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习 > 高校 >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百十机械赓续辉煌 走在前列再谱华章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百十机械赓续辉煌 走在前列再谱华章

来源:网络 作者:光明日报 时间:03-03 手机版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机械学院新大楼(2022年落成)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工人先锋号

产学研团队自主设计制造中国盾构机

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自1985年至今,ICFP国际会议每四年在杭州举办一届,至今已举办十届,已成为国际流体传动及控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之一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源起于1911年浙江中等工业学堂(浙江大学工学院前身)设立的机械科,是中国最早从事机械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单位之一、首批国家重点一级学科、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历经百十风华,学院已经发展成为浙江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院系之一,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工人先锋号、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养出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院士、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院士等13名院士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先进人物,以及3万余名社会各界优秀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机械工程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的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领导者,立足中国大地,服务与奉献社会,为全面建设世界一流的机械工程学科砥砺奋进。

传承:百又十载 薪火相传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抚今追昔,卷帙尤香。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110年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始终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奋斗史,是一部勇担制造强国建设重任的创业史,是一部潜心治学育英无数的光荣史。110年间,从求是书院到西南边陲小镇,从玉泉校区第一教学楼,再到紫金港校区开物苑,浙大机械人始终秉承以“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致力于传播与创新知识、弘扬与引领文化、服务与奉献社会。

岁月峥嵘,自力更生。在1937—1946年浙大西迁办学的艰难岁月中,当时的机械工程学系力克时艰,倡导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并重,科研与生产结合,坚持出版《工程季刊》《机械工程》等多种刊物,支撑学系工业自动化处于当时科学前沿,为国家培养和保护了一批高级人才。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面对国际封锁,浙大机械主动为国分忧。机械系教师集中力量研制出我国第一套中频振动标准装置,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成果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核工业、电力等重要领域,并延续至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深化改革,开拓进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浙大机械系在学校领导下,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1979年,浙大机械青年教师路甬祥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留学,仅用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就获得博士学位。他谢绝了导师挽留和国外公司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国。回国后,路甬祥开始筹建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研究室(后更名为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将其打造成为我国流体传动及控制领域的科学研究策源地与人才培养基地。路甬祥在担任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学校等相关部门领导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深化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使浙大机械学科实力迅速上升,并提升了全校的综合办学水平。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浙大机械人深刻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新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开阔胸襟视野,加强战略前瞻布局和自我革新,坚持把服务国家需求作为首要任务,突出一流学科建设的重点任务,不断提升和凝练学科的优势特色,持续推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管理服务等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笃行:人才辈出 日新月异

以创办国际一流机械学院为奋斗目标,学院强化使命愿景,开拓发展新局,通过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学科建设和国际化合作办学,努力发展成为师资水平拔尖、学生培养质量好、产学研综合实力强,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化学院。

夯实平台,广聚英才。浙大机械学院建有全国首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首批博士后流动站,是211/985重点建设单位、首批国家重点一级学科、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建成了一支以路甬祥院士为学术领导人,谭建荣院士、杨华勇院士为学科带头人,18名国家级领军人才和31名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为骨干,“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建有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同时建有4个国家级教学与实践基地。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技部第五次评估中获“优秀”等级。

踔厉奋发,迈向一流。坚持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结合人才和科研优势,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成果转化、提升学术影响力和智库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机械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06年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内首批通过认证的专业之一),并于2020年第四次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总体评价为显著(第一档)。近年来,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工人先锋号、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最美高校辅导员等荣誉。

坚守:立德树人 追求卓越

学院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一流本科教育教学体系、产教思政多元融合的卓越研究生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领军人才、工程科学家和领导者,造就胸怀远大理想、专业本领过硬,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德以正身,铸魂育人。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创新育人模式,率先开展高校三全育人教学改革实践,培养了一批勇担大任的时代新人,赢得广泛的社会关注与认可。聚焦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创建“导师+辅导员+管理人员+校友+老教师”五路联动工作机制,多元融合优势互补全员育人;将家国情怀贯通“招生—课程—论文—就业”各环节的培养体系,打造卓越能力培养全过程“育人链”;会聚科技自立自强的榜样群、共建共享课程思政案例库、打造德才共育的综合实践基地群,构筑全方位育人“生态圈”,引领学生将家国情怀转化为服务“国之大者”的远大理想和勇攀科研高峰的卓越能力。

学以立业,助力成长。学院坚持贯彻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将一流科研成果转化为一流教学和育人资源,依托优势科研团队建设数字化设计、机电控制等系列特色课程群,建设了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强化与国外知名大学和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创新开展M.E Global云端系列讲座、研究生新星学术交流、海外名师主导课程、暑期国际工作坊等交流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参加国际交流的机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境外交流率大幅提升。近三年,学院学子荣获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上银优博论文奖、全国本科毕业设计大赛金奖以及各类省部级以上奖励近300项。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育人成效被多家媒体报道。

行以求真,服务社会。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以系统性、前沿性与实用性为统领,推动工程实践理念厚植理论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工程意识与创新意识,培育学生卓越的学科前沿视野。近年来,一大批学生深度参与国家重点重大项目研究,并成为攻克高端装备“卡脖子”难题的骨干力量,学院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全国“挑战杯”竞赛、全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等重大科创竞赛中屡获佳绩。学院引导毕业生赴重点单位就业数量不断增加,并培养了一批优秀毕业生,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奋斗者号”核心研发成员、航空工业某单位总工程师、“天梯奖”获得者等一大批青年才俊。

奋楫:聚焦前沿 铸就重器

学院坚持“四个面向”,胸怀“国之大者”,聚焦“双一流”学科建设,开展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的基础性、前瞻性与开拓性研究,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攻坚克难,不负使命。瞄准国家战略目标,组建大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结合学科特点,立足转化,将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攻克了大型盾构掘进装备机电系统自主设计制造、盾构掘进状态智能感知、大型施工装备传动系统智能运维、数字化装配机电系统等关键技术,有力支撑了我国复杂机电产业的发展;首创了我国高性能加工中心数字化设计平台与软件,应用于高性能龙门加工中心、超大型塑料注射成型机等领域,支撑了国产重大装备的研发;攻克了高压变排基础元器件自主设计制造关键技术,支撑了高端装备关键基础件的自主安全可控。近10年来,学院累计科研经费总额36亿元,牵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29项。

立足转化,服务产业。围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方向,打造立足浙江、覆盖长三角、辐射全国的技术转移转化体系。近五年,获授权发明专利1160件,技术服务转移与转化达数亿元,其中,盾构掘进装备自主设计制造技术支撑铁建重工、中铁装备两家头部企业十年内从无到有,成功占领全球60%的市场,产品应用于国内外几千个隧道工程施工;深海组网接驳技术专利作价3000万元入股,以开创性的海洋观测网络装备技术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建有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浙江大学航空制造高端装备研究中心、湖州绿色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等7个研究院和17个研究中心,打造了高强辐射的社会服务网络,建设资金近20亿元。牵头制定液气密等行业国家科技规划、产业路线图和国家标准。

聚焦前沿,扩大影响。学院近年聚焦生物设计与制造、原子精度制造、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前沿方向,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瞄准全球一流高校机械学科,推动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工作。汇总青年人才信息,绘制包含100余名全球一流高校青年人才信息的机械学科前沿人才地图库,成功吸引海外50余名青年学者参加浙江大学西湖机械青年学者论坛,多名老师已入职浙江大学,并获批国家级人才项目。自1985年起,学院共举办十届杭州流体传动与控制国际学术会议(ICFP),已经成为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之一。2018年创办我国第一本生物制造领域英文学术期刊——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生物设计与制造),2020年入选中国科协机械工程领域高质量期刊T1目录,发起同名系列学术会议“生物设计与制造及生物材料国际会议”(BDMC),成为中国和世界生物制造领域的旗舰级会议之一。

赓续:不忘初心 再谱华章

“十四五”时期是学院实现高质量转型、迈向更高水平的重要窗口期,学院将坚持高质量发展,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努力建成“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世界一流机械学科。

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构建机械工程一流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一流教材、一流课程与一流专业建设。面向新工科建设,构建产教研深度融合的机械工程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完善具有学院专业特色的高质量就业引导体系,让更多机械学子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以双一流建设目标为牵引,将流体传动及控制、重大装备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航空数字化装配技术及装备、机电系统集成及智能化等优势学科方向做大做强,培育发展原子精度制造、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新材料制造及装备、生物制造等新兴前沿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加强“0”到“1”的基础研究,打造国之重器,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医工信交叉前沿方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浙大机械学院将乘势而上,以建设制造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为战略导向,奋力实现“一流的人才梯队、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科研水平、一流的成果转化”等目标任务,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浙大机械电子工程考研的研究方向

浙大机械电子工程的研究方向:

1、机电系统集成及智能化。2、电液控制技术。3、电子-气动控制技术。4、测试与信号处理技术。5、计算机仿真。6、机器人技术。7、微机电(MEMS)技术。8、应用流体力学。9、深海机电装备技术。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 :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中国最早开始培养机械门类高级专业人才的少数单位之一。经过近九十年的发展,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为国家培养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在内的一批又一批机械工程领域里的英才。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是我国最早从事机械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单位之一,起源于1911年成立的浙江大学机械科。在一百多年的办学中,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业技术人才,涌现出了以路甬祥、林俊德等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先进人物,为国家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机械工程学院设有机械电子控制工程、现代制造工程、机械设计、工程及计算机图形学等4个研究所和1个工程训练(金工)中心,拥有机械国家“211”重点学科群和机电系统及装备“985”二期科技创新平台。现任院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

学院设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工程制图教学基地,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共建)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有浙江省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电液控制工程技术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机械工程、工程训练、机电类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4个专业实验室,拥有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机械电子工程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等3个学科为浙江省高校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建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及其所属5个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及7个硕士授予权,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

浙大最好的专业

1、浙江大学王牌专业名单

2019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国家级)

浙江大学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序号 专业名称 所在院系

1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院

2 法学 光华法学院

3 汉语言文学 人文学院

4 英语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5 新闻学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6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科学学院

7 物理学 物理学系

8 化学 化学系

9 生物科学 生命科学学院

10 心理学 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11 工程力学 航空航天学院

12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13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4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能源工程学院

1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学院

16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17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18 自动化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1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 软件工程 软件学院

21 土木工程 建筑工程学院

22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23 海洋工程与技术 海洋学院

24 农业工程 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25 环境科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

26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27 建筑学 建筑工程学院

28 农学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29 植物保护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30 农业资源与环境 环境与资源学院

31 动物科学 动物科学学院

32 生物医学 海宁国际校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33 临床医学 医学院

34 药学 药学院

35 工商管理 管理学院

36 农林经济管理 公共管理学院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级特色专业:新闻学、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信息与通信工程、动物科学、农林经济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临床医学、工业设计、生物医学工程、建筑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环境科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电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科学、自动化、教育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植物保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系统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2、浙江大学专业排名(按推荐人数排名)

以下是浙江大学学长学姐实名推荐的比较好的专业: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9 (453人)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8 (251人)

3

数学与应用数学

4.7 (210人)

4

金融学

4.7 (170人)

5

建筑学

4.4 (168人)

6

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

4.5 (144人)

7

自动化

4.8 (123人)

8

信息与通信工程

4.8 (105人)

9

土木工程

4.8 (102人)

10

工科试验班

4.8 (100人)

3、浙江大学简介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11工程”、“985工程”,九校联盟(C9)、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东方剑桥”。

学校前身是创立于1897年求是书院,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1937年浙江大学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中国科学院和其他高校,主体部分在杭州重组为若干所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百十机械赓续辉煌 走在前列再谱华章,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

相关推荐:

精选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十大尖端技术突破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百十机械赓续辉煌 走在前列再谱华章

1所二本学院!安徽11所大学入选2022年安徽省发明专利50强榜单!

中国民航大学科研成果获中国发明创业成果一等奖

西工大仿鸟飞行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院士领衔、世界领先!中南大学攻克这一关键技术,每年间接创效约120亿元!

英国留学:大众好评!这10所英国大学中国留学生人数最多

收藏!2022年最全世界级【留学排行榜】汇总!

声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百十机械赓续辉煌 走在前列再谱华章》一文由排行榜大全(光明日报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