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活 > 百科 > “离骚读罢总堪伤”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离骚读罢总堪伤”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来源: 作者:runsly 时间:09-03 手机版
“离骚读罢总堪伤”,出自元代舒頔的《小重山·端午》。意思是“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鉴赏:
“空惆怅”慨叹了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的尊敬。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这首词描写的是荆楚之地的端午风俗。全词从“碧艾香蒲”入笔,“处处忙”道出了端午时节的忙碌。儿共女,庆端阳,描摹出一幅合家团圆共度佳节的温馨,刻画出了在节日之中的乐趣。“细缠五色臂丝长”,缠五色臂丝是荆楚之地的一种风俗,是在端午节由孩子们将五色丝带缠在臂上,这种五色的臂丝又叫“朱索”或者“长命缕”,据说能够降服鬼怪,保平安。上阕的最后两句“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将全词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下阕的悼念屈原奠定了基调,为抒情作了铺垫。“谁复吊沅湘”,交代了“空惆怅”的缘由,原来人们忙着过端午,只是一般地喜庆,而忘却了这个特殊节日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谁还记得那为爱国诗人屈原呢?作者有感而发,直指俗弊。在这热闹喜庆的节日里,诗人却“空惆怅”,与“庆端阳”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下阕直抒自己的感情,仍然运用了对比手法。就是写追悼屈子之情思了。“往事莫论量”,确实,千年已过,人们记住最多的不是屈子的《离骚》,而是汨罗江投河自尽的忠义气节。“千年忠义气,日星光”,日星本是天地的精华,终明儿不灭,将屈原的千古大义与日星之光相提并论,并不为过,大忠大义,理当被永世铭记。“离骚读罢宗堪伤”,此一句不单单写出了对屈子大义的尊敬,还道出了文人的惺惺相惜。“无人解”,抒发了作者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的尊敬。千年已过,便是何等的悲歌大义,又能被几人记得呢?便是记得,又有几人能解?树转午阴凉,端午之时的燥热天气,能得一份的凉意已是不易,莫非也是屈子的美意吗?结尾由情归景,景中又似有余情,大有余音不绝之意。

本曲以端午节为载体,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写起,描画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与下片的“无人解”形成鲜明对比。



相关推荐:

“离骚读罢总堪伤”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是如何白话文解说?

标签:

声明:《“离骚读罢总堪伤”是如何白话文解说?》一文由排行榜大全(runsly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