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吴宇森:香港警匪片鼻祖,从底层到好莱坞大导,如今为何跌落神坛

吴宇森:香港警匪片鼻祖,从底层到好莱坞大导,如今为何跌落神坛

来源:网络 作者:戏骨往事 时间:03-09 手机版

| 戏骨往事

警匪片算是香港电影中的一块金字招牌,不过当初的警匪片可没有这么风靡,在香港电影被喜剧片全面攻占的时候,是吴宇森用《英雄本色》将警匪片从小众电影分类中拉出来并逐渐发扬光大,并形成具有香港浓厚特色的招牌电影种类。

随后吴宇森闯荡好莱坞,并迅速成为好莱坞导演中的一线,近年来,吴宇森想重新回到中国,他重新拍起华语片,但票房都不尽如人意,如今吴宇森还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将自己失去的东西都找回来吗?

谈到警匪片,《英雄本色》中不少剧情都在日后成为警匪片中亘古不变的定律。

观众眼前都能浮现出周润发手持双枪越过枪林弹雨,打得血肉横飞的场面,还有善恶双方持枪对峙的场面。

要说吴宇森的暴力为何能成为美学,因为他的暴力场面不仅是为了感官刺激而存在,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和义。

吴宇森是出了名的喜欢鸽子。

他总会在血腥的枪战场面后放生鸽子,他本人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鸽子对于他来说是和平、也是新生的希望。

他把这些意象都融入到电影中,暴力与和平是完全相反的两个对立面,而白鸽的加入,象征着在野蛮的暴力之后,人终究会走向和平。

1946年出生的吴宇森生在广州,那时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家人为了逃避战乱,在1951年的时候搬迁来香港。

可在香港的日子也不那么安生,之前在广州,吴宇森生过一场大病,但父亲始终没有放弃他,为了治病,家中的钱已经所剩无几,后来搬到香港,只能住在石硖尾那一片的贫民区。

周围什么人都有,毒贩、黑社会、赌鬼齐聚一堂,吴宇森回忆起当时,古惑仔整天拿着刀砍人,他们随时都在拉小弟,如果拒绝他们的要求,接下来免不了要发生一场混战。

五六岁的吴宇森每天起床第一件事不是刷牙洗脸,而是找一件趁手的东西当武器,对于那时的生活,吴宇森感觉自己就像活在地狱中。

《英雄本色》中小马哥的经典台词:我不会永远让人拿枪指着我的头,就是吴宇森的真实经历。

因为穷,吴宇森连书都读不起,最后还是在教会的资助下,才能接受教育。这也是鸽子为何会成为吴宇森电影中重要标志的原因,在他最黑暗无光的时期,是教会接纳了他,吴宇森也成了最虔诚的基督教徒。

每当吴宇森想逃避地狱般的现实的时候,除了躲到教会,他还喜欢躲到电影院去。

当时大荧幕上流行的是歌舞片,吴森宇看着电影里的世界,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主角们只要开口唱歌,就会变得天下太平,幸福繁荣。常有人说吴宇森电影中的枪战镜头就像跳舞一样浪漫,尤其是特有的慢镜,让激烈的战斗也同时具有舞蹈般的韵律感。

看的电影多了,吴宇森自己也想走到电影这个世界里面去,最开始他的第一志向并不是想当导演,而是亲自上阵当演员。

但吴宇森长相平平,说帅肯定是算不上了,但说丑,好像也没丑出什么特色,所以他只能辗转在个个片场中跑跑龙套。

龙套的人多了,能成为大明星的又能有多少个。

吴宇森干脆下了决心,他找到一帮同样热爱电影的人,一起从饭钱里省出一块八毛的,凑齐了钱去买胶片,自己拍电影,这部电影自然由吴宇森出演男主角,过足了演员瘾,但是没有人投资,也没有观众欣赏,自己拍的东西只有自己欣赏也没意思。吴宇森还是决定到片场去好好地打拼。

香港电影拍摄片场一般都采用学徒制,一个人想当导演,必须得从打杂的场记做起,当摄影、做剪辑,然后才有机会一步步往上走到副导演,最后还要得投资人青睐,才有机会被提拔成导演。

一旦运气不好,在片场打个几十年杂都没机会拍一场戏。吴宇森算是熬出头的人,他有幸赶香港电影的新浪潮运动,可和他同一批的导演,哪个不是养尊处优的富家公子哥,吃饱了才有闲情来搞电影。

徐克是吴宇森的好友,两人合拍过不少电影,彼此之间也是互相欣赏,但他们的家境简直是天差地别,徐克美国留学8年,一回来就能当导演,而吴宇森在成为导演之前,在片场中摸爬滚打了八年,每天都在看别人的脸色做事。

吴宇森对警匪片的偏爱,既可以说是童年经历对他造成的影响,也有对贵人张彻的致敬。

张彻是邵氏导演中第一个拍出百万票房电影的导演,惯有张百万之称,张彻爱拍武侠片,片中的侠肝义胆也都一并传给了吴宇森,他跟着张彻在邵氏干了多年,张彻喜欢他,放心地将自己的片子都交给他去剪。

吴宇森在张彻手下学了许多,当他终于有机会做独立导演的时候,他便一股脑地将多年的所见所闻都拍了进去,这部《过客》最终因为场面太过暴力而被禁映,直到吴宇森成名以后,发行公司才蹭着他的热度,将影片改名后上映。

初次拍片就惨遭禁映,吴宇森为了混口饭吃,也不得不低头去拍些中规中矩的喜剧片,观众爱看,导演就拼命拍一些换汤不换药的电影,吴宇森自己都觉得壮志难酬,他终日躲在房间内借酒浇愁。

偏偏是祸不单行,吴宇森对喜剧没有兴趣,强颜欢笑的电影是逗乐不了观众的,现在他拍出来的电影连票房都保证不了,吴宇森的导演位置已经岌岌可危。

有人说,香港电影之分两个阶段,一个是《英雄本色》出现前的香港电影,另一个就是《英雄本色》出现后的香港电影。

不客气地说,《英雄本色》就是香港警匪片的鼻祖。彼时失意的吴宇森和过气英雄狄龙,票房毒药周润发,还有奶油小生张国荣,这几个人凑在一起,没人看好他们。

狄龙曾是张彻的爱将,在武侠片引领风潮的年代,他也曾是受万人敬仰的大明星,然而时代的车轮匆匆碾过,狄龙早已被遗忘在角落。周润发的许文强虽然广受好评,但也只局限在不要钱的小荧幕上,等到他转身投向大荧幕时,观众们像都商量好了似的,不愿为他买账。

张国荣固然得万千粉丝宠爱,可顽固的专家评委是怎么看他都不顺眼,觉得他就不适合演戏。吴宇森更不用说,已经40多岁还毫无名气,如果这部片再不成功,他还是比较适合回家养老。

在吴宇森之前,没人想过现代人还能拍动作片,古代流传下来的武林绝学适合飞檐走壁,一掌推翻一座山,打到激烈之时,什么电光烟雾火花都往上加。而吴宇森突发奇想,将衣袂飘飘的长衫换成风衣,刀光剑影换成枪林弹雨,儿女情长也被兄弟情深所代替,吴宇森将张彻片中的那一套都拿来用了,却别有一番风格。

《英雄本色》大获成功,不仅是在中国,这部片子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轰动,女人为张国荣饰演的宋子杰流泪,男人则对小马哥和宋子豪的复仇之路热血沸腾,港片迷昆汀在看完此片后也是赞不绝口,在他的多部电影中,都能看见对吴宇森的致敬。

《黑客帝国》中的枪战场面也堪称一绝,导演沃卓斯基兄弟承认,是手持双枪的周润发给了他们灵感。

吴宇森的名号也从此打响,《海扁王》中,超杀女随口就能说出吴宇森第一部电影是改名后的《铁汉柔情》,《惊声尖笑》也拿过吴导挚爱的白鸽当梗,吴宇森这石破天惊的一拍,奠定了他在影坛上的地位。

吴宇森爱拍动作戏,有些动作片导演往往会厚此薄彼,动作场面拍的不错,可台词方面总会差那么一口气,吴宇森的台词却带着浓厚的人文韵味。

小马哥的经典台词“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我只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就是吴宇森的内心深处的呐喊,他也实现了这句话,在去好莱坞发展前拍的《喋血双雄》、《纵横四海》等电影,无一不是香港电影史上的经典。

吴宇森远赴好莱坞发展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他觉得再在香港拍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他在香港的路已经走到了顶端,他即将要征服的另一个地方,就是世界电影的中心好莱坞。

初入好莱坞,吴宇森很快就遭受到第一个挫折,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始终存在着差异,他如果再按照东方的方式拍戏,很快就会被踢出局。他开始潜心钻研美国的背景与文化。

1997年,吴宇森交出了他的研究作业:《变脸》,他将西方的人道精神和自己一贯的暴力美学融合起来,同时还带着浓厚的东方气息,电影讲述的事件非常离奇,好人警察为套出炸弹的机密,与恐怖分子进行了一场难以置信的“换脸术”。

好人变成坏人,坏人在醒来后强迫医生给自己还上好人的脸,变成好人。当这个世界上能证明两人身份互换的人都不在了,他们面对自己的新身份和新人生,又该何去何从。吴宇森的这部电影就像是一个太极图。

警察是正面角色,但他为了工作,对家人也不看重,恐怖分子是反面角色,但他变成警察后,也让警察的家人体会到不多得的家庭温情,一正一邪之间善恶难分,最后四人持枪对峙,由上帝见证这枪响人倒,白鸽飞舞的画面,堪称是暴力美学的极致。《无间道》的导演正是受此启发,拍出香港警匪片的又一巅峰之作。

作为首位成功在好莱坞站稳脚跟的华人导演,吴宇森的地位无需多言,早在2002年,他就在好莱坞的星光大道上留下过手印,再加上他小时生过大病,身体不算太好,即使他在拍完《碟中谍2》后就隐退,到现在仍旧会是神坛上的导演。

不过吴宇森在后期又回到中国发展,很大一个原因是张彻导演的去世。

2002年,56岁的吴宇森执导的《碟中谍2》,在全球范围内斩获5.5亿美元的票房,正是春风得意之际,忽然听闻张彻病重的消息,吴宇森立马从欧洲转机飞往香港,结果还是来晚一步,只能坐在灵堂前排,送别已经仙逝的恩师。

此时的吴宇森已经是拍过好莱坞少有的拥有最终剪辑权的国际大导演,他却放下在美国的一切,决心重新回到中国,因为这里是张彻工作过的地方,还有一帮不能割舍的老朋友在等着他。

2007年,吴宇森回到中国拍的第一部电影就是《赤壁》,这部投资超过5亿的大制作却沦为大众笑柄。

电影根据三国著名大战赤壁之战改编而成,这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段历史,吴宇森懂得潜心钻研西方文化,然而面对本国的历史,他的大胆改动就显得有些胡来了。

曹操是著名的枭雄,尽管多有好色之举,但也绝不会是为博美人一笑,放任军营纪律混乱的人,片中多处魔改也令观众不忍直视,最后扑街到连成本都收不回。

吴宇森就连回到三国时期,也舍不得放弃现代基督的鸽子,整部片子拍的中不中,洋不洋,吴宇森的口碑也开始一路下跌,后续拍的《太平轮》、《追捕》的投资金额也是越来越少,有人说吴宇森已经跌落神坛,干脆退休养病好了。

吴宇森作为一个从底层一路拼搏上来的导演,走到今天的位置实属不易,他怀着对电影的热爱,才会一次次勇攀高峰,但有时候走得太高,想再更进一步也是件难事。

吴宇森已经登上过生涯的巅峰,开创过香港警匪片的先河,又到好莱坞成就过自我,如今他已经75周岁,在后浪奔涌的中国影坛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早几年吴宇森患过癌症,体力也大不如前,其实他早有可以传世的影坛佳作,再往后的人生里休养生息,也未尝不可。

推荐一些好看的香港黑帮电影

1、枪火

提到黑帮题材就不得不提杜琪峰,提到杜琪峰就不得不提《枪火》。

这部经典,从开始拍摄到结束,仅仅花了19天。片中的那场商场枪战戏更成为了港片中的经典。

五人之间的从陌生、到不和、再到亲密无间,简单的一个小动作,就告诉我们:他们不仅是单纯的执行任务,而是兄弟。

2、江湖

刘德华和张学友两大天王合作的一部另类黑帮电影,之所以说是另类,是因为除了热血江湖,影片更多地将触角放在了两位黑帮大哥的内心世界,画风也是相当文艺。

前后20年,两个时空的宿命,不变的是江湖,变得是人心。

但当然也有不变的,一句简单的对白,张学友饰演的左手那几十年如一日的情义就足以让观者泪目。

3、跛豪

以香港六七十年代名震一时的大毒枭吴锡豪的生平为题材,描述了他传奇的一生。

虽然本片相当成功,上映之后不但横扫香港电影金像奖,还被成为港版的《教父》,但不知道吴锡豪先生本人看了会做何感想。

潮汕帮的兄弟情谊、一个江湖大佬的黑帮史诗,再加上艳星叶子楣的肉体,这样的电影有谁不喜欢看?

4、古惑仔之人在江湖

这个系列的经典已经无需多说,《古惑仔》系列甚至可以说影响了一代青少年对于黑帮的认知。

从事多年后,他们只是再度在《煎饼侠》里跑个龙套,也依然能让整个电影院变得沸腾。

虽然我们再也拍不出《古惑仔》,但那个刀光剑影的热血江湖却依稀犹在昨天。

5、监狱风云

有情义、有江湖,写实的监狱生活外加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监狱虽小但却比外面的世界更加的残酷。

阿正与阿耀这对患难之交,与邪恶的典狱长之间的斗争,再次颠覆了人们对正与邪的认知。

而周润发,也贡献了继小马哥后又一经典形象。

6、喋血双雄

吴宇森的巅峰之作,80年代的港片市场是周润发的天下。

一个是被黑道追杀的杀手,一个是受上级排挤的警察,两个看似互不相干的人,却并肩作战,谱写了一段惺惺相惜的江湖情。

喜欢教堂加鸽子的吴宇森,一定不要错过这部有江湖、有情义的暴力美学佳作。

7、英雄本色

香港黑帮电影里面,最经典的一部,没有之一。同时也创造了香港电影史上最经典的人物之一——小马哥。

没有太多的儿女情长,小马哥嘶吼的说出那句: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亲手拿回来!这就是那个真实的江湖和真实的人性。

8、亚飞与亚基

当然港片黑帮题材电影中,也少不了喜剧题材,比如这一部。

一对好基友亚飞(梁朝伟饰)和亚基(张学友饰)携手混黑社会。

然而,他们不但贪财、怂包、还克老大...这样两个小弟,估计每个黑帮大哥都怕。

梁朝伟的喜剧天赋从来没有人怀疑,而作为行走的表情包张学友更不用多说。

这部荒诞的黑色喜剧也用讽刺的视角嘲讽了那个看似风光、实则荒唐的黑社会。

9、O记三合会档案

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阿豪(刘青云饰)和阿乐(吴镇宇饰),都有个警察梦。

然而他们却一个加入了警队,一个加入了黑社会,但这对兄弟却警民合作,联手发了大财......

为了走上人生巅峰,连朱茵这样的美人都能送的出手,刘青云饰演的阿豪绝对可以堪称是混黑社会的翘楚。

10、真心英雄

两个黑帮成员Jack(黎明饰)和秋(刘青云饰)在酒吧相遇,成了惺惺相惜的兄弟。

无奈最后双方帮派决裂,两人只能决一死战。虽然是一部传统的黑帮片,却处处透露着文艺气息。

影片最后,黎明帮助死去的刘青云手刃敌人的画面也是相当虐,杜琪峰我服。

包揽内地票房1/3,这帮香港新生代导演到底有何能耐?

本文首发:娱乐资本论(yulezibenlun)

频繁在两地之间往返,见面就加微信,日益娴熟和标准的普通话,这是年轻一代香港导演留给娱乐资本论的新印象。与王晶、刘镇伟、尔冬升、吴宇森等早期成名的香港导演不同,他们似乎更加融入内地生活节奏,也更懂得内地电影市场资本与创作角力的游戏规则。

刚刚过去的国庆档与中秋档,《王牌逗王牌》、《大话西游3》表现平平,而《七月与安生》、《湄公河行动》却凭借良好的口碑实现票房逆袭,这似乎印证了香港导演在经历一场新旧更替的悄然演变:名导退居幕后,新导演与内地编剧、制片人撑起合拍片大旗。

新一代香港导演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相比于内地年轻导演,香港导演的从业经历更为成熟,而比起香港老牌导演要求制片话语权,他们更善于沟通和听取内地制片人的建议;两岸三地电影制作班底从早期的磨合到如今的融合,已经逐渐形成更合理的香港导演+两地编剧+内地制片人的工作机制,这让如今的合拍片脱离了早期不接地气或者过于套路化的问题,成功几率比以往增加了不少。

2016年堪数香港导演的集中爆发之年,不仅票房前十的影片中有4部出自香港导演之手,而且越来越多香港新一代导演的名字逐渐走入人们视野,而且随着内地警匪片、现实题材、以及新闻事件改变影视的出现,香港导演迎来了他们在内地的黄金时代。

港片没落,香港导演借主旋律和魔幻大片崛起?

近年来,随着香港电影在本土及内地的影响力日渐式微,整个电影界萦绕着一股港片日薄西山的悲观气息。大量香港电影人舍弃本土市场北上,一些人迅速扎根,也有一些人则至今水土不服。不管怎样,“香港电影没落”、“香港导演不行”的论调,在《新少林寺》、《太平轮》、《三国志之见龙卸甲》等合拍片公映时被反复提出。

分水岭出现在2013年,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在内地票房突破5亿,徐克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拿下6亿票房,周星驰与郭子健的《西游降魔篇》更是一举摘得年度票房冠军。接下来的几年,香港导演的名字多少都会出现在年度票房top10的榜单中。

数据来源:猫眼 截至日期:2016年10月15日

经历了两年回暖期,2016年堪数香港导演的集中爆发之年,不仅票房前十的影片中有4部出自香港导演之手,而且越来越多香港新一代导演的名字逐渐走入人们视野。他们的出现,多少刷新了人们关于港片套路化、香港导演黔驴技穷的刻板印象:

一是题材从单纯的动作喜剧转向多元化:过去香港导演主要接手传统的警匪枪战和无厘头喜剧,近两年,不少主旋律题材、大IP魔幻片以及青春爱情片、剧情片等,也成为香港新一代导演施展才华的空间,比如曾国祥的《七月与安生》,在青春片已泛滥成灾的国内市场,被认为改编的精彩程度甚至超过原作。

二是香港导演在主旋律电影中成功融入类型片风格:从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开始,《反贪风暴》、《救火英雄》、《我的战争》、《湄公河行动》等多部主旋律影片,都由香港导演来主导。相比于内地电影人刚刚开始探索商业类型片,香港导演在制作动作片、警匪片上还是比较有优势,这批主旋律电影普遍没有以往的刻意说教和煽情,惊险刺激的程度也堪比一些好莱坞商业大片。

三是魔幻大片崛起,给香港导演更多用武之地:香港电影的工业制作水准较为成熟,比如电影版《盗墓笔记》在特效方面堪称良心,《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也被认为画风唯美,特效“国产最高”,即便是今年饱受诟病的《封神》,尽管剧情奇葩,但在视效方面却较少有批评之声。

香港导演已经成为内地公司竞相追逐的香饽饽

其实就在几年前,香港导演和内地公司的合作还远不像今天这么如胶似漆。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就曾炮轰香港导演,认为其制片标准低、缺乏执行力、漫天要价,而“香港编剧的地位差到毁灭整个行业的地步”,这种激进言论,和光线曾在香港导演身上栽过跟头不无关系。

王长田

“说实话,过去香港导演和内地公司互相之间无论心态、合作方式、题材选择方面都有问题,”王长田告诉小娱,“香港你知道,一直是导演中心制,但大陆是制片人中心制,这个磨合其实在前几年相当困难。”

但如今,王长田的态度在悄然变化,年初周星驰执导的《美人鱼》成为年度票房爆款,也重启了光线与香港导演合作的大幕。“一部分老一点的导演他们在改变,忍不住融入内地。”但他透露自己比较倾向于请年轻化的香港导演,因为跟前几代电影人相比,新一代电影导演素质更高,也更愿意接受内地制片人中心制,把工作精力主要放在内容创作上,而不像老一代导演紧握制片话语权。

在王长田看来,内地市场已经成为香港青年扎根的沃土:“香港的电影市场太小,一些香港电影公司的观念比较老旧、竞争力差,公司不行,你怎么去指望他能够培养发掘人才或者让他们实现他们的想法?从长期来看,我认为香港已经失去了培养新导演的机制,如今这批新导演大多数在内地成长,大陆显然具有更好的培养环境。”

另外过去有些敏感题材,比如真实事件改编不让碰,只能把市场让给港片。如今情况发生变化,有业内人士预测明后年真实事件改编的国产片会兴起,比如甘肃白银案、1986长江漂流、太平洋大逃杀等轰动事件,都相继被买下改编权。香港导演在现实主义题材的拍摄方面经验十足,自然成为内地影视公司改编时的首选。

郭子健

而强调视效技术的魔幻题材在内地火热,也给了香港导演用武之地。在谈到磨铁与新丽传媒合作开发的电影《悟空传》邀请郭子健担任导演时,磨铁CEO沈浩波表示:“香港年轻一代的导演挺强,拍电影的心态比较单纯,大陆很多导演尤其知名导演,可能世故的成分多一点。”

他认为,相比于大陆的青年导演很多还停留在处女作阶段,其作品尚未获得足够的市场检验,香港青年导演们往往并不是很年轻,他们多数集中在40岁左右,已经出道多年并积累了不少作品经验,能够更好地融入大陆电影市场。“现在电影导演很稀缺,有不少是拍网剧、网大出身,相对来讲香港导演经历过的电影训练可能比较完整。”

不过如今,香港导演已经成为内地公司竞相追逐的香饽饽。徐克、陈可辛等早年便转战内地的大导自不必说,林超贤、彭顺、郭子健、周显扬等新一代导演身上都背了不少片约,甚至此前主要活跃在香港的《踏血寻梅》导演翁子光,也早已被内地公司锁定,接拍真实案件改编的《太平洋大逃杀》。

“我们现在最近也在见几个比较年轻的香港导演,但是他们手里确实太多(项目),”王长田感叹,“香港导演上来动不动就签约,每个人手里一堆片约,先把钱拿回来花着,这一点跟内地导演不一样,内地导演特别珍惜自己的羽毛。但是另一方面,你也可以理解为香港导演的资本概念更强。”

资历较浅的香港年轻导演,往往也会有资深电影人扶持

其实翻看香港新一代导演的履历,会发现多数所谓新导演其实经验丰富,不少是从大导的副导演逐渐做起来的,正如一些人所说,“香港电影圈是中年社会”,和内地新人导演的年轻化相比,香港导演往往在40岁左右才开始崭露头角。

比如《悟空传》导演郭子健,因与周星驰合作《西游降魔篇》而被人注意;《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的导演郑保瑞,曾在叶伟信多部片子中担任副导演,《暴疯语》导演李光耀则是尔冬升御用副导演。

林超贤

因为《湄公河行动》而名声大噪的林超贤,最早则是陈嘉上的副导演,通过《证人》、《线人》、《逆战》、《激战》等罪案片,逐渐积累起自己的口碑。“林超贤是很努力的导演,他为《湄公河》这个项目已经准备了两年多,票房和口碑逆袭是意料之中的。” 香港资深电影人、《无间道》系列监制庄澄认为,林超贤的成功属于稳扎稳打,“他会在自己已经熟练操作的领域,比如动作片上不断地突破和创新。”

即便是资历较浅的香港年轻导演,往往也会有资深电影人扶持,这可能源于香港电影圈素来深厚的“以老带新”传统,只要上了同一艘船,制片人都会派团队保驾护航,帮忙解决编剧、资金等一系列问题。

“十几年前香港电影人才断层很厉害,所以成熟的电影人扶持电影新人的意愿很强烈。”据庄澄介绍,香港政府的“首部剧情电影计划”已经举办了三届,主要扶持新导演拍摄第一部作品,专业组和大专组的获胜者都将拿到三百万到六百万的投拍资金,同时会有经验丰富的香港电影人担当监制。

这种传统,让新人导演能够更快适应电影市场的游戏规则。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曾国祥与陈可辛的组合,尽管陈可辛曾在采访也谈到,以自己如今的阅历,已经很难再拍青春爱情片,创作心态和年轻人有了距离,但在《七月与安生》中,还是能看到陈可辛电影中产阶级情怀的影子,再加上曾国祥作为新人导演,融入了更为现代化的拍摄手法和理念,让这部爱情片情感细腻,并且叙事节奏更受年轻观众青睐。

彭顺

此外,最早进入内地的香港导演成名已久,早已形成自己特有的制片风格。像王晶导演曾在采访中向小娱坦言,即使来内地拍戏,也很少有人能够干涉自己的创作,“不然就不拍了”。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问到想拍什么类型的电影,《我的战争》导演彭顺就表示,自己如今已是国产片导演,主要看市场和投资方的意愿,“有什么戏就拍什么”。

“长期以来华语片长久以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制片人中心制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庄澄认为,“比如在美国,制片人的话语权无疑是最大的,所以你看香港导演去美国拍了几部戏,就不拍了,因为不适应这样的制度。”

与郭子健和郑保瑞都有过合作的香港编剧黄英表示,新一代的香港导演更善于听取意见:“和以前的一些大导演合作感觉不一样,比较敢沟通”。不难看出在合作姿态上,香港新一代导演已经和过去大牌的导演们有了不少变化。随着两岸三地的创作班底不断融合,合拍片往往是由香港导演搭配内地的编剧或者制片人,比如《湄公河行动》的制片人是黄建新,而《我的战争》则由刘恒担任编剧,在各自领域发挥长项。

“所以现在有一个趋势:大导演做制片人,自己说了算;而导演的位置交给更年轻的导演。” 庄澄告诉小娱,“你想一个成名的导演老是自己来拍,两年才能有一部作品。但像陈可辛,王晶现在一年能够监制好几部戏,这也是他们非常擅长做的。”

电影《桃姐》

其实不止香港导演,伴随电影市场资本和受众的倾斜,一批香港编剧和其他电影人才也早已流向内地,比如光景映画最近公布的“千日计划”,6位签约的主创中有四位是香港比较资深的编剧或导演,比如《桃姐》的编剧陈淑贤,《杀破狼2》的编剧黄英,以及《冲锋车》的编剧和导演刘浩良。

“香港的电影人现在被掏空了,”庄澄感叹,“比如说我们要开一部电影,就发现连美术指导、动作导演都没了,很多都到内地来开工,有经验的导演也是拍合拍片比较多。”

香港本土的电影市场则成为新浪潮电影或独立电影的天下。一些香港导演曾经向小娱坦言,其实他们骨子里还是更喜欢拍本土的电影,曾国祥在拍完《七月与安生》后,也开始帮朋友拍摄港片。“我会劝他们不要老是拍本土的电影,因为不一定每部都能投资回本。”庄澄认为,“我觉得合拍片和小片都要拍,大片拍一部就可以养很多小片。”

香港“邵氏电影”指的是什么?

【邵氏电影·昨日】
1958年,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在香港成立,此后30年间,邵氏电影渐渐长成华语影坛的一支奇葩,无论什么时候,提起华语电影,绝对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邵氏电影。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邵氏电影的黄金期,它在香港影坛处于霸主地位,无人能出其右。要紧的是,它的影响力绝不仅仅局限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邵氏电影的影迷群遍及东南亚一带的华人社区。
[b]昔日辉煌{/b]
邵氏的历史,其实是脉络清晰的: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是邵氏的创业期,代表人物是李翰祥,他的黄梅派影片成为邵氏的主打类型;60年代中期往后,在张彻的极力倡导下,邵氏把武侠片带入了辉煌期,其中,又分成两个支派,一个是张彻力主的新武侠电影;另一个则是楚原,他擅长和古龙合作拍摄那些超现实主义的武侠作品。可惜的是,李翰祥、张彻已经分别于1996年和2002年离我们而去了。
不过,上面说的还只是狭义中的邵氏电影,要说邵氏最早的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邵家兄弟1925年在上海成立天一制片厂拍片的时候。
邵氏在80年代中期停止影片的制作,邵氏的光环开始层层隐去,当然,谁也不会否认,邵氏电影是影迷心底一块永远割舍不掉的珍藏,我们期待着它再回来,或者仅仅是老片的修复重新上映,或者是邵氏风格在新时代的发展创新,总之是在等待它再次散射耀眼的光芒。———编者按
李翰祥
黄梅派电影
在邵氏电影中,中国古装片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李翰祥则是拍摄古装风月片的高手。李翰祥在邵氏的创业阶段进入公司,当时他力主拍摄黄梅调电影,选用林黛担任主演拍摄出影片《貂蝉》,影片于1958年上映,随即打破了国语片在香港的票房纪录。这一成功,让邵氏的老板坚定了对李翰祥的信心,在公司的鼓励下,李翰祥随后拍出了《江山美人》,此片在第六届亚洲影展上拿到最佳影片的大奖,李翰祥的黄梅派电影渐渐成为邵氏出品的影片中的一大支。
60年代中之前,黄梅派都是邵氏电影的主流,李翰祥更是当时邵氏的皇牌导演。黄梅派影片的故事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深受东南亚那些身在异乡的华人喜爱。
张彻 胡金铨
新派武侠电影
与李翰祥的风格不同,胡金铨和张彻则以拍摄武侠片闻名,他们的风格被人定义为新派武侠电影,确定这一派的开山之作是胡金铨1966年所拍的《大醉侠》,次年,张彻的《独臂刀》上映,成为第一部票房超过百万的影片,张彻“百万导演”的名号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在张彻的电影中,男性演员才真正赢得了主角的地位。之前的黄梅派作品,男性演员在其中更多地只是起到一个陪衬的作用,张彻则不同,在他的影片中,男主角大多是性格刚烈的侠客,他们个性独立,有自己的一套为人处事的标准,他们最看重的是男人间的情义,儿女情长却往往退居二线,成为影片主线的一个陪衬。
胡金铨与张彻同属于一个时期的导演,同样是新派武侠片的开山鼻祖级别的人物,不过,他和张彻还是有些不同,胡金铨更强调动作在画面上的美感,不像张彻那样追求残酷美和动作的利索和真实,而且,胡金铨塑造的人物不像张彻的人物那么强硬,性格大多比较含蓄。
超现实诡异武侠片
同样是武侠影片,楚原的风格与胡金铨和张彻的都不同,相比之下,胡金铨和张彻更现实一些,楚原则属于超现实主义,这和他拍摄的影片多以古龙的小说为蓝本有关,他的《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都是这类超现实武侠片的代表作。这类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大多风流倜傥、放荡不羁、他们浪迹天涯,时不时还会出现一些不大合乎情理的情节,这也正是古龙小说的特点了。
经常在楚原的影片中出现的演员是狄龙,当年,人们习惯地把楚原、古龙和狄龙三人称为铁三角。
【邵氏文武女头牌】
文:林黛
这个四届亚洲影后,在30岁的年纪上自行结束了生命,留住了辉煌也带给了影迷无限的唏嘘感慨。她出生于1934年,广西人,15岁的时候到香港定居,16岁开始进入演艺圈。她在邵氏期间拍摄的《貂禅》《千娇百媚》《不了情》都为她带来的影后的殊荣(她另外一次当影后是因为在电懋拍的《金莲花》)。1964年,她为情自杀身亡,留下《蓝与黑》和《宝莲灯》两部未完的作品。她的古装扮相特别妩媚,是邵氏风月片盛行时期的头牌女星。
武:郑佩佩
与林黛不同的是,郑佩佩是邵氏的武侠女星,她在邵氏一共拍了23部电影,不算太多,但因为几乎部部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让人感觉她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奉献给了邵氏。她刚刚出道的时候,接拍了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由此而以“侠女”之称闻名。1970年,她息影和丈夫一起到美国生活。当李安拍摄《卧虎藏龙》的时候,身手依旧了得的郑佩佩就成了其中的“碧眼狐狸”。现在,她正在筹拍《大醉侠》的续集。她现在有3个女儿1个儿子,大女儿原丽淇目前正在娱乐圈发展,她希望在《大醉侠》的续集中,原丽淇和她的三女儿原子鏸能和她一起合作。
【他们来自邵氏】
吴思远
吴思远当年是从邵氏南国编导组培训出来的,在他的身上难免带上邵氏的影子。
吴思远素有“香港影坛教父”的称号,他1944年出生于上海,1966年加入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南国实验剧团编导科学习,毕业后留在邵氏公司工作,在场记、副导演这些岗位上都工作过。在离开邵氏之后,他并没有忘记邵氏功夫片的精髓,他后来创办自己的思远影片公司,继续导演《罗马大绑票》、《香港小教父》等功夫片。现在,吴思远除了自己做导演,还发挥自己的社会威望,为整个香港电影的工作大环境而奔走。
吴宇森
像吴思远一样,吴宇森也是从南国实验剧团编导科毕业的,他是张彻的得意门生,张彻在临死前非常希望能见吴宇森一面,只可惜吴宇森最终都没能赶得上。
1946年,吴宇森出生于广东省,4岁时迁往香港居住。他25岁起在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以助理导演的身份开始拍片。不过,他在邵氏的时间并不长,后来陆续加入了嘉禾和新艺城公司。《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纵横四海》、《喋血街头》、《英雄本色Ⅱ》、《辣手神探》等影片都是他的代表作。
吴宇森向好莱坞进军之后,执导了《终极标靶》、《断箭》、《变脸》、《风语者》,把东方的动作片风格带到好莱坞。
重放异彩
邵氏电影于80年代停止制作影片,其电影城也转到电视台下用作拍摄电视剧集之用,邵氏渐渐在华人的电影圈中隐去了昔日的锋芒,但无论如何,没有人怀疑邵氏电影是华人影坛的一块瑰宝。
1999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马来西亚的Usaha Tegas Sdn Bhd财团购买了邵氏760多套电影的版权,随后在借助邵氏资源丰富的片库在香港设立了天映娱乐公司。天映娱乐成立3年来,一直致力于恢复邵氏电影昔日的光彩,先是花巨资通过数码技术修复了电影的旧底片;接着是把这些修复过的作品推向市场,让人们再次看到邵氏的光辉岁月;明年,邵氏与中国星合资近10亿港元的将军澳影城将会竣工,到了那个时候,邵氏会重新签艺员投拍新片。
天映娱乐大打邵氏牌
根据记者的调查了解,天映娱乐分为四大部分:邵氏片库、天映频道、天映制作和天映娱乐音像。在这四大板块中,有三大板块和邵氏电影有着密切联系。
首先自然是邵氏片库这个部分。这个片库的资源就来自1999年被马来西亚财团收购的760套邵氏电影的版权。这些影片被收购之后,天映娱乐投入了大量资金来恢复这些影片的影像。此片库为天映娱乐提供了强大的内容支持。天映娱乐的中国首席代表汪之雄先生向记者介绍说:“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这些电影,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公映过的,有些虽然公映过,但却没有电视台取得它们在电视网络上的播放权,对邵氏这些经典的作品,我们一定会很好地加以利用,对于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可能会以35毫米胶片让它们重现银幕,其他的我们也会通过家庭影视产品、收费电视等平台推出,以飨邵氏影迷。”
此外,天映频道和天映娱乐音像也和邵氏电影有着很深的渊源。天映频道是一个收费电影频道,现在,在这个频道中播放的影片绝大部分都直接来源于邵氏片库。天映娱乐音像现在主攻的方向同样也是邵氏电影,汪之雄先生说:“我们将通过VCD、DVD和录像带的形式在市场上发行邵氏电影,我们现在一共有760套邵氏的作品,计划中是每月推出10到20套,预计到2007年,我们手上所有的影片就全部发完了。”
经修复 影片焕然一新
经过岁月的洗礼,邵氏电影在底片上已经渐渐模糊,对天映娱乐来说,他们在成立之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修复这些褪色的底片。据说,天映娱乐用了最先进的数码器材和技术来修复这些邵氏老片,具体的工作包括色彩调校、清除污迹、修补破损和刮痕等等。
那么,经过修复的邵氏电影的效果怎么样呢,郑佩佩对修复之后的影片效果的评价非常高,她说过去想看自己的电影,只能买到那些枪碟版的录像带,画面极其模糊,有很多画面还不完整,但现在好了,她在看到经过修复的《大醉侠》之后兴奋地说:“修复过的版本,就跟新的一样,连衣服上的颜色都看得很真切,说真的,如果不是看到这个修复过的版本,我已经不记得自己当年穿得是什么颜色的衣服了。”原来,邵氏那时拍的已经是彩色电影了,而不像我们想象中都是黑白的作品。
东南亚观众先有眼福
这样一来,电影迷们就有两个渠道可以欣赏到邵氏的经典影片,一个是收看天映频道,一个是看音像制品。
天映频道从今年3月开始已经在东南亚地区启播,新加坡、汶莱、马来西亚、印尼国家的观众都能收看到这个频道。据说,邵氏老牌演员郑佩佩还会在这个频道主持一个《邵氏大牌档》的访谈节目,她的工作就是访问一些曾经在邵氏工作的人,包括导演、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她已经访问过的人有凌波、金汉、蔡澜等,因为郑佩佩本人曾经是邵氏的红人,所以她做起这样的采访会相对就比较容易,尽管如此,她也透露出一点做这档节目的难处,“因为过去了太长时间,有一些人已经不大愿意再出来了露面了。”不过,郑佩佩说她不会太勉强老同事,她也只是尽量去多访问一些人物,节目本身并没有硬性规定一定要访问多少人,能做多少期“一切都看缘分了”,郑佩佩说。
据汪之雄先生透露,他们已经向中国广电总局申请天映频道在内地落地,但结果还没有出来,“截至9月份,今年内在内地落户的频道申请已经停止,我们已经递交了申请,但我们现在正在等广电总局的批复,还不知道结果怎么样。”
内地观众看碟解馋
虽然内地观众暂时还没有机会在电视上看到邵氏电影,但是却能通过音像制品来弥补这个缺憾。记者从广州鸿翔音像制作有限公司处获悉,天映娱乐已经与该公司达成了协议,鸿翔公司负责以DVD和VCD的形式在中国内地独家发行邵氏影片。
因为邵氏片库的储量极为丰富,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影片同时推出,到底先出什么,后出什么,这其中又有什么样的选择标准呢?对此,汪之雄先生表示:“内地地区的第一批音像制品已经在7月份投放市场,第二批的正在申请当中,基本上我们选片的标准就是每次选一些武打片再选一些言情片,邵氏的电影很多,有好有坏,我们会先发行好的影片。”
我们知道,邵氏电影出有很多杰出的导演,他们的影片都自成一个风格,而且在邵氏发展的不同时期里,邵氏也形成了自己主打的几个风格,比如说黄梅派、新武侠派等等。不知道天映娱乐会不会按照这些导演和派别进行归类而推出音像制品呢,汪之雄回答:“我们暂时还没有这个想法,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推出了100部左右,等到超过150部之后,我们可能会考虑用这种方式。”
值得收藏的邵氏电影
《江山美人》
《何日君再来》
《红菱泪》
《爱情的代价》
《哪吒》
《少林寺》
《铁扇公主》
《倾城之恋》
《花团锦簇》
《妲己》
《西游记》
《花街时代》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七十二家房客》
《人皮灯笼》
《爱奴》
《大刀王五》
《流星蝴蝶剑》
《风流韵事》
《城市之光》
《金菩萨》
《万古流芳》
《保镖》
《方世玉与洪熙宫》
《十三太保》
《香江花月夜》
《盘丝洞》
《楚留香》
《大醉侠》
《书剑恩仇录》
《无名英雄》
《缘分》
《小杂种》
《刺马》
《蓝与黑续集》
《花田错》
《如来神掌》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吴宇森:香港警匪片鼻祖,从底层到好莱坞大导,如今为何跌落神坛,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

相关推荐:

吴宇森导演巅峰之作,可惜上映时,票房惨败,致使片方高管辞职

吴宇森:香港警匪片鼻祖,从底层到好莱坞大导,如今为何跌落神坛

吴宇森成立新公司,首部电影就碰到周星驰,票房惨败却成为经典

上线1天,拿下热度榜第一,陈小春一出手,就是动作大片天花板

“流量老生”陈小春,才是实力与流量的双重保证

98版《鹿鼎记》为何奉为经典?陈小春7次上门,星爷送四字真言

陈小春出道35年,影视作品100多部,但最经典的角色还是“山鸡”

成龙、李连杰合作的三部电影,甄子丹两度助阵,一部还是武侠经典

声明:《吴宇森:香港警匪片鼻祖,从底层到好莱坞大导,如今为何跌落神坛》一文由排行榜大全(戏骨往事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