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什么是四重恩

什么是四重恩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7 手机版

第一恩是父母恩,父母生我们、养我们,这个恩德不能忘记。

第二恩是老师恩,我们的智慧得自于老师,若不是老师的教导,我们才能知道世间有佛法。

第三恩是国家恩,如果国家不安定,经历战乱饥荒,我们每天将会为了保全性命、填饱肚子而奔波,哪有心情和场所,俗话说没有国哪有家。

第四恩是众生恩,我们都需要亲情、友情,需要邻里、同学、同事之间的相互关爱。所以我们必须要感恩众生。

什么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解释:

上报是指:佛恩 国土恩 父母恩 众生恩 ,下济是指:地狱 畜生 饿鬼 或者说 欲界 色界 无色界,上报,我们说上,这里指尊重,下济这里指济世。

四重恩是:上师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

1、父母恩:

一个人来到世间为人,首先是父母之恩。十月怀胎,生养哺育,才能长大成人。养子方知父母慈。到了一定的时候,自会领悟其中的含义。

2、国土恩(国王恩):

报国土恩。我们赖以生存的国土是无私的,山川,水土,粮食,矿藏,传统都是国土对人们的奉献。使国土庄严是我们报恩的职责,也是我们为后辈应尽的义务。

3、上师恩(三宝恩):

对佛教来说,佛、法、僧三宝使人们取得智慧,证得菩提,获得解脱,是人们的上师。三宝之恩自不能忘!

4、众生恩:

云何念众生恩?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今虽隔世昏迷,互不相识,以理推之,岂无报效?《劝发菩提心文》说:“我与一切众生,无始以来互为眷属、父母、六亲、乃至师友。

一个人明白了做任何事无不是为了报恩,那就真正地、自觉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位置及生活的目的。

扩展资料:

三途苦:

一、畜生道苦:佛教语。“六道”之一。佛教轮回之说,谓人作恶,死后当变为禽兽、畜生等,十分辛苦。

二、饿鬼道苦:饿鬼的痛苦比地狱略少,但比畜牲道大。如果以智力来比较,饿鬼的智力比畜牲为高。

三、地狱道苦:佛教、婆罗门教等宗教术语。地狱道是六道轮回中的其中一道,以地狱道之痛苦为最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重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途苦

“四重恩”“三涂苦”分别指什么

四重恩:众生恩、父母恩、国土恩、三宝恩;三涂苦:畜生道苦、恶鬼道苦、地狱道苦。

四重恩:

一、众生恩

1、无始以来,轮回不断,我与众生互为六亲眷属,以理推之皆有恩情,应当报效。

2、世间的一切,都是众人合力运作的,有农民才有饭吃,有工人才有物品,有军队才能保障有安全的环境,

这些都是大众的恩情,理应报答。

二、父母恩: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我们要懂得报答父母的恩情。

三、报国土恩。我们赖以生存的国土是无私的,山川,水土,粮食,矿藏,传统都是国土对人们的奉献。

使国土庄严是我们报恩的职责,也是我们为后辈应尽的义务。

四、三宝恩:对佛教来说,佛、法、僧三宝使人们取得智慧,证得菩提,获得解脱,是人们的上师。三宝之恩自不能忘。

三途苦:

一、畜生道苦:佛教语。“六道”之一。佛教轮回之说,谓人作恶,死后当变为禽兽、畜生等,十分辛苦。

二、饿鬼道苦:饿鬼的痛苦比地狱略少,但比畜牲道大。如果以智力来比较,饿鬼的智力比畜牲为高。

三、地狱道苦:佛教、婆罗门教等宗教术语。地狱道是六道轮回中的其中一道,以地狱道之痛苦为最甚。

扩展资料

佛教八难

一、在地狱难,谓南赡部洲之下,过五百由旬,有八寒、八热等狱,皆名地狱。

二、在畜生难,谓畜生种类不一,亦各随因受报;或为人畜养,或居山海等处。

三、在饿鬼难,谓饿鬼有三种:一其业最重者,长劫不闻浆水之名;二其业次重者,唯在人间伺求荡涤脓血粪秽;其业轻者,时或一饱,加以刀杖驱逼,填河塞海,受苦无量,障于见佛、闻法,故名饿鬼难。

四、在长寿天难,谓此天以五百劫为寿,即色界第四禅中无想天也。

五、在北郁单越难,梵语郁单越,华言胜处。谓此处感报胜东西南三洲也。其人寿一千岁,命无中夭。为着乐故,不受教化,是以圣人不出其中,不得见佛、闻法,故名北郁单越难。(东西南三洲者,东弗于逮,西瞿耶尼,南阎浮提也。)

六、盲聋喑哑难,谓此等人虽生中国,而业障深重,盲聋喑哑,诸根不具,值佛出世而不能见,佛虽说法亦不能闻,故名盲聋喑哑难。

七、世智辩聪难,谓世间之人,邪智聪利者,唯务耽习外道经书,不信出世正法,故名世智辩聪难。

八、生在佛前佛后难,谓佛出现于世,为大导师,令诸众生,离生死苦,得涅槃乐。人有缘者,乃得值遇。其生在佛前、佛后者,由业重缘薄,既不见佛,亦不闻法,故名生在佛前佛后难。

四重恩三途苦是什么

四重恩是:上师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三途:就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贪嗔痴称为三毒。有这三毒,就堕落到三途。

四重恩是:上师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

1、父母恩:一个人来到世间为人,首先是父母之恩。十月怀胎,生养哺育,才能长大成人。养子方知父母慈。到了一定的时候,自会领悟其中的含义。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来说,衣食住行无不来自众生之恩,每个人的劳动都是为了对众生的报答。报众生恩,有了这种意念才有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互相尊重,互相照顾,建设文明的社会。

2、国土恩(国王恩):报国土恩。我们赖以生存的国土是无私的,山川,水土,粮食,矿藏,传统都是国土对人们的奉献。使国土庄严是我们报恩的职责,也是我们为后辈应尽的义务。

3、上师恩(三宝恩):对佛教来说,佛、法、僧三宝使人们取得智慧,证得菩提,获得解脱,是人们的上师。三宝之恩自不能忘!

4、众生恩:云何念众生恩?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

5、三途:就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贪嗔痴称为三毒。有这三毒,就堕落到三途。

6、三途之苦: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难苦)。何谓三苦?乃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也。

什么是四重恩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在这点上,佛陀亲自为我们做了典范。佛陀出生后,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就去世了,升到忉利天宫,他后来被他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抚养成人,他的母亲并没有把他养大,但对他有生育之恩。佛陀为报答母亲的生育之恩,曾经专门现神通,升到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说了三个月的法,然后乘着宝阶从天宫上下降到人间。世界上第一尊佛像,就是从这里来的。因为当时的优填王很思念佛陀,三个月没见到他很想念他,怎么办呢,就请了一个非常善巧的工匠到天宫,照着佛的样子刻了一个旃檀的佛像,从此以后,佛像就开始流传在人间了。佛陀作出了一个报恩的行为,是他对母亲恩德的报答。 佛陀的父亲净饭王去世以后,他亲自为他的父亲抬金棺,就是我们说的棺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尽管佛陀是一个人天的师表,是“四生九有”崇敬的对象,但是在对待父母的问题上,他表现出来的仍然和普通人没有两样。世间人所尽的一切孝行他都去做,为什么呢?他要为我们树立起一个报父母恩的榜样。所以我们今天学佛,如果令父母生烦恼,这样学佛可能就有一点问题。 另外我们还可以举一个例子,就是目犍连尊者的例子。 佛的弟子中有两位是神通第一的,在比丘中是目犍连尊者,在比丘尼中是莲花色比丘尼。目犍连尊者证得阿罗汉果以后用神力观察,发现他的母亲堕在恶鬼道中受苦,于是就拿了一钵饭去送给他母亲吃,哪知道他母亲由于自己的业障很深,饭抓到口里的时候,在口边就会变成烧着的炭火,不能吃。于是目犍连尊者非常痛心,就飞奔到佛那里寻求解救的办法,于是佛就为他说了一部经,叫《盂兰盆经》。到今天为止,每年中元节(七月十五)寺庙里做盂兰盆供的习惯就是由目犍连尊者的故事里来的。在过去还有一出戏,叫《目连救母》,讲的就是这个故事。在日本盂兰盆节是和我国的春节一样重要的节日。 这样的两位圣人,他们都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实践对父母恩德的报答。这是第一重恩。 第二重恩,是我们应当回报“众生恩”。为什么说众生恩值得我们报呢?大家对这个恩可能多少不是特别能理解。因为我们一般把世间人分为三类,亲人、仇人和平等的、不亲不疏的人。就像我们走在街上,来来往往的那么多人,绝大部分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这些人我们常归于不亲不疏那一类。与我们来往的要么就是亲人、要么就是仇人、要么就是平等的好像没什么关系的人,但是佛在经典里告诉我们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因为从无始的生死轮回里面,众生不断地互为父母,就是说,你是我的亲人,我是你的亲人,我们之间都有这样的亲情关系,只不过是我们忘记了而已。因为我们一切众生在无始以来,在六道生死轮回,多生多劫里互为父母。正因为我们互为父母,所以我们不能去损害过去的父母。比如说你跟某某人有仇,表面看来他今生是你的仇人,但是我们可能不知道,也许在我们过去一生中,他是我们最大的恩人,而今天某种因缘使他变成我们的仇人,我们没有报答他的恩德,反倒要想伤害他。作为一个人来说,情何以堪啊!所以我们要把一切的众生,视同和我们现在的父母一样没有差别,这样才是报答众生恩。这是我们应当报的第二重恩。 第三要报答的是国王恩,也叫“国土恩”。这个国家养育了我们,这个国土成就了我们。过去叫国王,现在我们叫国-家-领-导-人,但是不管国-家-领-导-人也好,国王也好,他们于我们都有恩德,这点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在中国,爱国和爱教从来是联系在一起的。东晋时候的道安大师就讲过“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就是说不依靠国王的力量想要兴隆佛法的事业是不可能的。 第四重恩,叫“三宝恩”。我们所说的报三宝恩,就是报答“佛、法、僧”这三宝的恩德。 首先看佛宝的恩德。佛宝就是我们说的佛陀。按照经典的论述,他具有六种很微妙的功德: “第一,佛宝中具足六种微妙功德:一者无上大功德田,二者有无上大恩德,三者无足二足以及多足众生中尊,四者极难值遇如优昙华,五者独一出现三千大千世界,六者世出世间功德圆满一切义依。具如是等六种功德,常能利乐一切众生,是名佛宝不思议恩。” 第一,佛宝是我们的无上大功德田。第二,他对我们有无上大恩德。第三,无足二足以及多足众生中尊。就是说一切众生中他都是最为殊胜的。第四,极难值遇,如优昙华。就像那最殊胜的优昙花,这是印度的一种花,据说传到中国后,就是大家培养的昙花。遇到佛也像优昙花开放一样极其难遇,事实也是如此啊。我们的业障,“生在佛后”。佛出世,我们没有遇到;佛入灭后,我们好不容易遇到他的像法,已算是很庆幸了。但是对于我们来讲,这是有业障的表现。第五,是独一出现于三千大千世界。每个三千大千世界只有一尊佛出世。第六,世出世间,功德圆满,一切义依。世出世间一切功德的圆满都要依佛而生。 按照《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说法,我们今天生活在这里,感受着佛法的宁静良善,也一定是因过去恭敬三宝的培福中才能得到的。如果过去我们没有做过这样的善行,是不可能得到这种法缘的,所以佛是一切世出世间的圆满功德所依。因为这样的六个功德,佛宝能利益一切众生。这就是佛宝的不可思议的恩德之处。 第二个是法宝的恩德。 法宝,有四种法。第一是教法;第二是理法;第三是行法;第四是果法。 从讲授理论,到指导修学,再到最后大家成就正果,在这个过程中有“教理行果”四法。我们一般来讲的“名句文身”,就是指“教法”。我们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文字,都是佛法的教法。有为的一切法称作“理法”。“戒、定、慧”的部分称为“行法”。我们将证得的无漏道果称为“果法”。这四法可引领众生,出离到生死轮回的彼岸,这是法宝的不可思议的恩德。 第三个是僧宝的不思议恩德。 僧宝包括三种僧。第一种叫菩萨僧;第二种叫声闻僧;第三种叫凡夫僧。一般来说,菩萨僧讲的就是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菩萨等。声闻僧指我们说的舍利佛、目犍连、阿难、迦叶尊者等。而我们常见的不过是普通凡夫僧。这第三种“僧”,就算没能得到无漏的戒定及慧的解脱,但是他们却发心殊胜。菩萨发大菩提心,而且他们所获的戒殊胜,比如从声闻律仪的角度讲,比丘戒是最殊胜的。凡夫僧,因为具如来的幢相,身份非常殊胜,因为具足这样的殊胜,我们在供养他的时候能获得无量福报。 僧宝具有不思议的功德。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报答三宝对我们的恩德。

佛经里的壮严佛静土,上报四重恩是什么意思

这是回向偈中的一句,原句为: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壮严佛静土,上报四重恩有两重意思,首先这是回向法界的意思,其次是修行的要领,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修身修心,能对父母、国家、三宝(佛法僧)、众生做利益的事情。
回向是佛教修学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行功夫。所谓‘回向’是将自己所修的功德,不愿自己独享,而将之‘回’转归‘向’与法界众生同享,以拓开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确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修佛的人,要知恩报恩,多做善事。向上要报四恩,即父母恩、老师恩、国土恩、众生恩。向下要济三苦,即寒热饥渴等苦缘所生之苦、乐境坏时所生之苦、为一切有为法无常迁动之苦。

佛家回向偈只有八句,而“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就占了两句,因为这两桩事情要紧。古大德、诸佛菩萨、法身大士确实受人滴水之恩,必定涌泉为报,对于恩德念念不忘。知恩报恩是“行好事”的先决条件,这是“行好事”的大根大本。



扩展资料:

1、父母之恩,身命得自于父母。儒家讲报父母恩,佛家更重视报父母恩。

2、老师之恩,慧命得自于老师。佛说一个人有两种生命,一个身命,一个慧命。佛菩萨是修行者的老师,包括在四重恩第二种里面。

3、国家之恩,在从前君主时代是帝王之恩,现在民主时代是国家政府之恩。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政府,社会必定是混乱的,身心一定是不安稳的,那对于道业的修学必定会产生妨碍,所以国家有保护修行者的恩德。

4、一切众生之恩。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不辞辛劳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把佛陀的教育普遍的为大众宣扬,就是要报众生恩,这个力量在推动的。

修行者讲修善法,要从根本改。当从根本修,心里没有一个恶念,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遇到一切人,没有第二个念头,就是想把善法介绍给一切众生,希望众生跟自己一样喜欢信受。这样才能报佛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重恩

四重恩是什么----谁答案和我的一字不差奖励100分

佛门里天天念回向偈:「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四重恩,第一是「父母恩」,第二是「老师恩」,佛菩萨是老师。父母生我们、养我们,这个恩德不能忘记。如何能报父母恩?自己成圣成贤,断烦恼,开智慧,了生死,出三界,这是真报父母恩。佛家谚语常讲:「一子成佛,九祖生天。」我们不能成就,怎麼能报父母恩?诸位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就知道,自己修行有成就,过去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都沾光,都超生。我们的智慧得自於老师,若不是老师的教导,我们怎麼知道世间有佛法?怎麼知道世间有圣贤的教诲?所以,老师的恩德比父母还大。
第三是「国家恩」,从前讲国主恩,你没有国家,你在今天这个社会没有国籍,你是世界上的流浪者,没有国家保护你,身心都得不到安稳。古人讲「食毛践土」,我们生活所需是这个地上生产的,来供养我们这个身体;我们居住在这块土地,这块土地对我有恩,所以,要知道报恩。
第四是「众生恩」。一切众生对我有恩,为什麼?人是社会动物,离不开人群生活。我们吃的东西是农夫种的,穿的衣服是工人织的,所有社会一切大众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都有恩德。古人讲:「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知恩报恩才是个人。如果你不知恩,不知报恩,说老实话,连畜生都不如,因为畜生都懂得报恩。
由此可知,忘恩负义的人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果报决定在阿鼻地狱。知恩报恩是「行好事」的先决条件,这是「行好事」的大根大本。在佛法里面,到什麼地位的菩萨才落实知恩报恩?《大智度论》说,知恩报恩是二地菩萨以上主修的课程,所以二地菩萨才真正落实了。
回向偈只有八句,而「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就占了两句,因为这两桩事情要紧!古大德、诸佛菩萨、法身大士确实受人滴水之恩,必定涌泉为报,对於恩德念念不忘,所以我们尊称他为佛菩萨,尊称他为法身大士。

上报四重恩重读什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重在这里是量词,所以要读做chong.
四重恩是:上师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
三途苦就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贪嗔痴称为三毒。有这三毒,就堕落到三途。

佛教什么叫上报四重恩

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二、报恩品第二上中有经文:“尔时王舍大城。有五百长者。其名曰妙德长者。勇猛长者。善法长者。念佛长者。妙智长者。菩提长者。妙辩长者。法眼长者。光明长者。满愿长者。如是等大富长者成就正见。供养如来及诸圣众。是诸长者。闻是世尊赞叹大乘心地法门。而作是念。我见如来放金色光。影现菩萨难行苦行。我不爱乐行苦行心。谁能永劫住于生死。而为众生受诸苦恼。作是念已。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异口同音。前白佛言。世尊。我等不乐大乘诸菩萨行。亦不喜闻苦行音声。所以者何。一切菩萨所修行愿。皆悉不是知恩报恩。何以故。远离父母趣于出家。以自妻子施于所欲。头目随脑随其愿求。悉皆布施受诸逼恼。三僧祇劫具修诸度八万四千波罗蜜行。越生死流。方至菩提大安乐处。不如趣向二乘道果。三生百劫修集资粮。断生死因证涅槃果。速至安乐。方名报恩。
尔时佛告五百长者。善哉善哉。汝等闻于赞叹大乘。心生退转发起妙义。利益安乐未来世中。不知恩德一切众生。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为汝分别演说世出世间有恩之处。善男子。汝等所言未可正理。何以故。世出世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我今为汝宣说少分。假使有人为福德故。恭敬供养一百净行大婆罗门。一百五通诸大神仙。一百善友。安置七宝上妙堂内。以百千种上妙珍膳。垂诸璎珞众宝衣服。栴檀沉香立诸房舍。百宝庄严床卧敷具。疗治众病百种汤药。一心供养满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顺心。以微少物色养悲母。随所供侍。比前功德。百千万分不可校量。世间悲母念子无比。恩及未形。始自受胎终于十月。行住坐卧受诸苦恼非口所宣。虽得欲乐饮食衣服而不生爱。忧念之心恒无休息。但自思惟将欲生产。渐受诸苦昼夜愁恼。若产难时如百千刃竞来屠割。或致无常。若无苦恼诸亲眷属喜乐无尽。犹如贫女得如意珠。其子发声如闻音乐。以母胸臆而为寝处。左右膝上常为游履。于胸臆中出甘露泉。长养之恩弥于普天。怜愍之德广大无比。世间所高莫过山岳。悲母之恩逾于须弥。世间之重大地为先。悲母之恩亦过于彼。若有男女背恩不顺。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发恶言子即随堕。或在地狱饿鬼畜生。世间之疾莫过猛风。怨念之征复速于彼。一切如来金刚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护。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悲母教承顺无违。诸天护念福乐无尽。如是男女即名尊贵天人种类。或是菩萨为度众生。现为男女饶益父母。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报母恩经于一劫。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而未能报一日之恩。所以者何。一切男女处于胎中。口吮乳根饮啖母血。及出胎已幼稚之前。所饮母乳百八十斛。母得上味先与其子。珍妙衣服亦复如是。愚痴鄙陋情爱无二。昔有女人远游佗国。抱所生子渡殑伽河。其水暴涨力不能前。爱念不舍母子俱没。以是慈心善根力故。即得上生色究竟天作大梵王。以是因缘母有十德。一名大地。于母胎中为所依故。二名能生。经历众苦而能生故。三名能正。恒以母手理五根故。四名养育。随四时宜能长养故。五名智者。能以方便生智慧故。六名庄严。以妙璎珞而严饰故。七名安隐。以母怀抱为止息故。八名教授。善巧方便导引子故。九名教诫。以善言辞离众恶故。十名与业。能以家业付嘱子故。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
善男子。众生恩者。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恩故。犹如现在父母之恩等无差别。如是昔恩犹未能报。或因妄业生诸违顺。以执着故反为其怨。何以故。无明覆障宿住智明。不了前生曾为父母。所可报恩互为饶益。无饶益者名为不孝。以是因缘诸众生类。于一切时亦有大恩。实为难报。如是之事名众生恩。
国王恩者。福德最胜虽生人间得自在故。三十三天诸天子等。恒与其力常护持故。于其国界山河大地。尽大海际属于国王。一人福德胜过一切众生福故。是大圣王以正法化。能使众生悉皆安乐。譬如世间一切堂殿柱为根本。人民丰乐王为根本。依王有故。亦如梵王能生万物。圣王能生治国之法利众生故。如日天子能照世间。圣王亦能观察天下人安乐故。王失正治人无所依。若以正化八大恐怖不入其国。所谓佗国侵逼。自界叛逆。恶鬼疾病。国土饥馑。非时风雨。过时风雨。日月薄蚀。星宿变怪。人王正化利益人民。如是八难不能侵故。譬如长者唯有一子。爱念无比怜愍饶益常与安乐昼夜不舍。国大圣王亦复如是。等示群生如同一子。拥护之心昼夜无舍。如是人王令修十善。名福德主。若不令修名非福主。所以者何。若王国内一人修善。其所作福皆为七分。造善之人得其五分。于彼国王常获二分。善因王修同福利故。造十恶业亦复如是。同其事故。一切国内田地园林所生之物。皆为七分亦复如是。若有人王成就正见。如法化世。名为天主。以天善法化世间故。诸天善神及护世王。常来加护守王宫故。虽处人间修行天业。赏罚之心无偏党故。一切圣王法皆如是。如是圣主名正法王。以是因缘成就十德。一名能照。以智慧眼照世间故。二名庄严。以大福智庄严国故。三名与乐。以大安乐与人民故。四名伏怨。一切怨敌自然伏故。五名离怖。能郤八难离恐怖故。六名任贤。集诸贤人评国事故。七名法本。万姓安住依国王故。八名持世。以天王法持世间故。九名业主。善恶诸业属国王故。十名人主。一切人民王为主故。一切国王以先世福。成就如是十种胜德。大梵天王及忉利天。常助人王受胜妙乐。诸罗刹王及诸神等。虽不现身潜来卫护王及眷属。王见人民造诸不善不能制止。诸天神等悉皆远离。若见修善欢喜赞叹。尽皆唱言。我之圣王。龙天喜悦。澍甘露雨。五谷成熟。人民丰乐。若不亲近诸恶人等。普利世间咸从正化。如意宝珠必现王国。于王邻国咸来归服。人与非人无不称叹。若有恶人于王国内。而生逆心于须臾顷。如是之人福自衰灭。命终当堕地狱之中。经历畜生备受诸苦。所以者何。由于圣王不知恩故。起诸恶逆得如是报。若有人民能行善心。敬辅仁王尊重如佛。是人现世安隐丰乐。有所愿求无不称心。所以者何。一切国王于过去时。曾受如来清净禁戒。常为人王安隐快乐。以是因缘违顺果报皆如响应。圣王恩德广大如是。
善男子。三宝恩者。名不思议利乐众生无有休息。是诸佛身真善无漏。无数大劫修因所证。三有业果永尽无余。功德宝山巍巍无比。一切有情所不能知。福德甚深犹如大海。智慧无碍等于虚空。神通变化充满世间。光明遍照十方三世。一切众生烦恼业障都不觉知。沉沦苦海生死无穷。三宝出世作大船师。能截爱流超升彼岸。诸有智者悉皆瞻仰。善男子等。唯一佛宝具三种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变化身。第一佛身有大断德。二空所显一切诸佛悉皆平等。第二佛身有大智德。真常无漏一切诸佛悉皆同意。第三佛身有大恩德。定通变现一切诸佛悉皆同事。善男子。其自性身无始无终。离一切相绝诸戏论。周圆无际凝然常住。其受用身。有二种相。一自受用。二佗受用。自受用身。三僧祇劫所修万行。利益安乐诸众生已。十地满心。运身直往色究竟天。出过三界。净妙国土坐无数量大宝莲华。而不可说海会菩萨前后围绕。以无垢缯系于顶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如是名为后报利益。尔时菩萨入金刚定。断除一切微细所知诸烦恼障。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妙果名现报利益。是真报身有始无终。寿命劫数无有限量。初成正觉穷未来际。诸根相好遍周法界。四智圆满。是真报身受用法乐。一大圆镜智。转异熟识得此智慧。如大圆镜现诸色像。如是如来镜智之中。能现众生诸善恶业。以是因缘。此智名为大圆镜智。依大悲故恒缘众生。依大智故常如法性。双观真俗无有间断。常能执持无漏根身。一切功德为所依止。二平等性智。转我见识得此智慧。是以能证自佗平等二无我性。如是名为平等性智。三妙观察智。转分别识得此智慧。能观诸法自相共相。于众会前说诸妙法。能令众生得不退转。以是名为妙观察智。四成所作智。转五种识得此智慧。能现一切种种化身。令诸众生成熟善业。以是因缘。名为成所作智。如是四智而为上首。具足八万四千智门。如是一切诸功德法。名为如来自受用身。诸善男子。二者如来佗受用身。具足八万四千相好。居真净土说一乘法。令诸菩萨受用大乘微妙法乐。一切如来为化十地诸菩萨众。现于十种佗受用身。第一佛身。坐百叶莲华。为初地菩萨说百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于百佛世界。利益安乐无数众生。第二佛身。坐千叶莲华。为二地菩萨说千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于千佛世界。利益安乐无量众生。第三佛身。坐万叶莲华。为三地菩萨说万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于万佛国土。利益安乐无数众生。如是如来渐渐增长。乃至十地佗受用身。坐不可说妙宝莲华。为十地菩萨说不可说诸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于不可说佛微妙国土。利益安乐不可宣说不可宣说无量无边种类众生。如是十身皆坐七宝菩提树王。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善男子。一一华叶各各为一三千世界。各有百亿妙高山王。及四大洲日月星辰。三界诸天无不具足。一一叶上诸赡部洲。有金刚座菩提树王。其百千万至不可说大小化佛。各于树下破魔军已。一时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大小诸化佛身。各各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为诸资粮及四善根诸菩萨等二乘凡夫。随宜为说三乘妙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究竟佛慧。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余众生说人天教。令得人天安乐妙果。诸如是等大小化佛。皆悉名为佛变化身。善男子。如是二种应化身佛。虽现灭度。而此佛身相续常住。诸善男子。如一佛宝。有如是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利乐众生广大恩德。以是因缘。名为如来、应正遍知、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善男子。一佛宝中具足六种微妙功德。一者无上大功德田。二者无上有大恩德。三者无足二足及以多足众生中尊。四者极难值遇如优昙华。五者独一出现三千大千世界。六者世出世间功德圆满一切义依。具如是等六种功德。常能利乐一切众生。是名佛宝不思议恩。
尔时五百长者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一佛宝中无量化佛。充满世界利乐众生。以何因缘。世间众生多不见佛受诸苦恼。佛告五百长者。譬如日光天子放百千光照明世界。而有盲者不见光明。汝善男子。于意云何。日光天子而有过否。时长者言。不也世尊。佛言。善男子。诸佛如来常演正法利乐有情。是诸众生常造恶业。都不觉知无惭愧心。于佛法僧不乐亲近。如是众生罪根深重。经无量劫不得见闻三宝名字。如彼盲者不睹日光。若有众生恭敬如来。爱乐大乘尊重三宝。当知是人业障销除。福智增长。成就善根。速得见佛。永离生死。当证菩提。诸善男子。如一佛宝有无量佛。如来所说法宝亦然。一法宝中有无量义。善男子。于法宝中有其四种。一者教法。二者理法。三者行法。四者果法。一切无漏能破无明烦恼业障。声名句文名为教法。有无诸法名为理法。戒定慧行名为行法。为无为果名为果法。如是四种名为法宝。引导众生出生死海到于彼岸。善男子。诸佛所师即是法宝。所以者何。三世诸佛依法修行。断一切障得成菩提。尽未来际利益众生。以是因缘。三世如来常能供养诸波罗蜜微妙法宝。何况三界一切众生未得解脱。而不能敬微妙法宝。善男子。我昔曾为求法人王。入大火坑而求正法。永断生死得大菩提。是故法宝能破一切生死牢狱。犹如金刚能坏万物。法宝能照痴闇众生。如日天子能照世界。法宝能救贫乏众生。如摩尼珠雨众宝故。法宝能与众生喜乐。犹如天鼓乐诸天故。法宝能为诸天宝阶。听闻正法得生天故。法宝能为坚牢大船。渡生死海到彼岸故。法宝犹如转轮圣王。能除三毒烦恼贼故。法宝能为珍妙衣服。覆盖无惭诸众生故。法宝犹如金刚甲胃。能破四魔证菩提故。法宝犹如智慧利剑。割断生死离系缚故。法宝正是三乘宝车。运载众生出火宅故。法宝犹如一切明灯。能照三涂黑闇处故。法宝犹如弓箭矛槊。能镇国界摧怨敌故。法宝犹如险路导师。善诱众生达宝所故。善男子。三世如来所说妙法。有如是等难思议事。是名法宝不思议恩。
善男子。世出世间有三种僧。一菩萨僧。二声闻僧。三凡夫僧。文殊师利及弥勒等是菩萨僧。如舍利弗目犍连等。是声闻僧。若有成就别解脱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见。能广为他演说开示众圣道法利乐众生。名凡夫僧。虽未能得无漏戒定及慧解脱。而供养者获无量福。如是三种名真福田僧。复有一类名福田僧。于佛舍利及佛形像。并诸法僧圣所制戒深生敬信。自无邪见令他亦然。能宣正法赞叹一乘。深信因果常发善愿。随其过犯悔除业障。当知是人信三宝力。胜诸外道百千万倍。亦胜四种转轮圣王。何况余类一切众生。如郁金华虽然萎悴。犹胜一切诸杂类华。正见比丘亦复如是。胜余众生百千万倍。虽毁禁戒不坏正见。以是因缘名福田僧。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供养如是福田僧者。所得福德无有穷尽。供养前三真实僧宝。所获功德正等无异。如是四类圣凡僧宝。利乐有情恒无暂舍。是名僧宝不思议恩。尔时五百长者白佛言。世尊。我等今日闻佛法音。得悟三宝利益世间。然今不知以何义故。说佛法僧得名为宝。愿佛解说显示众会及未来世敬信三宝一切有情。永断疑网得不坏信。令入三宝不思议海。
尔时佛告诸长者言。善哉善哉。汝善男子。能问如来甚深妙法。于未来世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譬如世间第一珍宝具足十义。庄严国界饶益有情。佛法僧宝亦复如是。一者坚牢。如摩尼宝无人能破。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外道天魔不能破故。二者无垢。世间胜宝清净光洁不杂尘秽。佛法僧宝亦复如是。悉能远离烦恼尘垢。三者与乐。如天德瓶能与安乐。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能与众生世出世乐。四者难遇。如吉祥宝希有难得。佛法僧宝亦复如是。业障有情亿劫难遇。五者能破。如如意宝能破贫穷。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能破世间诸贫苦故。六者威德。如转轮王所有轮宝能伏诸怨。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具六神通降伏四魔。七者满愿。如摩尼珠随心所求能雨众宝。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能满众生所修善愿。八者庄严。如世珍宝庄严王宫。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庄严法王菩提宝宫。九者最妙。如天妙宝最为微妙。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超诸世间最胜妙宝。十者不变。譬如真金入火不变。佛法僧宝亦复如是。世间八风不能倾动。佛法僧宝具足无量神通变化。利乐有情暂无休息。以是义故。诸佛法僧说名为宝。善男子。我为汝等略说四种世出世间有恩之处。汝等当知。修菩萨行应报如是四种之恩。
尔时五百长者白佛言。世尊。如是四恩甚为难报。当修何行而报是恩。佛告诸长者言。善男子。为求菩提。有其三种十波罗蜜。一者十种布施波罗蜜多。二者十种亲近波罗蜜多。三者十种真实波罗蜜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以七宝满于三千大千世界。布施无量贫穷众生。如是布施但名布施波罗蜜多。不名真实波罗蜜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大悲心为求无上正等菩提。以自妻子施与他人心无吝惜。身肉手足头目髓脑。乃至身命施来求者。如是布施但名亲近波罗蜜多。未名真实波罗蜜多。若善男子善女人。发起无上大菩提心。住无所得。劝诸众生同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一众生。使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真实波罗蜜多。前二布施未名报恩。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修如是第三真实波罗蜜多。乃名真实能报四恩。所以者何。前二布施有所得心。第三施者无所得心。以真实法施一有情。令发无上大菩提心。是人当得证菩提时。广度众生无有穷尽。绍三宝种使不断绝。以是因缘名为报恩。
尔时五百长者。从佛闻是昔所未闻报恩之法。心怀踊跃得未曾有。发心求趣无上菩提。得忍辱三昧入不思议智。永不退转。”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什么意思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的含义

1、上报是指:佛恩 国土恩 父母恩 众生恩。

2、下济是指:地狱 畜生 饿鬼 或者说 欲界 色界 无色界,上报,我们说上,这里指尊重,下济这里指济世。

3、四重恩是:上师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的。

相关推荐:

什么是四重恩

刘弗陵为什么死这么早

终结山谷的时候佐助叛逃鸣人为什么不通灵文太

什么是四相调制

什么是四维图形

桔梗为什么要把四魂之玉给奈落如果不给就不会有后面了

刘公岛历史简略介绍

什么是四清运动

标签: [db:标签]

声明:《什么是四重恩》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什么是四重恩

    第一恩是父母恩,父母生我们、养我们,这个恩德不能忘记。第二恩是老师恩,我们的智慧得自于老师,若不是老师的教导,我们才能知道世间有佛法。第三恩...

    百科 日期:2023-04-07

  • 刘弗陵为什么死这么早

    《汉书五行志第七》:“光欲后有子,因上侍疾医言,禁内后宫皆不得进,唯皇后颛寝。”r《汉书外戚传》:“光欲皇后擅宠有子,帝时体不安,左右及医皆阿意,...

    百科 日期:2023-04-07

  • 终结山谷的时候佐助叛逃鸣人为什么不通灵文太

    因为作者想让他们两人自己做个了断,靠自己的实力,不需要任何人的干涉。如果鸣人召唤文太就不好发展剧情了。故事成功地将原本隐藏在黑暗中,用...

    百科 日期:2023-04-07

  • 什么是四相调制

    四相相移键控信号分为绝对相移和相对相移两种。由于绝对相移方式存在相位模糊问题,所以在实际中主要采用相对移相方式。它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

    百科 日期:2023-04-07

  • 什么是四维图形

    四维四面体,又称超四面体,是由5个在不同空间的点互相连接而成的。四维四面体中包括:5个点,10条线,5个四面体。通过坐标系推理:三维的坐标系是三条...

    百科 日期:2023-04-07

  • 桔梗为什么要把四魂之玉给奈落如果不给就不会有后面了

    她想把玉和奈落一起净化,结果因为太虚弱了,灵力不够,败给奈落的邪气。但是临死桔梗前留了一丝光明在琥珀的碎片里,那是她最后的执念,就是净化玉和...

    百科 日期:2023-04-07

  • 刘公岛历史简略介绍

    刘公岛风景区位于市区之东的威海湾中。刘公岛仅有3、1平方公里的面积,却享有盛名。因为这里是北洋水师的诞生地,甲午战争的古战场。岛上建有中...

    百科 日期:2023-04-07

  • 什么是四清运动

    四清运动是指1963年至1966年,中共中央在全国城乡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运动的内容,一开始在农村中是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和清财物,后期在城乡中...

    百科 日期:2023-04-07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