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刘备伐东吴成功了吗

刘备伐东吴成功了吗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7 手机版

没有。刘备举全国之兵名为为关羽报仇,是为夺得荆湘,为一统天下做准备。结果在猇亭被陆逊火攻,把蜀国的国力消耗殆尽。最后在白帝城病逝。

刘备,即汉昭烈帝,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称他为蜀汉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早年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

三国中最终刘备伐吴成功了么?

刘备的军队应该没76万吧,好像只有10多万。在那时、时事紧迫,因为刘备伐吴只是意气用事,而对付曹魏需要吴的帮助,若帮刘备打赢吴。那么孙吴就不可能跟蜀军联军了。刘备是一时大意、才中陆逊的计,被火烧连营,再说、刘备被逼回成都、怎么会取得吴国的领地呢?只能说是荆州的攻守战罢了。诸葛亮反对伐吴,我觉得确实蜀要灭魏,真的很需要吴的帮助,虽然有诸葛亮,但魏也有司马懿。若能多个陆逊,岂不是孙刘联军更划算么。若伐吴,必会给让魏从中得力,并且会挑拨离间,那样蜀国的争霸就会泡汤,而且还会处于孤立之势。

刘备东征伐吴的行动会成功吗?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不久后,刘备决定出兵伐吴,他亲率蜀汉军队数万人,直接夺取峡口,进入吴地,当时蜀军在巫山击败吴军将领李异与刘阿部,就此占据秭归,为了防止曹丕趁机进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与此同时,他还派出马良到武陵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以协同蜀军作战。

孙权见蜀军兵锋正盛,不得已启用陆逊为大都督,并让陆逊率领五万大军奔赴前线抵御刘备。当时陆逊选择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他果断的实施战略退却,一路后撤到夷道与猇亭一线,并就此转入防守,在遏制蜀军进攻的同时,也让吴军退出了高山峻岭一代,并将兵力难以展开的山地留给了蜀军。两军对峙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六月,当陆逊发现刘备将营地设于深山密林之中后,他果断使用火攻,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就此击败蜀军,逼退刘备,就此赢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

看起来,刘备贸然发动进攻,还让蜀汉元气大伤,几乎失去了争霸天下的可能。但实际上,刘备发起战事的时机并没有太大问题。吕蒙在发动荆州奇袭战后不久就兵败身死,不仅如此,蒋钦在当年也抱病身亡,如此一来,吕蒙设下的江东防线就此崩塌。

一年后,曹操病逝,曹丕继位魏王,孙权于六月南征,双方展开大战,并以曹丕的胜利而告终。本来关羽兵败身死后,孙权就已经完全的占据了蜀汉曾经坐拥的荆州,不仅如此,孙权还占据了襄阳,甚至可能还占据了樊城。然而在与曹丕一战之后,一切又回到了起点,长江以北,汉江以南的荆州郡县都被曹仁夺走,关羽此前建立起来的基地在这一战中全部丢失。

也就是说,夷陵之战时,荆州江北已经基本被曹魏占据,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刘备攻占秭归后,他才会让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军与吴军对峙,同时还要防范水军。因此,当孙权听闻刘备要倾举国之力出兵伐吴时,孙权的内心是崩溃的,不得已,孙权只能向刘备求和。只不过刘备没有答应孙权,而是出兵东征,不得已,孙权只能向曹丕称臣,随后开始备战。但在这个时候,蜀军已占领秭归,那时蜀汉的前军已经即将冲出西陵峡了。

可以说,孙权因为备战不及时,以至于刘备已经进入夷陵,准备包围宜都了才有所反应,这已经是贻误战机了。不过在陆逊上任后,他拒绝援救宜都,毕竟东吴军队除了镇守边疆的以外,可以调动的机动部队也不多,因此宜都外没有救兵,一旦宜都被刘备攻克,刘备的大军就可以完全展开,身在夷陵的吴军也将不攻自破,只能退守江陵。但刘备并不见得可以攻下宜都,毕竟在此之前,陆逊已经在宜都经营了数年,因此他对宜都很有信心。

说到这里,其实已经可以下一个结论了,如果说刘备东征的目的是诛灭东吴,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便刘备的目的是夺取江陵,以他手中的兵力来看,其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对于刘备来说,他是有可能获得东征的胜利,但这需要他在突破西陵之后,占领宜都并建立防线,就此与吴军对峙。随后,刘备应该向武陵方向渗透,分散吴军兵力,并伺机而动,就此逼迫孙权谈判,如此一来,东征可以成功。

刘备伐吴的结果是什么

刘备伐吴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 三国 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 成功 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刘备伐吴的结果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刘备伐吴结果
话说三国纷争,群雄并起,经过长时间的厮杀,时间已经来到了220年,这一年可不得了,死了好些牛掰的大能,曹魏的奠基人曹操、猛将夏侯惇、谋臣程昱,蜀汉的老将黄忠、武圣关羽、军师法正。这些人的死对于整个华夏大地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这时候还引发了后来的那场惨烈的刘备伐吴夷陵之战。

话说关羽的死让刘备怒不可遏,要知道关羽可是和刘备几十年的兄弟之情,好到穿同一条裤子,同吃同睡的程度,一听说关羽的死就怒了,要发兵攻打东吴,手下人一通劝告都拉不住,而在这段时间里刘备还顺手升了个级,弄了个皇帝当当,主要是因为人家曹丕都已经当皇帝了,想想一个小辈都已经当皇帝了要是刘备还当着汉中王,怎么说得过去,于是刘备就自立为帝了。

当上皇帝之后,刘备就打算起兵攻打东吴,结果才刚开始招兵,张飞又死了,被手下人给砍了,两个兄弟都死了刘备也不想好好玩了,直接就打起了孙权。值得一说的是这个时候吕蒙已经死了,东吴的守将是陆逊这个小将,而蜀汉也好不到哪里去,法正死了,这让刘备失去了最为倚重的 军事 ,赵云还因为反对这场战争被晾在了家里,诸葛亮要看守大本营,所以说其实这是刘备和陆逊的正面交锋。起初蜀军声势很高,连战告捷,但是后来久攻不下,刘备的军队又被迫摆成了一字长蛇阵,被陆逊来了个火烧连营,差点连刘备都挂那儿了。

可以说刘备这次伐吴是惨败,将蜀军的大量精锐都打掉了,因此蜀国彻底成为了三国之中垫底的存在,而吴国虽然打退了蜀军,但是吴蜀之间的联盟关系几乎不可能在持续,也是没什么好处,唯一得利的就是曹魏阵营,从原来的一打二变成了现在的1:1:1,算是渔翁得利了。
刘备伐吴成功了吗
刘备的一生是比较坎坷的,可以说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可以说三国众多英雄豪杰之中就属刘备的称霸之路最为艰难,而且好不容易称雄一方,还来了个关羽大意失荆州,导致原定的战略部署难以实现,因此刘备不得不东进伐吴,那么这次伐吴成功了吗?

毫无疑问这次伐吴是非常失败的,当时刘备面临着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荆益之地,益州只是作为一个产粮地,后勤地方,而荆州这个交通便利, 地理 优势出色的地方才是刘备崛起的根本所在,而关羽一场大败,荆州全失,可以说是让刘备陷入到一个非常尴尬的地方,空有一个大本营,但是没有一个攻坚的优秀阵地,而且当时刘备阵营内部的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为了稳定内部,将内部的压力转移,刘备不得不打,可以说刘备伐吴在 政治 上来说是必须的,只有打下荆州,哪怕只是打下其中的一部分,回到之前三方割据的局面也要好过现在这样的景象。

刘备不得不打,但是当时刘备阵营处于青黄不接的局面,当年跟随刘备打 天下 的死的死老的老,所以刘备这次出征其实是单人统军的,其实刘备一生也多次上战场, 经验 也算是丰富的了,起初在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的 口号 之中,刘备军气势旺盛,连战告捷,接连的胜利迷惑了刘备,在之后面对陆逊的严防死后,刘备一直无法攻下夷陵,久攻不下,气势已失,再加上战术部署不恰当,被陆逊找到机会一举击败,一场战役就奠定了伐吴的败局,也让刘备吞下了自大的苦果。
刘备伐吴用多少兵力
刘备伐吴是 历史 上有名的事件,而这场战役最后带来的结果也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历史上对于这场战役的研究非常的多,其中除了失败原因和该不该打等重要因素之外,最受重视的就是刘备当年那场战争动用了多少的兵力。

首先演义中所受的刘备兴兵70多万肯定是不可信的,毕竟当时刘备治下也才这么点人口,根本不可能支撑起这么多的士兵,而根据史书来看当时刘备的总兵力也就是10万出头,排除当时必须用来防守曹魏的几万之外,能够拿去和东吴作战的其实也就是7万,再加上战线很长,沿途需要留守部队,所以真正能够和东吴打起来的也就是4,5万人,而东吴一边的人可能更多一点,妥妥的五万左右。

从上文可以看出来刘备其实在兵力上是完全不占优的,而且刘备的兵种其实也不占优势,众所周知,东吴的水军是很强的,而刘备的水军相比来说就差了很多,历史上也没有他大规模造船或者训练水军的记载,以这样的水军战力想要击败水军格外强大的东吴是不现实的,可见刘备自己也没有足够的拿下荆州的信心,他的主要目的还是先打着,给予战场上的压力来获得外交上的成功,毕竟吴蜀两国不是那种必须分个你死我活的关系,那只会便宜了曹魏,所以综合来看,刘备这次出兵7万左右和东吴交战的根本目的还是给予战场上的压力获得谈判上的主动权。



1. 刘备伐吴 夷陵之战爆发

2. 刘备伐吴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 廖化是如何当上先锋

4. 夷陵之战有什么影响

5. 刘备东吴招亲的历史真相

刘备伐吴的结果如何

惨败,使蜀汉元气大伤。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而张飞又被部下所害。孙派遣使者前来请和,刘备大怒不许,吴将陆逊等屯兵秭归,被蜀将吴班击破。刘备军占据秭归,派遣马良联合武陵五溪蛮夷。

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秋七月,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傅肜 、程畿等战死。

夷陵之败让新建的蜀汉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而隔年君主刘备的死亡更让这个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国家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

丞相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能重建军队与弥平这些叛乱,并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

扩展资料:

刘备伐吴的背景:

公元219年,关羽水淹七军,捉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为解樊城之围,遂致书孙权,劝他袭取荆州。

孙权召集众将,拜吕蒙为大都督,总领江东军马,点兵三万,选一些精兵扮作商人,皆白衣,摇橹西上,昼夜行进,直抵蜀军烽火台江边。悄然袭取了荆州。

关羽闻信后大惊,自带关平、廖化领兵回荆州。回军途中,蜀军斗志皆失,逃散无数。关羽带残兵退至麦城(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南),吴军遂围住麦城。

关羽廖化杀出重围,去上庸求救兵。上庸守将刘封、孟达拒发救兵,关羽在麦城,只剩三百余人,粮草又尽,救兵不至,关羽只得令周仓、王甫坚守麦城。

自带关平、赵累突围。关羽率二将,领二百残兵突围出北门。在临沮山路中伏被擒,拒不降吴,父子遇难。

刘备为关羽报仇,亲自率军攻伐东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夷陵之战

刘备伐吴前到底有多少兵马 刘备伐吴成功了吗

刘备伐吴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兵力约五万左右,而不是传说的七十万。

刘备伐吴的导火索是什么 刘备打东吴最后赢了吗

刘备伐吴

在刘备率部斩杀夏侯渊,击退了曹操的亲征大军,从而占领了汉中之后。关羽深深受到的了刘备的战事鼓舞,孤军北上意欲夺取襄樊。但是在威震华夏之际,被东吴撕破盟约,吕蒙率兵背后袭击了关羽大军,导致其两面受敌兵败山倒。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在麦城被吴军擒杀。

刘备

关羽是刘备的结拜二弟,情同手足,而且又是蜀汉的一员大将。关羽被东吴害死之事,自然引得刘备勃然大怒。然而刘备并没有立刻起兵讨伐东吴,而是在休整准备两年之后,于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举全国之兵东下。

伐吴之前,诸如诸葛亮一辈谋士是极力反对的,但是都认为刘备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并不被采纳。那么实际上真的如此吗?刘备伐吴只是意气用事,为了报自己兄弟一仇这么简单?其实不是,首先东吴在袭击关羽之后,夺得荆州。这不仅造成了蜀国东下的障碍,吴军也威胁到蜀汉的上庸。可以说吴军占领着荆州,是对蜀汉的威胁,刘备意欲扫除这威胁。有人认为刘备伐吴,会导致魏国和吴国两家联合对抗刘备,这不反而陷蜀汉于不利的地位。然而,魏国此时正处于特殊时期,曹操去世不久,其内部还是权力交替的不稳定时期,曹丕急于稳定内部而缺乏精力应对外部。再有东吴曾经有过违背盟约的劣迹,所以魏、吴两家即便联合,其深度和广度也是不够的。

所以说,刘备伐吴还是看准了时机,这就有点类似于当年曹操借其父死于贼军之由,起兵攻伐徐州一样,以报仇为名给自己的行为正名。只是刘备一则轻敌,二是在战术安排上出现了失误导致最后的夷陵大败,从而前功尽弃。

刘备打东吴

刘备之所以要攻打东吴,战争的导火索在于刘备的结拜二弟兼大将关羽在麦城被东吴擒杀,而且关羽的首级还被割下献给了北魏曹操。至少在情义上,刘备是对东吴孙权恨之入骨了,彼时的刘备真是气过头了。所以当东吴提出和好罢兵之时,刘备直言除非他死去,否则是不会考虑罢兵一事,他要孙权伸长了脖颈等着他来取其首级!

夷陵一战

于是刘备几乎是带上了所有家当跑到东吴的家门口开打起来,在战争前期蜀汉的部队也的确是势如破竹取得了优异的战绩。但是在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双方军队在夷陵僵持数月,最后在七月这样的高温天气下,刘备驻扎在林中的连营被东吴年轻将领陆逊用火攻击败。蜀汉军队被打的所剩无几,刘备携带剩下的力量来到白帝城,并于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托孤诸葛亮后,病逝白帝城,

那么真的只是刘备意气用事,造成了这样令人惋惜的局面吗?身为一国之君,半生戎马的刘备真的就看不到其中利害?其实不然。刘备用兵东吴的确有他为义弟报仇的成分在,通过这种手段也能够达到激发将士斗志,表现自己仁义的效果。但是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北魏处于内乱,不能迅速对南方战事做出正确的反应,而蜀国在经历多年的经营后实力的确胜过东吴的,不然就不会有战争前期一边倒的局势。所以刘备所选时机是正确的,而错就错在刘备对东吴的实力过于低估了,这从他对东吴年轻将领陆逊的不屑可以看出。而且东吴虽然实力不够与蜀汉相争,可是他还是有实力自保的,刘备就败在了战术不精上。

刘备是哪国的

从公元纪年起的第二个世纪开始,中国从原本大统一时代的秦汉渐渐走向分裂,形成了多国乱斗的局面,这种纷争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三百年之后的隋唐时期才结束。天下分崩,群雄逐鹿中原,都为着各自心里的盘算的计划倾出兵力,老百姓的生活自然是朝不保夕,更别谈基本的生活保障了。面对着国家日渐式微的现实,一个人自小开始,就怀揣着报国救世的梦想,他就是刘备。

三国时局图

刘备出生在公元161年的东汉王朝,老家在幽州的涿县,就相当于现在涿州市的所在地。刘备老家处在华北平原的西北部,交通可谓是便利的,而且这里汇聚着丰厚的灵气,要不然是不会出了众多人杰。除了刘备,还有郦道元、卢照邻、贾岛,更有后世帝王赵匡胤。只不过是刘备率先吸收老家的灵气。本是东汉公民的刘备眼看国家分崩离析,各路诸侯都打着自己的算盘,意欲对中央王朝不利,所以心怀天下的刘备悍然起义匡扶汉室。

后来的刘备虽然受过很多苦,时常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拖家带小地东奔西走。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刘备终于在赤壁之战后熬到了头,不仅借机问东吴“借下”荆州,又取下益州,夺下汉中。刘备一下子做大到可以和其他两路势力齐平的地步了。不过在公元221年,北魏的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给了他,所以东汉王朝也就此灭亡了,刘备的东汉公民身份也到头了。刘备不是东汉的人了,他自己倒是也称了帝,国家叫蜀汉。所以刘备从公元221年开始就是蜀汉的人,虽然只做了三年皇帝就去世了。

刘备称帝了吗

公元221年,北魏的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于他,于是曹丕成了原来三国之中第一个称帝的一方。就在曹丕称帝后不久,刘备也紧随其后称帝,定都成都,国号为“汉”,定年号章武,也就是章武元年。

蜀主刘备

至于刘备为什么会称帝,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刘备早先的确打下了辽阔的势力范围,有了足以称帝的实力和底气。刘备在赤壁之战后,顺势夺取了荆州从此奠定了他三分天下的实力。随后西取四川拿下益州,西南的广大地区以及甘肃湖南等地均归属于他刘备。更别谈后来关羽“威震华夏”之时杀于禁夺取了广袤土地,连实力强大的曹操都被蜀军打得连连败退。实力如此之大,怎会不让刘备心生称帝之意。

第二是北魏的曹丕已经逼迫汉献帝禅位于他,改国号为“魏”。这样就令原本刘备意欲匡扶的汉室就此在汉献帝手中灭亡,刘备始终打着的旗号也就在此出现了漏洞。于是众臣力荐刘备也称帝,一者可以与北魏抗衡,作为汉室宗亲必须要延续汉室的天下。二者刘备称帝可以抚恤了这些跟着他多年辛苦劳累的老臣们,毕竟开国功臣的帽子还是很大的。

第三,就是刘备个人的想法了。看着挟天子的北魏居然直接丢弃了这个工具自己称帝,让深处南方一直恪守本分的刘备如何不眼红。如果说刘备对皇位没心思那是不可能的,当了这么多年的主公和王公,权利欲早已膨胀。从刘备小时候就放出言语,自己将来是要坐帝车的人,便可以看出他骨子里有这个欲望,只是他克制了而已。所以说刘备称帝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

刘备投靠过谁

都说吕布是“三姓家奴”,意思是讽刺吕布投奔很多人,认了丁原、董卓和王允等人为义父过,这也令天下人对他的行为不耻。但是相比于吕布,曾经是他义兄的刘备却是投奔过更多的主子,可谓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最,算下来刘备前前后投奔过了七个人。

曹操

刘备在刚刚起家之时,由于实力不行、大名气不足,所以彼时的他投奔的也是些中等的势力。刘备初期跟过刘恢,不过刘备等人觉得在这里没什么前途。于是几人在公孙瓒会经过的地方,驻足等候了很久,直到碰见公孙瓒。因为刘备和公孙瓒早年是同窗,所以老相识了。公孙瓒也领会了刘备的意思,就让他加入了自己的集团。这一时期,刘备还收纳了猛将赵云,算是丰富了自己的实力。后来公孙瓒和袁绍被董卓调停,刘备也领了个“平原相”去当了。

在担任平原相之际,刘备救过孔融。而被曹操围困的陶谦求援孔融,刘备也就顺理成章的跟着去了。陶谦为此非常感激刘备,容刘备在小沛驻扎。后来陶谦病重,刘备得了便宜,领了陶谦的徐州。不过好景不长,徐州被吕布抢去,无家可归的刘备又反过来投奔吕布。不过毕竟看着这吕布不可靠,奔向了曹操的大营。曹操的眼力过人,纵使刘备一向隐藏锋芒,还是被曹操看出来,来了出杯酒论英雄直把刘备吓坏了。眼看这性命不保,聪明的刘备果断选择离开曹营,投奔在袁术帐下。原本还只是联合袁术讨伐曹操,没想到曹操彼时的实力很大,刘备被打的连家小都不顾了,所以只能依托于袁术,怎奈袁术也敌不过霸道的曹操。走投无路的刘备最后想到了荆州同时宗亲的刘表,幸好刘表看在亲戚的份上收留了他。不过刘表还真被刘备乐善好施、为人宽厚仁义的做派给折服了,一度被奉为座上宾。所以说,刘备投奔过的主子,还真的太多了。

刘备伐吴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第一,如果刘备伐吴,如果吴国愿意称臣,那么两国合并为一国无损伤,可以与曹操对抗,有可能得天下。
第二,如果刘备伐吴,吴国殊死抵抗,那么刘备如果赢了,必然会大伤元气,若然曹操此刻在对付刘备,那么刘备必死无疑。
第三,如果刘备伐吴,吴国殊死抵抗,结果刘备输了,此时刘备元气大伤,吴也会元气大伤,曹操再来个逐个击破,天下一统,
三国时期已经形成一个互相牵制的局面,谁都知道动一下的后果,至于后来魏国统一天下,那是后话了,因为在互相牵制的局面下,拼的就是谁可以站到最后。

刘备伐吴为何会失败?

刘备伐吴之所以会失败,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刘备当时发兵太匆忙,完全没有做好准备;第二、刘备当时的作战方法有很大的问题;第三、那次战役的战线实在是拉得太长了。

一、刘备当时发兵太匆忙,完全没有做好准备

首先,刘备当时号称要给关羽报仇,所以带着精兵便出发要讨伐吴国,这个时候诸葛亮、赵云等人便急忙劝阻刘备,因为刘备当时实在是有些心急了。刘备的大军远在蜀汉,如果要去讨伐吴国的话,那么就一定要做足充分的准备,而且当时的吴国本身实力就和蜀国相当,因此刘备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去讨伐吴国,自然是极其不利的,这也是刘备讨伐吴国会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刘备当时的作战方法有很大的问题

其次,刘备本身的准备就不充分,再加上刘备并没有制定一套良好的作战方法,所以刘备战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当时刘备带去讨伐吴国的军队中,主力军其实就是水军,所以蜀汉军队的作战就应该以水战为主,而陆战则是为辅,但是刘备却让水军也都统统上岸,把水军当成陆军用,完全就丧失了蜀汉军队原本的优势,更何况东吴的陆军本身也比较强大,所以刘备才会战败。

三、那次战役的战线实在是拉得太长了

最后,刘备当时战败也是因为战线太长的缘故,本来刘备就是带着军队从蜀汉出发到东吴的场地作战,而刘备本身准备也不够充分,所以蜀汉大军慢慢地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反倒是东吴的军队进可攻退可守。随着这场战争的时间越拖越久,刘备手下的军队也逐渐支撑不住了,所以便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了。

如果当年刘备伐吴成功,那之后的历史会不会改写?

刘备如果伐吴成功,吞并东吴,蜀国就会成为雄踞巴蜀、地跨江东的大国,足以和强大的曹魏一决高下,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三国历史有将有极大的可能被改写。


一、刘备伐吴的始末

公元208年,曹操大举出兵南下,向刘备和孙权发起猛攻,试图一举打过长江,把江东六郡八十一州收入囊中,一统天下的宏图伟业指日可待。然而他没有料到,孙权和刘备却结成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军,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大势由此奠定。

然而,孙刘联盟也并不稳固,而是存在一个极大隐患。双方因为荆州的归属问题摩擦不断,最终在公元219年,孙权派大将吕蒙奇袭荆州,杀死关羽,孙刘联盟至此破裂。公元221年,刘备为了夺回荆州,为关羽复仇,亲自带领大军顺江东下,直扑江东,讨伐东吴。

东吴名将陆逊,在夷陵摆开战场迎击刘备。陆逊采用以守为攻的持久战策略,把刘备大军堵在夷陵,不急于与其决战。待到刘备部下将士斗志渐衰,陆逊采用火攻之策,打破刘备,杀得蜀军大败而逃,刘备伐吴以失败告终。

二、刘备如果打赢了伐吴之战,历史有极大可能被改写

三国之中,虽然数刘备实力最弱,但刘备号称一代枭雄,也是志在天下的一代雄主。但由于蜀国僻处益州一隅,疆域最小,人口最少,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也最弱,长期处于自保有余、进取不足的尴尬处境。

但如果刘备取得了伐吴之战的胜利,全面吞并东吴,蜀国的局面就会焕然一新,变身为雄踞巴蜀、地跨荆襄与江东的大国,随着疆域和人口数量的激增,蜀国的综合实力也会迅速上升。最为可贵的是,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古来就是物阜民丰的鱼米之乡,人烟稠密物产丰饶,可以为刘备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员补充,成为刘备的大粮仓。蜀国会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大国强国,有极大可能击灭曹魏,一统天下。

历史发展方向,往往因为一次重大战役而扭转。刘备打输了夷陵之战,也就失去了改写历史的最后机会。


如果刘备伐吴成功,能否统一三国呢?

魏蜀吴三国鼎立,论根基实力,刘备最薄弱,按现在来说,刘备是白手起家,再加上连年征战,人力物力经济都处于匮乏状态,能与魏吴抗衡己不错了,难怪诸葛亮一直主张东联孙权,北抗曹操,从这一主张来看,魏国是最强大的了,蜀中取得胜利的最大战绩都是联合了孙权才胜利的,如赤壁之战。这场战争虽然几乎要了曹操的命,看似诸葛亮指挥,但实际是借用了东吴的天时地利人和。

东吴在当时给人的感觉是”江东小儿"这就说明江东人才不多,一则孙权年少,手下将领知名者不多,从他们启用军事总指挥来看,如周瑜、陆逊都是年轻人,他们的将领大都不服何况魏、蜀,大都小歔。但东吴能在这个乱世坚持长久,离不开的并不是那些人才,而是凭借长江天险,要攻打东吴,必定要有强大的水军,这对于"旱鸭子"北方人来说无疑是相当头疼的。再说要攻打东吴,必长途跋涉,到东吴时人困马乏,粮草不足,补给困难,是严重的消耗战,时间一长,士兵就会水土不服,气候难适,东吴不动一兵一卒,他们也难以长久支撑。不战而败。

就枭雄曹操而言,组建了强大的水军,耗人力,物力,强大的财力,历时多年,还是一去不返,全军覆没,相对于蜀国来说,这支队伍以当时的国力是组建不起来的,因此诸葛亮从没打算动过东吴。

综合分析,以蜀国国力攻打东吴是徒劳战,即使刘备不为关公报仇,从容起兵,也会两败俱伤,加速他们的灭亡,使曹操坐收渔翁之利。

而孙权也是相当的聪明,他雄据江东,凭借长江天险、休息生养,兵来将挡,土来水淹,他还采用和亲的方式把她妹子嫁给刘备,实行军事联盟,后偷袭荆州成功,再到白帝城气死刘备,足可以证明孙权不论从哪一方面都胜于刘备,所以刘备伐吴是不会成功的,这是历史的必然。

而天下大势,久分必合、合久必分,在三国鼎立抗衡之时,谁好战谁就自找灭亡,后来三分而治,各自传了几代,皆因末代皇帝不是暴虐治国丶贪恋酒色、就是大兴土木、民心丧失或皇帝幼小而里因外患灭亡,之所以称三国,那就是一段必然的历史,所以刘备伐吴是不会成功的。

相关推荐:

刘备伐东吴成功了吗

为什么夏天手掌此手臂热冬天则相反

什么是外理

上海南北高架为什么不从成都南路上过而要走重庆北路绕一个弯

刘备关羽张飞为什么要在桃园结义

什么是外交照会

如何评价灵魂摆渡黄泉

什么是外服企业

标签: [db:标签]

声明:《刘备伐东吴成功了吗》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刘备伐东吴成功了吗

    没有。刘备举全国之兵名为为关羽报仇,是为夺得荆湘,为一统天下做准备。结果在猇亭被陆逊火攻,把蜀国的国力消耗殆尽。最后在白帝城病逝。刘备,即...

    百科 日期:2023-04-07

  • 为什么夏天手掌此手臂热冬天则相反

    夏天手足心热,冬天手脚发凉的现象,甚至心烦烦的,容易发脾气。在中医学中,这叫五心烦热,多见于阴虚、血虚和食积。前二者多发于女性,后者多为儿童。...

    百科 日期:2023-04-07

  • 什么是外理

    外理就是外轮理货。具体工作如下:代表船方办理的理货业务:按舱单、装货单和货物上标明的主标志,理清货物数字,分清货物残损;理清集装箱数字,分清集...

    百科 日期:2023-04-07

  • 宇宙探索编辑部片尾主题曲生活倒影发布

    “半山腰上的人,他还好吗?”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近日发布片尾主题曲《生活倒影》MV,让我们在苏运莹洒脱灵动的歌声中,一起探索宇宙,寻找自我...

    电影 日期:2023-04-07

  • 宝马三系键盘功能是什么?

    宝马3系键盘的功能主要有车速控制、多媒体和语音、定速巡航和方向盘位置调节。详情如下:控制速度限制:左键。主控制速度限制恢复巡航、设置...

    互联网 日期:2023-04-07

  • 上海南北高架为什么不从成都南路上过而要走重庆北路绕一个弯

    首先,因为成都路和重庆路是两条路,重庆路和淮海路的交叉路口是一个T字形路口,本来是上海人熟悉的淮海路国营旧货商店”,老一点本地人的也叫它五...

    百科 日期:2023-04-07

  • 刘备关羽张飞为什么要在桃园结义

    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义原因:1、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

    百科 日期:2023-04-07

  • 什么是外交照会

    外交照会是指国际间交往的书信形式,是对外交涉和礼仪往来的一种重要手段。照会的使用及其内容体现国家的立场,涉及国家关系,必须慎重对待。即使...

    百科 日期:2023-04-07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