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明朝有多少皇后

明朝有多少皇后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3-29 手机版

明朝皇后列表以明朝皇帝列表为纲,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皇后始至崇祯皇帝朱由检皇后周玉凤止,明朝皇后列表共统计明朝有32位皇后,其中4位被废黜,也有多位为追封。明太祖朱元璋孝慈高皇后马秀英,安徽宿州人,史载马氏仁慈、聪明、有见识,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原配妻子,朱元璋称帝后,立马氏为皇后,马氏勤于内治,史书记载宋朝的皇后大都比较贤良,马氏就将宋代的家法汇编成册,让后妃们朝夕攻读,由于马皇后的这一措施,使得明朝的皇后贤惠的占了大多数,也很少出现外戚专权的局面,可以说马氏为明政权

明朝皇帝皇后名单?按照先后的顺序

1、明太祖朱元璋,皇后为孝慈高皇后马氏。

2、明惠宗朱允炆,皇后孝愍让皇后马氏。

3、明成祖朱棣,皇后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徐氏。

4、明仁宗朱高炽,皇后诚孝张皇后张氏。

5、明宣宗朱瞻基,皇后2位,分别是恭让胡皇后胡善祥、孝恭孙皇后孙氏。

6、明英宗朱祁镇,皇后2位,分别是孝庄钱皇后钱氏、孝肃周皇后周氏。

7、明代宗朱祁钰,皇后2位,分别是孝渊汪皇后汪氏、肃孝皇后杭氏。

8、明英宗朱祁镇,皇后2位,分别是孝庄钱皇后钱氏、孝肃周皇后周氏。

9、明宪宗朱见深,皇后4位,分别是吴废后吴氏、孝贞纯皇后王氏、孝穆皇后纪氏、孝惠皇后邵氏。

10、明孝宗朱祐樘,皇后为孝康敬皇后张氏。

11、明武宗朱厚照,皇后为孝静毅皇后夏氏。

12、明世宗朱厚熜,皇后4位,分别是孝洁肃皇后陈氏、张废后张氏、孝烈皇后方氏、孝恪杜皇后杜氏。

13、明穆宗朱载垕,皇后2位,分别是孝懿庄皇后李氏、孝安皇后陈氏。

14、明神宗朱翊钧,皇后2位,分别是孝端显皇后王氏、孝靖皇后王氏。

15、明光宗朱常洛,皇后3位,分别是孝元皇后郭氏、孝和皇后王氏、孝纯皇后刘氏。

16、明熹宗朱由校,皇后为懿安皇后张氏。

17、明思宗朱由检,皇后为孝节周皇后周氏。

扩展资料:

明朝后妃制度:

明太祖制定后妃制度的目的十分明晰:一是治天下首先要治理好家,家要管好就必须严守夫妻之道。二是后妃的职责是生儿育女、侍候皇帝和管理宫女,严禁过问宫外之事和参预朝政。三是强化教育,树立典范。四是严格等级,恩宠适度,尊卑有序。

在后妃的编制方面,明初不拘所谓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之数,设皇后一人,妃子数人,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昭仪、婕妤、贵人、美人等人数不等。

嘉靖十年仿古礼册立九嫔,位在妃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后妃

百度百科-明朝皇后

明朝有多少皇后???

明朝皇后列表以明朝皇帝列表为纲,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皇后始至崇祯皇帝朱由检皇后周玉凤止,明朝皇后列表共统计明朝有32位皇后,其中4位被废黜,也有多位为追封。

明太祖朱元璋孝慈高皇后——马秀英:

马秀英(1332-1382年),安徽宿州人,史载马氏仁慈、聪明、有见识,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原配妻子,朱元璋称帝后,立马氏为皇后,马氏勤于内治,史书记载宋朝的皇后大都比较贤良,马氏就将宋代的家法汇编成册,让后妃们朝夕攻读。正是由于马皇后的这一措施,使得明朝的皇后贤惠的占了大多数,也很少出现外戚专权的局面,可以说马氏为明政权的稳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382年(洪武十五年八月)卒,年51岁。太祖甚悲恸,遂不复立后。是年九月葬孝陵,谥曰孝慈皇后。1403年(永乐元年六月)上尊谥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1538年(嘉靖十七年)加上尊谥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明惠帝朱允炆皇后——马恩惠:

马皇后,明惠帝朱允炆嫡妻,光禄少卿马全之女。洪武二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璋亲册为皇太孙妃,明惠帝即位,于建文元年二月,册立为皇后。生二子,和简太子朱文奎,润怀王朱文圭。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燕王朱棣从金川门攻入京师应天府,惠帝在宫中举火,马皇后自焚。

永乐成祖朱棣仁孝文皇后——徐妙云:

徐皇后生于1362年(元朝至正二十二年),闺名徐妙云,比成祖小2岁,明洪武九年正月二十七日,15岁的徐氏嫁给17岁的燕王朱棣为燕王妃。徐氏仁孝温和,马皇后不只一次当众称赞这位儿媳妇。

1376年(洪武九年)被册封为燕王妃,1402年(建文四年)被册立为皇后,1407年(永乐五年)七月崩于南京,时年46岁,朱棣对结发妻子的去世非常悲恸,他为徐皇后上谥号曰仁孝,并从此不再立后。1413年(永乐十一年二月)葬于长陵。

洪熙仁宗朱高炽诚孝昭皇后——张氏:

张皇后,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河南永城人,父亲张麒,兄弟有彭城伯张泉,都督张升。1396年(洪武二十九年),朱高炽被立为燕王世子,同时封张氏为燕世子妃。1404年(永乐二年),又册封为皇太子妃。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成祖夫妇尽心周到,很得公婆的欢心。

明仁宗朱高炽虽贵为太子,其实东宫地位一直不稳,二十年来,太子的位置屡受亲生弟弟的威胁,几度面临被废的情形,最后得以巩固地位并登基为帝,其中有不少是张氏的功劳。

明仁宗即位,册立为皇后。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1442年(正统七年十月十八日)去世,谥“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葬献陵。

宣德宣宗朱瞻基皇后——胡善祥:

胡皇后,初选为皇太孙妃,孙氏被选为嫔。宣宗即位,册封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胡后身体不好,常常有病,渐被宣宗冷落。宣宗为立孙氏为后,命胡后上表辞位,以早定国本(太子)。宣德三年三月,胡后辞位,退居长安宫,贵妃孙氏被正式册立为皇后。

宣宗朱瞻基孝恭章皇后——孙氏:

孙氏,邹平人,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年幼时,因容貌俊美,被诚孝皇后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看中,常常入宫说孙忠有个好女儿,被选入宫内,当时年仅10余岁,明成祖命养在张氏宫中。后宣宗(当时为皇太孙)到了结婚年龄,济宁人胡氏,被选为皇太孙妃,孙氏被选为嫔。宣宗即位,册封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

按照旧时的宫廷礼制,皇后被册封后赐金册宝(印),贵妃以下有册无宝。孙氏入宫后,极受宣宗宠爱,宣宗遂破格于1426年(宣德元年五月),向太后请示,制金宝赐与孙氏。此后,明代诸帝贵妃被册封,均册、宝俱备。

胡皇后没有生育,贵妃也无子,而是暗取宫人子,宣称是自己的儿子,即明英宗朱祁镇。明宣宗愈发宠爱她,以胡皇后无子所以理应让贤,逼胡皇后上表逊位。宣德三年(1428年),宣宗废胡皇后,册立孙贵妃为皇后。

正统英宗朱祁镇孝庄睿皇后——钱氏:

钱皇后,明英宗元配,海州人,都指挥佥事(后封安昌伯)钱贵的女儿。1442年(正统七年)立为皇后。1449年(十四年),明英宗被瓦剌部俘虏,为迎明英宗回朝,她把自己宫中的全部资财输出,每天悲哀地呼天号地,祈求神灵保佑明英宗。累了就就地而卧,睡梦中跌倒在地,以致股骨折断伤残。终日哭泣,又哭瞎了一只眼睛。第二年,英宗被释归,幽居在南宫。1457年正月,太监曹吉祥勾结武清侯石享,发动政变,迎南宫英宗登基,史称"南宫复辟"。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加“慈懿”徽号。

钱皇后没有生育儿女。英宗长子朱见深,是周贵妃所生,见深被立为皇太子,周贵妃母凭子贵,傲慢无礼。英宗担心将来太子即位后,不尊崇钱皇后地位。所以,在临终前,遗命大学士李贤:"钱皇后千秋万岁后,应与朕同葬!"1468年(成化四年六月二十六日),钱氏病故。谥“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九月四日葬裕陵。

天顺英宗朱祁镇孝肃皇后——周氏:

英宗死后,十六岁的朱见深即位,是为宪宗。周贵妃嫉妒钱皇后,想只立她一人为太后。由于大学士李贤、彭时力争,才同意两宫并尊为太后。钱皇后为慈懿皇太后,周贵妃为皇太后,两宫地位相等。

在为英宗营建裕陵时,李贤等大臣考虑到一帝二后的特殊情况,提议地宫建三个棺位却遭到宪宗的反对。1468年六月,钱太后病逝。周太后反对钱后与英宗合葬。百官便跪在文华门外大哭,从巳时哭道申时,才使宪宗勉强同意。

同年九月,钱皇后葬裕陵,谥"孝庄皇后"。钱皇后虽葬裕陵,并没有与英宗合葬在一处,而是同隧异室,葬在离英宗玄宫数丈远的左配殿中,并堵塞了两殿之间的市道。

周太后去世时,明孝宗提出埋葬钱皇后不合礼制的事,欲打通而道。钦天监说:“通陵事,岁向不利”。未能改变。周皇后1504年三月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谥为“孝肃皇后”,同年四月十八日,以皇后礼葬裕陵。

景泰代宗朱祁钰孝渊景皇后——汪氏:

汪皇后(?-1505年)正统十年,册汪氏为郕王妃。正统十四年冬,明英宗朱祁镇被俘,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册汪妃为皇后。汪皇后甚有贤德,见京师诸死事及老弱遇害者暴骨原野之时,心怀不忍,令官校掩埋安葬。汪皇后只生育两女而无子。景泰三年,杭妃生子朱见济,景帝欲立为太子,而废原太子朱见深(英宗长子),汪皇后执意不可,因而触怒景帝,尔后被废,改立杭妃为皇后。

明英宗复位的时候,降景帝为郕王,汪氏复称郕王妃。明景帝崩后,明英宗让其后宫唐氏等人殉葬,论及汪氏殉葬与否时,李贤不赞同,以汪氏已废且幽禁深宫,况两女年幼,应不予殉葬。后来英宗同意,汪氏得以活命。

朱见深复立为太子后,知道汪氏当年支持继续以他为太子,因而对汪氏相当孝敬。因英宗之意,汪氏从宫中迁至郕王府,并得以将所有私产和服侍她的宫女太监带出宫中。

正德元年十二月,汪氏薨逝,帝臣议祭葬礼。大学士王鏊建议道:“以妃嫔之礼入葬,祭祀以皇后之礼。”,遂合葬汪氏于金山景泰陵。正德二年,明武宗上尊谥曰贞惠安和景皇后。南明弘光帝即位,改上谥号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

景帝朱祁钰肃孝杭皇后——杭氏:

杭氏(?—1456),明代宗(景帝)朱祁钰的第二任皇后。死后谥为“肃孝皇后”。英宗复位,削皇后号,毁所葬陵。她作为明代宗继皇后的身分不被明朝正史认可。算是明代后妃中的一位悲剧人物。

成化宪宗朱见深皇后——吴皇后:

明宪宗为太子的时候,明英宗为其选择合适的配偶,于是选出十二名美女,最后留王氏、吴氏、和柏氏三人于后宫。明英宗中意王氏,但在太监牛玉的劝谏下,最后由钱太后、周太后选中吴氏。

天顺八年(1464年)七月,册立吴氏为皇后。一个月之后,宪宗欲废去吴皇后,周太后疼爱儿子,便随着宪宗废黜吴氏,改册王氏为皇后。

明宪宗朱见深孝贞纯皇后——王氏:

王皇后是明宪宗朱见深第二任皇后。万贵妃宠冠后宫,王皇后不妒不闹,从不要万贵妃对自己执妃妾之礼。宪宗多次欲废王皇后改立万贵妃为皇后,但王皇后为人非常小心隐忍,无故可废,因此王皇后终于得做皇后二十余年,但期间被临幸仅仅数次。

明孝宗即位后,尊嫡母王皇后为皇太后。明武宗即位后,尊王氏为太皇太后。1511年1月(正德五年十二月),上徽号曰慈圣康寿太皇太后。1518年(正德十三年二月),王太皇太后逝世,年60多岁,上尊谥曰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合葬茂陵,祔太庙。

宪宗朱见深孝穆皇后——纪氏:

纪氏,孝宗生母,广西贺县人,是当地少数民族土官的女儿,成化时南征,俘人宫中。因她机警通文,被授为女史,管理皇家典籍。一次,宪宗偶然来到内藏,见纪氏对答合意,就在内藏私幸了她。纪氏从此有了身孕。1475年(成化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纪氏突然死去。宫里传说是万贵妃乘宪宗召见纪氏时,在酒中下毒,纪氏被毒害而死,孝宗年已6岁。

宪宗朱见深孝惠皇后——邵氏:

邵氏,昌化人,邵林之女,小时候因家贫,卖给了杭州镇守太监,由此被送进皇宫。邵氏“知书,有容色”,初居外院,一天晚上,皓月当空,邵氏即兴吟咏她所作的《红叶诗》,宪宗偶然从那里经过,隐约听到,遂召幸,册立为宸妃,进贵妃,生兴王朱佑杬及岐、雍二王。世宗入继大统后,邵氏已因年老双目生翳。她听说自己的孙子当了皇帝,拉世宗到自己跟前,从头摸到脚,非常高兴。世宗将她尊为皇太后,嘉靖元年(1522年)上尊号“寿安”,十一月十八日去世,谥“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佑圣皇太后”。弘治

孝宗朱佑樘孝康敬皇后——张氏:

张皇后(?——1541年),明孝宗皇后,兴济人,父国子监生张峦。生明武宗朱厚照、蔚悼王朱厚炜和太康公主朱秀荣。1487年(成化二十三年)选为太子妃。弘治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册立为皇后。明武宗登基,尊为皇太后。1510年(正德五年),上尊号“慈寿皇太后”。明世宗嘉靖帝入继大统,称“圣母”,加尊号“昭圣慈寿”。1524年(嘉靖三年),加“昭圣康惠慈寿”,改称“伯母”,1536年(十五年),复加上“昭圣恭安康惠慈寿”。二十年八月八日去世,谥“孝康端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十月九日葬泰陵。丈夫孝宗在世期间未曾册封嫔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终生一夫一妻的皇帝。

正德武宗朱厚照孝静毅皇后——夏氏:

夏皇后,明武宗朱厚照皇后,上元人。正德元年,册立为皇后。嘉靖元年,明世宗入继大统,因为与夏皇后为叔嫂关系,故夏皇后不能当太后,但又要与世宗的陈皇后区别,因此上尊称曰庄肃皇后。嘉靖十四年正月崩,合葬康陵,祔庙。

嘉靖世宗朱厚熜孝洁肃皇后——陈氏:

陈皇后(1508年-1528年),明世宗朱厚熜第一任皇后,元城人。1522年(嘉靖元年),陈氏经选美入宫,九月册立为皇后。明世宗性子严厉。嘉靖七年十月,明世宗与皇后同坐,张妃和文妃进茗,明世宗循视其手。陈皇后恚怒,投杯起立,世宗勃然大怒。皇后惊悸,当时身怀有孕,未能保住孩子,堕娠而崩,年21岁。

丧礼从杀。世宗素服驾临西角门十日,即是玄冠玄裳驾临奉天门,谥曰悼灵皇后,葬于袄儿峪。出葬之日,梓宫出王门,百官一日临。给事中王汝梅谏劝,世宗还在气头上,不听。嘉靖十五年,礼部尚书夏言议请改谥,当时世宗的怒气早没了,于是改谥为孝洁皇后。

皇后——张氏:

1522年(嘉靖元年)张氏容貌美丽,肌肤白皙,选美入宫,九月册封为顺妃。嘉靖七年,因嘉靖帝在喝茶时偶尔循视顺妃的手,怀孕的陈皇后见之大怒,投杯起立。嘉靖帝见状也大怒,陈皇后因惊流产,因此病死。三个半月后,嘉靖帝立张顺妃为皇后。

是时,明世宗追古礼,令皇后率嫔御在北郊亲手喂蚕,又命皇后率六宫听讲章圣《女训》于宫中。1535年(嘉靖十三年正月初六),废张皇后,改居别宫。嘉靖十五年闰月十二月(1537年),张氏薨,年约30岁左右,丧葬仪礼皆比同明宣宗的胡废后。

孝烈皇后——方氏:

方皇后,世宗第三后,江宁人,左都督安平侯方锐女。世宗即位10年,尚未得子。大学士张孚敬上言:“古者天子立后,并建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妇、八十一御妻,所以广嗣也。隆下春秋鼎盛,宜博求淑女,为子嗣计。”世宗遂于嘉靖十年(1531年)三月,选方氏(即方皇后)、郑氏、王氏、阎氏、韦氏、沈氏、杜氏、九人册封为九嫔。

方氏被册封为嫔后的第三年,世宗的第二位皇后张氏被废。方氏因“端慎不怠,甚称帝意”,被册立为皇后。并册僖嫔沈氏为辰妃,丽嫔阎氏为丽妃以副之。

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十八日),方氏逝世,世宗因她在嘉靖二十一年的“宫婢之变”中救过自己的命,下令以元配皇后礼仪葬永陵,并命将其棺椁停放于皇堂(玄宫主室)棺床上左侧,经礼部大臣建议,仍命放置右侧。谥孝烈皇后。隆庆初,上尊谥“孝烈端顺敏惠供诚袛天卫圣皇后”。

孝恪皇后——杜氏:

杜皇后,穆宗生母,大兴人,庆都伯杜林女。嘉靖十年(1531年)封康嫔,十五年(1536年)进封为妃。三十三年(1554年)正月十一日去世,赐谥“荣淑”,葬金山。穆宗即位,当时,孝洁陈皇后、世宗皇帝的棺椁一同葬入陵内。其安葬的情况有“依次列袝”的记载,这说明,永陵一帝三后系同葬一室。

任隆庆穆宗朱载垕孝懿庄皇后——李氏:

李皇后,昌平人。穆宗为裕王,选为妃,生宪怀太子。嘉靖三十七年四月薨。帝以部疏称薨非制,命改称故,葬金山。穆宗即位,谥曰孝懿皇后,封后父铭德平伯。明神宗即位,上尊谥曰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合葬昭陵,祔太庙。

明穆宗朱载垕孝安皇后——陈氏:

陈皇后(?—1596年),通州人。嘉靖三十七年九月,裕王妃李氏(孝懿庄皇后)薨,选陈氏为裕王继妃。隆庆元年,册立为皇后。皇后无子,又多病,而居别宫。明神宗即位,上尊号曰仁圣皇太后,居慈庆宫。万历六年,尊为仁圣贞懿皇太后,万历十年,尊为仁圣贞懿康静皇太后。

初时,明神宗万历帝在东宫,每天早晨谒奉先殿、朝父皇明穆宗及生母李贵妃毕,必去陈皇后的地方问安,皇后闻履声而辄喜。明神宗登基后,孝事两宫无间。万历二十四年七月,陈太后崩,谥曰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祀奉先殿别室。

万历神宗朱翊钧孝端显皇后——王喜姐:

王皇后(1565年一1620年),名喜姐,明神宗朱翊钧皇后,余姚(浙江余姚)人,生于京师。1578年(万历六年)正月,册立为皇后。生有皇长女荣昌公主。王喜姐成为皇后后,行事端谨小心,颇有慈孝的美名,事婆母孝定太后(神宗生母)得其欢心;明光宗为太子的时候,数度危疑,皇后调护备至;郑贵妃专宠,皇后百事容让从不嫉妒;因此她正位中宫四十二年,虽然无宠无势但后位却一直没有动遥,她又将常年强装笑脸的压抑怨气发在下人身上,被她杖杀的宫中婢仆不下百人。

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四月),王喜姐崩逝,年57岁。谥号孝端皇后。

孝安皇后——陈氏:

北京通州人,国子监监生陈景行(陈氏入选裕王继妃后,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九月)选为裕王继妃,1567年(隆庆元年)册立为皇后。陈氏无子,且多病,颇受穆宗冷落。万历二十四年七月十三日,陈皇后病故。神宗上尊谥为“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葬昭陵。

孝定皇后——李氏:

通州永乐店人,神宗生母,初为宫嫔,待穆宗于裕王府中,1567年(隆庆元年三月)封皇贵妃,1573年(万历元年)被神宗尊为“慈圣皇太后”,万历四十二年二月九日病故,享年70岁。

万历神宗朱翊钧孝端显皇后——王氏:

王氏,神宗元配,浙江余姚人,永年伯王伟之女,生于京师。1578年(万历六年二月)册立为皇后。

孝靖皇后——王氏:

王皇后,明光宗生母。宣府都司左卫人,原任锦衣卫百户赠明威将军指挥佥事王朝寀之女。生于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二月初二选入皇宫,初为慈宁宫宫人,侍奉孝定皇太后。后被神宗私幸有孕,于万历十年六月册封为恭妃,同年八月生光宗朱常洛。万历三十四年四月进封为皇贵妃,万历三十九年九月病故。

泰昌光宗朱常洛孝元贞皇后——郭氏:

孝元皇后郭氏(?—1613年),顺天人。明光宗朱常洛第一任妻子,后追封为皇后。父郭维城,因为女儿的缘故,封博平伯,后进博平侯。郭维城逝世后,兄郭振明承嗣。郭氏于万历二十九年被册为太子妃。她为光宗生育了一个女儿,即皇长女怀淑公主朱徽娟,七岁夭折。

郭氏于万历四十一年十一月逝世。因太子朱常洛不受父亲明神宗的喜欢,太子地位一直受到郑贵妃母子的威胁,明神宗不愿意郭氏按太子妃的规格发丧,与大臣们发生争执,故郭氏死后两年多不能安葬。直到万历四十三年,轰动朝野的“梃击案”发生,太子的处境受到普遍的同情,明神宗为了平息舆论的愤怒,这才给郭氏谥为“恭靖太子妃”,并按太子妃的规格发丧。

明熹宗登基,为嫡母上尊谥曰“孝元昭懿哲惠庄仁合天弼圣贞皇后”,迁葬庆陵,祔庙。

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册立为皇太子妃,生怀淑公主,四十一年去世。

孝和太后——王氏:

王皇后,熹宗朱由校生母,顺天府人,新城伯王钺之女。初为选侍,因生熹宗,封为才人。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去世。

孝纯太后——刘氏:

刘皇后,崇祯帝朱由检生母,宛平人,瀛国公刘应元之女。初为淑女,后被打入冷宫,病逝后葬京西金山。

天启熹宗朱由校孝哀悊皇后皇后——张嫣:

张嫣(1606-1644年),字祖娥,小名宝珠,为河南祥符人,天启元年,选后时,被选入宫中。当时15岁。张嫣体态丰满,被天启的乳母客氏嫉妒。不愿选她做皇后,无奈天启帝一眼就看中了张氏,封为皇后,其父张国纪在女儿被册立为皇后之后,父以女贵的被受封为太康伯。史载张嫣“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

张嫣个性严正,很有皇后风范,是位能母仪天下的女性,明熹宗病危,遗命传位自己的五弟信王、日后的明思宗朱由检。而明思宗之所以能够登基为帝,其中张嫣出了很大的力,因此在思宗登基后,上尊号曰懿安皇后。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都城,眼见明朝亡国在即,明思宗命自己的周皇后和袁贵妃自尽殉国,又挥剑砍断了自己十五岁的长女长平公主之左臂,同时也挥剑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幺女—昭仁公主,至于懿安皇后张嫣,则在自己的寝宫中上吊自杀身亡,殉国明节。

清世祖顺治元年,顺治帝命人将张嫣和明熹宗合葬德陵。弘光元年三月甲申朔己亥十六日,明安宗上懿安皇后谥曰孝哀慈靖恭惠温贞偕天协圣悊皇后。

崇祯思宗朱由检皇后——周玉凤:

明思宗的皇后周玉凤是嘉定娄塘周奎的女儿,被选为当时还是信王的王妃,崇祯即位后,立为皇后。皇帝最宠爱貌美无双,且琴棋书画,刺绣烹调,弓马骑射无一不能的田贵妃。周皇后当然对此深感不满,时时在田面前端出皇后的架子故意使其难堪。

一年除夕田贵妃按例赴周宫中朝贺,周有意拖延不及时召见,使田在寒冬腊月里于门外苦冻了许久。待其入内参拜毕,周又久久不发一言,态度冷淡,事后田向崇祯哭诉了此事。后来帝后在闲话中“偶然”谈及,言语间起了冲撞,皇帝将皇后一下子推倒在地,拂袖而去。几日后,崇祯忽然觉得自己当日对皇后的态度有些粗暴,叫人送一件貂皮褥子给皇后并代致问候起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歉意。不久,田终因恃宠失礼,一连几个月都没有见到皇帝。一日帝后观花时,周提出是否可以请田来共赏?崇祯听后只是笑笑没有回答,算是默许。于是周将田以宫车接到,帝后,后妃,帝妃间遂和好如初。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都城,崇祯命其自裁。清朝追谥为庄烈愍皇后,南明追谥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

明朝的皇后 明朝的皇后简介

1、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皇后始至崇祯皇帝朱由检皇后周玉凤止,明朝皇后列表共统计明朝有32位皇后,其中4位被废黜,也有多位为追封。明朝皇后群体具有五大特征,出身寒微、外戚孱弱、相貌端庄、羸弱多病;稳重严正、宽厚隐忍、恪守职分、竭力辅政、膝下少子、处境艰危。封建皇权存在一天,女性便永远无法逃脱被无情摧残的悲惨命运。

2、明朝为了切实保证皇帝血脉的纯正性与优良化,他们采取了许多不同以往朝代的做法。

3、比如在挑选皇后的问题上,就在考量外在条件之外,还加上了政治需要。

4、为避免前朝外戚干政的教训,严格控制后族的势力,明朝皇后尽可能多挑选民间的小家碧玉。

明朝皇后有几位?

明代后妃制度在洪武初年由太祖朱元璋钦定,其相关条款被写进《皇明祖训》,要求子孙世世遵守。后世皇帝虽然在妃嫔名号、编制、葬制等方面作过调整、改变,但对其主要内容都予以严格的执行。关于明代后妃制度,史书上并没有完整地记录,而是散见于诸多文献中。

编制与人选。

在后妃的编制方面,明初不拘所谓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之数,设皇后一人,妃子数人,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婕妤、昭仪、贵人、美人等人数不等。嘉靖十年(1531)仿古礼册立九嫔,位在妃下。而在后妃的人选上,明初规定,凡天子、亲王的后妃宫嫔,均通过选秀女方式,从家境清白的低级官员或平民百姓家选取,绝对禁止大臣以各种理由进献美女。因此 ,有明一代,除成祖徐皇后外,后妃“率由儒族单门入俪宸极”(《明史》卷108《外戚恩泽侯表》),有的后妃甚至连身世都搞不清楚。后妃选配的地域,明初一般在两京(北京、南京)附近,明中叶以后则主要限于北京附近。还有部分妃嫔由周边小国定期进贡,如成祖的权妃便来自朝鲜。

等级与待遇:

一是授予后妃以封号、尊号、微号和谥号。封号用以定后妃等级,明代后妃的封号按等级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昭仪、婕妤、才人、选侍、淑女等等。尊号是表示崇敬褒美,一般由新君即位时授予先帝后妃,其号为: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徽号是在尊号前加上歌功颂德的套语,可多次授予,但仅有部分后妃能够得到。谥号是后妃死后皇帝根据其一生言行事迹而颁予的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除极少数因特殊原因如被废外,后妃一般都能得到此称号。皇后的谥号字数按例为12字,但也有9字、13字和15字的;妃嫔谥号则例为二字,极少数妃嫔因受宠则享有6字谥号。

二是按等级颁发给后妃宝印。宣宗以前,只有皇后有册、有宝和有印,妃子有册、有印但无宝,嫔以下则只有册。皇后的册、印和宝是金制的,妃子的印金制、册镀金银,嫔册银制。宣宗因宠爱皇贵妃孙氏,制金宝赐之,从此,明代的皇贵妃也和皇后一样有了金宝、金册和金印。

三是冠服、车舆、仪卫卤簿皆有严格的规制。后妃冠服主要有礼服和常服两种,均配戴凤冠。凡皇后受册、谒庙、朝会,则着礼服,平时穿常服;皇后的礼服分为两种:一种为袆衣,一种为翟衣;每年正旦、冬至,皇后在宫中接受妃嫔和宫外命妇朝贺时着袆衣。常服则包括凤冠、霞帔和玉带。妃嫔受册、助祭和朝会时也着礼服,永乐三年(1405)皇妃冠服定制,搭配的大衫、霞帔佩饰与皇后相同;嘉靖十年(1531)定九嫔的冠服,大衫、鞠衣均与皇妃相同。皇后车舆有辂及安车、行障、坐障等;皇后仪仗可分为丹陛仪仗、丹墀仪仗、宫中常用仪仗等,根据需要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车舆和仪仗;妃嫔的车舆有行障二、坐障一,皇妃的车称凤轿,所用的行障、坐障和皇后一样,用红绫装饰。皇妃的仪仗只有一种。

四是殡葬制度前后虽有变化但依然在总体上有其等级格局: 皇后附葬帝陵,并附祀太庙,废后则另葬;自宪宗开始,升为太后的妃子亦可附葬先帝陵内,但不附祀太庙。明英宗前,妃嫔实行殉葬制,死后葬入山陵内或帝陵附近,但都附享陵内。据不完全统计,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和景帝五位皇帝殉葬妃嫔共70余名,其中太祖妃嫔殉葬的就达38人。在皇帝之前死去的妃嫔一般葬在金山。

管理及机构。

明初,从良家女子中选拔品貌端正、能书会写、通晓算法,年纪在15岁至40岁间的未婚者入宫任女官。女官机构为六局二十四司及一宫正司,分别掌管内宫的礼仪、诫令、宝玺、图籍、财帛、羽仗及衣食供给等事务,并对后妃言行予以导引,确保后妃行止有度,不得违礼越制,乃至结交外臣,干预政事。明太祖洪武五年,立六局一司。局曰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司曰宫正,秩皆正六品。每局领四司,其属二十有四,而尚宫总行六局之事。官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成祖以后,女官职责大多转归宦官,只剩下尚宝四司。

明代后妃制度的独特之处:(1)后妃选自民间,不重门第重品行,而且通过选秀女产生,不准大臣推荐;(2)妃嫔没有品级,女官的品级也较前代大大降低,到了中叶以后,女官逐渐淡出,其职责大都转由宦官承担;(3)对妃嫔实行殉葬,其野蛮程度为历朝历代所罕见;(4)对后妃的教育、管理以及对外戚的防范、抑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前所未有,尤其是外戚,在历史上势力最为孱弱。对此,《明史外戚传》评论道:“明太祖立国,家法严。史臣称其后妃居宫中,不预一发之政,外戚循理谨度,无敢恃宠以病民,汉唐以来所不及”。

相关推荐:

明朝有多少皇后

如何自己制作游戏

明朝有几百年的历史还有多少皇帝

墙面护角选什么材质好

如何自己制作一本同学录手工

明朝有几代皇帝哪代最厉害

消防建造师考哪些科目

如何自己制作人体润滑油

标签: [db:标签]

声明:《明朝有多少皇后》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