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科技 > 互联网 > 德国反对欧盟2035年燃油车禁令 双方最终达成妥协

德国反对欧盟2035年燃油车禁令 双方最终达成妥协

来源:本站 作者:佚名 时间:04-01 手机版

【本站】3月28日消息,据海外媒体报道,欧盟计划在2035年之后禁止汽车制造商在欧盟境内销售新的燃油汽车,以达到碳排放目标。在2022年,欧盟国家和欧洲议会已经通过了这项禁令,但在2023年,德国却反对该禁令,导致欧盟不得不与德国达成妥协。根据最新协议,汽车制造商仍可以销售采用内燃机的汽车产品,但相关车辆必须使用合成燃料,以减少汽车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

据本站了解,合成燃料相较于传统燃料,碳排放更低,但目前还没有得到大规模普及。使用合成燃料的汽车无法使用汽油或柴油,车辆如果使用其它燃料,可能会直接无法行驶。因此,部分汽车厂商正在大力投资,以改善合成燃料技术。例如,保时捷就致力于开发高效的合成燃料技术。

根据JATO Dynamics统计的数据,在2022年,欧洲的乘用车销量相比2021年有所下降,达到了11309310辆。销量最好的汽车企业是大众汽车,销量超过了100万台,成为唯一销量过百万的车企。丰田、奔驰、宝马、标致和奥迪等车企的表现也比较亮眼。与此同时,特斯拉旗下的Model Y成为了欧洲最受欢迎的高端纯电动汽车。

燃油车又能多活几年!欧盟宣布2035停产油车,德国掀桌子

2月14日,欧洲议会在斯特拉斯堡以340票赞成,279票反对、21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了欧委会和欧洲理事会达成的《2035年欧洲禁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这一份协议签署,算是欧盟汽车工业的大事件了。

协议的目标是2035年开始在欧盟27国范围内停售新的燃油轿车和小货车,这项禁令要确保欧盟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协议的签署,让人但尤起燃油车的未来。毕竟停售≈停产。

欧盟前脚签订《协议》

德国后脚就反悔了

原本大家想着,以前“内燃机未来之路”问题一直就争议不断,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如今《协议》达成,算是靴子落地了。……可哪里知道,这几天,幺蛾子又来了……因为汽车王国……德国,他们反悔了……

近日,德国交通部长沃尔克维辛表示:“内燃机是可以实现气候中立的,禁止内燃机是一个错误的做法。”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沃尔克维辛表示:希望欧盟同意使用“eFuel”,这是一种可用于传统内燃机的合成燃料,可以作为化石燃料的环保替代品。

德国交通部长表示:

禁止内燃机是一个错误的做法

如果你是汽车技术爱好者,那你一定听说过“eFuel”,它是奥迪/保时捷联合美孚的研究项目,说穿了本质就是甲醇。但获取方式却非常环保:从空气里捕获二氧化碳,并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然后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条件下合成,就得到甲醇。

拿这个甲醇去给汽车烧,那么发动机就会排出尾气,尾气成分是水蒸气+二氧化碳。虽然看起来尾气依然有碳排放,但这些二氧化碳又会被捕捉,然后拿去和氢气反应,做成甲醇……于是“碳循环”就达成了。似乎尾气里有碳排放,问题也不大了。

德国研发eFuel替代燃料

本质就是绿色甲醇

但到这里,眼尖的同学们就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氢气是电解水获得的,本身要消耗大量的电力——电力从何而来?如果是烧煤或者烧天然气,那可绝对不算环保!——所以我们得研究“电力从何而来”这个问题。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2个字——绿氢。近几年“绿氢”的呼声很高,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简单来说,就是用太阳能、风力、海洋潮汐能、地热能等能源发电(我们管这个电叫做“干净环保的电”),然后用这个电去制造氢气。

所以“eFuel燃料”本质上就是甲醇!只不过就是它的制造过程,是绝对环保的,仅此而已。因为这些能源是彻底环保,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用这些能源发出的电力我们管它叫“绿色电力”。

汽车如能改喝eFuel燃料

那内燃机为啥要“死”?

从这个角度去看,似乎德国交通部长的说法也没啥问题啊!既然汽车燃料都“碳循环”了,而且全过程的能量获得都呈现“绿色”,为啥我们一定要内燃机“死”呢?到时候,发动机改造一下,让他们都喝上“eFuel燃料”,尾气不就干净了?咱不就不消耗石油资源了?

既然如此,为啥燃油车一定要下课??……退一万步说,就算汽车要全面电力化,也不妨碍我们给电动汽车装上“增程器”吧?现在的“增程式汽车”是“纯电车+汽油充电宝”,那以后汽车改喝“eFuel燃料”了……

再说了,上面我们提到过,“eFuel燃料”的本质是甲醇。而现在“甲醇水溶液重整燃料电池”技术也逐步成熟了。别说德国了,甚至国内都有厂商推出了具体产品。——我们开发“甲醇燃料电池汽车”或许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可选项。

独推纯电,将内燃机判死刑

或许有待商榷

无论如何,没有人会拒绝车子能方便的补充燃料(和加油一样方便),然后随时随地来一次说走就走的长途。而这却刚好是纯电动汽车的痛点。——基于这些利弊分析,人家德国人反悔,拒绝放弃内燃机,似乎也没毛病吧?

虽然目前来看,电动汽车是新能源车的“课代表”,但终究电动汽车无法代表新能源。所以“独推纯电,将内燃机判死刑”这件事,我们是看不太懂的。或许就和古代“独尊儒术,废除百家”没两样。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大虎悠,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德国带头反对禁售燃油车,环保到底是主义还是生意?

说白了,反对欧盟禁售燃油车就是屁股决定着脑袋。

今年3月,原本应该敲定立法的欧洲2035年禁售燃油车法案突然在最后一天聊不下去了。德国拉着捷克、意大利、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斯洛伐克六个国家公开和欧盟对着干,甚至连会都没开下去。

一看德国意大利,与剩下一水的东欧国家结盟,无论是为了汽车还是为了什么别的信仰,都突然有种恍惚的感觉。

言归正传,在今年的2月14日,欧洲议会以340票赞成,279票反对和2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提案,决定2035年在欧洲停售燃油车。看看这个票形就知道关于这个提案欧洲内部的分歧有多大。

欧盟理事会原定于当地时间3月7日对该禁令进行投票,从而走完立法流程使之生效,但就在临门一脚之际,德国方面突然提出异议,投票被无限期推迟,变数横生。

要求欧盟在“禁燃令”中,给使用合成燃料的内燃机汽车提供豁免,否则将不支持该禁令;而法国、西班牙等国提出反对,认为不应该向全力推进电动化的车企发出“不一致”的信号。

屁股决定脑袋

事实上,关于欧洲2035年禁售燃油车一事早已是传的人尽皆知,甚至在不少人眼中已经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早在2021年7月14日,这项法案就被提出,内容包括了:2030年,汽车二氧化碳比2021年降低55%;到2035年,减少100%,实现零排放。并且计划在2035年开始停止销售、注册新的燃油车。

根据欧盟立法流程,欧盟委员会提出法案,由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双重通过后便正式生效。鉴于欧盟27个成员国和欧洲议会此前已经达成一致意见,代表各成员国利益的欧盟理事会原定于3月7日进行的投票本应该只是走个流程而已。

没想到德国早就是心存不满,小算盘打得叮当响。纠集了几个利益共同体,开始公开唱反调。

德国交通部长沃尔克·维辛发表言论表示,新型合成燃料能够替代化石燃料,并与燃油车相兼容,达到减排的目的。“未来我们不能只依赖纯电动或氢燃料出行,我们需要在技术上保持中立。”

意大利生态转型部长罗伯托·辛格拉尼积极响应,“汽车的未来不能只是纯电动,我们可以专注于新一代混动车型,即使性能有限,但它足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甚至一度表示“禁燃令”对于汽车业来说无异于“自杀”。

对于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举动,部分激进推电动化的车企表示不满,沃尔沃就是典型的代表。近日,沃尔沃首席执行官吉姆·罗文公开批评德国、意大利等国的交通部长,指责其试图破坏欧盟“禁燃令”的做法令人失望。“现在不是将政治诉求凌驾于我们的地球和子孙后代福祉之上的时候,而是推行强有力、果断的环保决策之时。”

沃尔沃一下子就把高度提升到了地球与子孙后代的级别,历史站位相当之高。对于禁售燃油车沃尔沃是有发言权的,甚至在其内部给自己规划的目标是2030年就实现全面电动化,做到0排放,比欧盟定的目标还提前了5年。要说禁售燃油车,沃尔沃举双手赞成。

在近些年,各个欧洲车企都宣布了“电气化转型”,其中来自德国的品牌也有不少。奥迪在2021年就提出了“Vorsprung2030”战略,确定2026年不再推出内燃机新车型,这基本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宾利也则宣布2025年就推出电动车型,在此之前推的燃油车将延续到2030年,至于大众则宣布2026年推出最后一款燃油车。

在今年3月15日的财报发布会上,宝马也提出,2023年将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提升至15%,2026年提升至1/3,2030年达到50%以上。

但不再推出内燃机跟彻底放弃燃油车还是有区别的。

德国作为汽车工业强国,彻底放弃燃油车就意味着每年要损失巨大的GDP,还要投入海量的资金用于电动化的转型上。而电动化的转型绝对不是加一个电池电机这么简单。背后涉及的产业链之庞大,令人难以想象。

除了一众汽车品牌外,德国还驻扎着大陆、舍弗勒、采埃孚、马勒、舒勒、博世等供应链巨头。有研究机构表示,如果从2022年开始到2045年,德国汽车工业逐步损失40%的汽车销量,那么就会造成德国74.3万人失业以及1740亿元的GPD的萎缩。

德国和意大利家大业大损失点小钱无所谓,那几个东欧小国可是指着汽车吃饭。匈牙利虽小,但却拥有超过700家汽车以及零部件供应企业,包括全球最大20家一级汽车供应商中的14家,90%的汽车工业产值用于出口,大部分是给德国做配套。

捷克更是号称“大众车间”,斯洛伐克则是世界上人均汽车产量最高的国家,罗马尼亚在乘用车产量排名欧盟第9,波兰则是中东欧地区最大的乘用车生产国。

说白了,反对欧盟禁售燃油车就是屁股决定着脑袋。

是主义还是生意?

在德国小团体给出欧盟的意见中,他们提出了一个关于环保的折中方案——使用“eFuel”这新型燃料,其中德国品牌保时捷更是“举双手双脚赞成”,不止一次呼吁德国政府向欧盟施压,并且已经在智利开建了eFuel的工厂。

而有消息称,为了2035年“禁燃”决议顺利通过,欧盟委员会可能会做出妥协。禁令生效后,完全使用合成燃料的新车可能会被允许销售,但鉴于合成燃料在分子结构上与传统燃料相同,可能需要额外的技术或添加剂来与传统化石燃料进行区分。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虽说eFuel是纯绿色制造,生产中不会有造成二氧化碳排放,但在燃烧中依然会存在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常规污染物,同样依靠尾气排放系统,只能理解为是一种“清洁的汽油”。

关于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其实早已不仅仅是停留在汽车行业,从整个工业的角度讲,二氧化碳的排放就决定着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发展的权利,碳排放权益将是稀缺的战略资源、资产,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新边疆”。

气候谈判在世界格局中只能算作是一种游戏规则。

目前世界的能源结构是:近7成来自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而中国的能源结构,总发电量的79%来自化石燃料,也就是火电,这其中98%的火电又是直接由污染最大的烧煤获取。

从电力的产生的源头算起,电动车在碳排放上也没多大优势。

其汽车行业中有一种说法是,生产一辆电动车,比生产一辆燃油车所产生的碳,要多。特别是电池的生产,“钴”这个稀有元素在开采和提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而据机构的测算,一辆电动车生产过程中,总共产生的碳比燃油车高出40%-50%。

但这些事实,缺乏统一的官方数据出口和测算,而变成一笔糊涂账,也让电动车和燃油车的争论,变得难有定论。

就目前世界的电力能源结构来看,电动车在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明显碳排放的优势。但世界电力的能源结构也一直在变化,核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的比重都在不断提升,当烧煤为主的火力发电比重大幅下降之时,电动车的碳排放优势才会显现。

就目前德国反对欧盟这个态度看,传统的汽车巨头也在这一轮的大转型中慌了阵脚。而中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也逐渐成为可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Businesscars,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相关推荐:

英特尔退出5G基带市场 5月转让技术给广和通和联发科

德国反对欧盟2035年燃油车禁令 双方最终达成妥协

中国新能源汽车综合测评结果出炉:安全性、续航等多项指标大幅提升

Ubuntu Touch OTA-1 Focal 版本上线:适配首批机型发布,体验升级

华为Mate X3之后 vivo X Fold2即将发布

涉嫌虐待动物的Neuralink正在努力改进实验方式

三大画质旗舰“火星”巅峰对决,揭秘谁是2023年画质天花板!

佳能全力研发EOS R5 Mark II和旗舰级EOS R1相机

标签: [db:标签]

声明:《德国反对欧盟2035年燃油车禁令 双方最终达成妥协》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