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帕提农神庙的设计者是

帕提农神庙的设计者是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3-26 手机版

帕提农神庙的设计者是伊克梯诺和卡里克利。

帕特农神庙,又译为帕提农神庙、巴特农神庙,兴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卫城,设计人为伊克梯诺和卡里克利。神庙座落在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岗上,为长方形建筑物。它是现存最重要的古典希腊时代建筑物,一般被认为是多立克柱式发展的顶端;雕像装饰是古希腊艺术的顶点,此外还被尊为古希腊与雅典民主制度的象征,是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之一。

帕特农神庙(Parthenon 雅典卫城神庙)详细资料大全

帕特农神庙位于希腊共和国首都雅典卫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岗上,耸峙著一座巍峨的矩形建筑物,神庙矗立在卫城的最高点,这就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著名的帕特农神庙,又名巴特农神庙。

神庙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存,浮雕剥蚀严重,但从巍然屹立的柱廊中,还可以看出神庙当年的丰姿。

帕特农神庙也译为“巴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帕特农神庙之名出于雅典娜的别名。拉丁字母中Parthenon即希腊文∏αρθενωνας的译写,意为“处女的”(词根παρθενος,“处女”)。柱式上,帕特农神庙采用的多立克柱式。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帕特农神庙 外文名称 :Parthenon Temple 地理位置 :希腊雅典卫城的古城堡中心 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 占地面积 :2.3万平方英尺 开放时间 :8:00-20:00 门票价格 :套票12欧元 著名景点 :浮雕、女神像 设计者 :伊克蒂诺斯 建造时间 :前447至前432年 别称 :希腊神庙、巴特农神庙 其它译名 :巴台农神庙、帕提农神殿 建筑风格 :希腊时期典型作品 所属国家 :希腊 所属城市 :雅典 适宜游玩时节 :5、6、9和10月 建议游玩时长 :2小时 最佳游玩季节 :春秋季节 行前必读,景区介绍,关键信息,如何到达,景点美图,主要景点,帕特农神庙,建筑风格,实用信息,门票信息,开放时间,最佳旅游时间,注意事项,交通信息,历史,兴建,破坏,现代修复,历史作用,相关传说,雅典娜夺城,帕那太耐节, 主要景点 帕特农神庙 雅典卫城主体建筑,为了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设计这座神庙的建筑师为伊克梯诺(lctinus)和卡里克利特(Callicrates) 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帕特农原意为贞女,是雅典娜的别名。此庙不仅规模最宏伟,坐落在卫城中央最高处,庙内还存放一尊黄金象牙镶嵌的全希腊最高大的雅典娜女神像(菲迪亚斯亲手制作)。它从公元前447年开始兴建,9年后大庙封顶,又用6年之后各项雕刻也告完成。但1687年威尼斯人与土耳其人作战时,神庙遭到破坏。19世纪下半叶,曾对神庙进行过部分修复,已无法恢复原貌,现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 外貌 帕特农神庙呈长方形,庙内有前殿、正殿和后殿。神庙基座占地面积达2300平方英尺,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46根高达34英尺的大理石柱撑起了神庙。 伊瑞克提翁神庙的女神柱廊 帕特农神庙的设计代表了全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从外貌看,它气宇非凡,光彩照人,细部加工也精细无比。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作了许多创新,事无巨细皆精益求精,由此成为古代建筑最伟大的典范之作。它采取八柱的多立克式,东西两面是8根柱子,南北两侧则是17根,东西宽31米,南北长70米。东西两立面(全庙的门面)山墙顶部距离地面19米,也就是说,其立面高与宽的比例为19:31,接近希腊人喜爱的“黄金分割比”,难怪它让人觉得优美无比。柱高10.5米,柱底直径近2米,即其高宽比超过了5,比古风时期多利亚柱式(三种希腊古典建筑柱式中最简单的一种)通常采用的4比1的高宽比大了不少,柱身也相应颀长秀挺了一些。这反映了多拉克柱式走向古代规范的总趋势。 命名 帕特农神庙为雅典城邦守护神雅典娜而建的祭殿。神庙背西朝东,耸立于3层台阶上,玉阶巨柱,画栋镂檐,遍饰浮雕,蔚为壮观。整个庙宇由凿有凹槽的46根大理石柱环绕。潘太里科大理石色白,相对帕罗斯岛上的优质大理石来说略显粗糙,所以这里的帕罗斯大理石仅供雕塑使用,光滑和无瑕的质地使它显得尤为珍贵。柱间的用大理石砌成的92堵殿墙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各种神像和珍禽异兽。神庙有两个主殿:祭殿和女神殿,从神庙前门可进祭殿,踏后门可入女神殿。在东边的人字墙上的一组浮雕,镌刻着智慧女神雅典娜从万神之王宙斯头里诞生的生动图案;在西边的人字墙上雕绘著雅典娜与海神波塞冬争当雅典守护神的场面。传说她和海神波塞冬争夺这座城市。 雕刻 祭殿的外面的腰线上镂著雅典娜节日的游行盛况:有欢快的青年、美丽的少女、拨琴的乐师、献祭的动物和主事的祭司。在帕特农神庙里,原来还供奉著一尊高达12米的雅典娜女神的雕像。神像设计灵巧,可以搬动或转移隐蔽。形象是这样的;她站立著,长矛靠在肩上,盾牌放在身边,右手托著一个黄金和象牙雕的胜利之神;黄金制造的头盔、胸甲、袍服色泽华贵沉稳,象牙雕刻的脸孔、手脚、臂膀显出柔和的色调,宝石镶嵌的眼睛炯炯发亮……雕塑家在作品完成之后,将之交到了当时最杰出的画家手中,因为他认为“画家的最后笔触能给神像增添宗教色彩”。这座由古希腊最伟大的雕刻家菲迪亚斯精制作的艺术珍品,在公元146年被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掳走,人们只能根据古罗马时代的小型仿制品约略想像她的英姿。 帕特农神庙 雕像 帕特农神庙几经天灾人祸,真是历尽人间沧桑。393年它被改作基督教堂。在土耳其统治时期,它又成了伊斯兰的寺院。1687年威尼斯军队炮轰城堡,引爆了土耳其人堆放在神庙里的炸药,把庙顶和殿墙全部炸塌。19世纪初,英国驻君士坦丁堡的大使额尔金,雇用工匠,把表现雅典娜勋业的巨型大理石浮雕群像劫走。这批稀世之珍,有些在锯凿过程中破碎损毁,有些因航海遇难而沉入海底,幸存的至今仍陈列在英法等国的博物馆里。 内部 神庙的内部,既遵循多利亚柱式的惯例,安排得很简单,又主题突出,庄重宏伟。与一般神庙相同,殿堂均分为前后两间,前厅安置神像,后库存放祭品和财物。帕特农神庙的前厅安置著菲迪亚斯制作的黄金象牙雕的雅典娜巨像,高达12米。为配合这尊巨像,前厅用两层多利亚的柱列围绕巨像的左右和后方。上承屋顶,旁开空廊,更衬托出巨像的高大,而它们的檐部也大大简化,只有额枋而没有三陇板和间板。像之前方直到大门为一片空白,不置任何杂物,却在靠近巨像基座处挖出一个长方形水池,利用池中之水反射从大门而来的阳光,使金光闪烁的巨像更显富丽堂皇。和前厅隔开的后库则是真正的宝库,用来存放雅典海上同盟各邦交纳的贡金。廊前列雕花铁栅,库房用四根柱子支撑,不过柱子是爱奥尼亚式而非前厅所用的多利亚式。这一方面适应了同盟各邦主要属于爱奥尼亚地区的情况,同时也反映了神庙设计思想的一大特点,即按伯里克利所宣扬的“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的思想,把两种柱身容于一身。 帕特农神庙 建筑风格 帕特农神庙特别讲究“视觉矫正”的加工,使本来是直线的部分略呈曲线或内倾,因而看起来更有弹力,更觉生动。这种视觉矫正以前在多利亚柱式中就已经注意到了,比如柱身的减杀就是如此。在帕特农神庙中,这种矫正发挥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据研究,这类矫正多达10处之多。比如,此庙四边基石的直线就略作矫正,中央比两端略高,看起来反而更接近直线,避免了纯粹直线所带来的生硬和呆板。相应地,檐部也作了细微调整。在柱子的排列上,也并非全都垂直并列,东西两面各8根柱子中,只有中央两根真正垂直于地面,其余都向中央略微倾斜;边角的柱子与邻近的柱子之间的距离比中央两柱子之间的距离要小,柱身也更加粗壮(底径为1.944米,而不是其他柱子的1.905米)。 雅典卫城 这样处理的原因是,边角柱处于外部的明亮背景,而其余柱子的背景是较暗的墙壁,人的视觉习惯会把尺寸相同的柱子在暗背景上看得较粗,亮处则较细,视觉矫正就是要反其道而行,把亮处的柱子加粗,看起来就一致了。同样,内廊的柱子较细,凹槽却更多。山墙也不是绝对垂直,而是略微内倾,以免站在地面的观察者有立墙外倾之感。装饰浮雕与雕像则向外倾斜,以方便观众欣赏。如此等等,说起来已烦琐,艺术家、设计者和工匠为此花费的时间、精力就更大了。人们至今仍能从饱经沧桑的神庙看出精微矫正的痕迹和出神入化的效果,这真是文明的奇迹。 装饰 在装饰方面,本来前厅外围的柱子都是多利亚式的,但檐壁却不用三陇板与间板,而是用一条爱奥尼亚式的装饰带,以浮雕表现雅典人民庆祝大雅典娜节的盛况。这条浮雕带从门廊延伸到南北两面墙上,绕行一周,连为一体。总长160米,人物超过500个。它第一次在神庙主要浮雕上直接表现雅典公民民众和现实社会活动,其构思之大胆也是空前的,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在希波战争后的进一步发展。 帕特农神庙在古典建筑艺术中之所以成为典范,不仅仅在于它的建筑,更重要的是其雕刻。雅典娜巨像现已丝毫不存,据古人的描述,它实为木胎,黄金象牙只起镶嵌作用,大概肌肤用象牙,衣冠武器则贴以黄金。此类贵重的雕像通常是小型的,雅典把它做成12米高的庞然大物,无非是为了显示雅典财富的充盈。 浮雕 神庙浮雕的精美和丰富毫不亚于其雕像。那条长达160米的浮雕带一气呵成,气韵生动,人物动作完美,历来被认为是希腊浮雕的杰作。它以表现大雅典娜节游行庆祝活动为主题,第一次把普通公民的形象堂而皇之地列于庙堂之上。这种每隔4年举行一次的大游行从雅典西边的狄甫隆城区开始,然后经过陶区,穿过市场,最后登上卫城。游行的核心内容就是把雅典少年精心编织的一件新袍献给雅典娜。艺术家把160米长的浮雕正好用来表现从游行开始到献袍的全过程。起点在庙西南角上,这儿表现公民民众准备跨鞍上马,然后在长长的南墙和北墙上表现公民游行队伍,其中以骑在马上的青年公民为主。在南北两墙东端转角处,游行队伍开始接近神庙入口,意味着人们已经到达了终点,神圣的卫城,浮雕的内容也由欢呼雀跃而转变为庄重肃静,迈著轻缓步伐的少年们逐渐走向卫城中心。浮雕的终点直接位于神庙的大门,此处特别安排了坐在椅子上观看游行的诸位天神,意味着众神都应邀前来与雅典人同庆佳节。 帕特农神庙 雕像 在现存的浮雕中,仍然可以看出浮雕的鬼斧神工之处。特别是雅典青年骑马游行的大段浮雕,无论是昂首前奔的骏马还是执缰坐鞍的青年,都刻画得生气怏然。人的体态、马的运动以及飘扬的衣襟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激烈运动和兴高采烈之中又饱含着端庄典雅之美。更可贵的是,数以百计的人和马的形象竟然没有一个是雷同的。他们在向前行进的态势中有跳跃、飞奔、暂歇、举步、备鞍等各种动作,更不必说身形面容、个性气质等差异了。整个浮雕有如一首壮丽的交响乐。 相比之下,从容缓步的少女则带有一种安静庄重、雍容华贵的古典风韵,后人把它形容为“伟大的单纯和静穆的壮伟”。少女们或单独或结伴而行,还有男性长者对她们指引训示。通过细密如丝线的衣褶,艺术家把原本单调的构图处理得满壁生辉,突出了少女们文静贤淑的风度和坚实健美的体形,有把她们表现得如同圆柱的凹凸纹一般挺直,使浮雕带从南北两面汹涌而来的游行队伍由喧嚣一转而为叩拜入殿时的虔诚肃穆。 神庙的92块间板浮雕,则用神话传说中希腊人与异族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作题材,大概是比喻希腊与波斯的那场生死存亡的战争。由于间板是四方形的,每块浮雕一般只刻一幅厮杀图景。 除了帕特农神庙外,卫城的另外两个小建筑规模虽小,却各有特色。作为卫城唯一入口的门厅并不强调森严,而只注意形象。 实用信息 门票信息 套票12欧元,半票6欧元,套票自购票起4天内有效,包括雅典卫城(Acropolis of Athens)、古代市场(Ancient Agora of Athens)、罗马市场(Roman Agora of Athens)等10个景点。 免票政策:欧盟学生和18岁以下的游客免费。国定假日和指定假日免费,具体日期为3月6日、4月18日、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6月5日、9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欧洲遗产日)。 开放时间 每天8:00-20:00开放,最晚入场时间为19:45。 1月1日、3月25日、5月1日、复活节周日、12月25日、12月26日关闭。 1月6日、Shrove Monday、Holy Saturday、Easter Monday、Holy Spirit Day、8月15日、10月28日开放时间为8:00-15:00;Good Friday从12:00开始开放。 最佳旅游时间 最佳旅游时间:5、6、9和10月。春天和秋天是去希腊旅游的最佳时机,特别是5、6、9和10月。 7、8月是欧洲夏季度假季,物价上涨、住宿拥挤。需要注意的是,从12月至次年2月底,部分季节性的小餐馆会停业,渡船会根据天气减少或调整,而公共汽车会照常运营。 注意事项 如果想要获得最佳拍摄效果,最好清晨或傍晚人少时候前去。需要爬山,请穿轻便的鞋子。 卫城是不允许拍摄婚纱照的。 交通信息 捷运
可选择搭乘捷运红线到卫城站(Acropoli)站下车,出捷运口后往左走,步行一段路后可到达雅典卫城售票处。如住在宪法广场附近,可穿过哈德良大街步行前往卫城东边入口。也可从普西里一路向南从西北方入口进入。 飞机 国内开通去往雅典埃勒弗瑟里奥斯韦尼泽罗斯国际机场航班的城市较多,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 历史 兴建 帕特农神庙始建于公元前447年,正式启用是在公元前438年,完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借着盛大的帕那太耐节奉献给雅典娜。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全盛时期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有“希腊国宝”之称,也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破坏 5世纪中叶,神庙被改为基督教堂,雅典娜神像被移去。1458年土耳其人占领雅典后将神庙改为清真寺。 帕特农神庙 1687年,帕特农神庙遭到大面积的破坏。威尼斯人派Francesco Morosini率领远征队攻击雅典和雅典卫城。奥斯曼土耳其人加强了对雅典卫城的防守,并把帕特农神庙当做一个弹药军火库。正是这个危险的用途导致了神庙的爆炸,作为当地土耳其社区人员避难所的通廊遭到严重破坏。9月26日威尼斯人的迫击炮在费罗帕普斯的山顶开火,瞬间消灭了军火库,内部建筑也被部分摧毁。爆炸摧毁了建筑的中心部位,造成 了内堂的墙壁倒塌,夷为废墟。希腊建筑师和考古学家Kornilia Chatziaslani写道: “三圣所的四面墙几乎面目全非,3/5的雕塑跌坏。大约三百人死于这场爆炸,无数大理石碎片也飞落在这附近。” 1801-1803年,英国贵族埃尔金勋爵将大部分残留的雕刻运走,损失最为严重。许多原属神庙的古物,现在散落在不列颠博物馆、罗浮宫、哥本哈根等地。 19世纪下半叶,曾对神庙进行过部分修复,但已无法恢复原貌,现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 现代修复 2008年,由希腊 *** 和欧盟支持的帕特农神庙修复计画已进入到第33个年头,欧洲乃至世界一流的考古学家、建筑家、土木工程师以及能工巧匠都投入到这项修复工程中,然而很多问题依然困扰著现代学者们。 1975年,希腊 *** 拨款2300万美元用于修复帕特农神庙,工程指挥们预计他们能在十年内完成。然而,修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令他们始料不及。比如,建筑师们用新的大理石代替那些被损坏的大理石碎片,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师们采用了凹槽雕刻机器。不过对于细微的纹路雕刻,这种仪器的精确度依然比不上古代工匠的巧手,浮雕的花纹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和把握到位的手感。 修复工程的负责人马诺里斯·克里斯是雅典国家技术学院建筑系的副教授,同时也是研究帕特农神庙的主要学者。他花了几十年时间研究帕特农神庙的每一个建筑细节,他描述说,古雅典人从11英里外的采石场发掘出大理石,打磨成石柱,然后用大型马车将总共重达10万吨的大理石柱运到雅典卫城中央,并将石柱拉上卫城山丘的顶峰。不过克里斯认为,更费时费力的是打磨雕琢大理石柱的图案和花纹。 当神庙的大理石表面被摩光后,工匠们用“点刻法”为神庙披上最后的一层外衣:数千名工匠用凿子在神殿的基座、地板、石柱以及大部分外墙上刻出精确的线条,这样使得大理石的光亮更加沉稳并掩盖了表面的瑕疵。克里斯说这才是整个工程最艰难的部分。在当时伟大的雕刻家菲迪亚斯监督下,神庙的部分雕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浮雕,厚约5厘米,细节之精美令人惊叹。 历史作用 帕特农神庙建于公元前450年左右,那正是雅典的黄金时代。政治家伯里克利开创的公民民主成为后世西方人倍加赞赏的体制;此前,雅典人刚刚率领希腊众城邦击败了波斯军队,爱琴海沿岸近200个城邦每年争相为雅典献上金银财宝——这也成为修建帕特农神庙的重要资金来源。 帕特农神庙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显示雅典人对其城邦的保护神———雅典娜女神的尊崇。希腊神话中,海神波赛冬和智慧女神雅典娜争夺雅典城,主神宙斯裁定:谁能给予雅典人一样有用的东西,城便归谁。波赛冬用他的三叉戟敲击岩石,一匹战马奔腾而出,象征战争;雅典娜用其长矛敲击岩石,岩石上长出一棵油橄榄树,这是和平的象征。雅典人选择了雅典娜,这座神庙便用来供奉城邦的守护神。 神庙不仅仅意味着对神的尊崇,还体现了雅典民主制的萌芽。在神庙内有一幅巨型壁画描述雅典人庆祝节日的盛况,其含义是“所有雅典人的节日”,表明修建神庙的决定来源于城邦所有公民的直接投票。另外,工程的预算和开支都被刻在石头上,供城邦公民监督。 相关传说 雅典娜夺城 传说雅典娜和海神波塞冬争夺这座城市。宙斯决定:谁能给人类一件有用的东西,城就归谁。波塞冬用他的三叉戟敲了一下这个城的岩石,一匹战马破石而出,这是战争的象征;雅典娜则用她的长矛敲了一下岩石,岩石上长出一株油橄榄树,这被人们认为是和平的象征。结果,这座城归了雅典娜,从此她便成为雅典的守护神。希腊首都雅典就是以雅典娜的名字命名的。 帕那太耐节 帕那太耐节是雅典人的重要节日,在节日期间,常常举行体育竞技、歌舞活动和穿过全城直至神庙的巡行。巡行活动中最有特色的是:一件由雅典城少女织成的羊毛长袍被挂在一只船的主桅杆上,船被抬在牛车上,这样缓缓移向神庙,羊毛长袍最后被奉献给雅典娜。接着进行的是祭祀活动,献给女神的牺牲是牛或羊。牲口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它必须强壮、健康,没有伤口更没有缺陷。在出土的众多陶器上有许多祭神的场面,惟一奇怪的是宰杀牲口的场景总是被省略。牺牲品身上的骨头和肥肉被堆在祭坛上烧,重要的是从这里升起的烟必须升到神像上方,这样神才能充分享用祭品。这种祭神方式显然很特别,据传说是普罗米修斯发明的,在分割牺牲品之后,他诱使宙斯选择骨头和油肉那一部分,将精肉留给人类。

帕特农神庙是哪个国家

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的。

位于希腊雅典卫城的最高处石灰岩的山岗上,是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又译“巴特农神庙”。帕特农神庙之名出于雅典娜的别名。

建筑特征:

雅典卫城主体建筑,为了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据说设计这座神庙的建筑师为伊克梯诺(lctinus)和卡里克利特。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帕特农原意为贞女,是雅典娜的别名。此庙不仅规模最宏伟,坐落在卫城中央最高处,庙内还存放一尊黄金象牙镶嵌的全希腊最高大的雅典娜女神像(菲迪亚斯亲手制作)。它从公元前447年开始兴建,9年后大庙封顶,又用6年之后各项雕刻也告完成。

这座建筑是由著名的建筑师伊克提诺斯和卡利克拉特设计,融入了当时希腊雅典的历史文化。帕特农神庙坐西朝东,外部轮廓是长方形。经过许多专家的测量,神庙的各个方面都接近于黄金比例。廊柱和墙壁上的雕刻精致华丽,被誉为“世界美术的王冠”。

帕特农神庙的廊柱是多利克柱式的典范,柱基的曲度以及圆柱恰到好处的微凸曲线在建筑学角度上形成了一致性。整座建筑的比例都堪称完美,是建筑显得坚强而富有生命力。

巴特农神庙是由谁建造的?

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帕特农原意为贞女,是雅典娜的别名。此庙不仅规模最宏伟,坐落在卫城中央最高处,庙内还存放一尊黄金象牙镶嵌的全希腊最高大的雅典娜女神像(菲迪亚斯亲手制作)。它从公元前447年开始兴建,9年后大庙封顶,又用6年之后各项雕刻也告完成,但1687年威尼斯人与土耳其人作战时,炮火击中了神庙内的一个火药库,炸毁了神庙的中部。1801-1803年,英国贵族埃尔金勋爵将大部分残留的雕刻运走,损失最为严重。许多原属神庙的古物,现在散落在不列颠博物馆、卢浮宫、哥本哈根等地。19世纪下半叶,曾对神庙进行过部分修复,但已无法恢复原貌,现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帕特农神庙呈长方形,庙内有前殿、正殿和后殿。神庙基座占地面积达2.3万平方英尺,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46根高达34英尺的大理石柱撑起了神庙。巴特农神庙巴特农神庙帕特农神庙的设计代表了全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从外貌看,它气宇非凡,光彩照人,细部加工也精细无比。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作了许多创新,事无巨细皆精益求精,由此成为古代建筑最伟大的典范之作。它采取八柱的多立克式,东西两面是8根柱子,南北两侧则是17根,东西宽31米,南北长70米。东西两立面(全庙的门面)山墙顶部距离地面19米,也就是说,其立面高与宽的比例为19比31,接近希腊人喜爱的“黄金分割比”,难怪它让人觉得优美无比。柱高10.5米,柱底直径近2米,即其高宽比超过了5,比古风时期多利亚柱式(三种希腊古典建筑柱式中最简单的一种)通常采用的4比1的高宽比大了不少,柱身也相应颀长秀挺了一些。这反映了多拉克柱式走向古代规范的总趋势。

帕特农神庙是哪个国家?

帕特农神庙属于希腊,为古代希腊建筑,位于雅典高耸的卫城中心,是为祀奉雅典保护神雅典娜而建。工程始于公元前447年,前432年完成,由建筑师伊克蒂诺斯和卡里克拉特负责建造,雕刻家菲狄亚斯负责装饰艺术设计,历来被誉为欧洲建筑的经典之作。

自中世纪后历遭破坏,现仅存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石雕作品大多在1801年被英国额尔金勋爵带走,存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其余分藏在巴黎、雅典和哥本哈根等处。

建筑风格

建筑立面各部分比例匀称,雕刻精致,并用视差校正手法来加强效果,使本来是直线的部分略呈曲线或内倾,因而看起来更有弹力,更觉生动。比如,此庙四边基石的直线就略作矫正,中央比两端略高,看起来反而更接近直线,避免了纯粹直线所带来的生硬和呆板。

在正殿中原有菲狄亚斯用黄金、象牙等做成的雅典娜巨像,高约12m;由于双层叠柱使多立克柱式细一些,尺度就小些,从而反衬出雅典娜神像的高大。

古希腊雅典卫城重建时,诸神庙的设计师是谁?

是菲狄亚斯
Phidias的介绍
菲狄亚斯
Phidias(约公元前490一前430),希腊著名雕刻家,雅典人,欧洲古典雕刻艺术高峰的代表,与伯里克利的交情很深。在重建雅典卫城时,被委任为负责艺术装饰的总设计师。菲迪亚斯的作品已经很难见到,目前,从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物帕特农神庙的残余雕刻中还可窥见菲迪亚斯艺术风格的一些真迹。其中,壁带浮雕表现了四年一度的向雅典娜献新衣盛典的游行队伍,数以万计的人物和动物布满在长160米、高仅1米的浮雕带上。人物、动物的姿态、表情、以及其他细节都表现得淋漓尽至,充分表现了艺术家的高超技艺。根据当时的资料记载,菲迪业斯曾经亲自为雅典卫城作了三个雅典娜雕像:伫立于广场上 的普罗马霍斯雅典哪,高9米;卫城山门立柱上的雅典娜,高7术;帕特农神庙内的雅典娜,高12米。但是,所有这些现在均已经失传,只有最后一座还有一座罗马时代的大理石摹制品,可以窥见原作相貌:雅典娜头戴战盔,肩披铠甲,身着衣裙;右手托着胜利女神像,左手扶着刻有希腊人和亚马孙之战场面的盾牌(其中有伯里克利和他本人的形象),挺身伫立,气宇轩昂。据载,原作系黄金和象牙镶制而成的,极其宏伟。另外,菲迪亚斯还为奥林匹斯山宙斯庙制作黄金象牙的宙斯像,高达20米,曾被视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但 是,这件作品现在也已经失传。传说,在希腊罗马时期,人们认为一个人活着如果没有见过菲迪亚斯的作品,是一件终身遗憾的事情。后来,伯利克利失势,菲迪亚斯被人诬为贪污了做雕塑用的黄金,一度入狱,出狱后郁郁而死。米隆古代希腊著名雕塑家,生于希腊的伊柳塞拉,但长期在雅典活动,其活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80年-前44O年。米隆擅长于制作青铜像,他的作品突破了古风时期雕刻作品的拘谨形式,把希腊的雕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古典盛期最伟大的雕刻家是菲狄亚斯(Phidias,生卒年代不详)。他设计了雅典卫城建筑,创作了卫城内大量雕刻和装饰浮雕,他的作品创造了典雅、静穆得形象,使古典雕刻的理想美的典范。他为巴底农神庙创作的雅典娜女神像高达12米。他为巴底农神庙的东、西三角楣所创作的高浮雕被当作古典雕刻最完美的标本,其中《命运三女神》姿势优美,衣纹生动,既城头出女神丰腴的体形,又具有流动柔美的运动感。

关于帕台农神庙的介绍有哪些?

‍‍

神庙始建于公元前447年,正式启用是在公元前438年,完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借着盛大的帕那太耐节奉献给雅典娜。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全盛时期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有“希腊国宝”之称,也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5世纪中叶,神庙被改为基督教堂,雅典娜神像被移去。1458年土耳其人占领雅典后将神庙改为清真寺。

1687年,帕特农神庙遭到大面积的破坏。威尼斯人派FrancescoMorosini率领远征队攻击雅典和雅典卫城。奥斯曼土耳其人加强了对雅典卫城的防守,并把帕特农神庙当做一个弹药军火库。正是这个危险的用途导致了神庙的爆炸,作为当地土耳其社区人员避难所的通廊遭到严重破坏。9月26日威尼斯人的迫击炮在费罗帕普斯的山顶开火,瞬间消灭了军火库,内部建筑也被部分摧毁。爆炸摧毁了建筑的中心部位,造成了内堂的墙壁倒塌,夷为废墟。希腊建筑师和考古学家KorniliaChatziaslani写道:“三圣所的四面墙几乎面目全非,3/5的雕塑跌坏。大约三百人死于这场爆炸,无数大理石碎片也飞落在这附近。”

1801-1803年,英国贵族埃尔金勋爵将大部分残留的雕刻运走,损失最为严重。许多原属神庙的古物,现在散落在不列颠博物馆、卢浮宫、哥本哈根等地。

19世纪下半叶,曾对神庙进行过部分修复,但已无法恢复原貌,现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

2008年,由希腊政府和欧盟支持的帕特农神庙修复计划已进入到第33个年头,欧洲乃至世界一流的考古学家、建筑家、土木工程师以及能工巧匠都投入到这项修复工程中,然而很多问题依然困扰着现代学者们。

1975年,希腊政府拨款2300万美元用于修复帕特农神庙,工程指挥们预计他们能在十年内完成。然而,修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令他们始料不及。比如,建筑师们用新的大理石代替那些被损坏的大理石碎片,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师们采用了凹槽雕刻机器。不过对于细微的纹路雕刻,这种仪器的精确度依然比不上古代工匠的巧手,浮雕的花纹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和把握到位的手感。

修复工程的负责人马诺里斯·克里斯是雅典国家技术学院建筑系的副教授,同时也是研究帕特农神庙的主要学者。他花了几十年时间研究帕特农神庙的每一个建筑细节,他描述说,古雅典人从11英里外的采石场发掘出大理石,打磨成石柱,然后用大型马车将总共重达10万吨的大理石柱运到雅典卫城中央,并将石柱拉上卫城山丘的顶峰。不过克里斯认为,更费时费力的是打磨雕琢大理石柱的图案和花纹。

当神庙的大理石表面被摩光后,工匠们用“点刻法”为神庙披上最后的一层外衣:数千名工匠用凿子在神殿的基座、地板、石柱以及大部分外墙上刻出精确的线条,这样使得大理石的光亮更加沉稳并掩盖了表面的瑕疵。克里斯说这才是整个工程最艰难的部分。在当时伟大的雕刻家菲迪亚斯监督下,神庙的部分雕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浮雕,厚约5厘米,细节之精美令人惊叹。

‍‍

显高基本法之比例法则

时装是建筑学,它跟比例有关。——香奈儿
比例法则是指在穿搭的时候要遵循数学比例,这是穿搭显高的基础原理。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真理的话,那一定是在数学里,而不再其他学科,所以我们要在穿搭的时候遵循这些已经验证过的数学比例。

第一个比例:2:3

2:3是指在穿搭的时候让上下或者内外要遵循的一个比例,这是借鉴 “黄金分割”的理念。

黄金分割是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发现,据说在古希腊时期,有一天毕达哥拉斯走在街上,在经过铁匠铺前他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非常好听,于是驻足倾听。他发现铁匠打铁节奏很有规律,这个声音的比例被毕达哥拉斯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黄金分割是指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约为0.618。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

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它无论是在艺术史上,还是建筑史上地位都很高,如果你度量一下它正面的宽与高,正好符合我们所说的黄金分割;著名的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它的身高和腿长的比例,腿和上身的比例也都符合黄金分割;《蒙娜丽莎》中蒙娜丽莎的脸符合黄金矩形。无论是帕特农神庙的设计者,还是阿历山德罗斯或者达·芬奇,他们都知道黄金分割,并且刻意使用了这个比例。

我们在穿搭的时候也要刻意使用这个比例,常用的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用腰带做出高腰线,让上下身材比例看起来更符合黄金分割。

在此强烈推荐腰带这个万能单品,如果让我说哪件配饰最能让整体搭配画龙点睛点石成金,不仅能提升气质还能提升气场,那肯定是腰带莫属。

有女士会说,我的腰太粗了不能用腰带吧?在此敲黑板强调:系腰带不是为了显示腰细,而是为了告诉别人腰在哪里?如果因为腰粗没有腰了那么一定要用腰带,如果自身腰线过低导致身材还是上下五五分,那么一定刚要用腰带;如果想要显瘦十斤,那么一定要用腰带。一句话:腰带在哪里腰就在哪里。

杨老师有多少条腰带?答案是N条,N›50,因为总是在新增中,所以数量无上限。

可以说一个女士腰带的数量和时尚度成正相关关系,赶紧为自己各类衣服备上腰带。

腰带的作用:让裤装更酷;让半身裙更摇曳;让长裙不再拖沓;让衬衫裙看起来不像睡衣;拯救加大码;激活那些半场不短的上衣们;让小个子也能穿长款衣服;让蕾丝更性感百变。

总之,所有衣服皆可用腰带。

2、穿两层衣服的时候,让内外衣长比例符合2:3这个黄金比例

例如一件长到小腿的风衣+裙长在膝盖以上的连衣裙,这样的配搭看起来就会很显高。

3、用短外套做出高腰线,让整个身材比例看起来是2:3

例如用短外套搭配高腰裤或者连衣裙,短外套下摆的位置就是塑造出来的腰线位置。

4、用打结的方式让上衣变短,塑造出高腰线。
第二个比例:1:8

1:8这个比例是指头身比例,指一个人的身高应该是8个头长。其实按照模特界的说法来讲,完美的身高应该该是9个头长,只不过这个标准对于普通人而言太高,我们还是降到8个头长。

有些菇凉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去商场买衣服时,发现模特身上的服饰都搭配的很和谐、很有味道,但自己穿上去却远没有模特好看,原因是模特定做时的整体比例都在9个头长左右,颀长的身体比例将什么样的服饰都能衬托出来味道,所以说商家在这方面也非常懂得视觉形象的原理,用这种专业手段来增加大家购买的欲望。

坦白一下,杨老师的身高也就7个头长而已,所以说身材比例还是很有问题的。如果你说平时看不出来?原因就是通过穿衣打扮把比例问题解决啦。

现在你要准备一把尺子,把自己的头身比例计算出来,具体了解下自己身材比例中是哪一头出了问题。大家参照下图依次量出尺寸。
第一头:头顶到下巴的距离,通常是按照发际线到下巴的距离

第二头:下巴到腋下,从这个长度就知道你的脖子是偏长还是偏短。

注意:从第三头开始就要从身体的侧边量,不能贴着身体量。

第三头:腋下到腰线,腰线就是侧弯下腰,有褶皱的地方,也是腰最细的地方。

第四头:腰线到裆部,从这个长度可以判断出你的腰线是偏长还是偏短。很多女性是偏长的,那就适合穿裹裙,裆部是趾骨的地方。

第五头:裆部到大腿中间,从这个长度就可以判断出你的大腿是偏长还是偏短。

第六头:大腿中间到膝盖。

第七头:膝盖到小腿肚。

第八头:小腿肚到脚踝,注意不是到脚跟。从第七头到第八头就可以知道小腿偏长还是偏短,我就是典型的小腿偏短。

另:标准的颈部长度,应是自身头部长度的一半,即0.5个头长。标准的肩部比例应该是自己头部长度的2倍。
第三个比例:7:10

7:10是指腰臀比,即腰围/臀围=0.7,这样的比例看起来会更有女人味。

比如你的腰围是66厘米,臀围82厘米,那你的腰臀比就是66/82=0.8。

大量研究证实,细腰肥臀大腿丰满的女人更有魅力,在一系列跨文化研究中,腰臀比是0.7的女性最有魅力。

女性的黄金腰臀比例在0.67左右,例如性感女神梦露是0.66,维纳斯是0.68。

其实,腰臀比的比值不仅是美感的象征,也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标志。这是预测一个人是否肥胖及是否面临患心脏病风险的较佳方法,比目前普遍使用的测量体重指数(BMI)的方法要准确3倍。

腰围尺寸大,表明脂肪存在于腹部,是危险较大的信号;而一个人臀围大,表明其下身肌肉发达,对人的健康有益。

拥有0.7的腰臀比更多是靠后天的锻炼和均衡饮食,这需要女士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如果你拥有0.7的腰臀比,那么可以忽略任何穿搭法则,因为完美的身材随便穿什么都好看。

搭配时用可以采用“上紧下松”让腰臀比更符合这个比例。

贝聿铭、盖里、隈研吾...大师的一生都藏在他们设计的博物馆里

以下文章来源于凤凰空间 ,作者孙琬童

人人都爱博物馆,因为这些带有浓重 历史 、科学、文化艺术 氛围的空间,承载了太多人类文明的积淀和回响,逛博物馆,就是在进行一场不断发现的旅行。

博物馆建筑 本身,也像艺术品一样,凝聚了设计建造者们的心血与思考。

(图源:pixabay)

- 01 -

勒·柯布西耶:国立西洋美术馆

一座无限生长的博物馆


坐落于日本上野公园的国立西洋美术馆,是20世纪著名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的作品,于1959年竣工。

这座建筑,凝聚了柯布西耶30多年的思考,是柯布西耶早期 “可生长博物馆” 概念的实现。建筑像螺旋的贝壳一样,可以向外侧无限增长,随时可以满足扩建的需要。

当时柯布西耶的想法是在上野公园打造一个建筑群,除了美术馆之外,还包括剧场、临时展馆、室外展场等,但由于预算有限,只建了美术馆。

国立西洋美术馆(图源:Archdaily)

早在1929年,柯布西耶便提出了一个“世界城”的构想, “世界城”中的核心就是世界博物馆 。而“可生长博物馆”(Musée à croissance illimitée)的模型,最早出现在1939年柯布西耶的一张草图上。

(图源:Archdaily)

柯布西耶设计的 印度亚美德城美术馆 以及 昌迪加尔博物馆暨画廊 ,也都实施了“无限生长”的概念,在建造时留下了成长空间,希望今后能继续扩建。

印度亚美德城美术馆(图源:Archdaily)

后来,劳埃德·赖特的 古根海姆博物馆 也采用了类似的想法,展厅围绕着大厅螺旋上升,最终形成一座收藏文明的“金字塔”。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图源:pixabay)


- 02 -

密斯·凡·德罗: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凝聚毕生感悟的“帕特农神庙”

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之一,曾担任德国包豪斯学校的校长。

1961年,德国柏林政府发出邀请,希望密斯能回到故乡主持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的设计工作。密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柏林政府的提议,他立志建造一座能够跨越到新世纪的美术馆馆,美术馆的规划始于1963年,建造完成于密斯去世前的1968年。 这是密斯最后的建筑作品 ,他将毕生的感悟凝聚在此,有人称, 这座建筑是钢与玻璃的现代“帕特农神庙”。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图源:Archdaily)

在经过6年的修复工作后,耗资1.1亿欧元的柏林新国家美术馆于2021年重新开放,这是一个大屋顶下的巨大方形空间, 钢铁构架和超大的玻璃幕墙,将密斯“少就是多”的理念发挥到极致 ,地面上的展览大厅四周都是玻璃幕墙,柱子与屋面的接头处,按力学的要求,精简到只有一个小圆球。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图源:Archdaily)

当人们真正走进这个美术馆,亲眼见到只用8根柱子悬挑起来的巨大黑色正方形屋顶盖在所有人上方时,那种感觉无比震撼。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图源:Archdaily)



- 03 -

贝聿铭:卢浮宫博物馆金字塔

现代与古典相呼应的绝佳解决方案

在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职业生涯中,卢浮宫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贝聿铭此前积累的经验都在这个项目上迸发。从地产公司学到的城市规划,在肯尼迪纪念图书馆上经历的政治斗争,以及国家美术馆东馆备受质疑的经历和在香山饭店项目中对文化遗产做出的 探索 等,促使 贝聿铭在卢浮宫博物馆改造项目中,找到了可以平衡 历史 和现代的最佳解决方案。

贝聿铭在卢浮宫入口处建造了高21米宽30米的玻璃金字塔和三个小金字塔,玻璃金字塔的存在既突出了中心,又不会遮掩卢浮宫原来建筑高傲的存在,现代风格的玻璃金字塔与文艺复兴风格的老建筑形成对比,它们互相映衬却不会互相削弱,现代与古典呼应,既尊重 历史 ,又充满活力。

卢浮宫博物馆玻璃金字塔(图源:unsplash)

贝聿铭创造性地使用外张拉力式幕墙系统,在玻璃上按网格拉钢索加固。悬挂玻璃的三角形钢架、长条形圆弧端头的悬挂钢柱、网状钢索的联结无一不体现出构造的精美、施工的准确,建筑本身也成了一件艺术品。

卢浮宫博物馆玻璃金字塔(图源:Archdaily)

贝聿铭的做法,也被后来的很多建筑师参考。 诺曼·福斯特在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大英博物馆的改造中,使用了非常反传统的玻璃天花板。

大英博物馆(图源:unsplash)


- 04 -

贝聿铭:苏州博物馆

隐藏建筑师,凸显地域文化

贝聿铭说:“我不属于任何流派,也没有投入任何建筑运动。”

贝聿铭是一个谦卑的 历史 主义者,没有任何一位建筑师会像他这样花如此多的时间研究 历史 。因此贝聿铭的设计方法,和很多设计师那种特立独行不同,他 没有固定的风格 ,不是把自己已经形成的套路拿到世界各地去用,他设计的建筑在不同的地域中有不同的状态。我们从他晚年所设计的 苏州博物馆 中,便可强烈感受到这一点。

苏州博物馆(图源:Archdaily)

贝聿铭将对故乡、对自身的中国血统、对中国文化、对几何形体的热爱,都融合在了这幢建筑里, 他说,苏州博物馆是他的一部“自传”。 从苏州博物馆的几何造型、片状山石、钢结构等建筑语汇中,我们看到贝聿铭对于现代建筑和 历史 传统之间联系的 探索 ,以及对中国本土建筑语言的寻找。

苏州博物馆(图源:Archdaily)

为了挑选一棵合适的松树,贝聿铭不辞辛劳奔波三百多千米;为了寻求石头合适的切割手法,他6次亲赴济南;他将巨石切片,烧制出阴影,再将石片按照颜色由深入浅、高低错落地排开,还原了千年前的山水画……

苏州博物馆(图源:Archdaily)

贝聿铭的封山之作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依然是一部“隐藏自己,凸显地域文化”的作品。91岁高龄的贝聿铭花了两年时间行走中东,研究伊斯兰文化,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造型简洁抽象,既是对正统的现代主义,也是对古老伊斯兰建筑的回应。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图源:http://pei-architects.com/)


- 05 -

弗兰克·盖里:古根海姆美术馆

挑战和谐、统一、稳定的价值观

由弗兰克·盖里设计的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壮观的解构主义建筑。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解构主义“挑战了和谐、统一和稳定的价值观”。

建筑由数个曲面块体组合而成,建筑外立面使用了三万多片钛片,令博物馆在不同的天气和光线下呈现色彩变化,钛合金和蔓藤花纹样式的建筑形态,改变了所有人心中对于建筑物外观的看法。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图源:pixabay)

西班牙著名建筑师拉斐尔·莫尼欧曾夸赞道:“没有任何人类建筑能像这栋建筑一样像火焰般在燃烧。”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图源:pixabay)

因为这座建筑,还诞生了一个词—— “毕尔巴鄂效应” ,用来描述一座建筑改变一座城市的现象,从此,无数造型怪异的建筑在世界各地拔地而起。

另一位解构主义大师 扎哈·哈迪德设计的维尔纽斯古根海姆博物馆 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流线型曲线,戏剧化的形态,展示了扎哈对于未来建筑的看法。

维尔纽斯古根海姆博物馆(图源:Zaha Hadid Architects)



- 06 -

理查德·罗杰斯&伦佐·皮亚诺:蓬皮杜艺术中心

钢铁怪兽的逆袭

20世纪70年代,理查德·罗杰斯和伦佐·皮亚诺在巴黎完成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作品—— 蓬皮杜艺术中心 ,那时整个巴黎几乎天天都能听到议论和谩骂这一作品的声音,而在争议之后,它为整个建筑史书写了一段前所未有的精彩篇章。

蓬皮杜艺术中心被认为是博物馆设计的一个重要节点,其具有未来主义特征的设计 打破了传统艺术博物馆的精英光环。 如今,它更是成为巴黎最受人们喜爱的地标之一,足以与埃菲尔铁塔相媲美。

蓬皮杜艺术中心(图源:Archdaily)

除了外围28根作为支撑的柱子外,蓬皮杜艺术中心内部 没有一根柱子,甚至连一道墙都没有 ,在传统建筑里被隐藏起来的梁、柱、管道、线路、供暖照明设备,都被涂上不同的颜色,不加掩饰地展示在公众面前。

蓬皮杜艺术中心(图源:Archdaily)

后来,一幢幢用钢铁打造的建筑纷纷拔地而起,开辟了全新的建筑美学,此谓“ 高技派” ,彰显出 科技 带来的力量感。

理查德·罗杰斯的作品:劳埃德大厦(图源:Archdaily)

从伦佐·皮亚诺近年来的作品奥斯卡电影博物馆中,依然可以看到“高技派”的影子,新建的建筑看起来就像是地面升起来的一个奇妙球体,创造出了一种类似科幻电影的体验。

奥斯卡电影博物馆(图源:RenzoPiano建筑工作室)


- 07 -

隈研吾:梼原木桥博物馆

21世纪的建筑应该“消失”

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在初出茅庐时,追求的是西方建筑的新奇感,结果建成的作品差评如潮,他几乎被“逐出”日本建筑圈,12年没有接到东京的项目。在这段蛰伏的岁月里,隈研吾回归乡村,并对当代建筑进行了反思,形成了包括 “负建筑”“微粒的建筑”“自然的建筑” 等一系列独特的建筑理念。

隈研吾强调建筑应该以柔克刚,“服从”周边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进而与之融为一体,建筑是配角,环境才是主角,这些理念在他所设计的 梼原木桥博物馆 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博物馆由无数相互交织排列的木梁架组成,建筑好像悬浮在空中,所有的结构都由建筑底部的一根中心支柱支撑。隈研吾通过对传统木结构的运用,让建筑与周边茂盛的森林产生了联系。

梼原木桥博物馆(图源: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博物馆两头设有两部全玻璃升降电梯,这两个透明的长方体巧妙地掩藏在背后的植物景观中,这样就能完全突出全木质结构的建筑主体,真正让环境做了主角。

梼原木桥博物馆(图源: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此后的博物馆设计,隈研吾也延续着这样的理念。 中国美术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的 建筑基地处于被周围群山环抱的自然环境中,建筑与地形地貌完全契合,仿佛从山中生长出来一般,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自然环境的完整度。

中国美术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图源: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最新落成的安徒生博物馆新馆由一系列圆形建筑构成,结合蜿蜒曲折宛如迷宫般的小径和绿色的树篱,组成了一个“童话世界”。

安徒生博物馆新馆(图源:Archdaily)



- 08 -

王澍:宁波博物馆

建筑物应该有独立的生命

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始终是建筑圈的“异类”。29岁到35岁,人生黄金期,他选择了“躺平”,经过这空白的几年,王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哲学,他认为,想要建筑作品传达出那种文化里最好的状态,用一种很急的心态是做不出来的。

王澍这种“慢”的心态,造就了日后的 宁波博物馆。

王澍慢慢搜集附近村落废墟的残砖碎瓦,就用它们来建造属于当地的博物馆,这里的每一块砖,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王澍希望将博物馆建成一座 “有独立生命的建筑物” 。王澍认为,刚建成并不是它最好的状态,当五年后、十年后……这片残砖碎瓦中布满苔藓、灌木时,才是它真正迷人的时候。

宁波博物馆(图源:Archdaily)

瓦片是王澍试图 将自然、人文遗产融入新兴建筑 的许多方法之一,这样的设计手法不仅仅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尊重,也是对当代快速城市化的一种深刻思考。

宁波博物馆(图源:Archdaily)

王澍的最新作品 临安博物馆 ,延续了宁波博物馆的理念,博物馆建筑设计以半边山水结构为总体布局,是一座用石块、竹子建成的原生态博物馆。

临安博物馆(图源:Archdaily)

结语

观赏每一座凝聚建筑大师心血的博物馆,如同阅读他们的生命

就像是席慕容说过的:“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有机会亲临现场去感受它们,愿所有的美好如期而至。

参考资料:

《贝聿铭建筑 探索 》(黄健敏等 编著,出版: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隈研吾建筑设计作品全集》(【日本】隈研吾 【英国】肯尼思·弗兰姆普敦 著,肖礼斌 译,出版: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国立西洋美术馆:日本的勒·柯布西耶 | 经典再读合辑1》(公众号:行走中的建筑学)

《赖特、盖里都设计过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不是一座,是一群!》(公众号:匠山行记)

显美基本法

显美基本法是穿衣搭配的第一大法,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对于美的认知有很多的误区,导致了自认为穿得很美然而在真正懂行的人眼里看来是“又土又俗”。

虽然有个说法叫“各花入各眼”,然而对于美还是有一些共同的认知,要不,我们作为中国人就欣赏不动欧美的电影或者艺术。

朱光潜1932年出版过一本书叫《谈美》,里面讲到的关于“美”的三个层级:实用之美、科学之美和艺术之美。

穿衣搭配的实用之美:

衣服是为人服务的,当然要具备其实用价值。

最简单的实用之美就体现在冬天的保暖和夏天的凉爽。

有的女孩子为了追求所谓的“美丽动(冻)人”,在冬天穿着极其单薄的衣服,冻到嘴唇乌青瑟瑟发抖甚至流鼻涕发烧感冒,那么还有什么美感可言。

我是主张女孩子们在冬天一定要保暖,全身暖和的时候,人的身体才会舒展,内心才会幸福,脸上才有微笑,这才是基础的美感。

最基础的实用之美体现在 “遮羞”功能上,这也是人类服装进化史的源头,传说中亚当和夏娃就是为了“遮羞”才穿的衣服。

如果穿超短裙竟然没穿安全裤,如果内衣不合身竟然从衣服外面可以看到内衣的形状和颜色,如果身材不够完美非要穿紧身的衣服结果让别人看到难堪的肥肉,这些都是没有实现穿衣搭配的实用之美。

穿衣搭配的实用之美还体现在要为不同场合匹配不同的衣服。

家居场合就要穿宽松舒适的衣服,因为人们在家里就是要放松休息的;职场场合就是要穿正式有型的衣服,因为人们在职场就是要集中精力打怪升级的;运动场合就是要穿方便活动的衣服,因为人们在运动时要保证身体的足够舒展;年会宴会场合就是要穿性感闪亮的衣服,因为人们在聚会上就是要展现自己的无穷魅力。
穿衣搭配的科学之美:

公认的美学定律之一是“黄金分割”,这是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发现,据说在古希腊时期,有一天毕达哥拉斯走在街上,在经过铁匠铺前他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非常好听,于是驻足倾听。他发现铁匠打铁节奏很有规律,这个声音的比例被毕达哥拉斯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黄金分割是指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约为0.618。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

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它无论是在艺术史上,还是建筑史上地位都很高,如果你度量一下它正面的宽与高,正好符合我们所说的黄金分割;著名的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它的身高和腿长的比例,腿和上身的比例也都符合黄金分割;《蒙娜丽莎》中蒙娜丽莎的脸符合黄金矩形。无论是帕特农神庙的设计者,还是阿历山德罗斯或者达·芬奇,他们都知道黄金分割,并且刻意使用了这个比例。

我在穿衣搭配原则当中一直强调塑造“高腰线”和内外层次搭配的比例,都是为了符合黄金分割。

《审美的脑》从进化的角度讲了人们对于美的共同认知,这本书的作者安简·查特吉,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神经学教授,神经美学领域的专家。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对于美有着共同的认知,总结下来就是三点:第一是连贯性,也就是空间一定要开阔,这样才能快速收集到周围的信息,及时避免危险;第二是复杂性,单调的地方很容易让人厌烦,而且也不太可能有丰富的水和食物;第三是神秘性,这意味着只要我们敢于探索,就会有有趣的发现。比如,弯曲的山路被浓雾挡住了视线,就会吸引我们去寻找后面的东西。

我在做搭配的时候一直强调“同色系”就是要增加这种视觉的连关心个;要在搭配的时候多用“层次法则”,是为了让整体穿搭具备复杂性;要关注搭配的细节,让每一处搭配都值得品味。
穿衣搭配的艺术之美:

根据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这本书中的说法:“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

可以说“艺术之美”就是无“用”之美,例如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

在搭配的时候我会常常建议女士们多备一些腰带、丝巾、马甲、饰品等“无用之物”,这些单品除了增加美感之外没啥实用功能。

按照朱光潜的说法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些“无用之物”具备艺术之美,朱光潜说“脱离现实用途才叫美”。就如我们经常说的“距离产生美”,而这个距离不是物理上的距离,而是和你实用性的距离。

城里人到了有山有水的地方觉得好美,是因为他们不靠山和水吃饭。如果是当地的农民看到同样的景色,想到的却可能是翻山越岭的劳累、耕作的辛苦、对收成的担心,这个时候,美感也就没有了。
显美基本法中涉及到的7个穿搭法则涵盖了实用之美、科学之美和艺术之美。

相关推荐:

去清迈旅游要带什么

帕提农神庙的设计者是

去青岛哪里吃海鲜

帕图斯和拉菲哪个更好

木槿花的栽培技术是什么

去青藏高原旅游应携带什么物品

怕别人失望是一种什么心理

去普陀山住哪里

标签: [db:标签]

声明:《帕提农神庙的设计者是》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去清迈旅游要带什么

    1、若3月至8月前往该地,带清凉舒适的夏季装扮即可,如果怕晒,带上防晒工具和薄衫。2、若12月至2月前往,要注意进入山区后的温差,带上冲锋衣或抓绒...

    百科 日期:2023-03-26

  • 帕提农神庙的设计者是

    帕提农神庙的设计者是伊克梯诺和卡里克利。帕特农神庙,又译为帕提农神庙、巴特农神庙,兴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卫城,设计人为伊克梯诺和卡里克...

    百科 日期:2023-03-26

  • 2023十款幼兔兔粮推荐

    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2023十款幼兔兔粮推荐:其中宠尚天 牧草纤维 兔粮、洁西 果蔬兔粮以及贵卡 全营养宠物...

    数码 日期:2023-03-26

  • 细腻无粉尘的仓鼠推荐前十名

    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细腻无粉尘的仓鼠推荐前十名:其中Jolly 柠檬仓鼠浴沙、憨憨乐园 原味仓鼠浴沙以及正...

    数码 日期:2023-03-26

  • 去青岛哪里吃海鲜

    鸿运海鲜店,地址:青岛市平度市顺达街661号;修记海鲜店,地址:青岛市即墨市蓝鳌路2881号附近;胖姐海鲜店,地址:青岛市即墨市华山二路356号附近;明朗海鲜...

    百科 日期:2023-03-26

  • 2023十佳超便宜高级仓鼠笼排名

    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2023十佳超便宜高级仓鼠笼排名:其中汉洋 带天窗仓鼠笼、卡诺 带管道亚克力仓鼠笼以及...

    数码 日期:2023-03-26

  • 帕图斯和拉菲哪个更好

    帕图斯,也可以叫柏图斯,这款酒号称酒王,拉菲只是5大名庄,而5大名庄之首还是拉图,还不是拉菲帕图斯这酒的酒标是一个上帝,就是你喝了这酒,就好比到了...

    百科 日期:2023-03-26

  • 2023八款仓鼠静音跑轮推荐

    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2023八款仓鼠静音跑轮推荐:其中威毕 摩天轮造型仓鼠跑轮、启迈 塑膜运动仓鼠跑轮以及...

    数码 日期:2023-03-26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