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两晋的玄学家有哪些

两晋的玄学家有哪些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8 手机版

主要有以下五位:

向秀:约公元227年至272年,字子期,河内怀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

郭象:中国西晋时期玄学家,字子玄,河南洛阳人。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好老庄,善清谈。著有《庄子注》;

王衍:公元256年至公元311年,字夷甫,西晋大臣,曾任中书令、司徒、太尉等要职,琅邪临沂人,是著名的清谈家、魏晋名士,喜老庄学说;

鲍敬言 :中国两晋之际思想

4,魏晋玄学有哪些流派,代表人物各是谁

第一派是夏侯玄、何晏、王弼为正始名士;
第二派是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为竹林名士;
第三派是裴頠、王衍、庾敳、王承、阮修、卫玠、谢鲲为中朝(即西晋,往往特指元康年间)名士。
正始玄学(约240~249年)以王弼、何晏为代表,为玄学发展的第一阶段,由汉末才性问题的讨论演进到玄学本体论的范围。尤以王弼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最大。正始名士形成于魏明帝太和时期,被称之为“四聪八达”,主要人物有何晏、夏侯玄、诸葛诞、荀粲、裴徽等,曹芳登基第二年,改年号为正始(公元240-249年),“四聪八达”分子纷纷掌权,史称“正始名士”,影响了年轻一代的思想。之后又有王弼、钟会等少年思想家总结并升华了早期正式名士的思想成果,奠定了早期玄学的理论基础。
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用道家思想解释《周易》。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为“三玄”,是魏晋玄学家最喜谈论的著作。
《周易》、《老子》,著《论语释疑》,皆以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企图齐一儒道,调和自然与名教的矛盾。王、何等玄学家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哲学问题问难析理,反复辩论,称为“清谈”,这是玄学发展的独特方式。
竹林玄学(约255~262年)以嵇康、阮籍为代表,为玄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在哲学上嵇、阮与向秀利用了王弼体系的内在矛盾分别发展了王弼“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的思想,使正始时期的玄学向两个方面发展。嵇康、阮籍作为竹林名士,主要活动时期应在司马氏当政时期,嵇、阮崇尚自然,认为“自然”乃是宇宙本来的状态,是一个有规律的和谐的统一整体,其中没有任何矛盾冲突。而人类社会又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本应是一个无利害冲突的和谐整体。他们认为名教破坏了这种和谐状态,因此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对司马氏集团以名教掩饰政治上的腐败极为不满,否认自然与名教一致。向秀与嵇、阮相反,认为自然与名教不相矛盾,用“称情”、“得性”解释“自然”,提出“有生则有情,称情则自然”的主张,认为人的欲望与自然“不得相外”。在有无关系上承认有一个“不生不死”的生物之本作为万有生生化化的根据,但引进了“自生”、“自化”的概念,成为玄学发展中从王弼的贵无向裴頠、郭象的崇有过渡的中间环节。
太康十年(公元290年),晋惠帝即位。元康元年,太后贾南风掌权,而后出现了9年的和平年代,即元康时代。元康年间,随着西晋开国元勋自然生命的结束,西晋前期的礼法派已不复存在,礼法派的子弟开始了玄学化过程,与玄学家族的后代融为一体,于西晋元康时期走上了历史舞台,史称“元康名士”。元康名士分为两代,一为中年稳健派,以王衍、乐广、裴楷为代表;一为“元康放达派”,以王澄、阮瞻、庾顗、谢鲲等“八达”为代表。
西晋玄学(约263~316年)以裴頠、郭象为代表,构成玄学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玄学仍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嵇、阮“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由贵无派发展到极端,使当时一些名士如阮瞻、王澄、谢鲲等人,继承嵇、阮思想中颓废的一面,嗜酒极欲,追求表面形迹上的放达。这种放浪形骸的拙劣模仿完全窒息了玄学贵无派在思想上的创造力,使它走向没落。
中国哲学发展到魏晋时期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魏晋玄学是一种思辨性很强的哲学,它比较注重抽象理论的探讨,而抽想理论则需要通过一系列哲学概念以及这些概念间的逻辑关系表现出来。因此魏晋玄学使中国哲学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间的关系的探讨大大发展起来,尽管许多概念在以前的思想中也使用过,但魏晋玄学家却给了他们以新的意义。此外在命题、理论及其方法上魏晋玄学也有了极大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 玄学的代表人物是谁

魏晋的清谈与玄学 清谈与玄学是魏晋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这一时期很多士人因参与政治斗争而招致杀身之祸,于是,他们为了明哲保身,便不敢预闻政事,而是采用过去“清议”的形式,口谈玄学。
魏晋玄学的开创者是曹魏正始年间的王弼,以《老子》、《庄子》和《周易》为其主要经典,号称"三玄"。他和时人何晏都崇尚老子的"贵无"。
晋惠帝元康年间以嵇康、阮籍代表的"竹林七贤"则是魏晋玄学发展到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他们鉴于玄学名士何晏等因党附曹爽,已身败名裂,于是便走向极端,采取撕裂名教的观点,主张达生任性,对欺世骗人的名教礼法提出了尖锐抨击。因此,嵇康被杀,阮籍也一生沉沦,很不得志。
两晋之际的鲍敬言是玄学发展到第三阶段的代表人物。他在《无君论》中反对儒家思想中君权神授的理论,认为君主是产生人间一切祸乱的根源。这种敢于和君权抗争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以上人物各有千秋,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魏晋玄学家王弼郭象的思想有何相同点

王弼与郭象都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玄学代表人物,在历史上将魏晋时期的玄学分为四个阶段,正始玄学为第一阶段,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竹林玄学为第二阶段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元康玄学为第三阶段以裴、郭象为代表,两晋之际和东晋玄学为第四阶段以《列子》、张湛为代表。下面分析一下王弼和郭象二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王弼与郭象的相同之处在于二人都是玄学一派的人,王弼的大部分主张郭象是认同的,并且也是继承了的,但是郭象在王弼玄学学说的基础之上既继承了王弼的玄学学说,也发展了王弼的玄学学说,从玄学理论上来看王弼是贵无论的主要代表,这种观点与郭象是大不相同的,在这一点上王弼也是郭象的主要论敌。郭象坚决否定道本体、无本体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郭象是崇有论者或无无论者。但是郭象虽然否定那个至无、无本体,却又巧妙地继承了老庄以至王弼等人无为、无待、无欲、不相为、不治的思想,并且将这些理论作为自己体系中的一个组成方面。
从郭象的思想体系来说,郭象既批判了王弼的本体论,又继承和发展了王弼的无为、无待、无欲、不相为、不治的思想,可以说郭象是魏晋时期玄学发展的一座里程碑,郭象的思想体系中既有对王弼的推崇,也有对王弼学说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王弼和郭象两个人称得上是承前启后的关系。

什么是魏晋玄学?玄学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所谓魏晋玄学,与世俗所谓玄学、玄虚实有不同。观念应出自《老子》,王弼注《老子》时,曾提出“玄者,物之极也。”“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乃是探索万物根源、本体等层次的观念。对于当时所流行的相关论题,魏晋人又称为 “名理”之学,详加分析事物观念,考究“形名”、“言意”等论题。
魏晋玄学的核心内容牵涉哲学上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本体论,知识论,语言哲学,伦理学,美学等各个领域,都是前人未有触及或未能深入控探讨的问题。其主要讨论内容有:(一)本末有无的关系问题,(二)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三)言与意的关系问题,(四)圣人有情无情的问题,(五)才与性的关系问题,(六)声无哀乐的关系问题。

西晋清谈家、玄学领袖王衍简介,王衍是个怎样的人?

人物生平 崇尚玄谈

王衍字夷甫,出身于魏晋高门琅邪王氏。他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他幼年时,曾去拜访山涛,山涛见到他后,感叹了许久。等到王衍离开的时候,山涛目送他走出很远,又感慨地对别人说:“不知道是哪位老妇人,竟然生出了这样的儿子!然而误尽天下老百姓的,未必就不是这个人。”

王衍的父亲王V曾任平北将军,当时经常有公文事务需要派使者呈送,但常常无法按时得到答复。王衍十四岁的时候,就常到尚书仆射羊祜那里申报陈述公文的内容,言辞非常清晰明白。羊祜在当时很有名望,德高望重,但王衍在他面前却没有自卑屈节的神色,大家都觉得十分惊异,都说他是一个奇士。外戚杨骏想把女儿嫁给他,王衍却以此为耻,假装发狂才得免。晋武帝司马炎听闻王衍的名声,就问他的堂兄王戎:“当世哪个人可以和王衍相比?”王戎说:“没有见到当世谁能跟夷甫(王衍)相比,应该从古人中去寻求。”

公元273年(泰始八年),司马炎下诏命百官举荐可以安定边疆的人才。王衍起初喜欢谈论连横合纵的游说之术,所以尚书卢钦举荐他为辽东太守,但王衍没有就任。从此以后,他不再谈论世事,整日里只是吟咏谈玄而已。王衍的父亲在北平郡去世后,他的亲人朋友送给他很多办理丧葬钱财,许多亲戚熟人向他借贷,王衍就把钱财分给他们。没几年的时间,家里的财产就几乎用光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王衍只好搬到靠近洛阳城西的田园中居住。

后来,王衍步入仕途,先担任太子舍人,又入朝任尚书郎,后出京补任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县令。他整天还是清谈,但县里的大小事务也还算理顺。之后,他又回到京城,任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

名士风流

曹魏正始(240年—249年)年间,何晏、王弼等人自称继承老庄,清谈玄学,这就是魏晋玄学的开始,后人称其为“正始玄学”。王衍非常推重他们的看法,但裴Q认为这种看法不正确,并著文讽刺它。而王衍还是像平常一样,而且认为裴Q很有才华,很推崇他。

王衍才华横溢,容貌俊雅,聪明敏锐有如神人,常把自己比作子贡,再加上他的声誉名气很大,为世人所倾慕。他精通擅长玄理,专门谈论《老子》、《庄子》。无论朝廷高官,还是在野人士,都很仰慕他,称他为“一世龙门”。王衍接连担任显要职务,很多年轻求仕的人,没有不仿效他的。凡被朝廷进用的官员,都认为他应该做士族的首领。但他崇尚浮华放诞,又被许多人赞同,因此成为了世间风气。

仕途高升

王衍后来历任北军中侯、中领军、尚书令。他的女儿是愍怀太子司马y的妃子,司马y被贾后诬陷时。王衍惹祸上身,于是上表请求解除婚约。

公元300年(永康元年),贾后被废黜,有关部门上书弹劾王衍,说:“王衍给司徒、梁王司马肜写信,抄录呈送皇太子亲手写给妃子以及王衍的信函,陈述被诬陷的经过。梁王等人拜读后,深感文词语言非常诚恳感人。而王衍身为大臣,应该进行议处责论。太子既被诬陷而获罪,王衍却不能拼死坚持正义,竟随即要求离婚。他得到太子亲手写的信函之后,收藏起来并不示众,一心只想苟且偷生,避免灾祸,完全没有忠诚正直的操守,必须给予公开谴责,以勉励直臣的气节,应该把他监禁终身。”惠帝同意。

赵王司马伦及孙秀等掌握大权后,大肆杀戮朝臣。孙秀曾是琅邪郡的小吏,请求乡里名流为他品评。王衍开始不想允诺,后来听从了王戎的建议才为他品题。孙秀得志后,对王戎、王衍便大加照顾。

公元301年(永宁元年),司马伦篡位,但王衍素来轻视司马伦的为人,这时,王衍便装作颠狂杀死奴婢而免于出来任职。同年,司马伦被诛杀后,王衍被拜为河南尹,转任尚书,又任中书令。当时齐王司马子锌锓龌莸鄹次坏墓劳,但他专断大权,任意行事,公卿见到他都下拜,唯有王衍长揖不拜,因此得罪司马祝托病辞官。后来,被成都王司马颖任命为中军师,经屡次升迁任尚书仆射,兼管吏部事务。后又任尚书令。公元307年(光熙元年),王衍升任司空。次年,又任司徒。

狡兔三窟

王衍虽然担负宰相的重任,但却不认真考虑国家的治理,只想方设法保全自己。他考虑的只是在纷繁变乱的局势中,如何能够使自己及家族长久生存下去,因此他为自己精心营造了一个退路。青州和荆州都是当时的军事要地,物产也很丰饶。因此,王衍对东海王司马越说:“中原现在已经大乱,应该依靠各地的负责大臣,因此应该选择文武兼备的人才出任地方长官。”就让弟弟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并对王澄、王敦说:“荆州有长江、汉水的坚固,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险要。你们两个镇守外地,而我留在京师,就可以称得上三窟了。”当时有见识的人都很鄙夷他。

惨遭推杀

公元308年(永嘉二年)五月,刘渊的部将王弥进攻洛阳,朝廷命王衍以司徒身份都督征讨诸军事、持节、假黄钺,率军抵抗王弥的军队。王衍命前将军曹武、左卫将军王景等进攻敌军,将其击退,并缴获了他们的辎重。

公元309年(永嘉三年),王衍转任太尉,兼尚书令。又封他为武陵侯,但他多次辞让封爵,不肯接受。当时洛阳日益危险紧急,多数人都想迁都以躲避灾难,但王衍却卖掉牛车,以示坚定来安抚人心。

公元310年(永嘉四年),司马越讨伐苟时,王衍以太尉身份任太傅军司。

公元311年(永嘉五年)三月,司马越去世,众人共同推举王衍为元帅。王衍认为这时战争频繁,惧怕因而不敢担当,就推辞说:“我年少时就没有做官的愿望,然而积年累月,升迁到现在的地位。今天的大事,怎能让我这样一个没有才能的人来担任统帅呢?”于是与众人奉司马越的棺椁还葬东海国。

四月,晋军被石勒军队击破。石勒让西晋的王侯大臣前来与他相见,他以西晋的旧事询问王衍。王衍向他陈说了西晋败亡的原因,并说责任不在自己身上。石勒很欣赏他,同他谈了很长时间。王衍说自己年轻时就不喜欢参与政事,想求自身避免祸患,因而劝说石勒称帝。石勒大怒说:“你名声传遍天下,身居显要职位,年轻时即被朝廷重用,一直到头生白发,怎么能说不参与朝廷政事呢?破坏天下,正是你的罪过。”让手下把他押出去。石勒对他的参谋孙苌说:“我行走天下多年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还应该让他活下去吗?”孙苌说:“他是西晋朝廷的三公,一定不会为我们尽力,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石勒说:“总之不可用刀刃加害于他。”于是命令士兵在半夜里推倒墙壁把他压死。王衍临死时,看着别人说:“唉!我们即使不如古人,平时如果不崇尚浮华虚诞,勉力来匡扶天下,也不至于到今天的地步。”享年五十六岁。

王衍去世几十年后,桓温北伐时,他在中原登临远眺,感慨地说:“国土失陷,中原百年来成为一片废墟,王夷甫等人推脱不了他们的罪责。”袁宏为王衍开脱说:“天命运数自有兴废,不一定是那些人的过错。”桓温脸色一变,说以前荆州刘表有一头重达千斤的肥牛,吃草料豆饼十倍于常牛,但负重行远,还不如一头瘦弱有病的母牛。曹操攻破荆州,就把它杀了犒劳兵士。用牛来比喻袁宏,座下宾客无不失色。

历史评价

山涛: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刘讷:王夷甫太鲜明。

王澄: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

王戎: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王导:①岩岩清峙,壁立于仞。②唯共推太尉,此君特秀。

石勒: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王敦:夷甫处众中,如珠玉在瓦石间。

庾翼:王夷甫,先朝风流士也,然吾薄其立名非真,而始终莫取。若以道非虞夏,自当超然独往,而不能谋始,大合声誉,极致名位,正当抑扬名教,以静乱源。而乃高谈《庄》《老》,说空终日,虽云谈道,实长华竞。及其末年,人望犹存,思安惧乱,寄命推务。而甫自申述,徇小好名,既身囚胡虏,弃言非所。凡明德君子,遇会处际,宁可然乎?而世皆然之。益知名实之未定,弊风之未革也。

桓温:遂使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范宁:王何蔑弃典文,不遵礼度,游辞浮说,波荡後生,饰华言以翳实,骋繁文以惑世。|绅之徒,翻然改辙,洙泗之风,缅焉将坠。遂令仁义幽沦,儒雅蒙尘,礼坏乐崩,中原倾覆。古之所谓言伪而辩,行僻而坚者,其斯人之徒欤?昔夫子斩少正于鲁,太公戮华士于齐,岂非旷世而同诛乎?桀纣暴虐,正足以灭身覆国,为後世鉴戒耳。岂能回百姓之视听哉!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吾固以为一世之祸轻,历代之罪重,自丧之衅少,迷众之愆大也。

陶弘景: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论空;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

房玄龄:①汉相清静,见机于旷务;周史清虚,不嫌于尸禄。岂台揆之任,有异于常班者欤!F冲善发谈端,夷甫仰希方外,登槐庭之显列,顾漆圆而高视。彼既凭虚,朝章已乱。戎则取容于世,旁委货财;衍则自保其身,宁论宗稷?及三方构乱,六戎藉手,犬羊之侣,锋镝如云。夷甫区区焉,佞彼凶渠,以求容贷,颓墙之陨,犹有礼也。②夷甫两顾,退求三穴。神乱当年,忠乖曩列。

魏元忠:臣尝读魏、晋史,每鄙何晏、王衍终日谈空。近观齐、梁书,才士亦复不少,并何益于理乱哉?从此而言,则陆士衡著《辨亡论》,而不救河桥之败,养由基射能穿札,而不止鄢陵之奔,断可知矣。昔赵岐撰御寇之论,山涛陈用兵之本,皆坐运帷幄,暗合孙、吴。宣尼称‘有德者必有言,仁者必有勇’,则何平叔、王夷甫岂得同日而言载!

贺兰进明:晋朝以好尚虚名,任王夷甫为宰相,祖习浮华,故至于败。

苏轼:王夷甫既降石勒,自解无罪,且劝僭号,其女惠风为愍怀太子妃,刘曜陷洛,以惠风赐其将乔属,属将妻之,惠风拔剑大骂而死,乃知夷甫之死非独惭见晋公卿,乃当羞见其女也。

苏辙:何晏、邓r导其源,阮籍父子涨其流,而王衍兄弟卒以乱天下。②王衍之为人,容貌语言,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

刘祁:晋初,天下既一,士无所事,惟以谈论相高,故争尚玄虚,王弼、何晏倡于前,王衍、王澄和于后。希高名而无实用,以至误天下国家。

王夫之:不然,则崇尚虚浮,逃于得失之外以免害,则阮籍、王衍、乐广之流是已。

蔡东藩:王衍清谈误国,尚欲乞怜强虏,t颜劝进,山涛谓:‘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吾谓实一贼子,何宁馨之足云?

何兹全:两晋之际,琅邪王氏三人——王衍、王敦、王导,身系一朝安危兴亡。王衍此人,当时极被推崇,谓为‘一世龙门’,但是我觉得王衍虽有功,可是他的过是大于功的,实无可取,害人害己。

轶事典故

口中雌黄

王衍在谈论玄理时,经常手持白玉柄的尘尾,手和玉柄的颜色一样白皙。凡是他觉得道理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就马上更改,世人称他是“口中雌黄”。

情之所钟

王衍的幼子不幸夭折后,名士山简去安慰他。王衍十分悲痛,几乎无法控制。山简就说:“孩子不过是怀抱中的东西,哪至于悲痛到这种地步!”王衍说:“圣人可以忘掉感情,最下等的人则对感情没有体会。然而最珍重感情的,正在我们这样的人身上。”山简很佩服他的言论,也转而为他感到悲痛。

乃在牛背

王衍曾托族人办事,但好久没有回音。有一次聚会宴饮,就问那个人说:“近来托您办的事,为什么没有消息?”没想到那个人很恼怒,举起酒器就砸他的脸。王衍沉默不语,清洗完毕,领着当时还年少的王导一起乘牛车离去。他在车中用镜子自照,对王导说:“你看我的眼光还是在牛背上呢!”

举阿堵物

王衍的妻子郭氏,是惠帝皇后贾南风的亲戚,凭借贾后的权势,他刚愎贪婪,性情暴戾,搜刮财物贪得无厌,喜欢干涉别人的事情。王衍耳闻目睹妻子的种种恶行,但没有办法禁止她。当时,他的同乡人、幽州刺史李阳,是名震京师的大侠士,郭氏素来很忌惮他。王衍因此对郭氏说:“不只是我说你不能这样做,李阳也说过这样做不好。”郭氏因此行为稍稍收敛。王衍素来鄙夷郭氏的贪重钱财,所以口中从来不提钱这个字。郭氏想试试他究竟会不会说,就让奴婢用钱绕床一圈,让他不能走出来。王衍早晨起来看到钱后,就对奴婢说:“把这些东西都拿走!”

赌射杀牛

彭城王司马权有一头快牛,对它非常爱惜。王衍和他赌射,赢得了这头牛。司马权说:“你如果要自己骑乘就算了,如果想杀掉吃牛肉的话,我愿意用二十头肥牛代替它。既有肉吃,又能存下我喜爱的东西。”王衍却把牛杀掉吃了。

珠玉在瓦

王衍俊秀而有很好的名望,一心企求玄虚悠远,从来不谈利字。他的族弟王敦在晋末南渡之后,经常称赞他说:“夷甫处在人群之中,犹如明珠美玉落在瓦片石块之间。”顾恺之在王衍的画像上作赞词,也称赞他人品如青山耸峙,千仞壁立。由此可见他被人所推崇的程度。

风尘外物

王戎曾说:“王衍的风度仪态高雅清澈,好象晶莹的玉树,自然是尘世之外的人物。”

神锋太俊

王澄评论王衍说:“哥哥外貌好像很正直,可是锋芒太露了。”王衍回答说:“确实比不上你那样豁达大度。仪表温和。”

岩岩清峙

王导评论王衍道:“陡峭地肃静地耸立在那里,像千丈石壁一样屹立着。”

以楷方衍

众名士对比评论人物时,拿裴氏家族中的八位和王氏家族中的八位对比,其中把裴楷与王衍相比。

身今少恶

还在西晋时,有一班人倾慕道家学说,其中有人登门向王衍请教疑难,正碰王衍前一天已经谈论了很久,有点疲乏,不想再和客人应对,便对客人说:“我现在有点不舒服,裴逸民(裴Q)也在我附近住,您可以去问他。”

琳琅珠玉

有人去拜访王衍时,遇到王戎、王敦、王导在座;到另一个房间去,又见到王诩、王澄。他回家后,告诉别人说:“今天走这一趟,满眼都是珠宝美玉。”

白眼儿遂作

王衍与裴邈因为志趣爱好不同而发生分歧。裴邈总想攻击他而抓不到把柄,便故意去找王衍,肆意辱骂,想让王衍应答,然后诽谤他。但王衍声色不动,缓缓地说:“白眼儿终于发作了。”

史书记载

《晋书·卷四十三·列传第十三》

《资治通鉴》也有记载。

家族成员

妻子:郭氏,郭泰宁之女。

个人作品

王衍善行书,《宣和书谱》称其“作行草尤妙,初非经意,而洒然痛快见于笔下,亦何事双钩、虚掌、八法、回腕哉?其自得于规矩之外,盖真是风尘物表脱去流俗者,不可以常理规之也。”有其作品《尊夫人帖》。

《全晋文》有《谢表》、《答山简书》。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两晋演义》中,王衍主要事迹在第二十三回《倾国出师权相毕命 覆巢同尽太尉知非》中,叙述了王衍被俘后及死前的言行,与正史相似。

4、 魏晋玄学有哪些流派,代表人物各是谁?

魏晋玄学的发展经过四个时期:第一是曹魏正始时期。玄学家以何晏、王弼为代表,以《易》《老》为理论论据,盛倡“贵无”,鼓吹“言不尽意”,主张“名教出于自然”,为门阀士族利益服务;第二是西晋初至元康时期。玄学家以竹林名士阮籍、嵇康为代表,思想上与何王学派对立,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代表庶族寒门的利益;第三是晋元康时期。玄学家以裴頠为代表,提倡“崇有论”,反对“贵无论”;第四是晋永嘉时期。玄学家以向秀、郭象为代表,是玄学的综合和完成时期。

何宴作为魏晋玄学的领袖人物之一,他有哪些成就?

何宴作为魏晋玄学的领袖人物之一,历史记载说何宴本人是非常聪明的,当时曹操非常的喜爱何宴,而且想要认何宴为儿子。而且何宴也是魏晋时代玄学的开拓者,在魏晋时期那个时候是非常关注人性和自我认识的,非常追求复出个性,但是当时在黄巾起义之后,封建等级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也让整个儒家思想完全不能够维持人心,所以何宴就和当时的一些人提出了名教出于自然的思想体系,所以何宴也被公认为魏晋玄学的奠基人。

何宴的身份

何宴本人的身份是比较有意思的,何宴的爷爷何进是屠户,但是却凭借着强大的靠山发迹了,何宴爷爷的妹妹是东汉灵帝刘宏的皇后,外甥是汉少帝刘辩。而且何进还参加过破黄巾军获得了赏识,所以凭借着此机会而成为了封侯。但是何宴的父亲早早就去世了,何宴的母亲因为长得非常的漂亮,被曹操给相中了,所以何燕就以曹操养子的身份一直和曹操生活在一起,最后何宴娶的是曹操的女儿金乡公主。


何宴的结局

何宴在年轻的时候,政治上并不受到器重,而且发展也并不如意,当时的曹丕也没有给到何宴一些政治权利。直到与何宴较好的曹爽在掌权后,何宴才真正尝到了手握实权的滋味。当时的曹爽在掌权之后是和司马懿有一些矛盾在的。但是等到司马懿掌权的时候,这也让曹爽的结局就早已定下了,曹爽是非死不可,曹爽的兄弟姐妹亲人以及同伙是没有办法逃脱的。而且司马懿在掌权之后还故意让何宴去查曹爽,当时何宴不管想怎样的撇清关系,最终都是不能够幸免的,所以也被司马懿以谋逆罪诸杀三族。

最后何宴这个人面容姿态十分的漂亮,但是他的结果最终还是非常的悲惨,这也和何晏选错了主子有着一定的关系。

谁是中国古玄学的创始人?

古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是对道家的表达 。可以说玄学是道家的一种分支或改进。 “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言道幽深微妙。东汉末至两晋是两百多年的乱世,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正统儒家名教之学也开始失去魅力,士大夫对两汉经学的繁琐及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感到厌倦,于是转而寻找新的、形而上的哲学论辩。 魏晋之际,玄学含义是指立言与行事两个方面,并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远为玄远旷达。“玄远”,指远离具体事物,专门讨论“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因此,浮虚、玄虚、玄远之学可通称之为玄学。玄学家又大多是当时的名士。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它是在汉代儒学(经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 魏晋人注重《老子》 、《庄子》和《易经》,称之为“三玄”。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魏晋玄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背景。简言之,它是在汉代儒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是汉末魏初的清谈直接演化的产物。是老子[李耳(约前571~前471),字伯阳,又称老聃(dān),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老子标准像想家之一,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提出的无极, 无极即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无极,本来是老子用以指称道的终极性的概念。这是第一次出现无极的概念。全段意思是说:虽知道洁白,却安守于昏黑,便能做天下的模式。能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性不相差失,性回复到不可穷尽的真道。所以无极的原义就是道,指道是不可穷尽的。以后道门人士,都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无极的概念,但在不同场合引伸的侧重点稍有不同。庄子在《逍遥游》中说“无极之外,复无极也。”意思是世界无边无际,无穷之外,还是无穷。无极便是无穷。汉代的河上公《老子章句》认为复归无极就是长生久视。依道门观念,与道相合,才能长生久视,因此将无极解释成道,或者解释成长生久视,是一致的。道是无限的。天地开辟之前,它已经存在了无限的时间,而且会永恒地存在下去,空间上它也是无限的,不局限於任何一个具体的区域。因此用无极的范畴称道。在宇宙演化的角度使用无极一词,常与太极对举,指比天地未辟、但却是天地直接起始的混沌更加古老、更加终极的阶段,这一阶段,就是道。因此,无极是太极的根源。修道者都追求与道合一,道门术语称与道合真,在具体机制上便是返回到元初的终极的状态,这就叫做复归无极。 谢谢观看,

相关推荐:

两晋的玄学家有哪些

陶瓷是什么材料做的(陶瓷是什么材料做的

如何评价缝不起来的伤痕童年

代指青年的雅称

神雕侠侣手游梅花鹿多少值得培养

兔头这么美味的东西为什么没人吃

两晋南北朝时期从八品是什么官职

神兵玄奇有动画版吗

标签: [db:标签]

声明:《两晋的玄学家有哪些》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西安雁塔区婚纱摄影前十名

    既然是拍婚纱照,那自然是离家近比较好,因为离家近去拍方便,拿东西也更加的方面,不用搬太远。西安雁塔区婚纱摄影前十名都有哪些呢?比较好的婚纱...

    护肤品 日期:2023-04-08

  • 两晋的玄学家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五位:向秀:约公元227年至272年,字子期,河内怀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

    百科 日期:2023-04-08

  • 陶瓷是什么材料做的(陶瓷是什么材料做的

    1、陶瓷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做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

    百科 日期:2023-04-08

  • 如何评价缝不起来的伤痕童年

    国内,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从小的时候,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是宠着爱着,捧在手心怕捂着,含在嘴里怕化了。从呱呱坠地起接受的都是最好的。最好的食物...

    百科 日期:2023-04-08

  • 车提档什么意思

    车提档什么意思车辆备案只能在车辆过户时发生,每辆车都有专属档案,记录车辆属性、车主等信息。如果车辆被交易到其他地方,需要从目前的车管所...

    汽车 日期:2023-04-08

  • 庆余年第二季什么时候播出

    《庆余年》这本小说本来就有很多书粉,而经过王倦改编为电视剧以后,也相当成功,加上众多演员的加持,也让这部剧瞬间成为了当年爆火的IP,所以很多...

    电影 日期:2023-04-08

  • 四川西昌一麦田变身网红打卡地后

    封面新闻记者 罗石芊进入4月,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樟木箐镇的一处麦田,成了网红打卡地:地里,是大片随风起伏的麦浪,远处,是新成昆铁路上飞驰的动车...

    数码 日期:2023-04-08

  • 日语表白情话

    日语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蛮可爱的,因此有不少人都喜欢用日语来表白,那么下面就给大家推荐一些日语表白情话!一、日语表白情话1、君に夢中なんだ。...

    护肤品 日期:2023-04-08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