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求文言实词中的要字

求文言实词中的要字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3-25 手机版

1、主要,重要: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选自《狱中杂记》;

2、险要: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选自《冯婉贞》;

3、简要,切要:可谓要言不烦也。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4、符合,适合: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选自《察今》;

5、总括,概括: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选自《治平篇》;

6、想要,希望: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选自《石灰吟》 。

求文言实词中的要字

读音一:yào

(1)形容词

①主要,重要

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狱中杂记》)

——增减重要的语句,奉命执行的官员无法辨认出来。

②险要

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冯婉贞》)

——在险要的地方用土石修筑寨墙,树立一个大旗上写着“谢庄团练冯”。

③简要,切要

可谓要言不烦也。(《世说新语•言语》)

——可以说是语言简要不繁琐。

(2)动词

①符合,适合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察今》)

——一切先王的法令制度,都是适合当时的情况的。

②总括,概括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治平篇》)

——总之,社会长期安定,天下就不能不增加人口。

③想要,希望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粉身碎骨全不怕,只想要在人间留下清白的名声。

读音二:yāo

(1)名词,通“腰”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墨子•兼爱中》)

——过去,楚灵王喜欢细腰的人。

(2)动词

①通“邀”,邀请

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张良出来,邀请项伯。

②要挟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狱中杂记》)

——只有砍头没有什么可要挟的,可是还要拿死者的人头作抵押。

③相约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虽然曾与府吏相约,但和他见面的机会永远没有了。

文言文中"要″字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要″字意思具体如下:

1、腰。

2、邀请。

3、求取,设法取得某人的信任和重用。

4、要挟;威胁。

5、要领;关键。

6、概括;总结。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要紧[yào jǐn]

重要。

2、主要[zhǔ yào]

有关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

3、不要[bù yào]

表示禁止和劝阻。

4、重要[zhòng yào]

具有重大的意义、作用和影响的。

5、要么[yào me]

表示两种情况或两种意愿的选择关系。

文言实词“要”的用法详解

读音一:yoà

①形容词,重要

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失街亭》

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重要,简要) 《狱中杂记》

译文:增加或删节那些重要的语句,奉命执行的人没有谁能分辨真假。

②形容词,险要

筑石寨土堡于要隘(险要)

译文:村民们在险要的地方筑起石墙、土堡垒等防御工事

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译文:向北收取了险要的城池和地区。

③形容词,简要,切要

可谓要言不烦也。《三国志》

译文:可以说是(说话行文)简明扼要。

④动词,希望

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希望)

⑤动词,符合,适合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符合,适合) 《察今》

译文: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

⑥动词,总结,概括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总括、概括) 《治平篇》

译文:总之,社会长治久安,天地不能不增加人口

⑦名词,要点、关键

要在安国家,利人民(要点、关键)《盐铁论》

译文:关键在于安定国家,利于人民

读音二:yāo

①名词,腰

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实。《战国策 齐人有冯谖》

译文: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女子,楚国的人便少吃饭

②动词,同“邀”,邀请

张良出,要项伯(同“邀”,邀请) 《鸿门宴》

译文:张良出去,邀请项伯。

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译文: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

③相约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相约,誓约) 《孔雀东南飞》

译文: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

④缔结

以要晋国之成(和)。《国语 晋语三》

译文:来缔结晋国的和好(和晋国讲和)

⑤求,取

TAG:文言实词 要 用法

知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后汉书·窦融列传》

译文:有知识的.人不会危害众人以成就自己的事,具有仁爱胸怀的人不会违背道义以求取功名。

⑥要挟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要挟) 《狱中杂记》

译文:只有对那些砍头的,没有什么好要挟的,但是还要留下他的脑袋做抵押品。

⑦约束、控制

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约束、控制) 《史记 货殖列传》

译文:可是这里地势险要,只有京城长安控制其通道。

文言实词要字用法

文言翻译yāo

(1)<名>人体的腰部,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腰”。《荀子-礼论》:“量~而带之。”

(2)<动词>通“邀”。邀请。《桃花源记》:“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3)<动词>中途拦截。《书博鸡者事》:“豪民子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篡以归。”

(4)<动词>相约。《孙雀东南飞》:“虽与府吏~,渠会永无缘。”

(5)<动词>威胁。《狱中杂记》:“惟大辟无可~,然犹质其首。”

文言文要掌握的实词

1. 求高中文言文要掌握的120个实词与18个虚词,不要注释

实词: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虚词: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2. 高中文言文大纲要求的需要掌握哪些实词和虚词 请全部列举

这些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文言文占据高考语文阅读部分的半壁江山,与现代文阅读平分秋色,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推广和不断深入,对文言文的考察力度将会逐步加大。文言文的阅读较之现代文有一定难度,也是同学们失分最多的部分,同学之间也容易拉开差距,因此,许多高中同学在文言文复习方面存在困惑。对此,建议大家要熟悉考点。《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的考察是这样表述的:“能解释常见的文言词语,识别常见的文言句式,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能默写一定数量的文言名篇、名句。”

解释常见文言词语

所谓常见的文言词语,就是在我们课文中常出现的文言词语,所谓“解释常见的文言词语”,主要是指实词。现在上海存在H、S、新教材三种版本,但不管哪种版本,传统经典的篇目总在必选之列,常见的文言实词就存在于传统经典的篇目中。所以我们同学一定要熟透课文,做到迁移,所谓高考试卷中的解释文言实词,无非是经典课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搬个家。据统计,常见的文言实词有以下120个: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另外还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属于考察范围。文言虚词较之实词比较复杂,灵活多样,难以区分和把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即: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识别常见文言句式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及固定句式等。尤其是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考察的机率比较高。同学们可以根据各种句式特点,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依据进行归类整理,这样既熟透了课文(所谓拉网式复习),又识别和掌握了常见的文言句式。

用汉语翻译文言句

这实际上是对考生综合运用文言文能力的考察,既有对实词的考察,也有对虚词的考察;既有对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的考察,又有对文言特殊句式的考察,同时也考察考生运用现代汉语组织语言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一般要看分数的设置,判断几个给分点,一般一个给分点是1分,然后判断哪几个重点实词必须解释出来,该句子含有哪几个特殊语法现象,必须通过翻译体现出来,一定要成竹在胸,不然,心中无数,乱翻一气,是没有多少胜数的。

能默写文言名篇

高考一般是五句中任选其中四句,4分。课内课外兼顾。散文、诗词兼顾。课内,要注意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就目前而言,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为:《师说》、《饮酒》、《琵琶行》(第二段)、《梦游天姥吟留别》、《项脊轩志》(第一段)、《六国论》。课外,主要还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名言名句。一定要注意不能出现多字、漏字、改字的现象,一定不能出现错别字,要知道有一个字错了,整个1分就没有了,前功尽弃。文言名篇、名句的默写,主要是考察我们同学扎实积累的态度。

这样,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复习文言文就不是无的放矢了

3. 高中语文文言文大纲要求掌握实词166个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填写不下 先给出其中60个 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3、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3、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5、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自称的谦词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兵符:古代派兵用的凭证 8、病1、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 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10、朝chao1、朝服衣冠(zhao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向北(对、向) 11、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12、乘che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 4、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5、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e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6、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13、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14、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不徐不疾(迟缓)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 15、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教)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企(命令) 16、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 8、欲不可从(放纵)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ong次于最亲的亲属)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策略)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12、可以便宜从事,向必禀我(办事)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 17、殆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4. 高考必须掌握的文言文120个实词和60个虚词有哪些

常见的文言实词有以下120个: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高中只需要掌握18个虚词而已吧!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即: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5. 高中语文文言文大纲要求掌握实词166个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填写不下 先给出其中60个 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3、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3、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5、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自称的谦词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兵符:古代派兵用的凭证 8、病1、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 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10、朝chao1、朝服衣冠(zhao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向北(对、向) 11、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12、乘che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 4、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5、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e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6、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13、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14、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不徐不疾(迟缓)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 15、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教)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企(命令) 16、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 8、欲不可从(放纵)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ong次于最亲的亲属)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策略)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12、可以便宜从事,向必禀我(办事)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 17、殆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

6. 【常用文言文实词与虚词词义整理实词136个虚词15个】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7.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的用法及其意义

/f?kz=81244699 你可以去这里看看,由于内容超过一万字,没法打上来……………… 虚词: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 ①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②朝而往,暮而归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⑹通“如”:好像,如同。

例: 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

例: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而已」罢了。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⑤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后」才,方才。例: ①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何 ⑴什么。例: ①子何而往?(何:凭什么。)

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⑵怎么样。

例: ①如太行、王屋何? ②其如土石何? ⑶哪里。例: ①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

②却看妻子悉何在。 ③豫州今欲何至? ⑷多么。

例: 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②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⑸为什么。

例: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③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⑹怎么。例: 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例: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⑻何:通“呵”,喝问。

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何如」怎么样,怎样。例: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 ②今日之事何如? ③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何消」哪用得着。

例: 这自然,何消吩附。 「何若」如何。

怎样。例: 此为何若人。

「何尝」并非。例: 你说的何尝不是。

「何为」 ⑴什么是。例:何为“护官符”? ⑵怎么会?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 ⑶作什么。

例:①客何为者?②敬杰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何意」 ⑴什么意思。例: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 ⑵岂料,哪里料到。

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何由」 ⑴如何。例:长夜沾湿何由彻。

⑵什么原因。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

⑶从什么地方。例:何由知吾可也? 「何乃」怎么能。

例: 何乃太区区! 「何得」怎么能。例: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何加」有什么益处。

例: 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曾」有什么益处。例: 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何其」多么。

例: 何其衰也! 乎 ⑴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 ①天下事有难易乎? 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③若毒之乎? ④君将哀而生之乎? ⑤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⑵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 ①孰为汝多知乎!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⑶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例: ①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乎干城之具也。

②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③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④忽乎吾将行兮。 ⑷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

例: ①日食饮得无衰乎?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⑸同“于”。例: ①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③以吾一日长乎尔。

(尔:比。)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对。)

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⑦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铘。(乎:引进动作的对象。)

⑹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例: ①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②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③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⑺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

例: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无以,则王乎? ⑻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例: 于是乎书 乃 ⑴于是,就。

例: 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乃入见 ⑵才,这才。

例: 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乃:然后才。)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⑶却。

例: 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③今君乃亡赵走燕。

④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⑷是,就是,原来是。

例: ①视之,乃庞德也。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

8. 如何掌握文言文实词的五大知识点

文言实词的解释,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试看以下三套练习题。A组(H版):

1.无丝竹之乱乱耳()2.岁赋赋其二()3.有卖油翁释释担而立()4.薄薄暮冥冥()B组(S版):

1.缀缀行甚远()2.有亭翼然临临于泉上者()3.佛印绝类类弥勒()4.及郡下,诣诣太守()C组(新教材):

1.役万物而君君之()2.吾妻之美美我者()3.我以日始出时去去人近()4.故今具具道所以()

A组第1题“乱”本为形容词,文言文中也有按此义解释的,但在本句中它已转为动词,意为“使……乱”也可以作“扰乱”讲;第2题“赋”本义为“赋税”,在句中释为动词“收赋税”,也可以简单解为“征收”。这两题考查目的在于看看学生能否理解词类的活用,也即词性转化后词义的掌握。第3题“释”意为“放下”,现代汉语也有把“释”与“解”、“放”相联组成词语“解释”、“释放”的用法,可佐记忆;第4题“薄”字的意思是“迫近”,这个意思与其一般意义相去甚远,需认真记取。

B组第1题“缀”的意思是“紧跟”,与其本义“连着”有一定的区别,故在句中如何解释也需稍作思考方能确定;第2题“临”字可以理解为“面对”、“接近”、“靠近”,句中宜取其最后一种解释。第3题“类”在所学课文中多次出现,均解释为“类似”、“相像”,为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词。第4题“诣”有相当多的学生理解有误,把它解作“拜见”,实际上此词的意思是“往”、“到……去(见)”的意思,不应该有所混淆。

C组第1题“君”意为“君临”,最适宜的解释是“统治”;第2题“美”字已由形容词变为动词,意为“以……为美”,释作“赞美”更为适宜。第3题“去”有多种意义:“失去”、“除掉”和“离开”,本句应取“离开”,或解作“距离”。第4题“具”一般多释作“具有”或“详细”,本题结合语境应取后者。

相关推荐:

皮影戏产生的原理

求文言实词中的要字

注册公司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求文类似危险的妹妹这类的女主

皮影戏中人物的颜色

求文科生背书的方法

皮羽绒服保暖吗

求文金针菇味道更佳

标签: [db:标签]

声明:《求文言实词中的要字》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皮影戏产生的原理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我们在布幕后边用皮影挡住后,在布幕前就出现了暗斑,暗斑就是光被挡后所得,否则无法皮影形成的。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

    百科 日期:2023-03-25

  • 求文言实词中的要字

    1、主要,重要: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选自《狱中杂记》;2、险要: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选自《冯婉贞》;3、简要,切要:可谓要言不...

    百科 日期:2023-03-25

  • 注册公司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1、公司字号:请注意字号与注册商标的区别,字号的选取建议先不考虑注册商标,这是两回事哦。2、行业类型:如果您是新兴行业的创业公司,建议以XX科技...

    百科 日期:2023-03-25

  • 2023十款床头闹钟推荐

    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2023十款床头闹钟推荐:其中康巴丝 智能自动感应闹钟、北极星 智能创意充电闹钟以及易...

    数码 日期:2023-03-25

  • 质量最好的闹钟排名前十名

    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质量最好的闹钟排名前十名:其中码仕?儿童机器人机械闹钟、TXL金属打铃闹钟以及POWER?...

    数码 日期:2023-03-25

  • 电脑用户名在哪里看

    电脑用户名在哪里看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吧。方法一:1、鼠标单击开始菜单,选择控制面板,进入页面2、依次单击用户账户和家庭安全,用户账户,在该页面...

    数码 日期:2023-03-25

  • 求文类似危险的妹妹这类的女主

    1、《温暖的妹妹》,作者:灼沐;2、《我和我的小妹》,作者:一眼云烟;3、《问题妹妹恋上我》,作者:负是非;4、《爱妹好诱人》,作者:忆梦萧;5、《妹控之路》,...

    百科 日期:2023-03-25

  • 皮影戏中人物的颜色

    服装的颜色一般没有特定的含义,除非特定的人物,比如关羽穿绿袍,张飞和尉迟恭等穿黑袍,皇帝衣服是黄色的,赵云和马超等的衣服是白色的,状元的衣服一...

    百科 日期:2023-03-25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