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刘邦是否自卑

刘邦是否自卑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7 手机版

在史书上并没有关于刘邦是否自卑的记载。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卒于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废秦苛法

刘邦是否自卑

在史书上并没有关于刘邦是否自卑的记载。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卒于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废秦苛法

以传说和史实为例,谈一谈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刘邦的自命不凡

刘邦是一个自命不凡的人,这也是他为何能够成功的原因。他虽然是布衣起家,但是在争夺天下的时候,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别人才差,也不会为了自己的出身阶级低而感到自卑。刘邦面对大事来临的时候,身上总会带有一种自信,这种自信可以通过史书记载的一个个故事看出。

如果说自信带给刘邦的是排除掉了自卑感,那么自信还给刘邦带来了使命感。刘邦常常认为自己是负有统一天下的使命。

正是由于这种使命感,使得刘邦越加自信,也给刘邦带来了好处,例如他自知身负使命,所以他遇到一个给出建议的谋人的时候,都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刘邦认为这些给自己提意见的人都是上苍派来帮助自己的。

刘邦自己虽然出身市井白衣,但是却对自己充满了自信。认为很多事情都是上天安排好的,史书上记载了好多故事都可以说明刘邦的这种性格。

例如秦始皇认为东南有一股天子之气,所以秦始皇游东南,目的是想要镇压东南方向的天子之气。后来刘邦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就认为东南的天子之气是自己散发出来的。

还有一件事也能够说明刘邦的自命不凡。当刘邦被朝廷通缉还躲在芒砀山的时候,吕雉给刘邦送饭,总是能够找到刘邦的藏身之处。

后来刘邦询问吕雉为何能够如此轻易地找到自己。吕雉回到刘邦头顶上有一股特别的云气,顺着云气就可以找到刘邦。刘邦听后,越发觉得自己身份不一般。

除了传说之外,史书上还记载了一些事实,这些事实能够证明刘邦的自命不凡。在决定了策反黥布之后,刘邦手底下没有一个敢出来接受这个任务的。

刘邦看到无人应接,非常生气,大骂眼前的这些人没有一个可以商议天下事的。

当听到这些话之后,一个谋士应召接受任务。刘邦说的这句话虽然看似是为了刺激手下人应接任务,但是也透漏出刘邦的自信,认为帐中没有一个人可以商议天下大事的,都是不如自己的人。

刘邦的话语都透漏着一股自信的味道,他的这种敢想敢做敢说,也是促成他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刘邦不敢接受或者心理畏惧,就可能不会成为反秦起义的头领,也可能会满足于汉中之地而不思进取。

在记载刘邦自命不凡的史书当中,既有传说,也有史实。有关传说的记载,可信度低,传说的出现或者是为了帮助刘邦拥有帝位的合法性,或者是汉代史学家为了更好地服务当权者。

总之,传说的存在一方面能够说明刘邦的自命不凡,同时也是为了神化刘邦。在史实记载方面,除了前文讲了两个例子之外,还有很多例子都可以说明刘邦的自命不凡。

刘邦毫不修饰地称自己是上天派来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其实这说明了刘邦的几个心理活动。

一是刘邦从布衣成长为天子,权力从无到有再到汉朝皇帝,这种变化增强了刘邦的自信;

二是刘邦感到心虚,权力从无到有再到天下第一人,刘邦多多少少会有些心虚,认为自己配不上所拥有的权力,为了不让自己感到心虚,刘邦会用一些话鼓励自己;

三是刘邦为了巩固统治,为了让自己的帝位具有合法性,在实行一些具体措施的同时,还需要一些思想舆论,其中深化自己的权力,也是一种思想舆论的方法。

总之,应该用辩证的角度看待刘邦自命不凡的言语以及行为,这说明了刘邦的心理活动以及相应的目的。

刘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己,从而更好地利于统治。所以,研究刘邦的自命不凡,不仅仅是研究刘邦的心理活动,同时也是研究刘邦巩固统治的思想活动。

参考文献:

《史记》

《汉书》

刘邦的哪些性格让司马迁很是反感?你知道吗?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对我们研究古代人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生于汉武帝时期,按理说作为一个汉朝人,应该是积力吹捧当代的皇帝,但是司马迁却对汉朝的建立者刘邦非常的反感,以至于给他的对手项羽立传,在描述楚汉之争这段历史时,他也明显的偏向于项羽,那么究竟刘邦的那些性格惹的司马迁反感刘邦呢,我们今天便来看看吧。

一、背信弃义。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作为最高统治者,信任便更加的重要,如果不信任臣子,他们又怎么会心甘情愿地为你卖命呢。刘邦能够建立大汉王朝,他的那帮兄弟们功不可没,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大汉王朝,但是看看刘邦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就因为怀疑韩信、英布有谋反之心,便不给他们解释的机会就草率地把他们杀了。后来又杀了彭越等一帮大臣,当初与刘邦一起打天下的人,几乎都被他杀了。由此可见刘邦这个人只可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司马迁对他这点非常的反感。

二、毫无人性。他率领军队攻陷彭城后,又被闻讯赶来的项羽击败,不得已只好逃亡,逃亡的途中他遇到了自己的儿女,驾车的曹婴把他们抱上马车,谁成想直接被刘邦踹飞,他嫌两个孩子上了马车会增加马车的重量,由此可见,他是多么的不讲人性,虎毒还不食子呢。后来项羽又抓到了他的父亲和老婆,想要逼迫刘邦投降,项羽支起大锅,说如果刘邦不投降,便煮了他们,刘邦却说,煮完后要分给他一碗肉汤,真是令人发指。

三、泼皮无赖。刘邦本是泗水亭长,他凭借着他那芝麻大点的官,作威作福,经常占街坊邻居的便宜,看见邻居家的好东西便想占为己有,邻居报官,也苦于没有证据,只好作罢。他还酷爱饮酒,经常和当地的小混混一起喝的伶仃大醉。

相关推荐:

刘邦是否自卑

为什么说后现代主义是双重译码

小苍兰水培方法

什么是文明素质文明行为

刘邦是干什么的

如何评价阿松先生第25集

让桃树多发枝条的技巧

什么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标签: [db:标签]

声明:《刘邦是否自卑》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刘邦是否自卑

    在史书上并没有关于刘邦是否自卑的记载。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卒于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

    百科 日期:2023-04-07

  • 为什么说后现代主义是双重译码

    后现代主义是双重译码,既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

    百科 日期:2023-04-07

  • 小苍兰水培方法

    1、瓶中的水要没过种球的根部,将瓶子放在阳光下。不久后种球会长出白色的须根,出现嫩黄色的嫩芽,此时才是养护的关键期。2、每周换一次水,若是自...

    百科 日期:2023-04-07

  • 什么是文明素质文明行为

    文明素质: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包括体质、品质和素养。如,言谈举止、坐卧行走、穿衣着装等方面。文明行为:文明行为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

    百科 日期:2023-04-07

  • 刘邦是干什么的

    刘邦,是汉朝开国皇帝,属于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也是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他对汉族的发...

    百科 日期:2023-04-07

  • 如何评价阿松先生第25集

    电视动画《阿松》是日本Studio Pierrot公司为纪念原漫画作者赤冢不二夫80周年诞辰所制作的电视动画。与上次原作动画改编相隔27年的新作动画...

    百科 日期:2023-04-07

  • 让桃树多发枝条的技巧

    1、让桃树多发枝条的技巧介绍。 施肥与追肥。施肥与追肥是提高桃树结果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对桃树进行施肥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应该改变传统只...

    百科 日期:2023-04-07

  • 什么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尊崇法律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1、法律保障社会的公正与公平;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4、当社会公平遭...

    百科 日期:2023-04-07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