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大宋宫词刘娥为什么让赵祯娶郭氏

大宋宫词刘娥为什么让赵祯娶郭氏

来源:网络 作者:网友上传 时间:04-18 手机版

《大宋宫词》已经快要接近尾声了,刘娥目前在替赵祯考虑她的终身大事。很明显,刘娥更加心仪郭清悟,但赵祯并不喜欢她,所以他们之间也是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矛盾。赵祯一心想要拿回大权,但以他目前如此任性的性格,刘娥肯定不会轻易还权于他。很多人不理解,刘娥为什么一定要让赵祯娶郭氏,其实这跟郭氏的背景有关,她背后的关系可能牵扯到大宋的未来。

1、赵祯喜欢谁

剧情中,刘娥把持朝堂大权已经很多年了,赵祯也从10岁到了成年了,儿时的两个玩伴郭清悟和曹汝已经变成大美女了,而赵祯喜欢的是曹汝,刘娥更注重郭清悟,因为郭清悟的父亲是禁军首领郭崇信,郭崇信掌握大宋兵权,选郭清悟为皇后是最适合的人选。

刘娥要找靠山,想大宋江山稳固,她也是想出了很多的主意。郭清漪也就是赵恒的郭皇后死去之后,刘娥就认郭太师为义父,还把郭清悟接到宫中陪伴赵祯,其实刘娥是在培养郭清悟和赵祯的感情,所以说刘娥也是计算的很长啊,哪知道郭清悟入不了赵祯的法眼,相比之下赵祯更喜欢曹利用的女儿曹汝。

赵祯第一次见到郭清悟,是郭清悟住进了姐姐寿康公主的房间,后来又拿了姐姐寿康的玩具,赵祯就一脸的不高兴,第一印象给郭清悟的就是零分,后来遇到了曹汝,还和曹汝一起爬上屋顶玩,曹汝是个小女孩,小胆子也是挺大啊。

刘娥也是仿佛猜测到曹利用想干什么,在义姐郭玉娴想把曹汝留下来陪赵祯玩的时候,刘娥并没有同意,但是也没有不同意,就是没有任何的表态,曹汝还会吹笛子,赵祯不高兴的时候,曹汝就用笛声来让赵祯心情舒畅。

2、刘娥为什么让赵祯娶郭氏

只是曹利用经常买通宫里的宫女获取皇上对曹汝看法,这件事情被刘娥知道了,刘娥对于曹利用的别有用心颇有微词,所以她对曹汝也没有好感。刘娥知道皇上喜欢的是曹汝,但是在刘娥看来,作为帝王不能太重感情,重感情会让帝王之路走得异常艰辛,他为了让赵祯以后的路走得更顺畅,也为了能够得到郭太师家的帮助,最终还是坚持选择郭清悟为皇后。

皇上赵祯很不开心,认为自己不会娶不喜欢的人做皇后的,赵祯还斥责太后独断朝纲不肯还政于皇上,“我早已到了亲政的年龄,母后为何还不还政于朕,你还要把持朝政多久!”刘娥也是很委屈啊,看着还很稚嫩又有点成熟的赵祯也是说不出话,没有想到赵祯竟然变成这样了。

赵祯这边同样也有曹太傅的煽风点火,把赵祯也给洗脑了,现在的赵祯就是想要大权,最后刘娥也答应还政给他,但是条件就是要娶郭清悟,要立郭清悟为皇后。赵祯也是没有办法了,还是很不愿意地迎娶郭清悟,但是他还是不喜欢郭清悟,也为后来的废后埋下伏笔。

刘娥的想法是很好的,但是没有考虑到赵祯的感受,让郭清悟最后成为皇权成长过程中的牺牲品。



北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刘娥:极有政治手腕的女人

献明肃皇后,名刘娥(968~1033),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祖籍太原,生于宋太祖开宝元年,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后晋高祖石敬瑭起兵于太原南,而后汉则建都太原),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因此刘家举家迁至成都华阳。生刘娥之时,母亲庞氏曾梦到明月入怀,醒来后便生下一女,取名刘娥。然而刘娥出生不久,刘通便奉命出征,谁料牺牲于战场上,因刘通无子,家道中落,庞氏只好带着襁褓中的 寄居娘家。

人物生平

不知是否庞家穷困,还是刘通生前未敛财产,刘娥虽然身为刺史千金,读书识字,却学会一手击鼗的谋生技艺,善说鼓儿词。

刘娥十三四岁的时候,庞家就把她嫁给一名年青银匠,龚美。刘娥嫁夫随夫,跟着龚美一起来到京城开封谋生。

龚美手艺出众,又为人和善,善于结交朋友,尤其与襄王府里当差的张耆交好。襄王正是未来的宋真宗赵恒,此时他的名字还叫赵元侃,尚未被册定为太子。

据宋史上说,十五岁的刘娥与赵恒初会,进襄王府,但是赵恒与刘娥同为968年出生,于十七岁才被封为韩王,端拱元年才被封为襄王,时年已二十。

总之,赵恒当时尚未婚配,听说蜀女才貌双全,便让随从去暗暗物色一名。刘娥随夫抛头露面击鼗挣钱,自有美名在外,为赵恒的随从们所知,龚美得知是王府选姬,不愿放弃,改称是刘娥的表哥,让刘娥入王府。(不过关于这段故事,也有说法是刘家家道中落,刘娥举目无亲,好心人龚美收留她,让她一起跟着去开封,两人对外称是表兄妹,其实不是夫妻。反正究竟是不是只有宋真宗知道了。)

未成眷属

刘娥天生丽质,聪明伶俐,与赵恒年貌相当,很快如胶似漆。然而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看不起刘娥的出身,认为刘娥勾引赵恒上邪路,劝赵恒赶跑刘娥不果,只好报与宋太宗,太宗大怒,圣旨一道下来,命逐刘娥出京。并为十七岁的赵恒赐婚,此时赵恒被封为韩王,新娘为忠武军节度潘美的八女儿,十六岁的潘氏受封为莒国夫人。

然而,赵恒虽迫于皇命把刘娥送出王府,却不愿离开刘娥,把刘娥偷偷藏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里,不时私会。这样偷偷摸摸,刘娥过了十五年。

宋太宗至道三年三月癸巳日,五十九岁的宋太宗赵光义病逝,遗诏传位于已立为太子两年的赵恒。赵恒继承大统,再也不用与刘娥偷偷来往了。

当年赵恒奉命娶的王妃潘氏,婚后六年便死了,死时年仅二十二岁,无子。潘氏去世两年后,太宗又赐婚于郭氏,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年十七的郭氏初封鲁国夫人,不久又晋封秦国夫人。

进入皇宫

赵恒于三月即位,五月册立郭氏为皇后,六月追封潘氏为庄怀皇后(后来儿子宋仁宗改为章怀皇后)。虽然后宫三千佳丽,赵恒却并未忘情于刘娥,很快把刘娥接入宫里。景德元年的正月,封刘娥为四品美人,正式成为后宫妃嫔的一位(当时,郭皇后之下,只有刘美人最为尊,连王府姬妾杨氏都只被封为五品才人)。这时候的刘娥,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和真宗在一起了。刘娥虽然已经36岁,可是她聪慧温柔,一直获得真宗的专宠,很快晋封为二品修仪,又封为一品德妃。

此时的刘娥,已非昔日击鼗的小妹,她长年幽居,博览群书,研习琴棋书画,早已才华出众。刘娥见举目无亲,便向真宗提出,愿让表哥改姓为刘美,做自己的兄长,继承刘家香火。其实,龚美早已跟随真宗,一直忠心耿耿,只对真宗效忠。刘美任官,既不阿附于权臣,对部属也关心备至,出任在外时他的随从兵卒,都按省籍定时轮换,从不培植自己的私人势力。

然而,景德初年,郭皇后的儿子赵佑夭折了,年仅九岁;半月后,另一名两月大的皇子也夭折了。真宗的五名皇子居然一个也没能活过十岁,此时真宗年近四旬,以防万一,养宗室之子于皇宫内。郭皇后前后生了三个儿子,只有赵佑能活到九岁,不想也不幸夭折,伤心过度,身子垮了下来。

景德四年四月十六日,郭皇后病薨,享年三十一岁,谥号为庄穆皇后(后改章穆皇后)。真宗心里虽然很想立刘娥为后,但是刘娥既无子嗣又出身低微,群臣们都不赞同,反而要求册立十四岁的|才人沈氏为皇后。沈才人虽然是大中祥符元年才入宫的,然而她出身高贵,是宰相沈伦的孙女。真宗不悦,索性让后位空缺,不谈立后之事。、

《大宋宫词》的刘娥,你认为该如何评价她呢

大宋宫词讲述了从公元985年到公元1033年间,北宋真宗时代,名臣、宗族及周边国家之间邦交,相互依存,相互牵制的故事。大宋宫词的结局是刘娥安享晚年。  

刘涛饰演的是大女主刘娥,历史上她的故事颇有传奇色彩,嫁了两次人,没有子嗣却成为皇后,从出身卑微的歌女最后蜕变成为站在巅峰的女子,得到了赵恒全部的爱情。

虽然历史上刘娥没有生儿育女,但一生活得很励志和精彩,剧版做了相应改编和调整。剧中刘娥和赵恒的儿子赵吉最后没有登上皇位,而养子赵祯顺利继承大统,他懂得知恩图报,刘娥才能最后安享晚年。

《大宋宫词》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切入,聚焦以刘娥、文伽凌等人的女性故事,勾勒出一幅幅富有传奇色彩的“大宋女子图鉴”。

作为母亲与妻子,她们愿意倾尽所有去付出,顾全大局将万千子民寄于心尖,甘愿为大宋付出一切,带给观众不一样的历史感悟。在《大宋宫词》中,不论是朝堂之上还是宫墙之中,剧中的每个角色身上都被赋予了美学色彩。

《清平乐》仁宗不忍重罚干政的宫女,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电视剧《大宋宫词》里面,主演是刘涛,扮演的是北宋时期的第三任皇帝宋真宗最爱的女人:刘娥,刘娥本人是一个聪慧、敦厚的女人。

她的第一特点智慧超然,二是善良,勤劳,尽管皇宫里工人很多,而她对丈夫和孩子的衣服始终都是亲手缝制。三是对敌人怜爱理解,四就是精通国事,体恤民情,和所有人没有距离,保持温文尔雅善良朴实。

其中剧情中,刘娥为完成皇后遗愿,赡养郭氏夫妇,太师感动坦诚相待。皇上昏迷,刘娥擅自替他批阅奏折,解决大宋危机! 刘娥虽不忍心看赵祯稚嫩的肩膀就要扛起社稷的重担,但也必须告诉他赵恒去世的消息。母子俩相拥而泣,从此以后便只有彼此能依靠了。

以上这些剧情中,足以看出她有超出吕武的智慧,却没有吕武之恶,汉朝吕氏和唐朝武则天,手段毒辣,而刘娥聪慧憨厚,不与小人计较,温雅的让宋真宗赵恒爱不释手,疼爱有加。

大宋宫词真实历史 大宋宫词历史原型介绍

曹氏为人宽容大方,德才兼备,称得上是一国之母的典范,最初却不被仁宗喜爱,两人之间与其说是夫妻,更好似君臣。

既然两任皇后都不是仁宗所喜爱的类型,那么为何仁宗废立郭氏后,又迎娶了曹氏呢?

其一,皇后的册立与废除实质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后宫不得干政,这对任何一个朝代都是通用的事实,前朝与后宫之间的联系密切,妃子得宠与失势,皇后的册封,以及妃嫔的挑选,实际上都与当时的朝廷形势息息相关。

郭氏被选举为皇后,并非仁宗自己挑选,而是被太后刘娥硬塞进来的。皇后,这个位置,可不仅仅意味着一个王朝女性权力的最高峰,实质上是统治者更加倾向于重用哪一家族或者说想要安抚哪一家族。

由太后刘娥选举出来的郭氏,天生就被刻下了太后执政掌权的标志,因太后的纵容,所以仁宗即便再不喜她,也只能够容忍她。

表面上太后两次拒绝仁宗自己选择的皇后,理由是官家不可因喜爱美色而耽于朝政,实际上是想要将选择皇后的权力掌控在自己手中,牢牢把控仁宗的势力,让其在自己垂帘听政期间依照她的意愿形式。

年幼的皇上若想要掌权,首先要亲政,而仁宗处处被刘娥打压,根本没有机会触碰到王朝的核心权力。

史书上一再称仁宗与刘娥,可谓是母慈子孝的典范,虽非亲生子,却胜似亲生子。可实际上,任何人掌握最高的权力时间久了,即便最初没有想法,最后也生出了想法,更何况是一个出身低微,却靠自己手段,得到帝王宠爱,抚养他人儿子,踏上皇后的位置,最终垂帘听政的女人。

亲母子之间都有可能会因为权力的争夺而心生间隙,更何况刘娥与仁宗并非亲生,且两人关系并不亲近。于是,皇后册立则成为了刘娥选择继续掌控仁宗的好办法,她要选一个最为愚蠢,最能够被自己压住之人,而刁蛮天真的郭氏恰恰最合适这个位置。

在太后去世,仁宗真正上位后,他自然要将太后的标志废除,让朝廷内外彻彻底底成为自己的天下。

表面上看,郭氏的被废是由于她在与尚氏争宠之际,打伤了皇上,德不配位,实际上这更像是仁宗为了彻底革除太后对朝政的影响,而将郭氏作为一粒废子给丢弃。

仁宗掌权,自然就要让朝臣看出他的决心,郭氏其人无大错,多说是行事过于嚣张,而这个问题在刘娥去世后,其实很好解决。可年幼的仁宗因被逼迫娶她早就心生不满,太后去世她也丝毫不收敛自己的行为,甚至越发善妒,为了彰显自身的权力,废后一事已成定局。即便当时那一巴掌没有扇到皇上脸上,郭氏也会被仁宗另找理由,将其废除。

其二,曹氏的册立则是皇上与朝臣博弈的后果。

初尝政事的仁宗,以为自己可以摆脱刘娥的阴影,能够拥有自己,可以册立喜欢的女人。可事实,往往与想象中截然不同,大臣们一再以陈熙春出身地位,能力与皇后之位不匹配,而相继进谏劝说皇上不能纳其为后。

北宋之时,文臣话语权重,而仁宗又一向顾全大局,行事颇为仁义。朝廷上皇上与大臣之间的争论,本质上的话语权的博弈,如果皇上的想法占据上风,这意味着未来即便有什么大臣难以接受的政令,也会更加容易通行。而假若大臣占据上风,则意味着皇上处理关键之事时,不能够一言堂,要与群臣讨论,得出最佳结果,方可继续进行。

废除郭皇后的仁宗,刚刚接手朝政不久,本应正处于年轻气盛的时期,但多年在刘娥压力之下的掌权,让他更加能够顾全大局,最终选择册立朝臣一力推荐的曹丹姝作为第二任皇后。

曹丹姝之所以成为仁宗皇后,不外乎这三个原因:

其一,出身名门,祖父在朝中颇有威望,她的家族足以配得上皇后这个位置;

其二,曹丹姝本人在外名声非常好,宽容大度,明事理,可谓是皇后的最佳人选;

其三,“貌丑不至于惑君”,可让仁宗专心于政事,不会在年轻时期沉迷于美色,耽误政事。

大臣所说的言论,是为了朝廷的整体安定而考虑,但是,在仁宗心中,更倾向于娶一个喜欢的女子,而非貌丑之人。于是,出现了洞房当日,仁宗借口处理要事,让曹皇后在洞房空空等了一夜。

剧中曾经提到过,曹皇后有过一次婚约,而这次选择嫁给赵祯的本质原因,是对他的真心爱慕,可惜满怀期待的洞房,最终换得的是大婚当夜的冷落。无论是出于人情还是应该给予皇后的尊重,仁宗的这种做法都是不对的。

宋仁宗为何会废郭皇后?有什么隐情呢?

1、在历史记载里,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第三任皇后。她原本出身在官宦之家,后来父母双亡,十几岁成了一名歌女,嫁给了一名银匠,两人到京城卖艺为生,生活艰难,正好这个时候赵恒的手下正在为他物色美人,见到刘娥美丽动人,歌喉婉转,于是就把她介绍给了赵恒,两人由此相识,刘娥受宠十几年,虽然没有生下孩子,但是赵恒依然很宠爱她,在赵恒死去之后,她成为了当朝太后,把持朝政几十年,足可见这个人的能力,其实历史上刘娥是病死的,但是她活了很长时间。

2、赵恒的一生一共有六个儿子,两个女儿,除了六子赵祯和一个出家的女儿存活下来,其余的孩子都早夭了。不过唯一活下来的儿子,就是刘娥的侍女刘氏的儿子,这个孩子一直养在刘娥身边,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世,知道刘娥去世之后,皇帝才认回生母,当时还引起了很大的动荡。

3、电视剧《大宋宫词》里,刘涛就扮演了刘娥这个角色,刘娥在历史上的名望虽不及吕后,但是名声可是远高于她,在历史上,刘娥最后执掌大宋的朝政,夺取了宋仁宗的权利,致死也不将皇位还给宋仁宗,刘娥虽然有吕后的能力,却没有称帝,并且没有做出太狠毒的事情。因此,她的名声还是挺好的。

4、《大宋宫词》就是讲述了刘娥和赵恒的爱情故事,以“咸平之治”与“仁宗盛治”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从公元985年到公元1033年间,北宋真宗时代,名臣、宗族及周边国家之间邦交,相互依存,相互牵制的故事。

《清平乐》:为何仁宗废除郭氏后,立即迎娶了曹氏呢?

郭皇后被废的原因在于仁宗本就不喜于她,再加上这件事情背后还牵扯到了朝堂党争,所以郭皇后误打仁宗一事才会最终导致其被废。郭皇后参加选秀时宋仁宗便不是很中意她,仁宗真正喜欢的其实是张氏。但是当时的仁宗虽贵为一国之君却并无太多话语权,真正拥有决定权的其实是刘娥太后,而刘娥更为属意郭氏。得益于刘娥的属意,郭氏最后如愿当上了皇后。

郭氏是一个十分善妒的女子,所以她在当上皇后之后总是限制其他嫔妃亲近宋仁宗。不仅如此,她还总是监视仁宗的一举一动。本就对她不甚喜爱的仁宗因此对她更加不喜,但是仁宗碍于刘娥的面子始终不敢过于明确表露出不喜。不过待刘娥一逝世仁宗便不再伪装自己,他开始对郭皇后置之不理。仁宗的疏离态度让郭皇后越发嫉妒杨德妃、尚充仪这些得宠嫔妃。在嫉妒心的驱使下,郭皇后还曾不顾皇后大体跑到这两位宠妃的居所破口大骂。

有一回宋仁宗前往尚充仪宫中就寝,期间尚充仪将郭皇后早前所做之事告诉了仁宗。好巧不巧,尚充仪刚讲完郭皇后的坏话,郭皇后便来到她的寝宫,于是毫无意外地她们二人就此展开了争执。在争执过程中怒火中烧的郭皇后伸手打向尚充仪,一直待在一旁的宋仁宗见状便倾身阻挡,来不及收手的郭皇后便一掌打在了仁宗的后颈处。被不小心打中的仁宗十分生气,于是便想趁此机会废了郭皇后。

郭皇后误打仁宗一事很快传到了朝臣耳中,其中身任宰相一职的吕夷简因与郭皇后不和而怂恿谏官提议废后。最后在这些朝臣的“助攻”下,宋仁宗以郭皇后为后多年却始终没能生下子嗣为由将其废黜。

《清平乐》中仁宗一共有两任皇后,郭氏其人非常善妒,常常无理取闹,性格偏激,最终被仁宗废立。

曹氏为人宽容大方,德才兼备,称得上是一国之母的典范,最初却不被仁宗喜爱,两人之间与其说是夫妻,更好似君臣。

既然两任皇后都不是仁宗所喜爱的类型,那么为何仁宗废立郭氏后,又迎娶了曹氏呢?

其一,皇后的册立与废除实质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后宫不得干政,这对任何一个朝代都是通用的事实,前朝与后宫之间的联系密切,妃子得宠与失势,皇后的册封,以及妃嫔的挑选,实际上都与当时的朝廷形势息息相关。

郭氏被选举为皇后,并非仁宗自己挑选,而是被太后刘娥硬塞进来的。皇后,这个位置,可不仅仅意味着一个王朝女性权力的最高峰,实质上是统治者更加倾向与重用哪一家族或者说想要安抚哪一家族。

由太后刘娥选举出来的郭氏,天生就被刻下了太后执政掌权的标志,因太后的纵容,所以仁宗即便再不喜她,也只能够容忍她。

表面上太后两次拒绝仁宗自己选择的皇后,理由是官家不可因喜爱美色而耽于朝政,实际上是想要将选择皇后的权力掌控在自己手中,牢牢把控仁宗的势力,让其在自己垂帘听政期间依照她的意愿形式。

年幼的皇上若想要掌权,首先要亲政,而仁宗处处被刘娥打压,根本没有机会触碰到王朝的核心权力。

史书上一再称仁宗与刘娥,可谓是母慈子孝的典范,虽非亲生子,却胜似亲生子。可实际上,任何人掌握最高的权力时间久了,即便最初没有想法,最后也生出了想法,更何况是一个出身低微,却靠自己手段,得到帝王宠爱,抚养他人儿子,踏上皇后的位置,最终垂帘听政的女人。

亲母子之间都有可能会因为权力的争夺而心生间隙,更何况刘娥与仁宗并非亲生,且两人关系并不亲近。于是,皇后册立则成为了刘娥选择继续掌控仁宗的好办法,她要选一个最为愚蠢,最能够被自己压住之人,而刁蛮天真的郭氏恰恰最合适这个位置。

在太后去世,仁宗真正上位后,他自然要将太后的标志废除,让朝廷内外彻彻底底成为自己的天下。

表面上看,郭氏的被废是由于她在与尚氏争宠之际,打伤了皇上,德不配位,实际上这更像是仁宗为了彻底革除太后对朝政的影响,而将郭氏作为一粒废子给丢弃。

仁宗掌权,自然就要让朝臣看出他的决心,郭氏其人无大错,多说是行事过于嚣张,而这个问题在刘娥去世后,其实很好解决。可年幼的仁宗因被逼迫娶她早就心生不满,太后去世她也丝毫不收敛自己的行为,甚至越发善妒,为了彰显自身的权力,废后一事已成定局。即便当时那一巴掌没有扇到皇上脸上,郭氏也会被仁宗另找理由,将其废除。

其二,曹氏的册立则是皇上与朝臣博弈的后果。

初尝政事的仁宗,以为自己可以摆脱刘娥的阴影,能够拥有自己,可以册立喜欢的女人。可事实,往往与想象中截然不同,大臣们一再以陈熙春出身地位,能力与皇后之位不匹配,而相继进谏劝说皇上不能纳其为后。

北宋之时,文臣话语权重,而仁宗又一向顾全大局,行事颇为仁义。朝廷上皇上与大臣之间的争论,本质上的话语权的博弈,如果皇上的想法占据上风,这意味着未来即便有什么大臣难以接受的政令,也会更加容易通行。而假若大臣占据上风,则意味着皇上处理关键之事时,不能够一言堂,要与群臣讨论,得出最佳结果,方可继续进行。

废除郭皇后的仁宗,刚刚接手朝政不久,本应正处于年轻气盛的时期,但多年在刘娥压力之下的掌权,让他更加能够顾全大局,最终选择册立朝臣一力推荐的曹丹姝作为第二任皇后。

曹丹姝之所以成为仁宗皇后,不外乎这三个原因:

其一,出身名门,祖父在朝中颇有威望,她的家族足以配得上皇后这个位置;

其二,曹丹姝本人在外名声非常好,宽容大度,明事理,可谓是皇后的最佳人选;

其三,“貌丑不至于惑君”,可让仁宗专心于政事,不会在年轻时期沉迷于美色,耽误政事。

大臣所说的言论,是为了朝廷的整体安定而考虑,但是,在仁宗心中,更倾向于娶一个喜欢的女子,而非貌丑之人。于是,出现了洞房当日,仁宗借口处理要事,让曹皇后在洞房空空等了一夜。

剧中曾经提到过,曹皇后有过一次婚约,而这次选择嫁给赵祯的本质原因,是对他的真心爱慕,可惜满怀期待的洞房,最终换得的是大婚当夜的冷落。无论是出于人情还是应该给予皇后的尊重,仁宗的这种做法都是不对的。

两次选后,却都没有自己的话语权,第一次被迫娶郭氏,仁宗无法为力于太后的行为,于是将全部的不满都放在了郭氏身上,最终郭氏被废。而这一次,在大臣们的压力之下,他娶了曹皇后,先天性怀有不满,但不得不说,曹丹姝绝对是最佳的皇后人选,可惜一向热爱自由,期待获得婚姻自主权的仁宗,最终仍旧败给了压力。

嫁给仁宗的曹皇后,将后宫之事有条不紊的处理,但却一直没能够获得心上人的倾慕。苗心禾作为青梅竹马,一向被仁宗看中,后又突然出现了一位张贵妃,更是屡屡挑战她的底线,不将皇后看在眼中,仁宗则是明知道如此却不愿意插手,而他与曹皇后这条心心相印的爱情之路可谓走得非常漫长以及艰难。

帝王之事,无大小,其家世关乎于国事。尊贵崇高,掌握最高权力的人,却无法决定自己是否能够娶得心爱的女子,也是可悲。

相关推荐:

学区房赵薇秦昊新鲜组合演技能打

大宋宫词刘娥为什么让赵祯娶郭氏

骊歌行傅柔盛楚慕剧中人设是怎样

骊歌行盛楚慕傅柔在一起了吗

盛装曝“瓜田着火”预告

骊歌行盛楚慕有没有历史原型

骊歌行根据哪部小说改编的

骊歌行傅柔和盛楚慕大婚是第几集

标签: 宫词 大宋 郭氏

声明:《大宋宫词刘娥为什么让赵祯娶郭氏》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雅诗兰黛抗蓝光眼霜搓泥原因

    雅诗兰黛抗蓝光眼霜搓泥有可能是因为使用方法不对或者后续护肤品太过滋润导致的。因为这款眼霜的质地非常滋润,简单的涂抹是无法被肌肤完全...

    护肤品 日期:2023-04-18

  • 学区房赵薇秦昊新鲜组合演技能打

    由中汇影视、优酷、意海辽阔传媒出品,汪俊执导,赵薇、秦昊、王鸥领衔主演,任重、柯蓝、张龄心、代旭等主演的都市家庭现实广角剧《学区房》今...

    电影 日期:2023-04-18

  • 迈巴赫黄牌是什么型号

    挂黄色车牌的迈巴赫是62,这是迈巴赫旗下的一款大型豪华轿车。由于62的车身长度已经超过6米了,所以需要使用黄色牌照。迈巴赫是奔驰旗下的一个...

    汽车 日期:2023-04-18

  • 珂润水乳123号的区别

    珂润水乳123号的区别:1、成分比例不同,1、2、3号都含有相同的营养成分,但比例不同。2、使用效果不同,1号清爽,2号补水,3号保湿。3、使用感觉不同,1...

    护肤品 日期:2023-04-18

  • 大宋宫词刘娥为什么让赵祯娶郭氏

    《大宋宫词》已经快要接近尾声了,刘娥目前在替赵祯考虑她的终身大事。很明显,刘娥更加心仪郭清悟,但赵祯并不喜欢她,所以他们之间也是产生了比...

    电影 日期:2023-04-18

  • 瘦肚子关键方法

    1、多喝水,少喝碳酸饮料,其实在起床的时候,我们通常可以喝一杯白开水、蜂蜜水或者是加入了纤维素的水,这些水能够促进肠胃的蠕动,加快身体的新陈...

    百科 日期:2023-04-18

  • 拉面能不能加小苏打

    不能加小苏打。拉面做法:新鲜高筋面粉1000克、筋力源8至10克、盐6至8克、30至40度,温水600至640克做法:将筋力源、盐加入温水搅拌溶解,再分三次...

    百科 日期:2023-04-18

  • 腰围93厘米是几尺几

    腰围93厘米是二尺八。一尺等于33.3厘米,93厘米换算成尺就是93除以33.3约等于2.8尺,所以腰围93厘米是二尺八的腰。腰围的测量要先找到腰身,然后...

    护肤品 日期:2023-04-18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