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秦朝军功制具体是什么

秦朝军功制具体是什么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3-24 手机版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从低到高分别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每级增50石岁俸,公士岁俸50石粟米,二十级彻侯岁俸1000石。

商鞅变法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一个首级,就可获得一级爵位、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商鞅变法之前,有四种庶长: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

秦的军功爵制主要包括什么内容?

秦的军功爵制主要包括两项内容:其一,凡立有军功者,不问出身门第、阶级和阶层,都可以享受爵禄。军功是接受爵禄赏赐的昀必要条件。其二,取消宗室贵族所享有的世袭特权,他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凭血缘关系获得高官厚禄和爵位封邑。

秦朝军队的军衔,有20个等级~都有那些?

秦朝军队实行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分别是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是在商鞅变法中由商鞅设立,目的在于提高秦军的战斗力。为奖励军功,商鞅规定,凡行伍中人,不论出身门第,一律按照其所立军功的大小接受赏赐。即便是秦国的宗室也是这样。宗室未立军功者不得列入宗族的簿籍,不得拥有爵位。

扩展资料:


秦朝军队设置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在不同的爵位可以享受不同的待遇,秦军的待遇如下:

在军中,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甚至都不一样。三级爵(簪袅)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两级爵位“上造”的只能吃粗米,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军功爵是可以传子的。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可以受益。

当爵位到五大夫时可衣食300户的租税。如果军功杰出,衣食600户的,可以养士(自己的家臣与武士)。秦时的俸禄主要是粟米,其记量单位是“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朝二十级军功爵位制

秦国的军功爵制是怎么样的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2019·新课标)“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
对象:“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五等器”主要授予官员。
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

秦朝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分别叫什么?都如何排序?

秦朝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是从公元前221年开始实行的,秦军的战斗力主要就是来源于秦国的这种先进的管理制度。它是奖励军功,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是新兴阶级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一项措施,也是调整当时社会关系的一个途径。那么这二十级爵位制分别叫什么,又是怎么样排序的呢?

二十爵的待遇是俸禄,以实物的形势向各级官吏发放俸禄,主要是粟米,可兑换布匹,秦国一年发放一次俸禄,叫做岁俸,计量单位是“石”,秦朝的1石=30.75公斤。

第一级:公士

公士,爵位名,是官之士,公家之士。公士是秦、汉二十等爵最低一级。有此爵之民,仍需要服役,只是身份略高于无爵的人。

商鞅变法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精锐前锋一个首级,就可获得公士爵位、田一顷、住宅一处还有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在战后把敌人的首级砍下来带回军营,作为证据。

第一级公士的岁俸是50石。

第二级:上造

上造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二级,高于公士,单仍需服役,上造爵位,可得两个住宅,配三头牛,蓄隶两人。

第二级上造的岁俸是100石。

第三级:簪枭

簪枭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三级,仍需服役,公元前186年汉代的《田律》和《户律》规定,簪枭爵位可得田三顷,住宅三个。

秦代竹简表明:在军中,每顿吃的饭菜根据爵位不同而不同,簪枭可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干草半石。

第三级簪枭的岁俸是150石。

第四级:不更

不更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四级,有这个爵位的人,可免充轮流服役的兵卒,其他仍需要服役。

第四级不更的岁俸是200石。

第五级:大夫

大夫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五级,它在古代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因此为一般官员的通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议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

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的官职,明清的时候被废。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清朝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

宋徽宗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别置“大夫”一下官阶,所以今天仍沿称医生为大夫。

第五级大夫的岁俸是250石。

第六级:官大夫

官大夫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六级,汉代《田律》和《户律》规定官大夫可得田七顷,住宅七个。

第六级官大夫的岁俸是300石。

第七级:公大夫

公大夫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七级。秦朝时期民爵公大夫以上的人,见到县令、丞揖而不拜。

汉高祖令七大夫以上均有食邑,文帝后,第九级五大夫为高爵,可免服役,公大夫仍需服役。

第七级公大夫的岁俸是350石。

第八级:公乘

公乘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八级,因为可以乘公家的车,所以称为公乘。

秦、汉初期,从第七级公大夫起即为高爵,文帝后,公乘一下仍需服役,东汉明帝规定:赐民爵不得超过公乘。

第八级公乘的岁俸是400石。

第九级:五大夫

五大夫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九级,汉文帝后,五大夫以上为高爵,可免服役。

第九级五大夫的岁俸是450石。

第十级:左庶长

左庶长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级。

商鞅变法前秦国有四种庶长,分别是: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驷车庶长。这四种都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左庶长可由非王族大臣担任。

商鞅变法后秦国官制效仿中原变革,行开府丞相总摄政务,各庶长便虚化为军功爵位,不再有实权。

第十级左庶长的岁俸是500石。

第十一级:右庶长

右庶长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一级。商鞅变法前秦国四种庶长之一。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右庶长为王族大臣领政。

第十一级右庶长的岁俸是550石

第十二级:左更

左更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二级。更是指更卒,轮流服役的士卒,左更与中更、右更均以更卒之将为爵位名。

第十二级左更的岁俸是600石。

第十三级:中更

中更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三级,其爵位处于左右庶长和大少上造之间,商鞅改革前是职爵一体,是九卿中第二,地位显耀。

第十三级中更的岁俸是650石。

第十四级:右更

右更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四级,其爵位处于更级之中最大,仅次于少上造的高等爵位,在商鞅改革前是职爵一体,是九卿中第一,地位显耀。

第十四级右更的岁俸是700石。

第十五级:少上造

少上造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五级,战国初期为秦最高官职大上造的副职,掌握军政大权,同时又是爵名,自从秦惠王设立相国掌握军政大权后,主要用作爵名,汉代沿用。

第十五级少上造的岁俸是750石。

第十六级:大上造

大上造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六级,秦孝公时期是秦国国内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

秦惠王十年(前328年)仿效中原诸侯国制度设立相国一职掌握军政大权后,主要用作爵名,沿用至汉朝。

第十六级大上造的岁俸是800石。

第十七级:驷车

驷车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七级,驾四马之高车。

第十七级驷车的岁俸是850石。

第十八级:大庶长

大庶长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八级,仅次于彻侯和关内侯。

商鞅变法前大庶长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大庶长赞襄国君,大体相当于早期丞相。

第十八级大庶长的岁俸是900石。

第十九级:关内侯

关内侯是秦、汉时期设置的,是二十等爵的第十九级,有其号,无国邑。

一般是对立有军功之将的奖励,封有食邑多少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的权利,可以世袭。南北朝时期沿用,仅成为爵位的一种品级。

第十九级关内侯的岁俸是950石。

最高级:彻侯

彻侯是秦、汉二十等爵的最高级,汉武帝时期因避讳皇帝名讳,改名为通侯,后面又改为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魏初入汉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汉朝初期列侯封邑,大的万户,晓得五六百户。封邑一般为县,东汉初有封四县者,小者为乡或亭。

冠军侯霍去病

列侯得征收封地租税,地方行政由中央政府所派官吏治理,列侯不能过问。后来又有仅赐名号不给封邑的人,加霍去病封冠军侯,另行指定地方封邑,列侯多居京师,与所封之地关系淡薄,奉命回到封邑居住的,反而像被贬逐。

最高级彻侯的岁俸是1000石。

中国秦朝的军功制是怎样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分裂的局面。秦灭六国,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秦孝公,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在政治,经济,体制,军事方面,适应了历史发展,国力大增。 特别是秦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在统一战争中,横扫六国。秦军战斗力主要来源秦国一套先进的管理制度.据有秦国特色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在鼓励秦军士气,提高战斗力上发挥了其作用。级爵位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从低到高”:1公士,2上造,3簪枭,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驷车,18大庶长,19关内侯,20彻侯 公士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一级。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军官]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证据是敌人的人头[首级]。就是说在战后,把敌人的人头砍下来,带回军营。作用证据。 上造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二级,只高于公士。《汉书�6�1;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造,成也,言有成命于上也。”此爵仅高于无爵,仍须服役。 簪袅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三级,高于上造,仍须服役。公元前186年汉代的《田律》和《户律》规定受田数额为簪袅3顷(300亩),簪袅3宅(宅地的标准是以30步见方的土地为一“宅”)。出土秦代竹简表明:在军中,每顿吃的饭菜因爵位不同而不同。簪袅可以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干草半石。 不更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四级,不更者,即可免充更卒(轮流服役的兵卒)之意,其他之役,仍须照服。 大夫 大(da)夫:古代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因此为一般官员的通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清朝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宋徽宗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别置“大夫”以下官阶,故今仍沿称医生为大夫。 官大夫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六级。《汉书�6�1;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加官、公者(接第七级为公大夫),示稍尊也。”汉时,第八级公乘以下仍须服役。汉代《田律》和《户律》规定官大夫受田数额为7顷(700亩),宅地的标准是7宅(30步见方的土地为一“宅”) 公大夫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七级,又名七大夫。高于大夫、官大夫。秦时,民爵公大夫以上者,见县令、丞揖而不拜。汉高祖令七大夫以上均有食邑,文帝后,第九级五大夫始为高爵,仅得免役,公大夫仍须服役。 公乘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八级。以得乘公家之车,故称公乘。秦与汉初,从第七级的公大夫(七大夫)起,即为高爵,汉高祖规定:七大夫以上均有食邑,文帝后,第九级五大夫以上始为高爵,五大夫的侍遇不过免役,公乘以下仍须服役,东汉明帝规定:赐民爵不得超过公乘。 五大夫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九等。汉初以第七级公大夫以上为高爵,都有食邑。汉文帝以后,改五大夫以上为高爵,仅得免役。 左庶长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级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有四种庶长: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驷车庶长。四种庶长都是职爵一体,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大庶长赞襄国君,大体相当于早期丞相;右庶长为王族大臣领政,左庶长为非王族大臣领政,驷车庶长则是专门执掌王族事务;四种庶长之中,除了左庶长可由非王族大臣担任,其余全部是王族专职。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官制仿效中原变革,行开府丞相总摄政务,各庶长便虚化为军功爵位,不再有实职权力。 大庶长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八级,仅次于列侯、关内侯。据《史记�6�1;秦本纪》,宁公(前716-704年在位)时已有此官。商鞅变法之前是职爵一体,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大庶长赞襄国君,大体相当于早期丞相。 关内侯 关内侯,爵位名。秦汉时置,为二十等级之第十九级,位于彻(列)侯之次。有其号,无国邑。一般系对立有军功之将的奖励,封有食邑多少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可世袭。南北朝时沿用,仅成为爵位的一种品级。 彻侯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最高级。汉武帝时,以避帝名讳(武帝名彻),改名通侯,亦称列侯。汉初列侯封邑,大者万户,小者五六百户。封邑一般为县,东汉初有封四县者,小者为乡或亭。汉初户口稀少,历年既久,人口增加,萧何、曹参、周勃、灌婴等的封地,户数最多者达四万户。列侯得征收封地租税,地方行政由中央政府所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预闻。后又有仅赐名号不给封邑者,加霍去病封冠军侯,另行指定地方为封邑。列侯多居京师,与所封之地关系淡薄,奉命“就国”(回到封邑居住)者,反似贬逐。 列侯 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魏初如汉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http://baike.baidu.com/view/1986821.htm

秦军军功爵制内容?

凡战士能斩得敌人一颗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及与之相应的田宅、庶子,也可以做官。斩杀的敌人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越高。如果能斩敌人首级五颗,还可以役使隶臣五家。总之,军功的大小决定着将士"尊卑爵秩等级"的高低。

爵位高者赏赐重,爵位低者赏赐轻,对士兵的奖赏低于军官。依秦制,划分爵位为二十级,从一级公士到二十级彻侯。军队在攻城围邑时如能斩杀敌人八千以上,野战时如能斩杀敌人二千以上,就是全功。

凡立全功的部队,就对全军进行赏赐,而赏格依五大夫为分界,划分为两类,对五大夫以上的高爵赏赐重,在正常的官爵升迁之外还有"赐邑"、"赐税"、"税邑"等。而对五大夫以下的低爵,则只赏赐官爵一级,没有"赐税"、"赐邑"、"税邑"等重赏。

扩展资料:

新的军功爵制是以国家授田及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制度,它不同于旧的份地制。旧制度以"份地"的形式来酬答服兵役者;新制度以"爵禄"的形式来酬答服兵役者。因而"爵禄"制较之"份地"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能激起广大官兵对爵禄、田宅和税邑、隶臣等物质利益的巨大贪欲。

从而起到增强军队战斗力的作用。事实上,由于军功爵制的实行,列国也都程度不同地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魏国实行军功爵制最早,所以战国初魏国以武力称雄一时。

楚国自吴起变法,实行军功爵制以后,数年之间便"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国势大张。秦国的军功爵制最完善、最合理,所以秦国的军队战斗力最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军功爵制

秦国时期的士兵要怎么建立军功?

因为秦国的军功就代表着钱,土地和房子,这源于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实施的军功爵制。

赐爵的主要对象就是士兵

秦孝公时期,军功爵制是为了奖励军功而创设的,也称之为赐爵制。

在商鞅变法时,颁布了“有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的法令,建立了“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的等级赐爵制。

赐爵的对象主要是军官和士兵,一般以斩敌首的多少为赐爵的条件。

“百将,屯长”率士兵“得三十三首以上”者,赐爵一级;士兵每人“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功大的将领,“大将、御、参皆赐爵三级”。

赐爵后可以获得哪些权益?

《商君书·境内》中记载,赐爵的级别有十八级。有功者可不断升级。获爵者根据爵位高低,可获得一些权益。主要是:

第一,获得田宅。

《境内篇》: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

第二,能驱使庶子。

《境内篇》: 其有爵者乞无无爵者以为庶子,级乞一人。其无役事也,其庶子役其大夫,月六日;其役事也,随而养之。

第三,士兵得爵即可取得在军队或政府中作为官吏的资格。

《境内篇》: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刀的人(当作入)兵官之吏。

第四,爵至“不更”以上,可以免徭役。

《汉书·百官公卿表》序师古注:(不更)谓不豫更卒之事。

第五,爵至五大夫以上有“食邑”特权。

第六, 有税邑六百家者,受客。

第七,可以爵抵罪。

《境内篇》:爵自二级以上,有刑罪则贬;爵自一级以下,有刑罪则已。

第八,可以赎奴隶。

《秦律·军爵》律:欲归爵二级,以免父母为隶臣者一人,及隶臣斩首为公士,谒归公士而故妻隶臣一人者,许之,免以为庶子。

第九,有罪服劳役时给予一定的优待。

第十,有较高的“传食”优待。

除了享有以上十种特权外,还可以入仕居官。


如何评价战国时期秦国的军功爵制?

这是一个有魔力的政策,自带BUFF,可以说秦国在七国争霸中能最终胜出就是靠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军功爵制,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只要立了军功,不管你是山野村夫还是无名小农,你都可以享受爵禄,没有门槛只有大饼,所有人都可以依靠军功平步青云,底层有了翻身的希望;二是取消老秦宗室贵族的世袭特权,让他们把位置空出来,不准仅凭属籍就白白的了高官厚禄。

自打实行了这个政策,小老百姓就有了盼头,希望通过战斗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所以民间人人学习武功,个个都自愿去参军,战斗值up了不止一个量级。在具体的战争中,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后退等于死,只要你敢拼命,就算战死沙场,得到的爵位也会有自家继承,死前英武死后被人敬仰,这是那个时候每个军人的理想状态吧!

俗话说高手在民间,经过变法后,秦国的军事人才层出不穷,白起、王翦这些武力值极高的大将带领着士气满满的虎狼军队横扫六国,所到之处无不鬼哭狼嚎,尸横遍野。这一套战争机器已经树立并且稳固,所以秦国才能动员数十万以上的兵力进行扩张,别的国家都不具备这种能力。

这是相对公平的选官和财富分配制度,对秦国的影响极大,对之后军队制度的形成也意义深远,总的来说,它适应了社会发展,抓住了社会痛点,使奴隶主贵族的社会结构满满的被地主和权贵的结构替代。

秦朝军功爵制度

军功爵制对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春秋末期,宗法制逐步被破坏,导致天子与各诸侯国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和权威进一步丧失。
“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邦无定交,土无定主。
”[23]P715宗法、会盟、祭祀、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社会制度角度来观看,春秋时期的巨变,说明中国社会的性质已经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
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周天子,已完全失去了过去的政治地位和影响,而代表新兴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诸侯已经掌权,改变了春秋以前的政治局面。
西周末年,世袭奴隶主贵族已经腐朽没落,逐渐失去了管理国家和控制局势的能力。
首先是周天子的权势衰微,地方诸侯势力逐渐抬头,一些有作为的诸侯不得不从下层人士中选拔人才、改革政治。
这就打破了奴隶主贵族独霸政权的世袭制度。
而正是这些下层人士所参与的政治、经济改革如废除井田、革新税制等措施,彻底破坏了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随着封建经济、政治因素的成长、壮大到最后新兴地主阶级必然把奴隶主阶级送进坟墓。
春秋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正是按照这样一种规律前进的。
所谓的“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就是新兴地主_级战胜腐朽奴隶主阶级的体现,是先进的封建制度代替了落后的奴隶制度的体现。
在这个变化过程当中,军功授爵制度的诞生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
以最早建立赐爵制的国家齐国为例,齐庄公建立“勇爵”制的目的,就是“殳爵位以命勇士”。
这种新建立的赐爵制度,对于齐国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和壮大,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到了春秋末期,田常更是因此而控制了齐国政权。
公元前481年,田常在民众的支持下,打败了齐国当权贵族监止,并杀死了齐国奴隶主贵族的最高代表齐简公。
从此,以田氏为首的齐国地主阶级势力反对奴隶主旧有阶级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据《史记·田敬仲世家》记载,在田常杀死齐简公以后的五年,即公元前476年,“齐国之政,皆归田常”,由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姜齐政杖已名存实亡,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地主政权——田齐政权建立起来了。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

相关推荐:

汽车后面的TT是什么意思

秦朝军功制具体是什么

汽车后面的TX是什么意思

秦朝建立到2016年是多少年

汽车后面写的SMFI是什么意思

秦朝行政的基本特点及历史影响

新手投资理财注意事项有哪些

汽车后视镜上的线是干嘛的啊

标签: [db:标签]

声明:《秦朝军功制具体是什么》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汽车后面的TT是什么意思

    汽车的TT是奥迪汽车中的一款小型跑车即奥迪TT。奥迪TT是奥迪公司开发的一款跑车,1998年首次上市。作为运动型轿车,TT型以它几乎和概念车版相同...

    百科 日期:2023-03-24

  • 秦朝军功制具体是什么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从低到高分别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

    百科 日期:2023-03-24

  • 2023十佳适合玩游戏的鼠标排名

    排行榜大全为您提供2023十佳适合玩游戏的鼠标排名,告诉您目前哪款鼠标好用,其中包括了罗技(G) 罗技G402、雷神(ThundeRobot)幻鲨、狼蛛(AULA)F830等...

    数码 日期:2023-03-24

  • 2023高性价比游戏鼠标排行榜

    排行榜大全为您提供2023高性价比游戏鼠标排行榜,告诉您目前哪款鼠标好用,其中包括了虹龙 M990、冰豹 ROCCAT德国BURST极光豹、冰豹 ROCCAT德...

    数码 日期:2023-03-24

  • 汽车后面的TX是什么意思

    tx尾标是丰田霸道的标志,能看住车辆的高低配置;GX,那就是说基本型,基础车型;TX,就是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豪华配置,比如说日本中低端车常用的,在...

    百科 日期:2023-03-24

  • mtu值怎样设置网速才快

    第一步、测出自己当前网络最佳MTU值敲下 “Win键+R”,然后在运行窗口后输入“cmd”,再敲回车键。在命令提示符窗口输入命令(建议直接复制,以免...

    数码 日期:2023-03-24

  • 100元左右性价比高的鼠标推荐-100元内高性价比鼠标

    排行榜大全为您提供100元左右性价比高的鼠标推荐,告诉您目前100元内高性价比鼠标,其中包括了雷神(ThundeRobot)ML701无线鼠标、机械师(MACHENIK...

    数码 日期:2023-03-24

  • 秦朝建立到2016年是多少年

    秦朝自秦王政继六世之余烈、奋长策以御宇内。公元前230年开始了吞并关东六国的统一战争,该年秦将内史腾攻入新郑,俘韩王安,韩灭。公元前228年秦...

    百科 日期:2023-03-24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