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 > 八卦 > 美调查记者西摩·赫什表示美政府永远不会承认破坏“北溪”管道

美调查记者西摩·赫什表示美政府永远不会承认破坏“北溪”管道

来源:网络 作者:网友上传 时间:06-15 手机版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此前爆料美国炸毁“北溪”管道的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2月17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政府永远都不会承认在破坏“北溪”管道中所扮演的角色。

他同时表示,美国及北约的扩张才是俄乌冲突爆发背后的深层原因。

赫什表示,筹备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工作是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开展的,白宫方面只知道“可以做这件事情”,但并不知道参与筹划的人是谁、要做什么以及具体事情的展开。赫什还表示,可能会在后续报道中披露更多关于美国政府筹备破坏活动“机制”方面的细节。不过他认为,不管自己披露什么具体细节,美国政府永远不会承认其在破坏“北溪”管道中所扮演的角色。


视频截图

在谈到俄乌冲突时,赫什指出,北约的进一步东扩是让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在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的重要原因。他表示,目前的美国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咄咄逼人”的国家。美国政府不仅试图将乌克兰纳入北约,还在俄罗斯周边部署了能够在七八分钟内摧毁莫斯科的所谓“防御性”导弹系统,这足以让俄罗斯对此感到担忧,并因此展开特别军事行动。此外,赫什还强调,在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本应致力于推动冲突各方达成和平解决冲突的协议,但美国政府却坚持“拱火”以延长冲突,这事实上是很愚蠢的。

延伸阅读

媒体:北约只炸"北溪"管道却不硬杠俄罗斯 背后有两个原因

文 | 海上客

好端端的民用设备,竟然给炸了。谁炸的?就没下文了吗?

海叔要说的是2022年9月“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的情况。



2022年9月“北溪”管道被炸,当时即有俄罗斯媒体表示,谁是最大受益方,就是谁干的

在全球各路媒体关注了一段时间以后,“北溪”管道被炸之事逐渐距离人们的视野远了。诸如“欧洲暖冬不需要俄罗斯能源”之类议题浮现在西方媒体上。

其实,真是谁冷谁知道。

这两天,随着美国知名调查记者西摩·赫什爆出猛料——是美国主导炸毁了“北溪”管道,此事重回头条。

俄方自然大力抨击美西方;

1



西摩·赫什:美国是如何摧毁“北溪”管道的 图:SCHEERPOST截屏

是不是“纯属捏造”?不妨看看赫什在其本人博客所发文章,罗列的炸毁“北溪”之大致脉络——

早在2021年12月,美方研判俄乌矛盾将升级,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主持召开一次会议,会上成立跨部门工作组成员,以应对俄即将“入侵”乌克兰。沙利文授意这一来自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中央情报局、国务院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定破坏“北溪-1”“北溪-2”管道方案。

2022年3月,中情局人员与挪威情报部门和海军商量好实施破坏行动的具体方案,并决定向丹麦、瑞典通报行动计划,以免两国海军一线人员干扰行动。

2022年6月,北约“波罗的海行动”军演过程中,美国海军潜水员在“北溪”管道上安放了远程遥控炸弹。按照西摩·赫什文章所言,“《纽约时报》称这是一个‘谜’,但美国执行了一项秘密的海上行动一直至今”。



北约16国参加的“2022年度波罗的海行动”军演 图: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2年9月,挪威军机投下声呐浮标引爆炸弹,破坏了“北溪-1”和“北溪-2”四条管线中的三条。

赫什还称,自己曾发邮件询问相关问题,希望美国有关方面对事件发表评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沃森和中情局发言人索普均通过电子邮件回应他称,文章说法是“虚构的”“错误的”。

2月8日,沃森、索普果然在回应诸多媒体的电子邮件中也如此说。美国中情局和国务院发言人也给出了类似的回应,称赫什的文章所涉内容“子虚乌有”。

可毕竟赫什的文章涉及许多细节,究竟哪些内容是虚假的?哪些是子虚乌有的?难道“2022年度波罗的海行动”军演也是子虚乌有?难道美国在2021年12月研判俄会“入侵”乌克兰也是子虚乌有?



西摩·赫什 图:资料

从率先披露越战期间美军“希莱大屠杀”,到披露美军老兵患上“海湾战争综合征”,再到在《纽约客》杂志发表深度报道揭露美军虐囚……,赫什多年来的报道领域都是美军在对外战争中的种种丑闻。且这些丑闻事后哪一次被证明是捏造的了?今年已经86岁的这位知名记者,犯得着在“北溪”被炸事件调查方面去编造故事吗?显然不能够啊!

2

面对美国官方继续否认与“北溪”被炸有关,一些西方大媒体似乎在“保持沉默”。嗯,也许他们认为自己“有权保持沉默”。当然,也有诸如德国《北部信使报》《柏林信使报》等趋向于相信赫什的说法。

《北部信使报》回忆称,2022年2月,就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前几周,拜登在讨论可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时警告,如果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战争,“将不再有‘北溪-2’,我们将结束它”。该报还注意到,在“北溪”被炸以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扬”道——这事是巨大的机遇,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拜登、布林肯 图:资料

美国副国务卿纽兰于2023年1月在国会表示,她“对‘北溪’管道被摧毁成一块‘海底废金属’而感到满意”。

海叔也注意到,德国联邦总检察长弗兰克新近曾对外表示,没有证据表明“北溪”被炸是俄罗斯干的。至于到底是谁干的,弗兰克就只能避而不谈了。

德国一副有苦说不出的样子,这不仅从“北溪”被炸事件上可以看出,更可以从美国要求其支援乌克兰“豹2”主战坦克方面可以看出。反正就是要德国不惜牺牲自身利益,要选边站队,要与俄罗斯划清界限。在此问题上,在北约内部,即便波兰等比德国后加入北约的国家,都跟在美国后面对德采取一副咄咄逼人的态势。

如此看来,俄乌冲突,削弱了俄乌双方,其实就是削弱了斯拉夫民族;削弱了欧洲,特别是德国这样的欧洲经济强国;美国则隔着大西洋得利,特别是其军工利益集团,大发战争财的时候又到了。

3

俄罗斯方面对于赫什的报道,自然是重视的。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亚历山大·格鲁什科直言,不会让“北溪”被炸事件无疾而终,俄方可能会采取法律或政治措施,“我们将推动进程,使我们能够进行调查,我们将竭尽全力使真相浮出水面”。

俄国家杜马主席维亚切斯拉夫·沃洛金表示,有关“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已公布事实,应当成为国际调查和追究美国总统拜登责任的基础。

可见,俄方恨不得称拜登为恐怖分子了。



2022年8月,克里米亚刻赤大桥被炸

若问海叔如何看待“北溪”被炸事件,其实与克里米亚刻赤大桥被炸有相似之处——

这都是采用非对称手段袭击对手或者潜在对手的民用设施。原因在于实施袭击的一方自认无法在传统战争手段上战胜对手,但又自认为必须赢得最终的胜利。

乌克兰方面通过特工人员袭击克里米亚刻赤大桥,当然很明显是这一手发挥。至于“北溪”之炸,动手者的综合实力肯定不是乌克兰能比的。无论是在并不靠近乌克兰的深海安放遥控炸弹之类,还是调动军机在波罗的海投射声呐,都不是现在的乌克兰能做到的。谁能做到?不言而喻。

但哪怕北约多国分头行动,是否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北约综合军事实力这么强,为什么不与俄罗斯硬杠,而要采取下三滥的炸毁“北溪”这一民用设施的办法。这当然有两个原因——

一是“北溪”不仅是俄罗斯的资产,也有德国股份。德国本身就是北约国家。北约采取军事手段对抗俄罗斯,必须各国统一行动吧?在德国与俄罗斯有“北溪”等诸多能源、经济合作的时候,统一对俄作战的时机未到。

二是北约对俄作战,几乎就要引爆核战争。核战争意味着什么?哪怕北约军事实力非常强,但常规战打到核战争,大家走向毁灭,是北约不愿意见到的。

有一点值得相信——

赫什揭露出“北溪”是谁炸的,之后一定还会有媒体、调查机构出手。这一点,在他之前调查美军越战暴行、伊拉克战争综合征、虐囚事件等事上都有证实。到时候如果事实清晰了,看美国方面怎么回应。毕竟,俄罗斯不是伊拉克……

越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知道的快来哦~

1953年,朝鲜和平暂时结束了世界两大阵营之间的血腥对抗。3年以后,即1956年,这一对抗重新在越南展开。

这场长期鏖战不止、无尽无休的战争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峙。越南战争同朝鲜战争一样,起因于对国家的分割:将越南分为南越和北越。这一决定是在法国结束对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后,1954年7月21日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上作出的。

日内瓦会议决定将印度支那作如下分割:老挝和柬埔寨独立,越南沿北纬17度线分为两部分。北部是由胡志明领导的共产主义国家,成员大多数为越盟人员。越南独立联盟一直为将法国赶出东南亚而战斗。南部,保大国王领导的国家公民也为反抗法国殖民统治而斗争,但这些公民同国王一样不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49年7月1日,在法国的支持下,保大成立了越南王国,首都西贡。195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承认该王国,准备向西贡派出驻兵和军事顾问。从历史上讲,这是美国首次卷入越南未来的悲剧。

日内瓦条约规定,两年内进行自由选举,该国将由获得多数票的政府所领导,实现国家统一。这一方案,或者说这个梦想,始终没有实现。

在武元甲将军最后进攻法国奠边府防御工事前,美国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向艾森豪威尔提议,由美国代替法国进行干预,但遭到坚决反对。但无论如何,美国根据日内瓦条约决定帮助新独立的南越。

首先,华盛顿希望保大任命由他所选择的总理,至少要安排华盛顿认为的“他们的人”。30年代末,流亡到美国的吴庭艳成为总理。但他对权力追求家长式的风格,正合美国之意。吴庭艳的到来正巧与保大最后的离去(从政治舞台退出)同时进行。大约225名美国军官和60名士兵于1964年夏到达西贡作为教官,训练当地部队。根据日内瓦公约,南越和北越都不应建立自己的防御工事,更不能与外部结成军事联盟。

简而言之,典型的冷战机制已经开始形成。美国成立了东南亚公约组织,即东南亚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巴基斯坦、菲律宾与南越签订的公约。这一行动受到中国、苏联的抗议。统一两个越南的公民复决计划没有实现:两个政府均对此加以反对。吴庭艳提出充分的理由:北越没有政治自由,因此,人们应当按他们的愿望进行投票。而胡志明认为,只有西贡脱离东南亚公约组织,他才会相信人民有自由选举的权利。

最后一名法国人于1956年4月28日离开西贡。南越的美国化已经在一段时间前开始了。美元取代了法郎,英语逐渐成为该国第二种语言。吴庭艳没有遭到美国人的反对,除了任总理外,他还在寻求取代保大(辞职后回到蓝色海岸)的国家首脑以及部队总司令的职位。吴庭艳是一位真正的独裁者,身边簇拥着一群像他嫂子那样的人,使曾经支持过他的美国人感到很尴尬。他嫂子是位十分漂亮但很残忍的女人,不折不扣的天主教徒,是共产主义的死敌,对佛教毫不接受。吴庭艳从一开始就使其政府的敌人越共日子不好过。

1959年初,村子里的首领开始以每天一人的速度失踪。他们残缺的尸体在地下、河岸和洞穴里被找到,脖子上缠着一个标有“人民的敌人”的标签。1959年底,“政治犯罪”的频率达到每天10起,到1969年末,已上升到平均每天25起。

政府的镇压同样残酷,只要稍被怀疑,特别警察小组便会加以调查,被捕的越共成员将面临着同家人和朋友一同死亡的命运。1960年至1961年间,1.8万名越共被处死,1.4万人被捕入狱等待审判,通常最终被判处死刑。仅这几个数字便可以说明美国参与这场内战的残酷性。首先是杜鲁门,接下来是艾森豪威尔,后来是肯尼迪。1961年12月,肯尼迪正式宣布支持南越继续进攻越共游击队员,争取独立。局势不断紧张。一年前,北越政府曾公开宣称要“将南越从美帝国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实际上,北越政府在宣布进入战争状态。肯尼迪迅速将语言变成行动:他是第一位提供武器和派出军事顾问,而且还派出武装部队支援南越的美国总统。1961年12月末,第一批400名士兵到达西贡,一年左右时间,这一数量增加到11.2万人。

越共在北越的帮助和支持下,逐渐改变了斗争方式,转向公开的游击战术。美国别无选择,只有向南部提供类似的援助。1963年,美国“军事顾问”增长到1.5万人,(包括27名将军);他们也带来了飞机和直升机。第一批美国受伤人员是在反越共行动中受伤的:1962年31人,1963年77人。这只是个开始,在今后的几年中,死亡人数不断增加:1964年146人,1965年1365人,1966年4896人。南越的损失更加严重:从1960年至1966年的7年中,共有5万名南越士兵、警察和官员死亡,15.7万名越共游击队员死亡。

这场残酷的战争有两个最明显的后果:南越人民愈加害怕成为越共的敌人,吴庭艳政府变得愈加残酷,政府拒绝接受美国顾问提出的改革建议。在经济方面,这些建议可能会使工人的状况变得好些;在宗教和政治方面,会使佛教徒的处境轻松些。庭艳有自己的观念。他认为持不同政见的一些佛教徒与越共有秘密联系,因此禁止佛教徒在庆祝佛陀(释迦牟尼2587年)诞辰时展示国旗。这引起了佛教徒强烈的抗议游行,警察向群众开了枪。1963年6月,第一批佛教僧侣在身上浇上汽油,在西贡的街上自焚。僧侣们的极端行为一直持续到10月末,其痛苦场面被全世界的电视播报,给南越政府造成很坏的影响。

状况变得如此糟糕,使美国中央情报局赞成在西贡实施除掉吴庭艳这一计划。1963年11月1日,一群南越将军决定行动:吴庭艳及其兄弟被暗杀,由军人集团取而代之。该集团做的第一件事是改变佛教徒的状况。3个星期后,即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在达拉斯被谋杀,其原因与越南战争没有直接联系。副总统林登·B.约翰逊继任总统,继续进行越南战争。

越共运动范围更加广泛,势力更加强大。游击队员们沿公路和小路设置陷阱,诱使警察部队和南越军队落入陷阱。他们还挖掘了3英里长的地道,通过这里他们可以出现在敌人后部。南越军队陷入极其困难的境地,约翰逊总统决定扩大美国军队的参与。公开战争已经一触即发。

1964年,美国分遣队增加到24万人,每年人数仍在继续增加;到1967年,陆、海、空联合部队及海上力量达到45万人。此外,还有B-25轰炸机,从太平洋的关岛军事基地飞往北越进行轰炸,5万多名水兵乘坐第七舰队战舰到达南越。

1964年公开战争开始。8月2日,第七舰队与北越部队展开海上激战。北越部队袭击两艘美国驱逐舰,击沉一艘,1500名水兵丧命。美国政府及其军事指挥官立刻宣布要对北越部队的残酷袭击作出报复。但是,《纽约时报》后来驳斥了这种说法(根据五角大楼的报道),揭露这一事件是事先预谋的,是美国为了给其空中力量对北越进行大规模的轰炸城市行动寻找正当理由。至此,战争已不可避免,没有什么可以阻挡。

1964年末,虽然西贡军政府已经集结了20万人,但越共部队仍然控制了南越的三分之二的领土。美国因其在空袭中使用燃烧汽油弹而招致越共的谴责。教皇保罗六世作了大量的和平呼吁。在美国凡是有男孩的家庭到了服兵役年龄就要经历焦虑与恐惧的日子。同世界各地一样,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一些来自西方国家的著名知识分子在英国历史哲学家博特兰·罗素带领下建立了审判委员会(后来成为罗素审判委员会),提出要对美国在越南所犯下的“罪行”进行审判。1967年,另一位反对“美国人”战争的世界著名传奇人物格瓦拉打出这样的标语“创造两个、三个、几千个越南”,并组织了游行示威,高呼“停止轰炸 ”的口号,反对战争。

然而,无论是否带有燃烧弹,空袭没有产生实际效果,美国飞机继续被苏制导弹击落。到1967年春天,在与北越进行了26个月的无效对抗后,美国共有500架飞机被击毁。战争仍在不断升级。1965年,参与战争的部队已达到十分惊人的数字:其中有60万名南越人,16.5万名美国人,20万名支持美国的韩国人,23万名越共游击队员,2万名正规北越士兵,再加上少量东南亚公约组织成员,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士兵。

1965年,有美国步兵师参与的阵地战首次全面打响,同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每小时时速最大为2400公里)轰炸战斗机继续轰炸北越,但是没有产生多少战略效果。虽然轰炸目标没有瞄准人口稠密的地区,如城市,然而,这仍不能避免美国遭受整个世界,特别是欧洲各个大学学生的憎恶。

支持苏联的国家给北越以帮助,并直接向战场上的越共游击队员输送援助。苏联支援了卡车、米格-21飞机、SAM导弹和直升机?中国支援武器,包括杀伤地雷和迫击炮;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支援了大炮和船只;民主德国支援了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罗马尼亚进行了医疗援助。面对这样无休止的战争以及稳定增长的死亡人数,美国公众分成了两派:“鹰”派和“鸽”派,前者人数少,后者人数多。

美国每年面对着300亿美元的参战经费,华尔街担心会重演1929年经济衰退的历史。华盛顿一些战略家认为,当时苏联和中国之间存在的摩擦可能会对河内不利。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中国和苏联却在支持越盟所需要的军事援助方面展开了竞争,看谁能够向胡志明提供更多的武器援助。

西贡的每一个军政府都显得无能。1965年7月19日,35岁的空军将军阮高其身穿飞行服,主持了政府会议,在会上大肆宣扬自己的反共情绪。但在反共前线,美国总司令威廉·威斯特摩兰将军犹豫不决的态度才是真正的致命弱点。威斯特摩兰是二战期间西西里登陆及朝鲜战争中的一名身经百战的将军,目前被从西点军校调到南越前线。总的来说,他算是一名理论家,在越共阵地散发了10亿张反共传单,而没有对其采取猛烈残酷的进攻,导致约2000名越共分子“开小差”,“逃到”南越部队,它们不是来与南越合作,而是来充当间谍,破坏其行动的。

在14年的越南战争中,1968年是最残酷的一年。这个遥远的东南亚国家由血腥的战争产生的情绪,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革命运动。后来,这个年代被称为“68年代”。1968年,美国在形象上受到一次最沉重的打击,这一打击始于春节进攻。1月30日,越共和北越部队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约5万名越共队员和越盟正规军同时进攻了140个各种战略性重要地点,其中有南越部队在西贡的总部; 11个师级指挥部中的8个,30个地方城市以及20个空军基地。毫无疑问,这是整个越南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攻击。西贡的一部分落入越共的控制中,越共甚至还在那里建立了临时革命政府。一支越共突击队企图攻入美国大使馆,但被击退,损失惨重。这次行动十分残酷。威斯特摩兰向所有军事力量发布总动员,要求立即从前一段放松时期遭受的损失中恢复过来。他们经过激烈战斗,重新夺回西贡和其他城镇,至少有3万名越共队员被杀. 春节进攻是一次全面的大规模进攻。虽然这次行动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但并不是一次军事胜利。美军几乎夺回了曾经失去的所有阵地,包括这个国家古老的城市顺化。但无论如何,这次行动是整个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它向美国和全世界公众证明,美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整个三个月期间战斗一直十分激烈。美国在湄公河三角洲发起反攻,这标志着“稻田地战争”的开始。与此同时,越共继续向美国在溪山的军事基地施加压力。后来发生了美国卷入越南战争中最严重的事件:美来大屠杀。1968年3月16日上午7点30分,美国第
十一团查理连进入美来村。查理连由24岁的陆军中尉威廉·卡利率领。卡利的顶头上司欧内斯特·梅迪纳命令卡利“消灭全部敌人”。但敌人当时不在美来村。实际上,村子里没有多少成年男子,只有妇女、老人和儿童。但“全部消灭”这一命令得到了不折不扣的执行。卡利首先向一个处于恐怖中的当地人的茅屋开枪,并命令手下人效仿他的行为。到11点,共有347人被杀。关于这次大屠杀的消息在几个月时间内都没有向公众报道,但一名结束兵役的士兵罗纳德·赖德诺尔从其战友处了解了这一事件。他立刻采取行动,向国会议员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到了新闻记者西摩·赫什的手中,他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后来因其调查和报道而获得普利策奖。1969年6月,卡利中尉被送回美国,并被指控为战争罪犯。6月29日,在一场震惊全国的审判中,卡利被判处有罪,终身监禁。在审判期间,另一名新闻记者约翰·萨克站在被告一方,并写了一本书,名为《卡利中尉》。在书中,这位中尉认为他并没有做什么,只是在执行梅迪纳上尉下达的命令。但这些命令只指向越共队员,要把他们全部消灭,不保留任何俘虏—而不是指向妇女和儿童。尼克松总统将判决终身监禁减刑至20年。卡利并没有服满刑期,于1974年底被释放,做了一名保险经纪人。梅迪纳上尉以及美国师指挥官塞纳尔·科斯特递交了退出军队的辞呈。这一事件不仅在美国公众中,而且在军队士兵中都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一分歧,有必要了解曾试图阻止这次屠杀的3名士兵。克莱姆森大学(南卡罗莱纳)教授大卫·伊根在对美来屠杀的研究中,于1988年发现了这3名士兵。他们是修·汤普森、劳伦斯·科尔伯恩和格伦·安德烈奥塔。他们当时驾驶直升机,汤普森是头头(同卡利中尉一样也是24岁)。汤普森的任务是从空中观察美来村。上午时分,他们清晰看到一名军官将一名年轻女孩射倒在地,后来,这名军官又向其颈部开了一枪,将其打死。汤普森决定降落,他们立刻发现许多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尸体被扔到沟里。他们还看到一队士兵走向一间茅屋,一位抱着刚出生的婴儿的年老妇女和一名儿童吓得呆站在那里。飞行员们开了枪,以保卫这些平民。他们解救了十几名村民。格伦·安德烈奥塔救出了一名紧紧抓住母亲尸体的两岁孩子。3个星期后,安德烈奥塔因飞机坠毁而死。汤普森和科尔伯恩向上司递交了报告,并因其行动得到嘉奖:汤普森获了十字勋章,科尔伯恩获得铜质勋章。

虽然美来屠杀不是特种部队所为,但如果不提及神秘的“绿色贝雷帽”,还无法讲述越南战争的故事—哪怕是简短的故事。这支精兵受到极端右翼分子(不仅在美国)的肯定,但同时也因其极端民族主义倾向及残暴行为而受到垮掉的一代和世界各地自由主义领导人的憎恨。“绿色贝雷帽”由一些志愿者组成,他们特别擅长反游击战以及丛林战。他们由越南军事协作指挥部和研究观察组指挥,通常称为特别行动组,于1964年成立。起初,特别行动组的任务是为南越提供训练及战略建议,后来,“绿色贝雷帽”便逐渐开始采取秘密军事行动。他们执行间谍任务,查找越共游击队员藏身之处,他们的行动也被称为黑色行动,包括非法谋杀、蓄意破坏、心理战以及提供反面消息。他们有直升机和船只,供他们进入敌人领地,返回他们的基地。特别行动组由2000名美国人和8000名越南人组成,他们都是严格按标准挑选的。总部位于西贡附近。他们从邦美蜀、昆嵩和岘港等前方观测基地接受特别任务。1967年11月后,“绿色贝雷帽”主要集中在三个地点:岘港为北方行动基地,昆嵩为中部及老挝和柬埔寨行动基地,邦美蜀为南部行动基地。他们的标准行动小组(特别侦察组)由3名美国特种部队士兵和9名南越当地人组成,特别擅长与越共在丛林地区交战,并同越过北纬17度线的北越人作战。越共付出了沉重代价后才意识到,这些“绿色贝雷帽”藏在森林中,突然间以极强的火力和强壮的身体及勇气出现在面前,令他们难逃厄运。

经过1968年的春节进攻以及美国的反击后,北越正规军将承担战争的主要压力。但美国的政治及军事威望也严重受损。共和党人查理德·尼克松经过竞选成为下一届总统,虽然他是右翼派,但也于1969年1月在巴黎倡导和平谈判。

美国基本上承认取得越战的胜利是不可能的。随着美国在东南亚地区遭受的军事失败,尼克松政府不得不正视国内出现的越来越强烈的不满情绪。一些情绪激昂的抗议者,如世界著名的重量级拳王卡休斯·克莱拒绝服兵役。电视上有关战争的报道更多地强调战争的负面影响。越南已经成为穷人反抗帝国主义的一个象征。大学校园中的抗议活动也十分普遍。在俄亥俄大学,国民警卫队非法使用武力,在格斗中打死4名学生。这一骚乱很快传遍了欧洲的大学,“68年代”一词(自1968年开始,学生的抗议活动从巴黎遍及德国及意大利的主要城市)成为抗议活动的同义词。抗议活动以“伟大的越南人民”的名义进行,得到苏联国家安全组织—克格勃的组织领导与经济上的援助。从1970年开始,战争波及柬埔寨和老挝。柬埔寨发生的政变推翻了西哈努克亲王,朗诺将军在首都金边夺取政权。在老挝,政府继续抵抗游击队员。1970年底,根据尼克松总统顾问亨利·基辛格起草的计划,美国开始逐渐减少驻在南越军队的数量。南越将要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战争,因为美国将限制对其提供武器、弹药及药品方面的支持。

美军开始逐渐撤回美国,到1972年末,在南越只剩下4.3万名美国士兵? 他们也
即将离开那里。1973年1月27日,美国在巴黎与北越签订和平协约。这场战争使美国损失了5.7万人。在南越的尸体堆积如山。在老挝,巴特寮占领首都万象后,掌握了权力。在柬埔寨,红色高棉领袖波尔布特推翻了朗诺政府。由阮文绍统治的南越一直抵抗到1975年4月30日。这一天,越南人民军进入西贡,当最后一名美国人乘坐一架直升机从美国大使馆上空逃走时,整个世界都感到十分震惊。这场20年前开始的战争,旨在阻止印度支那成为共产主义国家,最终以美国撤离而结束。这对西方来说是痛苦的。对越南人而言,战争最终使200多万人死亡,300万人受伤,1200万人流离失所。对美国人而言,共有57685人死亡,15.3万人受伤。在第三个千年到来之际,越南处于和平之中。西贡,现在改为胡志明市,以纪念这位于1969年去世的共产主义政治家,新的一代正在以爱和良好的愿望重建这座城市。

越战是什么?什么是越战?美国和越南发生了什么事?

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有时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越南方面称抗美救国战争(越南语:Chi?n Tranh Ch?ng M? C?u Nc),是越南共和国(南越)与美国同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及越南“民族解放阵线”之间的战争。越战是二战以来美国参与的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很多人也认为它也是冷战的一部份,是冷战中的“一次热战”。希望统一越南的北越领导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击队“民族解放阵线”反对南越吴庭艳政府。美国则出兵帮助南越。最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甘乃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詹森将战争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尼克森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南越政府军队被北越人民军和南越解放军消灭,越南获得最终的统一。
背景
越南在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则被日本占领。1945年二战结束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即后来的“越南共产党”,简称“越共”)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称“北越”)。法国则扶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贡立国。为争夺对越南全境的控制权,越共和法国进行了长达9年的法越战争。195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援助下,越共在奠边府战役中赢得对法军的决定性胜利,法国撤出越南北部。根据日内瓦会议(1954年)的决议,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统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吴庭艳在西贡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称“南越”)。

日内瓦会议(1954)规定,统一国家的选举定於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从来没有举行。在冷战的环境中,美国总统艾森豪(Dwight David Eisenhower)开始将东南亚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选举将使共产主义的影响进入南越政府,因此吴庭艳得到美国的支持,在南越实行独裁统治,这也使北越赢得公共关系战的胜利。北越实现了大规模的农业改革,将土地分发给农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向往。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艾森豪才在其备忘录中写道,如果全国选举举行,共产主义将会获胜。(不过另外一个解释是,北方的共产主义者不可能允许自由的选举在他们那一半越南举行。)最后,美国和两越都没有签署协议中的选举条款。这样看来,分裂的越南似乎将成为常态,就像分裂的朝鲜一样。
步入战争
1959年,越共中央委员会决定武装统一越南,并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南越组织武装暴动。1960年,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它由反吴庭艳政权的各派组成,事实上由越共中央委员会控制。同年,“中苏论战”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都需要在“国际共运”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积极支持北越对南方进攻。

1961年6月,美国总统甘乃迪和苏联领导人赫鲁雪夫在维也纳会面。赫鲁雪夫肆意欺淩这位年轻的美国总统,试图通过恫吓的方式使他在某些关键争端上向苏联让步。特别是柏林,那里大量的技术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赫鲁雪夫的恫吓行动步步升级,8月,“柏林墙”在一夜间修成,西柏林被东德封锁,9月,苏联恢复核子试验。严峻的形势使甘乃迪认为,“如果美国从亚洲撤退,就可能打乱全世界的均势(施莱辛格语)。”这时候印度支那半岛的冲突是当时冷战中唯一的热战。甘乃迪和他的顾问很快决定,要在越南问题上显示出美国的力量和对抗共产主义的决心。同时认为,冲突最好遵循朝鲜模式,只局限在通过代理方使用常规武器,作为减轻两超级强权间直接核战争威胁的一种方式。

此时,民族解放战线已经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乡村,虽然有美国的军事援助,但政治上的专制与腐败导致吴庭艳政府民心丧尽,无力阻止民族解放战线扩大势力。1961年5月,为了进一步帮助吴庭艳政府,甘乃迪派遣一支特种部队进驻南越,开启了美军战斗部队进入越南的先河。这一事件也常被认为是越战开始的标志。

逐步升级

1965年,美军用凝固汽油弹轰炸西贡南部的一个越共游击队的建筑。腐败无能的南越政府军面对被俗称为“越共游击队”的民族解放阵线节节败退。为了阻止北越对越共游击队的物资和人员支持,南越海军对北越沿岸海军基地进行袭击。美国海军也派出舰艇协助,进行电子战支援。1964年8月2日,一艘执行任务的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遭到北越鱼雷艇袭击。美国随即以轰炸北越海军基地作为报复。这就是着名的“东京湾事件”(“北部湾事件”)。

“东京湾事件”是越战的重大分水岭。北越和美国双方都把它看作对方的蓄意攻击,并做出了强硬反应。越共游击队对多处美军基地进行了报复性攻击。北越325师进入南越领土集结,标志着北越正规军(越南人民军)对南越的公开进攻。美国国会则通过了“东京湾决议案”,授权总统可以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对付这一挑衅行为。这事实上给予了总统林登·詹森在不经宣战的情况下发动战争的权力,詹森随即将战争大大升级。1965年3月8日,3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岘港登陆。短短数月之后,美军在越人数已高达22万。詹森还批准了“轰雷行动”(“滚雷行动”),对北越进行大规模轰炸。然而美国对北越的所有轰炸行动与目标都由华盛顿进行严密的控制,每日的轰炸目标的选择由国防部和白宫来规划,前线指挥官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加以修改。偏偏国防部与白宫非常担心伤及中国或是苏联派驻在当地的顾问而引发的正面冲突,对於轰炸目标的选择与交战规则有非常多的限制,而这些限制往往与美国追求的战术或是战略目标完全背道而驰。譬如说,美军在未经批准下无法攻击北越的军用机场,即使看到地面北越空军的战斗机在准备起飞,美军的飞机也不可以发动攻击。对於北越的交通与重要设施也多半限制在可以攻击的范围以外。事实证明,旨在阻止北越对南方的渗透的“轰雷行动”在这种绑手绑脚的指挥下,是彻底的失败。北越武装司令武元甲依然将他手下的部队以惊人的速度派往南方。整团整团的北越正规军分散进入胡志明小道,顶着空袭,进入南方集结。

1965年11月14日,美国第1骑兵师和北越66团在德浪河谷爆发第一次遭遇战,经过3天激战,北越死亡超过1200人,美军死亡约200人。美军取得了胜利,但同以后无数次的战役一样,战术上的胜利无助於改变美国的困境。北越已做好准备承受巨大的伤亡,并且坚信无限制的消耗战最终会迫使美国人撤出越南。美国驻越军原司令官威斯特摩兰(Westmoreland)相信更多的“德浪河谷战役”将会迫使北越认输,发动了一系列“搜寻并摧毁(search and destroy)”北越军队的行动。北越军队则执行武元甲的消耗战略,在精心准备的有利地形下吸引美军进攻,激战至伤亡达到一定程度就撤离战场。威斯特摩兰不断的向国内报告美军所取得的胜利,宣称北越的战斗力正在被逐步削弱。而实际上,为了应付北越似乎无穷无尽的攻势,驻越美军在1967年底已达到50万,并且威斯特摩兰还要求更多。

1968年1月底,北越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春节攻势。超过8万北越军队和越共游击队对南越几乎所有的大小城市发起了进攻,其规模和惨烈程度令习惯了威斯特摩兰战报的美国人大为震惊:无数的军事设施和政府建筑被破坏;战斗最激烈的旧京顺化几乎全毁;美军溪山基地被围困76天,因为破坏太严重,解围后不得不放弃使用。在这次攻势中,北越损失了超过5万人,但到了5月,他们就恢复了进攻能力。春节攻势使詹森不得不承认失败,1968年3月31日,詹森发表演讲,终止“轰雷行动”,表示美军将逐步撤出越南,并宣布放弃竞选下任总统。1968年6月,阿布拉姆斯(Abrams)将军接替威斯特摩兰指挥在越美军。

根据美国政府的邀请,韩国从1965年开始派青龙、白虎、猛虎等战斗部队,到1973年的九年间一共有三十万以上的韩国士兵参加了越战。其中4,687人战死,射杀了四万多名敌军。为了支付韩国的军事开支,美国对韩国政府提供了10亿左右美元。美国以外,韩国(原名南朝鲜)是最大的派兵国家。

反战运动
小规模的反战运动1964年在大学的校园开始,同时发生的是空前的左翼学生行动主义。人口数量庞大的婴儿潮一代也到了该上大学的年龄。反战运动的成长也要部分归因於广泛的电视新闻报导,使得大学年龄的美国人比以前几代能够获得更多的有关战争的资讯。

到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员警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1970年5月,为了抗议美国入侵柬埔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学生总罢课爆发,10多万学生涌入华盛顿进行抗议。

上千的年轻美国男人选择逃往加拿大或瑞典,以躲避徵召的风险。当时,全部适龄男性中只有一小部分真正需要入伍;而且在大部分的州,大部分适龄男青年还没有达到投票年龄和允许喝酒的年龄,各个地方的挑选服役系统办公室(“兵役局”)没有明确的兵役豁免方针,因此可以很宽松地决定谁需要服役,谁可以得到豁免。不公正的指控使得1970年产生了兵役彩票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年轻男性的生日决定了他徵召的相对风险(9月14日是1970年兵役列表中处於首位的生日,下一年是7月9日)。年轻人被强迫在军队中拿生命冒险,但却没有选举权,不允许喝酒,这种情况成功地迫使立法者在全国范围内降低投票年龄,在许多州降低了饮酒年龄。

1977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吉米·卡特赦免了多数在越战中逃避服兵役者。

“越南化”
1969年,尼克森成为美国总统,表示要推行“越南化”政策,让美军逐步撤出越南,并于当年6月撤出首批25000名美军。但在美越谈判进行的同时,战争仍在继续。1969年3月,美军开始秘密轰炸柬埔寨境内的北越军事基地;5月,汉堡高地战役爆发。1970年3月18日,柬埔寨亲美的朗诺将军发动政变,推翻了西哈努克亲王的政权;5月,在朗诺的默许下,美军入侵柬埔寨,进攻那里的北越军事基地。到1971年,美军死亡人数已超过4万。

1972年3月,武元甲动员了几乎全部北越军事力量,发动了比1968年春节攻势更大规模的“复活节攻势”。尼克森下令美国B-52战略轰炸机对北越进行全面轰炸。北越的复活节攻势以失败告终,损失超过10万人,武元甲也因此被撤职,文进勇接任越南人民军司令。复活节攻势的失败,美国B-52战略轰炸的威力,以及急於同美国改善关系的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压力迫使北越回到谈判桌前。1973年1月27日,参加“关於越南问题的巴黎会议”四方(越南、美国、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西贡政权)在巴黎正式签定了《关於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随后两个月内,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战争结束

1975年,南越平民登上美军直升机撤离美军撤出越南,但北越和南越之间的战争并未结束,1974年仍然是血腥的一年。游击战依旧在进行,北越重新控制了南方的大部分乡村。1975年1月,北越从复活节攻势的巨大损失中恢复过来,发起了最后的决定性攻势。短短几个月内,南越政府军土崩瓦解,各大城市相继陷落。四月,北越发动春禄战役和胡志明战役,旨在於5月1日之前,攻克南越首都西贡,以防南越军队能重新组织起新的防御和反击。

1975年4月29日至4月30日最初的几个小时,美军组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直升机撤退行动,而一家旅馆楼顶上的直升机撤退也成了美国卷入越战的结束的标志。同日西贡陷落,北越攻陷了美国驻西贡大使馆和南越总统府,南越政权覆灭。同年,柬埔寨和老挝的共产党也先后夺取了政权,越南战争以共产主义的全面胜利告终。

1976年1月2日南北越统一,组成新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西贡被改名胡志明市。数百名南越的支持者被处决,更多人被捕。越共取得政权并统治至今。

伤亡统计
北越正规军和被认为是越共游击队的人员:110万人死亡,60万人受伤,33万人失踪。
美军: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死亡5.8万人,受伤30.4万人,2000多人失踪。
南越政府军:死亡13万人,受伤50万人。
韩国军队:死亡4500人。
澳大利亚军队:死亡500人,2400人受伤。
泰国军队:死亡350人。
新西兰军队:死亡83人。

分析越战中的大国关系,及其对战争最后结局的影响

1953年,朝鲜和平暂时结束了世界两大阵营之间的血腥对抗。3年以后,即1956年,这一对抗重新在越南展开。

这场长期鏖战不止、无尽无休的战争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峙。越南战争同朝鲜战争一样,起因于对国家的分割:将越南分为南越和北越。这一决定是在法国结束对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后,1954年7月21日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上作出的。

日内瓦会议决定将印度支那作如下分割:老挝和柬埔寨独立,越南沿北纬17度线分为两部分。北部是由胡志明领导的共产主义国家,成员大多数为越盟人员。越南独立联盟一直为将法国赶出东南亚而战斗。南部,保大国王领导的国家公民也为反抗法国殖民统治而斗争,但这些公民同国王一样不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49年7月1日,在法国的支持下,保大成立了越南王国,首都西贡。195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承认该王国,准备向西贡派出驻兵和军事顾问。从历史上讲,这是美国首次卷入越南未来的悲剧。

日内瓦条约规定,两年内进行自由选举,该国将由获得多数票的政府所领导,实现国家统一。这一方案,或者说这个梦想,始终没有实现。

在武元甲将军最后进攻法国奠边府防御工事前,美国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向艾森豪威尔提议,由美国代替法国进行干预,但遭到坚决反对。但无论如何,美国根据日内瓦条约决定帮助新独立的南越。

首先,华盛顿希望保大任命由他所选择的总理,至少要安排华盛顿认为的“他们的人”。30年代末,流亡到美国的吴庭艳成为总理。但他对权力追求家长式的风格,正合美国之意。吴庭艳的到来正巧与保大最后的离去(从政治舞台退出)同时进行。大约225名美国军官和60名士兵于1964年夏到达西贡作为教官,训练当地部队。根据日内瓦公约,南越和北越都不应建立自己的防御工事,更不能与外部结成军事联盟。

简而言之,典型的冷战机制已经开始形成。美国成立了东南亚公约组织,即东南亚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巴基斯坦、菲律宾与南越签订的公约。这一行动受到中国、苏联的抗议。统一两个越南的公民复决计划没有实现:两个政府均对此加以反对。吴庭艳提出充分的理由:北越没有政治自由,因此,人们应当按他们的愿望进行投票。而胡志明认为,只有西贡脱离东南亚公约组织,他才会相信人民有自由选举的权利。

最后一名法国人于1956年4月28日离开西贡。南越的美国化已经在一段时间前开始了。美元取代了法郎,英语逐渐成为该国第二种语言。吴庭艳没有遭到美国人的反对,除了任总理外,他还在寻求取代保大(辞职后回到蓝色海岸)的国家首脑以及部队总司令的职位。吴庭艳是一位真正的独裁者,身边簇拥着一群像他嫂子那样的人,使曾经支持过他的美国人感到很尴尬。他嫂子是位十分漂亮但很残忍的女人,不折不扣的天主教徒,是共产主义的死敌,对佛教毫不接受。吴庭艳从一开始就使其政府的敌人越共日子不好过。

1959年初,村子里的首领开始以每天一人的速度失踪。他们残缺的尸体在地下、河岸和洞穴里被找到,脖子上缠着一个标有“人民的敌人”的标签。1959年底,“政治犯罪”的频率达到每天10起,到1969年末,已上升到平均每天25起。

政府的镇压同样残酷,只要稍被怀疑,特别警察小组便会加以调查,被捕的越共成员将面临着同家人和朋友一同死亡的命运。1960年至1961年间,1.8万名越共被处死,1.4万人被捕入狱等待审判,通常最终被判处死刑。仅这几个数字便可以说明美国参与这场内战的残酷性。首先是杜鲁门,接下来是艾森豪威尔,后来是肯尼迪。1961年12月,肯尼迪正式宣布支持南越继续进攻越共游击队员,争取独立。局势不断紧张。一年前,北越政府曾公开宣称要“将南越从美帝国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实际上,北越政府在宣布进入战争状态。肯尼迪迅速将语言变成行动:他是第一位提供武器和派出军事顾问,而且还派出武装部队支援南越的美国总统。1961年12月末,第一批400名士兵到达西贡,一年左右时间,这一数量增加到11.2万人。

越共在北越的帮助和支持下,逐渐改变了斗争方式,转向公开的游击战术。美国别无选择,只有向南部提供类似的援助。1963年,美国“军事顾问”增长到1.5万人,(包括27名将军);他们也带来了飞机和直升机。第一批美国受伤人员是在反越共行动中受伤的:1962年31人,1963年77人。这只是个开始,在今后的几年中,死亡人数不断增加:1964年146人,1965年1365人,1966年4896人。南越的损失更加严重:从1960年至1966年的7年中,共有5万名南越士兵、警察和官员死亡,15.7万名越共游击队员死亡。

这场残酷的战争有两个最明显的后果:南越人民愈加害怕成为越共的敌人,吴庭艳政府变得愈加残酷,政府拒绝接受美国顾问提出的改革建议。在经济方面,这些建议可能会使工人的状况变得好些;在宗教和政治方面,会使佛教徒的处境轻松些。庭艳有自己的观念。他认为持不同政见的一些佛教徒与越共有秘密联系,因此禁止佛教徒在庆祝佛陀(释迦牟尼2587年)诞辰时展示国旗。这引起了佛教徒强烈的抗议游行,警察向群众开了枪。1963年6月,第一批佛教僧侣在身上浇上汽油,在西贡的街上自焚。僧侣们的极端行为一直持续到10月末,其痛苦场面被全世界的电视播报,给南越政府造成很坏的影响。

状况变得如此糟糕,使美国中央情报局赞成在西贡实施除掉吴庭艳这一计划。1963年11月1日,一群南越将军决定行动:吴庭艳及其兄弟被暗杀,由军人集团取而代之。该集团做的第一件事是改变佛教徒的状况。3个星期后,即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在达拉斯被谋杀,其原因与越南战争没有直接联系。副总统林登·B.约翰逊继任总统,继续进行越南战争。

越共运动范围更加广泛,势力更加强大。游击队员们沿公路和小路设置陷阱,诱使警察部队和南越军队落入陷阱。他们还挖掘了3英里长的地道,通过这里他们可以出现在敌人后部。南越军队陷入极其困难的境地,约翰逊总统决定扩大美国军队的参与。公开战争已经一触即发。

1964年,美国分遣队增加到24万人,每年人数仍在继续增加;到1967年,陆、海、空联合部队及海上力量达到45万人。此外,还有B-25轰炸机,从太平洋的关岛军事基地飞往北越进行轰炸,5万多名水兵乘坐第七舰队战舰到达南越。

1964年公开战争开始。8月2日,第七舰队与北越部队展开海上激战。北越部队袭击两艘美国驱逐舰,击沉一艘,1500名水兵丧命。美国政府及其军事指挥官立刻宣布要对北越部队的残酷袭击作出报复。但是,《纽约时报》后来驳斥了这种说法(根据五角大楼的报道),揭露这一事件是事先预谋的,是美国为了给其空中力量对北越进行大规模的轰炸城市行动寻找正当理由。至此,战争已不可避免,没有什么可以阻挡。

1964年末,虽然西贡军政府已经集结了20万人,但越共部队仍然控制了南越的三分之二的领土。美国因其在空袭中使用燃烧汽油弹而招致越共的谴责。教皇保罗六世作了大量的和平呼吁。在美国凡是有男孩的家庭到了服兵役年龄就要经历焦虑与恐惧的日子。同世界各地一样,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一些来自西方国家的著名知识分子在英国历史哲学家博特兰·罗素带领下建立了审判委员会(后来成为罗素审判委员会),提出要对美国在越南所犯下的“罪行”进行审判。1967年,另一位反对“美国人”战争的世界著名传奇人物格瓦拉打出这样的标语“创造两个、三个、几千个越南”,并组织了游行示威,高呼“停止轰炸 ”的口号,反对战争。

然而,无论是否带有燃烧弹,空袭没有产生实际效果,美国飞机继续被苏制导弹击落。到1967年春天,在与北越进行了26个月的无效对抗后,美国共有500架飞机被击毁。战争仍在不断升级。1965年,参与战争的部队已达到十分惊人的数字:其中有60万名南越人,16.5万名美国人,20万名支持美国的韩国人,23万名越共游击队员,2万名正规北越士兵,再加上少量东南亚公约组织成员,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士兵。

1965年,有美国步兵师参与的阵地战首次全面打响,同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每小时时速最大为2400公里)轰炸战斗机继续轰炸北越,但是没有产生多少战略效果。虽然轰炸目标没有瞄准人口稠密的地区,如城市,然而,这仍不能避免美国遭受整个世界,特别是欧洲各个大学学生的憎恶。

支持苏联的国家给北越以帮助,并直接向战场上的越共游击队员输送援助。苏联支援了卡车、米格-21飞机、SAM导弹和直升机?中国支援武器,包括杀伤地雷和迫击炮;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支援了大炮和船只;民主德国支援了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罗马尼亚进行了医疗援助。面对这样无休止的战争以及稳定增长的死亡人数,美国公众分成了两派:“鹰”派和“鸽”派,前者人数少,后者人数多。

美国每年面对着300亿美元的参战经费,华尔街担心会重演1929年经济衰退的历史。华盛顿一些战略家认为,当时苏联和中国之间存在的摩擦可能会对河内不利。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中国和苏联却在支持越盟所需要的军事援助方面展开了竞争,看谁能够向胡志明提供更多的武器援助。

西贡的每一个军政府都显得无能。1965年7月19日,35岁的空军将军阮高其身穿飞行服,主持了政府会议,在会上大肆宣扬自己的反共情绪。但在反共前线,美国总司令威廉·威斯特摩兰将军犹豫不决的态度才是真正的致命弱点。威斯特摩兰是二战期间西西里登陆及朝鲜战争中的一名身经百战的将军,目前被从西点军校调到南越前线。总的来说,他算是一名理论家,在越共阵地散发了10亿张反共传单,而没有对其采取猛烈残酷的进攻,导致约2000名越共分子“开小差”,“逃到”南越部队,它们不是来与南越合作,而是来充当间谍,破坏其行动的。

在14年的越南战争中,1968年是最残酷的一年。这个遥远的东南亚国家由血腥的战争产生的情绪,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革命运动。后来,这个年代被称为“68年代”。1968年,美国在形象上受到一次最沉重的打击,这一打击始于春节进攻。1月30日,越共和北越部队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约5万名越共队员和越盟正规军同时进攻了140个各种战略性重要地点,其中有南越部队在西贡的总部; 11个师级指挥部中的8个,30个地方城市以及20个空军基地。毫无疑问,这是整个越南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攻击。西贡的一部分落入越共的控制中,越共甚至还在那里建立了临时革命政府。一支越共突击队企图攻入美国大使馆,但被击退,损失惨重。这次行动十分残酷。威斯特摩兰向所有军事力量发布总动员,要求立即从前一段放松时期遭受的损失中恢复过来。他们经过激烈战斗,重新夺回西贡和其他城镇,至少有3万名越共队员被杀. 春节进攻是一次全面的大规模进攻。虽然这次行动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但并不是一次军事胜利。美军几乎夺回了曾经失去的所有阵地,包括这个国家古老的城市顺化。但无论如何,这次行动是整个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它向美国和全世界公众证明,美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整个三个月期间战斗一直十分激烈。美国在湄公河三角洲发起反攻,这标志着“稻田地战争”的开始。与此同时,越共继续向美国在溪山的军事基地施加压力。后来发生了美国卷入越南战争中最严重的事件:美来大屠杀。1968年3月16日上午7点30分,美国第
十一团查理连进入美来村。查理连由24岁的陆军中尉威廉·卡利率领。卡利的顶头上司欧内斯特·梅迪纳命令卡利“消灭全部敌人”。但敌人当时不在美来村。实际上,村子里没有多少成年男子,只有妇女、老人和儿童。但“全部消灭”这一命令得到了不折不扣的执行。卡利首先向一个处于恐怖中的当地人的茅屋开枪,并命令手下人效仿他的行为。到11点,共有347人被杀。关于这次大屠杀的消息在几个月时间内都没有向公众报道,但一名结束兵役的士兵罗纳德·赖德诺尔从其战友处了解了这一事件。他立刻采取行动,向国会议员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到了新闻记者西摩·赫什的手中,他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后来因其调查和报道而获得普利策奖。1969年6月,卡利中尉被送回美国,并被指控为战争罪犯。6月29日,在一场震惊全国的审判中,卡利被判处有罪,终身监禁。在审判期间,另一名新闻记者约翰·萨克站在被告一方,并写了一本书,名为《卡利中尉》。在书中,这位中尉认为他并没有做什么,只是在执行梅迪纳上尉下达的命令。但这些命令只指向越共队员,要把他们全部消灭,不保留任何俘虏—而不是指向妇女和儿童。尼克松总统将判决终身监禁减刑至20年。卡利并没有服满刑期,于1974年底被释放,做了一名保险经纪人。梅迪纳上尉以及美国师指挥官塞纳尔·科斯特递交了退出军队的辞呈。这一事件不仅在美国公众中,而且在军队士兵中都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一分歧,有必要了解曾试图阻止这次屠杀的3名士兵。克莱姆森大学(南卡罗莱纳)教授大卫·伊根在对美来屠杀的研究中,于1988年发现了这3名士兵。他们是修·汤普森、劳伦斯·科尔伯恩和格伦·安德烈奥塔。他们当时驾驶直升机,汤普森是头头(同卡利中尉一样也是24岁)。汤普森的任务是从空中观察美来村。上午时分,他们清晰看到一名军官将一名年轻女孩射倒在地,后来,这名军官又向其颈部开了一枪,将其打死。汤普森决定降落,他们立刻发现许多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尸体被扔到沟里。他们还看到一队士兵走向一间茅屋,一位抱着刚出生的婴儿的年老妇女和一名儿童吓得呆站在那里。飞行员们开了枪,以保卫这些平民。他们解救了十几名村民。格伦·安德烈奥塔救出了一名紧紧抓住母亲尸体的两岁孩子。3个星期后,安德烈奥塔因飞机坠毁而死。汤普森和科尔伯恩向上司递交了报告,并因其行动得到嘉奖:汤普森获了十字勋章,科尔伯恩获得铜质勋章。

虽然美来屠杀不是特种部队所为,但如果不提及神秘的“绿色贝雷帽”,还无法讲述越南战争的故事—哪怕是简短的故事。这支精兵受到极端右翼分子(不仅在美国)的肯定,但同时也因其极端民族主义倾向及残暴行为而受到垮掉的一代和世界各地自由主义领导人的憎恨。“绿色贝雷帽”由一些志愿者组成,他们特别擅长反游击战以及丛林战。他们由越南军事协作指挥部和研究观察组指挥,通常称为特别行动组,于1964年成立。起初,特别行动组的任务是为南越提供训练及战略建议,后来,“绿色贝雷帽”便逐渐开始采取秘密军事行动。他们执行间谍任务,查找越共游击队员藏身之处,他们的行动也被称为黑色行动,包括非法谋杀、蓄意破坏、心理战以及提供反面消息。他们有直升机和船只,供他们进入敌人领地,返回他们的基地。特别行动组由2000名美国人和8000名越南人组成,他们都是严格按标准挑选的。总部位于西贡附近。他们从邦美蜀、昆嵩和岘港等前方观测基地接受特别任务。1967年11月后,“绿色贝雷帽”主要集中在三个地点:岘港为北方行动基地,昆嵩为中部及老挝和柬埔寨行动基地,邦美蜀为南部行动基地。他们的标准行动小组(特别侦察组)由3名美国特种部队士兵和9名南越当地人组成,特别擅长与越共在丛林地区交战,并同越过北纬17度线的北越人作战。越共付出了沉重代价后才意识到,这些“绿色贝雷帽”藏在森林中,突然间以极强的火力和强壮的身体及勇气出现在面前,令他们难逃厄运。

经过1968年的春节进攻以及美国的反击后,北越正规军将承担战争的主要压力。但美国的政治及军事威望也严重受损。共和党人查理德·尼克松经过竞选成为下一届总统,虽然他是右翼派,但也于1969年1月在巴黎倡导和平谈判。

美国基本上承认取得越战的胜利是不可能的。随着美国在东南亚地区遭受的军事失败,尼克松政府不得不正视国内出现的越来越强烈的不满情绪。一些情绪激昂的抗议者,如世界著名的重量级拳王卡休斯·克莱拒绝服兵役。电视上有关战争的报道更多地强调战争的负面影响。越南已经成为穷人反抗帝国主义的一个象征。大学校园中的抗议活动也十分普遍。在俄亥俄大学,国民警卫队非法使用武力,在格斗中打死4名学生。这一骚乱很快传遍了欧洲的大学,“68年代”一词(自1968年开始,学生的抗议活动从巴黎遍及德国及意大利的主要城市)成为抗议活动的同义词。抗议活动以“伟大的越南人民”的名义进行,得到苏联国家安全组织—克格勃的组织领导与经济上的援助。从1970年开始,战争波及柬埔寨和老挝。柬埔寨发生的政变推翻了西哈努克亲王,朗诺将军在首都金边夺取政权。在老挝,政府继续抵抗游击队员。1970年底,根据尼克松总统顾问亨利·基辛格起草的计划,美国开始逐渐减少驻在南越军队的数量。南越将要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战争,因为美国将限制对其提供武器、弹药及药品方面的支持。

美军开始逐渐撤回美国,到1972年末,在南越只剩下4.3万名美国士兵? 他们也
即将离开那里。1973年1月27日,美国在巴黎与北越签订和平协约。这场战争使美国损失了5.7万人。在南越的尸体堆积如山。在老挝,巴特寮占领首都万象后,掌握了权力。在柬埔寨,红色高棉领袖波尔布特推翻了朗诺政府。由阮文绍统治的南越一直抵抗到1975年4月30日。这一天,越南人民军进入西贡,当最后一名美国人乘坐一架直升机从美国大使馆上空逃走时,整个世界都感到十分震惊。这场20年前开始的战争,旨在阻止印度支那成为共产主义国家,最终以美国撤离而结束。这对西方来说是痛苦的。对越南人而言,战争最终使200多万人死亡,300万人受伤,1200万人流离失所。对美国人而言,共有57685人死亡,15.3万人受伤。在第三个千年到来之际,越南处于和平之中。西贡,现在改为胡志明市,以纪念这位于1969年去世的共产主义政治家,新的一代正在以爱和良好的愿望重建这座城市。
参考资料:/question/4093351.html

北溪管道属于

北溪管道简介
北溪一号:

北溪-1是一条天然气管道支线,位于德国北部城市卢布明。“北溪-1”天然气管道东起俄罗斯维堡,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是俄罗斯向欧洲输气的主要管道。北溪二号:

是俄罗斯天然气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和五家欧洲公司的合作项目,每年可输送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是“北溪二号”线股份公司的独家持股者,负责实施这一耗资95亿欧元的项目,并承担一半的费用。截至2021年1月19日,“北溪二号”项目超过90%已铺设完成。

2021年8月31日,俄罗斯“北溪-2”管道第一条支线调试工作已基本完成。9月10日,“北溪”天然气管道全段铺设完成 。10月4日,俄罗斯向德国输送天然气管道项目“北溪-2”运营商北溪-2 AG公司发布声明称,该公司已开始为“北溪-2”天然气管线注入天然气,接受注气的只有“北溪-2”管线中的一条支线管道。 2021年12月20日,据德国媒体报道,尽管“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尚未获得运营许可,但该项目运营公司已经开始为第二条管道填充天然气。

相关推荐:

美调查记者西摩·赫什表示美政府永远不会承认破坏“北溪”管道

华裔女赌神:曾一局赢400万横扫美国赌场,33岁被61岁流浪汉焚尸

王毅在慕尼黑当众透露,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站在这一边!

马云现身澳大利亚!这段西湖边结下的缘份,居然延续了43年

台媒:上海台办副主任李骁东抵台,岛内统派团体“热烈欢迎”

性骚扰+职场霸凌

江西2023年考研成绩查询官网

江西考研成绩查询入口2023

声明:《美调查记者西摩·赫什表示美政府永远不会承认破坏“北溪”管道》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美调查记者西摩·赫什表示美政府永远不会承认破坏“北溪”管道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此前爆料美国炸毁“北溪”管道的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2月17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政府永远都不...

    八卦 日期:2023-06-15

  • 怀孕期间该不该打预防针

    孕妇应与正常人一样,不仅有了病必须立即就诊,接受医生的指导和治疗,而且在适当时候也要接受一些必要的预防接种。 孕妇可接受的防疫接种主要有...

    健康 日期:2023-06-15

  • 网络传输的原理

    网络传输的原理:利用一系列的线路,如光纤、双绞线等,经过电路的调整变化依据网络传输协议进行通信。其中网络传输需要介质,即网络中发送方与接收...

    百科 日期:2023-06-15

  • 台州五一期间石塘半岛交通组织调整

    台州“五一”期间石塘半岛交通组织调整 为加强“五一”期间石塘半岛交通组织与管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

    景点 日期:2023-06-15

  • 华裔女赌神:曾一局赢400万横扫美国赌场,33岁被61岁流浪汉焚尸

    华裔女赌神:曾一局赢400万横扫美国赌场,33岁被61岁流浪汉焚尸华裔女孩赵苏茜,是美国赌场知名的“赌神”。只要她一出手,那场上的赢家必定是她。...

    八卦 日期:2023-06-15

  • gt是什么跑车

    Gt不是指跑车,而是指大马力的车,有特定性能的车。名字上有GT的车,说明这款车在同车系中属于高性能版。gt是什么意思?Gt在拉丁语中是指Gran Turi...

    汽车 日期:2023-06-15

  • 网络传播专业的就业好吗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新闻传播行业就业,可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或国家宣传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及高等学校从事新闻、宣传、文秘和教学科...

    百科 日期:2023-06-15

  • 2023台州市博物馆五一期间有哪些活动

    2023台州市博物馆五一期间活动安排台州乡贤书画名迹展 展览时间:3月12日——5月12日展览地点:台州市博物馆四楼展厅寻路归真——丁立人、廖春...

    景点 日期:2023-06-15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