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柳公权写字的法是什么

柳公权写字的法是什么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7 手机版

柳公权,唐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

柳公权写字的“法”是什么?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女儿给我当老师(五)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笔力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大书法家直言进谏的故事。
唐朝出了好几位书法名家。如:盛唐时期的颜真卿、晚唐时期的柳公权、初唐时期的欧阳洵。人们将颜真卿遇柳公权并称“颜柳”,并用“颜筋柳骨”来形容他们的字。
颜筋柳骨:指颜、柳两位书法家的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这句是体态语。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有一次柳公权在写字,穆宗皇帝问:“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呢,能告诉我书法的秘诀吗?”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这确实是柳公权写字的“法”。但在此时此刻,他作为穆宗的“书法指导”,向穆宗说这样的话,显然是有弦外之音的。原来,柳公权是在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难怪当时正沉溺酒色的穆宗半天没有说话,脸色都变了。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希望穆宗能够律己清政;大胆则在于他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如此劝告,自然是对穆宗的一次不小的触动。——借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律己清政。
十几年后的一天,穆宗之子文宗再与柳公权等人谈话时说到自己的龙袍已经洗过三次,在场众人立刻赞颂文宗简朴的美德时,只有柳公权一言不发。当文宗问其原因时,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能,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这番话显示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又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此后,他一面写出一个个筋骨秀挺的好字,一面讲出一句句有利国家的直言,直到去世。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以“心正”练成了流芳百世的“柳骨”,而更以“心正”给历史与后人塑造了一个正直敢言的良臣的形象。
下面我们为课文分一下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柳公权是唐朝著名的大书法家,与颜真卿并称“颜柳”。
第二段(第2—8自然段):用具体事例来说明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深得世人钦佩。
字好——做人(铁骨铮铮)。(第2自然段)
1.借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律己清政。(3、4)
2.借穿衣这件事,劝告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5—7)
3.做了谏议大夫后,继续向文宗正直敢言。(8)
第三段(第9自然段):柳公权为历史和后人塑造了一个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文章通过描写柳公权几次对皇帝直言进谏的故事,表现了柳公权刚直不阿、正直敢言的优秀品德。
好词
结构紧凑 骨力秀挺 洒脱 颜筋柳骨 弦外之音 名正言顺 流芳百世
好句
他的字结构紧凑,骨力秀挺,洒脱而有法度 ,对后世影响极大。

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练字的秘诀是什么?

柳公权对唐穆宗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心正如思,笔化浓山,笔画则姿正也。”柳公权这句话有双关之意,他不仅告诉了唐穆宗自己练字时的技巧,也从侧面告诉唐穆宗治理国家大事,也需要“心正”。这句话是柳公权是书法艺术上的经验之谈。作为一名书法家,柳公权在书写作品之时需要全神贯注,心神清明后,才能学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所谓“用笔在心”从一个侧面也体现出了柳公权在“心学”上的造诣,旨在将伦理观念与书法艺术进行融合。圣人之学在于心正和笔正,练习书法作品也一样,从心出发的作品才是内心的真实写照。

在行为处事上,柳公权依然秉行“心正”的做事态度。曾经一次,唐文宗说起了汉文宗在生活习惯上非常节俭,便以自己的衣袖为例,声称自己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在场的大臣们都赞颂文宗节俭的品德,只有柳公权不言不语。文宗问他为何不说话柳公权说,君主的大节在于任用贤能,听正直大臣的谏言,洗衣服方面只是小节,君主不应该看中。唐文宗很欣赏柳公权谏言能力,便任用他为谏议大夫。

柳公权用“心正”写出世人感叹的“柳骨之姿”,他也以“心正”劝谏皇帝,成为了一代名臣。而他的“心正笔正”理念,备受后人所推崇,宋代大文豪苏轼曾写文章来赞扬柳公权“心正笔正”理念。

柳公权是怎样练字的?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赶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

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人,赤着双脚,坐在地上。他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您写得太好了!我愿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

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他看看小公权一脸认真的表情,叹口气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有手,只得靠脚写写字,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

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被他的诚心感动,就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捞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愤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柳公权(778~865年),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京兆华原,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40多岁。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书法初学王羲之,学习颜真卿,后自成一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为后世百代楷模。

柳公权的书法风格是什么?

柳公权
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初学王羲之,后师颜真卿,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唐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宗为之动容。宋代朱长文《墨池编》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
柳公权正书,刻为横石,共十二块,每行十一字,原石毁于宋。唯一唐拓本发现于敦煌石窟,现藏巴黎博物馆。此为柳书早期代表作。其下笔精严不苟,笔道瘦挺遒劲而含姿媚;结体缜密,以纵长取形,紧缩中宫,开展四方,清劲而峻拔。“柳骨”于此可初识,而柳集众书于此亦可知。宋董逌云:“诚悬书金刚经,柳玭谓备有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之体。今考其书,诚为绝艺,尤可贵也。”(《广川书跋》)
《李晟碑》(829年,五十二岁)碑在陕西高陵县,碑连额高一丈四尺二寸,宽五尺八寸二分,三十四行,行六十一字。裴度撰,柳公权正书,并篆额。此碑明代已多漫漶,近拓石花满布。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云:“字虽剥落,然一看挺拔不群之概,尚可扪而得之也。”与《金刚经》相比,加强了斩钉截铁、棱角分明、点画爽利森挺、挺拔不群之概。但是有些地方结字显得拘谨,局促。
《回元观钟楼铭并序》(836年,五十九岁)
石横置,四十一行,行二十字,邵建和镌刻。1986年11月出土于西安市和平门外。
此碑风神烁烁,一笔不苟,其用笔重骨力,以方笔为主,辅以圆笔,劲利清健。其结构往往错位中求变化,比如左右结构的字“蹲”、“钟”、“楼”等将左边偏旁往上挪,形成左短右长的结字法,在不平衡中求韵趣。柳书向又一纵深渐进。
《冯宿碑》(837年,六十岁)
王起撰,柳公权书并篆额,正书,四十一行,行八十三字,石存西安碑林。其书爽利快健,神采飞扬。似乎在预示一种更为精炼的“柳体”即将孕育而出。就在此后的五六年中,《玄秘塔》、《神策军》便相继问世,成为千年楷书的典则。《庚子消夏记》引杨用修语云:“诚悬《冯尚书碑》亚于(虞世南)《庙堂碑》。”《石墨镌华》云:“此碑柳书结字小差胜《玄秘塔碑》,尚不堪与薛稷雁行。杨用修云亚于《庙堂碑》,过矣。”
《苻璘碑》(838年,六十一岁)
李宗闵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镌字。三十一行,行六十二字,碑高一丈,宽四尺五寸三分,为柳碑中最显要者。石在富平县,“十年动乱”中被毁。此碑历代享有盛名,《金石录》、《宝刻类编》、《集古求真》等均有著录。此碑与《冯宿碑》字虽较小于《玄秘塔碑》,但同样魄力雄浑,字法深厚,结构缜密,神理骏发。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云:“其书亦带有婵娟不胜罗绮之致。”此谓雄浑中有秀媚之色。
《玄秘塔碑》(841年,六十四岁)
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刻。共二十八行,行五十四字,石存西安碑林。清王澍《虚舟题跋》云,“诚是极矜炼之作。”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云:“此碑柳书中最露筋骨者。”其骨力矫健,筋骨特露,刚健遒媚;结字瘦长,且大小颇有错落,巧富变化,顾盼神飞,行间气脉流贯。全碑无一懈笔,可谓精绝。
《神策军碑》(843年,六十六岁)此碑崔铉撰文,柳公权奉敕书,记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
柳公权 蒙诏帖
策军事。碑立于皇宫禁地,不能随便传拓,因此流传较少,北京图书馆藏有北宋之拓本。此碑和《玄秘塔》相隔二年,总体风格相近,法度谨严,精魄强健,然而也有细别。《玄秘塔》极劲健,此碑则雄厚;前者极露筋骨,后者凝炼温恭;前者较遒媚,后者则较端重。此碑刻工也极精,或认为柳书传世最佳者。孙承泽说:“书法端劲中带有温恭之致,乃其最得意之笔。”柳公权的楷书中以《神策军碑》、《玄秘塔碑》影响最深远
柳公权书,韦博撰,元度摹勒并篆额,楷书三十七行,行六十五字。此碑字体偏小,但书体劲秀。杨守敬《学书迩言》注意到其“淡雅”特点。细察其碑多用圆笔,如“国”字,右角转换既圆,右直下也呈弓弩形。“司徒”之“司”,右侧遽然下弯,有拙态,“神道”之“道”字的结体也错互示拙。七十岁以后,柳公权书也在变化。
唐崔玙撰,柳公权书,正书三十六行,行六十字,原在西安。碑断石散,磨泐不全,初拓仅五石。立碑年月不明,王昶《金石萃编》以为在咸通末(874),《宝刻类编》以为大中六年(852)。此碑崔文庄雅,柳书遒劲,细看已达淡雅之境。其笔画颇有俯仰之态,如“上”字、“五”字之横;结字颇取倾仄之势,如“事”、“国”重心偏右;又如“食邑五百”这行,让左避右,均可玩味。
柳公权书,萧邺撰文,在河南洛阳,碑高一丈一尺余,广四尺,楷书三十三行,行七十九字。额篆书“大唐故吏部尚书赠尚书右仆射渤海高公神道碑”,四行,二十字。康有为曰:“《高元裕碑》有龙跳虎卧之气。”(《广艺舟双揖》)清杨守敬《学书迩言》云:“《高元裕》一碑,尤为完美,自斯厥后,虽有作者,不能自辟门户矣。”“龙跳虎卧”是喻其书法之雄强有力。后者称其完美,已达炉火纯青之境界。
故事传说戒骄成名柳公权是唐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柳家塬人。他小的时候,字写得很糟,常常因为大字写得七扭八歪受先生和父亲的训斥。小公权很要强,他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字。经过一年多的日夜苦练,他写的字大有起色,和柳家塬年龄相仿的小伙伴相比,公权的字已成为全村最拔尖的了。
从此以后,他写的大字,得到同窗称赞、老师夸奖,连严厉的父亲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小公权感到很得意。
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在村旁的老桑树下摆了一张方桌,举行“书会”,约定每人写一篇大楷,互相观摩比赛。公权很快就写了一篇。这时,一个卖豆腐脑儿的老头放下担子,来到桑树下歇凉。他很有兴致地看孩子们练字,柳公权递过自己写的说:“老爷爷,你看我写得棒不棒?”老头接过去一看,只见写得是“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老头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皱了皱眉头,沉吟了一会儿才说:“我看这字写得并不好,值不得在人前夸。这字好像我担子里的豆腐脑儿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有形无体,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几个小伙伴都停住笔仔细听老人的品评,小公权见老头把自己的字说得一塌糊涂,不服气地说:“人家都说我的字写得好,你偏说不好,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头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当,不敢当!我老汉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里看看去吧!”
起初小公权很生气,以为老头在骂他。后来想到老头和蔼的面容,爽朗的笑声,
柳公权书李晟碑
又不大像骂他,就决定到华京城里去看看。华京城离柳家塬有40多里路。第二天,他起了个五更,悄悄给家里人留了千纸条,背着馍布袋就独自往华京城去了。
柳公权一进华京城寿门,见北街一颗大槐树下挂着个白布幌子,上写“字画汤”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笔法雄健潇洒。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去看,不禁惊得目瞪口呆。只见一个黑瘦的畸形老头,没有双臂,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右脚夹起一支大笔,挥洒自如灿在写对联。他运笔如神,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看客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这才知道卖豆腐的老汉没有说假话,他惭愧极了,心想:和字画汤老爷爷比起来,我真是差得太远了。他“扑通”一声跪在字画汤面前,说:“我愿拜你为师,我叫柳公权,请收下我,愿师傅告诉我写字的秘诀……”字画汤慌忙放下脚中的笔,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畸形人,生来没手,干不成活,只得靠脚巧?昆生活。虽能写几个歪字,怎配为人师表?”
小公权一再苦苦哀求,字画汤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提起笔,写道: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
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老人向公权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我自小用脚写字,风风雨雨已练了五十多个年头了。
我家有个能盛八担水的大缸,我磨墨练字用尽了八缸水。我家墙外有个半亩地大的涝池,每天写完字就在池里洗砚,池水都乌黑了。可是,我的字练得还差得远呢!”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牢地铭刻在心里,他深深地谢过字画汤,才依依不舍地回去了。
自此,柳公权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他学习颜体的清劲丰肥,也学欧体的开朗方润,学习字画汤的奔腾豪放,也学宫院体的娟秀妩媚。他经常看人家剥牛剔羊,研究骨架结构,从中得到启示。他还注意观察天上的大雁,水中的游鱼,奔跑的糜鹿,脱缰的骏马,把自然界各种优美的形态都熔铸到书法艺术里去。
柳公权终于成为中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结构严谨,刚柔相济,疏朗开阔,为书法界所珍视,素有“颜筋柳骨”美称。可是,柳公权一直到老,对自己的字还很不满意。他晚年隐居在华京城南的鹳鹊谷(现称柳沟),专门研习书法,勤奋练字,一直到他88岁去世为止。
心正笔正柳公权不但是一位有名的大书法家,还是一位为人耿直、敢于直言的人。
有一年,皇帝唐穆宗在一座寺院里,看到了柳公权写的字,心里十分喜爱,很想见一见他,在一起谈论谈论书法。正巧,没过多久,柳公权从自己做官的地方夏州(现在陕西北部)来朝廷办事。唐穆宗听说柳公权来了,就让他来见自己,把他留在朝廷里做了右拾遗(负责给皇上提建议的官)。
一天,唐穆宗和柳公权在一起谈论书法,唐穆宗向柳公权请教说:“你的字写得笔法端正、刚劲有力,可我却写不了那么好,怎样用笔才能把字写好呢?”听了唐穆宗的问话,柳公权心想:我早就听说皇上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我何不借这个机会劝劝他呢?
于是,他对唐穆宗说:“写字,先要握正笔。用笔的要诀在于心,只有心正了,笔才能正啊!这跟国家大事是一个道理,不用心不行啊!”
听了柳公权的话,唐穆宗知道他是借讲笔法在规劝自己,不由得脸红了起来。
这不过是小节 后来,皇帝换成了唐文宗。有一天,唐文宗同几位大臣在一起谈论国事,柳公权也在场。当大家说到汉文帝(他的故事,请看本全书政治家卷一)很注意俭朴的时候,
《神策军碑》
唐文宗举起自己的衣袖让大家看,并有意自夸地说:“这件衣裳已经洗过三次了,它现在还穿在我的身上。”
在座的一个大臣听了马上奉承说:“陛下,您的俭朴胜过了汉文帝呀!”
其他几位大臣也跟着随声附和起来。只有柳公权在一旁一句话不说。唐文宗见了有些不高兴,就问柳公权:“你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呢?”
柳公权看着唐文宗,神情严肃地说:“陛下,您做为天子,最重要的事要选用那些有才德的人,罢免那些没有才德的人。让应该得到奖赏的人得到奖赏,使那些应当受到惩罚的人受到刑罚,这才是天子最宝贵的美德呀!穿件洗过的衣服,固然很好,可不过是细微的小事啊!”唐文宗听了柳公权的这一番话,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就高兴地说:“现在文官中最高贵、最荣耀的官职就是中书舍人(负责起草朝廷文告的官)了,您已经担任了这个官职,按理说,我不应该再让你去当谏议大夫这样的小官了。可是因为您正直敢言,有诤臣的风采,所以,我要委屈您再兼任谏议大夫官职,好让您能够常常提醒我。
第二天,唐文宗就发布了命令,让柳公权兼任了谏议大夫。
后世之人,只知柳公权字好,却浑然不知另一种“柳骨”!!!!

柳公权的书法特点是什么?

柳公权书法特点:

一、 笔法多藏锋,沉稳大气。

柳体笔法多回锋逆入,引而不发,尽显沉稳大气。


二、 字体端正瘦长,笔力挺拔矫健。

字体修长,与欧体近似,而与颜体肥硕、赵体宽扁的字体差异较大。横竖之间粗细较颜体小,瘦硬挺拔,有英武之气。

三、结体中宫收紧,线条尾端伸展怒放。

柳字腰部纤细,呈现中宫收紧状;笔画尾端伸展怒放,与中宫形成鲜明对比。

代表作品

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其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

柳公权的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他们的风格仍继承王家风格,结体严谨,潇洒自然。

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蒙诏贴》白麻纸,七行,二十七字,今藏故宫博物院,其书曾刻入《三希堂法帖》干隆称“险中生态,力度右军”,体势稍带颜法,沉劲苍逸。

相关推荐:

柳公权写字的法是什么

什么是粮食双轮发酵酒

柳公权心正笔正

为什么SO3群元素只有3个独立变量

什么是凉调

柳江古镇在哪里

为什么没有白色的体育

什么是练泥练泥的意义是什么

标签: [db:标签]

声明:《柳公权写字的法是什么》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柳公权写字的法是什么

    柳公权,唐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

    百科 日期:2023-04-07

  • 什么是粮食双轮发酵酒

    双轮发酵指将经过一次发酵后的酒醅不经过蒸馏,混入新料再进行发酵,由于经过两次发酵,发酵时间长,各种微生物生化反应增强,所以此酒香味尤为浓郁、...

    百科 日期:2023-04-07

  • 柳公权心正笔正

    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 穆宗怠于朝政,曾经询问柳公权如何才能将书法发挥的尽善尽美,柳公...

    百科 日期:2023-04-07

  • 为什么SO3群元素只有3个独立变量

    在概率统计理论中,随机过程中,任何时刻的取值都为随机变量,如果这些随机变量服从同一分布,并且互相独立,那么这些随机变量是独立同分布,这些变量称...

    百科 日期:2023-04-07

  • 什么是凉调

    凉调:亦作黄腔或黄调,京剧术语,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不准,习惯上专指略低于调门的变音。 大部分都是由于演员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如声带变...

    百科 日期:2023-04-07

  • 柳江古镇在哪里

    柳江古镇建于南宋十年,距今800多年历史,是四川十大古镇之一。距成都150公里、瓦屋山50公里、峨眉山36公里。 古镇背靠峨眉、瓦屋仙山,侯家山、...

    百科 日期:2023-04-07

  • 为什么没有白色的体育

    体育没有分白色以及黑色等名称的;只分为大众体育、专业体育以及学校体育等种类,包括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设施、体育...

    百科 日期:2023-04-07

  • 什么是练泥练泥的意义是什么

    练泥是景德镇专用术语。指瓷器作坯之前的一道工序。其过程是把白不入水池内浸泡。用木楸不断翻搅,漂去浮渣,筛以马尾细箩,沉淀后用细绢袋装浆渗...

    百科 日期:2023-04-07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