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如何评价高通收购恩智浦对市场竞争可能不利

如何评价高通收购恩智浦对市场竞争可能不利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8 手机版

2016年10月,高通宣布将收购恩智浦半导体公司,一直未能如愿。根据要求,这桩并购交易必须获得九个部长级政府监管机构的批准,目前已经在八家反垄断机构扫清审批障碍,高通还在争取中国反垄断机构的支持。如果此交易成功,无疑将使中国相关产业对美国芯片公司过度依赖和受制于人的状况更加恶化。美国已视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崛起为威胁,全方位封锁和阻击中国半导体领域核心能力的建立,中国政府应当积极采取战略性和系统性的反制措施,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并保留战略突破口。

高通究竟有多强?他动一动就牵连全世界。就连苹果帝国都败给他!高通收购恩智浦成功会引发什么可怕事情

高通(Qualcomm)的原意是QUALity COMMunications,中文翻译就是高质量通信。雅各布斯老爷子是搞通信工程搞到卫星领域的男人,高通今天“连接万物”的使命从创立那天起就奠定了基调。
当年他们在披萨店楼上租了间办公室就开始大展拳脚了。最牛逼的是什么呢?雅各布斯老爷子后来回顾这段经历说道:“当时我们没有商业计划,脑子里也没有产品,没有多少资金。但我们都懂无线技术,这个领域里一定有好玩的东西。在头6个月时间里,我们想出了不少点子,这些点子也让我们一直忙到了现在。”这简直就是标准的龙傲天对白啊。
高通的第一个大项目就是今天大家熟知的CDMA技术。甚至可以说,就是高通发掘了CDMA技术的潜力并一手把它“拉扯大”的。在1989年高通开始推广CDMA的时候,业界的注意力都在TDMA技术上(后来演变成GSM) ,高通硬生生地靠着自己的实验和测试,让CDMA在1993年成为行业标准并和GSM分庭抗礼。
高通CDMA技术的成功程度,从3G时代的技术划分就可见一斑。国内的联通WCDMA、移动TD-SCDMA、电信CDMA2000,全是带着CDMA后缀的“同源”技术。

为什么OPPO,VIVO,小米都反对博通并购高通

博通并购高通的事情愈演愈烈,最近OPPO、VIVO、小米等厂家都表示支持高通,反对博通的并购。
博通并购高通将是更大的垄断
高通和博通都是知名的Falbless厂家,都是负责芯片的设计。根据知名调研机构IC Insights发布的2017年全球前十大Fabless排名,高通和博通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并大幅领先其它厂家,如果并购成功,将成为Falbless领域的巨无霸,两者2017年加起来的营收比Nvidia的四倍还多,约是AMD的七倍,多么恐怖。这样的体量不管是与Fab厂的合作代工还是与下游厂商的供应在谈价格的时候都有着强大的议价能力。
高通以38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半导体(NXP)的交易到目前都没有被批准,因为需要经过全球主要国家的反垄断审查。博通并购高通将会是更大的垄断,各国的反垄断组织也都不会视而不见。
OPPO等厂家的担忧
在通信领域,都有过被高通的专利支配的恐惧,专利方面如此,高通也因此被中国发改委处以巨额罚款。根据市场研究公司 Counterpoint Research 发布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机片上系统(SoC)市场统计报告显示,按照收入计算,高通智能机 SoC 市场占有率为 42%,排名第一,在手机处理器的公开市场上高通也垄断了中高端市场。
OPPO、vivo都无法自己设计制造芯片,联发科也推出了高端手机芯片市场,目前只有高通可选。在这种情况,厂家对于博通并购高通存在质疑是很正常的事情,垄断是不利于厂家的。
OPPO公司CEO陈明永表示:“我的想法无非就是高通现在和之前是什么样的一家公司,被收购后可能会是一家什么公司,被收购后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跟高通接近十年的合作,高通这群人有情怀、很喜欢技术驱动的创新,他们为社会和消费者带来新东西,这是我喜欢的。”

为什么美国公司高通收购荷兰公司恩智浦需要中国同意

你好,为什么美国公司高通收购荷兰公司恩智浦需要中国同意
因为根据各国垄断法规定,只要收购的企业在本国内有业务,就需要当地反垄断部门批准。高通和恩智浦的产品是面向全球销售的,合并以后的公司推出的产品有潜在的价格垄断,可能损害当地买家的利益,所以收购案需要向多国反垄断部门批准。
目前,在9个需要获得反垄断批准的国家中高通的收购案已获得8个国家批准,只剩下中国。中国内地是恩智浦最大的市场,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20%以上。所以中国的态度,决定了此次并购是否能成功。4月19日,高通公司宣布了最终交易时间定于2018年7月25日,如果到时候中国还没有审批通过这次并购,高通公司将支付20亿美元的交易终止费给恩智浦公司。
另外,赛迪研究发布报告认为,目前高通在手机芯片领域长期处于垄断地位,恩智浦公司在金融IC卡芯片、移动支付安全单元和NFC芯片处于绝对垄断的地位。这两家巨头公司合并,必将使中国在半导体、物联网、车联网、移动支付、智能交通等产业领域,背上和2G、3G基带芯片市场一样的沉重包袱,未来产业发展水平将长期落后美国相关产业,未来行业主要利润也将被美国公司攫取。这是我国为何迟迟不同意的主要原因。

高通收购恩智浦为什么要中国同意?

因为高通和恩智浦,在中国境内经营业务。

根据《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第三条: 经营者集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一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二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高通是国内最大的手机芯片供应商,恩智浦也是半导体行业的巨头,因此,这笔收购必须要通过中国反垄断机构的审查。

扩展资料

2016年10月,高通公司和恩智浦半导体宣布高通将收购恩智浦的最终协议,双方董事会已一致通过该协议。

合并后的公司预计年营收将超过300亿美元,在移动、汽车、物联网、安全、射频和联网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2018年7月26日,高通宣布放弃收购计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

欧洲半导体三巨头的守旧与拓新

作者 | 海怪

来源 | 脑极体(ID:unity007)

意法半导体、英飞凌、恩智浦三家半导体企业先后从其母公司独立或重组之后,直到今天,一直是撑起欧洲半导体产业面子的“三巨头”。

之所以被称为“三巨头”,是因为自1987年以来,三家几乎从未跌出全球半导体企业20强,虽然排名有调换,但都没掉队。当然也再没有新兴的欧洲半导体企业进入这个头部榜单。

如今,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这三巨头主要选择了工业和 汽车 等B端芯片市场,而避开了竞争激烈的移动终端及电脑等消费级芯片市场。

这就让芯片产业之外的人很少有机会听到三巨头的名声,也自然很少了解这三巨头在全球芯片市场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三家当下的竞争格局和未来可能的发展前景。

那么,三巨头之间有哪些纠葛和关联?各自有哪些优势?顺着这些问题我们接着讨论下去。

三巨头的并购“排位赛”

由于三巨头将市场都定位在B端芯片市场,三家各自的技术和产品自然有重叠,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激烈的竞争。而在近几年三巨头的发展过程中,大规模并购其他半导体企业和技术公司,成为能够快速赶超对手的“常规”手段。

在2018年,曾传出“英飞凌试图收购意法半导体”的消息,最后可能因为法国政府的阻挠而告吹。甚至早在2007年,还有“意法半导体要收购英飞凌”的传闻。可见三巨头相互之间觊觎对方已久。

而三巨头的关系中,英飞凌和恩智浦的竞争最为激烈,双方都在 汽车 半导体领域深耕多年,且排名接近。2015年,恩智浦以1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的飞思卡尔半导体(Freescale Semiconductor),成为当年的天价收购案。完成此次收购后,恩智浦成功进入全球半导体厂商前十的行列,成为全球最大的车用半导体制造商,并且成为车用半导体解决方案与通用微型控制器(MCU)的市场龙头。

经此一战,英飞凌虽然在 汽车 半导体市场略占下风,但也没有停止并购扩张的脚步。为巩固其在功率半导体的领先地位,英飞凌在2015年率先以30亿美元现金并购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又在去年4月,宣布以100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美国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的收购。

赛普拉斯半导体的产品,包括微控制器、连接组件、软件系统以及高性能存储器等,与英飞凌当先的功率半导体、 汽车 微控制器、传感器以及安全解决方案,形成了高度的优势互补,双方将在ADAS/AD、物联网和5G移动基础设施等高增长应用领域,提供更先进的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英飞凌的目的仍然是要加强 汽车 半导体产品的实力,试图超越恩智浦的 汽车 半导体业务。此外,英飞凌在MCU、电源管理和传感器芯片方面超过或接近意法半导体。

去年几乎同时,恩智浦又以17.6亿美元收购美国美满电子(Marvell)的无线连接业务,主要产品线是Marvell的Wi-Fi和蓝牙等连接产品。通过这一收购,恩智浦可以更好补强其在工业和 汽车 领域的无线通信实力。

相比之下,过去几年意法半导体在并购市场的动作较少,但也并非没有。2016年8月,意法半导体宣布收购奥地利微电子公司(AMS)的NFC和RFID reader的所有资产,获得相关的所有专利、技术、产品以及业务,以强化其在安全微控制器解决方案的实力,在移动设备、穿戴式、金融、身份认证、工业化、自动化以及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在2019年的TOP15半导体市场排名中,来自欧洲的三家企业只能排在12-14位。恩智浦收购飞思卡尔的红利已经消失。而英飞凌收购赛普拉斯之后,两家营收加起来,会使得英飞凌大幅提升排名进到前十名当中。

从半导体产品形态来看,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和恩智浦,都是模拟芯片或模数混合芯片企业。从近几年的产业趋势来看,模拟芯片产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而且模拟芯片企业的并购重组主要发生在美国和欧洲之间。从恩智浦和英飞凌收购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对模拟和模数混合芯片厂商的并购,而且标的几乎全部来自美国。

一方面说明美国模拟芯片整体的数量和实力都很强,一方面也能看出全球模拟芯片企业发展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如果想要打破平衡,取得快速发展,并购重组和强强联合就成为一个直接有效的手段。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欧洲直接模拟芯片企业的这种“内部消化”,正在进一步拉大欧美和亚洲之间在模拟芯片产业上的优势差距。

三巨头的守旧与拓新

为什么三巨头想要突破增长瓶颈,就必须依靠巨额收购来实现呢?

这实际上要跟模拟芯片产业的特点有关。与数字芯片要求快速更新迭代(摩尔定律)不同,模拟芯片产品使用周期较长,价格相对较低,其使用时间通常在10年以上,产品价格也较低。寻求高可靠性与低失真低功耗,核心在于电路设计,模拟芯片设计工艺特别依赖人工经验积累、研发周期长。

一旦某家企业在某类模拟芯片上建立其研发优势,那么其他竞争对手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模仿或者超过,同时也因为下游客户对模拟芯片超高稳定性要求,一旦某些厂商建立其产品优势,其他竞争者也难以撼动其供应市场。所以,模拟芯片的产品与行业特点导致模拟芯片厂商存在寡头竞争特点。

德州仪器、亚德诺、意法半导体、英飞凌、恩智浦都是长期稳居全球TOP10的模拟芯片巨头,并且近几年,集中度还在进一步上升。近日,亚德诺高价完成美信的收购,甚至于有机会挑战第一名德州仪器的位置,而英飞凌对赛普拉斯的收购,也能让其排名大幅上升。

从产品线来看,三巨头都是老牌的IDM制造商,都拥有非常齐全的产品线,并且更加注重产品线工艺的稳步改进。

当然,恩智浦也想过拓展其他业务。2007年,恩智浦曾收购SiliconLabs蜂窝通信业务,发力移动业务市场,以及数字电视、机顶盒等家庭应用半导体市场,但短暂的出圈尝试不够成功。

因此,2007年起恩智浦很快将无线电话SoC业务、无线业务和家庭业务部门予以出售或剥离,并重新集中到飞利浦时代就确立的优势领域—— 汽车 电子和安全识别业务。2009年,恩智浦开始主要发力HPMS(高性能混合信号)产品,到2019年,包括 汽车 电子、安全识别相关业务的HPMS部门的营收占比超过了95%,产品线大幅度集中。

另外,恩智浦一直在大力推广以UWB、NFC等为代表的射频芯片业务。去年收购Marvell的无线连接业务正是致力于这一方向的表现。

英飞凌更重视其王牌业务板块——功率半导体产品。2016年,英飞凌尝试收购从美国Cree手中收购其Wolfspeed Power &RF部门(不过被美国CFIUS否决),其目的也是为了集中资源,加强其功率半导体业务。英飞凌拥有 汽车 电子、工业功率控制、电源管理及多元化市场、智能卡与安全等四大事业部。

(意法半导体2017Q2~2018Q2三大业务线营收及营业利润率)

相对于英飞凌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在传感器业务上更加突出,特别是其MEMS技术,竞争力很强,也正是依托该优势技术,使得该公司在消费类电子、 汽车 ,以及工业传感器应用方面都有较强的竞争力。另外,意外半导体在 汽车 和分立器件、模拟器件以及微控制器和数字IC产品都有相当比例的市场表现。

早在十年以前,欧洲半导体产业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就是不在移动终端及PC市场寻求突破,而是专注于车用半导体和工业半导体两个细分市场。这一选择既有延续传统优势的考虑,又有对电动 汽车 及物联网这些新兴市场趋势的判断。

欧洲国家本身有良好的 汽车 工业和制造业基础,而欧洲半导体三巨头又在车用和工业半导体领域深耕多年,具备完整的设计、制造和封测的IDM体系,使得竞争对手短期内难以超越,这也是三巨头能够“守旧”的底气。

随着PC市场和移动终端市场红利期的结束,紧随5G网络普及而来的正是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智能电动 汽车 、无人驾驶、车联网、物联网等全新红利市场的到来,让欧洲半导体产业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这是三巨头能够“拓新”的机遇。

从“守旧”中“拓新”,正是欧洲半导体产业能够继续赢得未来市场的不二法门。

三巨头的“中国红利”

由于欧洲半导体产业一直以来,无论是排名还是营收,其相对于美国和亚洲厂商来说,波动都非常小,但是未来又有一个稳定的增长预期。因此即便是三巨头如此大的体量,也成为美国半导体巨头试图并购的目标。

(虚线为2016年高通收购恩智浦流产后去除的390亿美元)

2016年,美国高通尝试以38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成为当年金额最高的收购计划。当时恩智浦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大幅提高了报价至440亿美元。高通同意了这一价格,并且收购案先后获得了美国、欧盟、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全球八个主要监管部门同意。但在中国监管部门的反垄断审核期内,高通在其收购期内宣布放弃这些收购计划,并为此向恩智浦支付了20亿美元的“分手费”。

高通大力收购恩智浦的原因不难理解,那就是在5G发展可能受阻的情况下,获得恩智浦在 汽车 、物联网、网络融合、安全系统等领域的半导体技术优势,从而实现业务的互补和企业规模的飞跃。

不过,这场收购案中,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中国的反垄断审查。而事实上,无论恩智浦还是高通,中国都是最大的销售市场。假如两家强行完成并购,在未来仍有可能面临着我国的反垄断调查、限制甚至是处罚。

同样,对于恩智浦、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来说,中国既是三家最主要的销售市场,同时也是三巨头耕耘多年的新红利市场。

比如,恩智浦的众多业务早已在中国扎根。2019年汇顶 科技 以1.65亿美元收购NXP的音频应用解决方案业务(VAS),VAS可广泛应用智能手机、智能穿戴、IoT等领域。更早之前的2015年,建广资产与恩智浦宣布成立合资公司瑞能半导体,随后建广资产又以18亿美元巨资收购恩智浦的RF Power部门,成为中国资本首次对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国际资产、团队、技术专利和研发能力进行的并购。

2017年,由中资收购恩智浦标准产品业务而组建的安世半导体,已经在半导体细分市场上,取得二极管和晶体管排名第一, ESD保护器件排名第二,小信号MOSFET排名第二,逻辑器件仅次于德州仪器, 汽车 功率MOSFET仅次于英飞凌的名次。

意法半导体也早已在中国耕耘多年,特别是其STM32系列MCU,在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影响力。而英飞凌在与1998年已入华的赛普拉斯的整合之后,将获得更大的中国市场,并且英飞凌本身的功率器件在中国的销售也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在当下华为遭受美国在半导体方面的阻击之时,华为与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的合作,对于双方来说,都显得非常重要。

在我们完整地回顾完欧洲半导体产业的前世今生之后,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稳”。

从欧洲半导体产业初兴之时,在各国政府主导下,几乎所有半导体产业都聚集在各国原本的工业巨头之下,享受产业政策的呵护。即使在世纪之交,半导体产业从体量臃肿的母公司独立出来,也仍然只诞生出三家身世优渥的半导体巨头。

而三巨头在发展过程中,其实又一次经历了从臃肿到精简,不断剥离非核心业务的过程。而此后的并购也主要集中在三家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或者优势互补的产业方向上面。

这一切既源于欧洲大陆的传统工业基础优势的延续,又源于欧美亚洲在半导体产业格局上面的复杂博弈。欧洲半导体产业在利用自身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也其实限制了突破传统桎梏的机会。不会像日韩、台湾地区和中国这样,利用人口红利和后发优势,最早从零开始,建立其各自的半导体特色优势。

这也是《圣经》里说的“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的现实意义吧。下一篇,我们继续欧洲半导体的回顾,探寻从荷兰飞利浦诞生的一个制造业的奇迹——荷兰光刻机公司ASML。

谁成了恩智浦的新贵?

        首先,先来说一下恩智浦,恩智浦是一家独立的半导体公司又叫NXP,由飞利浦公司创立,已拥有五十年的悠久历史,主要提供工程师与设计人员各种半导体产品与软件,为移动通信、消费类电子、安全应用、非接触式付费与连线,以及车内娱乐与网络等产品带来更优质的感知体验。
        2015年,NXP斥资118亿美元收购了Freescale半导体公司,如果包括债务在内,两者合并后的市值约为400亿美元。没想到的是,2015年底,刚完成交割的NXP就急不可耐卖身给了高通。虽然双方市值紧逼龙头英特尔,将是全球第一大模拟厂商TI市值的两倍,但这中间的隐情,说多了都是泪呀!据悉,NXP原本要价每股120美元,但最终在傲娇几分钟之后,就同意了高通给出的每股110美元的收购价格。以此计算,这笔交易金额将高达470亿美元,超过2015年博通与安华高的370亿并购案100亿美元。高通的收购价格,仅略高于NXP市值,远远低于行业溢价20-40%的平均水平。行家出手,恰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果然是高手中的高手。

        在高通并购NXP之前,NXP官网上一共有这些代理商名录:安富利、艾睿、E络盟、贸泽、得捷电子、科通集团、富昌电子、威健国际、文晔科技、增你强股份、易达电子、中电器材、润欣科技,罗彻斯特、益登科技、品佳集团、理查德森、周立功单片机、有万科技、AdvanIDe Pte Ltd、Fly Ring Electronics Co., Ltd、Tokyo ElectronDevice Ltd、Toyota Tsusho Corporation、VitecElectronicsCo.,Ltd等超过20家企业。

        其中,E络盟,贸泽,得捷电子,罗彻斯特为目录分销商。其余的主角,才是NXP和飞思卡尔两家合起来的代理商。这么多的代理商,僧多粥少,看来并购之后,终究避免不了被洗牌的命运。于是乎,很多CEO或者PM开始睡不着觉了!

        NXP和Freescale,背后的主子都是财团。一个是KKR,一个是黑石集团,都是逐利的幺蛾子,赚快钱的火枪手。NXP当年并购Freescale,看中的是,两家公司合并后,很大可能垄断汽车电子和物联网,对投资人和股价有很大的帮助。没有想到的是,Freescale几乎拖垮了NXP。NXP收购Freescale的一个隐情是,Freescale的长期负债金额已经高达55.35亿美元,但总资产却仅有32.75亿美元,可以说,Freescale当时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状况。尽管NXP今年上半年的营收达到45.9亿美金,但是,其收购Freescale的成本消耗还在继续,而且很高。

        根据小道消息,这次高通下了很大决心,要把NXP留下的烂摊子进行大肃清,而代理商首当其冲,一部分公司就要成为刀下冤魂。尽管NXP现有高层极力“抵抗”,但也架不住新主子的龙威,于是乎,一大波代理商可能就要被洗出去。根据了解和猜测,NXP肃清的标准有以下几点:1、销售额排名是基础;2、客户代表性是重要砝码;3、区域分布是综合考量。所以这几个标准综合下来,就把接近一半的代理商卡在了门外。豪门并购果然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博通和安华高的并购,代理商名录让行业大跌眼镜,而这一次,高通显然吸取了诸多教训,做了许多利益平衡工作。除了digikey,mouser,e络盟,罗彻斯特等目录分销,根据江湖传言+各种猜测汇总,如果没有大的意外,NXP最新的代理商名单应该如下:安富利-美国、艾睿-美国、世平-中国台湾、富昌-加拿大、文晔-中国台湾、益登-中国台湾、中电港-中国、威健-中国台湾、周立功-中国、品佳-中国台湾。

        而我们熟知的科通集团,润欣科技,增你强,易达、有万等,这一次可能将面临被洗牌的命运!看来,原厂的各种强势,还要持续下去。坊间还传言,品佳并没有度过危险期,还在试用期,预计年底就有明确的结果。猜想最可能的原因是,品佳是大联大旗下的公司,世平和品佳,留一家就可以了?

另外,原有的IDH,如威能科技、天技电子、鼎芯无限等,将继续保留身份;当然,最后也是要靠业绩说话。被洗出局的代理商,也有一段过渡期,局势真的有点乱啊!

NXP主要在汽车电子、物联网还有移动端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底,可以跟高通形成互补。因为无论是新能源汽车、物联网,都是行业关注的大方向,高通的技术此前主要集中在手机领域,如果不想错过未来的发展契机,收购NXP自然一举数得。合并后,高通将在在汽车半导体、微控制器、安全连结解决方案等领域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

高通是纯设计公司,而NXP是IDM公司,拥有7座半导体晶圆厂,以及7座半导体封装测试市场。这种融合,也有着很大的挑战性。此外,NXP在全球拥有高达4.5万名员工,要比高通本身全球3.3万人要来得多。后续人员、利益的安排和调整,也是巨大的工程和挑战。

高通失势:垄断破除的时代,即是高通谢幕的时代

高通失势:垄断破除的时代,即是高通谢幕的时代

高通主要业务营收或将四财季连续下滑,真的是因为华为带动了中国市场的5G吗?

8月1日,高通发布了2019财年第三财季财报。

根据报告显示,高通第三季度营收为9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56亿美元相比增长73%;净利润2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亿美元增长79%。

虽然营收和利润都的同比增长都超过了70%,但高通昨日早晨盘后的交易中,跌幅达5%。

为什么会出现业绩增长股价反而下跌的情况?原因在于高通的96亿美元的收入中,48%是与苹果达成和解后获得的专利赔偿收入,这笔专利费许可收入高达47亿美元。剔除这部分专利收入,高通在第三财季的销售额为48.9亿美元,这一数字低于分析师预期的50.9亿美元。

营收不及预期,股价自然会下跌。

当然,股价下跌还有一点原因在于,财报中高通的主营业务营收数据不是很好。高通主营业务主要分为CDMA技术集团(QCT)和技术授权部门(QTL)。CDMA技术集团营收为35.6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3%。技术授权集团营收为12.9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

从2019年第一财季开始,高通两大主营业务营就出现了营收下滑,这已是连续下滑的第三个季度。对于第四财季营收,高通预计为43亿美元到5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8亿美元下降12%到26%,仍旧不及预期。

至于原因,高通CEO史蒂夫·莫伦科夫解释:由于华为在中国手机市场的突飞猛进,使中国的不少高通客户开始重点发展5G,并取消了许多4G机型订单,进而影响了高通公司的业绩展望。

高通主营业务连续三季度持续下滑,甚至还会迎来整个2019财年的业务下滑。其中原因,真的是因为华为带来中国市场5G潮吗?

我看未必。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高通的通讯专利授权模式说起了。

过不了的专利槛

所有手机厂商,都逃不开高通在通讯领域的专利槛,尤其是3G专利,高通几乎全部垄断。

作为全球范围内手机芯片的主要提供商,高通主要业务是向手机厂商提供芯片,通过收取专利费的模式来盈利。

高通的的专利主要集中在3G领域。资料显示,高通在CDMA上拥有包括600多项核心专利在内的共计3900项专利,占CDMA所有专利的27%,垄断了全球92%以上的CDMA市场。在中国,这一比例几乎达到100%。

高通的垄断是在3g网络时代形成,3g网络的核心标准是CDMA,而高通则拥有CDMA技术标准的大部分核心专利和外围专利。目前大部分智能手机,都要兼容2g/3g/4g网络,而高通则垄断3g网络,4g网络也有大量专利。

同时高通还垄断手机核心处理器芯片,除苹果和华为之外的手机厂商,几乎都要向高通购买手机处理器芯片。在3G/4G时代,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绕不过去高通的专利墙。只要是具备通讯功能的手机,都要向高通上交一定比例的专利费。

高通高级工程副总裁兼技术许可业务法律顾问陈立人曾在采访中表示:芯片本身是没有办法体现到高通一直以来所累积的庞大蜂窝技术标准必要专利的,每一台智能手机都有高通的发明。

言外之意,一部智能手机即便是没有采用高通的芯片,也一定会用到高通的蜂窝标准必要专利技术,就必须要尊重其知识产权。这意味着,每一部智能手机都会用到高通的无线通信技术,不管是否采用了高通的芯片。

在专利费的收取上,高通可谓心狠手黑。譬如面向在中国销售使用的品牌设备的3G、4G必要中国专利的授权,高通对3G设备(包含多模3G/4G设备)收取5%、对不执行CDMA或WCDMA网络协议的4G设备(包含3模LTE-TDD设备)收取3.5%的专利费;每一种专利费的收费基础是设备销售净价的65%。

这意味着,一部售价2000元的国产手机,需要缴纳2000*65%*5%=65元的专利费。手机卖得越贵,专利费交的越多。

对智能手机而言,虽然显示屏、处理器、内存、摄像头等是核心元器件,但通信才是手机作为通讯工具的根本。只要手机具备通讯功能,就会基于高通在1989年研发的CDMA技术,就跳不过高通专利这个槛。

苹果反击高通

2016年之前,iPhone系列产品一直采用高通芯片。

2007年,乔布斯与高通时任CEO保罗·雅各布建立友好关系并达成共识,苹果每部iPhone将向高通支付7.50美元的专利费用。至2011年库克出任CEO后,认为一协议是“非常过分”的,并推动进行修改。

后来,高通又对专利费标准加以改动。相关资料显示,在2017年之前,高通对出售的3G设备收取5%、对不执行CDMA或WCDMA网络协议的4G设备收取3.5%的专利费。

苹果之所以坚持拒缴专利费,是因为在苹果等看来,“高通税”存在不合理之处:智能手机厂商只是在通信模块上应用了高通的专利,却要按照整机价格向高通付出5%专利费。

你想,一部售价800美元的手机高通收5%专利费,每部手机收取40美元,上亿台的出货量就是40亿。库克提振股市的策略靠提高产品售价,iPhone价格越卖越高都超万了,苹果出货量那可都是2亿保底,销售收入的5%都给了高通,这不就成给高通打工了吗?库克想想就头大。

苹果和高通的手机相关专利纠纷,核心问题在于苹果认为高通利用非法专利行为来垄断调制解调器芯片市场。

库克曾与高通展开多次谈判,但苹果的专利费足以决定高通的营收。要知道,高通2019财年第三季度营收的48%都是与苹果达成和解后获得的专利收入,足见苹果对其应收的重要性,所以高通断然不会答应库克的要求,双方反复协商无果。

于是在2016年,苹果弃高通而选英特尔,开始在部分iPhone机型中使用英特尔的调制解调器芯片。甚至,库克还曾对高通落井下石。

在韩国调查高通垄断时,苹果提交了高通的垄断证据,这使得愤怒的高通直接扣押了需要返还给苹果的10亿美金。

2017年1月,苹果公司对高通提起了索赔10亿美元的诉讼,指控这家芯片制造商对其芯片产品收费过高。

有意思的是,这次苹果起诉高通,还得到了谷歌、亚马逊、微软、Facebook的组团支持。甚至,同一时间英特尔和三星还联合起诉高通,称后者利用其在移动处理器行业的主导地位排挤行业对手。

2017年4月,高通正式反击,在美国加州南区法院反诉苹果,称其部分iPhone机型侵犯其六项专利,请求禁止iPhone在美国出售、广告展示、市场营销和仓储活动。

这次反诉之后,苹果公司停止向高通支付专利许可费,还让供应商不要向高通支付专利费。

自此,双方你来我往,这场持续了2年多的专利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大战不只是在美国展开,高通一度在全球所有苹果产品所在市场起诉苹果公司。2017年10月开始,高通正式在中国起诉苹果,要求全面禁售iPhone。后来,高通又在欧洲等地起诉苹果。

当然,苹果也不甘示弱,于2018年1月份在全球起诉高通垄断。同时,苹果在2018年发布iPhone XS系列时,干脆弃用了高通基带,全部选择英特尔芯片。

双方互诉的结果是,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期间,中国和欧洲法院都判高通胜诉,禁止了苹果手机部分型号的销售。

高通目的很明确,就是靠起诉让苹果恢复与其合作。直到2019年4月份,高通如愿以偿,苹果与之达成和解,双方同意放弃全球范围内所有诉讼。苹果需要向高通支付45-47亿美元的补偿金,并提供一份芯片供应协议。

但苹果与高通达成和解,并不是因为其与高通在全球的官司,而是因为其在5G手机的进展上现在最好的策略仍旧是与高通合作。

自然,最后苹果也没有缴纳高通起诉的70亿美元。同时,在双方互诉的进程中,苹果等一众厂商抓着高通的专利垄断不放,也让其不得不在2017年重新调整了专利授权费用。

逃离“高通税”

事实上,在“高通税”的强压之下,有能力的手机厂商都会千方百计想着如何摆脱高通的控制。

譬如苹果,一直以来都在尝试脱离高通芯片对其的束缚。从iPhone 7开始应用英特尔芯片,到iPhone XS摒弃高通基带,都是苹果在尝试的方法,即便英特尔的基带芯片性能不如高通。如果英特尔能够顺利研发5G芯片,苹果应该还不会与高通和解。

苹果一直在变着花样尝试如何绕过高通,积极设计并研发无需任何高通组件的iPhone和iPad。

过去几年,苹果一直在扩展其定制芯片的开发和使用,并尝试为自己的设备构建更多的无线组件,比如将自己的蓝牙和Wi-Fi芯片放入最新的Apple Watch和AirPod耳机中。

为了提高通讯芯片的研发能力,更是做了很多布局。2014年,苹果开始大幅招聘相关工程师;2016年,苹果开始在新款iPhone上使用英特尔的相关芯片。

2017年,苹果挖来了在高通工作8年负责技术路线图的副总裁Esin Terzioglu,以研究将调制解调器芯接集成到苹果A系列芯片上。因为调制解调器,是iPhone中较贵也是耗能较高的芯片组之一。

虽然在iPhone XS和XR中只使用了英特尔的调制解调器,但苹果一直对其性能和可靠性存在疑问。迫于英特尔5G基带芯片的缓慢进展与产品缺陷,苹果干脆买下了英特尔的芯片业务用于自研。

苹果从iPhone 7开始就通过引入英特尔的基带与高通进行对抗,不断在产品设计及芯片研发上布局,主要就是为了逃离“高通税”,甚至不惜新机型通信质量受影响导致品牌力下降的后果。

王吉伟频道认为,苹果代表了反抗“高通税”却又不得不与高通相爱相杀的一股势力,而像三星、华为等厂商因为及时布局,已在5G芯片专利上基本告别了高通。至少可以通过交叉授权等方式免费获取专利,同时还能在5G芯片行业中分一杯羹,打消高通过往凭借专利垄断欺行霸市的嚣张气焰。

“高通税”的不合理早已引起多国政府的重视,2015年我国发改委处以高通2013年度在中国市场销售额8%的罚款,合计60.88亿元。此后,高通修改为“在中国境内使用而销售的手机,按整机批发净售价的65%收取专利许可费。

5G不占优势

5G时代来了,但高通并没有能力再次垄断5G,甚至它在5G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被华为、三星等厂商超越。其实在4G时代,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高通已经没有原本的垄断优势。

在过去的2G、3G和眼下的4G时代,高通长期以“不获得专利授权、没有芯片销售”的商业模式,用知识产权大棒和断供芯片的威胁,逼迫下游手机厂商乖乖缴纳巨额的专利费。在这一点上,不管是大厂还是小厂,都曾受到过高通威胁,就连苹果与华为也不例外。

但随着3G和4G技术的发展,新通讯技术正在逐步取代旧技术。同时华为、三星等厂商在基础科学领域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和人才经费,这些厂商在新通讯技术的发展进度上甚至已经超过了高通。由此,高通的CDMA专利技术正在被更新的技术体系所稀释,高通的垄断优势正在被逐步瓦解。

一个鲜明的写照就是,在4G时代包括高通、联发科以及华为海思等全球范围内的厂商都在研发手机芯片,并非只有高通一家在做,甚至就连小米也推出了澎湃芯片。至于AI芯片,中国厂商目前的研发进度并不比国外厂商差。

掌握了芯片设计研发的厂商,往往会在手机最重要的通讯模块芯片商进行努力 探索 。譬如华为,大多数旗舰手机都会采用自家的麒麟芯片,基带也会待在自产巴龙芯片,还与射频芯片都已实现自产。

当然,其他型号手机或许会采用高通芯片,但很多新品都已经实现了自产替代。这样做,首先是不再受高通的要挟,其次是不用向高通交纳太多专利费。

随着5G的逐渐到来,更多的公司掌握了5G专利,高通的垄断优势就会越来越弱。当然,凭着高通在通讯领域的技术积累,高通在5G乃至以后6G可能仍有优势,但这个优势正在逐渐减小,同时更多掌握先进通讯技术的厂商也会与之瓜分这个优势。

其中华为公司以1481族占据榜首,占比28.9%;瑞典爱立信公司1134族紧随其后,占比22.1%;韩国三星集团1038族,占比20.3%。而高通,并不在这个榜单。

显然,在5G技术标准中,高通在专利数量已经不占优势。

垄断的另一面

专利授权模式可以为高通带来巨大收益,但它同时也有致命的缺点。

专利授权模式的优点很多,其垄断特性能够让厂商在竞争中就能占据较强优势。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风险性强同时投入更高。

王吉伟频道认为,高通面临着专利稳定性能否持续的问题,譬如购买的专利技术何时到期,自身的专利到期后如何继续维持,以及交叉授权专利能用多久等。

另外,专利技术还存在技术越过的可能性,如果技术被超越或者被淘汰,这个垄断技术也就没有太大的存在意义了。

从上文分析亦可知,高通在5G专利数量上并不占明显优势,从3G到4G再到5G,在专利这个层面高通一直在走下坡路。

在高通的专利授权模式下,专利费并不是基于提供的芯片的价格基础之上,而是基于整机。即每一种专利费的收费基础是设备销售净价的65%。也就是说,在4G手机上镶嵌一块钻石将其做成售价10万元奢侈品,高通也会在6.5万的基础上收取3%-5%的专利费用。这一点,为全球厂商所诟病。

更令手机厂商气愤的是,高通不止垄断通讯专利,还按照芯片和专利费捆绑销售。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走专利签订的流程并缴纳5%专利许可费用,也就没法获得高通芯片。

并且高通还与众多ICT(信息、通信和技术)公司签订交叉许可,如果不签订协议,就没法获得高通专利授权,比如用联发科芯片,联发科难以绕过高通专利,后者依旧能凭借其条例,朝联发科下游客户按销量收取专利费。2016年高通起诉魅族,就是因为魅族使用联发科的芯片而没有向高通交纳专利费。

重要的一点在于,高通的主要营收就是靠专利费。中国是高通最大的市场,据高通财报统计,在2016财年国产手机厂商为高通贡献了53%的营收,共计252.8亿美元,其中一大部分来自于专利费用。

再以2017财年为例,高通总营收为223亿美元,其中来自高通技术授权的营收为64.45亿美元,税前净利率高达80%。

以上两组财务数据证明,高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技术授权。不然,也不会出现在苹果拒绝向高通支付专利授权费用后,高通当季度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

这意味着,如果通讯技术越来越新,高通的专利越来越少,掌握5G以及未来通讯技术的厂商越来越多,高通就越来越没有优势。高通的专利授权业务就就会不断枯萎,其营收也将会不断减少,并将会进一步导致其市值下跌。显然,这个事情正在发生。

高通过往的底气来自于大部分手机厂商绕不过去的专利短板。但现在厂商正在不断补齐这个短板,专利垄断与高价授权反而成了高通的短板。

除了商业模式本身,在监管层上,过于垄断的行业,又很容易招惹各国政府的反垄断调查及罚款。

从2010年开始,韩国、中国、欧洲等国家就多次对高通涉嫌垄断做过处罚。尤其在2017年,高通先后被中国、台湾、韩国和欧洲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监管部门认定垄断,并开出了巨额罚单。

甚至,就连美国贸易联邦也看不惯高通的长期行业垄断。2019年1月,美国贸易联邦委员会,对高通提起垄断诉讼,并已初步获得法院的支持,判高通必须向竞争对手(芯片厂商)授权必要专利。

高通的通讯专利授权模式,正在一步步迈向垄断失控。

后记:IOT、车用能否放飞高通?

为持续保持领军地位,高通早已布局5G,并进军物联网、 汽车 领域。

并且,为了进入 汽车 领域,高通早于2016年就以470亿美元收购了恩智浦半导体公司,恩智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车用芯片制造商。

但是在IOT领域和车用领域,已经推出从芯片到软件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国内外厂商已有不少。仅NB-IoT芯片级的玩家就有英特尔、华为、中兴、联发科等十家厂商之多,高通只是其中一员,这还不用说国内的紫光展锐等厂商。

云计算厂商方面,阿里云的IoT芯片,在2018年销售量就已超2亿片。并且,在7月25日发布了ALOT芯片玄铁910,应用于5G、人工智能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

7月3日,百度云也推出了首款语音AIoT芯片。小米也在近期投资收购了两个公司,准备做IoT芯片。

家电厂商中,海尔早已推出自己的物联网芯片,美的也已经实施了芯片计划。

目前中国已有数家能够生产IOT芯片的厂家,同时AIOT芯片领域的创业企业已不少于30家。还有寒武纪、商汤等自研AI芯片的人工智能独角兽。

车联网是物联网的一部分,对于很多能够推出车联网解决方案的厂商,车联网也只是其IOT战略的一个应用场景。

因此,在IOT芯片这个领域,高通想要在中国市场兴风作浪,应该没有那么容易。至于专利授权,还要看其掌握的专利数量以及专利稀缺性与稳定性。

与高通垄断3G专利的一枝独秀的时代相比,现在的5G、IOT时代是众多厂商百花齐放的场景。即便万物互联的市场足够全球厂商吃一个时代,高通又能不能凭借现有的芯片+专利授权模式做这个时代的吃豆人呢?

或许,垄断破除的时代,即是高通模式谢幕的时代。

芯片巨头正式表态,高通已经失败,这次得需要我们点头?

作为芯片巨头,美国在半导体行业上的成绩都有目共睹,但是这种领先的成绩想必不少人都有所了解,如果当初日本的半导体行业没有被打压,可能现在领先的并不会是美国。另外,ARM公司对整个半导体行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旦被美国企业收购,也就会因为美国,导致ARM的中立性将极大程度减弱,参考目前的断供事件来说,也让很多企业不得不担忧。

而在种种环境因素之下,众多芯片企业都会为了自身的发展,不再专注于选择ARM架构方案,转而使用开源的架构,比如RISC-V。所以孙正义的这个举动,也让未来芯片极有可能发生巨大的变革,这一点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共识。

甚至ARM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对于这次事件也给出了自己的警告。所以说,虽然这次收购事件对于英伟达来说,对自己的发展有极大的好处,但是如果ARM公司因为其他因素导致在半导体行业当中走向衰落,这其实也是得不偿失的。所以面对这种情况,英伟达CEO也不得不去考虑ARM未来的发展。

而近日,英伟达CEO对于这种情况也正式表明了态度,表示自己愿意针对ARM去签署相应的保护协议,并且还愿意将ARM公司的总部继续留在英国,未来也会为总部的公司增添英伟达的工作人员。从英伟达的承诺上可以看出,收购ARM公司的意愿可谓是相当的强烈。

虽说黄仁勋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是在绝对的地位面前,黄仁勋的话其实在各大企业的眼中显得很无力。先不说之前日本半导体的事件,单说今年国内企业所遭遇的挫折和意外,各大企业都看在了眼中。现在ARM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早已经超过一半,一旦未来架构授权方面出现问题,那么大多数企业都会面临着断供以及发展受阻的情况。即便是同为美国公司的苹果也不例外。

当初苹果和英伟达之间因为合作关系闹掰,如今苹果的设备上选择的是AMD显卡,英伟达的CUDA驱动也不再支持苹果的MAC设备,可见两家企业的关系已经陷入僵局。所以说一旦这次英伟达收购了ARM公司,对苹果来说也是一个头疼的事情,毕竟自己赖以生存的A系列芯片就是基于ARM架构魔改的。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即便是黄仁勋极力表明态度,但是未来ARM能否成为英伟达的囊中之物仍然说不准,毕竟这项交易需要其他国家的同意。当年美国高通准备花费440亿美元收购半导体企业恩智浦就因为我国没有点头同意,最终导致交易失败。而这一次英伟达的收购也不例外,同样也需要我国点头同意。

个人认为,其实随着今年事情的不断发酵,我国针对英伟达收购事件通过的几率不会太大,因为目前ARM架构已经停止授权了特定的国内公司,一旦未来ARM被收购,那么现在的状况就更加难以更改。所以这件事情仍旧存在很大的变数,目前谁都说不准。

总体来说,英伟达虽立表决心,但目前尘埃未定。不过对于ARM来说自己稳赚不亏,因为在收购之前,英伟达需要提前支付ARM的IP授权,目前英伟达已经支付了12.5亿美元,未来还将支付7.5亿美元,累计20亿美元的费用就算未来这项计划失败了,对于ARM也是小赚了一笔,并且芯片行业生变也终将会成为现实。

你认为英伟达能成功吗?

相关推荐:

如何评价高通收购恩智浦对市场竞争可能不利

两片面包的英语

什么字全世界通用

如何评价Zeeko创作的春节防身术

两栖类的祖先

什么字里有禾也有土

如何评价凌云电动车

什么字可以加心字底并组词

标签: [db:标签]

声明:《如何评价高通收购恩智浦对市场竞争可能不利》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如何评价高通收购恩智浦对市场竞争可能不利

    2016年10月,高通宣布将收购恩智浦半导体公司,一直未能如愿。根据要求,这桩并购交易必须获得九个部长级政府监管机构的批准,目前已经在八家反垄断...

    百科 日期:2023-04-08

  • 订婚仪式主持词

    不管是结婚还是订婚,宴会上都会有主持人主持。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些订婚仪式主持词吧!一、订婚仪式主持词1、各位来宾和亲朋好友们,大家好:在这...

    护肤品 日期:2023-04-08

  • 女士的品格程梁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女士的品格》中的程梁是姚薇的丈夫,两个人是在大学认识的,后来在一起并结婚,那么程梁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感兴趣的小伙伴就和小编来一起看看...

    电影 日期:2023-04-08

  • 魅族16怎么注册flyme账号

    注册魅族flyme账号可以体验手机云服务功能,包括在线下载应用,同步手机数据和查找手机等,下面小编就教大家魅族16注册flyme账号的教程。魅族16怎...

    数码 日期:2023-04-08

  • 如何修复敏感肌

    皮肤敏感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有的人平时不注意皮肤护理,很容易导致局部瘙痒和出现了容易过敏的症状。那如何修复敏感肌?修复敏感肌的方法有哪...

    护肤品 日期:2023-04-08

  • 两片面包的英语

    1、Two pieces of bread;2、Two slices of bread;面包bread为不可数名词,需要借助piece或slice来表达数量,而两片面包又是复数,所以应使用复数形...

    百科 日期:2023-04-08

  • 瑞风r3用了什么发动机

    瑞风R3一共使用了两款发动机,一款是1.6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另一款是1.5升涡轮增压发动机。1.6升自然吸气发动机有120马力和150牛米的最大扭矩,这...

    汽车 日期:2023-04-08

  • 杭州钱塘区婚纱摄影前十名

    要说起这个杭州,这里也是有很多美景的,有些美景是非常适合拍摄婚纱照的,就来说说这个杭州钱塘区婚纱摄影前十名都有哪些呢?钱塘区拍婚纱照好看...

    护肤品 日期:2023-04-08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