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 > 八卦 > 分析互联网巨头的新战场

分析互联网巨头的新战场

来源:网络 作者:网友上传 时间:04-25 手机版

跨境电商正在成为互联网巨头们争夺的又一“战场”。

前不久,拼多多推出跨境平台Temu,首站是北美市场;今年来在蒋凡的带领下,阿里跨境业务进行了重新整合,近日又公布了OKKI“独立站”解决方案;从2021年开始,TikTok Shop也开启了东南亚第一站,尝到甜头后,今年火力全开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开展业务。

随着支持政策出台、物流网络体系的加速建设以及数字技术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跨境电商保持高速发展,然而今年来黑天鹅事件集中爆发,跨境电商也面临着前所未来的挑战。

出海的互联网巨头们,如何突出重围?

一、巨头出海

互联网巨头们纷纷涌入跨境电商。

9月1日,媒体报道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Temu正式在美国上线。

据新言财经报道,Temu注册人地址是上海长宁区娄山关路533号,为拼多多总部所在地。Temu的网站和APP的功能设计几乎没有差别,网站以女装为主,还包涵宠物用品、首饰、日用品、儿童用品等多个品类。和SHEIN相似的是,Temu网站首页“20%”的折扣标识非常明显。



而拼多多在招商时的口径是,平台仍处于早期扶持阶段,运营、仓储、物流、汇率结算风险都由拼多多来承担。

目前国内多个主流招聘平台显示,目前拼多多上线了大量跨境电商的招聘信息,包括跨境电商商家运营、品类运营、商家产品经理等多种岗位,为其跨境电商项目筹备兵力。

事实上,阿里、字节、京东、腾讯等巨头也早已入局跨境电商赛道。

早在1999年,阿里就推出了做跨境贸易B2B业务的阿里巴巴国际站,后来又发展出B2C平台速卖通,以及后来投资了面向东南亚本地市场的Lazada、土耳其市场的Trendyol、巴基斯坦的Daraz,广泛覆盖全球约200个国家和地区。

去年年底阿里重新整合设立中国数字商业、海外数字商业两大业务板块。2022年初,淘宝天猫原总裁蒋凡被调任,接管阿里海外数字商业板块,对其进行一系列梳理和重新布局。只是目前成果尚不显著。

最新财报显示,今年4-6月,阿里巴巴国际商业收入增长2%,占总收入比例为7%,和2022财年的比例持平。

阿里跨境电商最新的动态是,在近期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阿里巴巴国际站发布独立站数智化解决方案“OKKI”和数智化跨境B2B物流服务。

京东则在2015年上线了跨境B2C平台JOYBUY。此外,通过与当地电商公司合作,京东先后推出了京东印尼站(JD.ID)、泰国的JD Central;在越南,京东投资了本地电商平台Tiki.vn。

不过,京东B2C业务发展并不理想。2021年11月24日,JOYBUY发布公告,称因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平台将于2021年12月9日停止现有业务的运营。在此之前,京东先后在俄罗斯、澳大利亚市场折戟,在印尼市场,也被阿里、腾讯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流量。



思考之下,京东转攻跨境电商B2B业务,专注全球供应链。

停运半年后,去年11月JOYBUY宣布从B2C平台升级为跨境B2B交易和服务平台。升级后的业务被命名为“京东全球贸”,主要基于京东的供应链基础设施,通过打通干线运输、海外仓储、末端配送、售后服务的全链路,帮助出海工厂和商家快速打入国外市场。在今年6月18日正式开放运营,重点布局北美及东南亚市场。

今年1月,京东宣布和加拿大一站式SaaS模式的电商服务平台Shopify达成战略合作,为Shopify商家打造“一站式选品平台”插件。

被认为没有电商基因的腾讯,在跨境电商领域主要以投资为主,最成功的投资案例之一是Sea旗下的Shopee。2015成立的Shopee,目前已经超过阿里的Lazada,成为东南亚流量排名第一的电商平台。

但不甘“局外人”身份,在2021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云发布跨境电商一站式解决方案,深入跨境电商赛道。

随着TikTok在全球影响力迅速扩大,字节也在谋划着出海的生意。

2021年2月,TikTok印度尼西亚站开启了本土店注册,两个月后又启动英国项目。2022年更是快马加鞭,仅上半年,TikTok电商上线了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的本土与跨境业务,并推出新卖家免除一个月佣金等优惠政策吸引商家。



据晚点LatePost消息,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已能够为TikTok电商在东南亚贡献至少五成GMV,其在印尼市场的月均GMV已经达到了2亿美元。然而TikTok在英国市场较为惨淡,今年上半年月均GMV英国约为印尼的十分之一。

近日有消息透露,TikTok正在调整全球业务,规划是先做印度、马来西亚、泰国、日韩和中东市场,其他地区先收缩。目前字节跳动人士已向媒体证实TikTok此次调整计划。

另36氪消息称,TikTok电商2022年GMV目标接近120亿元,在2021年基础上翻了近一倍。

二、为何出海?

巨头们纷纷选择电商出海,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的流量正在见顶。

从2003年开始,电商行业的高速增长离不开网络购物人口红利的爆发,但如今这个增速不再。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2019年网络消费增速降至15.6%,而同年社会零售消费增长为8%,两者逐渐趋同。

流量红利消退,导致商家的获客成本居高不下。根据《南华早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报告2021》显示,中国电商平台获客成本在五年内涨了一倍。

光大证券报告显示,2018年京东的活跃客户获客成本为1503元、阿里巴巴的活跃客户获客成本为312元(获客成本=当期市场销售费用/当期新增年活跃买家数量)。

与此同时,阿里等巨头国内电商业务增长乏力。

根据阿里财报显示,2022年4-6月,阿里收入为2055.55亿元,同比没有增长。其中,中国商业收入同比下降1%至1419.35亿元,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至176.85亿元,国际商业收入同比增长2%至154.51亿元。

更多精彩电商干货尽在本站,请继续支持、关注我们吧

互联网市场现状分析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阿里巴巴(01688HK)、腾讯控股(00700HK)、百度集团(09888HK)、京东(JD美国上市)、拼多多(PDDO美国上市)、网易(09999HK)、美团-W(03690HK)、三六零(601360)等。

本文核心数据: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数字娱乐市场规模、移动支付市场规模等。

互联网核心产业定义

前瞻提出:互联网核心产业主要指随互联网技术诞生而衍生的产业业态,主要包含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和数字娱乐三大板块。不包括其他在互联网技术加持下,对原有产业业态进行升级改造,甚至衍生出新业态的部分。详细分析如下:

互联网核心产业发展现状:2020年达到673万亿元,电子商务贡献巨大

1、电子商务发展现状:2020年达到545亿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报告》历年统计数据来看,2011-2020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在2014年就已达到万亿市场,2020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到545万亿元,同比增长219%。

注:该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统计为电子商务服务业营收额规模,而非电子商务实现的电子交易额。

2、移动支付发展现状:2020年接近2900亿元,支付宝和微信“两分天下”

——竞争现状:支付宝微信两分天下

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竞争格局基本保持稳定,支付宝和微信常年占据行业龙头地位,市场份额占比合计保持在90%以上。根据易观数据,2020年在第三地方移动支付领域,微信和支付宝合计市场份额为944%。

——支付用户规模:截止2021年6月达872亿人,使用率超85%

支付企业在移动支付的全面布局,也带动了手机在线支付用户的增长。2011-2020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逐年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到872亿,网民移动支付的使用比例提升至863%。

——市场规模:2020年近2900亿元

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领域中,支付宝和微信基本两分天下,两种支付方式合计市场占比超过80%,因此本文从企业营收角度(非第三方移动交易额角度)测算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

前瞻整理了腾讯系中金融科技服务收入和阿里系中蚂蚁金服营业收入,并结合不同年份两公司市场份额占比倒推出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领域市场规模变动情况。从数据来看,2017-2020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市场规模达到289345亿元,同比增长2227%。

3、数字娱乐市场规模:包含六大细分领域,2020年规模近万亿

——发展全景:包含六大细分领域

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助推衍生出了一大批互联网网络娱乐领域新业态,如网络音乐、网络直播等等,结合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联合出品《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市场格局与投资观察(2019~2020)》中定义的数字内容,前瞻将互联网对于我国网络娱乐领域产生影响的部分定义为数字娱乐概念。

前瞻认为,数字娱乐是由文化创意结合信息技术形成的产业形态,这种产业形态主要局限于为居民生活带来娱乐的领域部分,主要包括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直播和网络新闻六大类,其中网络视频包括长、中、短视频。

——市场规模:2020年近万亿

根据本文定义的数字娱乐细分市场规模,前瞻得到2016-2020年我国数字娱乐市场规模变动情况。从数据来看,2016-2020年我国数字娱乐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数字娱乐市场规模达到9857亿元,同比增长4742%。

4、互联网产业核心市场规模:2020年规模达673万亿,增速超25%

基于本文对互联网核心产业定义,前瞻得到我国互联网核心产业市场规模,2017-2020年我国互联网核心产业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增速保持在20%以上,2020年我国互联网核心产业市场规模达到673万亿元,同比增长2502%。

互联网核心产业发展前景:2026年达到19万亿,年复合增速或达20%

1、发展前景:2026年达到19万亿,年复合增速或达20%

从行业发展来看,我国互联网产业仍然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互联网技术革新是我国未来数字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的促进下,未来我国互联网产业或将仍然保持增长态势。

基于此,前瞻预计2026年我国互联网核心产业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9万亿元,2021-2026年年复合增速达到20%。

2、发展趋势:互联网产业消费持续扩大升级

伴随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推动我国互联网产业消费持续扩大升级。目前来看,2020年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进步和疫情催化培育下,我国互联网产业消费30的维形特征已经初步显现,线上线下双向融合、视频化场景、无接触服务、个性化定制、泛在化终端等新变化新趋势更加凸显。现阶段我国互联网产业消费业态既有“从有到优”深度广度的延展,也有“从无到有”全新业态的诞生。未来3-4年内,全场景下的互联网产业融合消费将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带给人们更多未知的新产业和新消费业态,引发全领域、全要素、全场景、全渠道的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全新变革。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互联网迎来巨头生态时代,百度等超级平台如何引领新时代营销?

去中间化是互联网时代诞生物种的鲜明特征,金融 科技 也不例外。尽管很多人将金融 科技 看成是互联网金融的接棒者,但是,依然用金融 科技 的概念去做金融业务似乎在重蹈互联网金融的覆辙。从这个逻辑上看,金融 科技 注定仅仅只是一个过程,而非是一个终点。所以,以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金融 科技 化如昙花一现般落幕,金融 科技 化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所谓的再进化必然需要更加深度的变化,一味地去中间化不再式唯一选项,如果借助新技术的手段去改变和重塑传统金融的流程和环节,正在演变成为新的突破口。不再简单只是做金融产品和服务,而是从更深层次去寻找金融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以这些新功能和新作用为突破口去新 探索 ,金融行业已经进入去金融化的时代。

所谓的去金融化并非仅仅只是不再做金融,而是去挖掘金融的新功能和新作用,然后去做基于这些新功能和因作用的产品。阿里、腾讯、京东不断加强用大数据、区块链、智能等 科技 去赋能传统金融行业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未来,随着更多的元素加入到金融行业之中,一个以重塑和挖掘全新金融运作逻辑的新进化由此开启。

如果我们深度剖析这一趋势,其实不难看出金融 科技 化的再度进化是一个改造对象从C端转移到B端的过程。互联网时代,我们是用互联网的手段去获取海量的C端用户,to C几乎是所有互联网金融的目标。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落幕,流量红利的结束,仅仅只是获取流量已经见顶,如何通过改造B端满足C端的更多需求成为一个新方向,于是,金融行业进入到了一个to B的时代。

TO B时代,金融行业开启全新进化

进入到to B时代,金融行业的发展其实正在开启一场全新的蜕变。从互联网时代仅仅只是简单地获取流量,开始逐步进化到不断赋能金融机构的阶段。当to B成为发展新风潮的时候,金融行业概莫能外,同样开始了一场全新进化。无论是对于深陷监管漩涡的互联网金融,还是对于亟待提升效能的传统金融机构,这场有关金融行业的再度进化都将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金融行业的功能和属性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改变。 互联网金融时代,其实金融行业的功能和属性并未真正得到改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互联网技术并未真正深度介入到金融行业本身,金融的功能和属性依然是以投资和理财为主的,最终导致了并不擅长做风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当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无法进行良好风控的时候,爆雷便会发生,因此,我们如何找到金融行业的投资和理财功能之外发展逻辑,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逻辑。

通过对B端的金融机构进行深度赋能,我们能够找到更多的金融机构的功能和属性。投资和理财不再仅仅只是金融与 科技 结合的产物,而是会变成一个全新的物种,由此将会开启一个有关金融行业变革的全新时代。从介入到金融机构的深度和广度上来看,TO B时代的赋能能够激发更多的金融机构潜能,能够为我们打开金融行业发展的更多方向。

未来,金融的功能将会不仅仅只是投资和理财,而是将会有数据、预测等诸多的功能和属性,由此,金融行业的发展将会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科技 公司从他们比较擅长的领域着手进行相关的尝试将会走得更加稳健,而非仅仅只是去做自身不擅长的领域、流程和环节。

金融将与人们的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金融生活化将会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 凯文-凯利曾经预测未来的金融将会演变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或许,他看到了未来人们的生活将会 科技 化的大趋势,才会对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有这样的预测。未来,随着人们生活的 科技 化程度不断提升,再加上金融的基础性作用,未来的金融将会更多地与 科技 产生联系,从而成为人们 科技 生活的一个部分。

金融必然无法幸免。随着人们生活的诸多流程和环节开始与 科技 元素产生更多的融合和联系,未来金融行业同样将会有这样的转变。未来的金融不再是一个行业,而是贯穿到了人们生活当中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最终演变成为一个全新物种。通过与人们的生活产生更加深度的融合和联系,金融生活化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无论是购物、社交,还是出行、 健康 ,我们都可以从金融端口找到注脚,从而将会开启一个金融生活化的全新时代。随着金融与人们生活结合的日益紧密,未来的金融或许将会不再独立成为一个行业,而是淹没在了人们生活的浩瀚海洋里,从而开启了金融行业发展的全新时代。TO B时代, 科技 公司对于金融机构的赋能,正是将传统金融行业建构的壁垒打破,从而让他们更好地深度参与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直到最终变成一个生活的流程和环节。

TO B时代,流量不再是唯一追求,流量转化才是终极目标。 流量是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行业的终极追求,获得了流量就等于获得了安身立命的资本。金融行业同样如此。我们看到很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少则几十万上百万,多则上千万甚至过亿的用户流量,凭借这些流量,互联网金融平台不仅能够售卖金融产品、服务和项目,而且能够对用户进行泛金融领域的变现。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运营即可完成流量的变现,这也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不断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获取流量的根本原因所在。

随着流量红利的结束,特别是人们对于流量看法的改变,仅仅只是获取流量已经无法起到真正实质性的作用和效果。在获取流量之外,人们更加开始关注流量的转化,而不是一味地获取流量。如何转化?如果仅仅只是按照传统的产品和传统的运营逻辑,必然无法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真正改变金融行业本身,才能让用户的需求与金融行业的供给实现完美结合,从而达成流量转化的目的。

通过加入新技术的元素,我们能够改变传统金融行业的运行逻辑,提升传统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从而让金融行业的 科技 化不再仅仅只是一种为了获取流量的手段,而是变成了真正能够获得改变的全新存在,由此,一个有关金融行业的全新发展时代全面开启。TO B时代的金融行业不再以流量作为终极目标,而是更多地开始关注金融行业自身的改变上,无论是金融的参与者,还是金融的产品形态,金融行业其实都将会发生一次深度的改变。如果我们将互联网时代的金融行业改变看成是一场概念的 游戏 ,那么,新 科技 时代的金融行业变革则是一场真正伤筋动骨的蜕变。

TO B时代,金融 科技 化的胜局在哪?

同互联网时代不断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获取流量不同,TO B时代的金融行业再进化需要更多力量的加持才能最终获胜。当互联网巨头们不断投身到TO B的滚滚洪流里,未来的金融 科技 化同样充满了变局。那么,未来的金融 科技 化胜局在哪呢?

技术将主导TO B战场的胜负。 如果我们将流量看成是决定消费互联网时代成败的关键要素的话,那么,技术将会成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成败的关键要素。相对于用户流量的轻量化和个体化,TO B时代更加关注的是重度介入和系统化。如何实现深度介入和打造系统化的生态体系,仅仅只是依靠运营和营销显然是无法达成的。只有真正将技术看成是一把利刃,通过深度介入到行业具体的流程和环节当中去改变传统行业的痛点和难题,才能让金融机构真正改头换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进化。

窥探未来TO B时代金融 科技 化战场的胜局,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不断演进的新技术,才是决定金融 科技 化胜局的关键所在。当下的互联网巨头之所以会义无反顾地投身的 科技 研发和赋能的战场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看到了未来技术在TO B战场当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同样需要不断加持新的技术,通过新的技术来改变传统金融行业的运作逻辑,从而开启有关金融行业再度 科技 化的全新局面。

金融属性和功能的再度挖掘决定金融 科技 化到底能够走多远。 互联网金融的疯狂与野蛮成长、金融 科技 的短暂与白驹过隙都在告诉我们仅仅只是对金融行业的传统功能和属性进行简单的复制无法带来持久的增长,只有真正改变金融属性和功能,才能让金融 科技 化的道路走得长远。

TO B时代,其实是对传统行业的功能和属性不断进行深度挖掘的过程,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将传统金融行业的功能停留在传统层面上,即使有再多的新技术应用,依然无法真正达成推动行业变革的目的。只有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去找到传统金融行业的新功能,才能让金融行业的进化在TO B时代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变成了一个有真正意义上改变的全新物种。所谓的金融行业再进化才能有新的意义和内涵,才能避免陷入到互联网金融和金融 科技 的套路里。因此,对于金融新功能和新属性的再度发掘是决定未来TO B时代胜算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

金融生活化程度的高低决定TO B时代金融是否能够真正演变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未来,随着人们生活的 科技 化,人们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多打上 科技 化的标签。同时,金融行业在TO B 时代同样开始了 科技 化路上的一路狂奔。如果金融行业无法进行有效的生活化进化,那么,金融行业的 科技 化将会变成一个概念,无法真正实现。从这个逻辑上来看,未来金融生活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未来金融 科技 化的高低。如果金融无法尽可能多地生活化,那么,所谓的金融 科技 化将会最终沦为一种概念。

因此,决定TO B 时代的金融行业能否真正演变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在生活当中找到更多的金融注脚。只有将金融与生活进行深度融合,TO B 时代的金融 科技 化才不会仅仅只是一个概念上的改变,而是变成了一个能够带来诸多想象的存在,甚至可以决定未来金融 科技 化的胜负。

TO B时代的来临让我们看到了未来金融 科技 化的全新方向,而以阿里、腾讯、百度和京东在新技术上的不断加持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未来金融 科技 化的风口所在。如果仅仅只是将TO B时代的金融进化看成是一次互联网式的新发展,那么,这样的发展势必又是一次短暂的繁荣。只有真正将TO B时代的金融进化真正回归到行业本身,我们才能对未来的变化有所期待。

各国的各类反垄断措施将如何影响互联网巨头们的未来?

题中的关键词,互联网、巨头生态时代、超级平台、新时代营销。题主所说的引领也是可以的,像之前的BAT巨头、华为以及新兴的字节跳动科技都可谓是当下超级平台,它们所涉及的领域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

百度是从搜索引擎发家拓展到游戏、金融、教育、民生、科技等;阿里巴巴的电商、蚂蚁金服、蚂蚁区块链、社交等;腾讯的社交、游戏、金融、教育等;华为的基站、手机、金融科技等;字节跳动的社交、短视频、新媒体、游戏等,这些相同有不同的行业他们均和互联网有着密切的瓜葛。

它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如何获取那么大量级的用户以及建造自身的生态?

是通过从各自时代用户群体和社会情况中发现痛点和规律,并努力的实践一点一滴做起不断的壮大同时进行竞争抢先机、抢人才、抢流量,现今的单个流量成本相比于前几年太高了。因资本入局太多\竞争太残酷,以及不同群体的差异化和个性化等等情况,上面所聊的几个巨头还好,有一些中小企业不知消失的多惨。

5G在前段时间受到广泛热议,5G将会给当下的巨头企业或行业带来什么我们不能确定。但微课堂相信可以肯定的是营销会受到不小的冲击,各行业会出现小的或巨大的变化。前段时间看到有关5g手机几个,没有万元以下的可想而知,网速是4G的10倍甚至更多的倍数,不过它大规模的商业会比4G的时间长的多,据有关消息称最少需要八年年也可以大规模的使用,这难道不会改变什么么?

2019年很多的巨头将重点放到了短视频生态和社交程序当中,小红书、快手、腾讯的微视视频和朋友圈30秒视频测试等、字节跳动的抖音、多闪、飞聊等,短视频的流量和商业化价值是巨头们重要关注点,往后的5G会让视频发生什么的巨变微课堂很期待。

新时代营销巨头们的大部分重点是放在用户增长和粘性以及转化下沉市场是电商巨头的必争之地,三四五六线城市的市场让很多巨头垂涎三尺

互联网发展趋势

自2020年3月19日国会一致通过22万亿美金的关怀法案(CARES ACT)后,天量财政补贴通过美联储和财政部合作完成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市场。

总值3010亿美金的面向大众的直接财政补贴、面向中小企业的直接财政补贴及有条件减免的贷款共6690亿美金、面向大企业的各类补助共4540亿美金,因为实体经济恢复缓慢而快速流向资本市场。

同时,美联储货币政策提供的及其廉价的贷款快速地重新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杠杆率,导致以股票为主的资产类别快速膨胀。美联储大量的货币政策调低了市场对美元指数未来几年的预期,逆转了原本通缩型去杠杆化过程中市场因恐慌和避险而抛弃各类资产的行为,各类资产的估值开始回归理性。

在通缩型去杠杆化过程中,美元一般被视为避险资产。经由货币政策之后市场处于通货再膨胀(reflation)的阶段时,那些受到疫情影响极小甚至可能反受疫情帮助的互联网大型 科技 巨头们(谷歌、苹果、亚马逊、Facebook、微软等)无疑成为了新的避险资产类别。加之互联网巨头们之后两个季度的财报不负众望,于是自3月互联网巨头们的股价创下阶段性低点之后,这些资产价格已经开始屡创新高。

自2020年3月19日国会一致通过22万亿美金的关怀法案(CARES ACT)后,天量财政补贴通过美联储和财政部合作完成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市场。

总值3010亿美金的面向大众的直接财政补贴、面向中小企业的直接财政补贴及有条件减免的贷款共6690亿美金、面向大企业的各类补助共4540亿美金,因为实体经济恢复缓慢而快速流向资本市场。

同时,美联储货币政策提供的及其廉价的贷款快速地重新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杠杆率,导致以股票为主的资产类别快速膨胀。美联储大量的货币政策调低了市场对美元指数未来几年的预期,逆转了原本通缩型去杠杆化过程中市场因恐慌和避险而抛弃各类资产的行为,各类资产的估值开始回归理性。

在通缩型去杠杆化过程中,美元一般被视为避险资产。经由货币政策之后市场处于通货再膨胀(reflation)的阶段时,那些受到疫情影响极小甚至可能反受疫情帮助的互联网大型 科技 巨头们(谷歌、苹果、亚马逊、Facebook、微软等)无疑成为了新的避险资产类别。加之互联网巨头们之后两个季度的财报不负众望,于是自3月互联网巨头们的股价创下阶段性低点之后,这些资产价格已经开始屡创新高。

纳斯达克100指数ETF

互联网巨头们的强势由来已久, 其强势源自于十几年来对数字市场的垄断,而垄断根植于其对于用户数据的垄断 。用户数据对于现在的互联网公司来说是非常廉价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通过提供免费的服务/平台,来换取用户行为模式和偏好的数据,并直接或间接地利用这些数据来精准投放广告或者贩卖产品,获得巨额利润。

这个模式对于先来者(已经成为巨头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可以无限循环下去,因为这些巨头可以通过巨额利润提供更好的免费服务,快速垄断市场、积累海量用户,海量用户又将为他们提供无尽的数据。

在天平的另一端,对于一个初创的互联网 科技 公司来说,想要获得用户数据就会变得异常困难,他们没有与互联网巨头们相当的资金,无法提供与他们相当的服务,没有足够好的服务就没有足够的用户,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能让他们升级的数据和收益了。

即使初创公司另辟蹊径,避开互联网巨头们的服务内容,巨头们也很容易做出与之相当的,甚至更好的替代品。 在这个环境下,留给这些初创公司的选择非常少,就如Facebook的扎克伯格对Instagram的创始人凯文·斯特罗姆说的:“两个选择,一个是把Instagram卖给我们,或者我们自己开发一个一模一样的产品。”

究其根本,互联网企业的垄断是现今互联网的结构决定的:互联网的网状结构决定了单个节点间想要快速找到彼此必须通过某些大流量的节点,并提供用户数据当过路费。当这些大型节点变得足够大的时候,单个节点与大节点的关系就从 平行架构 变成了以大型节点为中心的 中心化架构 大型节点就拥有了反向选择的权力,垄断也就自然产生

在目前看来,如果现有的 游戏 规则不改变,大型互联网公司会实现永久的垄断。但我们都知道,没有永远的赢家。我认为短期内有三个力量可以撼动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垄断地位,分别来自美国国内极有可能出台的新反垄断法案、来自欧盟和其他国家的本土数据保护协定、数字税及反垄断制裁,还有来自 科技 /互联网协议的改革。

一、来自美国国内的压力:新版的格拉斯-斯蒂戈尔法案

2020年7月29日,四大互联网 科技 巨头:苹果、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的CEO被同时传唤至众议院接受长达65小时的反垄断调查。 众议院于2019年专门成立的反垄断小组对四大 科技 巨头展开了为期15个月的调查,涉及的案子多达100多万起。 其中,以亚马逊的案子居多:亚马逊为众多小型卖家提供流量,挑选潜在的优质产品,随后自己以更低的价格、更优的品质生产类似的产品于Amazon Prime上售卖。

图源: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该小组委员会主席众议员 大卫·西西林 称:“(任何公司)不可以像亚马逊那样,既制定所有的规则、控制市场,又同时参与市场的竞争、销售。” 委员会的最终报告可能会将平台分离的想法列入一系列政策选项中。其他选项包括提高美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预算、修改美国反垄断法,以便消费者和企业可以更容易地从一个技术平台转移到另一个平台。

西西林还没有详细解释分拆建议如何适用于具体的公司,尽管他已经暗示这可能不是每个平台都需要分拆。他说:“很明显,其中一些占主导地位的平台必须被拆分。所有这些平台都必须受到监管。”

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反垄断小组委员会预计将最早于周一(10月5日)发布针对美国四大 科技 公司的反垄断指控报告。对于互联网企业的潜在分拆法案被称为“互联网的'格拉斯-斯蒂格尔' ”。(注:《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于1933年被提出,该法案将华尔街投资银行业务与传统零售银行业务分开。)如果大型 科技 公司因新的反垄断法被迫分拆, 将意味着平台业务与附加服务将被迫拆分、互不关联、互相竞争 ,这对于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发展无疑是毁灭性的。

西西林等民主党派人士代表的众院意见很明确,头部的互联网企业应当被拆分。 那么未来《新版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通过的主要压力将来自于参议院的共和党。

共和党人在很大程度上也倾向于制裁。根据华尔街日报的采访,共和党人大多表示,众议院的这项调查让他们对 科技 巨头在数字市场的力量感到担忧,但两党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仍存在分歧:尤其对于拆分这样要求大 科技 公司分开业务线的广泛措施是否可能影响到同样在网上经营的其他行业感到担忧。同时,两党对于是否仅对少数大公司实施拆分/罚款制裁还是采用打击面更广泛的反垄断法立法措施争执不下。

根据7月29日的听证会内容,亚马逊可能将是受到10月5日反垄断指控报告波及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反垄断小组对亚马逊在经营过程中利用平台优势开展各种恶性竞争,挤压用户权益的行为有较重的诟病。该报告对于苹果的影响将会比较小,听证会里对于苹果的反垄断调查主要在于苹果对其AppStore内上线的应用征收“苹果税”(30%的利润抽成)。事后,反垄断调查小组也没有着重提起制裁苹果的具体措施。

二、来自国际 社会 的压力:欧盟数字税和各国的反垄断调查

以大型 科技 公司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近几年里对于全球主流国家的GDP占比与日俱增,以2017年的数据来说,数字经济在美国GDP的占比在57% ,在中国GDP中的占比在329%,总量为272万亿人民币。根据数学模型推测,数字经济将于2023年占全球GDP的62%。

上世纪90年代的 科技 进步引发了数字革命,数字化又进一步推动了新世纪的 科技 和经济的蓬勃发展,如今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这个世纪不可替代的经济引擎,而海量的用户数据无疑便是这个新时代的燃油。 数字化带来的 科技 进步甚至可以说是当今世界唯一一个还拉着以主权货币为基准的现代金融体系的锚,没有 科技 进步为主权货币体系带来的巨大通缩压力,全球金融体系早就会在“现代货币理论”的荼毒下奔溃。 正因如此,保护本土的用户数据在各国看来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本国国民的数据安全可以说是自国土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后的又一重大国家级别的安全问题。

对于本国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互联网企业,本国政府自然可以通过立法来加以限制,就如美国即将出台的新版反垄断法案那样。政府也可以通过协议来共享,甚至控制本国的大型互联网公司积累的数据。但对于垄断市场的跨国互联网企业,这些措施的实施可能就会麻烦很多,效果也较为有限,所以各国对大型跨国互联网企业的限制势在必行。

2020年7月, 欧盟法院正式通过法案废除长达四年的《美国-欧盟互联网隐私盾协议》 (原Harbor协议,以保护用户数据),原因在于欧盟发现更新过的协议仍然无法保证欧盟国家用户的数据被美国政府通过与大型 科技 公司的合作被截获和利用。

2020年8月,新的加强版隐私盾协议被提出,其中,欧盟对于欧盟国家用户数据进入美国本土的云端所带来的用户数据泄密的考虑被着重提出。但因为该协议至今还没有正式立案送审,美欧隐私条款处于空窗期,许多利用该协议的互联网公司的生意受阻。

隐私盾协议的失效将会扰乱成千上万在美国与欧洲开展业务的互联网公司,对于大型美国互联网巨头们的影响在于短期内公司的运营成本将会大大上升。根据欧盟制定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确立的框架,只有在满足其规定条件的情况下,数据控制者才能将个人数据转移至欧盟以外的第三国或国际组织:

在第一种条件,即隐私盾协议崩溃后,要满足第二种条件需要比较高的运营成本,对于有足够资源的大型互联网企业来说会提高一点经营难度,但最重要的跨大西洋数据传输并不会因隐私盾的崩溃而中断。

欧盟法院多年来还一直在试图立法对谷歌、苹果、亚马逊和Facebook等外国跨国互联网公司以垄断的名义进行限制和惩罚。其措施包括征收数字税,或直接进行惩罚性加税。

2017年6月,欧盟法院向谷歌初次征收26亿美金罚款,2018年7月,欧盟征收谷歌51亿美金罚款。 2018年,欧盟提出了3%的针对互联网公司的数字税,并称将于2021年提出更新版的数字税法案 。2019年3月,欧盟针对苹果公司的“苹果税”提出罚款。2020年9月,欧盟数据保护机构责令Facebook暂停通过SCC向美国传输欧盟用户的数据,并威胁将对Facebook处以其年收入4%的罚款,同时,欧盟委员会就苹果涉嫌逃税150亿美金提起上诉。至今,欧盟法院累计约对谷歌罚款90亿美金。根据路透社的报道,近期中国也正考虑对美国 科技 巨头谷歌进行反垄断调查。

自2017年起,以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为代表的大型 科技 公司至少遭受了来自 全球17个国家,84起反垄断调查和纠纷 。2019年的案件最多,为41起,案件数量总体为逐年上升趋势。

三、来自苹果的压力,互联网公司间的相互竞争

图源:ADWEEK

苹果为每一台iPhone设备都设置了一个称之为IDFA(Identifier For Advertisers,广告标识符)的ID码,在安卓手机中也有类似的标识符,这个ID码其实是用户个人信息的升级版,相比较于无法更改的手机号和手机设备识别号,IDFA至少是用户可以选择关闭的。然而大多数人在此之前是不知道这个号码的存在的,苹果和安卓之前也没有特别去强调这个事情,IDFA码在手机里是默认处在打开模式的。

用户手机里的本地应用和第三方应用是可以通过IDFA来识别你在手机中的行为的,这些应用可以通过IDFA码知道在不同平台浏览、点击、下载、分享信息的是同一个人,各个平台的广告商就可以进行跨平台针对性的精准广告推送,获取用户对广告链接进行的操作记录,分析用户的行为模式,最后还可以根据这个IDFA的匹配来进行平台之间的结算。

苹果公司9月的决定立刻遭到来自各大“广告商”的围攻,苹果最后松口,表示这一更新会延迟到明年1月份,苹果的妥协是为了“给开发人员更多时间做准备”。但苹果举起的“隐私”大刀终究还是会落下去,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对于靠卖终端和服务为生的苹果公司,将IDFA打开权力交还给用户,一方面是可以标榜自己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增加用户粘性、增加用户回购率。苹果特别强调:隐私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另一方面,随着ios 14最新的升级发布,广告商们投放广告的成本将大大增加、投资回报率降低,从而从终端打击谷歌、Facebook、亚马逊等其他互联网巨头的垄断性运营模式。可谓是一石二鸟。

结语: 处于垄断地位十几年的美国互联网 科技 巨头们在短期内可能面临来自美国新版反垄断法案的制裁威胁、国际 社会 上各国的数字税和反垄断罚款,同时,互联网寡头们之间的竞争也可能在短期内从内部打破寡头企业的垄断。大型垄断性跨国互联网企业的存在在某些层面上遏制了初创互联网企业的势头。对于大型互联网企业本身,垄断也会导致企业创新的匮乏。在国家层面上,不论是站在对互联网数字经济的保护主义的角度,还是站在本国用户数据的安全角度,对大型互联网企业的限制都是必要的。在各方力量多年的协同作用之下,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根基似乎开始渐渐松动。

作者 陈 驿

编辑 叶玗非

互联网社交新巨头诞生:用户数量突破3亿,微信迎来强劲挑战

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概况、未来六大发展趋势及未来发展形势预测 一、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 近十年中国互联网网民数量快速增长,网民数量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9%,超过这段 时间中国的GDP 平均增速;相较之下,美国网民数量缓慢增长,网民数量十年复合增长率为 26%,甚至在某些年份网民数量出现负增长。2018 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网民数量增加 2968 其中手机网民数量增长3509万,可见现阶段中国网民数量增长主要来自于人口红利以及智 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一旦人口红利枯竭,网民数量将主要由经济形势决定。随着网民数量 的增长,中国互联网网民渗透率也在逐年增加,由2009 289%提升至2018 585%,若参考美国768%的渗透率,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尚有183%可以提升。可以预见,未来中国 网民增长主要来自与三部分群体:新增人口、偏远地区人群以及老年群体。因此紧紧抓住这 部分群体需求的公司,业务规模将会持续增长。中国网民渗透率接近天花板,这也是众多互 联网巨头2018 年在ToB 领域重点布局的原因之一。 2009-2018 年中美互联网网民数量及渗透率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2009 年至今,美国互联网网民在全世界网民中的占比持续下降;相较之下,中国互 联网网民在全世界网民中的占比虽然略有起伏,但总体上开启了下降的阶段。可见未来全球 互联网网民的增长来源主要是非洲以及南美地区的第三世界国家。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世 界经济体量最大的美国以及拥有全球最多互联网网民的中国未来(或现在)必然会把自己的 互联网技术、产品以及商业模式向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输出。因此产品和商业模式的本地化 处理将成为中美诸多公司探索的重点。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用户教育的模式、挖掘用户潜力和价值的手段以及面对如此多用户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全球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2009-2018 年中美网民数量占世界网民的比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至今为止,随着互联网产业2C 的流量市场与商业机会接近天花板,同时伴随着AI、区 块链、大数据、云计算、5G 等技术的发展与突破,技术之间的相互取长补短实现了大数据 作为生产资料、算力作为生产力、区块链作为生产关系的科技矩阵。多元科技融合将优先服 端的产业矛盾存在多年,技术改造需求强烈;另一方面,C 端的服务所需要的高并发性能、低价硬件成本等条件目前技术无法满足。 互联网产业的渗透与发展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智能终端以及网络通信等技术的进步,为制造业或工 业、金融、医疗、交通、零售、城市建设与管理、政府及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提供了突破信 息互联网服务局限的新型科技产业形态。在过去人们所经历的信息互联网产业变革中,存在 信息服务边界,因此,诸如教育、医疗、制造业等对打破信息不对称需求不强烈的行业,并 没有受到较大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行业在我们生活中的深入普及,我们的生活在越来越多的方面受到影响。例如,在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新时代,我们的消费支付方式也发生着悄然的变化。根据早些时候央行发布的数据,在过去的2019年,国内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共719998亿笔,金额24988万亿元,分别同比大涨了3569%和2010%。

巨大的移动支付市场,催生出了一些知名的移动支付巨头,比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等。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无论是线下购物,亦或者是线上购物,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主要的支付方式。截止到去年第4季度,支付宝以5510%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而腾讯财付通(含微信支付)则以38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

其实,支付宝之所以可以做到市场第一,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阿里巴巴多年来构建起的核心电商生态。而腾讯财付通在国内移动支付市场的领头羊地位,则和微信、QQ等拥有广阔的用户群体密切相关。随着互联网行业的深入发展,“流量为王”似乎已经不再是新鲜事,以电子商务起家的阿里巴巴,也花费大力气夯实其在互联网社交领域的地位。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阿里巴巴逐渐打造出了一个互联网社交新巨头,它就是钉钉。据悉,截止到今年第一季度,钉钉的用户群体已经突破3亿,虽然仍与微信、QQ等互联网社交平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数亿级别的用户群体,已经奠定了钉钉在互联网社交领域的地位,也足以让微信迎来强劲挑战。

受到疫情的影响,在线办公、学习已经成为很多工作者、学生的生活常态。而在这种情形下,钉钉的用户数量和企业组织数也被大幅度拉动。据悉,在过去的9个月的时间里,钉钉完成了1亿用户和500万家企业组织的拉新,而上一个亿级用户的增长,钉钉则使用了1年8个月的时间。

其实,钉钉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在线办公、在线学习等“刚需”的存在,而在很大的程度上则是得益于钉钉所具备的 科技 创新以及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化。据钉钉披露,其在线会议日峰值超过1亿次,而它也可以一天稳定同时在线2000万次会议。如此庞大的数字,需要良好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来进行支撑。

互联网社交新巨头诞生:用户数量突破3亿,微信迎来强劲挑战。随着阿里巴巴在新基建方面的不断发力,钉钉在不久的将来又会提交出怎样的成绩?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推荐:

分析跨境电商现状如何

分析互联网巨头的新战场

两位原中央委员、中纪委原副书记有了新职务!负责31个省份的中央指导组组长均已亮相

按程序降职!“高规格”会议上,省委书记当面通报情况

超10人被立案审查调查!甘肃庆阳再回应“数字造田”

支持率不降反升,领先劲敌33%!特朗普:我绝不退出总统选举

男子入职6分钟去世,用人单位赔款百万元冤不冤?

在监视居住中“悬着”的涉疫货车司机

声明:《分析互联网巨头的新战场》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刷酸为什么感觉凉凉的

    刷酸在生活中是比较受欢迎的,可以帮助美白人体的肌肤,具有一定美容养颜等作用,但刷酸后皮肤会感觉凉凉的,那刷酸为什么感觉凉凉的?刷酸为什么要...

    护肤品 日期:2023-04-25

  • 分析跨境电商现状如何

    跨境电商现状如何?其实跨境电商,并不是这两年才有,早些时候就已经有人在做了,但是一直属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市场这个规模,也就那么点。对比于国内...

    八卦 日期:2023-04-25

  • 且试天下华纯然为什么选黑丰息为驸马

    《且试天下》中的幽州公主华纯然,不但是天下第一美人,而且还是个很有野心的人。剧中的纯然公主,第二次出场就展现了自己的两面性,在父亲幽州王...

    电影 日期:2023-04-25

  • 夏天ac键正确使用方法

    只有空调在制冷的时候才可以打开汽车上的ac按键。ac的全称是air condition,可以理解为空气控制或空气调节,打开汽车上的ac按键之后,空调压缩机...

    汽车 日期:2023-04-25

  • 分析互联网巨头的新战场

    跨境电商正在成为互联网巨头们争夺的又一“战场”。前不久,拼多多推出跨境平台Temu,首站是北美市场;今年来在蒋凡的带领下,阿里跨境业务进行了...

    八卦 日期:2023-04-25

  • 做完美甲可以做手膜吗

    美甲是一种常见的手部指甲的美容方式,有时候做完了美甲还想做其他的手部护理,不知道做完美甲还可以做手摸吗?做完美甲可以做手膜吗 ...

    护肤品 日期:2023-04-25

  • 康乃馨可以放水里养吗

    康乃馨可用播种、扦插、组织培养等方法进行繁殖。扦插法:扦插可在1~2月在温室中进行,选择强健母株上截取10cm左右长的侧枝作插穗。基质可用70%...

    百科 日期:2023-04-25

  • 咱们结婚吧公交车上是哪一集

    公交车上是第46集,《咱们结婚吧》是中央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北京完美蓬瑞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华录百纳影视...

    百科 日期:2023-04-25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