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如何评价中国动画导演万古蟾

如何评价中国动画导演万古蟾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7 手机版

他先后导演了《渔童》《济公斗蟋蟀》《龟兔分树》《人参娃娃》,其中《人参娃娃》荣获第一届亚力山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他和钱运达联合导演的《金色的海螺》荣获亚非电影节卢蒙巴”奖。为了开创和发展的动画电影事业,万古蟾潜心探索,矢志不喻,晚年担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顾问,直到1995年逝世。

如何评价万氏兄弟为中国动画界做出的贡献

我感觉大家都在吐槽着国产动画片大多粗制滥造或是情节单调,几乎很难出现像迪士尼系列或者宫崎骏系列的世界级动画片,殊不知在几十年前,中国动画片曾一度走在世界前列。诚然,中国的动画比欧美国家晚了半个世纪,但是自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萌芽后,国产动画片便在六十年代达到了辉煌状态,动画片鼻祖万氏兄弟拍摄出的经典动画享誉全世界,可谓是撑起了中国动画的一片天。



经典的国产动画很大一部分缺席了90后的童年,00后更是如此。提起国产动画片,他们中的大多数能回忆起来的可能便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熊出没》。这两部似乎永远没有结局的动画片长久地霸占着电视屏幕,给两代人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却很少有人愿意去回顾一遍。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我们长大了就没有童心了,而是当我们当我们手捧爆米花沉浸在国外动漫或者当年的国产动画时,才惊觉两者的差距居然有那么大。




万氏四兄弟自幼便对绘画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并且立志要拍出一部中国的世界级动画大片来。由于中国动画片起步较晚,相关技术不成熟,万氏兄弟便闭门苦学,废寝忘食地研究动画制作与放映问题。闭门自造比直接获取当然困难得多,也更费时,但同时他们也在钻研中累积了大量的动画创作经验,为将来他们打下中国动画的一片天埋下了伏笔。其中,万氏兄弟中的万籁鸣和同时代的迪士尼分别被誉为中国和美国的动画天才。几乎在同一时间,双方接触了动画领域并埋头献身于动画事业,之后拍摄出了各种经典大作,在很大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动画顶尖水平。



当然,一个艺术家的创作不仅与自身经历密不可分,更与国家动态息息相关。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万氏兄弟作为中国的艺术家,自然是不可能在国家动乱之际只顾搞自己的艺术。他们开始致力于制作抗日战争动画片,拍出了《上前线》、《巾帼英雄》等动画与抗战歌曲结合的宣传片,在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而同一时期,美国国泰民安,迪士尼自由安心地进行自我创作,为市场而创作,更为自己和孩子们创作,不论是逐渐成熟的创作风格还是日益进步的电影技术,都是那个时代的万氏兄弟尚且不及的。这是一场拉锯战,迪士尼凭借和平环境拉开了与万氏兄弟的距离。



在这样相对落后的起步下,万氏兄弟苦心钻研,奋起直追,经过一年半的苦战,拍出了享誉世界的经典大作《铁扇公主》。这部影片是亚洲首部有声电影,也是仅晚于《白雪公主》等三部美国动画片的世界级大型动画片,使得中国动画紧跟步伐,在世界动画开辟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日本动漫大师手冢治虫深受到该片中孙悟空的影响,创造出了经典动画人物铁臂阿童木。在感慨那段辉煌的历史时,我们更应该感谢的是付出巨大心血的万氏兄弟和相关创作员们。毕竟在没有电脑的那个年代,为了打造中国品牌,100多位制作家是凭借手中一支笔绘制了将近两万多张画纸才完成的。

简述万氏兄弟的成就,及其对中国动漫的深远影响

万氏兄弟,中国美术片的开拓者。包括万古蟾(1899~1995)、万籁鸣(1899~1997)、万超尘(1906~1992)、万涤寰4人。万古蟾、万籁鸣为孪生兄弟,1899年1月18日生于南京。万超尘也生于南京。
万氏兄弟自幼喜爱绘画,很早就萌发万泉河之晨创作中国动画片的念头。 万氏兄弟
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1925年绘制成功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1926~1940年万氏兄弟合作完成了《大闹画室》、《国人速醒》、《民族痛史》、《龟兔赛跑》、《骆驼献舞》、《抗战标语》等多部动画短片。1940年,完成了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极富民族特色。
万超尘在1951年与他人合作,研制了彩色关节木偶,并于1953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木偶片《小小英雄》。此后担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拍摄了《机智的山羊》和《雕龙记》等。这两部影片均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万古蟾1956年开始研究剪纸片,1958年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此后他又完成了《渔童》、《济公斗蟋蟀》、《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等剪纸片,并先后在国内国际获奖。剪纸片开拓了美术片的新片种。 万籁鸣于1960年参加《大闹天宫》的绘画设计和编导工作,该片富于民族色彩,场面宏大,色彩缤纷,多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1936年
大万写过一篇《闲话卡通》的文章,立中检讨了这个缺点,并说;“要使中国动画事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必须在自己民族传统土壤里生根。”可惜,他们还未来得及实现自己的艺术改造,全面抗战的炮声就打响了。
在万籁鸣的儿子万国伟的眼中,万氏兄弟都是与人为善、不看重功名利禄的人,而父亲万籁鸣更为低调。万国伟说:“父亲对名利淡薄得很,从来没有对组织提过个人工作生活上的要求。他一直认为,社会给予他的表扬,远远超过了他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的万籁鸣,平易近人,乐观豁达,似乎只有高兴,没有牢骚,子女们都以他为榜样。相对于成年人,万籁鸣更喜欢和小孩子接触。每年的“六一”,他总是特别忙,从少年宫到小学,各种能和小孩子亲近的活动他都是来者不拒。或许动画片是万籁鸣给自己创造的另一个儿童世界吧。1949年至1954年,万籁鸣任职于香港长城影业公司。身在异乡的他每次听到《五星红旗》的旋律时,总是感动得留下眼泪。
大家都知道手冢治虫是日本的漫画之神,但是他却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冢在青少年的时候,曾经看过万氏兄弟制作的〈铁扇公主〉,因为受这部作品的影响而下决心从事动画片的制作,二十多年前手冢首次访问中国,特意拜会了一向崇敬的万籁明前辈。手冢生前最后的动画作品就是〈我是孙悟空〉,从这一点来看,手冢对万籁明前辈是非常尊敬的。
万氏兄弟成就是空前的,他们不但是中国动画事业的奠基人,同事还无意中带动了日本动漫的发起与发展,可以说是中国动漫的鼻祖!亚洲动漫的先驱!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万氏兄弟”有人了解过吗?那可是中国动漫史上的鼻祖呀~

严格来说他们不算鼻祖。
万氏兄弟的动画做法是不计成本的全动画,是迪斯尼那一派的。
而现代中国动画的做法是仿照日本手冢治虫的TV动画做法,减帧减人工的,甚至人设等方面也是继承的日本风格。

中国动画的创始人是谁

万氏兄弟-中国动画创始人
 万氏四兄弟的名字本来叫万嘉综、万嘉淇、万嘉结和万嘉坤,后来创作美术片时署名依次改成了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和万涤寰,这是他们各人为自己起的号。其中万籁鸣和万古蟾是孪生兄弟。
万氏兄弟是中国动画事业的拓荒者和创始人。
他们中以没有进过美术专业学校、靠自学成才的万籁鸣的成就和贡献最大。
万籁鸣是万氏兄弟里的大哥,成就巨大但是为人低调。
万籁鸣一直致力于动画片的创作,他的代表作有,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中国以及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等,而一部《大闹天宫》是中国动画片史上的巅峰之作,民族风格鲜明,制作手法纯熟。国外的评论家认为:“万籁鸣在现代动画电影史上的位置,通过该片应得到国际性的承认。”影片曾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盛况空前。
万古蟾在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剪纸片的探索和创作,1958年他将中国传统的皮影戏和剪纸艺术融合到电影领域,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之后导演的《渔童》、《人参娃娃》和《金色的海螺》等剪纸片,均受到好评。万超尘在木偶片领域不断探索,于1953年指导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5年他和靳夕等共同拍摄的木偶片《神笔》获得了国内国际的多项大奖。
在万籁鸣的儿子万国伟的眼中,万氏兄弟都是与人为善、不看重功名利禄的人,而父亲万籁鸣更为低调。万国伟说:“父亲对名利淡薄得很,从来没有对组织提过个人工作生活上的要求。他一直认为,社会给予他的表扬,远远超过了他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的万籁鸣,平易近人,乐观豁达,似乎只有高兴,没有牢骚,子女们都以他为榜样。相对于成年人,万籁鸣更喜欢和小孩子接触。每年的“六一”,他总是特别忙,从少年宫到小学,各种能和小孩子亲近的活动他都是来者不拒。或许动画片是万籁鸣给自己创造的另一个儿童世界吧。1949年至1954年,万籁鸣任职于香港长城影业公司。身在异乡的他每次听到《五星红旗》的旋律时,总是感动得留下眼泪。
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万籁鸣曾参加香港的一个筹款晚会,凭借的是他的剪影手艺。当时,嘉宾和明星跳一个舞要5港币,而想要万籁鸣替自己剪一个人影,需要花20港币。
万籁鸣最喜欢的动物是猴子,他的《铁扇公主》《大闹天宫》都是以猴子为主角。他曾经说“世界上第一个上天的中国人是谁呢?孙悟空”。1997年10月7日,98岁高龄的万籁鸣离开人士。在老人的墓碑上没有墓志铭,墓碑设计成一卷展开的电影胶片,一座云遮雾绕的花果山,跃出人见人爱的孙大圣。

万氏兄弟在中国动画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主要代表作品

可以说是中国动画的拓荒者和创始人,包括 包括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 4人(万古蟾、万籁鸣为孪生兄弟),原名 万嘉综、万嘉淇、万嘉结 和 万嘉坤,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是他们创作美术片时的署名
主要代表的作品有:
1926年制作了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的《大闹画室》
1935年绘制的《骆驼献舞》是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
受 迪士尼 的《白雪公主》在中国的热烈反应影响,1941年完成了中国首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也是当时亚洲第四部动画长片(另三部为美国的《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标志着当时中国的动画艺术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1960年开始绘制的《大闹天宫》,更成为一代经典
具体可以参考百科:

中国动画大师都有谁

1,万籁鸣

万籁鸣 (1900.1.18-1997.10.7) 号籁翁,艺名马痴。世界动画大师,艺术大师,中国剪纸艺术第一人,动画电影创始人,世界著名导演,近代世界500名人之一。

2,万古蟾

万古蟾(1900年1月18日-1995年11月19日),江苏南京人,中国动画片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的万氏兄弟之一。万古蟾于1920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25年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1926年进入长城画片公司任美工。

3,万超尘

万超尘 (1906.10-1992.10)。南京人。中国早期美术片的开拓者之一,著名万家四兄弟之一。生于南京。受其兄影响,自幼喜爱绘画。17岁考入南京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系,后在上海东方艺术专门学校学习装饰画。

4,特伟

特伟(1915年8月22日-2010年2月4日),原名盛松,出生于上海市,祖籍广东省中山市,中国内地动画导演、编剧、画家,上海尚贤中学肄业。1951年,执导个人首部动画短片《小铁柱》。

5,徐景达

徐景达(1934年-1987年),别名阿达,出生于江苏省苏州昆山市,中国内地动画导演、编剧、美术设计师、特效师。1956年,担任动画短片《我知道》的布景师。1958年,自编自导个人首部动画短片《赶英国》。

上美影动画导演万籁鸣,万古蝉有什么经典作品吗?

万籁鸣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后导演了《野外的遭遇》《大红花》《墙上的画》《美丽的小金鱼》《美妙的颜色》等动画短片;万古蟾担任了木偶片《双胞胎》的动画设计、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渔童》《济公斗蟋蟀》的导演。

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名是什么?

《猪八戒吃西瓜》

1958年由万古蟾导演制成~是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影片色彩明快,造型具有民间剪纸风格,不仅使观众耳目一新,还为中国美术影片增添了一个新片种。


拍摄背景:

1956年,万氏三兄弟之一的万古蟾受内地动画电影创作发展的感染以及政府对动画事业重视的感召,从香港返回上海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工作,他要实现早就产生过的一个设想-拍摄剪纸动画片。这一想法与当时美影厂要大力发展民族风格动画片的想法不谋而合,立即得到时任美影厂厂长的特伟的大力支持。1957年初,万古蟾带领陈正鸿、詹同、刘凤展、谢友根、车慧及杜春甫、胡进庆等组成剪纸片试验小组,开始筹拍剪纸片,他们第一次试拍没有成功,操纵时人物没有定位,所以拍出的人物动作很抖动。1958年初,开始第二次试拍,由于接受了第一次试拍的教训,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猪八戒吃西瓜》这部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终于在1958年9月试制成功。

求个动画论文

浅论中外动漫发展
回眸中国动画八十年
中国动画曾无比地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对中国动画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对今天的动画创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之处,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
要说中国动画,其实历史实在不短了,大伙都知道的米老鼠,第一次和世人见面,是在1928年,那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威利汽船》。而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是诞生在1926年,比世界第一部动画诞生的1906年只晚了20年,算到今天已经有80年的历程了。
1926年——1949年的中国动画
要说中国动画的起源,就必须提到万氏四兄弟,(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嘿,要说真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啊,这万氏兄弟都是从小热爱绘画。在1919年,他们看到了《大力水手》、《墨水瓶里跳出来》等几部美国动画,从此是一发而不可收,这兄弟四人一起投入了制作动画的尝试中。咱们开始提到的《大闹画室》,就是他们1926年制作的。在那之后,他们又制作了多部动画,其中还有一部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就是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不过,这些动画都没有引起大家注意,真正在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这部动画光胶片就有9700英尺长,放映时间长达80分钟,天哪,一秒24帧,80分钟……,即使现在,做这么长的动画,要花费的人力和物力也是当可观的,更何况是那个战乱的时期,唉,我们对万氏兄弟真是又崇拜,又感激啊——另外要说的就是,万氏兄弟的这些动画,都加入了咱们中国的美术元素,比如工笔画、水墨画,在我国,早期很少有人提到动画片,更多人说的都是“美术片”,就是因为那个时期的动画,都是通过剪纸、木偶、皮影、绘画等独特的手法制作的电影,具有浓厚的艺术美感——唉,其实,这动画片,从开始,就不是只做给孩子看的啊。总而言之,咱们中国动画的起步,其实一点也不晚,那时甚至在亚洲都是比较先进的。特别是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亚洲产生了极大的轰动,就连日本动画巨人手冢治虫,当年都是受到《铁扇公主》的影响才开始决定投身动画的!
1950年——1977年的中国动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动画片,也就是通常说的美术片,迎来了第一个高潮,可以说是黄金时期啊——除了万氏兄弟投入了新中国的动画制作,一大批技术和艺术方面的人才也在这个时候涌现出来。咱们先给大家说说咱们中国动画另外的几个第一:1953年,我们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在1954年的木偶片《小梅的梦》里,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时出现在了一部片子里。而1956年的木偶片《神笔》,在国际上获得了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是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到1955年,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问世,1958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这为我国的美术片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之后,在1960年,令全世界惊叹的“水墨动画”横空出世啦。代表作品就是《小蝌蚪找妈妈》还有《牧笛》,这两部动画都在国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而且获得了多个国内外奖项。值得一提的是,《小蝌蚪找妈妈》使用的可是齐白石大师的原画,而《牧笛》里的水牛,那也是李可染大师的作品,你想想,这样的两部动画,能不艺术吗?最后隆重介绍的,就是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大闹天宫》,这部动画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万氏兄弟中的万籁鸣导演的,片长长达120分钟,分上下两集。这部片子的制作,在当时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那可真是要钱给钱,要人有人啊——这么下本儿,结果当然错不了,这部片子在伦敦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影片奖。现在已发行到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看看,这优美凝练的人物造型,行云流水的动作设计,还有戏曲音乐的完美结合,充满浪漫想象的细节处理,啊,真不愧是中国动画的顶峰啊……另外,这个时期著名的动画还有《小鲤鱼跳龙门》,《骄傲的将军》,《渔童》、《孔雀公主》等等等等……估计大伙都记得“渔童”里那个大鼻子洋人吧?但是,文革的十年动乱,使黄金时期的中国动画落进了低谷,虽然后期也出了几部作品,但题材比较受限制。而且,这段时期对中国动画造成的最大冲击,是对人才的摧残,这场劫难使中国动画在未来的发展,整整缺失了一代人……甚至可以推测,现在动画的低潮状态,除了受外来动画的影响,也有那个时候造成的人才缺失的原因。
1977年——1985年的中国动画
文革之后,中国动画又迎来了一个复兴时期,被称为中国动画的白银时代。在这个新的创作高潮时期,我们的动画制作,不但数量上增加很快,而且形式和题材也不断的创新,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动画片《哪吒闹海》。《哪吒闹海》是一部大型的宽银幕动画,故事情节呢,众所周知,是根据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改编的。在动画里,哪吒不畏强权,勇斗龙王的气魄让人痛快,而结局处,哪吒看到生灵涂炭,引剑自刎的场面,让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除了它之外,像充满智慧的《阿凡提》,简洁幽默的《三个和尚》,还有水墨动画《鹿铃》,风格古雅的《南郭先生》,毛茸茸的剪纸片《猴子捞月》,水墨风格剪纸片《鹬蚌相争》,幽默有哲理的《崂山道士》,还有《孔雀的焰火》、《小熊猫学木匠》《假如我是武松》《天书奇谭》《除夕的故事》《水鹿》《女娲补天》,还有优美感人的《雪孩子》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1985年——1995年的中国动画
时光机进入了85年,在85年到95年这十年间,也是80后接触国产动画最多的时间,这十年,应该说是咱们中国动画的一个转折时期,可惜不是好的转折。这段时间呢,咱们的国产动画也出现了一些好作品,这里面,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些动画系列片,比如《葫芦兄弟》,这部动画不论情节、色彩,还有明显的中国风格,都给80后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啊。另外还有《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和贝塔》,到现在还是经典。这段时间的单集动画里值得一提的是《山水情》和《不射之射》,这些动画就不像刚才那些系列片普及面那么广了……这些非著名的优秀动画里,《山水情》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大奖,但是,它也被称为中国水墨动画的绝唱,因为这个时候,这种精工细作的电影动画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慢慢地开始走向了后来的学院派,而产业化模式制作的外国动画片已经开始冲击国产动画市场。从85年开始,有很多中外合资的动画公司进入了中国,大批动画人才都被这些公司挖角了。而相对的,还有很多外国动画却在这个时候低价卖入了中国市场。《变形金刚》、《花仙子》、《OZ国历险记》《铁臂阿童木》,这些动画大多题材新颖,想象奇特,色彩鲜明,受到了中国观众的欢迎——
1995年——1995年的中国动画
说起这95年以后的动画,唉,确实很难让人骄傲啊,这段时间里,国产动画开始有了粗制滥造,内容幼稚这些问题,而相比之下,进口动画可以说是势不可挡啊,什么圣斗士、忍者神龟、加上后来网络的发达,国外的动画几乎可以同步地进入国内——在这种四面楚歌的形势下,我们的国产动画也开始了反思。这里有几部片子值得一提。首先是1999年的《宝莲灯》,制作这部动画用了4年,投资1200万,它的特点是制作方式与国际接轨,并且,大量的使用了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结合,这在当时的中国还是创举。另外它面向的观众年龄,也比同时期其它的动画提高了,比如邀请了徐帆、姜文、陈佩斯这些名人为动画配音,还有李玟、张信哲、刘欢为它演唱主题歌,制作非常大气,获得了很好的市场收益。但这部动画也有缺点,比如有模仿美国动画的痕迹,还有,它内容的定位仍然有低龄的嫌疑。另外一部应该提到的动画就是2002年的《我为歌狂》,这部动画在当时可是被动漫迷们看成是中国动画的希望啊,因为它的定位是一部青春题材动画,不管人物设计,还是剧情设定,都非常时尚,甚至有点叛逆。但是,轰轰烈烈的前期宣传过后,好像却没什么动静了,这部片子没有真的大红大紫的原因,就是大家看到的动画成品,并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水平,很多地方都显得很不精细,好多不该用Q版的地方莫名其妙地用了Q版人物,这让动漫迷们都非常失望。先别失望得太早,因为我们并没有停止尝试,这些年,动漫爱好者的热情、努力,加上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使得越来越多的动漫产业基地和动画公司在国内建立起来,这些公司也制作出了大量精美的动画片作品。而且这其中,仍然有很多人在坚持进行青少年动画的尝试,比如动画《隋唐英雄传》,电影动画《梁祝》、我们之前介绍的《雨石》、《风云决》也都是很优秀的作品。通过五天的回顾,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动画虽然有低潮期,但还是复兴起来了,我们并不缺少技术,也不匮乏艺术,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到世界一流水平。所以,让我们,动画制作者和动画爱好者,共同相信,中国动画一定会迎来它再一次的辉煌。
[编辑本段]一、艰难的创始期
谈到中国动画,不能不提及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他们可谓中国动画片的鼻祖。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他们于1926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一页。紧接着在1930年又摄制出《纸人捣乱记》。此后,万氏兄弟便不辞劳苦、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中国动画的创作。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万氏兄弟拍摄了大量的抗日作品如《血钱》、《航空救国》、《民族痛史》、《新潮》,和提倡国货的《国货年》、《漏洞》,以及一些儿童寓言片《鼠与蛙》、《飞来祸》、《龟兔赛跑》等20余部黑白动画短片。直至20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创作了第一部中国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地区,并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作了很好的铺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被迫中断了动画创作。而以钱家骏为中心的当时的一批动画人也绘制了以抗日为内容的动画短片《农家乐》,随后又绘制两部短片。中国动画片在创作初期就时刻与时代气息紧密相联。同时最早一批的动画人也显示了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
[编辑本段]二、民族风格的探寻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动画片开始了它更为广阔的发展。早在1947年,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的艰难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为新中国动画片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中国的动画片在此后的发展中便自觉开始了民族风格的道路的探寻,这是时代和世界环境使然。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特伟任厂长,此时中国动画人已发展到两百多人。有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先后加入到这一行列当中,为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建国初期是中国动画片蹒跚学步的时期,中国动画人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和艺术,主要是苏联和南斯拉夫,在动画技艺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动画风格上不免受到这些国家动画的影响,如《小猫钓鱼》(1952)、《小梅的梦》(1954)、《野外的遭遇》(1955)等影片便留有苏联动画的影子。特别是1956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令人沮丧的是与会者以为这部影片是苏联的影片。这个误会使中国动画人深刻意识到:“对他国动画亦步亦趋的模仿是不会利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 只能导致中国动画的消减。“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 其实中国早期的动画电影也有这个倾向,万氏兄弟的《纸人捣乱记》便是模仿美国的动画制作,追求的是逗乐搞笑,仅是一部简单的噱头闹剧而已。事实上这也是动画娱乐本性体现,影片给人们以娱乐消遣,才会有观众,才会有市场。同时它在人物的造型设计上仍具有民族特点。
在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当中,民族特色十足,将军的京剧脸谱化便借鉴了京戏人物造型,在动作的设计上也采取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民乐,在将军彷徨无助时,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响起,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这部仅30分钟的动画片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中国的动画艺术家们积极地致力于新的动画艺术手法的探索和动画技艺的提高。在发展中国动画的一大片种木偶动画时,著名的木偶片导演靳夕、钱远达,曾在20世纪50年代远赴捷克学习,师从德恩卡。靳夕的第一部代表作《孔雀公主》,故事情节动人。后来,靳夕拍摄的《谁唱的最好》在技术上非常完美,但在意识形态上却受到了局限。当时的文艺政策较为教条,由于过分强调了“政治挂帅”、“革命传统”、“主题至上”,限制了木偶片的进一步发展。钱家骏在1957年导演的《拔萝卜》和1958年导演的《古博士的新发现》就注意开掘动画片的童趣、童心。在1958年中国动画人研制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动画增添一个新品种且富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接着又拍摄了剪纸动画《渔童》(1959)、《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1963)等影片,吸收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将动画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也使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发扬。到了20世纪80年代,剪纸片技术日益成熟,在此基础上,美影厂又研制成功剪纸“拉毛”新工艺,拍出了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该片荣获第十三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和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美术片奖。1985年出品的《草人》也获得好评,在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获儿童片一等奖和国内文化部1985年度优秀美术片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美术片二等奖。这一片种在国际国内都得到认可,且受到广大观众欢迎。此外,在1960年又摄制了折纸动画《聪明的鸭子》,情趣盎然,活泼生动。同一时期又发明创造了水墨动画片,可谓是最具中国风格的动画片,它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使中国特有的笔墨情趣完美地再现于银幕,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震惊了整个世界影坛。《小蝌蚪找妈妈》(1960)、《牧笛》(1964)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富于韵律的画面、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动画艺术也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
此时的动画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高潮。也是民族风格成熟的阶段。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1961、1964)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化无形为有形,“挖掘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
中国动画片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不仅得到国际的首肯,而且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深入到世界民众当中去。中国动画片因为它独到的民族特色而独立于世界动画之林,散发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动画片在海内外获得越来越高的声誉。
可是由于“文革”的影响,中国的动画事业受到了阻碍,发展缓慢。“文革”结束后,百花开放,我国的动画事业也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中国的动画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动画创作当中,秉承以往的“民族风格”的道路,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新的开拓,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同时由于实行开放政策,扩大对外交流,中国的动画业也更多地与国际接轨,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像丰富”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好评。民族风格在它的身上的到了很好的延续。动画片《三个和尚》是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发展民族风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尝试。动画片《雪孩子》画面优美富有诗意;《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火童》结合了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愚人买鞋》、《黑公鸡》、《小鸭呷呷》、《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书奇谭》、《兔送信》、《三十六个字》等也延续这一创作思想。1984年的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又一次将孙悟空搬上了动画银幕,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孙悟空形象;在表现手法上通过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融合,探索民族艺术的新发展。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剪纸片《草人》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此外,《女娲补天》,《抢枕头》、《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也都富于民族风情。
[编辑本段]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
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在美国动画和日本动画的冲击下,同时也由于缺乏市场化操作,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中国动画以往是纯国家投资,私人不愿投资,从而导致动画者的流失和中国动画业的发展缓慢。中国动画要改变以往的操作方式。为重振国产动画,美影厂历时四年摄制了动画片《宝莲灯》,这是中国迄今投资最大的一部影院动画长片,故事取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在画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设计,音乐制作极为考究,同时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同时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马可波罗回香都》、《哎哟,妈妈》等一批优良的动画片诞生,给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动画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综观中国动画这几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动画始终致力于一条本国特色的道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世界动画的大潮中也未放弃这一宗旨。动画片中洋溢着活泼清新的气息,给人以美的启迪。同时又十分注重教化意义,在动画片的创作中秉承“寓教于乐”,使动画片不致流于肤浅的纯娱乐搞笑。中国动画片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营建了一个动画王国。
中国第一部剪纸片
1958年万古蟾导演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美术影片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
1926年,万氏兄弟克服了资金、场地、资料等多方面的困难,终于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它也是中国美术片的开始。
国产动画步入21世纪所存在的问题: 国产动画得不到国人支持
原因
(一) 国产动画被国人认为“单纯”、“幼稚”、“无聊”,国产动画教育青少年怎么做人的,十分纯洁,相对适合低年龄儿童,定位过底,跟不上时代潮流。相比之下国外动漫更受到国人的欢迎。
(二)中国动画相对国外较为粗糙,一直被识为动画而不是动漫。配音缺少优秀的声优。
(三)国家对国产动画保护过严, 缺少真正的发展政策。
(四)国产动漫缺少创意,无法真正其到教育的作用。
(五)动画制作没有商业化、市场化,无法真正得到发展。

相关推荐:

如何评价中国动画导演万古蟾

盆栽草莓种植方法详细说明

什么是物质需要什么是精神需要

令箭荷花怎么养啊什么时候开花啊

如何评价纪录片铁路沿线

什么是物质文明

令人费解晨曦初现的成语意思是

既然唱歌时无法区分四声那为什么写诗词还要合平仄

标签: [db:标签]

声明:《如何评价中国动画导演万古蟾》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如何评价中国动画导演万古蟾

    他先后导演了《渔童》《济公斗蟋蟀》《龟兔分树》《人参娃娃》,其中《人参娃娃》荣获第一届亚力山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他和钱运达联...

    百科 日期:2023-04-07

  • 盆栽草莓种植方法详细说明

    1、准备种子草莓种子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你在吃草莓的时候用牙签把籽给挑出来,这个办法比较麻烦。另外一种就是直接去农资店买处理好的种子,...

    百科 日期:2023-04-07

  • wps如何直接进入空白页

    打开wps2016版会进入云漫游,由于网络等各方面因素,进入空白页等待时间比较长,很麻烦。那么怎么直接进入空白页呢?点击“wps”图标,进入WPS文字。...

    数码 日期:2023-04-07

  • 什么是物质需要什么是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指对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中的物质对像的需要。人的物质需要通常包括衣、食、住、行等生存方面。精神需要指人们在精神上的欲望和追求...

    百科 日期:2023-04-07

  • 令箭荷花怎么养啊什么时候开花啊

    令箭荷花的花期一般在春夏季白天开放,单花开放1~2天。令箭荷花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忌阳光直射,耐干旱,耐半阴,怕雨淋,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中...

    百科 日期:2023-04-07

  • 如何评价纪录片铁路沿线

    2001年纪录片《铁路沿线》获中国首届独立映像展最佳纪录片和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特别奖。导演杜海滨是在手持一部家庭摄影机为一部剧情...

    百科 日期:2023-04-07

  • 长月烬明剧情介绍

    近期上映的这部长月烬明自播出以来,轰动全场,迅速赢得了众多观众的青睐,不少人甚至一段时间内都离不开这个剧情。今天,小编就以《长月烬明》剧...

    电影 日期:2023-04-07

  • 什么是物质文明

    物质文明,是指人类物质生活的进步状况。它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是类似于金钱等等的实物。物质文明越高,表明人类离开野蛮...

    百科 日期:2023-04-07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