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什么时候有的面条

什么时候有的面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6 手机版

面条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食物。在中国东汉年间已存记载,至今超过一千九百年。最早的实物面条是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的,他们在2005年10月14日在黄河上游、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进行地质考察时,在一处河漫滩沉积物地下3米处,发现了一个倒扣的碗。碗中装有黄色的面条,最长的有50厘米。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该物质的成分,发现这碗面条已经有约4000年历史,使面条的历史大大提前。面条最初只称为“饼”,“水溲饼、煮饼”便是中国面条先河。 “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其意指用水将面粉和在一起所做出的食

面条作为中国传统主食,出现在什么时候?面条的种类有哪些?

有明确文献记载,中国最早的面食,出现在汉代。那个时候面食都叫做“饼”,因为面条必须在汤中煮熟才能食用,因此又被称之为“汤饼”,更确切的说,应该叫“片汤”。早期的面条大约就分为片状和条状,到了南北朝时期,面条种类开始增多。

现在对面条的区分,一是在面的形状上,二是在卤汤上。

通过面的形状大约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扁面,一种是圆面,最后是空心面。之所以会出现不同形状的面条,是因为加工手法不一样。

圆面一般是通过手拉形式形成,比如兰州拉面,比如新疆拉条子。都是把和好的面团,经过反复拉扯,最终形成圆形条状面食。

而扁面则是通过擀、压方式,将面团案板上擀薄之后,再用刀切成细条之后所形成。当然了,现在经过机器加工形成的挂面,这些工序就要简单多了。通过面的宽窄也可以分为宽面,窄面,韭叶等。

对于中国挂面这一技术,其实早在唐代就已经产生了。最早是用于军队使用。这种晾晒干的面食,即便于保存,也可以随时食用。

还有一种扁形的面,就是刀削面。它是一种既不通过拉扯,也不通过擀压方式,而是直接用刀在面团上削出条状的面皮,然后煮熟之后,加入卤汤即可食用。

最后就是空心面,据说是由意大利人最早发明。不过也是通过马可波罗,把中国面条技术带到了意大利之后,再有一个西西里岛人重新加工而成。

最后就是关于卤汤方面的区别,卤汤是关乎面条口感的至关环节,它分为带汤和不带汤两种。像不带汤的有炸酱面、凉拌面、热干面、扯面、油泼面和拌面等。

带汤的也比较多了,像烩面、牛肉面、臊子面、浆水面、罐罐面、西红柿大卤面等等。

面条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大约4000年前

考古学家在中国黄土高原泛滥区挖掘出最古老的面条。一小堆保存完好的面条躺在一个陶土制成的碗里,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条。

这个装着面条的碗是在中国西北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的黄土高原泛滥区中被挖掘出来的,经过碳十四监定,这碗面已有四千年历史。四千年前的一次地震将这个小村庄埋在了地下三公尺处。面条已经煮过,被覆盖在一个倒扣的陶碗中,面条属于细面,长约50公分,直径约0.3公分,看起来细细黄黄,极像中国西北部经常使用的一种用小麦粉做成的拉面,这种面条用生面粉做成,并且反覆抻拉成细条。

碗中的面条在一些沈淀物上方,沈淀与碗底之间的空隙形成一层保护空间,使软面条未被压碎而保存下来。当陶碗出土,面条因为氧化而迅速化为齑粉,不过考古学家仍设法分析出面条的成分。当考古学家在查看面条中的淀粉粒和矿物粒时,他们发现这些古面条跟我们现在吃的不一样,不是由小麦制成,而是由粟和小米做成。

发现者之一的中国科学院地质和地球物理所的吕厚远指出,小麦在中国成功移植历时不短,它是逐渐从中国西北部发展到东部及南部的。考古学上有证据可以证明,虽然在五千至四千五百年前小麦已在中国西北部出现,但直到唐宋朝才给推广起来,也就是从公元618到1279年,之后小麦才成为继大米之后中国第二大谷类作物。

该面条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叶茂林等人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发掘出来的。2002年,叶茂林等人发掘青海省喇家新石器遗址时,在齐家文化的文化层中发现了一只倒置的陶土碗,在碗底有面条,以这些遗物的状态研判,当时有人在煮面,结果遇到大地震引发的洪水,全村几乎都被洪水淹没。叶茂林等人从1999年就开始在喇家遗址进行考察。目前叶茂林仍在当地进行发掘研究工作。除了这碗面,陆续出土的还有人骨化石的房子、陶器、石器及玉石艺品,以及动物骨骸。

吕厚远则在2004年冬季开始搜集资料进行观察研究。他对这些出土的面条的形状、成分、制作过程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采集了很多大麦、小麦和谷物的样本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令他十分惊奇,因为面条并不是由麦子做成,而是由小米和粟合成的。吕厚远表示,小米是没什么黏性的,怎么可能做成面条呢?这是他们一直以来的一个疑惑,什么样的手工艺能做出如此细长的面条,目前他们尚不清楚,还需要进一步考究。即使是现代的厨房也难以做成如此高手工艺的面条。

不过,这还是说明了当时的先民已经有了较完善的技术对这些植物果实进行脱粒、粉碎达到足以可以制作成面条的面粉,利用面粉做成和目前拉面一样均匀、细长的面条,尽管当时面粉的质量还比较粗糙。这些发现对于新石器农业考古和古代食品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过去中国人声称,马可波罗把面条从中国带到义大利,义大利人则说,在马可波罗之前就有面条,喇家村陶碗面的出土,终于有确切证据证明面条最早渊源。

在喇家村拉面出土前,在此发现之前,最早关于面条的记载是在一本东汉时期有一千九百年历史的书里。义大利的面食起源不详,在现今罗马北方的伊楚利亚古国一幅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墓壁画中,描绘出奴仆和面、擀面、切面的情景。不过不管是伊楚利亚人或义大利人,通常都被认为是将面拿来烤食。煮的面条可能是在公元五到八世纪之间从阿拉伯世界传至义大利。面条究竟是不是马可波罗自中国带回义大利,始终是谜。

面条已是中国民俗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之「水引」或「餺飥」,唐朝叫做「冷淘」或「不托」,宋朝称之为「溥饪」。到了宋代,面条花样逐渐增多。而中国各地的面食风味也十分不同,有汤面、卤面、油拨面、捞面、刀削面、空心面、拉面等,又有宽面、细条、银丝等不同形状,烹调方法有凉拌、烹捞、脆炸、煨烩、汤煮及炒溜等等。

面条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面条起源于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

2. 面条简介:

面条是一种制作简单,食用方便,营养丰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为世界人民所接受与喜爱。面条一种用谷物或豆类的面粉加水磨成面团,之后或者压或擀制或抻成片再切或压,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条状(或窄或宽,或扁或圆)或小片状,最后经煮、炒、烩、炸而成的一种食品。花样繁多,品种多样。

如山西的刀削面、北京的炸酱面、兰州拉面、保定的大慈阁素面、陕西油泼面、河北的捞面、河南的烩面、上海的阳春面、四川的担担面、扬州炒面、岐山臊子面等。地方特色及其丰富,又如庆祝生日时吃的长寿面以及国外的香浓意大利面等。好吃的面条几乎都是温和而筋道的,将面食的风味发展到极致。

相关推荐:

什么时候有的面条

鲁迅对西游记的评价

为什么深圳和北京的科技产业如此发达

什么时候用现在进行时

鲁迅对新文化运动的作用

什么时候用汝什么时候用尔

为什么qq的兴趣部落干不过百度贴吧

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

标签: [db:标签]

声明:《什么时候有的面条》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什么时候有的面条

    面条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食物。在中国东汉年间已存记载,至今超过一千九百年。最早的实物面条是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的...

    百科 日期:2023-04-06

  • 鲁迅对西游记的评价

    鲁迅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写到过,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西游记》,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

    百科 日期:2023-04-06

  • 为什么深圳和北京的科技产业如此发达

    一是因为政府的政策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在北京和深圳两地,政府都大力倡导发展科技产业,投入了大量经费进行科学研究,其中深圳市财政对于科技发展的...

    百科 日期:2023-04-06

  • 什么时候用现在进行时

    用现在进行时,有以下四种情况:1、当句子表示的意思为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时,动词应使用现在进行时;2、当句中出现时间状语是这些天、这周、这个月、...

    百科 日期:2023-04-06

  • 鲁迅对新文化运动的作用

    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鲁迅在五四时期的许多重要著作都是和《新青年》相关的。他的小说、杂文和论文都是反封建主义的利器,同时也是新文化...

    百科 日期:2023-04-06

  • 什么时候用汝什么时候用尔

    1、汝和尔都有你的意思,其中尔的感情色彩更为明显,如:尔安敢轻吾射, 其中的尔就明显有蔑视的意思;2、但是尔并非单纯的只有蔑视轻视的意思,如:尔汝...

    百科 日期:2023-04-06

  • 为什么qq的兴趣部落干不过百度贴吧

    因为QQ兴趣部落有较多的不足,例如不能在帖子的评论层里回复以及不能与部落里喜欢的成员进行私信聊天。兴趣部落”是腾讯手机QQ于2014年推出的...

    百科 日期:2023-04-06

  • 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

    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不大佩服她,最后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鲁迅买了《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描述鲁迅儿时与长妈妈相处...

    百科 日期:2023-04-06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