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两弹元勋邓稼先启示

两弹元勋邓稼先启示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9 手机版

1、为人处世,不为升官,不为发财,只求奉献。

2、为了国家,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包括生命;而且自己的国家无论发达,还是贫穷,总是一如既往地热爱。

3、不畏鬼神,不惧难关,不信外国的月亮比自己国家的圆,冲破重重艰难险阻,让祖国一飞冲天。

4、永无止境,勇往直前。蘑菇云升起红戈壁,举国欢呼时,他却又在给自己加重担。

5、两弹元勋,满腔热血,铮铮铁骨,中华好儿男。

你从邓稼先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100字?

整理自《百年潮》、馒头说
34年前的今天,他走了……
隐性埋名工作在戈壁一线,呕心沥血一辈子。而绝大多数人直到他去世前一个月才第一次听说了他的名字——邓稼先。
邓稼先是谁?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两弹元勋,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然而,有多少人真正明白,他62年的生命轨迹的伟大?走得到底有多壮烈?
终获“禁区”采访“通行证”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新华社当记者。经常联系的部门是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以及它们附属的研究机构。有一天,我在国家科委采访时,在和一位负责人闲聊中,偶然听说了邓稼先这个名字。那位负责人说,最近著名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来中国访问,他对中国国家领导人说,国内对科学家的宣传太不够了。他曾经问过北京大学核物理系的一位大学生:听说过邓稼先没有?那位大学生竟然说从来没有听说过邓稼先这个名字。杨振宁然后十分感慨地说,邓稼先对国家作出了那么大的贡献,中国学习核物理专业的大学生,竟然连他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1949年,杨振宁兄弟(左、右)和邓稼先合影于芝加哥大学
记者的责任感促使我决定立即寻访邓稼先。但是,越是深入采访越使我感到,让邓稼先从不为人知到广为人知,让他的经历和业绩闻名于世,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首先,他工作的领域是国家绝对保密的行业,而且参与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科学家那么多,单把他一个人抽出来突出宣传,能行得通吗?仔细想过之后,我还是决定知难而进。
邓稼先究竟是何许人也?国家科委的那位负责同志也不知详情。找来找去,几经周折,我终于在核工业部打听到了邓稼先。在听我说明来意之后,核工业部当时的办公厅负责人李鹰翔对我说:“邓稼先现在病得很重,要采访他得费些周折。这样吧,过几天咱们一起去拜访一下国防科工委的负责人朱光亚同志,请他帮助指点指点。”
几天后,我和李鹰翔以及核工业部军工局的负责人尤德良到国防科工委拜访了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朱光亚教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向我们谈了他当年领导研制“两弹”的过程,谈了当时极端艰苦的条件,也谈到了邓稼先。
在谈到能否采访和报道邓稼先时,李鹰翔在一旁插话说:“邓稼先病得很厉害,先报道他,等以后再报道其他的科学家”就这样,我获得了采访邓稼先的“通行证”。在李鹰翔的热情安排下,不久后的一天,我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的病房里见到了邓稼先。
邓稼先穿着一件白底蓝布条的病号服,他因身患癌症,刚做完手术,身体很虚弱,微笑着的苍白的脸上,布满了戈壁大漠风沙深深刻下的皱纹。他用沙哑的声音非常吃力地和我谈话,他从钱三强找他谈话说“我们要放个‘大炮仗’”谈起,回忆了自己的经历以及如何走上从事中国战略核武器研制工作这条道路的。
“娃娃博士”海外归来
1924年6月25日,邓稼先出生在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邓以蛰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邓稼先出生后,他的父亲说:“我们的儿子就取名叫‘稼先’吧!古人说,禾之秀实,而在野曰‘稼’。‘稼’就是在田野里已经秀穗结实之禾,叫‘稼先’如何?”又说,这名字预示着我们的儿子根植于中华大地,并且早早地秀实和成熟于中华大地,成为造福民众的沧海之一粟。
邓以蛰与当时的宗白华并称“南宗北邓”
1929年,邓稼先刚满5岁,进入北京武定侯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他在北京崇德中学与杨振宁成为同窗好友。日军入侵北平后,日本宪兵队规定:中国老百姓从日本哨兵面前经过时,均必须向“皇军”行礼。血气方刚的邓稼先,每天上下学宁肯绕着路走,也不肯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弯腰行礼。1940年发生的一件事,迫使他离开了北平。这年春天,北平市日伪当局强迫市民和学生为庆祝“皇军胜利”举行了游行和所谓的“庆祝会”,邓稼先所在的学校也举行了这项活动,邓稼先怀着一腔怒火参加了。散会时,他将手中的纸旗撕得粉碎。他的举动被日伪当局安插在学生中的奸细发现,当即把他告发到了校长那里。日伪当局要问罪,他被迫离开了北平。1941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毕业后,他先后在昆明文正中学、培文中学和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1948年至1950年,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并获得博士学位。不久,他和200多位中国留学生冲破重重阻挠回到了祖国。
邓稼先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时的照片
当他这位“娃娃博士”出现在也是刚从各国归来的前辈科学家钱三强、彭桓武、王淦昌等人的面前时,大家都为初创的中国科学院核物理研究所注入了新鲜血液而高兴。几年间,邓稼先和老科学家们一起艰苦创业,他们骑着自行车到旧货摊上购置零件,自己动手制造仪器,使新中国第一个从事近代物理研究的科研机构从无到有地壮大起来。
中国的“曼哈顿工程”在一片高粱地里起步
中国人研制原子弹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经有了。在看到美国投掷在日本两颗原子弹的威力之后,1946年,蒋介石在庐山提出,要设法制造一颗原子弹。蒋介石还派了个考察团去美国,争取到美国“曼哈顿工程”的研究生产机构考察,学习制造原子弹的技术。但是当考察团抵达美国之后,就接到消息:美国政府不同意外国人进入原子弹研究机构,甚至原来已经参加该工程的外国人均已被排除在外。国民党政府制造原子弹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了。
原子弹的出现,产生了巨大的军事威慑效应,同时它的存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的危险。但是,正如法国著名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在20世纪50年代初对即将回国的中国放射化学家杨承宗说的那样:“你回国以后,请转告※※※主席,你们要反对原子弹,你们自己就必须拥有它!”
谁也没有想到,几年之后,在北京郊区的一片高粱地里,中国的“曼哈顿工程”悄然展开。
1958年秋季的一天,当时的二机部负责人、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突然找到邓稼先,笑吟吟地对他说:“小邓,我们要放个‘大炮仗’,这是国家绝密的事情,想请你参加,你看怎么样?”说完,钱三强又严肃地说:“这可是光荣的事情啊!”邓稼先听了立即明白所谓“大炮仗”是怎么回事,就是说要让他参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艰巨、光荣而又关系重大的科研任务,一时间,邓稼先不免有些胆怯、惶恐。他说:“呵,研制原子弹!我能行吗?”“能行!你就和大家一起干吧!这是国家对你的信任。这件事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相信你能够干好!”
不久,邓稼先就“失踪了”。“失踪”之后,只有33岁的邓稼先来到筹建中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当时,所谓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就在北京北郊的元大都遗址附近,也就是现在的花园路。
据当时的九局(也即九所、九院)第一任局长李觉将军回忆,邓稼先是他见到的第一位青年科学家。李觉回忆说,1958年六七月份,邓稼先来到了核武器研究所,所领导让他立即到北京的各大专院校物色人才。于是邓稼先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学院挑选了28位大学生。也就是后来人称的“28星宿”,这些人成为九局的第一批青年骨干。一天,李觉来到工地,看见邓稼先光着膀子正带着年轻人在砌砖。初秋的北京,阳光依然炎热。许多年轻人也甩掉衣服,赤膊上阵,工地上写着醒目的大幅标语:“晒黑了皮肤,炼红了心。”年轻人见邓稼先的皮肤总也晒不黑,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大白熊”。施工紧张的时候,几乎每天傍晚都有一些开国将帅如聂荣臻、陈赓、张爱萍、宋任穷等,下班后到工地来参加劳动。劳动过程中,将帅们经常把邓稼先找到身边了解情况。
1959年初,他们在代号叫“02”的地方建起了几座楼房,九局从此有了可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有一次李觉从青海回来向部里汇报工作,正碰上邓稼先给新来的大学生们讲解物理知识。李觉问他传授的是哪方面的知识,邓稼先告诉他说,新来的28位大学生都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学院的尖子生,但都没有学过核物理专业,更没有学过如何研制原子弹,因此特地组织他们学习有关知识。
李觉一看教材,都是法文原版,就问:“这书里讲的是制造原子弹的原理吗?”邓稼先一听笑了,他说:“我的大局长,在今天的世界上,还没有告诉人们怎样研制原子弹的书籍。每个国家对此都绝对保密。这几本书都与原子弹有关,是钱(三强)部长从法国带回来的,对我很有启发。关于核物理和原子弹,对这些大学生来讲,还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我以这几本书为基础,从原子世界的ABC讲起,他们自称这是核物理的‘扫盲班’,从零讲起”邓稼先还对李觉说,关于核工业的知识,不但您这位局长、这些大学生要从头学起,就是我们这些留过洋,有博士、院士头衔的人,懂得的也不多。在国外,人家根本不让我们这些留学生接触这方面的知识。
在这之前,聂荣臻元帅代表中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根据协定,苏联答应给中国提供一个原子弹教学模型,为陈列这个模型,邓稼先他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派人到车站接了几次,也没有见到模型的踪影。一天,二机部负责人刘杰把邓稼先找去说:“你要有思想准备,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要自己干。”不久,苏方撕毁协议,苏联专家也全部撤走了。邓稼先对年轻的大学生们说:“研制战略核武器,是中国人民的利益所在,也是增强国防的大事,我们只能靠自己了!”
如果把原子弹比作一条龙,那么搞原子弹理论设计的先行工作就是“龙头”。这项工作做得好坏,关系到原子弹各种工程设计的成败。中国没有造过原子弹,因此也就无所谓有什么权威。在国外严密封锁的情况下,邓稼先作为这个研究所理论部的负责人,他先读书,然后一面备课一面讲。年轻人称他为邓老师,他说:“你们甭叫我邓老师,咱们一块干吧!”他有时备课到凌晨4点多,在办公室睡上两三个小时,天亮了继续工作。
邓稼先他们日夜含辛茹苦地工作,1959年就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轮廓勾画出来了。在爆炸力学、中子输运、核反应、中子物理、高温高压下物质的性质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上,各种数据都搞得扎扎实实的,哪怕是一个细小的疑点,他们都不放过。当时,我国还没有大型的电子计算机。有一次,为了把一个问题弄清楚,他带领几十个年轻人日夜三班倒,用4台手摇计算机连续算了9次。经过这样过细的工作,他们还不放心,又请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等人从物理概念出发进行估计,结果证明他们得到的数据是可靠的。
1964年秋天,当惊天动地的声音即将在罗布泊上空响起的时候,邓稼先接到母亲病危的电报,他担心这是最后一次见母亲,但他又不能立即赶回去,因为那声惊雷般的轰鸣还需要他的指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邓稼先立即回到北京,他看见许多人都在抢看“号外”,于是他也拿着一张“号外”来到母亲的病床前,激动地挥动着报纸说:“成功了,成功了!”他那已经不能讲话的母亲呆呆地望着他,似乎不明白他所呼喊的成功和手里拿着的“号外”是什么意思。看到母亲的神情,他反应过来,急忙跪下,紧紧地抓着母亲的手,把脸贴上去。母亲哭了,他也哭了。直到最后,他母亲也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干什么去了。邓稼先很想告诉母亲,但是就在与亲人死别的时候,他依然恪守着走进秘密历程时许下的保密誓言。
奋战在荒凉的戈壁滩
左为邓稼先
提起罗布泊,人们就会把它和荒凉、沉寂连在一起。可是,在邓稼先和同伴们的心目中,它却是自己生命中的一片绿洲。一位科技人员曾经这样说过:“楼兰古城的城墙没能挡住漫卷的风沙,一条曾经繁华、喧闹的丝绸之路消沉了。总以为大漠就是沙漠,应该是蓝天白云,金沙连天。然而,当你脚踏坚硬的石砾,看到被压抑在两侧斑驳的山峦时,你才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严酷和大漠的苍凉。”参加核试验的科技人员说,在这片地理学上被称为地台的地方,生命的力量被淡化了,风成了这里的主宰。无日不刮的狂风,千百万年折磨着这里的群山,形成了奇特的地貌。在这里,爱国主义是人们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的动力源泉,一切为了国威、军威,成了人们坚定的信念与共识。在高大的井架前,他们亮出了自己的心声:抛家舍妻赴场区,最懂崇高爱;无私奉献为实验,深知人世情。他们说,初到罗布泊的人,会听到老同志细致入微地告诉每项大漠的生活方法:怎样洗澡,怎样洗衣服、怎样喝水、怎样吃水果。因为这里的水质很差,每次洗完澡身上都会留下白花花的碱。个别有过敏症的人,身上还会长出一片片红疹。由于水质差,多数人饮用后都会腹胀、腹泻沙漠的生活是那样的枯燥、艰难,邓稼先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干了几十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邓稼先激动的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一件难度更大的工作又落在他和他的同伴们肩上——研制氢弹,他作为组织研制氢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在那些日子里,他常常是夜以继日地工作,有时睡在机房的地板上,有时守在工厂的加工机器旁,经常是“把心提到嗓子眼上”。他和他的同伴们度过了一次又一次成功或失败,生或死的难关,尤其是他担任了九院院长之后,就更是身先士卒,忘我地工作。“在研制氢弹和新的战略核武器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加者,他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邓稼先的同伴们异口同声地说。他们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进行的历次核试验中,邓稼先常常亲自在现场指挥试验队工作。在这期间,他常常是下了火车上飞机,有时来不及吃饭,从食堂带上两个馒头就匆匆上路了。有一年,一个月之内,他在从工厂到试验现场几千公里的路程上往返了两次,常常是下了飞机就工作,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工作。有时刚刚睡下,电话铃一响,穿起衣服就走。人们说,邓稼先和他同伴们工作的范围可以说是“八千里路云和月”。
在我的采访中,人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核装置的各种零部件都研制出来后,总装工作就要开始了,大厅鸦雀无声,科技人员走进来就要各就各位地着手组装氢弹了,邓稼先把一位科技人员的手握了一下,说:“呀,你的手怎么这么凉?来,我给你暖和暖和。”说着,他把这位科技人员的手揣在了自己的怀里,说:“不要慌,时间还来得及!”在“两弹”研制过程中,邓稼先在各种极为危险的场合出现,科技人员们都明白,他的心意是:“万一出了问题,咱们死在一起!”人们说,邓稼先带领奋战在核试验研究第一线的科技人员们忘我地工作,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生活。失败的风险,成功的欢乐,大戈壁严酷、恶劣的气候,染白了他的鬓发,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那是一次地下核试验,试验场上千军万马等待着“零时”的到来,核装置徐徐下井了,各种测试仪器一起开动,装置下到一定深度时,有个信号突然测不到了。在场的科技人员从午夜一直讨论到天亮。最后邓稼先决定在现场采取妥善的办法。这天,戈壁滩上寒风呼啸,滴水成冰,气温在零下30度以下,人们见邓稼先太疲倦了,就劝他休息,他说:“不,这里是战场,我不能走!”直到故障排除后,他才和大家一起离开现场。由于过度劳累,在庆功会上他突然晕倒了。抢救了一夜才苏醒,他醒后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核爆炸的测试结果如何?各种数据都拿到了没有?”
长年累月的紧张工作,使邓稼先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坏,以致多次在试验现场晕过去。可是,当氢弹原理突破的时候,当一次核试验成功的时候,他却像小孩子一样高兴地跳起来。
春蚕到死丝方尽
1985年7月的一个夜晚,为了一个技术方案,邓稼先和九院的科学家们讨论到深夜。他走进周围长满七里香的小平房宿舍,轻轻地开门又轻轻地关门,怕吵醒了已经熟睡的警卫员。他没有睡意,便拿出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放在了唱机上,悠扬的旋律顿时响了起来。他打开抽屉,想写点什么,但立刻被抽屉里的一叠纸片吸引住了:“2000年,圣诞之夜,美国太空司令部,巨幅的电子显示屏上,大批的洲际导弹正向美国袭来十万火急,一瞬间,一场决定人类命运的世界大战开始了”邓稼先凝视着某杂志上描绘的未来战争的一幕,他想得很多。他想起了祖国屈辱的近代史,也想起了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时的困难与艰辛。
1985年,邓稼先告别研究院回到北京,当他谈笑着和警卫员走进解放军301医院时,他绝对没有想到:他再也不能回到他的研究院了!当时他想的是:第二次创业,再现黄金时代。
邓稼先患直肠癌的消息传开后,从北京到研究院,人们都在设法挽救他的生命。国防部长张爱萍亲临病房,亲自过问对他的治疗,三次手术,张爱萍都守候在手术室外当医生和护士乃至首长、亲人们围着他团团转的时候,邓稼先感到非常的痛苦和绝望:他再也不能回到几千里之外的工作岗位了!
1985年国庆节来临,当时邓稼先住进医院已经快三个月了,他再也按捺不住焦躁的心情,向警卫员提出“想出去看看北京”。开始的时候,警卫员无论如何不同意,后来看到他那样的心切也就同意了。就这样,瞒着医生和护士,他们俩溜出了医院。
秋天的北京,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邓稼先和警卫员乘坐公交车来到王府井,一路上,谁也没有注意他这个身上挂着输尿瓶、普普通通、甚至土里土气的人。
到了王府井,他走进了新华书店,买了本英语书送给警卫员,然后,就入迷地翻看起一本关于新技术方面的书来。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警卫员不安地催促他说:“回去吧,医生要查房了!”“呆会儿,还没有去天安门呢!”走在长安街上,邓稼先不时地停下来东张西望。他仿佛预感到这是最后一次到天安门。他记得,1950年他刚从美国回来的时候,正值国庆一周年,他第一次见到国旗是在早晨升旗的时候,晨雾中,一列士兵护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走来,当时他的心情是那样的激动。邓稼先从远处看,又从近处看,那迎风飘扬的国旗,他要看个够。
“你,能行吗?”快到天安门时,警卫员问他。
“能行!你不知道今天是国庆节?”
邓稼先走到天安门广场,走到国旗下,他对年轻的警卫员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你都84岁了,那时,我们国家富强了,你可一定要来看我啊!”
“嗯,一定,我一定来看你!”警卫员一边哽咽着说,一边沉重地点着头,恨不得放声大哭。
1986年夏天,一个酷热难耐的日子,我带着刚刚出版的《瞭望》周刊,走进了解放军总医院邓稼先的病房。进门后,见邓稼先躺在床上,杨振宁教授坐在他的床边,两人正在低声地谈话。看见我来了,邓稼先挣扎着从床上坐起来,他接过刊物,匆匆地看了一下,苍白的脸上露出了笑意,随后用冰凉的双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连声说:“谢谢你呵!谢谢你”
站在邓稼先面前,我尽量让自己的脸上挂着微笑,心里却充满了酸楚和哀痛,这滋味久久地滞留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它使我既有一种完成了报道任务的满足感,又使我为这位采访对象即将永远地离开我们而深深地悲伤,当时邓稼先妻子许鹿希教授也在,和我一起去的新华社摄影记者王辉开始给大家照相,他照了一张又一张。给邓稼先和杨振宁照了合影后,又给我和两位科学家以及许鹿希教授照了合影。
1986年6月,杨振宁探望病重的邓稼先,邓稼先和他合影留念,面容保持微笑——但嘴角边还有一丝血迹没有擦干
1986年7月29日中午13时50分,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溘然长逝,他怀着未酬的壮志,怀着对祖国和亲人们的眷恋走了。在人们眼含热泪和邓稼先诀别时,我的脑海中不禁又浮现出他那谦和的微笑,耳边仿佛听见他温厚的声音。
邓稼先去世后,杨振宁教授在写给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说:“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精神与巨大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的,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经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的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我想,邓稼先不仅仅是他的亲人、朋友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新中国的“两弹事业”
在戈壁滩上奋斗的中国科研人员
所有的努力,在1964年10月16日收到了回报。
这一天的下午3点,戈壁滩上升起了一朵蘑菇云——中国成功试爆了自己第一颗原子弹。
从无到有,中国人只花了五年的时间。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零四个月,苏联用了四年,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法国用了八年零六个月,中国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邓稼先和于敏(右)在一起。 于敏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所以他也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
1996年7月29日,中国政府进行了第45次也是最后一次核试验。
随后,中国郑重向全世界宣布:
“自此之后,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
这一天,正是邓稼先逝世的十周年忌日。
张爱萍曾给邓稼先写过一幅挽联,其中有: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功勋泽人间。”
国士,当如是!
《邓稼先传》
中国青年出版社
许鹿希等/著
这本小册子出自邓稼先的妻子与孩子们之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怀念与追忆。
在家人的眼里,
他,一个忠厚朴实却又聪明绝顶之人,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
他,一个默默无闻却又是绝佳的科研领军之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
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国难当前,方显英雄本色!
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面对重重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站在选择面前,他毫不犹豫,用他的话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两弹元勋”邓稼先》启示

1、为人处世,不为升官,不为发财,只求奉献;
2、为了国家,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包括生命;而且自己的国家无论发达,还是贫穷,总是一如既往地热爱。
3、不畏鬼神,不惧难关,不信外国的月亮比自己国家的圆,冲破重重艰难险阻,让祖国一飞冲天。
4、永无止境,勇往直前。蘑菇云升起红戈壁,举国欢呼时、他却又在给自己加重担。
5、两弹元勋,满腔热血,铮铮铁骨,中华好儿男!

《邓稼先》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示?

启示: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努力工作的同时,更要爱惜自己的生命,要知道活着的人才才能对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 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 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 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他是最具有农民朴实气质的科学家。

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 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 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参考资料:

邓稼先_百度百科 网页链接

从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事感受民族精神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事感受到了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奋斗精神,爱国奉献的民族精神。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援华协议,撤走了全部专家和关键技术。面对这种背信弃义,以邓稼先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在党中央的有力支持下,主动投入到自力更生的科研当中去。在没有相关资料、缺乏实验条件的环境下,邓稼先带领研究团队从零起步,一日三班倒、从不畏繁难,用最原始的算盘工具运算极繁琐的各项数据,数年时间奇迹般完成了重任。

联系生活实际,学了邓稼先之后有什么收获?

邓稼先我国著名的“两弹元勋”,成功地为中国设计了原子弹和氢弹,是世界级伟大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习了邓稼先我有很大的收获,表现在:

第一,一个人只有努力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才能报效自己的国家,为国效力。

第二,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没有强大的经济,在国际上是要被欺负的。

第三,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锲而不舍、不断钻研的精神才能成功!

第四,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基础,依靠团队的力量可以做成任何事情!

读《“两弹元勋”邓稼先》有感范文5篇

《邓稼先》 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课本中的《邓稼先》。看完这篇文章后,我感受极深。

《邓稼先》是一位与邓稼先有50多年朋友深情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写的。这篇文章通过把邓稼先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中,抓住他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的性格特点,回忆了他为中国“两弹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赞颂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并挖掘出这种性格和精神所产生的根源:中国几千年 传统 文化 的积淀。

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感受极深。这篇文章共有六个部分,读完第一、二部分我知道了邓稼先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两弹元勋,3、4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对比与邓稼先研究核武器时没有核武器专家的援助,五六部分写出邓稼先的敬业以及他逝世后作者写给他夫人的几句话。

篇二:《邓稼先》读后感

小时侯,我曾经在书本上读到过邓稼先,那时我只是了解到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今天当我再一次阅读到这一篇由杨振宁写的《邓稼先》时,使我更深的了解了邓稼先的伟大,了解了他那高尚的品格,他那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伟大情怀深深地感动着我。

我在今天预习了《邓稼先》这篇即将学习的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时刻被邓稼先的伟大人格感动着。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研究出原子弹和氢弹,不求功名利禄,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工作了十多年。最终成为我国的“原子弹之父”。

邓稼先把他一生的精力和时间都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他为了祖国抛弃了个人荣誉和家庭幸福。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祖国他什么都可以抛弃——包括他的生命。

我们学习《邓稼先》就是要学习他的这种伟大的无私的高尚的纯洁的爱国主义精神!

篇三:读《“两弹元勋”邓稼先》有感

今天,我学习了《“两弹元勋”邓稼先》这篇文章。1985年7月,邓稼先被诊断为癌症。三个月后, 国庆节 到了,邓稼先和警卫员悄悄离开了医院。他回忆了以前的事:在他取得博士学位的第九天,他就踏上了回国的路程。八年后,他用上了这些知识——研究核武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他又投入到氢弹的研究当中去。因为原子弹和氢弹大量的辐射,让他不幸得了癌症。

邓稼先这种献身祖国,献身科学事业,义无反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最近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成功对接,证明了我国的科技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实践证明,高科技的发展既增添了国家的竞争力,又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高科技的发展会给国家带来丰富的回报,带动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

我们坚信,一个坚守着千年梦想的民族一定也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民族。科技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尖端科技力量的取得,只有依靠自身的力量获得。

虽然我现在正在上小学,但是我立志要成为一名科学家,长大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继承和发扬邓稼先为国奉献的精神。

篇四:学《邓稼先》有感

学了《邓稼先》这篇课文,心中总用些激动。60年了,中国站在世界的高峰。60年了,中国给世界人一个震撼。60年了,中国给中国人一个交代。60年了,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了。

可是谁有能知道在这祖国一步一步成功的道路上有多少人为此而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邓稼先为了我国的核事业保密,当他研究出核弹时,他的老丈人竟然不知道核弹是他研究的。这样默默无闻的为祖国奉献的还有还多,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的祖国会不强大吗?

邓稼先在明知有危险的矿洞中义无反顾的工作着。邓稼先在那漫天黄沙的戈壁上拿着生命当做赌注。邓稼先明知自己被人泄露就会被其他国家的特务所害还是一如既往镇定的工作着。邓稼先为着祖国繁荣,把自己奉献给祖国,把科学带给了祖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已不再是只能形容诸葛亮了,它还能形容领导我们中国事业的先锋人。

中国的先锋不只是邓稼先一个人,还有那拿着笔杆当枪杆唤醒人们内心的麻痹的鲁迅。还有那用慷慨大气的演讲词激起人们心中对侵略着愤怒的闻一多先生。还有那用欢乐的音符奏起反抗的道路的聂耳。还有那用电影让中国人记住耻辱的田汉。

我们一定会有所成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一定会把祖国推向高潮,因为我们是中国青年。

篇五:《邓稼先传记》读后感 

邓稼先爷爷是我国一位制造氢弹和原子弹的科学家,对我国的国防科技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看完了邓稼先爷爷的传记,我知道了邓稼先爷爷是一个爱国的人,他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有志气、有毅力与病魔作斗争。

他小时候日本还在侵占中国,中国老百姓从日本人面前走过都要行鞠躬礼,邓稼先爷爷宁愿走冤枉路也不让别人践踏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他工作十分有毅力,制造了原子弹和氢弹,还为了研究“钚”舍弃自己的生命。要知道仅仅一克钚就可以毒死一百万只鸽子。可想而知对人类的伤害有多大。邓稼先爷爷居然可以为了国家而把一些钚抱回了家,真是难以想象。因此他得了严重的肠胃癌,后来肛门居然痛得坐不下去,医生只好让他住院。邓稼先爷爷却说他还有一场重要的会议要去参加,医生却微笑着对他说,这是医院,不是会议室。然后给他做了手术,弄了一个人造肛门。做完手术后,他还是要医生让他出院做研究工作。在工作时非常讨厌那个人造肛门,因为他还没有痊愈,也因为肠胃癌实在太严重,要去做第二次手术,手术时医生发现癌细胞长在离大动脉很近的地方,不能开刀。虽然在住院,但是邓稼先爷爷还是有两件很重要的事情,一件是完成一份有关氢弹的稿子,还有一件是写一篇长达八十万字的书。他写完了稿子后,让妻子赶紧送到首长手中,对妻子说,这份稿子比生命还重要。

他又接着写那本长达八十万字的书,可惜他还没能完成这本书就离开了人世。

和邓稼先爷爷比起来我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将来我也要做像邓稼先爷爷这样为社会、为国家出力的人。

相关文章:

1. 《邓稼先》读后感300字作文

2. 邓稼先读后感500字优秀作文

3. 邓稼先课文句子赏析

4. 邓稼先高中作文素材

5. 中国梦的作文700字

邓稼先留给我们的启示

邓稼先留给我们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心想报效祖国的爱国之心,以及对祖国的强烈责任感。他为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尽一生去报效祖国,并未原本落后的中国制造了原子弹和氢弹,是中国不再受外国列强的欺压的最大功臣。他虽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是我们世世代代应该传承并发扬的,也是我们应学习的。

邓稼先给我的启示600

今天我学完了《“两弹”元勋邓稼先》这篇课文。
课文讲的是邓稼先两弹之父是如何工作的,邓稼先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夜以继日的工作着、为我们的祖国做出很大的贡献。
邓稼先不怕艰险、工作艰苦,当他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是一片庄稼地,而科技人员也寥寥无几,他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换上工作服当小工,和建筑工人一起砍高粱、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
邓稼先做事都是认认真真、不求回报。而我确实做每件事都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以后一定要学习邓稼先的精神。
同学们,只有我们现在好好学习才能长大更好的报效祖国,为祖国出一份力,将来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河南商丘民权县民权县第一初中初一:姚清馨
--400字
第2篇:“两弹”元勋——邓稼先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名人。这些名人,可能是伟人、专家、学者……当然,也可能是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等。我最崇敬的伟人是谁呢?他就是邓稼先。
邓稼先出生于1924年,死于1986年,他是安徽怀宁人,中国共产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部委员。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在十分艰苦的环境条件下,邓稼先领导开展爆发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种子运输等基础理论研究。原子弹设计成功之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为氢弹试验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邓稼先的一生是难以用短小的文章来记载的,尤其是邓稼先传奇的一生又怎能用三言两语表达出来呢?邓稼先是一个不会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傲,是“最有中国农民朴实气质的人”。“人们知识知道他没有私心,绝对相信他”,这是他能领导大家作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邓稼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孕育出的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为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可以大胆地假设,即使邓稼先从不从事高端科学研究,也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出色成就。所以我喜欢邓稼先。他对祖国事业忠心耿耿、忘我奉献的精神很值得我去学习。

邓稼先给我的启示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华人民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屈辱史,但是邓稼先改变了这种局面。邓稼先是安徽省怀宁县人。在物理学上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回国到中国科学院工作。邓稼先从1958年开始隐姓埋名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贡献,他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才是中华人民值得兴奋的时刻。
邓稼先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他从不骄傲,从不公布自己的伟大事迹,直至他死后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才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可以说他与世界上一切和他从事一样工作的人都不一样,到他临死前还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邓稼先是祖国的自豪,他才是真正的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相关推荐:

两弹元勋邓稼先启示

神武怎么合宠物

机器人总动员为什么不在国内公映

捡篓子是什么梗

两德的成语有哪些

神武一点力量等于多少攻击

如何评价立花泷

两地之间的距离怎么求

标签: [db:标签]

声明:《两弹元勋邓稼先启示》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两弹元勋邓稼先启示

    1、为人处世,不为升官,不为发财,只求奉献。2、为了国家,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包括生命;而且自己的国家无论发达,还是贫穷,总是一如既往地热爱。3、不畏...

    百科 日期:2023-04-09

  • 神武怎么合宠物

    副本寻处:长安城炼妖师万兽通。资质炼化:1、资质炼化可提高主宠的当前资质。副宠相应资质条比主宠的资质条越长,则炼化增加主宠资质的可能性...

    百科 日期:2023-04-09

  • opporeno8Pro+有dc调光吗

    由于改变屏幕的功率可能会导致屏幕的色彩等参数出现变化,影响到观感,因此屏幕厂商会采用dc调光来调节亮度。那opporeno8Pro+有dc调光吗?opporen...

    数码 日期:2023-04-09

  • 微胖身材穿衣服搭配技巧

    1、A字裙,太紧的裤子或者裙子,都会将肥硕的臀和大腿暴露地一览无遗,这时一条偏宽松的A字裙,不但可以将肥臀藏在裙摆之下,更能有效地拉长腿部线条,...

    护肤品 日期:2023-04-09

  • 雀斑是怎么形成的

    很多女生到了一定年龄,不注意皮肤保养,脸上就会出现很多雀斑。长斑了,对外在的形象还是有些影响的。很多人发现自己脸上长雀斑的时候,还不知道...

    护肤品 日期:2023-04-09

  • 机器人总动员为什么不在国内公映

    因为本片近似默片”,对白少,特别是开头。很多情节,很多情绪都要靠观众耐心地去体会,才有可能被打动。所以本片不适合放到一个人心浮躁”的地方上...

    百科 日期:2023-04-09

  • 捡篓子是什么梗

    1、长沙俚语“捡篓子”:意思是买东西占到了便宜、取得意外收获、走运了。茶颜悦色在长沙话主题贵胄杯上用“捡篓子”造句:“来茶颜买奶茶的美...

    百科 日期:2023-04-09

  • 三体在哪里取景拍摄的

    电视剧《三体》作为知名科幻小说改编的作品,该剧从立项开始就备受欢迎,主要讲述在发现三体人存在之后,人类做出的反抗准备。那么这部电视剧是...

    电影 日期:2023-04-09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