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活 > 百科 >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来源: 作者:runsly 时间:09-03 手机版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出自唐代刘长卿的《听弹琴》。意思是“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鉴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通过慨叹古调受冷遇,不为世人看重,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舒解世少知音的遗憾。全诗意境清雅,志趣高洁,语言含蓄,一语双关,弥漫于字里行间的寂寞情怀感人肺腑。诗题一作《弹琴》,此据《刘随州集》。从诗中“静听”两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诗的前两句是说,七弦琴奏出清亮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琴,亦称“七弦琴”,俗称“古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有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状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清幽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后两句是说,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以不去弹奏了。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商

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如今毕竟成了“古调”,又有几人能怀着高雅情趣来欣赏呢?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转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的稀少。有人以此两句认为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出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刘长卿才华卓绝,却因诬陷等数遭贬谪。虽牢骚满腹,但对高洁的坚持使他不能与流俗相合,与众人为伍。这首诗贯穿了他对于高雅、高尚、高洁的赞美,抒发了他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持以及坚持背后的遗憾与清寂。



相关推荐: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妾身独自眠,月圆人未圆”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标签:

声明:《“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是如何白话文解说?》一文由排行榜大全(runsly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