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如何评价当下的力量

如何评价当下的力量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10 手机版

很庆幸读到了《当下的力量》。我们以为与时间赛跑,拼命填补空白的每一秒,就是赢得了生命。我们把珍贵的组成生命的时间投入到了对未来的努力中,头脑编织着关于未来美丽的梦想。其实时间一点儿也不珍贵,因为它仅仅是一种幻象。你认为珍贵的不是时间,而是不在时间内的那一点,即当下。实际上,当下才真正的珍贵。欲望会越来越强烈,然而外界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事业的挫败或破裂的婚姻,会把人带到谷底。很可怜,我们人类生来就会感到孤独和不完整。从母体脱离的那一瞬间,被遗弃的痛苦已经产生。我们需要同伴,我们需要安慰。可是外在的人和物都无法填补这个空白。能够救赎我们的,只有自己。思考”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种高级能力,而正是思考给自己带来了痛苦。生活可以被改善,生命不能。之前的目标和意义,一切都被推翻。

如何评价《当下的力量》这本书?

写作思路:把你读这本书的感悟和评价写下来,分析这本书的特点。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是由身心灵大师埃克哈特·托利所著。作者在30岁之前都一直生活在极度的焦虑中。这本书对于你来说是一个发现之旅,在作者这位心灵导师的引导下,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从而阻碍你摆脱内心的痛苦。

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思维是开悟的最大障碍。思维本来只是一个工具。但是我们大部分人都被思维所控制了,成为了思维的奴隶。无论何时,当你想从思维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你能做到吗?我们有时候会想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当别人劝我们说那你不要去想啊,但是我们能控制吗?

我们通常都是说我没办法控制自己不去想。这就是我们内心不得宁静的根源。我们很多人甚至每时每刻都在思考。我们认同于所有我们思考的东西,甚至认为那些就是我们自己。大脑只是完成任务的工具,任务结束,大脑就应该休息。

在本书中,作者把时间分为了两种:钟表时间和心理时间。

钟表时间是用来管理生活中的实际事务的,事务完成就马上回到当下。比如你安排自己的工作计划,旅游计划, 还有从上次的失败中吸取经验,设定下次的目标,这些都是在利用钟表时间。即使是设立了目标和计划,也只是专注在自己为了目标所前进的每一步当下,而不是在将注意力一直放在目标上面。如果过于注重目标,你就不是在专注当下了。

就像你出门旅行,你有一个目的地,但是在过程中经过很多风景,你只需要专注于欣赏当下的风景,最后自然而然的到达目的地。如果你从一开始就一直专注在最终的目的地上,那么你无法欣赏沿途的风景,你所感受到的都会是焦虑何时才能到达。

心理时间是指你在不断的回忆过去的错误,进行自我批评和悔恨,你把时间变成了你自我感觉的一部分,这时就形成了心理时间。心理时间与错误的认同有关。像上面所说的把注意力关注在目标上即关注在未来上面,这时钟表时间就也变成了心理时间。因为这时生命的旅程不再是一场奇妙的探险,而变成了一种为达目标的强迫性需要。

如何评价《当下的力量》这本书?

如果自身没有痛苦,是不会读《当下的力量》这本书的,如果痛苦不够深,那就很难真正读懂它。

而这种痛苦,竟是积极思考带来的。

自我怀疑、挣扎,在放下思考只顾忙碌偶尔喘气的间隙,却发现自己跟行尸走肉一般。

如果忘了自己还活着,和行尸走肉有何区别?

书中这句话点醒了我:大部分人追求肉体上的欢愉或者各种形式的心理满足,因为他们相信这些会使他们幸福或者会将他们从恐惧或匮乏的感觉中解放出来。

他们四处寻找成就、安全感或爱情所残余的欢乐或满足,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的这些东西,而且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

男人追求事业成功,认为别人的认可和褒扬能为自己带来肯定和慰藉,拥有了财富就可高枕无忧。女人追求爱情,幻想着伴侣能填补自己缺失的那一部分,婚姻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

如果我们在别人身上倾注了太多期望,那必定会失望。

总结如下:

父母对孩子、伴侣之间都套上了牢牢的枷锁。

欲望会越来越强烈,然而外界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事业的挫败或破裂的婚姻,会把人带到谷底。

很可怜,我们人类生来就会感到孤独和不完整。从母体脱离的那一瞬间,被遗弃的痛苦已经产生。


2020:解读一本好书|《当下的力量》

《当下的力量》(白金版)

张德芬 审校

曹植 译

20年蝉联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

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畅想全球600多万册。

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心灵经典。

身心灵畅销书作家张德芬导读推荐。

第一部分,我们先来看看本书的作者。

埃克哈特·托利简介:

生于德国,从伦敦大学毕业后,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29岁那年,一次意外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致力于解释、整合和深化这种变化。

埃克哈特·托利不倾向于任何一种宗教或传统。在他的教学当中,他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古代心灵导师的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

目前,埃克哈特·托利在世界各地旅游讲学,他努力将自己的心灵启迪实践传授给世界各地的人。

此书2020年6月第34次印刷

补充: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2020年5月第44次印刷。

《当下的力量》(实践手册)2020年5月第17次印刷。

第二部分,我们看看导读,序言,前言。

Ⅰ导读

张德芬《活在当下》

张德芬对这本书的评价是,这是一本不能用大脑读的书,这也是一本百度不厌的书。

她每一次读它,都有新的收获。

甚至她在台湾出版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一再提到,多次引申这本书的内容。

张德芬,对《当下的力量》总结出以下经典语句:

《当下的力量》是教导我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告诉我们如何可以把日常生活中我们受的苦减到最少。

每个觉得自己应该可以活的更好、过得更开心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张德芬把导读部分起名为《活在当下》,寓指,当下有你所有想要的东西,当下也是你唯一拥有的东西。过去的,不会再回来;未来就算一定会来临,但是它也一定是以“当下”的方式出现的。

张德芬,反复提到,本书不能用大脑来读,最重要的是,要从自己的灵魂深处去感受那个似曾相识的感觉。

Ⅱ序言

马克·艾伦写的序言,这本书给他的收获是,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奇迹。

这绝对是真的,不管我们是否能够去实现它。

Ⅲ前言

此部分,主要是本书的由来。

作者30岁以前,一直生活在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甚至时常伴随着有自杀倾向的抑郁。

29岁生日后不久的一个凌晨,作者有一种可怕的感觉,这种感觉,他已经有了很多次,但这次最为强烈。夜的寂静,家里模糊的轮廓,让他感觉,如此的陌生,如此充满敌意,如此没有意义,所有的种种,令他深深的厌恶这个世界。然而,最令人厌恶的是他自己的存在。

他已经无法忍受他自己了……

那晚这句话一直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他被这个想法惊呆了,他的大脑完全停止了运转,有意识,但思维不存在了。接着他感觉,被吸入一个能量的漩涡。

刚开始,漩涡转速很慢,后来越来越快。他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他的身体开始颤抖。

此时他听到一个来自自己胸口的一个声音,“不要抗拒。”

他感觉他自己被吸入一个空洞之中,这个空洞在自己的体内而不是在外界。

突然,他不在恐惧,任凭他自己陷入这个空洞之中。甚至他自己都不记得之后发生了什么事。

他被窗外的鸟叫声唤醒。

在这之前,他从未听过这种声音。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窗帘中射了进来。在没有任何思维的情况下,他感觉,他也知道,光的无限性,远超过我们所理解的。这个从窗帘穿透出来的柔和之光就是爱本身。

眼泪湿润了他的双眼。

他从床上起来并在房间四处走动,每一样东西,都是那么新鲜,那么质朴,就像他们刚刚来到这个世上。

那天开始,他围着城市走动,对这个地球生命的奇迹充满惊奇。

接下来的5个月,他生活在一种深深的宁静和极乐的状态中。

在后来的数个岁月中,有无数的人过来对他说,“我要你所拥有的东西,你能把它给我吗?或者告诉我,我怎么得到。”

他说,“你已经拥有了,只是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而已,因为你的思维产生了太多的噪音。”

渐渐地作者有了外在身份的认同,渐渐地成为了一名心灵导师,同时这本书也悄悄的出现了。

作者解释这本书,从书的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对话是在两个不同层面来回更替的。

作者强调;不要用自己的思维去读这本书。

请关注自己读书时的情感反应,以及从内心深处浮起的认同感。

核心内容整理如下

第一部分:

一,丧失当下的情况:幻象的核心。

作者提到,失去当下时刻,才是真正的问题。

所谓的从时间中的解脱,是从你在过去中寻找认同高的心理需要以及在未来寻找满足的心理需要中解放出来。

这是你能想象的最为深刻的意识转变。

当初初步觉察到无时间的意识状态时,你会在时间和临在两者之间不断地徘徊。

这两种状态的感觉是这样的,

第一种,你会觉察到你的注意力急少得放在真正的当下时刻;

第二种,你能觉察到你没有真正的活在当下,就是一个伟大的成功——这种觉察就是临在,即使它开始时仅持续短短的几秒钟。

二,一般的无意识和深层的无意识。

1,两种意识的概念:

☞普通的无意识状态指,是你认同于你的思考过程、情绪、反应、欲望、好恶。

☞深层的无意识状态指,当事情出差错了,或者自我受到威胁了,或者生活中遇到巨大的挑战、威胁或损失,或者亲密关系发生冲突等,此时普通无意识的 不安 状态会转变为深层无意识的 痛苦

2,两种意识概念的特点:

☞普通无意识的状态,是大部分人所处的正常状态,被自我思维所控制,不是一种剧烈痛苦或不快乐的状态,会有持续的、轻微的不安、不满、烦闷或紧张。

☞深层无意识的状态,更为剧烈、更为明显的痛苦或不幸的状态。

3,两种意识对人的影响:

☞普通无意识的状态,我们有可能体会不到这点,这是因为这种状态占据着你生活的大部分。它突然停止,会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深层无意识的状态,在普通的无意识状态下对本然的习惯性抗拒或否认会创造大部分人认为是正常生活状态的不安和不满。当这种抗拒通过一些挑战或威胁得到加强时,它就会引发愤怒、剧烈的恐惧、攻击和抑郁等强烈的消极情绪。

深层的无意识通常指的是痛苦之身被激活并且你被它所控制。

      当你学会作为你的思想和情绪的观察者时——这是临在的重要部分,你可能会为你感受到普通无意识的背景噪音而大吃一惊,你也会意识到你的内在很少真正的感觉到自在与放松。

      在思维层面,你可能会发现以判断、不满和心理投射等形式出现的内心抗拒,它使你远离当下。

      在情绪层面,你可能会发现大量的不 安、压力、烦闷或紧张。

      这些都是在思维的习惯性抗拒模式下产生的。

三,瓦解一般的无意识状态——如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观察不安、不满、紧张的情绪如何经由不必要的批判、对本然的抗拒和否定当下而在你之内产生。

当事情进展相对顺利时,在日常生活中注入更多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种方式,你会在临在的力量中成长,它会在你体内和你周围产生一个能量场,这个能量场有很高的震动频率。

无意识、消极心态、暴力无法进入这种状态或在它之内无法生存,就像黑暗无法在光线下生存一样。

怎样练习呢?

通过自我观察来养成监控自己思维和情绪状态的习惯。

    “此刻我很自在吗?”

      你可以经常这样问自己。

      或者你也可以这样问自己“此刻我内在发生了什么事?”

请你对外界发生的事情一样地对你内心发生的事情保持兴趣。 如果你内在没问题,外界才会正常顺利。首要是内在,其次才是外在。

四,从不快乐中解脱出来。

互动:你是否怨恨你正在做的事情?

(试着观察你自己是否用语言或者思想在抱怨一个你身处的状况,或是别人说的话、做的事,你的环境、你的生活情境甚至天气。)

它可能是你的工作,或者家庭中碎碎的事,或者你已经同意了做某件事,但是这件事你并不想做,你虽然在做,但你同时又在怨恨和抗拒这件事。

请仔细观察你的内在。

停下来你正在做的事情,与相关的人谈话,全面的表达你的感受,或者摆脱由你思维所创造的消极观点,因为你的负面思维除了加强你虚假的自我感受之外不会有任何好处,承认它的无益是非常重要的。

五,无论身处何地,全然地安于当下。

互动:你的压力大吗?你是否太忙于进入未来,而把当下变成你达到未来目标的手段?

压力的产生是由于你在“这里”却想到了“那里”去,或者你在当下却像区未来。 这是一种让内在分裂的方式。

      过去是否占据了你大部分的注意力?你是否经常正面地或者负面地讨论或思考过去呢?这些都是你曾经取得的伟大成就、你的冒险经历、你的受害经历,还是别人对你做的可怕的事情或你对别人做的可怕的事情?

      你的思维过程创造了愧疚、骄傲、怨恨、愤怒、遗憾还是自怜呢?

      这样,不仅仅加强了那种虚假的自我感,而且还通过在心理上不断积累过去,加速了你身体的老化。

互动:你感到忧虑吗?你是否常常想到“万一”?

      如果是的话,你就是认同你的思维,思维把自己投射到未来的情境中,3创造了恐惧。

你是无法应对这个未来的情境的,因为它压根不存在,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错觉。

怎样改变?

仅仅通过承认当下时刻的存在,你就可以停止这种有害健康和生活的疯狂行为。

关注于自己的呼吸。感受空气从你的体内流入和流出。感受你内在的能量场。在实际生活中,你需要处理和应付的就只有此刻。

问问自己,此刻有什么问题,不是明年、明天或者5分钟以后,而是现在这一刻,你有什么问题。

第二部分:

互动:你是一个习惯等待的人吗?

在你的生活中,你花了多少时间在等待?

小规模的等待指的是,你在银行里排队,遇到交通堵塞,在机场候机或者等待某人的到来……

大规模的等待指的是,等待下一个假期,等待下一个更好的工作,等待孩子长大,等待一份好的婚姻,等待成功……

人生总是用一生来等待开始新的生活,这是跟常见的现象。

等待是一种思维状态,意味着你需要未来,而不是现在,你不要你所拥有的,而要你所没有的。任何一种形式的等待,都会让你无意识的在你的此时此刻创造了一种内心的冲突:你不要此时此刻,你把希望寄托于未来。丧失对当下时刻的意识,会大大降低你的生命质量。

比如,许多人一直等待发财,等待,是不会在未来实现的。当你尊重、认可并完全接受你当下的事实——无论你在哪儿,你是谁,现在你正在做什么,当你完全接受你所拥有的东西,米会对你所拥有的、对本然心存感激。而对当下和此刻的生命的完整性心存感激,才是真正的富裕。富裕不会再未来到来,但它会在适当的时刻以各种方式出现在你的面前。

如果你对自己所拥有的感到不满,甚至对你现在所缺的感到沮丧或愤怒,那么即使你成为“百万富翁”,在内心深处,你仍会感到不满足。你可能有许多可以用金钱买来的刺激体验,但是他们回来的快,去的也快,最后你所剩下就是空虚,而且还会需要更多的身体上或心理上的满足。

所以,请放弃“等待”这种思维状态。 当你觉察到自己陷入了等待之中时,请迅速撤离,转而进入当下时刻。如果你身处当下时刻,你就不会需要等待任何事情。

从某种意义上说,临在状态可以比作等待。它是一种不同质量的等待,需要你全神贯注。在任何时刻都可能有些事情发生,但是你不能绝对的全神贯注,不能绝对的平静,你就会错失它。在那种状态下,你所有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当下。这样,白日梦,思维,回忆和期望都没有生存空间。没有紧张,恐惧,只有警觉的临在,而你整个存在,你体内的没一个细胞,都会集中在当下。 这种状态下,拥有过去和未来的你,很难在那里生存。 然而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不会丢失,从本质上来说,你仍然是你自己。实际上,在这种状态下,你会前所未有的全然成为你自己。

第三部分:

此讲作者主要讲述了通过冥想来觉察自己。

1,冥想的注意事项:

☞确定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比如电话;

☞坐在椅子上面,但不要靠椅背,脊椎与地面保持垂直。

☞也可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姿势。

2,怎么做:

☞请保持身体的放松,闭上眼睛,深呼吸几次。

深呼吸时,感受下腹部轻微的收缩与扩张,

☞关注整个身体内的能量场。

记住喔,是感受,而不是思考。

3,有怎样的效果:

☞如果能将内在的身体作为清晰的单一能量场去感受时,请丢掉任何想象,并将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你的感受上。

如果还有可能,请停止任何有关身体的意象。

这样做的理由是,包容一切的临在感和本体感,你会感觉到内在身体的无边无界。

☞请将你的注意力更多的投入到这种感觉上,并融为一体,与能量场融为一体。

☞只要你觉得舒适,就尽可能的停留在这个纯粹存在的领域,再次关注你的身体、你的呼吸、你的身体感觉。

完成上述一系列动作之后,睁开眼睛,以一种冥想的方式观察你周围的环境几分钟,不从心理上去给它们贴标签,而继续感受你的内在身体。

评《当下的力量》:接受苦难(史铁生对残疾的态度)

苏格拉底强调“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这主要是指对生命意义以及如何生活的思考,也就是要想清楚“生的意义,死的后果”。儒家强调自省,比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主要是注重对自己道德、行为的反思。

《当下的力量》强调要时刻察觉自己的思维、情绪,这类似于佛家的修行,是非常困难,也是非常有益的。
史铁生经历过许多的痛苦,二十一岁残疾、母亲早逝、女友迫于压力离开他、肾病进而尿毒症……

四十三岁的时候,史铁生写了一篇《墙下短记》,其中有一段讲述了他开始有“接受”的心态:

那夜的箫声和老人,多年在我心上,但猜不透其引领指向何处。仅仅让我活下去似不必这样神秘。直到有一天我又跟那墙说话,才听出那夜箫声是唱着“接受”,接受限制。接受残缺。接受苦难。接受墙的存在。哭和喊都是要逃离它,怒和骂都是要逃离它,恭维和跪拜还是想逃离它。失魂落魄的年月里我常去跟那墙谈话,是,说出声,以为这样才更虔诚或者郑重,出声地请求,也出声地责问,害怕惹怒它就又出声地道歉以及悔罪,所谓软硬兼施。但毫无作用,谈判必至破裂,我的一切条件它都不答应。墙,要你接受它,就这么一个意思反复申明,不卑不亢,直到你听。直到你不是更多地问它,而是它更多地问你,那谈话才称得上谈话。

在北京友谊医院“友谊之友”座谈会上,史铁生也讲到了对苦难的接受态度:

别总想着逃避困境:你恨它,怨它,跟它讲理,想不通,觉着委屈,其实这都还是想逃避它。可困境所以是困境,就在于它的不讲理,它不管不顾、大摇大摆地它就来了,就找到了你的头上,你怎么讨厌它也没用,你怎么劝它一边去它也不听,你要老是固执地想逃离它,结果只能是助纣为虐,在它对你的折磨之上又添了一份对自己的折磨。

有一回,有个记者又问我:你对你的病是到底是个什么态度?我想了半天也不找不出一个恰当的词来回答他,好象说什么也不对,说什么也没用,最后我回答:还是敬重。这并不是说我多么喜欢病,但是你说什么呢?讨厌它吗?恨它吗?求它快快滚蛋?除了自讨没趣,就是自寻烦恼。但你要是敬重它,把它看成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是命运对你的锤炼,就像是个九段高手点名要跟你下盘棋,这虽然有点无可奈何的味道,但你却能从中获益,你很可能从中增添了智慧,比如说逼着你把生命的意义看得明白。一边是自寻烦恼,一边是增添智慧,选择什么答案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对困境,先要对它说“是”,接纳它,然后试着跟它周旋,输了也是羸。这不是阿Q,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展示他的癞头疮,以丑为荣;你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比如腿死了,肾也死了,但未必精神就不能赢,就不能活得更好。

在《与神为友》中,尼尔描述了应对困难、痛苦的五种态度,非常有道理:

当你面对一个你认为是困难的状况或境遇时, 要立刻表达你的感谢 ,而不只是想到解答,或针对问题本身。借由如此做,你会即刻改变了你对它的观点,以及你对它的态度。

其次, 祝福它 ,正如你母亲所做的。给它你最好的能量和你最高的想法。在这样做时,你将它变成了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变成支持你,而非反对你的东西。

然后, 接受它 ,并且不抗拒邪恶。因为你所抗拒的,会坚持下去。只有你所接受的,你才能改变。

现在, 以爱包裹它 。不论你在经验什么,你真的能将任何不想要的经验“爱”走。换句话说,就是你能“爱死它”。

最后, 要喜悦 。因为那精确而完美的结果就在手边。没有东西能拿走你的喜悦,因为喜悦即你是谁,以及你永远将是谁。所以,在每个困难面前,做一件喜悦的事。

史铁生是真正做到这五种态度的人,这也是他伟大与智慧的地方。

相关推荐:

如何评价当下的力量

鞋帮发黄怎么变白

联想电脑接电视是怎么设置的

生根草有什么功效

如何评价日本的暗黑剧场–细思极恐小故事

联想电脑开机花屏

生橄榄要怎么吃呢

联想电脑蓝牙怎么用

标签: [db:标签]

声明:《如何评价当下的力量》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如何评价当下的力量

    很庆幸读到了《当下的力量》。我们以为与时间赛跑,拼命填补空白的每一秒,就是赢得了生命。我们把珍贵的组成生命的时间投入到了对未来的努力中...

    百科 日期:2023-04-10

  • 红灯笼结局

    电影不叫《红灯笼》,正确名字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大红灯笼高高挂》结局是三太太被害身亡;四太太颂莲(巩俐)在乔家大大小小的算计下疯了;第...

    电影 日期:2023-04-10

  • 冬季皮肤干燥怎么办

    冬天气候干燥,皮肤水分容易流失而变得干燥,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瘙痒、起屑、脱皮等情况。应对冬天容易出现的皮肤干燥问题,我们首先应该知道,补...

    护肤品 日期:2023-04-10

  • 车开多久保养一次

    车开多久保养一次一般汽车每5000公里保养一次。汽车维修是在一定时期内对汽车的相关零部件进行检查、清洗、补充、润滑、调整或更换某些零...

    汽车 日期:2023-04-10

  • realme怎么恢复出厂设置

    演示机型:realme GT系统版本:realme UI 2.0realme怎么恢复出厂设置共有5步,以下是realme GT中恢复出厂设置的具体操作步骤:操作/步骤1点击进入...

    数码 日期:2023-04-10

  • 鞋帮发黄怎么变白

    1、发现鞋子发黄之后,可以再次进行清洗,因为洗衣液或是洗衣粉未洗涤干净,也会引起发黄的现象,洗完之后,采用卫生纸包裹,或是在啤酒里面浸泡五分钟...

    百科 日期:2023-04-10

  • 如何把额头的发根去除

    1、可以考虑激光激光可以帮助去除额头前面的小头发永久去处,激光的热作用可以破坏局部毛囊达到永久脱毛的效果,国家公立医院就诊激光三到五次...

    护肤品 日期:2023-04-10

  • 联想电脑接电视是怎么设置的

    操作方法:1、安装笔记本显卡对应的显卡驱动;2、关闭笔记本与电视,用HDMI线连接笔记本与液晶电视;3、重启笔记本,开启液晶电视,把液晶电视的信息源...

    百科 日期:2023-04-10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