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习 > 高校 > 清北等33所985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汇总,2023届考生择校必备

清北等33所985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汇总,2023届考生择校必备

来源:网络 作者:讲高考的刘老师 时间:03-03 手机版

说明:数据来源于各院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部分高校未公布,不在统计之内),本文将从就业去向、就业行业、就业地域、就业单位四个方面带领大家一起来看看各省市985高校就业情况。

北京985高校

北京共有8所985大学,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目前收集到5所高校就业情况,一起来看!

1北京大学

①北大校本部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科生就业去向排名前三的是:国内升学占比52.26%,就业占比26.04%,出国出境升学占比18.9%。

②本科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③就业地域分布

2清华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科生就业去向排名前三的是:国内升学占比63.7%,就业占比21.5%,出国出境升学占比13%。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从单位所属行业来看,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制造业,教育等。签约单位以企事业单位为主,其中民营企业占比43.4%。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广泛,超五成毕业生选择京外单位就业。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占比排名前三的有:上海22.6%、广东18.3%、北京16.1%。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根据签三方就业人数的统计,接收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较多的单位主要分布在:

信息通讯和互联网领域,如华为、腾讯、美团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如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装备制造业、能源业领域,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国家电网、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等;金融业领域,如中金公司、中信集团、国家开发银行等;公共管理与服务领域,如浙江省选调生、四川省选调生、山东省选调生、重庆市选调生等。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 届本科毕业生升学(含出国、出境、第二学士学位)总计 2354 人,其中国内升学(含第二学士学位)总计2105 人,出国、出境留学总计 249 人。整体国内升学率为 62.30%,整体出国、出境率为 7.37%,整体升学率为 69.67%。

北航大力推进国际化建设,2020、2021 年因疫情影响,毕业生出国(境)留学意愿有所降低,部分学生选择先就业后留学。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和单位性质

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9.70%)、教育(25.66%)、制造业(12.91%)。

从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看,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科研设计单位一直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去向。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是民营企业(39.50%)、国有企业(21.93%)、高等教育单位(21.62%)。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从 2021 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看,主要集中在北京(61.13%,含灵活就业 47.27%)、上海(6.40%)和广东(5.12%)。

从近几年的就业地域分布看,毕业生就业地域的分布越来越广泛,北京依然是毕业生比较集中的就业地域。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看,毕业生也广泛分布在其他国家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除了国防科技工业单位外,信息、金融、通信、汽车等诸多行业的知名企业都对北航毕业生有很高的认可度。

4北京理工大学

①本科毕业生升学情况

本科毕业生整体深造率为64.31%,其中国内深造率53.54%,出国(境)深造率10.77%。国内深造排名前五的高校分别为: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北京理工大学在北京高校毕业生竞争力排名中位置靠前。2021届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单位和世界500强企业就业人数占直接就业人数的比例为65.87%。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2021年接收毕业生排名前30的单位中,主要为航天、航空、兵器、电子、船舶、金融、信息通信、装备制造、科研设计、互联网等重要领域的顶尖单位。

5中国农业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中国农业大学2021届本科生就业结构:国内深造46.18%,出国(境)13.54%;就业34.49%。

毕业生国内升学主要集中在“双一流”高校和一流科研院所,其中 82.67% 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09% 进入中科院等科研院所。

②毕业生就业地域

其中38.27%毕业生选择京内就业,京外就业地区中山东省占比最高(13.19%)。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2021 届毕业生 74% 从事的工作与农业及相关产业密切相关。从中国农业大学 2021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看,前三位分别为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根据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就业重点企业如下:

上海985高校

1复旦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按就业单位行业统计,在政府机关 / 公共服务 / 部队,高等院校 / 科研设计单位,医疗卫生,制造业,金融,服务业,互联网、信息和软件服务等行业就业的 2021 届毕业生占 88.88%。

③就业地域分布

毕业生就业省份中,到上海、广东、浙江、北京、江苏就业的人数位居前五位。西部省份就业中,赴四川、陕西、重庆的人数位居前三位。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根据 2021 届毕业生签约单位统计,接收我校毕业生人数较多的单位涵盖党政机关,中央、省级直管企业,国有企业,国内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民营企业及上市公司等

2同济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2021 届毕业去向为派遣、合同就业、定向委培和国家地方项目的毕业生共计 4870 名。近三年毕业生到高等教育单位、党政机关、医疗卫生单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企业类单位仍然是毕业生的主要去向。

3上海交通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统计毕业生签约就业单位行业类别,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96 人)、制造业(736 人)、教育(617 人)、金融业(497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483 人)。

③就业地域分布

上海交通大学校本部 2021 届签约就业毕业生选择留沪工作的人数最多(3191 人),占比66.84%;除上海市以外,选择东部其他地区工作的毕业生(1139人)占比为23.86%,选择中西部及东北地区(444 人)就业毕业生占比 9.30%。

4华东师范大学

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在教育、信息技术、公共管理等十余个行业内。协议与合同就业的毕业生中,从事教育-学历类行业所占比重最大,达42.94%,其次为信息技术行业,占比为16.67%。

毕业生进入企业就职的共有2371人,同比增加276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有412人,占企业就职总人数的17.38%。其中,就业人数超过10人的企业有华为、腾讯、阿里巴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汽车、国家电网等 16 家企业。

广东985高校

1中山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2021 届国(境)内升学的本科毕业生中,升学本校的占 65.58%,去往其他“双一流”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的占 28.28%。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2021 届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以企业为主,就业人数较多的单位主要是行业龙头,涵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和部分战略新兴产业等。

2021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如下表所示,其中在教育行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最多,占比分别为 23.09%、22.41%。

③毕业生就业单位

2021 年,77.52%就业的毕业生在重点行业领域就业,其中逾 1300人在重点医疗卫生单位(三甲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逾 550人在双一流等高校就业,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逾 160人在重点科研院所就业,如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逾 600 人在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就业,如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中国电信集团等,逾 1200 人在其他细分领域龙头单位就业,如华为、腾讯、美的等。

2华南理工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科毕业生去向较为多元,去向构成以“协议和合同就业”(41.09%)和“升学”(42.16%)为主。

2021 届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较高的学院是物理与光电学院(55.12%)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53.63%)。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较高的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2 中澳班)(100.00%)、环境工程(3+2 中澳班)(92.31%)、机械类(创新班)(88.46%)、化学类(创新班)(86.36%)和材料类(全英创新班)(85.29%)。

2021 届本科毕业生境内升学院校主要流向了本校,其次为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本科毕业生签约单位所在行业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和教育为主,合计占比达 52.83%;

③毕业生就业单位

江苏985高校

1 南京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2021 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 28 个院系,有 15个院系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均高于本校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97.88%);其中软件学院、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等 8 个学院本科毕业生实现了充分就业,去向落实率达到 100.00%。

从去向构成来看,软件学院本科毕业生以协议和合同就业为主(占比 53.15%),其他院系本科毕业生去向构成均以境内外升学深造为主,其中医学院 99.01%的本科毕业生去向均为国内升学深造。

从毕业生流向院校来看,留在本校的毕业生有 1290 人(占国内升学总人数的71.39%),其他毕业生选择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本科生就业前三行业分别为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为主(26.1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4.88%)和“教育”(8.50%),三项合计占比占比达 49.55%。

本科毕业生单位流向以民营企业(31.99%)为主。

③就业地域分布

就业区域:华东地区(74.98%)为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主战场,华南地区(8.54%)和华北地区(7.45%)次之。

分学历层次来看,江浙、北上广五地均为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择业热门流向地。

2021 届毕业生就业最集中的十大城市为南京、上海、北京、杭州、深圳、苏州、盐城、广州、常州和无锡。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学校 2021 届毕业生就业较多的企事业单位覆盖了信息科技、通信、金融、国防军工、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其中就业人数超过 100 人的单位有华为、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等四家公司。

2东南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③就业地域分布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浙江985高校

1浙江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2021 届毕业生境内升学 3248 人。其中,本科毕业生境内升学 2837人,硕士毕业生境内升学 411 人。学校 2021 届境内升学的毕业生中,升入“双一流”高校(A 类)、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有 3110 人,占 95.75%。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企业单位为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占比 63.59%),其中其他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占比 36.30%、国有企业占比 16.50%、三资企业占比 10.79%;赴高等教育、医疗卫生、科研设计及其他事业单位占比为 27.15%;到党政机关占比为 9.08%。

学校 2021 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呈现多元格局,其中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8.69%)、 “教育”(14.65%)、“卫生和社会工作” (9.40%)、“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9.3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24%)和“制造业”(6.77%)等领域。

③就业地域分布

学校 2021 届毕业生就业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近五成毕业生选择在浙江省外就业。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2021 届毕业生中,到重要中央企业单位就业 683 人,占比 8.19%;到世界 500 强企业单位就业 1838 人,占比 22.04%;到中国 500 强企业单位就业 2234 人,占比 26.78%;到民营 50 强企业单位就业 946 人,占比 11.34%。

其中,国防领域主要流向单位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

能源业领域主要流向单位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

信息技术领域主要流向单位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腾讯控股有限公司、网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美团)等;

地产建筑业领域主要就业单位为: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

金融业领域主要流向单位为: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

到“双一流”高校(A 类)及重点科研院所就业 753 人,占比 9.03%,其中主要流向单位为: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

天津985高校

1天津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其中,超过五成的本科生毕业选择继续深造。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本科生毕业生从事的行业相对集中于房地产、建筑、工程建设行业。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除天津外,学校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在城市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其他相对集中的城市还有石家庄、成都、南京、武汉、西安和广州。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2南开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2021 届本科毕业生 1632 人选择境内升学,占本科生毕业人数的43.14%。493 人选择境外升学,占本科生毕业人数的13.03%;

2021 届毕业生境内升学流向集中在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 清华大学等院校。具体情况见下表: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为国有企业(19.80%)、民营企业(18.73%)以及机关(16.84%)。本科生主要就业单位为民营企业(33.65%)、国有企业(20.91%)和三资企业(19.03%)。

2021 届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为教育(22.68%),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9.34%),金融业 (10.9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9.58%)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38%)。

2021 届毕业生中有 1938 人到重点行业及重点领域就业,占签约就业人数的 50.64%。重点行业主要分布在:金融行业、信息通讯与互联网行业、教育行业、公共管理与服务行业、医药卫生行业、科技服务行业等。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2021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地区为天津市、北京市、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上海市、浙江省、河北省、河南省、 四川省。

山东985高校

1山东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科生去向构成主要是境内升学(40.99%)和境内签约工作 (46.10%)。

毕业生境内升学主要去往国家重点高校和科研单位。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本科生就业前五的行业为:教育,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合计占比 77.00%。

本科生就业单位以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为主,分别占签约 就业人数的 49.39%、39.96%。

③就业地域分布

东部地区(8670人,86.37%)为毕业生就业主战场,其次为西部地区(641人,6.39%)、中部地区(599人,5.97%)、东北地区(128 人,1.28%)。

就业人数超过 200人的省(市)有6个,依次是:山东省(5901人)、北京市(643 人)、广东省(517 人)、江苏省(508 人)、上海市(393 人)、浙江省(317人)。

就业人数超过 50人的地级以上城市有30个,山东省内14个,省外16个。就业人数最多的5个省外城市依次是:北京市(643人)、上海市(393人)、深圳市(290人)、苏州市(193人)、杭州市(191人)。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2中国海洋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科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境内升学和签约就业,其中,1521 人考取了研究生,占比 41.64%,875 人签约就业,占比 23.95%。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从 2021 届签约工作毕业生的行业流向来看,毕业生去向较多的行业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制造业,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

③就业地域分布

本科毕业生中,在山东省内就业的占 37.49%,其中 21.37%在青岛市就业,到东部其他地区就业的占 36.91%,到中部地区就业的占 10.06%,到西部地区就业的占 15.54%。

福建985高校

1厦门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我校毕业生境内升学的主要去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重点科研单位。其中毕业生选择继续在本校深造的最多,有 881 人,占境内升学毕业生总数的 44.4%。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2021 届本科毕业生签约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3.0%),教育行业(11.0%),制造业(10.4%)

③就业地域分布

2021 届毕业生主要流向厦门、深圳、福建(不含厦门)、浙江、上海等省市。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毕业生到国家重要行业和领域就业主要集中在中央直属企业(15.0%)、世界 500 强中的中国企业(16.6%)、重要金融单位(13.0%)、党政机关(16.0%)、重点高等院校(10.9%)。

四川985高校

1四川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行业流向较为多元,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较多的行业为“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建筑业”(合计占比 47.91%)。

③就业地域分布

就业城市:就业毕业生地域流向占比前十位的城市(合计占比达 65.52%)。

就业地区: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广泛。西部地区(64.31%)为 2021 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区域,其中四川省占比 50.96%,重庆市占比 4.56%;到广东省、北京市、江 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等东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也较多,占比为 27.78%。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2电子科技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2021届本科生以继续深造和单位就业为主,继续深造比例为70.29%(其中国内深造47.89%,出国(境)深造22.40%),单位就业比例为20.11%。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③就业地域分布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安徽985高校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从学历层次上看,直接就业的本科和硕士主要去向是各类企业,博士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

从单位行业来看,毕业生去向最多的行业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比例达29.7%,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比例分别达23.4%和16.1%。

③就业地域分布

2021届毕业生在安徽省就业的人数最多,为1130人,占29.8%;其次是去上海、江苏、北京、广东、浙江等一线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相对集中在四川。

湖北985高校

1武汉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较多的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8.79%)、建筑业(10.3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0.26%)等。

③就业地域分布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2华中科技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③就业地域分布

从就业单位地域分布看,就业人数最多的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湖北省、广东省、北京市。

湖南985高校

1湖南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科毕业生就业方式主要为升学和签约就业,升学率37.25%,签约就业率30.75%,灵活就业率11.44%,出国率8.51%。

我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1764人,其中“双一流”高校及中科院、社科院升学1561人,占升学总数的88.49%;本校升学745人,比率为42.23%;C9高校升学281人,比率为15.93%。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2021届就业毕业生中,本科生民营企业就业人数最多,其次是国有企业。

③就业地域分布

本科生在广东省就业人数最多,其次是湖南省、北京市。

2021届毕业生共有1432人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就业,占全校就业毕业生人数的23.92%,本科生(28.22%)在一线城市就业百分比略高于硕士生(22.37%)。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2中南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除本校外,接受我校毕业生升学超过 15 人的有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 32 个单位。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③就业地域分布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重庆985高校

1重庆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重庆大学2021届毕业生中,选择境内外升学的有3069人,占比27.53%。其中,本科生境内外升学2829人,占本科生总人数的45.27%。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重庆大学 2021 届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分布与学校专业设置、学科发展特色及人才培养定位相契合,相对集中于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领域。

其中,本科毕业生签约单位所在行业以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

重庆大学2021届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位类别主要为“工程技术人员”,占比为 44.86%;其次为“科研技术人员”(15.55%)、“公务员”(8.98%)、“教学人员(7.22%)”。

③就业地域分布

川渝地区(50.05%)为主,东部地区(30.23%)次之

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较广,覆盖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选择在重庆(34.20%)、四川(15.85%)、广东(9.66%)三地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较多;此外,北京、上海、浙江、湖北、江苏也是毕业生择业的热点省(自治区、直辖市)。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陕西985高校

1西安交通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本科生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是教育及文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前三个行业就业人数占 63.54%。

③就业地域分布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以研究生、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出国(境)为主。

本科毕业生中有 2297 人继续深造,其中国内攻读研究生 2082 人,第二学士学位 4 人,出国(境)深造 211 人,升学比例 45.12%。近一半的升学毕业生选择本校升学,其次录取人数最多的为中国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武汉大学,录取人数较多的高校基本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2021 届毕业生就业分布在 20 个行业,服务农、林、牧、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涉农行业,助力“三农”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毕业生比例达到 76.10%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为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

③毕业生就业单位

3 西北工业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2021届毕业生已落实毕业去向6713 人,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6.04%。其中,本科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2.45%;硕士99.48%;博士98.60%。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根据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人数统计,企业(86.45%)是签约就业的本科毕业生的主要流向;企业(60.25%)和科研设计单位(30.93%)是签约就业的硕士毕业生的主要流向;高等教育单位(52.72%)和科研设计单位(24.83%)是签约就业的博士毕业生的主要流向。

③就业地域分布

签约单位覆盖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签约人数排名前10 的城市是:西安市、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成都市、南京市、洛阳市、广州市、杭州市、郑州市。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签约人数较多的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

辽宁985高校

1大连理工大学

①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科毕业生 6044 人中,男生 4087 人、女生 1957 人。毕业去向 为工作 1815 人;升学 3192 人,其中国内 2657 人、出国(境)535 人, 如图所示。

国内升学中,本科生 94.34%、研究生 97.25%进入“一流大学” 建设高校及中科院等科研院所深造;出国(境)606 人,主要去向为英国、日本、新加坡、美国等。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③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2东北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学校 2021 届本科毕业生升学比例为 47.4%,其中境内升学占 42.6%,较上

届提高 2.3%,出国(境)留学占 4.8%。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是我校 2021 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占总体的73.4%。从不同学历层次上看,本科生到企业的就业比例高于研究生,而研究生到“事业单位”“政府机构/行政机关/军队”的就业比例明显高于本科生。

2021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信息传输、科学研究、公共管理、教育、金融、建筑和电力供应等行业,占总体的 90.1%。其中,毕业生去往制造业、信息传输领域就业比例相对较高,分别占 25.7%和 21.1%。

从学历特点上看,除制造业和信息传输领域外,本科生去往建筑业就业比例相对较高,研究生去往科学研究、公共管理和教育领域就业比例相对较高。

③就业地域分布

前往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相对较高。毕业生就业比例较高的前十位省份(直辖市)依次为辽宁、北京、广东、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河北、陕西及天津,占总体的 78.8%。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吉林985高校

1吉林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2021 届本科毕业生共计 10109 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80.35%,毕业生以升学、协议和合同 就业为主,其中升学率为 45.04%(含国内升学占比 40.51%和出国、出境深造占比 4.53%),协议和合同就业率为 25.51%。

总体国内升学率为 27.58%,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率为 40.51%。升学院校主要包括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在达成签约的毕业生中,73.61%的毕业生集中在制造业,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卫生和社会工作,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

③就业地域分布

在达成签约的毕业生中,32.62%的毕业生选择在东北地区就业,26.53%的毕业生选择在华东地区就业,15.14%的毕业生选择在华北地区就业。

在毕业生签约就业的省份中,吉林省以明显的人数优势排在第一位,其次超过 500 人就业的省份有广东省、北京市、山东省、江苏省。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黑龙江985高校

1哈尔滨工业大学

①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科毕业生本3743人,国内升学1879人、出国(境)留学205人、签约就业1327人,落实率为91.13%;

2021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1879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50.20%,其中1785人在双一流A类高校和国家级科研院所,占比95.00%。

②毕业生就业行业和单位性质

按就业单位性质统计,2021届签约就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国有企业(1647人、占比28.98%)、其他企业(1383、占比24.34%)、科研设计单位(933人,占比16.42%)和高等教育单位(809人、占比14.24%),共有4772人,占签约就业毕业生总数83.97%。

按就业单位所属行业统计,2021届签约就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330人、占比23.4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28人、占比19.85%),教育(926人、占比16.29%),制造业(849人、占比14.94%),建筑业(401人、占比7.06%),共计4634人,占签约就业毕业生总数的81.54%。

③就业地域分布

按照地区分布情况统计,2021届签约就业的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华东、东北、华北和华南地区,共计4837人,占签约就业毕业总数的85.11%。本科毕业生分布在东北、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的有1128人,占签约就业本科毕业生总数的85.00%;

④毕业生就业单位



清华北大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怎样

1、北大清华毕业生走向

根据北大2018年的就业质量报告的统计情况来看,毕业生的走向情况如下。

根据清华2018年的就业质量报告的统计情况来看,毕业生的走向情况如下。

由上面两个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北大清华的别野生走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差异较大,本科生以升学为主,研究生以就业为主。

本科生都有大约75%的人选择了深造,直接就业的不到四分之一;硕士毕业生两校大约都有90%的人选择了直接就业;博士毕业生,北大就业的约有70%,清华为55%,北大就业比例明显高于清华。

2、从就业走向看,北大毕业生进入的单位性质及地域情况

单位性质,以国有企业及机关单位占比最大,分别为28.78%、20.57%,这类单位也是很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第一选择,毕竟国企及机关工作稳定,待遇往往也不错。

其次,是三资及民营企业,合计占比约25%。

再次,是事业单位,包括大学、中学及科研单位等,共计占比超过20%。

北大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不出意料地,北大毕生的走向依然是更倾向于大城市,特别是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北京占比最高,达到39.47%,广东的广州及深圳占比也很高,合计20%左右,上海占比6.2%。

扩展资料:

清华毕业生进入国企及机关、事业单位占比超过一半,地域方面也是一线城市占比很大,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与北大有所不同的地方在于,清华毕业生进入三资企业、民企的比例明显高于北大,合计占比大约40%。这是因为北大以人文社科为主,就业相对更偏向于选择企业、机关及事业单位,而清华以工科为主,进入三资企业及著名民企(比如腾讯、华为、阿里巴巴等)的人更多。

总体来看,北大清华毕业生以大型国企、机关、大学、科研院所及著名的民企为主要就业单位,就业地域以一线城市为重点。

985高校的毕业生薪酬待遇如何?哪些专业的平均年薪会比较高?

就业形势每年都在变化,所以每一年毕业生的薪资水平也有所波动,大家最关心的可能就是985211高校的毕业生薪水会有多少,尤其是最接近一年的毕业生情况,了解到这些信息,对于接下来考生填报志愿也有一定的参考,给那些考上985和211高校的学生一定的鼓励,同样如果认为自己的分数不够理想,也可以选择复读,考上一个985高校将来获得的薪水还是比较可观的。

首先:985大学有不同的档次。不同层次的985大学毕业生薪酬待遇肯定不同。像清华、北大、复旦、上交这些顶尖985大学,学校实力雄厚,地理位置优越,名声响亮,毕业生自然薪酬待遇就高。曾经,上海一所知名企业招聘非清北复交毕业生一概不予考虑。可想而知,这些985大学毕业生薪酬也是非常可观的。而一些排名相对靠后的985大学毕业生,可能就没有那么高的待遇了。这是其一。

其次:自己所学的专业。专业不同,薪酬待遇差别也会很大。即使985这些重点大学,也有冷门专业,在就业上也不占优势。所以,很多985大学冷门专业的毕业生选择考研,希望通过跨专业考研,将来谋得一份不错的职业。

一般而言就业薪酬较高的专业多为工科类专业,也都是当下较为热门的专业,比如: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土木工程类、航空航天类。就目前来说,“新工科”专业不仅好就业,而且薪酬待遇也高。

年薪高低也跟自己所学的专业也有关系,就目前来说软件,电子技术,网络等专业比较热门,参加工作年薪会高一些,但这些行业的工作量和压力也是最大的。体制内的一般事业单位,除科研单位外,剩下的普通单位年薪也就10万多点,但比较稳定压力也相对比较小。

年薪也会与学历有关,本科毕业生的年薪一般要比硕士和博士毕业生要低。因为学历高低,也代表了你能力的高低。当然,如果在读硕士或博士时,你还有自己的科研成果,那么你的工资待遇会更高。象前几年,华为招聘的几位青年才俊,年薪基本都在100万左右。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清北等33所985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汇总,2023届考生择校必备,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

相关推荐:

大学生向往的城市排名,北京未进前三,前十名大多为南方城市

清北等33所985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汇总,2023届考生择校必备

全球最具就业竞争力大学排名出炉!英国前十盘点,毕业生工资曝光

千万级转化!南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取得重大突破

陕西中医药大学喜获一项国际发明专利

东南大学一研究成果获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波音、空客,C919三足鼎立,科技产业“借机”腾飞?

精选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十大尖端技术突破

声明:《清北等33所985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汇总,2023届考生择校必备》一文由排行榜大全(讲高考的刘老师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