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如何评价苏轼寒食帖的文学价值

如何评价苏轼寒食帖的文学价值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3-27 手机版

此卷用笔或清俊劲爽,或沉着顿挫,字体由小渐大,由细渐粗,有一种徐起渐快,突然终止的节奏。黄庭坚跋盛赞此卷于诗胜过李白,于书兼有唐、五代诸家之长。苏轼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又说:天真烂漫是吾师。实为此卷的写照。

清高宗: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以後一人。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後有山谷跋。倾倒已极。所谓无意於佳乃佳者。坡论书诗云。茍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又云。读书万卷始通神。若区区於点画波磔间。求之则失之远矣。乾隆戊辰清和月上澣八日御识。

黄庭坚:东坡此

苏轼的《寒食帖》写的有多好?

《寒食帖》的命运却坎坷的多。有人对比天下三大行书,称《兰亭序》雅士超人,《祭侄文稿》是至哲贤达的追思,《寒食帖》为学士才子的挥洒,苏轼的神韵加上黄庭坚晚年潇洒老到的行书题跋,成就了无上珍品。

苏轼的《寒食帖》写的有多好?

《黄州寒食诗帖》简称《寒食帖》,纸本、行草书墨迹,十五行共一百廿九字。为苏轼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作于元丰五年,是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做团练付使时所写,全诗为二首。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故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纸灰吹不起。

《寒食帖》是苏轼三年前因所谓“乌台诗案”而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时所作的一首遣兴诗。内容哀怨、苍凉;借景抒怀,感时惜春,抒发了东坡因仕途的失意及对政局缈茫的心情。充溢着抑郁伤感的苦闷、孤独情调。此诗诗文与书法交相辉映,起伏跌宕,给人一种浑厚空灵、雄视天下的精神力量。黄庭坚为该帖跋云:“此书兼颜鲁公、扬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遂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寒食帖》在笔法上,丰厚粗壮的点画渊自颜体新法。笔法善用侧锋较多,从东坡墨迹看,他下笔确实不是下去就立直,同时下笔时手腕离纸较近,笔锋略向左侧斜出,因而有些不解苏书真谛者的书家指责东坡用笔不合古法,甚至称其为“墨猪”。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中锋与偏锋的关系问题。而东破正是充分运用了中锋与偏锋,才使得《寒食帖》力透纸背,姿态横生。

《寒食帖》的结字相近于汉、北碑,结体取横势,体势宽博质朴,横平竖直,包围结构较为方整伸展。黄庭坚论东坡结字曾戏日“公之字固不敢轻议,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虾蟆。”形象地勾画出了苏字结体扁平、奇崛的特征。这一特征也正是与苏轼的“大字难于紧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的主张相符的。另外,苏字最显著的特征是结构的参差变化,或左重右轻或右重左轻;有的上密下疏,有的上疏下密。在大智若愚、诙谐的风格中流露出天真。

《寒食帖》在章法上,特别注重横势,行距开阔分明,由于横势与纵势的有机照应,不但没有给人丝毫的松散感觉,反而有一种浑厚、灵动的气势。通过研究《寒食帖》我们仅从书法上即已领略到一种沉怨幽郁之情,势如江河奔涌。苏轼在书写此诗时,包含感情,已是意笔交融、心手两忘。通观整幅作品,似欣赏一曲郁愤、幽怨的古琴曲。那线条的盘旋、往复、曲折、顿挫拟诗人拔动着如泣如诉的琴弦,表达了无限郁愤的复杂心情。而字形的欹侧,忽横忽斜,似在极力控制心中的怨气那几笔长竖直拖,似几声长长的叹息之声。

苏轼行书曾统领一世、风行百代。论宋代书法基本上是在苏轼笼罩之下形成的。苏东坡的行书无论结字、笔法、章法、气韵都是和宋代尚意书风相吻合的一个整体。因而,我们学习苏轼行书的同时,还应向同时代其它书家的作品学习,强调从大处着眼,要极力避免跳荡颤抖的小动作,才能使作品朴厚而大气。另外,学苏要溯其源,颜书非学不可,因为苏轼直接继承并宏扬了颜法,同时还应参学北碑及汉碑。否则,学书者很难理解苏轼书法的奥妙。苏轼之所以能作为“尚意书风”代表,不仅因为他一变东晋的冷峻、唐代的紧严和五代的哀靡,形成了以抒发文人情性的含蓄而烂熳的新书风,更重要的是他丰厚的诗书画印综合文学艺术素养造就了他非凡的资质和才华,这或许是同代其他书家所不能望其项背的一个极重要原因吧。

苏轼旷世神品《寒氏帖》有哪些方面让你叹为观止?它有哪些艺术价值?

苏轼,宋朝伟大文学家,与之盛名的还有他的旷世神品、千年国宝《寒食帖》。《寒食帖》诗词与书法造诣惊艳世人千年,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同时引起各方觊觎并对珍宝休争夺不休。当年苏轼曾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被贬黄州的第3年作了2首五言诗。

其一: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其二: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小。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右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苏轼这两首诗堪称苍凉多情,恰到好处表达了苏轼内心无比惆怅的真情实感。而以此诗为内容的《寒食帖》书法作品正是苏轼心情和境况的有感而发,因此通篇书法跌宕起伏、气势磅礴。

《寒食帖》一出便受到世人的喜爱和追捧,可谓是一幅“千古名字”。然而《寒食帖》的命运似乎也与苏轼一样经历坎坷、颠沛流离。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寒食帖》险些葬身火海,后来《寒食帖》流落民间,被冯展云获得。冯展云死后,《寒食帖》被盛伯羲偷走藏起,盛死后又被完颜朴孙高价购买。

1917年,《寒食帖》现身北京书画展览会,如此一出现,吸引了收藏界的目光。1918年传到颜韵伯手里,但仍然没有结束坎坷流转的命运。1922年颜将《寒食帖》高价卖给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

1923年,东京大地震,菊池惺堂的大多书画被毁,但他不顾危险将《寒食帖》从屋里抢救了出来。后来将《寒食帖》藏友人内藤虎家中多年,即便东京后来被美多次轰炸,《寒食帖》都未受到波及。

《寒食帖》在海外流转的消息一经传出,便让华夏儿女们日夜难安。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王世杰便暗里让自己的朋友查询《寒食帖》下落,获得消息后便花重金将其买回。

如此,这件千年国宝终在王世杰努力之下回到祖国的怀抱,如今《寒食帖》被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我们说,宋代是一个被低估的朝代,宋代灿烂的文明与珍藏远非我们的想象,那《寒食帖》究竟有何艺术价值呢?

《寒食帖》纵长34厘米,横长119.5厘米,排列行书17行,共计129字。《寒食帖》讲述的是苏轼到黄州之后3年的生活经历,黄州凄苦,内心孤苦,如此情绪伴随着寒食、清明的凄风苦雨,苏轼满腔的萧瑟抑郁便油然而生。

《寒食帖》是苏轼的内在心境使然,字里行间,娓娓道来,又满纸悲情,字体雄浑、力透纸背,诗词与书法相得益彰,更显得此诗字字沧桑,句句涕泪。全帖洒脱奔放,似滔滔江河泻于纸卷,堪称神来之笔。

苏轼笔下字最突出特征是结构变换不一,抑或上密下疏、上疏下密,抑或左轻右重、左重右轻。有专家点评:“大智若愚、诙谐的风格里面又包含天真自然流露”。这的确“很苏轼”,文如其人大抵如此吧。

因此,《寒食帖》被世人称为书法和诗文相结合的千古佳作之一。《寒食帖》诗苍凉忧伤,书法自然在这种心境下自然而生,跌宕起伏,酣畅淋漓,又迅疾稳健,一气呵成。苏轼把诗词与书法融合得非常完美。

《寒食帖》不愧为一幅“天下第三行书”书法圣品。历代以来,很多收藏家、鉴赏家都对《寒食帖》很是尊崇,很多人都想一睹其风采,并不吝赞美《寒食帖》为旷世神品,关于它的故事也有不少千古佳话。

南宋初年,张浩侄孙张演曾得到《寒食帖》诗稿,并在其后题跋,自此《黄州寒食二首》便被称为《寒食帖》。

清代,内务府收回并列进《三希堂法帖》,乾隆还亲自在帖后写道:“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后一人。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后有山俗跋,倾倒至极,所谓无意于佳乃作....”。

因为倍受诸家赞誉,世人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合一起称作“天下三大行书”,《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在世人眼里,王羲之《兰亭序》为雅士之风,颜真卿《祭侄文稿》是至哲贤达之风,而苏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之风。

说得真好,这三幅作品相互媲美又各领风骚,堪称中国书法界三块辉煌的里程碑。

宋朝,一个被世人低估的朝代……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苏轼的《寒食帖》写的究竟有多好?

引言:说起宋朝的大文学家,很多人都会想起苏轼,宋朝也是一个比较重视文学的地方。而苏轼的话,许多人都会觉得他作词做得很好,有很多有意思的词句都流传了下来,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苏轼写字写的也很好看,在这个过程中,苏轼就写了一帖字叫做《寒食帖》,那么苏轼的《寒食帖》写的有多好呢。

一、行书写的行云流水

苏轼在写《寒食帖》的时候,它采用的是行书,行书的话是一个非常潇洒的字体,而且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字体间架结构,给人的感觉十分的飘逸,而且能够深刻地表现出写字人的情感苏轼所写的字和诗句中的意境相契合,可以说配合的非常的好,而且他表现出了那种凄风苦雨的感觉给人很强的一个感染力,甚至被许多人会称为行书三大帖之一。所以可见苏轼他的行书功底是非常的好的。

二、《寒食帖》它的总体意象

一般情况下在写书法的时候它包含的有很多的东西,而苏轼所写的书法字体有大有小,但是不管怎样字与字之间的疏密是相近的,所以说从远处来看能看到很明显的一个分层。而且仔细的看的话就会发现每一个字它的一个转笔都是十分的有力道的,虽然行书给人的感觉很飘逸,但是在字的间架结构之间又能够展现出极强的力道,给人一种很强的节奏韵味。所以也能够体现出苏轼他本人的一个功法。

三、苏轼在《寒食帖》中表现的情感

《寒食帖》写的时候,正是苏轼失意的时候,要知道苏轼他本人在官场上并不是很顺畅的,而且今年就遭到了罢免和贬述,在宋朝对官员都是比较看重的,一般情况下不会让他直接辞官,但是会让他贬到非常远的地方,苏轼最远的时候甚至被贬到了海南岛上。所以也只能通过写字来表达心中的困顿之意。

苏轼的《寒食帖》,为什么被评为“天下第三行书”?

《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出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书法也是起伏跌宕。

历代书家对《寒食帖》的评价都非常高。

苏轼的好朋友黄庭坚认为,这幅作品兼有唐朝颜真卿、五代杨凝式、北宋李建中三位书法家的笔意;

元朝的鲜于枢给天下的行书作品排名,王羲之的《兰亭序》排第一,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排第二,接下来,就是苏轼的这卷《寒食帖》;

明代的董其昌声称,自己见过30多件苏轼的书法作品,《寒食帖》是其中当之无愧写得最好的。

如果对这些书法家和书论都不熟悉,还有一个最直观的方法可以证明《寒食帖》的优秀:乾隆皇帝在《寒食帖》之前题了“雪堂余韵”四个大字,把自己的题跋裱在了苏轼作品和黄庭坚题跋之间,并在上面盖了很多章……

然而,细看《寒食帖》就会发现,单从内容上来讲,苏轼写的不过是吐槽自己人生际遇的两首诗。

第一首诗

第一首诗说的是: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我来到黄州以后,已经过了三次寒食节了。每年我都惋惜春天的离去,但春天它也留不住啊。今年春天更糟心,春雨跟秋雨似的下个不停,海棠花都被打落了掉在泥里狼藉一片。这与少年卧病在床,起来之后发现自己头发全白了,又有什么差别呢?

第二首诗

第二首诗,流露的心境更加沉重,差点把自己的后事都安排了: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春雨下得江水高涨,都快漫到家里来了,雨却依然没有停止的迹象。我的小屋就像江中的小舟一样在水云之间漂荡。锅里煮的还是冬天储备的菜,炉子里烧的是湿乎乎的芦苇。看见窗外的老乌鸦叼着纸钱,才想起来今天是寒食节。皇宫重门深锁,离我万里之遥。估计死了以后也不能回京,就埋在黄州这地方了。想要放声大哭,却感觉心如死灰,哭也哭不出来。

一向以乐观豁达面貌示人的苏轼,在这两首诗中,为什么流露出如此悲凉的愁绪呢?这就要说到苏轼人生中一次重大的挫折——“乌台诗案”。

事情还要从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说起。

这一年,苏轼从徐州调任湖州。按照惯例,当时的官员在人事调动之后,需要给皇帝上表谢恩。苏轼作为一名话痨型选手,在呈给皇帝的《湖州谢上表》里除了谢恩,还对这次调动发了点小牢骚。不过苏轼没有在意,把谢恩表呈上去之后就到湖州做官了。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在《湖州谢上表》里发的牢骚,其中有两句“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被御史何正臣抓住了把柄。

当时正值王安石变法推行新政的阶段,而“新进”“生事”两个词正是人们用来贬低新法的词语。何正臣见了这两句,脑海里的弦一下子绷紧了,开始在宋神宗面前指控苏轼诽谤新法。

其后,御史李定、舒亶等人又找到一本已经出版的苏轼诗文集,发动显微镜技能,在诗文集里发现了更多所谓“诽谤新法”的证据,还一句一句地解析给皇帝听:

陛下要整顿吏治,苏轼的诗里却说“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却无术”,这肯定是讽刺;陛下要兴修水利,他就说“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盐碱地)变桑田”,这更是讽刺;陛下推行盐禁,他就说“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这都不是讽刺了,这是明目张胆地反对您推行新法!

之前,宋神宗想要推行新法,却遇到了很大阻力,本来心情就不好,听了御史们的话,更是觉得苏轼就是变法阻力的主要来源,于是下令:免去苏轼的湖州太守职位,派人到湖州去,把苏轼抓回京城!

从湖州到当时的首都汴梁,要走二十多天,对于被免职的苏轼来说无异于一路示众,“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心态再怎么强大的人,也受不了这种“公开处刑”。

元丰二年八月十八,苏轼被送进御史台的监狱,二十日被正式提讯。因为这件案子由御史台提出并审理,御史台的别称是乌台,又是根据苏轼的诗文给他定的罪,所以这个案子在历史上也叫“乌台诗案”。

苏轼知道,自己性格直爽又话多,这些年对朝廷没少发牢骚。面对御史台的指控,他承认得还算比较快:我不跟你杠,一切都是你对。我讽刺过盐法,讽刺过青苗,讽刺这讽刺那。你们满意了不?

然而宋神宗看着审讯的进展,却起了疑心:苏轼承认得这么爽快,难道是想包庇某个后台,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还是御史台对苏轼用了私刑屈打成招?神宗下令:继续严查,一定要把与这起案件有关联的人全都查出来!

到了九月,御史台已经查出了有“诽谤新法”嫌疑的诗文一百余篇,其中有很多是寄赠亲朋好友的作品。于是,苏轼的亲朋好友39人,包括王诜、司马光、黄庭坚等,都受到了株连。

苏轼在御史台的监狱中,见到自己牵累了这么多人,心中绝望,便偷偷藏起了一些毒药,决定一旦判他死罪,他就立刻服毒自杀。他的儿子苏迈负责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早和老爹在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听到了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早做准备。

没想到过了一些日子,苏迈因银钱用尽,需要借钱,将送饭的事委托给亲戚,却忘记告诉这位亲戚“不能轻易送鱼”的约定。也是巧了,那个亲戚偏就挑了一条熏鱼给苏轼送去。苏轼见鱼大惊,以为自己死定了,便凄怆提笔,给弟弟苏辙及妻儿写下了诀别诗——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这是写给弟弟的。“因为我的愚蠢和口无遮拦,连累了自己也连累了许多人。以后的岁月不能和你一起度过了,但我们因缘未断,如果有来世,还要做兄弟。”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额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这是写给妻儿的。“监狱里阴森寒冷。我心向往着远方,但肉身就像待杀的鸡一样等着被人宰割。自己活了这么多年也没什么积蓄,真是愧对妻子和孩子啊,死了以后,就把我葬在浙江一带吧。”

按照惯例,苏轼的绝命诗是要呈给皇帝的。事情也因此出现了转机。

神宗下令逮捕苏轼,一开始就没想处死他,只是觉得他有时候太皮,想借此打击他一下,看到情真意切的绝命诗,更是大为感动。再加上当时朝廷里有很多人为苏轼求情,连太皇太后曹氏都出面了。连新法的带头人王安石也劝神宗:圣朝不宜诛名士。神宗于是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

苏轼终免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就这样结束了。苏轼也因此到达黄州,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寒食诗帖》。

虽然这两首诗写得苍凉惆怅,悲观消极,但苏轼在诗中寄托的感情却是真的。他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悲哀的心情下有感而出,笔法、线条都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有了奔腾充沛的情感推动,通篇作品看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气呵成,痛快淋漓。

这不仅是书法的力量,更是情感的力量。

苏轼的铁哥们儿、同为著名书法家的黄庭坚也注意到这篇书法的出众之处在于其中情感的不可复制性。他在《寒食帖》的题跋中写道:

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把两首诗与汪洋恣肆的李太白诗作比较,认为这两首诗在某些方面来说是连李白都无法超越的。而没有了那个环境,没有了那个心情,让苏轼再写这样的诗这样的书法,恐怕也写不出来了。

今人与古人,虽相隔千年,而情感相通。这或许就是《寒食帖》受到无数人激赏的原因所在吧。

-END-

编辑|东门之云

相关推荐:

如何评价苏轼寒食帖的文学价值

如何辨别水槽优劣

如何评价斯大林

哪吒闹海哪吒为什么要闹海

如何评价史可法

哪吒闹海选自什么

如何评价实习医生格蕾中的女主

哪吒是怎么活的

标签: [db:标签]

声明:《如何评价苏轼寒食帖的文学价值》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如何评价苏轼寒食帖的文学价值

    此卷用笔或清俊劲爽,或沉着顿挫,字体由小渐大,由细渐粗,有一种徐起渐快,突然终止的节奏。黄庭坚跋盛赞此卷于诗胜过李白,于书兼有唐、五代诸家之长...

    百科 日期:2023-03-27

  • 如何辨别水槽优劣

    1、选购不锈钢水槽时,先看不锈钢材料的厚度,以0.8mm-1.0mm厚度为宜,过薄影响水槽的使用寿命和强度,过厚容易损害餐具。2、其次再看表面处理工艺,...

    百科 日期:2023-03-27

  • 苹果9月12日将举行iOS 12正式版发布会预告

    9月7日消息苹果已经发布秋季新品发布会预告,9月12日将发布iOS 12正式版的功能,按照惯例,苹果将在宣布iOS 12一周后推送正式版系统更新。现在有...

    数码 日期:2023-03-27

  • 如何评价斯大林

    1、斯大林,前苏联政治家,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的最高领导人,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2、斯大林在任期间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百科 日期:2023-03-27

  • 哪吒闹海哪吒为什么要闹海

    哪吒自幼喜欢习武,有一天,他同小朋友在海边嘻戏,正好碰上东海龙王三太子出来肆虏百姓,残害儿童。小哪吒见此恶徒,义愤填膺,铤身而出,打死三太子又抽...

    百科 日期:2023-03-27

  • 如何评价史可法

    作为政治家,他在策立新君上犯了致命的错误,导致武将窃取“定策”之功,大权旁落;作为军事家,他以堂堂督师阁部的身分经营江北将近一年,耗费了大量的...

    百科 日期:2023-03-27

  • 哪吒闹海选自什么

    选自《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亦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为明代许仲琳,一说是陈...

    百科 日期:2023-03-27

  • 苹果所有iPhone中iPhoneX最保值:二手iPhoneX仅贬值32%

    今年7月份,清算公司B-Stock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iPhone X在转售时的价格至少为849.15美元,这款手机在二手市场上保持了85%的原始价值。这也表明,...

    数码 日期:2023-03-27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