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科技 > 互联网 > 消息称徕卡将在 10 月发布新一代 M 系列相机,目前已寄出邀请函

消息称徕卡将在 10 月发布新一代 M 系列相机,目前已寄出邀请函

来源:本站 作者:佚名 时间:03-29 手机版

9 月 2 日消息,leicarumors 报道称,新一代徕卡胶片相机将于 10 月发布,可能是近期一直在报道徕卡 M 系列新款相机,它将取代当前的徕卡 MP。目前徕卡邀请函已经寄出,而且也已经有摄影师提前拿到机器进行测试了。

最初有传言称这款新相机将是一款便宜的 M 系列专业胶片相机,虽然参数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款新相机不会很便宜。

报道称,徕卡邀请函显示将于 10 月份在德国举行新闻发布会,预计除了胶片相机之外还有新品将在发布会上公布。

目前,徕卡是唯一一家开发成熟胶片相机的主流级相机制造商,因此徕卡的新机型很可能会成为胶片相机爱好者的热门机型。

IT之家了解到,徕卡 MP 继承了徕卡精湛的设计和不俗的性能,徕卡 MP 的快门速度为 1-1/1000 秒,并且拥有快速卷片手柄和徕卡 MOTOR-M 卷片马达。徕卡 MP 的体积尺寸为 138×77×38mm,重约 585g,目前在京东商城卖 46900 元。

徕卡m为什么没有防抖

因为没有搭载机身防抖。

徕卡相机,举世闻名。徕卡的经典旁轴造型,是许多老摄影师对徕卡保留最深刻的印象。而这个徕卡M系列据说今年年底也将要推出新款,新机将命名为徕卡M11。据称徕卡M11将采用3600万像素背照式传感器,固定底板,没有搭载机身防抖。而去年发布的M10R的配置则是4000万像素。徕卡M11的发布日期据称是定在今年的11月11日,而以往的经典徕卡M9则是9月9日。珍藏徕卡相机的玩家可以等年底再入手了。

徕卡相机为什么会那么贵?比尼康等品牌好在哪?

嗯,这个很难回答。我使用过大多数的徕卡旁轴相机,也是用过尼康和佳能单反,本身就是个职业摄影师和图片编辑,也拍摄了不少项目,长期的和短期的。我把个人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首先徕卡的贵的原因并不是它一定就比尼康,佳能要好多少,这个好与坏其实要看是否适合你自己的拍摄习惯!最早尼康和佳能也是生产旁轴相机,和德国的徕卡竞争,后来在旁轴领域不敌徕卡,专项了单反直到现在!在大画幅相机,中画幅之后,诞生的小徕卡能不吸引人吗!徕卡机身很结实,但现在的型号也会有些小问题,和原来的相机比做工要水一些,徕卡的镜头毋庸置疑,肯定比尼康佳能要来的更有个性,徕卡很小巧,轻便,做工相对精良,并且快门寿命很长相对于尼康和佳能。

但是,徕卡毕竟是个旁轴相机,比如 体育 ,风景这类题材,我想单反要来的更加实惠,单反相对便宜很多,而且镜头群庞大,可以适应多种拍摄风格。是个多面手,所以看问题要看你个人究竟适合什么器材,徕卡更适合街拍和长期纪实项目。

LV为什么那么贵?

苹果手机为什么那么贵?

贵的东西不一定好用,好用的东西不一定贵。

徕卡作为德国百年企业,大部分产品还是秉承着德国人的严谨来生产,徕卡相机很早就登上了 历史 的舞台,要不是日本相机的快速崛起,说不定现在的相机发展还不会那么快,徕卡相机在二战的时候几乎是每个战地记者,新闻记者的最爱,直到现在,徕卡最具有代表性的M系列依然保持着手动对焦,并且在参数上实在是不能和日系厂商的产品相比。

徕卡相机自己知道自己的对手其实并不是佳能尼康,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进行生产,并且进军艺术领域和 时尚 圈,成为相机界的奢侈品牌,徕卡基本都是慢拍,即便是微单相机,也是体积巨大,充分保证光学成像,因此在以前,徕卡常常作为礼品进行赠送,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身份的象征,即便徕卡一点也不好用。

因为徕卡是老牌的光学品牌,而且德国人造东西还是比较扎实,所以,徕卡镜头的品质很好,结合了最优秀的光学设计,镜头用料也足,因此使用徕卡相机,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所以很多人即使知道徕卡不好用,但是也非常想拥有一台徕卡相机,身份的象征,华为手机拉徕卡入伙,就是想凸显自己的高品质,借了徕卡的壳。

打个比方:如果为了遮体保暖不一定买阿玛尼衣服,如果仅为了装东西不一定买LV包。

这个问题,有点明知故问的感觉了,你怎么不问LV包包爱马仕丝巾为什么贵呢?不过,也确实有很多人是真的想要刨根究底,看看徕卡是不是真的物有所值,看看徕卡是不是真的要比佳能尼康更好。

你非要说徕卡Q有多好,我觉得确实有点闭着眼睛说瞎话了

对于这种相机,品味一下徕卡文化,就够了

从功能和性能的角度来说,其实徕卡相机真不值得这个价钱,尤其是上图最中间的这个徕卡SL,买了的基本上都后悔,有点坑爹的意思了,关键是没啥收藏价值。最起码,徕卡M10MP还有收藏价值嘛!

殊不知,国内现在很多东西,一旦评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价格飙升了。当然,徕卡不是死的固定不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徕卡是活着的在变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吧?

抛开价格,具体来谈谈徕卡都有哪些特点吧:

A,徕卡的精华在于M系列旁轴相机,这个旁轴相机曾经代表了世界照相机工业的最新潮流,不过,旁轴相机已经被单反相机彻底取代,这也是 历史 事实。

B,徕卡的精华在于摄影镜头,并且是徕卡的旁轴相机的镜头,而不是徕卡的单反镜头。嗯,徕卡也生产过单反。

徕卡的旁轴的镜头,相对于单反镜头来说,确实先天就有一些设计的优势。同时,由于徕卡不妥协,或者说,徕卡不致力于为穷人制造照相机和镜头,所以,就被立志普及照相机的日本厂商给基本淘汰了。

为了让更多的人都用得起照相机,日本厂商确实功不可没,这个必须要承认。但是,在追求普及的同时,日本厂商也只能不断的妥协了。而徕卡坚持高标准,绝不妥协。

因此,从镜头的角度来说,徕卡确实可以发挥出更大的空间。

C,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大多数情况下,其实还是单反更实用,或者说廉价的照相机更实用。

D,从成像质量的角度来说,毕竟徕卡相机的橡树也并不是很高了,不能和尼康D850索尼A7R3这些相机相比的了。

你最多只能说徕卡镜头有一种特殊的德味,至于整个系统的成像质量,还是说不上顶级的了。

E,从功能的角度来说,徕卡的旁轴相机,也都是手动对焦为主了。小型徕卡一体机或者徕卡微单,虽然也可以自动对焦,但是性能应该是非主流的了。

我用徕卡,随便感受下徕卡的成像,为了让你们看得更直观,有的是直出片,有的经过一款名叫k22的胶片调色软件简单调色。多说无益,只要你用日式相机和镜头拍出这样的片子我就无话可说。

徕卡是德国著名光学品牌,已经有了100多年的 历史 。最早它生产35毫米旁轴取景胶片相机,后来也生产胶片单反相机、固定镜头袖珍相机、傻瓜相机等。进入数码时代,徕卡也生产全画幅M系列数码相机、中画幅数码单反相机、APS-C画幅数码相机等。徕卡产品历来以优质优价著称,产品比同类型、同档次日本产品如尼康、佳能贵出不少。这有几个原因:

1. 最主要原因是品牌价值。徕卡这个名字,懂摄影的人一听就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这是100多年多款经典产品累计下来的,代表着优异的质量、良好的耐用性和优雅的艺术品位。它已经脱离了摄影工具,而成为一种艺术品;

2. 徕卡产品的确有着顶尖的质量,尤其是机械质量和光学质量。它的理念与日本产品截然不同,不惜成本追求一种极致。从材料、做工处处以顶尖为标准,而不是日本厂家的既追求质量又追求性价比。比如,徕卡的一些数码相机机身由一整块铝合金切削而成,半块砖大小的铝合金最后只剩薄薄的一层机身外壳,90%都切削掉了。这样只是为了既轻又结实美观。因此,它的成本也比日本产品高,从而造成了价格高;

3. 最近20多年来,相机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自动对焦、自动测光等越来越复杂。尤其是数码相机,其核心就是电子图像处理。而这些都不是传统徕卡相机的强项,只能与日本厂家合作,购买感光元件、自动对焦组件、机身防抖系统等部件或技术。这也增加了相机成本。

总之,徕卡相机虽然贵,但贵有贵的道理。

徕卡诞生和发展的 历史 我就不多说了,各种传奇式资料都能够在网上搜到。现在就围绕问题谈谈。

徕卡从一开始制造35mm相机之时,就秉承着一定要制造小巧高画质的镜头与之匹配,特别是其M系列旁轴相机可以说是徕卡相机的代言人。而M系列的镜头都是利用当时最先进的光学设计,和最优秀的镜片制作而成,为进一步提高画质,又加入改善平面像场的非球面镜片,矫正对焦准绳度的浮动对焦设计,还有apo色差矫正设计,还有自家制镀膜,这四项都是徕卡镜头独步于天下的最大原因。因此,现在江湖上所讲的徕卡相机基本上就是人们笼统地徕卡所有都好。其实这是片面的。我个人认为,徕卡旁轴M系列相机才是徕卡最传统的继承者。

至于尼康、佳能、索尼(美能达)、宾得、理光等日系厂商,只要稍懂一些相机发展史的人都知道,以佳能、尼康为首的厂商一开始都是以模仿徕卡的机身发展。恰逢当时日本在战后高速发展,却只能在机身模仿,光学设计和镜片材料而未如徕卡造诣深厚。直到今天,日厂因为追求批量化、标准化才大规模占领市场。如果单单从画质、体积、设计、材料上看的话,徕卡可谓是依然保持极高水准——代价就是产量低、价格高。

德国相机工业在电子对焦时代已经消失了。

徕卡相机M系列就是松下相机直接换个logo。其他的大部分都是日本代工的。

徕卡好在哪?和日系机同款,LOGO不同而已。当然因为价格贵,有时候某些参数会高些。

徕卡为什么贵?是情怀。但不夸张地说,肯定是尼康或佳能或富士或宾得的某款机,换个LOGO而已。当然销量小也是贵的主要原因。

德国不会造CCD感光器件,不会做自动测光系统,不会做电子快门,仅仅剩下手工镜头,让你体验下德系的色彩。其实六十年代的德国镜头已经大部分是日本代工的。

现在日本松下、索尼、京瓷这些厂商经常会发布畅销机的德国贴牌机。CONTEX干脆就是京瓷。

尤其是数码时代的新秀松下、索尼会搞个德国认证镜头。而佳能、尼康、宾得、富士早已经不需要德国镜头的噱头了。

胶片时代的莱卡很贵是因为成本和商业运作,数码时代的莱卡很贵纯粹是商业噱头。

莱卡胶片相机好在质量过硬故障少,要说使用功能简直不能和单反相比。

顺便再说一个话题,所谓“浓郁的高反差德味”,也是近些年徕卡数码化之后吹出来的,其实根本不是事实。在黑白胶片时代无所谓色彩,在1936年爱克发推出水溶性彩色胶片后,德国风格的彩色风格是低反差、低饱和度、色调偏暖调,这种色调欧洲人很喜欢,完全有别于美国柯达克罗姆那种浓郁的外偶式反转片的色调。下面这张照片的风格才是真正的“德味”。

徕卡x1对稳定性要求

所有徕卡相机都具有的功能:每部相机的开发都是为了获得世界上最佳的照片质量。徕卡X1直接得益于德国100多年的工程经验,与同类产品相比,可提供最佳的照片质量。这也是徕卡引以为豪的传统。这部优秀的相机具有专业的CMOS图像传感器,其大小与高质量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中的类似。它与卓越的徕卡镜头配合,可捕捉十分逼真的影像。无论从哪一方面观察,徕卡X1都很优秀:机身小巧轻便,控制直观,提供全部先进的自动功能。

徕卡M系列的御用备机 徕卡X1详尽评测

徕卡X1的国内首发还是在2009年9月份,与之共同发布的还有另外两款备受瞩目的徕卡M9全画幅旁轴数码相机、徕卡S2中画幅数码相机以及仅在中国大陆限量61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徕卡MP金机。在这三者的夺目光环下,徕卡X1显得有那么一点黯然失色。

徕卡M系列的御用备机 徕卡X1详尽评测

当众人将目光汇聚在徕卡M9、徕卡S2的时候,笔者已经开始对这款紧凑型高性能DC产生了兴趣。作为当时首款搭载APS-C画幅CMOS影像传感器的紧凑型DC,徕卡X1的成像质量是被寄予厚望的。X1所搭配的自动镜头采用了Leica ELMARIT 1:2.8/24mm镜头在1.5x的裁切系数下转变为有效焦距36mm的自动镜头(相当于35mm胶片相机)。在35mm这一焦段的发展历史中,徕卡无数次的创造了奇迹。这是一个真正经典的常规镜头,已经拍摄了无数传统的标志性图像。

徕卡M系列的御用备机 徕卡X1详尽评测

徕卡X1线条清晰,设计重点突出。其设计简洁明了,只关注摄影的主要方面,结构紧凑灵便,很容易让人想起传奇性的M系列相机。加上其坚固耐用的全金属机身以及触感极好的高质量皮革装饰,这一切使得X1成为了一款典型的徕卡相机。

徕卡M系列的御用备机 徕卡X1详尽评测

X1极富徕卡味道

徕卡CM胶片便携相机

笔者始终坚信徕卡X1与徕卡CM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之间的相似不仅仅源自他们近乎相同的色彩搭配、可乐标或者其他一些细微末节。他们的相似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所共同具有的使命。徕卡X1与徕卡CM分别代表着数码、胶片两个时代里顶级便携相机的标杆。在徕卡的历史中从来不缺少故事,徕卡X1与徕卡CM仿佛在诉说着过去与未来,发生过的或者即将发生的故事。

 

徕卡X1数码相机外观图片展示

徕卡X1的体积不算小,长宽比较大。这样的外形为右手持机提供了较充裕的握持空间。徕卡X1背板布局清晰,右手拇指位置将五向键与快速拨盘的一体化设计是亮点。2.7英寸显示屏几乎占据了相机的整个背面,该款液晶的色彩浓郁,但受限于23万像素的分辨率,清晰度表现一般。在强光下回放显示效果可圈可点,细微细节也能够很好的再现。

 

徕卡X1数码相机外观图片展示

徕卡X1的顶部设计集中于右手持机位置。将电源开关与驱动模式集合在一起,可以轻松调节S单张模式、C连拍模式以及定时拍摄。分置于快门按钮两侧的圆形拨盘分别控制快门速度、光圈速度,可通过拇指、食指完成拍摄操作!简约与人性化,这是徕卡在每个时代的设计中从不缺少的元素。

徕卡X1细节设计

 

徕卡X1机内闪光灯设计

徕卡X1的闪光灯被巧妙的藏匿在了机身顶盖左侧边缘。徕卡X1的闪光灯为手动弹起设计,当需要内置闪光灯补光的时候需使用者手动开启。徕卡X1内置闪光灯具备慢速同步、后帘同步等功能。与此同时,小机器还有独立热靴,可接驳SF24D、SF58闪光灯。

 

徕卡X1机背操作面板设计

徕卡X1的体积不算小,2.7英寸的液晶屏幕尚还算得上主流配置。充裕的空间为徕卡X1的整体操作性能带来了较大的提升。在笔者使用徕卡X1时体会最深刻的两点:

1.操作按键的独立面积很大,相邻按键间隔适中,方便、快速、误操作率极低!

2.键帽凸起高度较高,手感清晰。按键微动力度均匀、适中,操作起来十分轻松。

徕卡X1数码相机手持操作示意

再加上一体化设计的快速拨盘+五向键以及位于上方的后滚轮,徕卡X1将操作性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徕卡X1带给摄影师的是最简单、最迅速、最有效的便捷操作。徕卡X1在工业设计上着实下了很大的功夫。

真正的徕卡ELMARIT

徕卡有个习惯,喜欢按最大光圈来命名镜头。NOCTILUX(F1.2)、SUMMILUX(F1.4)、SUMMICRON(F2),而徕卡X1搭配了ELMARIT 1:2.8/24mm镜头。与徕卡X1的APS-C画幅影像传感器配合,该镜头转变成了一个有效焦距为36mm的经典焦段。

徕卡ELMARIT-M 24MM F2.8 ASPH镜头

这支镜头所对应的ELMARIT-M 24mm f/2.8 ASPH诞生于2000年,属于现代徕卡范畴的一支优秀的广角镜头。这支头由Lothar Kolsch设计,在全开光圈下即可获得优异的光学表现。但我们应该注意到:ELMARIT-M五组七片的镜组设计与徕卡X1的六组八片设计还是略有不同。

 

徕卡X1数码相机镜头设计

不知道徕卡X1这支自动ELMARIT与M究竟有何瓜葛。做工考究、蓝绿色的镜片镀膜等等因素都在表明——这支镜头纯正的血统!

在关机、开机状态下,镜头收缩长度与工作长度的差异并不是很大。X1搭载的定焦镜头在执行对焦工作时的长度变化量很小,速度很快!

 

徕卡X1数码相机镜头设计

镜头周边的紧密竖纹不仅仅是提高手持稳定性的作用。逆时针方向旋转即可将其摘下,显露的螺纹可以方便安装遮光罩等附件。

徕卡X1 ELMARIT镜头光圈开孔对比

徕卡ELMARIT-M 1:2.8/24MM ASPH镜头

在徕卡X1 ELMARIT 24mm自动镜头背后虽然只是一片APS-C画幅的传感器,而徕卡依然将最核心的光学应用于这支自动镜头上。上图为ELMARIT-M 24mm f2.8 ASPH E55镜头。

徕卡X1数码相机ELMARIT镜头光圈开孔对比

徕卡X1的ELMARIT 24MM镜头采用了7片光圈叶片的设计,在各档光圈下均可呈现规则多边形,这也为下文实拍测试中其优异表现埋下伏笔。

徕卡X1实验室MTF50锐度测试

在实验室测试中,徕卡X1的中心分辨率从F2.8最大光圈开始保持了极高的水准,在F14以后中心分辨率开始有所衰减,在最小光圈下仍然取得了超过2000线的不错成绩。边缘分辨率在F2.8下并没有太过强悍的表现,这一点与其老大哥ELMARTI-M还是有些差距。但从F4开始直至F16都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总体来说,徕卡X1这支镜头从F3.5-F14之间广域的光圈范围内均能够获得非常优异的成像质量,实用性很强!要知道这个测试是基于一颗仅为1200万像素的CMOS传感器。

徕卡X1各档光圈实拍测试——中心

徕卡X1中央分辨率在全开光圈下已经算得上优秀,但在收缩一档光圈后素质提升很大。从F4开始到F11都保持了较高的中央分辨率水平,成像可靠性很强。

徕卡X1各档光圈实拍测试——边缘

边缘分辨率方面,仍然是在F2.8时表现力不足。当收缩一档光圈后,F4下的边缘分辨率尚可,F5.6、F8下边缘素质非常优异!进一步收缩光圈会发现有细微变化,但整体的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徕卡X1各档光圈实拍测试——边缘

测试结果与上一组边缘分辨率对比相似。除F2.8外,F4至F16的全段内边缘分辨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关推荐:

小米轿车要来了:消息称其首款车型将使用禾赛激光雷达,价格上限超 30 万元

消息称徕卡将在 10 月发布新一代 M 系列相机,目前已寄出邀请函

Win7电脑内存条频率怎么看?

联想官宣 ThinkPad P1 隐士 2022,搭载键盘辅助进风技术

Win7旗舰版系统下itunes卸载不干净怎么办?

新课标落地 中小学生新学期该如何学好英语?

Win7 32位旗舰版系统下怎样快速升级驱动?

惠普暗影精灵 8 Pro白色版本正式推出 i7-12700H+RTX 3070Ti

标签: [db:标签]

声明:《消息称徕卡将在 10 月发布新一代 M 系列相机,目前已寄出邀请函》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