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3-31 手机版

那达慕: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等。

白节: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称希恩吉尔,即新年。也有称白节或白月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关于蒙古族春节的来历说法不一,一是据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国都,盛筵庆功,并以此为蒙历岁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见称。星宿月是农历12月16日到1月15 日,这与农历前后相差一个月。而鄂尔多斯地区延续下来的蒙古 历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数记月。以此看,蒙古历岁首当是农历四月。

马奶节:蒙古民族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

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

火节:亦称拜火节。它主要来自古代蒙古族对火的崇拜。 祭火仪式是在农历12月23日晚间举行。祭火的习俗是蒙古族自古就有的,这是农历年的前奏。祭火开始前,全家人都到庭院中,主祭人先要摆上祭品焚香。然后取一捆柴草点着,将黄油、白酒、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在长者率领下,全家人向火堆磕头。主祭人还要祷告,大致内容是:多亏火神的庇佑,有些不干净的东西扔进了火里,请火神原谅,保佑明年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吉祥幸福。在蒙古族人看来,火是神圣的。一家一户的祭火,有继嗣之义,举行婚娶大事、新年,都要祭火。

祭敖包:每到这天,牧民们便成群结队地前往敖包祭祀。他们在敖包上安放佛像,竖立经幡,并将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希望迎来牧业丰收年。

麦德尔节:麦德尔节是纪念弥勒佛的节日,节期在正月十五日,宗教色彩比较浓厚。节日当天,每个黄庙都挂出弥勒佛的像,附近的牧民都来寺庙敬献供品,烧香叩拜。寺庙如果有活佛,就由活佛主持,没有活佛则由大喇嘛主持。拜完佛之后,大家由固孜达旗长)带领进行射箭、赛马、摔跋等蒙古族传统娱乐活动。

塔克勒干节:塔克勒干节是蒙古族每年要举行的一次大型的以部落为中心的祭敖包活动,时间在夏季。敖包一般置在水草丰美的高山丘陵处。祭敖包可能是来源于古代的祭山,它是蒙古族对自然崇拜的表现。祭敖包时,同一部落的牧民们都骑着马、骆驼,拿上酒肉等来到本部落敖包所处的山上。届时,人们先献哈达,然后由活佛或大喇嘛领着众人绕着敖包诵经,愿老天降福于人间,赐予人们平安无事;如果遇上旱灾,那就祈求老天下雨,使大地水草丰盛,牲畜兴旺。祭完敖包以后、开始进行赛马、摔跋、射箭等蒙古族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

蒙古族风俗是什么?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如下:

1、饮食:分三大类:肉食、奶食、粮食。

2、居住:以蒙古包为主。

3、婚嫁: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

4、礼仪风俗: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安好);4、岁时风俗: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是过大年最欢乐的。

蒙古族的居住

传统的蒙古族牧民住房是蒙古包,“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住所,呈圆形尖顶,通常用羊毛毡子一层或二层覆盖,所以在古时候,蒙古包又被称作“穹庐”、“毡包”。蒙古包分两种。一种是牧区夏季用的,为移转式的,一种是冬营地为半固定式的。蒙古语称移转包为“乌尔郭格尔”。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蒙古族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风俗习惯主要有礼仪风俗、节日风俗、民族服饰这三方面。

蒙古族都有哪些风俗?

1、礼仪风俗

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一般会邀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用羊肉、黄油、奶皮、奶酒等食物招待客人,而且还会递鼻烟壶、献哈达等来表达欢迎之情。

2、节日风俗

蒙古族虽然和我们汉族一样,也会过春节、中秋节、端午节以及重阳节等。但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特色的民族节日,比如那达慕大会、马奶节、燃灯节等传统节日。

3、民族服饰

少数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服饰,蒙古族也不例外,蒙古族中的男女老少,都喜欢以长袍为着装。而这些长袍也常用些艳丽的花边来装点,看着很是具有民族风情。鞋则以靴子为主,大多是用牛皮来制成的。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蒙古民族有尊老爱幼的习俗。他们的谚语中说:“尊敬德高的人、敬爱年老的人”,“对喂乳汁的母亲要敬爱,对教字母的老师要尊重”,“老人的经验教育人,太阳的光辉温暖人”等等。这些都表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和爱戴。

祝寿是蒙古族人民为老人举行的一个礼仪庆典。蒙古民族的祝寿礼和过本历年都是在年纪大时才举行的。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九十时才祝寿。不过父母亲在世时,儿孙辈即使到了七八十岁也不许做寿。

过本历年的二十五、三十七、三十、四十九也不是很热闹,但是过了六十一岁,七十三岁、八十五岁就另当别论了。过本年的一般不祝寿。巴林蒙古族老年人过本95岁就不计年龄,也不做百岁。

祝寿和过本历年的日期一般在正月。只要有给老人祝寿的人家,主人家的儿女们的从年底开始就准备设宴。初一就开始来迎接陆续到来祝寿的客人了。也有的人家选定一个吉日,再通知众乡亲、朋友、亲戚等。

祝寿仪式比较简单,席间,来宾们都为老人敬酒、献哈达和礼品。敬酒四、六、八碗的蒙古语称“朱来”。然后叩拜主人,表示感谢主家招待。

祝寿的礼品通常有:马、牛、绵羊或羊乌查、皮长袍、棉长袍、夹长袍、靴子、烟、荷包、钱等。礼品品类一般占“三”数。祝寿完毕,祝寿客人不能空手回,主人家要回赠烟、荷包、毛巾等。如果是孩子,就给月饼或一二元零用钱等。


家庭沿袭

早在十三世纪以前,蒙古族畜牧业生产有了相当发展,伴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也使建立在私有制经济基础上的 蒙古人家庭发展起来。

成书于十三世纪前期的《蒙古秘史》中,对蒙古族的家庭情况多有记载,如阿 豁阿死后,兄弟五人“即分马群家赀”,孛端察尔在兄弟的帮助下俘获扎儿兀惕部的阿当罕,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马群、家赀、隶民、奴婢等。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是怎么样的?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有尊老爱幼的习俗。

他们的谚语中说:“尊敬德高的人、敬爱年老的人”,“对喂乳汁的母亲要敬爱,对教字母的老师要尊重”,“老人的经验教育人,太阳的光辉温暖人”等等。这些都表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和爱戴。

祝寿是蒙古族人民为老人举行的一个礼仪庆典。蒙古民族的祝寿礼和过本历年都是在年纪大时才举行的。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九十时才祝寿。不过父母亲在世时,儿孙辈即使到了七八十岁也不许做寿。

蒙古国家发展:

蒙古国(蒙古语:Монголулс,英语:Mongolia),简称蒙古,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是被两国包围的一个内陆国家。首都及全国最大城市为乌兰巴托。主体民族为喀尔喀蒙古族,约占全国人口的80%,此外还有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蒙古语。

早在十三世纪以前,蒙古族畜牧业生产有了相当发展,伴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也使建立在私有制经济基础上的蒙古人家庭发展起来。

蒙古族的风俗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丰富的民族文化构建了我们这美好的中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的几个少数民族吧.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蒙古语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3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用蒙古语言文字的新闻出版、广播、戏剧、电影事业也有了相当的发展.《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善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成果之一.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 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元代以后普遍信仰喇嘛教.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 习俗 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 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蒙古族待客十分讲究礼节和规矩.例如,吃手把羊肉时,一般在将羊的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送给客人.如果是用牛肉待客,则以一块带肉的脊椎骨加半节肋骨和一段肥肠送给客人. 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食俗 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 蒙古族的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肉.羊肉常见的传统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脑烩菜等70多种,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剥皮烤)、炉烤带皮整羊或称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把羊肉. 在日常饮食中与红食、白食占有同样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西部地区的蒙古族还有用炒米做“崩”的习俗.面粉制作的各种食品在蒙古族日常饮食中也日渐增多,最常见的是面条和烙饼,并擅长用面粉加馅制成别具特色的蒙古包子、蒙古馅饼及蒙古糕点新苏饼等. 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烧开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有人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 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大部分蒙古族都能饮酒,所饮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区也饮用奶酒和马奶酒.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马奶酒是鲜马奶经发酵制成,不需蒸馏. 典型食品: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民间还有:稀奶油;奶皮子;煺毛整羊宴;熟烤羊;白菜羊肉卷;新苏饼;烘干大米饭真想完全了解全部民族啊!我国民族文化如此富饶,这正是我国的特色啊,所以我们要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团结的国家.。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要作文)(要作文)】
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者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则喜用红、粉、绿、天蓝色.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份,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蒙古族钟爱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 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是一番热闹的景象,蒙古族取奶食洁白无垢之意,称春节为"白节".除夕,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围着火塘吃饺子.饭罢,还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头),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在马头琴的伴奏下,通宵达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拂晓,男女老幼便穿上崭新的民 族服装,由长辈带着全家人祭天,并在堆积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着,开始拜年.由晚辈向长辈叩头敬酒、献哈达,祝愿老人健康长寿,一生平安.初一到初四,他们一般不远行.初五以后,他们才骑着骏马,兴高采烈地带着礼物到亲友家拜年,共进全羊酒宴. 每逢节日期间,草原上到处都充满了欢歌笑语,全部人都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之中了.。
蒙古族民俗文化特征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而且音乐、舞蹈也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

(1)饮食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糕等。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配以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颇受人们的喜爱。全羊汤原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饮食,现在已成为辽西阜新地区待客的一种美食,尤其是在农历“立秋”这天,人们大都会食用,俗称“抢秋膘”。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剥皮入锅,放入佐料,进行蒸煮,色、香、味俱佳,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所以叫做手把肉。

(2)服饰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是蒙古族男女老幼都爱穿的长袍,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

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下端左右不分衩,领子较高,大襟右钉扣;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镶饰。男袍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多为红色、绿色、紫色。

穿蒙古袍必备腰带和马靴,这样的装束使男子汉显得强悍潇洒;女子则显得身材苗条、矫剑

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之分。布靴,美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骑马时可以保护踝部、御寒;坠马时自然脱靴,可以保证人身安全。

生活在辽宁的蒙古族人日常生活中并不经常穿着民族服装,但是在大型的节庆 *** 上,或是婚庆典礼上,蒙古族同胞就穿上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以示隆重。

(3)民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满语将家或屋称为“博”,因为诣音,所以后来叫成了“蒙古包”。蒙古族将自己的住房称为“格尔”;汉族人称蒙古包为“穹庐”或“毡房”等。

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游牧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转场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房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baike.baidu/view/2675
蒙古族民风民俗
蒙古族民风民俗 待客礼仪 蒙古人把隆重而热情地接待客人看作是一种美德。

他们的待客礼包括问候、互递鼻烟壶(解放后此礼已逐渐消失)、饮食招待等。无论是专程来访的贵客还是路过歇脚的行人,客人一到,首先是互相问候,待客人坐定,女主人端上一碗馨香的奶茶,并摆上各种奶食品、炒米、手把羊肉等,其间敬酒是必不可少的。

奶茶用银质的碗盛着,与哈达一起献上。敬酒时,要右手举杯、左手托肘,恭敬地把酒杯交到客人手中。

蒙古包 蒙古族的传统居室是蒙古包。蒙古包呈圆形尖顶,由圆形围壁(哈纳)和伞状顶架组成,外面覆以羊毛毡,再用毛绳固定。

围壁、伞架均用木杆钉成。包顶留有天窗(陶高淖),通气透光。

门小,木制,大多向南或向东南。蒙古包可以拆卸搬运,极适于游牧生活的需要。

服饰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是蒙古袍,右衽,镶边,身长宽大,高领长袖,带腰带,配皮靴。夏袍是棉丝质的单夹袍,多红、黄、 深蓝色。

冬袍是毛料面的羊皮袍。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

红、绿绸缎做腰带。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

妇女的帽饰、首饰多镶珠宝和银饰,显得雍容华贵。喜穿软简牛皮 靴,长到膝盖。

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 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

女子多用红、蓝色 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 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

顾站冠 元代流行于蒙古族妇女中的一种高帽。长约一尺,筒状,外包丝绸织物。

花色品种各异,上面还装饰着各式珠宝及美丽的孔雀毛。根据所戴的“顾姑冠”可识别其身分和社会地位。

在电影《马可·波罗》、《成吉思汗》中都可见到戴着这种冠帽的妇女。 蒙古靴 服饰工艺品。

有皮靴、布靴(马海靴)之 分。《马可·波罗游记》载:“应知大汗赐一万二千 男爵袍服各十三次,并附以名曰不里阿耳之驼皮靴一双, 靴上绣以银丝,颇为工巧。”

不里阿耳靴即香牛皮靴,以补花盘肠纹做装饰。女用布靴常以通体杏花、山丹、牡 丹等花草纹与佛手、D字纹、八结肠纹和云卷纹装饰。

摔跤服及摔跤靴 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

坎肩袒露胸部。长裤宽大。

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五蝠捧寿等。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

*** 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

膝盖外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摔跤靴则是摔跤专用鞋。坚韧、厚实,靴子上有皮带,穿时将靴底和靴筒缠绑牢固,以防滑倒和踢脚时脱落,且便于勾缠对方。

婚俗إ 蒙古族实行一夫一妻制,讲求伦常,严格辈分。讲究由父母作主的聘婚制度,男到女家娶亲。

结婚仪式过程讲究对歌、祝词。蒙古族传统家庭以男子为主,但家庭中的大事一般都能征求妻子的意见。

儿子娶妻生子之后,与父母分家,幼子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 蒙古族婚礼 充分表现了这个古老民族勤劳勇敢和能歌善舞的独特风格。

由于分布广阔,各地婚俗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是新郎佩带火镰、蒙古刀和弓箭,致颂词、祝词和对歌等。

东部地区接亲时新娘坐轿车,大门口对歌,洞房门口致颂词、祝词,更为精彩的是欢送送亲宾客时抢新郎的帽子,以试双方的机智勇敢和坐骑快慢。西部牧区婚礼中最为热闹而又比较完整地保留传统习俗的是鄂尔多斯婚礼。

迎亲那天双方的亲戚朋友着盛装聚集在双方家中。接亲的队伍由新郎、接亲亲家、伴郎组成,新郎身背弓箭,男方的亲友们在门口以歌声送接亲队伍出发,新郎一行来到女方家要绕蒙古包一圈,才能下马。

伴娘此时用毛毡拦住新郎的队伍,开始对歌,伴娘要考问男方很多问题,男方的接亲亲家要对答如流。经过一番盘问,女方对接亲队伍的回答满意了,新郎才可把礼物献上,伴娘撤去白毡请客人进蒙古包里,蒙古包里隆重的“乌查”(全羊席)开始。

新郎在歌声中向新娘父亲献上哈达。新娘此刻在另一座蒙古包里打扮一新与好友们依依惜别。

宴席结束,新娘要去夫家了,娘家人唱着“送女歌”送行。接亲队伍回到新郎家,只见门前燃着两堆火,新娘要拉着新郎从火堆另一端递过来的鞭梢,从火中间走过。

这仪式象征着爱情坚贞不渝,隐含纯洁辟邪、兴旺发达之意。进蒙古包后婚礼开始,揭去新娘头上的红盖头,新娘一一拜过公婆和亲戚长辈。

新郎手执铜壶,新娘手端放有银碗的酒盘向宾客敬酒,被敬酒者一定要一饮而尽,并祝新人幸福。婚礼进入 *** ,丰盛的宴席、醇香的美酒、宾客的欢歌起舞,包含了对新人的衷心祝愿。

葬俗 一般不设灵床,没有供品, *** 孝服,不烧纸钱,不放哀乐。传统的丧葬方式有天葬、火葬、土葬三种。

现在普遍施行土葬,给死者更换新衣,或裹白布,也有净身涂酥油者,连同死者生前用物一同入棺,入后请喇嘛念经。之后前去墓地埋葬。

禁忌 蒙古族从远古时。

你说的是蒙古国还是我们的内蒙古?如果是蒙古国的话,乌兰巴托里,有个10几层,20几层的建筑物,一点也不奇怪的,人家城市进程发展也还不错的.如果你说的是我们内蒙古自治区的话,主要原因并不是他们的风俗,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落后,而地区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中央财政支出,和经济发展计划跟那里基本都不挨边.那里人口又比较稀少,有个别人才,也基本都外流了,即使有个八个的人才在哪里也使不上劲,比如你学的是造人造卫星,你是人才,你在那里有啥用?比如你是化工人才,那里根本没有高效益的化工厂,你在哪也用不上,所以靠他们地方自身发展的话,很难想象出现什么高楼大厦了,起高楼大厦没实际意义,并不是说人家起不了,或者造不起,只是造出来没用.没有那么集中的社会环境需求.如果说跟风俗习惯有关系的话.基本是扯淡的.我们以前的风俗习惯是驻在山洞里.吃生的食物.只要有好处,社会发展到了那里,自然会改变的.他们之所以不改变并不是他们愿意的.我们的首都人杰地灵,并不是他天生如此,水资源,矿资源,北京都是十分的匮乏的.关键在于国家什么计划都会第一个想到北京,全国的财政支出,北京的消耗基本是最高的.我说的这些都是事实,不过恐怕跟你的初衷想描述我们的大好河山,什么蒙古风俗情节有些出入.不知道你能不能拿他来弄个作文.。

相关推荐: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米宝兔早教机mb06怎样下资料

三星2016怎么设置密码

海米是什么

米饼夹鸡蛋怎么样

三星2016信号不好怎么回事

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

米醋泡红枣冰糖有什么功效

标签: [db:标签]

声明:《蒙古族的风俗习惯》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那达慕: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

    百科 日期:2023-03-31

  • 米宝兔早教机mb06怎样下资料

    米宝兔早教机mb06下载资料的方法步骤:1、打开米兔早教机的浏览器,搜索米兔教育官网;2、进入米兔教育官网的首页,点击页面上方的工具栏中的下载选...

    百科 日期:2023-03-31

  • 共享充电宝面临新挑战,iPhone15Pro将采用USB-C充电接口

    【本站】2月17日消息,近日,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的新一代旗舰智能手机iPhone15Pro的高清渲染图已经曝光。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用户都对...

    互联网 日期:2023-03-31

  • 三星2016怎么设置密码

    三星2016设置密码步骤如下:1、进入待机页面。2、点击应用程序。3、选择设定。4、选择锁定屏幕。5、选择屏幕锁定。6、选择锁屏方式。7、设置...

    百科 日期:2023-03-31

  • 海米是什么

    虾米。海米为海产白虾、红虾、青虾加盐水焯后晒干,纳入袋中,扑打揉搓,风扬筛簸,去皮去杂而成,即经加盐蒸煮、干燥、晾晒、脱壳等工序制成的产品。...

    百科 日期:2023-03-31

  • 呼应缤纷春色 三星BESPOKE缤色铂格吸尘器让家中明媚清新

    立春后万物复苏,人们对生活都怀着新的期待。然而在这个季节里,花粉、柳絮、扬尘猖獗,居家环境的清洁卫生便显得至关重要,三星BESPOKE缤色铂格吸...

    互联网 日期:2023-03-31

  • 米饼夹鸡蛋怎么样

    主料:大米。配料:酵母 、苏打粉 、烫水 、清水。步骤:1、大米淘净,硬质的米用水泡2小时以上,软质米可以泡1小时或者不泡。控干,磨成非常细致的...

    百科 日期:2023-03-31

  • 三星2016信号不好怎么回事

    若手机出现信号不稳定或信号不好的问题,建议您:1、重启手机或者更换环境尝试。2、部分型号支持更改网络模式,请操作:设定、更多设置、移动网络、...

    百科 日期:2023-03-31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