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如何评价牧野之战

如何评价牧野之战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2 手机版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牧野之战也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神秘的面纱。当时的记录下,帝辛尚不失为一个有严重缺陷的英雄人物,然而到了后世,纣王”却成了荒淫无耻、残暴不仁的昏暴之君,被泼上了越来越多的污水。与之相应,牧野之战这场血流漂杵”的征服战争,也就成了吊民伐罪的反抗暴政的正义之战。在后世儒家的传说中,周军前歌后舞”,没有杀一个人,没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溃,在人民的拥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宝座,从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天下太平。当然,这样的神话,在后世仍然一场又一场地上演,不过再也没有像牧野之战这样成功的了。

评价商周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有何历史意义?

牧野之战评论

周军取得牧野之战的彻底胜利决非偶然。首先是周文王、周武王长期正确运用“伐谋”、“伐交”策略的结果。它起到了争取人心,翦敌羽翼,麻痹对手,建立反商统一战线的积极效果。其次,是做到了正确选择决战的时机,即乘商师主力远征东夷未还,商王朝内部分崩离析之时,果断地统率诸侯联军实施战略奔袭,从而使敌人在战略、战术上均陷于劣势和被动,未暇作有效的抵抗。第三,适时展开战前誓师,历数商纣罪状,宣布作战行动要领和战场纪律,鼓舞士气,瓦解敌人。第四,在牧野决战的作战指挥上,善于做到奇正并用,予敌以巧妙而猛烈的打击,使之顷刻彻底崩溃。

商纣王之所以迅速败亡,根本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殷商统治集团政治腐朽,横行暴敛,严刑酷法,导致丧尽民心,众叛亲离。其次是对东方进行长期的掠夺战争,削弱了力量,且造成军事部署的失衡。三是殷商统治者对周人的战略意图缺乏警惕,放松戒备,自食恶果;四是作战指挥上消极被动,无所作为。加上军中那些临时仓促征发的奴隶阵上起义,反戈一击,其一败涂地也就不可避免了。

牧野之战意义

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殷商王朝的六百年统治,确立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为西周奴隶制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对后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小邦周”一战而胜“大邑商”,决非偶然。商纣暴虐,不得人心,内部反叛,成为商朝败亡的致命因素。商纣未能摆脱东西两面受敌的困境,顾此失彼,为周军造成可乘之隙。周文王卑事商纣,韬光养晦,暗图进取,政治攻势与军事蚕食相结合,夺得战略主动权。周武王正确选择决战时机,先发制人,达成战略进攻的突然性,终于一朝灭商。周人成功的谋略运用,标志着中国古代早期战略的形成。

牧野之战的影响,你认为有哪些呢?

引言:历史上有很多的战争都是值得观众去了解的,因为这些战争背后的故事 都是比较有意思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帮助人们去了解当代的历史。

一、牧野大战

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联军和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一次决战,这是由于地心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穷兵黩武,不仅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的矛盾,还导致了兵败自焚,让商场走向了灭亡,这场战争终止了600年的商王朝,从而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局面开辟了道路。

二、牧野大战的影响 

这场战争是中国上以少甚多和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争案例,他不仅结束了商朝六百多年的统治,还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为西周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牧野之战也为车站在军事上的使用开辟了先例,而且牧野之战当中体现的谋略和策略,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和变化具有不可描述的意义,所以牧野大战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历史。

三、牧野大战评价

自从战争当中所体现的谋略无论是对当时还是对现在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战争也被蒙上了一股神秘的面纱,在当时的记录下,底薪上不是为一个有着严重缺陷的人物,知道了后世他却成了荒淫无耻的暴君,而且也被泼上了很多的污水,在这场战争当中,也就逐渐成为了吊民伐罪反抗暴政的正义之战,但最终商城自行崩溃,在人民的拥立下武王登上了宝座,但是这样故事也在后世当中上演,但是也再也没有像牧野之战这样的成功战争。

古代战争故事《牧野之战》

大家好,我们将在这一站中来介绍一下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是上古时期,周举兵灭商的一次决战。武王在姜太公等人的辅佐下励精图治,使得国富民强。之后,他率领军队讨伐无道的昏君商纣,在牧野大败商军。

商汤建立商王朝后,历经六百年的时间,王位传给了纣王帝辛。纣王昏庸无道,在他统治下殷商迅速走向衰落。统治者治腐败,对内施以酷刑,对外连年征战,人民苦不堪言。统治阶级内部又矛盾重重,使得社会动荡不安。而此时商西部的属国——周却迅速发展强大起来。周经过几代贤明君主的经营,已经将势力延伸到了江、汉流域。文王姬昌继承王位后,重用有才能的贤士吕尚,积极谋划伐纣灭商。

周文王为了能顺利伐纣,通过一系列法令和措施,对内积极发展生产;对外争取其他方国,孤立商纣。在对商的关系上,文王表面上非常恭敬,取得纣王信任。他又假装大兴土木,装作贪图享乐来蒙蔽纣王。

各方面工作基本完成后,文王又与谋臣制定出正确的作战方针。首先剪除商的羽翼,从战略上包围商都朝歌。为此,文王首先征服犬戎、密须、阮、共等国,然后,集中力量向东发展,渡过黄河灭掉黎、邘、崇等属国,打通进攻商都的通路。文王还没有完成灭商大业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他即位后,接替父亲未完的事业,按照既定的方针加紧灭商的步伐。他先召集各方国国君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结盟,又派出大量间谍到朝歌,准备伺机伐纣。

不久,东夷族发动反叛,为平息反叛,纣王动用全国的兵力攻打东夷。商西线兵力空虚,而此时,其内部统治集团矛盾白热化,纣王任意胡为,残害忠言进谏的`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武王利用这一机会,乘虚而入,大举伐纣。

公元前1027年(一说前1057年)正月,周武王亲自率领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万人,讨伐商纣。不久,周军到达孟津,在那里与其他方国军队会合。武王带领联军冒雨从孟津向东迅速进军。东渡黄河后,大军直逼朝歌。周师在沿途中行军非常顺利并没有遇到抵抗,仅用6天时间,就到达牧野。

周军来攻的消息传到朝歌后,商王朝上下一片惊恐。纣王只好在仓促间部署防御。但当时商朝大军还在东南,没有办法立即赶回。于是,纣王把大批奴隶武装起来会同商都的守卫军共约17万人(一说有70万),自己亲自率领开赴牧野迎战。周军已经摆好阵势,武王在阵前庄严誓师,历史称之为“牧誓”。他声讨纣王听信谗言,不祭祀祖宗,残暴地对待忠臣和百姓等诸多罪行,使得将士们同仇敌忾、斗志昂扬。接着,武王又宣布声明了作战的行动要求:每前进六步、七步,就要停下来调整一下来保证队形的整齐;每击刺四、五次或六、七次,也要停顿好稳住阵脚。他还申明严禁杀害投降的商朝士兵。

誓师后,武王率军发动总攻。他先派吕尚带领一部分精锐挑战商军,牵制并迷惑敌人,使敌人手忙脚乱。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早就有归附武王之心,此时他们便纷纷调转矛头作为先锋冲向商军。武王趁机以主力猛烈冲杀。商军十几万大军顷刻间就土崩瓦解。纣王看到大势已去,当晚仓皇逃回朝歌,在鹿台上自焚而亡。周军乘胜追击,攻占了朝歌。商朝灭亡。之后,武王又兵分四路,征讨商朝各路诸侯,清除殷商残余势力。

周文王为了伐纣采取了那些措施?

周文王为了灭商伐纣,在政治上施行仁政,积极发展生产,重用贤士,得到人民的拥护。同时,他还积极发展对商纣的政治、外交攻势:请求纣王废除“炮烙之刑”争取其他方国,孤立商纣。文王曾帮助虞、芮两国公正地解决了领土纠纷。他还颁布法令维护并保护奴隶主们的利益。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文王扩大了政治影响,更进一步孤立了商纣。

商纣王怎样残害他的臣民?

商纣王宠爱美女妲己和宠臣恶来、费仲,残害百姓。为了让妲己开心,他大兴土木,扩建宫殿苑囿,以酒为池、悬肉为林,通宵达旦地宴乐。为了维持奢靡的生活,他残酷地剥削人民。为了残害触怒他的大臣,纣王还发明了一种名为“炮烙”的刑具。这是用铜铸成的空心柱子,里面可以点火。等到铜柱烧得通红时,他就下令将对他不满的臣民绑到柱子上活活烤死。他害死向他忠言进谏的王族大臣比干、废黜微子和箕子。纣王甚至会剥开孕妇的肚子,就为了看看胎儿是男是女。他的这些暴行,最终导致自己陷于众叛亲离、民怨沸腾的孤立境地。

评价

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运用战车作战初期的着名战例,它推翻了殷商六百年的统治,确立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为西周礼乐文明开始提供了条件。而此次战争所呈现出了谋略和作战艺术,对后世军事思想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牧野之战的历史意义,作用,文化,当今人们对它的评价.

意义:牧野之战结束了商六百多年的统治,为西周奴隶制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对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用:周文王于牧野大败商军,使商军十几万大军倾刻瓦解,周军乘胜追击。使商朝迅速灭亡。
文化:牧野之战,以其具有丰富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可以成为牧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牧野文化,则是对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新乡地区,古往今来的一切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技的传统以及当今现实的总体概括。
评说:第一,“一统天下”的意识和三代社会的进步。三代一统天下、统一王朝的确立,都为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第二,“得天下以仁”,对正义战争和仁政性质的认同。�第三,天命观的淡化和以德治国思想的萌发。不仅在当时社会起到了王朝兴替变革的重大作用。而且,它还对后世的礼法制度以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道德、宗教神学思想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气节的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而对从古至今中国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又极为深远的影响。

牧野之战的典故

牧野之战的典故 公元前1050年,周文王姬昌病逝,世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武王继位后,以示仍秉承文王之天命,继续利用商朝暂时无暇西顾的良机向东扩张。公元前1048年,牧野之战前两年,周武王曾观兵于孟津(今孟津县)。《史记》 中说“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其实不是“不期而会”,根据甲骨文所揭,此次出兵早有联络,关中和江汉间的许多方国都有参与,但诸侯恐怕并无八百之多,从牧野之战的情况看,基本上都是西南方的羌、戎各国。

而此时的商朝发生了激烈的内乱。帝辛杀了伯父比干,囚禁了另一个伯父箕子,另一些被牵连的贵族如微子等则审时度势,投奔了周国。武王无疑从来奔的殷商贵族那里得到了不少朝歌的机密情报。时机已经成熟,武王 决定 出兵伐商,同时 通知 在盟津的与盟诸侯一起出兵。

伐商的战略计划是:趁商朝主力军滞留东南之际,精锐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深入王畿,击溃朝歌守军,一举攻陷商都,占领商朝的 政治 中心,瓦解商政权,让残余的商人及其附属方国的势力群龙无首,然后各个击破。 《诗经·大明》 中记述此事,称之为“燮伐(偷袭进攻)大商”,或“肆伐(快速进攻)大商”,和二战的德国“闪电战”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本词条采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观点),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同年2月21日,周军抵达孟津,与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会合,联军总数达4.5万人,不少方国的国君亲自赶来。联军于2月26日布阵未完就下了雨,史称联军共有“六师”。 军事 史家推测,大概是三百乘战车,三千名虎贲为一个“装甲师”,为第一梯队。其余四万多人分为五个“师”,在后面组成方阵,为第二梯队。后来联军冒雨继续东进从汜地(今荥阳市汜水镇)渡河水(黄河,一说由孟津渡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辉县西北)折而东行。27日清晨,周武王庄严誓师说:“俗话说,母鸡司晨,是家中的不幸。现在纣王只听信妇人之言,连祖宗的祭祀也废弃了。他不任用自己的王族兄弟,却让逃亡的奴隶担任要职,让他们去危害贵族,扰乱商国。今天,我姬发是执行上天的惩罚!……战士们,努力呀!”,周军将士们士气大振,即为《尚书》所记载之“牧誓”。28日拂晓,联军进至牧野。《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 清明 。” 。

然而,远方前来阻截的商军阵形也渐渐显出轮廓。本来斗志昂扬的将士们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商军几乎要一直排到天边,一面面旗帜一望无际。虽然不知道对方确切有多少人,但要远远多过联军。联军将士刚刚鼓起的勇气又快要低落了。

朝歌方面,第一批紧急军情前脚刚传到,联军自己后脚就跟着来了,着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朝歌城内没有足够的精兵可以破敌,而且也没有可用的战车,单靠步兵,很难和冲击力强大的战车阵相抗衡,更何况周军士气正锐。

帝辛惊闻周军来袭,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开赴牧野迎战。根《史记》记载,帝辛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另一些文献记载是十七万。《诗经·大明》 称:“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牧野之战背景
商朝自商汤灭夏建立,经历六百多年后,传位至第三十一位国王帝辛(商纣王)时,已是危机四伏。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辛“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 天下 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但“好酒淫乐,嬖于妇人”。政治上帝辛耗巨资建鹿台、矩桥,造酒池肉林,使国库空虚。宠信爱妃妲己以及飞廉、恶来等一帮佞臣,妄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造成诸侯臣属纷纷离叛。军事上帝辛致力于用兵于东南夷族,虽然战争取得了胜利,俘虏了“亿兆(上百万)夷人”,帝辛也被誉为“百克(百战百胜)”,但商军主力远征东夷,造成商都朝歌(今淇县)空虚,无兵可守。

周本来是渭水中游的一个古老部落,居住于今陕西中部的一些地区,依靠优越的 自然 环境逐渐发展起来。到姬昌时,对内重用吕尚、散宜生、太颠、闳夭、南宫适等一帮贤臣,国力日强;对外姬昌宣扬德教,积极调停各方国间的争端,使诸侯纷纷依附。姬昌趁机大搞统一战线,而各国由于要供应商朝攻打东夷的大量军队和物资,又受到商王的猜忌和钳制,早已苦不堪言,当然也乐于向“西伯”靠拢。据《史记》记载:“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太公之谋计居多”。
牧野之战评价
牧野之战是中国 历史 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牧野之战也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神秘的面纱。当时的记录下,帝辛尚不失为一个有严重缺陷的英雄人物,然而到了后世,“纣王”却成了荒淫无耻、残暴不仁的昏暴之君,被泼上了越来越多的污水。与之相应,牧野之战这场“血流漂杵”的征服战争,也就成了吊民伐罪的反抗暴政的正义之战。在后世儒家的 传说 中,周军“前歌后舞”,没有杀一个人,没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溃,在人民的拥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宝座,从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天下太平。当然,这样的神话,在后世仍然一场又一场地上演,不过再也没有像牧野之战这样 成功 的了。


1. 历史上的牧野之战的意义

2. 武王伐纣有哪些故事

3. 鸣条之战和牧野之战的联系是什么

4. 牧野之战的结果怎么样

5. 中国古代历史战争故事大全

6. 牧野之战的基本介绍大全

“牧野之战”竟然还没有清代广东械斗激烈,这是为什么呢?

在商朝末期,由于纣王的昏庸无能,暴虐残忍,使得周朝对商朝进行了一场历史上十分有名的战争,但是梁启超却评价牧野之战竟然还没有清代广东械斗激烈。其实,这其中是有道理的,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当时商朝纣王的军队虽然有七十万大军,但是由于军队里的将士知道自己去打仗也是去送死,商朝灭亡是迟早的事情。军队的军心换撒,士气不振,根本没有打仗的欲望。还有军队中的多士兵都是被奴隶来的,他们肯定是不愿意打仗的。这样一来,纣王虽然坐拥有70万大军,但是真正想去上阵杀敌的寥寥无几。

再反观周朝的军队,虽然士兵的人数不及商朝,但是军心稳定,将士们士气高涨。将士们都讲究策略和战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打这场战争。所以在交战开始后,纣王的军队见到周朝的士兵进行一点点反抗,但是看打不过,就立刻逃跑。这样全部军队都丧失了斗志,还没进行真正的交战,纣王的军队就全面溃败。而纣王见此状况,就逃回了朝歌,自焚死去。

所以,牧野之战虽然参战的人数非常多,但是并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战。纣王的军队还没打,就已经放弃了。因为他们都已经厌倦了商朝的统治,他们不可能再为商朝去卖命了。他们认为周朝是来解放他们,让他们重获新生。所以,梁启超就戏称牧野之战还没有清代广东械斗激烈。

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的决胜战)详细资料大全

牧野之战,它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诗经·大雅·大明》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武王牧野,实抚天下。”

基本介绍 名称 :牧野之战 地点 :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 时间 :说法不一,从前1130年到前1018年都有 参战方 :周联军:周、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商朝 结果 :商朝战败,纣王自杀,商朝灭亡 参战方兵力 :周联军4.5万人,商朝约17万人 伤亡情况 :现代估计约两万人 主要指挥官 :周武王、吕尚,帝辛 背景,准备,过程,孟津之会,牧地誓师,牧野决战,结果,评价,年代考证, 背景 商朝自商汤灭夏建立,经历六百多年后,传位至第三十一位国王帝辛(商纣王)时,已是危机四伏。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辛“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但“好酒淫乐,嬖于妇人”。政治上帝辛耗巨资建鹿台、矩桥,造酒池肉林,使国库空虚。宠信爱妃妲己以及飞廉、恶来等一帮佞臣,妄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造成诸侯臣属纷纷离叛。军事上帝辛致力于用兵于东南夷族,虽然战争取得了胜利,俘虏了“亿兆(上百万)夷人”,帝辛也被誉为“百克(百战百胜)”,但商军主力远征东夷,造成商都朝歌(今淇县)空虚,无兵可守。 牧野之战战场图 周本来是渭水中游的一个古老部落,居住于今陕西中部的一些地区,依靠优越的自然环境逐渐发展起来。到姬昌时,对内重用吕尚、散宜生、太颠、闳夭、南宫适等一帮贤臣,国力日强;对外姬昌宣扬德教,积极调停各方国间的争端,使诸侯纷纷依附。姬昌趁机大搞统一战线,而各国由于要供应商朝攻打东夷的大量军队和物资,又受到商王的猜忌和钳制,早已苦不堪言,当然也乐于向“西伯”靠拢。据《史记》记载:“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太公之谋计居多”。 准备 姬昌及其幕僚又开始抓意识形态,为灭商大业奠定思想基础,商王宣称自己的王权得自“天命”,周人就讲“天命无常,惟德是辅”,说商王无德,西伯有德,所以天命已经转移到姬昌身上,公元前1056年,姬昌对内称王,即周文王。另一方面,文王对商朝仍然小心翼翼,殷勤贡奉,甚至在自家祠堂祭祀商朝先王(在周原还有相关的甲骨文出土),以麻痹帝辛的耳目。文王据说被关在里的时候作了 《周易》 ,自然深谙与时变化之道,知道如何把握出兵的最佳时机。 进行战略部署的周文王 公元前1055年,姬昌出兵伐犬戎。翌年又讨伐侵凌邻国的密须,解除了伐商的后顾之忧。公元前1053年,姬昌出兵东向攻黎(山西省长治市西南);公元前1052年,攻邘(今沁阳市);公元前1051年,攻取了商王宠臣崇侯虎的崇国。这三场战争胜利后,周切断了商朝同西部属国的联系。同年,姬昌迁都于丰(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角),使国都不易受戎狄的侵扰并更有利于向东进兵。至此,姬昌伐商的战略部署已经基本完成。 过程 孟津之会 公元前1050年,周文王姬昌病逝,世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武王继位后,以示仍秉承文王之天命,继续利用商朝暂时无暇西顾的良机向东扩张。公元前1048年,牧野之战前两年,周武王曾观兵于孟津(今孟津县)。《史记》 中说“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其实不是“不期而会”,根据甲骨文所揭,此次出兵早有联络,关中和江汉间的许多方国都有参与,但诸侯恐怕并无八百之多,从牧野之战的情况看,基本上都是西南方的羌、戎各国。 指挥联军进攻商纣王的周武王 而此时的商朝发生了激烈的内乱。帝辛杀了伯父比干,囚禁了另一个伯父箕子,另一些被牵连的贵族如微子等则审时度势,投奔了周国。武王无疑从来奔的殷商贵族那里得到了不少朝歌的机密情报。时机已经成熟,武王决定出兵伐商,同时通知在盟津的与盟诸侯一起出兵。 伐商的战略计画是:趁商朝主力军滞留东南之际,精锐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深入王畿,击溃朝歌守军,一举攻陷商都,占领商朝的政治中心,瓦解商政权,让残余的商人及其附属方国的势力群龙无首,然后各个击破。 《诗经·大明》 中记述此事,称之为“燮伐(偷袭进攻)大商”,或“肆伐(快速进攻)大商”,和二战的德国“闪电战”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牧地誓师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尚书》及利簋铭文均称“甲子日”,但年份不详。本词条采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观点),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同年2月21日,周军抵达孟津,与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会合,联军总数达4.5万人,不少方国的国君亲自赶来。联军于2月26日布阵未完就下了雨,史称联军共有“六师”。军事史家推测,大概是三百乘战车,三千名虎贲为一个“装甲师”,为第一梯队。其余四万多人分为五个“师”,在后面组成方阵,为第二梯队。后来联军冒雨继续东进从汜地(今荥阳市汜水镇)渡河水(黄河,一说由孟津渡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辉县西北)折而东行。 记载武王征商“在甲子朝”的《利簋铭文》 27日清晨,在牧地,周武王庄严誓师说:“俗话说,母鸡司晨,是家中的不幸。现在纣王只听信妇人之言,连祖宗的祭祀也废弃了。他不任用自己的王族兄弟,却让逃亡的奴隶担任要职,让他们去危害贵族,扰乱商国。今天,我姬发是执行上天的惩罚!……战士们,努力呀!”周军将士们士气大振,即为《尚书》所记载之“牧誓”。 28日拂晓,联军进至牧野。《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 牧野决战 朝歌方面,第一批紧急军情前脚刚传到,联军自己后脚就跟着来了,着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朝歌城内没有足够的精兵可以破敌,而且也没有可用的战车,单靠步兵,很难和冲击力强大的战车阵相抗衡,更何况周军士气正锐。帝辛惊闻周军来袭,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开赴牧野迎战。根《史记》记载,帝辛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另一些文献记载是十七万。《诗经·大明》 称:“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逸周书·克殷》记载 :周军先由吕尚率数百名精兵上前挑战,震慑商军并冲乱其阵脚,然后周武王亲率主力跟进冲杀,将对方的阵形彻底打乱。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纷纷倒戈,帝辛既然强迫这些奴隶和战俘上战场,自然会在后方以亲信部队押送,防范他们反叛或逃跑。这些少量忠心的禁卫军,也是帝辛手中最后的底牌。然而前方的徒众在周军的强大冲击下慌不择路地往回跑,遭到了后方精兵的阻拦。好汉不敌人多,在人潮的冲击下,这些武士也阵脚不稳。奴隶们为了逃命,加上被后面人潮推动,于是倒戈相向,乱打一气。再加上身后联军的战车、甲士、步兵一层层的进攻,帝辛的最后一道阵线也守不住了,不得不快马加鞭,逃离战场。商军残余的抵抗仍然持续了一天,但已无力挽回局面。帝辛见大势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商朝正式灭亡。周武王赶到鹿台时,用“轻吕”击刺帝辛的尸体,并亲自斩其头颅悬旗示众。另有一百多个商朝的大臣贵族被俘。他们将被带回周京,作为武王祭祖的人牲被杀死。 结果 第二天,武王在几个将帅的簇拥下,在商宫中举行了盛大的“受命”的仪式,表示革命成功。但攻克殷都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更重要的任务是消灭东方的商朝残余势力。按照事先的方略,联军随即兵分四路,向东南方进发,去征讨商的残部和忠于商的方国。剩下的商军由于后方根据地已经失掉,前方又处于敌对夷人的包围下,实为两面受敌,经过激烈战斗,也大部被击溃。史称周军驱逐商朝大将蜚廉(即后世传说中的黄飞虎)于海滨而杀之,可见战线已经拉长到了东海。 出身戎狄的联军进行了长时间的屠杀和劫掠。《逸周书·世俘》称:牧野之战周武王大获全胜,被杀死的商人有十八万之多,被掳为奴隶的有三十三万,这么大的数量不都是军人,还有有大量的平民,周人还在商人的国土上大肆捕猎,虎、熊、犀牛、鹿等动物仅在武王名下就被猎杀了一万多头,并掠夺了大量的珠宝财物,仅佩玉就达到十八万块。 不到两个月内,主要的战斗已经结束。四月中旬。武王在商都建立祭室,向列祖列宗告捷。祭室的地点就选在牧野,正是这个地方,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大业。 但牧野之战并没有完全消灭商朝,商朝原领地的一部分作为帝辛之子武庚的封地,建立殷国,作为商朝的延续,商朝南征的军队也没有被完全消灭。周武王死后,武庚联合周室的管叔、蔡叔、霍叔发动“三监之乱”,最终被周公旦和周成王平定,商朝的残余势力才被完全消灭。 评价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牧野之战也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神秘的面纱。当时的记录下,帝辛尚不失为一个有严重缺陷的英雄人物,然而到了后世,“纣王”却成了荒淫 *** 、残暴不仁的昏暴之君,被泼上了越来越多的污水。与之相应,牧野之战这场“血流漂杵”的征服战争,也就成了吊民伐罪的反抗暴政的正义之战。在后世儒家的传说中,周军“前歌后舞”,没有杀一个人,没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溃,在人民的拥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宝座,从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天下太平。当然,这样的神话,在后世仍然一场又一场地上演,不过再也没有像牧野之战这样成功的了。 年代考证 关于牧野之战发生的年代有44种不同说法,从公元前1130年到公元前1018年都有。 根据《国语》记载:“昔武王克商,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晨在斗柄,星在天”,可推定为公元前1046年。历史学家何炳棣认为鹑火是东周的洛阳。 《竹书纪年》记载牧野之战发生于公元前1027年。 《尸子》记载:“武王伐纣,鱼辛谏曰:‘岁(木星)在北方不北征。’武王不从”。《荀子·儒效篇》说:“武王之诛纣也,行之日以兵忌,东面而迎太岁”。《淮南子·兵略训》也记载:“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根据计算推算出公元前1045年12月3日。 《利簋》铭曰:“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早晨),岁鼎克昏辰,夙(日出)有商”,“岁鼎克昏”是指岁星、昏星(水星)位于金星的两侧,三星鼎足,可推断牧野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1050年12月28日早晨6、7点钟。 明代黄道周有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53年(戊子岁)之说。 黄宗羲的《历代甲子考》与《答朱康流论历代甲子书》记载武王克商发生在前1122年(己卯岁),并多次与朱朝瑛辩之。 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 1998年12月20日夏商周断代工程会议上,江晓原结论,牧野之战发生于公元前1044年1月9日。

西周开国皇帝:周武王姬发,牧野之战中消灭商朝 建立周朝

人物生平 先周崛起

周文王姬昌在位50年,实行许多正确的政策,国力逐渐强大,逝世时天下三分已得其二,为灭商奠定了基础。九年,姬昌逝世,其子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

姬发继位后,对内重用贤良,继续以姜太公(即姜尚)为军师,并用弟弟周公旦为太宰,召公、毕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均各当其位,人才荟萃,政治蒸蒸日上。对外争取联合更多诸侯国,壮大力量。此时,商纣王愈加荒淫残暴,穷奢极欲,搞得众叛亲离,怨声四起。武王审时度势,积极为灭商准备条件,等待时机。他即位 后,为便于进攻商都朝歌,在沣水东岸建立新都镐京。

武王伐纣 周文王十五岁时生武王,武王即位后,继续用姜子牙为国相,以兄弟周公旦、召公]为助手,进一步整顿内政,增强军力,国力日益强盛。受命九年姬发在盟津(孟津)大会诸侯,前来会盟的诸侯有800个,一起举行伐商演习。

受命十一年,商纣王穷兵黩武,持续发动征讨东南夷的战争,已把商朝弄得国困民乏。武王见时机已到,便联合庸、蜀、羌、卢、彭、濮等部族,亲率战车300辆,虎贲3000、甲士45000人,进攻朝歌,在牧野大败商军后攻入朝歌。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建立周朝

商朝因为军人不足,故武装奴隶兵,奴隶对商的残暴统治早已恨之入骨,阵前倒戈,殷商大败,纣王自焚于鹿台,周武王以钺砍纣王遗体,代表诛杀商纣,殷商正式灭亡,史称武王克殷。

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武王追封父亲为文王,并分封诸侯。在位十九年崩,谥号“武王”。

为政举措 分封诸侯

周武王得灭商后,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为了加强对已经受周朝的控制下土地管理,对周的开国元老实行大分封,如将吕尚封于齐,公旦封于鲁,召公]封于燕,叔鲜封于管,叔度封于蔡。据记载,周初总计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兄弟之国15个,同姓之国40余个。继而派兵征讨商朝各地残余力量以及东夷势力,据记载,当时共讨伐了九十九国,有六百五十二国向武王臣服。还封了一些前王之后,如焦、祝、蓟、陈、杞等。

为了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治理好国家,武王专门把箕子接来镐京,虚心请教安邦治国之道。根据箕子讲述的道理,他同姜太公、周公旦等商议,决定将古时已有但还未完全形成的宗法制度进一步完善和确定下来。即把全国分成若干个侯国,由周天子分封给在灭商大业中做出了贡献的姬姓亲族和有功之臣;各诸侯可以拥兵,但必须随时听从天子调遣,定期向天子纳贡、朝贺;允许封侯世代承袭,并可在封国内分封卿、大夫;天子对诸侯有赏罚予夺之权,对封国中分封卿、大夫也有权过问。毫无疑问,武王实行的封邦建国方略,相对于商朝那种原始小邦林立的现象来说,显然是一个进步。它确有统天下于一尊的意义,在当时起到了巩固和加强全国统治的作用。

巨桥发粟

巨桥,大桥也,古桥名,位于今广宗县张葛集村。周武王灭纣后,遣南宫括散发巨桥仓的粮食,赈济饥民,史称巨桥发粟。

孟津观兵

周武王即位后的第二年,率大军先西行至毕原(今陕西长安县内)文王陵墓祭奠,然后转而东行向朝歌前进。在中军竖起写有父亲西伯昌名字的大木牌,自己只称太子发,意为仍由文王任统帅。大军抵达黄河南岸的盂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有800诸侯闻讯赶来参加。人心向周、商纣王孤立无援的形势已形成,诸侯均力劝武王立即向朝歌进军。武王和姜尚则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在军队渡过黄河后又下令全军返回,并以“诸位不知天命”告诫大家不要操之过急。因时机还未完全成熟,还是班师回朝了。这次灭商预演,史称“孟津之会”或“孟津观兵”。

人物评价

周武王有着广阔的心胸和长远的眼光,同时有着果断地处事能力,在看到商朝的无道,他打出了为民 *** ,替天行道的旗号来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从而大大的扩大了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在伐纣的过程中,他以大无畏的精神亲自带领兵马直捣朝歌,打了纣王一个措手不及。同时周武王有着很杰出的个人魅力,他也因此受到人们的爱戴,这也是他获得人们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家族成员 父母

父亲:周文王姬昌

母亲:太姒

兄弟

长兄:伯邑考(姬考),母为太姒。早卒

三弟:管叔鲜(姬鲜),母为太姒。与蔡叔度、霍叔处并称周初三监,监护殷商的顽军遗民,后发动三监之乱,声讨周公。兵败被杀。封国被废

四弟:周文公旦(姬旦),母为太姒,也称周公旦

五弟:蔡叔度(姬度),母为太姒。与管叔鲜、霍叔处、武庚发动了著名的三监之乱,声讨周公。兵败后被流放于郭邻,卒于迁所。周公命蔡叔度子仲继位于蔡

六弟:曹叔振铎(姬振铎)

七弟:J叔武(姬武),母为太姒

八弟:霍叔处(姬处),母为太姒。与管叔鲜、蔡叔度、武庚发动了著名的三监之乱,声讨周公。兵败后被贬为庶人,周公旦命霍叔处的儿子继任霍国君主

九弟:卫康叔(姬封),母为太姒。平定三监之乱后,于前商朝故墟朝歌建立卫国,徙封康叔于卫

十弟:冉季载(姬载),母为太姒。由四兄封季载在聃国,在今河南省颍州西,为周司空以辅佐周成王

十一弟:郜叔

十二弟:雍伯

十三弟:毛叔郑(姬郑)

十四弟:错叔绣(姬绣)

十五弟:毕公高(姬高)

十六弟:原伯

十七弟:酆侯

十八弟:郇伯

妻子

王后:邑姜,姜姓,齐太公吕尚之女。

子女

儿子

周成王姬诵

唐叔虞

应侯

韩侯

女儿

长女:大姬(大音太),陈国君主陈胡公之妻

后世纪念

周武王陵

周武王陵所在的周陵位于咸阳市北郊五陵原,行政区划归渭城区周陵街道,距咸阳市区5公里。

由于周武王陵在周文王陵之北,周文王陵西南方向约1.3公里陵照村北有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陵,周文王陵东南方向约1.6公里新庄村西有周成王之子周康王陵,周成王陵西南约1.8公里还有周康王重孙、西周第六代国王周共王陵。因此民间用“背儿抱孙”形象总结这一带周陵分布形式。

周武王陵位于周文王陵北,陵前有新修水泥台阶,平台上是高大的碑楼,上书“周武王陵”4个大字,为清陕西巡抚毕沅所立。

逸闻轶事 武王封貔貅

貔貅(音皮休)是一种瑞兽,和龙、麒麟一样皆不存在於现世间。在南方,一般人是喜欢称这种瑞兽为“貔貅”,而在北方则依然称为“辟邪”。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中,有着内容特别丰富的民俗文化。在这些民俗传统文化中,有深受人们喜爱的能够驱灾避邪、招财纳福的五瑞兽:貔貅、麒麟、狮子、龙龟、蟾蜍。而貔貅则是排名首位。

关于貔貅的由来有一个传说:貔貅是三百多万年以前生活在 *** 、四川康定一带的西域猛兽,具有极强的搏击能力。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带着它打仗屡战屡胜。周武王见貔貅如此骁勇神奇,就给他封了一个官,官号为“云”。当时姜子牙发现貔貅每天食量惊人,却从不大小便。而它唯一的排泄系统就是从其全身的毛皮里分泌出一点点奇香无比的汗液,四面八方的动物闻到这种奇香后无不争先恐后,不由自主跑来争食,结果反被貔貅吃掉。

武王与面条

周武王与“龙肉”臊子面

臊子面起源于周朝。相传周武王伐商时在岐山遇到像“龙”的怪兽。杀了怪兽,为了鼓舞士气,决定每人分吃怪兽肉。但是人太多,不够分,就煮汤每人分喝一碗,感到很好喝。这也是岐山臊子面的雏形。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明代著名作家许仲琳的代表作《封神演义》中的人物。父姬昌,母太姬,长兄伯邑考。姬昌死后继承王位,即周武王。后在姜子牙的辅佐之下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开启周家八百年江山。多版电视剧《封神榜》和动画片《哪吒传奇》中的武王形象都与《封神演义》相关。

《周武王姬发百谜》

《黄帝·周武王的故事》

《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传奇》

从古到今,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数不胜数,而这样的战役在西方却少得可怜,因为他们让为这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偶尔有个战役,便被吹捧的无以复加,仔细一看,双方加起来不过几万人,居然也敢称会战。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淮海战役胜利后,斯大林一听解放军用60万打败国民党军80万,而且歼敌55.5万后,连说奇迹。因为在整个二战中,也没有哪个战役是以少胜多的。在西方,能真正意义上称得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只有奥斯特里茨战役、坎尼战役和哈勒哈河,包括苏沃洛夫在阿尔卑斯山的行军也非常经典。
以下举一些中国战争史上比较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做一下比较,因为资料有限,所以难免会有出入,其中还有一些空缺,网友若有资料,可将其补上。 红色为中国古代五大以少胜多的战役。
名称 主要指挥者 双方兵力 结果
先秦时期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耿?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夷陵之战 陆逊 5万――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陈庆之攻北魏之战--7000人对抗北魏数十万鲜卑骑兵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 李世民 3500――10余万 歼灭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碛口 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蔡州之战 李?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六合之战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 完颜阿骨打 不详――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 吴?、吴?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山海战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
明清时期
白沟河之战 朱棣 1o余万――60万 死伤10多万
上峰岭之战 戚继光 1500――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台州之战 戚继光 不详 9战9捷
浑河之战 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 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贵阳之战 王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清征达瓦齐之战 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浑河之战 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近代、现代时期
南京之战 徐绍桢 约万人――约2万人 攻坚战
第一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约4万――约10余万 歼1.2万
第二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20万 歼3万
第三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余人――30万 歼3万
第四次反围剿 朱德、周恩来 约7万――近40万 歼万余人
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 徐向前 近3万――不详 歼6万余人
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 徐向前 近8万――20万 歼8万人
黄桥战役 粟裕 7千――1.5万余人 歼敌1.1万余人
苏中战役 粟裕 3万余人――12万 歼敌53700人
鲁南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3530人
莱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6800人
孟良崮战役 粟裕 不详――约45万人 歼敌32680人
晋中战役 徐向前 6万余人――约13万人 歼敌100370人
豫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93970人
淮海战役 粟裕、刘伯承 60万――80万 歼敌555570人
九连山战斗 不详 不详 5战5捷,歼6个连又1个排
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第五次战役
以上这些战役,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像伊阙之战、巨鹿之战、虎牢之战、纳忽山和不黑都儿麻之战、迦勒迦河之战、赛约河之战、黄桥战役为全歼敌军的歼灭战。用少数兵力去围歼多数敌军,指挥员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像白起、成吉思汗、粟裕都是善于打歼灭的人(我个人认为他们三人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打歼灭战的统帅),项羽则是以勇猛闻名的,李世民则是以疲敌取胜的。这种战役以蒙古时期最多,这也充分体现了其军事思想。
像即墨之战、赤亭之战、玉壁之战、太原之战、雍丘之战、睢阳之战、顺昌之战、六合之战、庐州之战、宁远之战为城邑防御战。这种战役对指挥员的要求有两条:一是沉着,二是智谋超群。此外,军民同仇敌忾也是非常重要的。像韦孝宽守玉壁歼敌7万、李光弼以不满万人守太原歼敌7万、张巡以3千守雍丘屡败叛军,以6800人守睢阳则歼敌12 万,虽然最后寡不敌众,睢阳被攻占,张巡被杀,但这并不能否认张巡的军事才能。这样的战役,看后会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像台州之战、萨尔浒之战、第一――第四次反围剿、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苏中战役、晋中战役、淮海战役、九连山战斗为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役。这样的战役,也是解放军最拿手的。值得一提的是九连山战斗,此战虽小,却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像?代之战、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为集中兵力,围歼敌军一部的战役。这种战役也是解放军的拿手本领。
此外,柏举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祝阿、临淄之战、唐平萧铣之战为连续灵活用兵的战役;夷陵之战、浅水原之战、嘉山之战为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战役;赤壁之战、陈家岛海战、采石之战、?山海战、鄱阳湖之战为海战和水战;其他的战役也各有各的特点,像彭城之战、浑河之战、清征达瓦齐之战都是靠勇猛精神获胜的,特别是后两个战役,只能用奇迹来形容。
陈庆之。。。南梁大将,专门以少胜多的著名将领。
荣阳之战,三千对20万北魏骑兵~~都能打赢。。
《梁史》记载,从铚县出发到达洛阳,十四个月那攻陷三十二座城池,大小四十七战,奇迹般的全部获得胜利,并且在三日内陷落要塞虎牢关,进入洛阳,他那只仅仅七千人的“白袍队”几乎还没有损伤,这是自东晋以来任何发动北伐的人都无法创造的伟业!《梁史》的作者给于他的评价是“所向无前”四个字。而毛主席在批阅二十五史时,看到这一段,写下这么一行字“读来令人神往”,可见评价之高。
北中郎城之战,7千vs30万,打赢北魏。
大同二年,即公元536年,北魏派遣大将侯景(也就是后来引发“侯景之乱”,使南朝近五十年繁华毁于一旦,逼死梁武帝萧衍的那个凶徒)率领七万人进犯楚州,楚州刺史桓和被杀害,侯景继续进军淮上,并且写了封信劝陈庆之投降。这时陈庆之手下不足一万人,梁武帝怕陈庆之不敌,就命令湘潭侯、右卫将军夏侯夔等去支援陈庆之。很显然,梁武帝和侯景又一次都低估了陈庆之。援军刚刚开到黎浆县,陈庆之已经把侯景打得一塌糊涂了。

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些著名战役?

1、长平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2、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3、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

4、城濮之战,楚军大败。

5、牧野之战它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周室开始衰微,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导致各地战争频发,大大小小的战争也有很多。

扩展资料: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近代考古显示战场位于今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山附近(另有大名、鄄城、范县、濮县诸说)  ,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

马陵之战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盼为主将,田婴,田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又用“减灶示弱”的方法,将魏军10万人杀得溃不成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

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在魏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它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诗经·大雅·大明》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武王牧野,实抚天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长平之战

百度百科——马陵之战

百度百科——桂陵之战

百度百科——城濮之战

百度百科——牧野之战

相关推荐:

如何评价牧野之战

山西代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每天晚上吃瓜子会不会长胖

为什么人认为屎是臭的

山西代县属于哪里

每天晚上吃一个蒸地瓜会胖吗

山西代表的剧种

为什么几乎没有车辆使用异形自动档位

标签: [db:标签]

声明:《如何评价牧野之战》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如何评价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

    百科 日期:2023-04-02

  • 山西代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山西代县好玩的地方:1、长城雁门关简介:又名西陉关,是明代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内三关。据清乾隆《宁武府志》载,旧关在雁...

    百科 日期:2023-04-02

  • 每天晚上吃瓜子会不会长胖

    不会长胖。瓜子本身营养就蛮高,维生素、蛋白质、油类含量都很多。“嗑”更让人受益颇多,毕竟能增强消化功能,这是因为瓜子的香味刺激了舌头上的...

    百科 日期:2023-04-02

  • 为什么人认为屎是臭的

    粪便的成分中3/4为水,1/4为固体;固体中30%为死细菌,10%~20%为脂肪,2%~3%为蛋白质,10%~20%为无机盐,30%为未消化的残存食物及消化液中的固体成分,如脱落的上皮细...

    百科 日期:2023-04-02

  • 山西代县属于哪里

    山西代县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画乡”和“中国民间...

    百科 日期:2023-04-02

  • 每天晚上吃一个蒸地瓜会胖吗

    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

    百科 日期:2023-04-02

  • 山西代表的剧种

    晋剧,即中路梆子,是山西省的代表性剧种,为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中路梆子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

    百科 日期:2023-04-02

  • 为什么几乎没有车辆使用异形自动档位

    以丰田为代表的自动挡车都是蛇形档位,还有高端的雷克萨斯,韩系车大部分也都是蛇形档位,通用的缘自韩国大宇的凯越也是,马自达睿翼等等都是,而日产...

    百科 日期:2023-04-02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