会就救市计划早日达成协议。麦凯恩还主张冻结大部分联邦政府开支,以缓解美国当前面临的金融危机;奥巴马则认为这种政策过于极端,不足以改善美国经济。在税收问题上,麦凯恩表示他将降低企业税收以提高就业;而奥巴马则说他将给95%的美国家庭减税。

在伊拉克问题上,麦凯恩称美国正在伊拉克取得胜利,并称如何从伊撤军要视情况而定。美国如果不在伊取得彻底胜利,将面临更大恐怖威胁。奥巴马则指出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而且乾扰了美国进行真正的反恐行动。

两人都认为美国不能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但奥巴马主张联合所有国家加强对伊朗制裁,麦凯恩则主张与盟国合作对付伊朗。麦凯恩还指责奥巴马主张与伊朗领导人直接对话的想法过于天真和危险。

在反恐问题上,奥巴马认为如果巴基斯坦政府不愿打击藏身其境内的恐怖分子,美国应采取单方面行动。但麦凯恩说他不支持这样的政策。

麦凯恩和奥巴马一共要举行3场公开辩论。除26日的首场辩论外,两人还将于10月7日和10月15日再辩两场。此外,麦凯恩和奥巴马的副手佩林和拜登还将于10月2日举行一场辩论。美国选民将在今年11月4日投票选出新总统。正、副总统候选人选前的公开辩论将对选举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Second Presidential Debate

- Date: October 7
– Site: Belmont University
– Moderator: Tom Brokaw
– Staging: Town Hall debate
– Format: The moderator will call on members of the audience (and draw questions from the internet). Each candidate will have 2 minutes to respond to each question. Following those initial answers, the moderator will invite the candidates to respond to the previous answers, for a total of 1 minute, ensuring that both candidates receive an equal amount of time to comment. In the spirit of the Town Hall, all questions will come from the audience (or internet), and not the moderator.

时间:10月7日
地点: 田纳西州贝尔蒙特大学
内容:回答现场及网民提问
民调:奥巴马胜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麦凯恩7日晚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贝尔蒙特大学举行第二场辩论,双方就经济、医疗保健、能源以及外交政策进行激烈交锋。辩论后民调初步显示,奥巴马在这场辩论中占了上风。

在历时90分钟的辩论中,前半场的焦点是如何引导美国走出当前经济不景气的状况。奥巴马说美国目前正处于80多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当中,并表示他将在美国政府实施救市计划后推出针对小企业和个人投资者的后续政策,他同时呼吁为中产阶级减税和援助地方政府开展基础设施项目以创造新就业机会。麦凯恩则表示,如果当选总统,他将下令财政部买断美国人的房屋贷款坏账并重新协商他们的还贷计划。他表示可能会推荐前亿贝公司总裁惠特曼出任财政部长,奥巴马则说他可能会提名投资家巴菲特作为财政部长人选。

在能源政策上,麦凯恩呼吁紧急增加开采美国近海石油,而奥巴马则认为应在有限度扩大开采的同时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奥巴马认为,享受医疗保险是公民的权利,并主张推行全民医疗保险。麦凯恩则强调医疗保险是一种责任,反对推行强制性全民医疗保险,而主张提供更多的保险选择并承诺向个人和家庭提供医疗税收优惠。

在外交政策方面,麦凯恩强调他具有丰富经验,知道如何使用军事力量。而奥巴马则以伊拉克战争为例,指出麦凯恩在外交政策上缺乏判断力。两人都发誓要抓获“基地”组织首领本?拉丹,并一致认为美国在即使没有直接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也可以动用武力介入海外的人道主义危机。

这是今年大选第二场总统候选人辩论,第一场辩论于9月26日举行。此次辩论采取“市政厅会议”的形式,两名候选人轮流回答现场听众的提问以及网民通过因特网提交的问题。他们还将于15日在纽约长岛举行第三场辩论。民调显示,自美国发生金融风暴以来,在民调支持率上,奥巴马扩大了对麦凯恩的优势,奥巴马在迄今举行的两场辩论中均占上风。

Third Presidential Debate
- Date: October 15
– Site: Hofstra University
– Topic: Domestic and Economic Issues
– Moderator: Bob Schieffer
– Staging: Candidates will be seated at a table
– Answer Format: Same as First Presidential Debate – Closing Statements: At the end of this debate (only) each candidate shall have the opportunity for a 90 second closing statement.

时间:10月15日地点:纽约长岛的霍夫斯特拉大学
辩题:内政和经济
民调:奥巴马胜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和约翰?麦凯恩当地时间15日晚在纽约州霍夫斯特拉大学举行2008年总统选举两人间最后一场辩论。双方围绕经济、能源、税收和医疗等议题激烈交锋。持续大约90分钟的辩论中,麦凯恩显得“活力十足”,多次猛烈攻击奥巴马。

奥巴马、麦凯恩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主持人鲍伯?希弗当晚围坐在桌前,展开辩论。 麦凯恩谴责奥巴马频频把自己这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和总统乔治?W?布什牵扯不清。“参议员奥巴马,我不是布什总统。如果你想和布什总统竞争职位,就应该4年前参加竞选,”麦凯恩说。 奥巴马立即还击:“如果我偶尔错误地把你的政策看作是布什的,那是因为在关乎美国民众生活的核心经济问题上,在税收、能源和开支问题上,你一直都是布什总统强有力的支持者。” 他说,麦凯恩倡导的经济政策是布什的“老一套”做法,民众知道这行不通。 不过,奥巴马不忘“表扬”麦凯恩。他说,在布什政府是否应对涉恐嫌疑人严刑逼供等问题上,麦凯恩保持了“值得赞扬的独立”。

两人辩论中积极向“水管工乔”们拉票。麦凯恩借这一话题批评对方税收政策。 奥巴马12日在俄亥俄州托莱多遇见一名名叫乔?沃泽尔巴彻的水管工。两人谈起减税政策,乔还与奥巴马辩论。“水管工乔”随后成为全美皆知的明星,被媒体引为普通人代表。 奥巴马计划对普通民众减税,但增加对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者的税收。 麦凯恩指责奥巴马的这项计划将束缚小企业发展。他说,“水管工乔”有志向通过努力成为小企业主,而在奥巴马的税收政策中,“水管工乔”将支付更高税费。 奥巴马反驳说,像“水管工乔”一样,美国98%的小企业者年收入不超过25万美元,他们将成为减税政策的受惠群体,“我想让他们现在就享受税收优惠”。 奥巴马说,自己会为95%的美国人减税,而麦凯恩的减税对象却是石油和天然气等大企业,“我们都想减税,区别在于想给谁减”。 麦凯恩在辩论中不出意料地拿“艾尔斯话题”攻击奥巴马。 麦凯恩要求奥巴马解释他与上世纪60年代前激进组织成员比尔?艾尔斯的关系。奥巴马说,艾尔斯参与激进反战活动时,他才8岁,且艾尔斯与这场选举无关。 共和党候选人还要求奥巴马谴责民主党众议员约翰?刘易斯不久前把他比作上世纪60年代种族主义分子的说法。奥巴马称,他的团队早已声明刘易斯言论不当。

个人攻击频频闪现于辩论中,而奥麦互相指责是对方把“抹黑”战术用得过火,场面一度激烈化。 奥巴马力图援引一项调查结果证明,麦凯恩投放的竞选广告百分之百地在丑化他的形象。“约翰,你的广告百分之百的是负面(形象攻击),”他说。 “这不正确,”麦凯恩立即反驳。 “这正确,”奥巴马紧紧扣住麦凯恩发言的最后几个字。 奥巴马说:“我不介意在接下来3个星期受到攻击,但美国人不能接受再一次经历4年失败经济政策。他们理应在接下来4个星期里,听我们谈论对他们而言迫切的问题,经济困境。” 麦凯恩针锋相对:“实际上,参议员奥巴马花了史无前例,经济学上史无前例的金钱,对我展开负面攻击。”

辩论结束后,双方均称取得胜利。麦凯恩阵营资深顾问史蒂夫?施密特说:“参议员麦凯恩很高效地完成了工作,赢得今晚经济辩论。任何看过辩论的人都会觉得,参议员奥巴马显然是想把我们拖入条。” 奥巴马支持者、密歇根州州长珍妮弗?格兰霍姆则说,麦凯恩把过多时间花在人们不感兴趣的话题上。“他看起来简直绝望、愤怒,坦白说,他不像总统,”格兰霍姆说。

Vice-Presidential Debate

Date: October 2nd
– Site: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 Moderator: Gwen Ifill
– Staging/Answer Format: Debate will consist of both foreign and domestic policy questions asked by the moderator. Format will be similar to the presidential debates.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副总统候选人拜登和佩林2日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华盛顿大学举行辩论,历时90分钟的辩论主要围绕经济和外交问题进行。
身为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的拜登指出,美国目前面临的金融危机是由于过去8年来共和党政府放松金融监管所致。阿拉斯加州女州长佩林则认为,金融危机要归咎于华尔街借贷者的贪婪与腐败。他们同时为各自总统候选人的经济政策辩护。拜登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的税收政策将使广大中产阶级受益。而佩林则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日前在国会讨论救市计划的过程中的表现体现出他具有跨党派合作精神,将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变革。拜登指出,麦凯恩对当前经济形势判断失误,与现实脱节。佩林则称,奥巴马的政策将使众多小企业主处境艰难。
在外交问题上,拜登说,他和奥巴马将结束伊拉克战争。如果麦凯恩当选,战争将无休无止。佩林却说,布什政府年初实施的向伊拉克增兵的政策已见成效,而在取得胜利前从伊撤军将是可耻的。她还称拜登和奥巴马的对伊政策是“投降政策”。
自1976年开始,美国副总统候选人在每次大选前举行一次辩论。尽管副总统候选人辩论对于大选结果影响甚微,但在竞争激烈的大选中,副总统候选人在辩论中的表现可能将对各自总统候选人的形象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整个大选结果。美国舆论认为,由于佩林是政坛新人,而且最近民调显示多数选民对她是否具有担任副总统的资格表示怀疑,因此此次辩论表现格外引人关注,也将对麦凯恩和奥巴马的竞选形势产生影响。

【背景资料】:

美国的总统候选人举行公开辩论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中叶。1960年,美国首次通过电视直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肯尼迪与共和党对手尼克松的辩论。从1976年开始,美国民主、共和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在大选前进行全国电视辩论成为惯例。从同一年开始,两党副总统候选人在大选前也会举行辩论。

总统候选人辩论通常在两党举行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和11月大选投票之前举行。辩论的场地多在大学礼堂等公共场所,现场听众包括来自各个阶层的选民。辩论的议题往往是当时最有争议的话题。辩论形式有多种,有时由主持人提问,有时也接受观众提问。从1988年开始,辩论的形式由两党候选人协商确定。

美国总统候选人辩论通过电视和广播向全国直播。1960年首次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吸引了6600万观众和听众,1980年总统候选人辩论的观众和听众人数达到8000万。

从1976年到1984年,总统候选人辩论的主办者是女性选民联合会,但从1988年开始,辩论由两党人士组成的总统辩论委员会主办。

除了1992年大选外,所有总统候选人辩论只有两大政党候选人才有资格参加,这引起部分选民不满。但主办者辩称,只有支持率超过15%的候选人才有资格参加辩论,这意味着第三党或独立总统候选人基本无望参加。

按照计划,麦凯恩和奥巴马在大选前将举行3场公开辩论。他们各自的副手也将举行1场辩论。

相关推荐:

法国举行三十年来最大规模军演,俄记者:似乎正为不太可能的事准备

美右翼议员故意发表极端言论,质疑华裔女议员“对美国忠诚度”

光谷空轨一期站点具体位置在哪

微妙节点,布林肯首访中亚,抄俄罗斯后路

路遇男子殴打8岁儿子上前劝阻起冲突,反被对方索赔3万元

中俄举行新一轮亚洲事务磋商

光谷空轨一期站点在哪

香港名媛“碎尸案”牵涉的谭仔国际,是一家日企?!

标签: 言论 议员 右翼

声明:《美右翼议员故意发表极端言论,质疑华裔女议员“对美国忠诚度”》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6座汽车有哪些

    6座汽车有哪些据小编的了解不少朋友对一些不是很了解的,为方便大家了解这些知识,那么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6座汽车有哪些?这个问题吧,感...

    汽车 日期:2023-06-06

  • 法国举行三十年来最大规模军演,俄记者:似乎正为不太可能的事准备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记者 于超凡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柳直】在法国南部埃罗省的弗龙蒂尼昂市,大量军舰停泊在...

    八卦 日期:2023-06-06

  • 了不起的女孩陆可第几集分手

    《了不起的女孩》中,陆可在第11集和成楠分手。在这一集中,陆可看到了李冬冬给成楠发的微信,说当那一天晚上的事情没发生过。成楠出轨对象是李...

    电影 日期:2023-06-06

  • 测量戒指圈口的方法有哪些

    可以用细绳、纸条等测量,将细绳或纸条围绕手指一周,在细绳或手指上做好标记,然后用直尺测量标记好的细绳或纸条的长度,然后根据戒指周长和手寸号...

    百科 日期:2023-06-06

  • 江油外国语学校

    江油外国语学校是经江油市教育体育局批准,由江油华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江油鸿飞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新建的全封闭、寄宿制民办学校,设立...

    百科 日期:2023-06-06

  • 2023第18届成都彭州李花节时间+地点+活动

    2023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子活动暨第18届成都(彭州)李花文化旅游节活动时间:2023年3月-5月活动地点:葛仙山镇开幕式:3月10日上午在葛仙山...

    景点 日期:2023-06-06

  • 电视剧面具背后剧情介绍

    电视剧《面具背后》剧情讲述了民国特警徐继发在调查一宗离奇命案时,被卷入一场上海滩名流的阴谋之中,在追寻真相的同时,他与孪生兄弟的意外重逢...

    百科 日期:2023-06-06

  • 美右翼议员故意发表极端言论,质疑华裔女议员“对美国忠诚度”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李直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美国国会第一位华裔女议员赵美心,因为她的血统,近日被一名右翼共和党议员...

    八卦 日期:2023-06-06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