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健康 > 高温湿热的小满时节,日常养生要从祛湿开始

高温湿热的小满时节,日常养生要从祛湿开始

来源:网络 作者:网友上传 时间:03-21 手机版

小满时节,气温明显增高,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气候意义上的夏季。气温升高的同时,雨水也逐渐增多,正如民谚所说:“小满小满,江满河满。”小满时节高温多雨,冷暖交汇频繁,强对流天气也时有发生,如暴雨、狂风、雷电等天气。在这种高温高湿、湿热交加的环境中,人体感觉湿热难耐,会导致机体出现胸闷、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等一系列的不适症状。热邪和湿邪都能侵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湿邪入侵,湿性下趋,易导致湿性脚气、妇女带下等病症;湿邪侵入关节,则会导致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伸屈不利、肌肤麻木;湿邪侵入脾胃,会引起腹泻、水肿、食欲不振、恶心等病症。所以,小满时节养生要特别注意防“湿”,尤其是南方地区。

中医认为,湿邪为“六淫”外邪之一,其致病有三方面的特点:

一是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遏气机,常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使水湿内生,发为泄泻、水肿、尿少等症。湿为弥漫存在的水,弥漫于上,湿阻上焦则头沉闷、胸闷等,湿阻中焦则脘痞腹胀、大便不爽。湿停下焦则小腹胀满,小便淋涩不畅。

二是湿性重浊,易下趋、袭阴位,湿邪致病,出现以沉重感临床表现和排泄及分泌物秽浊不清的特点。因湿有形,性属阴,湿邪侵人,下部先受湿为病,病多有留滞趋下,袭阴位之表现,如水肿以下肢为甚,小便淋浊等。

三是湿性粘滞,易兼它邪。湿病症状多粘滞而不爽,起病隐缓,病程较长,往往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湿为有形之质,其性重浊粘滞,它邪易于粘着依附,其中以寒、热、暑邪尤多,湿热、寒湿、暑湿是临床最常见的湿邪致病证类。

正因为此,有些人在夏季容易食欲不好,并将其归因于天气太热的缘故,其实“热”并非主要原因,“湿”才是罪魁祸首。“湿”是贯穿于整个夏季的,不单指下雨的那些日子。“湿”的开始就是小满,小满时节天气开始闷热潮湿,这样的气候最易伤害脾胃功能,而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小满时节,防湿祛湿为先,保护脾胃,升降气机。中药“祛湿”有发汗除湿、芳香化湿、健脾燥湿、利水渗湿等许多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祛湿”的中药:

1、白扁豆

为豆科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扁豆的成熟种子,呈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一侧边缘有半月形白色突起的种阜,质坚硬,种皮薄脆,嚼之有豆腥味。本品甘,微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炒白扁豆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泄泻,白带过多。白扁豆一身都是宝,它的果皮(扁豆衣)、花、叶均可入药。扁豆衣能健脾、化湿,用于治疗痢疾、腹泻、脚气、浮肿等;扁豆花能解暑化湿、和中健脾,用于夏伤暑湿、发热、泄泻、痢疾、赤白带下、跌打伤肿等;扁豆叶能消暑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治疗暑湿吐泻、疮疖肿毒、蛇虫咬伤等症。营养价值较高,其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比大部分根茎菜和瓜菜都高,味亦鲜嫩可口。白扁豆也作为滋补佳品,尤适合夏暑季清补之用。

白扁豆粥:白扁豆60克(鲜品增至120克),粳米100克同煮粥。可健脾养胃、清暑止泻,适用于脾虚腹胀、慢性泄泻、疰夏等症。也可用于春季疲乏无力、精神萎靡不振者食用。

2、赤小豆

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成熟种子。呈圆柱形稍扁,表皮赤褐色或紫色,种脐白色,线形突起偏向一端,气微,味微甘,嚼之有豆腥味。本品甘、酸,平。入脾、心、小肠经。具有利水除湿,解毒排脓,利湿退黄功效,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脚气、黄疸、泻痢、痈肿等。赤小豆食用可用于煮饭、煮粥、做汤等。赤豆淀粉含量较高,蒸后呈粉沙性,而且有独特的香气,故常用来做成豆沙,以供各种糕团面点的馅料,美味可口。本品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皂苷等营养成分。

赤小豆薏米粥:赤小豆30克、薏米20克,粳米100克,水适量。将赤小豆、薏米、用冷水浸泡2小时,粳米洗净,加入适量水,同煮成粥,能健脾渗湿、清热消暑。

赤小豆排骨汤:赤小豆100克、猪排骨300克、食盐。将赤小豆和排骨分别洗净;置入沙锅中,注入清水,旺火烧滚,约40分钟后,改文火再熬约2小时,至赤小豆起沙,排骨酥软为止;放入食盐即可食用。

3、茯苓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深入地下20~30厘米。茯苓出土后洗净泥土,堆置使其"发汗",析出水分,至表面皱缩,皮色变为褐色,即为"茯苓个"。将茯苓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小方块,即为白茯苓,是我们日常见到的中药饮片;削下来的黑色外皮部即为茯苓皮;茯苓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即为赤茯苓;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切成正方形的薄片,即为茯神。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茯苓皮利水较好,用于水湿外泛、皮肤浮肿等;茯神安神作用强,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赤茯苓偏于清湿热。现代研究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含量很高。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降胃酸,对消化道溃疡有预防效果;对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抗肿瘤的作用,能多方面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能使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并有镇静的作用。本品为药食两用之物,食用可煮粥、煲汤、泡酒,制作成各种糕点,如茯苓饼、馒头等。

茯苓麦冬粥:茯苓30克、麦冬15克,粳米100克。洗净,浸泡30分钟,加水煮粥。用于心脾不足,饮食不振,心神不宁失眠者。

茯苓栗子粥:茯苓15克,栗子25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者。

小满节气养生需要注意什么

进入小满后,气温不断升高,人们往往喜爱用冷饮消暑降温,但冷饮过量会导致腹痛、腹泻等病症。此时进食生冷饮食易引起胃肠不适而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由于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健全,老人脏腑机能逐渐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现此种情况。因此,饮食方面要注意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另外,小满后不但天气炎热,汗出较多,雨水也较多,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鲫鱼、草鱼、鸭肉等,忌吃膏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当然也可配合药膳进行调理,还可以常饮些生脉饮以益气生津。
小满节气养生三大原则
小满节气养生原则一:清热利湿、生津止渴。
因人体在夏天津液消耗较多,所以夏天应注意清热生津止渴,并且因这一时期暑湿并重,所以应在日常多注意清热利湿、清暑化湿。中医认为,长夏在五脏中归于脾,也宜清补。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过湿对脾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但应注意,因味苦的食物具有能泻能燥能坚的功能,所以不宜多食。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饮水多,导致湿气易侵入人体。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运化功能产生障碍,就会积水为患,引起食食欲不振等。因此,夏天要常吃利水渗湿的食物,这样能够健脾和胃,脾健则其升降运化功能得以恢复,有利于行水利湿。
小满节气养生原则二:清心祛暑、清热解毒。
中医认为,夏为暑热,夏季归于五脏属心,适宜清补。而心喜凉,宜食酸,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之外可适当多食些猪肉、李子、桃子、橄榄、菠萝
小满节气养生原则三:健脾养胃,补气益阴。
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湿气候的影响易导致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所以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同时,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如某些人已有疰夏、伤暑、暑湿、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症状出现,那么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注意针对性,辨证用膳,或补脾肺气虚,或气、阴双补。

小满是什么季节

小满是什么季节

小满是什么季节。小满时节,万物繁茂,生长最旺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为四季二十四节气中最多,看完下面的介绍,你应该也非常了解小满是什么季节。

小满是什么季节1

小满是二十四节起之一,是夏季第二个节气

小满养生歌诀

小满渐热风火煽,户外活动胸怀宽。

祛湿避风食清淡,舒畅情绪防意外。

电扇空调增减衣,气温升降防淋雨。

小满如何养生

1、适当午休,戒怒戒躁

小满之后,虽然气温明显升高,但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较大,因此,早晚要适当添衣。另外,这一季节昼长夜短也趋明显,人们起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又逢夏季正午气温最高,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所以中午特别容易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对此,建议尽量早起不熬夜,以及增加午休。

此外,夏日养生还应重视的一点就是要“静养”。这是因为,在闷热的夏季里,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所以养生就要做到“戒怒戒躁”,忌大喜大怒,应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

小满时期,动用空调降温,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注意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室内温度不宜低于27℃。温差过大易使人体感到不适,温度过低又易使人着凉生病。二是不要让空调风口对着头部和背部直吹。三是开空调的房间不宜长期关闭,应适时开窗或开门通风,以利空气交换,浊气排出。

2、清热利湿,多吃时令蔬果

小满期间天气炎热,雨水较多,湿热之气较重,人们常感疲倦易困、食欲欠佳,特别是饮冷喝冰后胃肠消化功能更差,容易出现便溏便稀,甚至腹痛腹泻症状。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而恶湿,此时湿热之气突出,湿热困脾,还可见口苦口干、舌苔黄腻、小便黄赤等症状。

因此,小满时节饮食调理应以清热利湿、助脾运化为基本原则,可吃冬瓜、薏仁、扁豆、赤小豆等食物以清热利湿,淮山、芡实、茯苓、莲子等食材以助脾运化。天气炎热时还可吃西瓜、海带、绿豆等食物以消暑降温。

特别要提醒,西瓜、海带、绿豆均为较寒之物,不宜晨起空腹进食,以免食物寒凉伤及脾胃,损伤人体阳气,引发胃寒腹痛症状。

另外,有句农谚说到:“小满见三鲜。”三鲜所指为黄瓜、蒜台、樱桃。其中黄瓜味甘、性寒,可清热止渴、利水解毒;而蒜台性温,能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脏腑,以及具有活血、防癌、杀菌的功效,对腹痛、腹泻有一定疗效;樱桃性温、味甘微酸,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祛风胜湿。这些都暗示着时令蔬果最为养人的道理。

3、运动后忌大汗

小满节气运动时忌大汗。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的原则,此时节运动不宜过于剧烈,因为剧烈运动可致大汗淋漓,不仅伤阴,也伤阳气。宜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方式,锻炼时间不宜过长,每次30~40分钟为宜,运动强度不可过大,以汗出为度。在运动过程中应增加间歇次数,每次10~15分钟,间歇时可饮淡盐水、绿豆汤、金银花水等。

4、勿洗冷水澡。

相信很多人都有洗冷水澡的经历,尤其是很多男士朋友,夏季运动过后大汗淋漓,洗一把冷水澡实属痛快!但是医生建议绝不提倡冷水降温,而且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尤其是一些本身患有某种疾病,例如高血压、关节病等,这些都不适合用冷水洗浴,所以一定要禁洗冷水澡,以免为身体带来更大的威胁!

5、尽量少熬夜。

我们都知道小满的节气一过,便是白天长晚上短的状态,而且气温会逐渐增高,人的情绪、身体方面都会受到影响,情绪易怒,身体容易出汗、容易疲劳等,所以一定要尽可能的休息好,不要出现熬夜的情况。如果晚上休息不好,很容易出汗内热上火状态,像常见的便秘、烂嘴角、喉咙痛等症状表现。

小满是什么季节2

小满节气在夏季。 小满节气是夏天的第二个节气,每年5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欧阳修用“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的诗句来赞美小满的美好。

小满时节的风水养生

1、起居养生

小满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但温差偏大,早晚仍会较凉,特别是降雨后气温更是下降明显,因此要注意适时地增减衣物。同时,在晚上休息时,也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另外,《黄帝内经》讲,人的起居要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小满时节逐渐日长夜短,相对于冬天,睡眠也可以适当缩短,比如早睡早起,不贪睡不赖床,清晨起来呼吸新鲜空气,精神会相当充沛。

2、情志养生

小满时风火相煽,最容易烦躁不安。此时要适度调理心情,保持心情舒畅,预防高血压、脑血管等疾病,多去户外散步,多从事下棋、书法、钓鱼、参佛、茶道等娱乐心情的项目为益。

3、饮食养生

小满时节,万物繁茂,生长最旺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为四季二十四节气中最多,所以,应及时适当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受损伤。此节气的汤品十分重要,宜绿豆芽蛤蜊汤、苦瓜木棉花牛肉汤、淮山赤小豆节瓜猪月展汤、荠菜生姜鱼头汤、胡椒粒老鸡猪肚汤、西洋参红枣生鱼汤,千斤拔鸡脚汤等,这些汤品具清热、养阴、祛湿、暖胃、温补等功效。

小满时节也是皮肤病的高发时期,饮食调养上对各种类似的皮肤病人,均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应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另外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各种海鲜发物、牛、羊、狗、鹅肉类等。

另外,气温升高后人们往往喜爱多食冷饮消夏避暑,但是冷食过量则伤害脾胃,肠道,容易引起肚腹不适,导致疾病伤寒之症,尤其是老人与小孩更要适量或少食冰冷之物。

温馨提示:小满的到来,预示着夏天真正的来临,夏天的燥热也会引起我们的不适,但是除热的最好办法不是用“冷或凉”的事物解决,因为“燥则骨开,寒则入也”,所以我们要保持就是“静心”,心静自然凉。

小满节气养生要注意什么

小满节气养生要注意预防湿疹、皮肤感染等疾病。

每年随着小满节气的来临,气温持续升高、湿气逐步加大,在这种高温高湿气候的影响下,湿疹、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开始高发,部分人群皮肤表层还易受到外部感染,长出疖子。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易在脖子后方长疖子。

东直门中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刘敏说:“用野菜熬水、用蒲公英泡茶饮用,或者用藿香正气水清洗皮肤,这些方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皮肤受到外部感染,如果有些人发现皮肤表层已经长了疖子,那么在治疗时应以清热解毒为主。”

刘敏提示称,疖子可能长在人们身体表层皮肤的各个部位,尤其是腰部、臀部、大腿根部等易出汗的隐蔽部位。另外,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千万不要选择油状膏体类药物,因为这种质地的药物涂抹在皮肤表层不透气,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而且还会阻滞病情缓解。

小满节气饮食以苦味为主

自小满节气起,人们可以开始适当食用茶、苦瓜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苦味食物。《本草纲目》一书中称: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可见,在人们容易心火旺盛的夏天,苦味食物不仅能够起到安神清心的作用,而且还能抗疲劳。

但苦味食物不宜过多食用,多食以后易伤害心阳、脾阳。“在食用之前人们应该先弄清楚自己属于哪种身体体质,该食物较适合湿热体质的人群。”刘敏直言,脾胃虚寒的人群应谨慎食用苦味食物。

另外,随着夏季的到来,食物的腐烂速度开始加快、细菌开始繁殖,肠道类疾病开始高发。人们在饮食上务必注意卫生,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例如黄瓜、西红柿、草莓、樱桃等应季的蔬菜、水果),饮食不要过分油腻。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小满节气如何养生?

小满在什么季节

1 小满在什么季节

小满节气在夏季。

小满节气是夏天的第二个节气,每年5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欧阳修用“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的诗句来赞美小满的美好。

2 小满养生吃什么好

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

3 小满养生忌吃什么

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各种海鲜发物、牛、羊、狗、鹅肉类等。

4 小满养生要注意什么

小满时节,万物繁茂,生长最旺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为四季二十四节气中最多,所以,应及时适当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受损伤。

宜:绿豆芽蛤蜊汤、苦瓜木棉花牛肉汤、淮山赤小豆节瓜猪月展汤、荠菜生姜鱼头汤、胡椒粒老鸡猪肚汤、西洋参红枣生鱼汤,千斤拔鸡脚汤等,这些汤品具清热、养阴、祛湿、暖胃、温补等功效。

更多“高温湿热的小满时节,日常养生要从祛湿开始”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排行榜大全,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怎么控制暴饮暴食建议做好这几点

高温湿热的小满时节,日常养生要从祛湿开始

疫情期间怎么吃才健康安全坚持这几个原则是关键

经常喝水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好处,健康喝水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维生素C包治百病全面认识维生素C

中小学生增强免疫力该怎么吃请收下这份健康饮食指南

经常喝汤的好处有哪些,喝汤的好习惯是什么

除了冬季,其他季节也可以吃膏方吗吃膏方上火了怎么办

声明:《高温湿热的小满时节,日常养生要从祛湿开始》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