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如何评价西南联大的历史地位

如何评价西南联大的历史地位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3-27 手机版

1、西南联大的存在使中国的至少是精英的教育继续下去,高等教育得以延续。

2、西南联大的存在使一大批顶尖学者和泰斗没有在战火纷飞中沦为亡国奴,流亡海外。

3、西南联大的存在为中国抗日提供了精神支持和行动支援。

4、西南联大为国家培养了近百名院士、两位诺贝尔得主,两弹一星元勋8人。国家 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4位。

5、西南联大的存在证明了高校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

1946年8月,三校复员北返后,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留昆明联大旧址独立设置,定名国

如何评价西南联大的历史地位?

西南联大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为中国以至世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其成就显著,有“内树学术自由,外筑民主堡垒”之美誉。

西南联大的存在使中国的至少是精英的教育继续下去,高等教育得以延续,西南联大为国家培养了近百名院士、两位诺贝尔得主,两弹一星元勋8人。国家 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4位,西南联大的存在证明了高校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

从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于1937年8月建立,到国立西南联大1946年7月31日停止办学,西南联大共存在了8年零11个月。

纪念建筑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馆位于昆明市五华区一二一大街298号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区校园内(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本部旧址所在地),为纪念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期间在滇八年的办学历史而建,隶属于云南师范大学,属国家行业性博物馆。

博物馆所辖景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景点,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民盟中央传统教育基地,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云南省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这一天也成为西南联大校庆日)。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从1937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决定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组建开始,到1946年7月31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停止办学,西南联大前后共存在了8年零11个月,“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

扩展资料:

知名校友: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友(含附中附小校友)中共有174人当选为“两院”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163人,中国工程院13人,朱光亚、郑哲敏为双院士,徐匡迪曾任中国工程院院长)。此外,在1948年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评选中,全部81位院士中,有27人出自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战八年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从军学生前后一共达到1100多人,其中镌刻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背面的即达834人,其中不乏主动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联大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之子梅祖彦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担任翻译外,联大学生还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和空军。在1942年至1945年间,为了保证空中运输线“驼峰”航线的畅通,1500名中美健儿血洒长空。根据记载,其中就有联大的从军学生。

如何评价西南联大的历史地位

西南联大一般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8年4月,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从长沙组成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从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于1937年8月建立,到国立西南联大1946年7月31日停止办学,西南联大共存在了8年零11个月。西南联大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为中国以至世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其成就显著,有“内树学术自由,外筑民主堡垒”之美誉。

西南联大的历史意义

西南联大的历史意义如下:

西南联大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通过艰苦卓绝的衣冠南渡,完成了对中国高等教育火种的保存。更在于其长达8年的探索和调试过程,始终不曾脱离对“北归之后”未来中国的深刻关切。战时中国高等教育的变迁和挫跌,都在西南联大的命运中有所折射。知识人对自身价值的再认知,也在非常环境中出现了嬗变。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8月,三校复员北返后,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留昆明联大旧址独立设置,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改称云南师范大学,其旧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云南省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

为什么说西南联大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大学,连清北也比

清华,南开,北大这三个都是学府北辰。西南联大是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学组成。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培育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比如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还有众多两弹元勋和上百位两院院士:梁思成,林徽因,华罗庚,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邓稼先,陈寅恪,胡适,等等。西南联大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教育界的一个奇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西南联大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国发动侵华战争。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校纷纷内迁。抗战八年间,迁入云南的高校有10余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而成。 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25日开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开始上课,设立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北大、清华、南开原为著名的高等学府,它们有各自独特的经历,有各自的教学作风,组成联大以后,荟集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师资充实,人才济济。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优良学风,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著名高等学府。西南联大在办学的8年中毕业学生约2000人,均学有成就,有的成为举世闻名的专家学者,他们对中国的建设事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作出了贡献。抗战胜利后,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3校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自1938年5月4日开始上课,至1946年5月4日结束,西南联大在滇整8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西南联大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有许多是蜚声中外的第一流科学家。 编辑本段学校纪年 1937年11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岳麓山下组成了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一个月后,日军沿长江一线步步紧逼,危及衡山湘水,师生们于1938年2月搬迁入滇,4月,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开课,1946年5月4日举行结业典礼,7月31日宣布结束,西南联大在滇8年。 期间,于1938年春在蒙自建立分校。于1940年8月设叙永分校。 1946年5月,上述3校迁回原址,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院,改称昆明师范学院,后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编辑本段组织机构 校行政有两个机构,一个是校务委员会,一个是教授会。 校务委员会是权力管理机构,校务委员会委员由教授会民主推荐,校长批准任命,校长为校务委员会当然主席。校务委员会通过民主讨论和决议全面主管全校重大事务。西南联大有三位校长担任校务委员会主席: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前两位老教育家为了支持校长负责制一元化领导,公推年青的梅贻琦校长主持校务,他们二位退居二线,留守重庆,从国民政府教育部方面谋求对西南联大的实力支持。所以西南联合大学自始终至终都是由梅贻琦校长主政,实行了“校长负责制”。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中主管管理的职能部门的领导人,全部都是知名教授,其中包括常设的校务委员会秘书长、教务长、总务长、训导长、建设长等,全部由教授担任,由教授会民主推荐,校务委员会讨论通过,报校长批准任命。 教授会是一个校务咨询机构,虽不是权力机构,但很有威望,成员包括全校教授,经常工作由全校教授推选常委会主办。教授会是校长的得力参谋,也是办学校务得力骨干的资源库。各学院有院教授会,学系有系教授会。院教授会主席后来改称为院长,系教授会主席后改称为系主任,由相应院系教授会民主推选,校务委员会讨论备案,报校长批准任命。各院系教学及管理业务,统由教授会评议,由院长系主任执行实施。所以院系教授会实际上是院长系主任领导下的民主办学权力机构。 西南联合大学校行政管理机构简约,从领导到职工,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工作效率高超。对于不属于职能部门的临时性重要工作,则由校务委员会讨论研究,请教授会推荐适宜教授人选,组成各种临时工作委员会(推选主席)主持工作。工作任务完成后即行解散,保持主体常设机构精干灵活。被推选参加这些临时工作委员会的人员,也是兼职不兼薪,没有任何工作津贴,完全是义务工。 编辑本段专业设置 西南联大共设文、理、法商、工、师范五学院,共26系,另有先修班和体育部。 编辑本段联大校舍 西南联大先租得蒙自海关、昆明大西门外昆华农业学校、拓东路迤西会馆等处为校舍,总办公处设在城内崇仁街46号,但仍不敷应用。1938年7月,学校以昆明市西北角城外荒地124亩为校址,修建新校舍。 1939年4月,西南联大新校舍落成,有学生宿舍36栋,全是土墙茅草顶结构;教室、办公室、实验室56栋,为土墙铁皮顶结构;食堂2栋,图书馆1栋,为砖木结构。 编辑本段大学文化 校庆日 1937年11月1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正式上课。这一天,后来定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庆日。 校训 刚毅坚卓 校歌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史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别离,绝檄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校风 民主自由、严谨求实、活泼创新、团结实干。 校徽 三角形的三等分(每一等分亦为一三角形),代表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的大联合,中间有“联大”二字。据史料载,此校徽是第一届学生自治会经过广泛征求同学意见后,亦得学校同意,1939年上半年即已确定使用。 编辑本段著名教师 吴大猷 周培源 王竹溪 梁思成 金岳霖 陈省身 王力 朱自清 冯友兰 吴有训 陈寅恪 沈从文 陈岱孙 闻一多 钱穆 钱钟书 费孝通 华罗庚 朱光潜 赵九章 李楷文 林徽因 吴晗 编辑本段著名校友 杨振宁 李政道 朱光亚 谢玮 邓稼先 黄昆 彭佩云 汪曾祺 王希季 陈芳允 郭永怀 屠守锷 吴讷荪 陈忠经 戴传曾 编辑本段教育成效 联大8年,前后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闻一多等300余人,他们都是各个学科、专业的泰斗、顶级专家。学生有8000人,毕业生近4000人。 联大师生担任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共171人(学生92人),其中有杨振宁、李振道2人获得诺贝尔奖;赵九章、邓稼先等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黄昆、刘东生、叶笃正3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宋平、彭佩云等人成为国家领导人。 编辑本段学生参军 抗战八年间,西南联大从军学生前后一共达到834人,其中不乏主动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联大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之子梅祖彦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担任翻译外,联大学生还参加了远征军和空军。在1942年至1945年间,为了保证空中运输线“驼峰”航线的畅通,1500名中美健儿血洒长空。根据记载,其中就有联大的从军学生。 附:有时也称现西南大学为西南联合大学 ,在西师西农两校合并为西南大学之初,有部分教育部官员以及有关著名学者为了想彰显当年西南联大的威风以及不让这所名校成为历史而被人民遗忘建议把教育部直属的西师和农业部直属的西农两所国家重点大学合并后的名字定为西南联合大学,合情合理又把两校合并的意义体现出来,可是由于原西南联合大学与现在西南大学办学类别,以及历史根源不同,再加上一些北大清华学者的反对最终没有定下来,以至于产生了现在的西南大学,不过现在包括媒体在内的一部分人仍习惯称之为西南联合大学。

如何评价西南联大和国立中央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呢?

国立中央大学,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学府,系科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大学。

1949年8月8日,国立中央大学”正式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翌年更名南京大学。


看看它拆分初多少名校,分出了: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化工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航空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第五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无锡轻工业学院(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中央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央音乐学院。

一句话,民国第一学府,当时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跟它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即使合并后的西南联大和它综合对比也有一定差距。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这所只存在了8年的“最穷大学”,曾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8年时间,西南联大只毕业了3882名学生,但是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

西南联大的历史

说起西南联合大学,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这里大师云集、群星闪耀,在极度艰苦简陋的环境中,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
但许多人也许并不知道,这所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的高等学府,同样为中国革命孕育了珍贵“火种”。
西南联大的地下党员,既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又要隐秘开展革命活动,在中国革命史和青年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与文化命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被迫南迁湖南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不久,南京陷落,日军溯江而上,危及长沙。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西迁入滇,4月抵达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组成西南联大的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不仅有优良的学术传统,更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比如,北大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列主义的主要阵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最早建立支部的单位。”长期研究西南联大历史的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吴宝璋说。
“到1938年秋,西南联大才重新开始建立党组织。”吴宝璋说,1938年10月,被党组织派到大后方开展工作的原北平崇德中学地下党支部书记力易周在考入西南联大后,与其他3位党员共同成立西南联大临时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

“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的西南联大全英文作业本曝光,你如何评价他?

我们都知道,最近有一个新闻引起了人们的热议,那就是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的西南联大全英文作业本曝光了。当我们看到它这个作业本的时候,会感到非常的震撼,因为这是80多年前的作业本,看到里面他书写的那些东西,都会让人觉得非常的赏心悦目。

一、西南联大这个大学就是因为在抗日战争时期才成立的一所大学。

我们都知道,西南联大这个大学就是因为在抗日战争时期才成立的一所大学,他有几个重点大学的学生聚集的。在这里日子非常的艰苦,但是他们学习的劲头一点都没有减弱,而且在这段时间内出了非常多各个领域的专家。

二、他正是因为深刻的研究这些书本上的内容,才能够制造出两弹一星这样的原子弹武器。

我们可以看到,朱光亚的笔记非常的工整,而且是全英文的书写。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他的文化水平是非常的高的,他正是因为深刻的研究这些书本上的内容,才能够制造出两弹一星这样的原子弹武器。

三、原子弹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也知道,这些原子弹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可以不使用,但是我们不能够没有。因为落后就会挨打,如果你手中没有武器的话,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攻打你。一旦你有了武器,别人就不敢轻举妄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朱光亚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正是因为他努力研究原子弹,这让我们能够过上如今这样的生活。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朱光亚年轻时候的学习笔记是非常的认真的,他身上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对此,你有什么其他看法?可以在评论区里说一下,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西南联大回忆感想赏析

这是一所大学,存在前后不过九年,却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爱国、进步、奉献精神的丰碑。

这是一座文化中心,身处边陲,却引领思想、服务社会,开启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绚烂的一页。

这就是战火中的西南联合大学。有人把它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大学之一,一位外国学者甚至认为,“西南联大的历史将为举世学术界追忆与推崇……联大的传统,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可继承的一宗遗产”。

每年的11月1日,是联大校友欢聚的节日,如今,70年过去了,当年的热血青年早已步入耄耋之年,而西南联大的光芒仍然长久地留存在世人心中。

是什么让这短暂的九年成为中国教育及文化史上永远的辉煌?是什么让这座在国难中诞生、于困苦中坚守的特殊学府蜚声中外、名扬四海?尽管时代背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西南联大留下的,更值得今天的我们深深思考。

战火纷飞中的教育奇迹

抗日战争的烽火催生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所特殊的大学。1937年,日寇铁蹄进犯华北,践踏神州。以天下国家为己任,背负求富求强、振兴国家之志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被迫南迁,先是南下长沙,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西迁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7年11月至1946年7月,在纷飞的战火中,联大师生和衷共济,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历尽艰辛而办学不辍,这是战时高等教育的奇迹,也开创了古今中外教育史上出色的联合办学之先河。

就是在这不到九年的时间里,先后有约8000人在西南联大就读,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国防等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

在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6位是联大学生;

2000年以来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9位科学家中,有3位是联大学生;

新中国成立后的两院院士中,联大师生有164人,其中联大学生有90人。

联大校友录上,还有两个更为耀眼的名字——杨振宁、李政道,两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联大的奇迹远未止于这些数字。一部部著作在硝烟中问世:华罗庚完成了开创性的著作——《堆垒素数论》;吴大猷的《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及结构》被视为该领域的经典;还有张青莲的《重水之研究》、赵九章的《大气之涡旋运动》、孙云铸的《中国古生代地层之划分》、冯景兰的《川康滇铜矿纪要》、马大猷的《建筑中声音之涨落现象》、闻一多的《楚辞校补》、冯友兰的《新理学》、陈寅恪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汤用彤的《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等等大批奠基性论著。而同样在那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杨振宁在两位导师的辅导下,完成了对他一生科研事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学士论文;李政道读完了他的物理学业,为日后的成就奠定了至为关键的基础。

西南联大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耀眼成就,抗日救亡的铁流中同样有他们刚毅坚卓的身影。九年间,先后共有1200余名联大学子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大军,有14位联大学子献身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

1946年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落成。在这块由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撰文、中国文学系闻一多教授篆额、中国文学系主任罗庸教授书丹的'纪念碑上,镌刻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共834人。据说,实际从军人数远大于留名数。

传道解惑中的治学之风

曾长时间在西南联大主持校务的梅贻琦先生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现在被许多大学校长引为经典。而在当年的西南联大,已得到最好的体现。

这也是联大给予我们重要的启示:办教育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师资力量,办学校必须全心全意依靠教师。

西南联大熔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校风于一炉,集三校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于一堂,可谓大师云集,群星璀璨。据统计,联大的教师队伍常年稳定在350人左右,包括教授、副教授、合聘教授、讲师、专任讲师、教员及助教,而教授副教授就占了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在179名教授副教授中,还有150多名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曾留学欧美的学者。

这些教师虽来自不同的学校,有各自不同的学术风格和学术流派,却有着共同的师道尊严和价值判断,爱国爱生,忠诚教育,治学严谨,不苟且、不浮躁,都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他们教书育人,爱之以德,不厌不倦,自敬其业,不忧不惑,自乐其道,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南开大学教授梁吉生认为,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够创造中国高等教育的奇迹,关键在于有这样一支值得信赖的教师队伍。“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为我们树立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光辉榜样。”

而联大也真心实意地依靠这支教师队伍,成立“教授会”和几十个专门委员会,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实行“教授治校”制度,秉持“殊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的教育理念,尊重教师的主体精神,创造了民主和谐的治学环境。

86岁的张瑞蕃老人1939年就读于西南联大物理系,他至今仍难忘联大民主的学风:“老师从不强迫学生学什么”。教师开课都是按自编教材讲授,一般不受干扰。与此同时,相当多的教授主张“通才教育”,认为打好“博”的基础才易于求专求精。课时安排上,让学生有充分自学的时间,去独立思考,自觉钻研,鼓励学生勤学勤思,不读死书,不死读书。

七十年风雨兼程,联大已成历史,而在许多人心中,联大永存。刘东生院士曾说:“66年来,我没有离开过西南联大!”

[链接:西南联大的诞生]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伴随着宛平城外绵密的枪声,北平告急!天津告急!华北告急!

战火中,当时最为著名的三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惨遭摧残。为保存文化力量,三校合迁湖南,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7年11月1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始上课。但不到两个月,南京又陷入敌手,武汉、长沙为之震动。面对华北沦陷、中原动荡、三吴烽火、九夏蜩螗之势,长沙临时大学被迫再度南迁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这个中国教育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由此诞生。

大部分师生经广州、香港乘船到越南海防,再转滇越铁路进入云南。另有200多名同学组成步行团,在闻一多、黄子坚、曾昭抡、吴征镒等11位教师组成的辅导团带领下,栉风沐雨,徒步行军3500里,历时68天,横穿湘黔滇三省,完成了世界教育史上一次罕见的远征。

西南联大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共主校务。1938年5月4日,西南联大在昆明正式上课,分理、工、文、法、师范五学院,共26个系,两个专修科,1个先修班;学生总数3000人,规模之大,在抗战时期堪称全国第一。西南联大汇集了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师资充实,人才济济,融合了北大的“兼容并蓄”之风,清华的“严谨求实”之风和南开的“活泼创新”之风。

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于1946年解散,三校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其师范学院留昆续办,即现在的云南师范大学。

关于西南联大的记忆

这个草创的新大学有一个传统,那就是民主与科学的传统。在那强敌深入、风雨如晦的日子里,弦歌不辍确是一回事。但更重要的是精神境界……追求民主与科学确是当时我们的共同认识和信念。(陈岱孙)

我们这些西南联大的学子,深深地怀念着在“爱国、民主、科学”精神和“刚毅坚卓”校训熏陶下的岁月,深切感谢母校和老师们辛勤的培养之恩。(朱光亚)

西南联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我在那里受到了良好的大学本科教育,也在那里受到了同样良好的研究生教育,直至1944年取得硕士学位。战时,中国大学的物质条件极差,然而,西南联大的师生却精神振奋,以极严谨的态度治学,弥补了物质条件的不足。(杨振宁)

回忆昆明联大时清坐茶馆日复日设备简陋学习勤研究启蒙发源地——李政道西南联大的八年,最可贵的是敬业和团结精神。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西南联大三校之间均如此。联大师生敬业精神和友爱、团结的优良传统,是能造就众多人才,驰名于中外的主要原因。在抗战期间,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不能亲赴前线或参加战斗,只有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坚持谨严创造的精神,自学不倦,以期有所贡献于祖国。(郑天挺)

联大所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我看一是因为有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师,二是因为培养了一批有创造力的学生,三是因为学术自由,领导民主,员工精干。(许渊冲)

正常的教学都如此困难,要进行研究几乎有些可笑。但我们这些避难的教授们坚定地相信研究是保持知识进步的最有效的方式。(任之恭)

回首往事,西南联大给予我的教育永志不忘,由此确立我的报效祖国的决心永世不移。(陈茹玉)

在联大的几年,给我脑海里打下烙印最深的是“穷则思变”四个大字,就是再穷也要拿出一流成果,出一流人才,学生要学出好名堂、好成绩。

相关推荐:

如何评价西南联大的历史地位

哪一种清酒是日本清酒的最高等级

地漏选购注意哪些事项

如何评价西安交大计算机系

哪一种去油的洗发水比较好推荐下

如何评价武则天的功与过

哪一种手表叫古什么牌子的

如何选购家用抽湿机

标签: [db:标签]

声明:《如何评价西南联大的历史地位》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如何评价西南联大的历史地位

    1、西南联大的存在使中国的至少是精英的教育继续下去,高等教育得以延续。2、西南联大的存在使一大批顶尖学者和泰斗没有在战火纷飞中沦为亡国...

    百科 日期:2023-03-27

  • 微软正式预售Xbox无障碍控制器手柄,售价99美元

    9月5日消息 今年5月中旬,微软发布了这款Xbox Adaptive Controller(Xbox无障碍控制器),旨在满足玩家具有特色的移动性和控制需求,当然这适合任何...

    数码 日期:2023-03-27

  • 哪一种清酒是日本清酒的最高等级

    菊正宗是日本清酒的最高等级,菊正宗是日本一家清酒酿酒企业,其全称是菊正宗酒造株式会社。自1659年创业至今,已经有350多年的历史。其总公司位...

    百科 日期:2023-03-27

  • 地漏选购注意哪些事项

    1、如今商场里的地漏有很多种,它们的功能也各不相同。我们可以将它们简单的分为普通地漏和洗衣机专场地漏,洗衣机专用地漏是在地漏的中心部位...

    百科 日期:2023-03-27

  • 如何评价西安交大计算机系

    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在全国名列前茅,师资力量雄厚。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是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的首批试办的示范性软件学院。学院现有“软...

    百科 日期:2023-03-27

  • 高通“Snapdragon 1000”再度曝光:支持Windows10 on ARM系统

    9月5日消息,高通公司已计划进军PC市场,该公司正在为运行Windows10 on ARM的PC开发高端旗舰处理器。近期,新骁龙Soc芯片跑分现身Geekbench平台,全...

    数码 日期:2023-03-27

  • 哪一种去油的洗发水比较好推荐下

    1、海飞丝:是宝洁公司的一款洗发精产品。1963年,全球第一支含有活性去屑成分,可有效去除头屑的洗发露诞生,自此,有效去除头屑成为海飞丝深受全球...

    百科 日期:2023-03-27

  • 如何评价武则天的功与过

    1、武则天的功: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

    百科 日期:2023-03-27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