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生活中常见的逻辑错误

生活中常见的逻辑错误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10 手机版

1、歪曲别人,你歪曲别人的观点,使你自己能够更加轻松的攻击别人。你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别人的观点,来让你本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

2、胡乱因果,你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你看到了两个事物同时存在,就觉得其中一个事物是另一个的起因。

3、道德操纵,你试图通过用道德操控别人的感情来替代一个有力的论述。你操作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惧、嫉妒、怜悯、骄傲等等。

4、方法等于结论,你看到别人的论述水平很低,或者别人的论述里面有谬误,就认为

那些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逻辑谬误

在没有加入定投人生课堂以前,我甚至都不知道逻辑是为何物?更别提能够将逻辑运用起来指导日常的生活了。但是真正的学习了以后,才知道原来人是这么的不靠谱,是这么的不理性,是这么的容易被环境,人群,情绪等等所影响而完全不自知。甚至掉了坑在里面苦苦挣扎,却不知道自己是因为完全不懂逻辑谬误造成的。

当了解了一些基本概念以后,才发觉学习一些基本的逻辑常识,并且识别出在日常生活中和我们息息相关的逻辑谬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下面,就来列举一些比较常见的逻辑谬误,帮助大家更好的避坑。

1. 以偏概全

根据很有限的例证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也就是常说的,论据不足。只通过个别单独的因就武断的推断结论,常常导致考虑不周,而不能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

2. 归因谬误

误把事物众多原因中的一点,当做推动事物发展必要因素。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公鸡打鸣和太阳升起的例子,两者之前没有必然联系,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习惯性的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好像是必然一样。

3. 非黑即白谬误

非黑即白又称假的二难选择,它侧重于指称以选言和假言陈述为前提进行推理时所产生的非黑即白的谬误。

这个是我以前经常犯的一种错误,总是觉得好像事情的选择中只有两个选项,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没有中间地带,也无法接受模凌两可的答案。忽略了这个事件就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其实也是大脑当中一种简单的想要做判断的潜意识在作怪,不想费脑筋去过多的思考其中的缘由,只想快速的得到答案。

4.  诉诸人身、权威、情感、公众、起源

尤其是最近发生的刘学州事件,其实就非常直接的反应了在报道公众事件时媒体和舆论导向对于个人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网络暴力,不经考证的消息来源,以及为了渲染新闻效果而夸张又不实的报道,会对当事人产生多大的伤害,甚至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人们会本能的不自觉的对坏消息的印象更加的深刻,传播速度更广。不是有句老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5. 稻草人谬误

是一种错误的论证方式,简单的可以理解为偷换概念。你说的明明是这个事,但是对方会凭空的用另外一个不相干的观点去替换掉你在讨论的主题,并且会把自己认为的想法放大化。

这种情况下,就算对方感觉自己再有理有据,实际上,讨论的也并不是一个相同的主题。

6. 过度乐观倾向

这点在自己身上也是表现的比较明显的,好像面对难题的时候,总是会觉得一定可以解决,一定会变好。而忽略了其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潜在的情况,和如果真正的有不好结果出现的时候,留出足够的心理预期。

从完全不懂逻辑,到模糊中感受到逻辑的存在。印象很深的是笑来老师在前几天的一节课中讲到,在做选择的时候,其实可以运用逻辑来帮助你,简单的可以归纳为:分类、对比和因果。把相同的事情先分类,在同类项下去对比,并作出最好的判断。

有了逻辑,并相信逻辑的力量,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好像多了一件厉害的武器,如果你相信逻辑,如果事物的发展符合逻辑,那么有些结果也变得更直接了。

一方面,相信逻辑。一方面,也会在潜意识里注意那么多逻辑谬误可能会带给我们的影响,很多情况下,并不只是单一的谬误,而更可能是多种谬误的组合,让我们防不胜防。

从脑海中完全没有概念,到有了一点概念,对我们的指导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就好像如果你不知道一个概念的存在,那么这个概念是不可能帮助到的,而当你脑海中有个这个概念,它就会在你的潜意识里存在,当你遇到对应的状况的时候,经过合理的练习,为之所用。

重视逻辑,从学习基础的逻辑知识开始。

15个常见的逻辑谬误

推不出
从给出的论据推不出想要证明的结论。
如:因为你没有钱,所以她才不和你在一起。
此推论要成立要有4个前提:
她会因为谁有钱就会跟谁在一起。
世界上只有你有钱,或最有钱。
她知道你有钱。
她行为和想法保持一致,她是这样想的就一定且必须这样做。
3. 假性因果
两者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是虚假的,只不过是时间上先后发生。
常见于归因时带有偏见。
如:花瓶被打碎了,而在之前有个小孩进来玩,所以是小孩打碎了花瓶。
假性因果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确定的事实。
4. 滑坡谬误
声称某事之后将会发生一连串通常是可怕的后果,但却没有充分证据支持该推论。
过于强调某个细节的重要性,无限地推演其可能发生的后果,一步步地推演,最后推出一个可怕的结论。
如:你不好好读书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没有钱;没有钱就过得不幸福。
不是不可这样推论,而是要严格对待每一步,不能一笔带过。
避免滑坡谬误:每一步的论证都拿出充分论据,不能忽略条件,含糊其辞地连锁推理。
5. 概念偷换
在观点的争论中,论者会故意转移论题,寻找有利于自己的角度,最后变成自说自话。
如:钱可以买到爱情,因为约会啊、生孩子啊都要钱。
这里将“爱情可以用钱获得“转移到了”爱情可以用钱支撑“。
在讨论过程中,通常会从一个概念转到另一个概念,以便理解。但此时要注意概念转换的合理性,要区分出等价和不等价的部分。
6. 诉诸非逻辑
诉诸权威
名人名言并不一定是真理,也要受到逻辑的考验,而不能直接拿来支撑某个论点。
名人言论适合辅助论证,作为加强论证的材料。如果一定要使用名人言论,则需完整重现整个逻辑过程。
诉诸民意
民意并不意味着正当、合法、正确,多数人支持的某件事,并不一定是正确的。现实的价值次序中,还有比民意更优先的价值。
诉诸情感
煽情代替逻辑,情绪主导思维。并不是带有情绪不好,而是在情绪影响下容易做出错误判断。如果是非判断事件,自然可以情绪性,如娱乐休闲创作等。但当做决定做判断时,情绪可能带来不好的结果。
俗话说,先冷静再决定。
诉诸无知
我不知道的事情就是不存在的事情,别人无法证明的事情就是没有的事情。
通常会以对方无法解答和说明,就认为自己是对的。
如:我不知道这东西是你的,所以我就可占为己有;你无法证明没有鬼,所以就有鬼。
诉诸道德
站在某种道德优势上进行道德批判。
将某事件与某项道德关联,从而批判某事件,但是却说不清楚该事件为什么以及如何与该项道德关联。
诉诸沉默
沉默不代表认罪,嫌疑人有权保持沉默。
认为你无法反驳或不去反驳,就是承认自己是错的。
情侣吵架中,经常出现:你不说话,就是承认了。
诉诸比喻
以比喻作为论证手段,实际是偷换概念。涉及比喻与类比的区别。比喻不可作为类比使用。
如:男人好比一把伞,要为心爱的女人遮风避雨,所以一定要努力赚钱。
首先,没有很好证据支撑男人为什么一定要比喻成伞;其次,伞不一定就遮风避雨,还会被当作服饰搭配(lolita风格中伞就可以作为搭配);最后,伞是可以换的,也是可以多人共用的。
男人、伞、责任、赚钱这四个概念在跳转时都没有严格论证,不能保证其正确性。但可以作为散文、诗歌、小说等文体的素材。

几种常见的逻辑错误

逻辑错误,一般指思维过程中违反形式逻辑规律的要求和逻辑规则而产生的错误.否则,人们的思维就会出现错误.常见的逻辑错误有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模棱两可、循环定义、同语反复、概念不当并列、因果倒置、循环论证、推不出等 其中包括如下几种:轻率的归纳 (Hasty Generalization)或者理解为论据不足.错误的认为A会自动产生或者导致B事.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断言是不对的.例如“如果天下雨,地就会湿. 现在地湿了,因此,一定是下雨了”.“下雨”是“地湿”的充分条件,但“地湿”不是“下雨”的充分条件,不能依据“地湿”这个条件,推出“下雨”的结论. 2. 偷换概念、偷换论题 (misapplied generalization).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思想必须与其自身保持同一,这是同一律的要求.可用公式表示:A是A,A表示一个概念或命题.一个概念反映什么对象就反映什么对象,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它不能既反映这类对象,又反映彼类对象.在概念上有意识地违背同一律的要求而出现的逻辑错误,逻辑上称之为“偷换概念”. 其特点是有意不明确某个概念的含义,进而在这个概念中塞进新的含义. 例如商家“买一赠一”的促销广告,玩的就是“偷换概念”的把戏.两个“一”的概念内涵大不相同,“买一”的一”是你要买的东西,比如:一件西服,“赠一”的“一”,如果你也理解成一件西服,那就太幼稚了.这个“一”有可能是一根领带或一个精美的袋子而已,决不会是一件西服. 在概念的运用方面,有的人是不了解某个概念的确切含义,以至在后面运用这一概念时改变了这一概念的含义.这种错误叫做"混淆概念". 3.错误的因果关系(False Cause Relation) ① A发生在B之前,因此A就是B产生的原因. ② A与B同时发生或者不同时发生但有一段时间共存,因此A是B产生的原因. ③ 相关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Correlation to Causation) ④ 其他错误的因果关系(Other Cause) 因果关系是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一种方式.如果一个现象的存在必然引起另一种现象发生,那么这两个现象就具有因果关系,其中,引起某一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被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原因和结果在因果链中是相对的,此事的结果可能是彼事的原因,但就这一对因果来说,它又是绝对的,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 例如,19世纪英国有一位改革家发现,每个勤劳的农夫,都至少拥有两头牛;那些没有牛的,通常是些好吃懒做的人.因此,他的改革方式便是国家给每一个没有牛的农夫两头牛,这样,整个国家就没有好吃懒做的人了.这位改革家就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农夫因勤劳才拥有两头牛,不是因拥有两头牛而变得勤劳.

24个常见的逻辑谬误例子

24个常见的逻辑谬误例子如下:

1、张三说国家应该投入大量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李四回复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谬误在于张三用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来让自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

2、张三指出,过去几个世纪全球海盗数量减少,全球温度在升高,从而得出是海盗的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气候变化,海盗能够降低全球温度。谬误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它们的共存有可能只是巧合。

3、张三在饭店看到李四吃鱼肉,于是上前训斥:“你怎么可以吃小鱼,小鱼多么可爱,就像小精灵一样,你忍心伤害小精灵吗?”。谬误在于张三试图通过操作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4、张三看到一个提倡健康饮食的人在电视上发表了很荒唐的饮食理论来推广健康饮食理念,觉得健康饮食就是骗人的,于是开始每天暴饮暴食。谬误在于张三不能因为别人的论述中存在谬误或者错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5、张三反对同性婚姻,因为她认为如果我们允许同性结婚,那么就会有人想要和桌子、椅子结婚。谬误在于没能给出任何证据来证明A事件的发生一定会造成极端事件的发生,所以这是一种诉诸恐惧的谬误。

6、张三是一个国产手机测评博主,经常发一些测评视频。李四看到说张三不爱国,经常指出国产手机的缺点。谬误在于张三针对对方的人格、动机、态度、地位、阶级或处境等,而进行攻击或评论,并以此当作提出了理据去驳斥对方的论证或去支持自己的论点。

7、张三和李四争论的时候后李四指出了张三犯了一个逻辑谬误,张三不正面捍卫自己,反而回应:“你之前也犯了逻辑谬误。”。谬误在于张三通过这种方法来暗示对方是个虚伪的人,但是不管别人虚伪与否,你都只是在回避别人对你的批评。

8、张三指着块石头说:“你说进化论是真的,那你让这块石头进化人给我看看。”谬误在于生物进化需要一些基本的理解和知识,有些人因为不理解这些复杂的概念,而觉得这些东西是错误的。

9、张三说自己有特异功能,能猜出李四明天会中奖,但是第二天李四并没有中奖,于是他说是因为磁场干扰了自己的判断。谬误在于张三的猜测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用特例来给自己开脱。

10、张三怀疑李四拿了他的鞋,于是就问他:“我的鞋上面是不是有个红色的标记?”。谬误在于张三提问加入诱导的成分,让对方只能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回答。

11、张三说他相信宇宙是神创造的,因为没有人能证明神不存在,所以神是存在的。谬误在于张三举证责任不在提出观点的人,而在于质疑观点的人。

12、地上一个猴子,树上有七只猴,一共几个猴。谬误在于用双关语或者意思存有歧义的语言来歪曲事实。

13、张三抛硬币连续五次都是正面朝上,他认为下次硬币一定反面朝上。谬误在于认为随机事物的发生和之前发生的事情是有相关性的。

14、看到《货币战争》怎么那么畅销,张三相信一定是罗斯柴尔德和共济会在背后操纵着整个世界。谬误在于一个事物或观点的流行程度和它本身是否合理没有关系。

15、张三不知道怎么反驳进化论,于是就说,“我朋友李四是科学家,他觉得进化论是错的。”谬误在于利用一个权威人物或机构的观点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16、张三买了辆汽车,当他发现车座是人造皮革的时候,他就认为这辆车其他部位也都是人造皮革。谬误在于很多时候,对于一个组成部分存在合理性的事物,对于其它组成部分并不具有合理性。

17、张三说A城市的人都喜欢和胡辣汤,李四说他是A城市的人但不喜欢喝胡辣汤,张三反驳说只有真正的A城人都喜欢胡辣汤。谬误在于张三试图通过马后炮和修改标准的方式来维护自己那有缺陷的观点。

18、张三说李四不喜欢喝胡辣汤,王麻子却说李四是是A城人,一定喜欢喝胡辣汤。谬误在于王麻子通过一个事物的出身来判断它的好坏。

19、张三说要支持他的观点,如果不支持那就是反对他。谬论在于张三把黑和白作为仅有的可能,却忽略了其它可能性的存在。

20、张三说这本书里写的内容都是真的,因为第一章里面提到了作者所述都是真理。谬误在于张三采用循环论证的方法来证明一个被包含在前提里面的观点。

21、张三认为中药比西药更有效,因为中药更“自然”。谬误在于张三认为一个事物是“自然”的,所以它是合理的。一个事物是自然的并不一定代表它就更好。

22、张三认为爷爷是个老烟民,现在80岁身体还是很健康,由此说明吸烟对身体无害的结论。谬误在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量化衡量的科学数据或确凿证据比个人经验或轶事要更加可信。

23、张三明明做错了一道数学题,他到处说是因为这道题设计的不合理。谬误在于张三先决定了自己的立场,然后才开始找证据,并且只找对自己有利的,而对于那些对自己不利的就选择性忽略。

24、张三认为运动会造成A病症,李四研究后发现运动不会造成A病症,王麻子对两者观点进行统一认为运动会造成A病症,但不是全部的人都会患A症。谬误在于不能轻易的认为只要是处于中间立场的观点就一定是正确的。谎言和实话的中间地带依然是谎言。

怎样识别日常生活中的逻辑错误呢?

逻辑(logic),狭义上指思维规律,也指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即逻辑学;广义上泛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

常见的逻辑错误有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模棱两可、循环定义、同语反复、概念不当并列、因果倒置、循环论证、推不出等。具体参见

知乎_24种常见逻辑错误

百度百科_逻辑错误

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相信你会变得更加有智慧,能识别出日常生活中的逻辑错误。

逻辑错误类型12种

逻辑错误类型有稻草人谬误、错误归因、从论证到结论、滑坡谬误、诉诸虚伪、德克萨斯神枪手、乐队花车、诉诸权威、合成谬误、基因谬误、非黑即白、诉诸自然。

1、稻草人谬误

歪曲了别人的观点,来让你本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使你自己能够更加轻松地攻击别人。这是一种极端不诚实的行为,这不但影响了理性的讨论,也影响了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

2、错误归因

这个逻辑谬误的错误就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的共存只是巧合。一个事情比另一个事情先发生同样不能说明两个事物肯定存在因果性。

3、从论证到结论

看到别人的论述水平很低,或者别人的论述过程有谬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很多时候,辩论的赢家获胜并不是因为观点正确,而是因为辩论技巧更好。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不能因为别人的论述中存在谬误或者错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4、滑坡谬误

错误地认为如果A发生了,那么就会导致Z发生。为了避免Z发生就一定不能让A发生。但其实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你不讨论眼下的事物(A),而不是把讨论重心转移到你毫无根据幻想出来的极端事物(Z)。

5、诉诸虚伪

不正面回应别人对你的批评,而是用批评别人作为你的回复,用批评来回应批评的这种方式,表面上你是在暗示对方是一个虚伪的人没资格说你。但其实你只是在回避别人的批评,是在为自己辩解,而没有直面对方给你指出的问题。

6、德克萨斯神枪手

在大量的数据,证据中小心的挑选出对自己的观点有利的证据,而不使用那些对自己不利的数据,证据。

你先开了一枪,然后在子弹击中的地方画上靶心,搞得自己真是个神枪手一样。你先决定了自己的立场,然后才开始找证据,并且你只找对自己有利的,而对于那些对自己不利的就选择性忽略。

7、乐队花车

一个事物,观点的流行程度和它本身是否合理没有关系。地球是球形的,在人们相信地球是平的时代地球也是球形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流行的事物或观点并不一定就是是正确的,我们要对流行的东西时刻保持警惕。

8、诉诸权威

利用一个权威人物/机构的观点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要证明一个观点,只是摘录别人的观点是不够的,至少要知道所提到的权威为什么有那样的观点。

9、合成谬误

认为总体中某个部分所具有的特性,对于这个总体的其它部分也是普适的。很多时候,对于一个组成部分存在合理性的事物,对于其它组成部分并不具有合理性。我们常能观察到事物之间的一致性,所以当一致性不存在的时候我们也偏见的认为有一致性。

10、基因谬误

通过一个事物的出身来判断它的好坏。试图逃避正面的讨论,转而讨论事物的出处。这种做法是想通过回避的方式来回应对方的论述,同时通过已有的负面印象来达到从侧面攻击对方的目的。

11、非黑即白

把黑和白作为仅有的可能,却忽略了其它可能性的存在。使用了简单粗暴的假二分法,来掩盖其它可能性的存在。想通过非黑即白的选择来误导讨论,破坏辩论的建设性。

12、诉诸自然

认为一个事物是“自然”的,所以它是合理、必然并且更好的。一个事物是自然的并不一定代表它就更好。互相杀戮是大自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不应该互相屠杀。

逻辑错误

逻辑错误是相对于编译错误来说的,例如程序代码的语法有问题,编译时就会出错。而逻辑错误在语法上是正确的,程序能够编译并运行,但是运行的结果与预想的不同。

分享几种常见的逻辑谬误

大凡具备深度思维、敏锐洞察的人,一般事业也不会太差。只有不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用批判性思维和逻辑的方法论行走江湖,才能避免被忽悠。

在这里,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逻辑谬误,转帖出来,希望朋友们能从逻辑的角度拨云见日。
第一,循环认证,例如,你问许三多,什么是有意义的事,他说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着。你问什么是好好活着,他说,好好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儿。这就陷入了循环论证,因为它试图推理的起点恰恰就是他们要证明的终点。这种车轱辘话毫无意义。
第二,虚假两难。比如,你教育孩子也不好好学习,下半辈子只能去菜市场卖鱼。这是先入为主假定了只有两个选择,上学或者卖。而事实上,还有其他选择,比如可以去当清洁工,而你的论证提出了一种虚假两难。
第三,起源谬误。比如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发现了浮力原理。西方哲学不是我们老祖宗的东西。这些都属于起源谬误。因为一个理论的真假和它的起源毫不相关。
好的起源也可能带来坏的结果,坏的起源可能有好的结果。一个理论的正确与否只决定于支持它的逻辑和证据。
第四,诉诸权威。比如燕山大学某教授推翻相对论。相对论能不能被推翻?有没有被推翻和提出人的身份毫无关系。只要是经过严格的逻辑验证和实验验证就行,和身份无关。
第五,诉诸大众,比如坐月子不能洗澡,大家几千年都这么说,一定是真的。所有的人都认为是真的或者是假的事情,你也要问一问为什么。因为民众大多时候不是真理的化身,很多时候还是愚昧的代表。
第六,诉诸动机,就是所谓的主线。比如那个博主天天讲西方思想却不讲东方思想,他一定是西方派过来的走狗。这就犯了揣测动机的错误。我们只能基于观点和事实去批判,而动机不可置疑。至于动机,就是逻辑错误。
第七,诉诸传统。比如有人说斯宾诺莎提出神奇自然的概念,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嘛。这就是诉诸传统。我们应该从事实本身讨论,而不是任何事都要从传统中找到支撑。要超越传统,首先要忘记传统。
第八诉诸无知,比如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算卦星座塔罗牌是骗人的,所以我相信这些。缺乏证据并不能证明任何事,只能说明你还没有找到。
第九诉诸恐吓。例如,你必须爱某某,因为TA说的都是真理,你要是不爱,没你好果子吃。爱不爱什么是一个人的个人情感,威胁和恐吓不会帮助你得到任何真理。
第十,稻草人谬误。比如你说白莲花好心办坏事,用善良铸就通往地狱的路。他说,女性要爱护地球的权利,这就是典型的稻草人谬误。本质是偷换概念。尽管他反驳的点和真正的问题毫不相关。
十一,错误类别。比如,不喜欢狗狗的人很冷血,也一定不喜欢人。狗和人属于不同的物种,而且意义和价值毫不相同。用不同的物种作理念推理就犯了错误类比。
十二,错误归因。例如鸡叫的时候天总会亮,所以鸡叫是天亮的原因。这是把两种毫无因果关系的事情通过相近性建立关系。
十三,滑坡谬误,比如网络段子,假如丘处机不路过牛家村。他们通过蝴蝶效应的论述建立了一种毫无关联的因果。建立了看似坚固的逻辑链,即使每一步都经不住推敲。
美人赐我蒙汗药,而逻辑才是我们的解药。只有掌握了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才能绕过无数鸡汤贩子给我们准备好的迷魂汤。我们才能越来越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
KEVIN.H.STEWART
2021-07-07

15个常见的逻辑错误总结

一个想拥有高效逻辑思维的人可能会认为:熟悉错误推理的方式是没有积极意义的,甚至会产生背道而驰的结论。
正确推理无疑是第一位的,然而在学习推理的过程中,只有知道什么是错的,才能不犯相同的错误,并找到别人的逻辑漏洞。

以下是15种常见逻辑错误,希望在生活中我们都能善于发现并避免

传统是已建立的处理事情的一种方式。好的传统是值得继承并发扬光大的。作为一个整体来说,传统可被视为一套日积月累的先例总和。

“以前事情都是这样处理”的事实并不能成为强制后来者遵循老方法的充分理由。

到底采取什么方法完全取决于目前的实际情况。如果不分析实际上是否值得就遵循习惯做事,我们就会成为习惯的奴隶。

直观上,我们认为两个错误的命题可以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事实上,仍旧是两个错误的命题而已。

我们所讨论的这个谬误,可以用如下最简单的方式表示:“因为___已经完成,所以现在应该做___。”

这个论证的推理有赖于如下假设:先例独立决定未来的行为。实际上先例不能为未来的行为提供有效的支持,“他们先做了,所以我们应该以牙还牙。”

但是,如果他们所做的是错的,我们的行为就成了一种报复,双方都是错的也不能使这种行为立刻变成对的。

一个社会中,大多数人对某个特定事物秉持同一种观点是个有趣的心理学现象,但是没有将事物的真实与否考虑进去。

大多数也不绝对代表着正确。民主谬误是说,如果大多数人都认为命题X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可以就此得出结论说X是正确的。

如果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白就是黑,黑就是白,这个社会就是黑白不分的。

论证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论证中,我们要关注的是论证本身,而不是做出论证的人。

如果一个人忽略论证本身而故意去攻击论证者,那么他就违反了这个原则。

所谓的对人不对事,就是在与他人辩论时,通过向公众传达关于对手的与论证无关的信息,例如生活中的负面信息,以此来达到击败对手的目的。

理想的论证是通过证据使人们认识到某些事物是真的。一个真正的论证者只会运用推理本身的理性的力量。

当然你也可以诉诸暴力而不是用推理来说服他人。人们可以因为被强迫而做一些不愿去做的事情,但是他们不能被强迫去想一些他们不愿去想的事情。

真相不能以强制的方式传播。人们只有在自由思考的时候才能接受什么是真,也只有在独立判断的时候才能确定什么是真。

专家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权威。在论证中,去向相关领域的专家请教是合情合理的做法。但是在向专家请教时,一定要保持警惕。

我们来看以下论证:

史密斯教授说项目 A 很好。

琼斯教授说项目 A 很好。

约翰教授说项目 A 很好。

所以,我们应该接受项目 A。

让我们假设这三个教授都是项目 A 相关领域内真正的专家。

  可是我们更深入地想一下,没有任何一个教授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会认为项目 A 是好的。教授们没有论证。

这个项目会被接受仅仅是因为他们这么说。但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应该是论证本身,而不是专家的话。

我们通常希望用量化的数值来表示一个物体的“质”,因为数值可以直观地表达实际效益,但我们同时要注意它的局限性。

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讲,根本没有质可以被量化,因为如果质可以完美地用量来表示,那么量和质之间界限的基础就将消失。

很多重要的事物都不能定量衡量,例如爱、美丽、善良、公正、自由、和平等等。

我们如何衡量它们?它们有多重?速度是多少?成本几角几分?试图将不需要量化的事物进行量化是对它们的亵渎。

假设你的公司正在招聘一个重要职位,在浏览候选人资料时,你看到一个 X 学院的毕业生彼得,你知道 X 学院在这个领域声名狼藉,于是你立刻决定拒绝他进入下一轮面试。

这个时刻,你已经产生了谬误。

你所犯谬误的根源如下:知道一个来源是坏的,于是认定出于这个来源的所有事物都一定是坏的。这并不必然成立。

人类天生是分析性动物,喜欢分解事物,即使不在物理结构上,也会在精神上分解,以便完全了解它们。

但是分解只能针对合成的事物,而且仅仅分解是不够的, 我们还要能把它们重新组合成整体。

分析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知道事物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而是要弄清楚这些组成部分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最终组成一个整体的。

用数学术语来说,就是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如前所述,一个整体大于其组成部分的总和。例如:

人的身体可以根据化学元素被分解,但是如果声称人的身体等同于一堆化学元素,那将是对最简单的推理的盲从,是向简化主义谬误屈服。

这种谬误发生于我们选择性地只对整体的一部分加以关注之时。例如:

当我们只把注意力放在一个人的缺点上,并因此认为我们已经完全了解这个人的本质时,这个谬误就正在发挥作用。

如果人类天生是分析性动物,那么人类同时也天生是分类性动物。

我们将一个事物放入某个和它有某种共同点的一个大类中,以此来加深对事物的了解。

对事物进行错误的分类,例如把苹果当成橙子,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将事物归入错误的类别是因为我们最开始就没有正确认识它们,而没有正确认识的原因是我们散漫的态度。

我们讨论过几种意图使我们遗漏真正论点的谬误形式,它们通常以转移我们对目前事物注意力的方式发挥作用。

正如我们在对人不对事谬误中所看到的,通过提供与论证毫无关系的爆炸性情感信息来攻击对手。

混淆视听提供了这种策略的另一种样本:故意提出一些无关的情感信息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这种谬误有两个特点:

1.它直接诉诸情感,而不是推理;

2.它所提供的信息与所要进行的论证毫不相关。

当不能对某个论证做出合理反应时,我们会用这种策略,假装这个问题不值得严肃对待,仅仅是个可以一笑而过的问题。

使人们嘲笑某个论证是反对它的强有力的途径,但是这种方式对论证本身的价值没有任何影响。

如果辩论者不能使听众嘲笑论证本身,他可能会试图将他的对手作为笑料,将听众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些无关主题的事情上。

例如,演讲中对手的口吃,等等,以此来回避他所不能取胜的辩题。

英语中的进退两难来自于希腊语的两个单词,翻译过来就是“两种可能”的意思。

生活中确实存在“或者”的情况,就是说,有且仅有两个选项可供我们选择。

这种谬误试图对听众造成情况紧急的假象,强迫他们在假象制造者所给的选项中做出选择。

当两个选项都没有特别的吸引力时,这种紧迫感的制造尤其重要。

假设我给你两个选项A 和B。我希望你选择A。于是我说:“A确实不是个令人愉快的选择,但是唯一的可供选项B,将会更加糟糕。你当然更不想那样。”

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这种谬误,从拉丁语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发生在其后,故因其所致”。这种谬误源自粗心。

在因果关系中,原因总是先于结果发生,所以大家会有“发生在结果之前的就是原因”的错觉。

一个具有哲学思想倾向的原始人,有一天突然注意到,鸟儿总是在太阳升起之前歌唱。

由此,他高兴地得出结论:是鸟儿的歌唱导致了每天都有日出。他犯的就是以先后论因果谬误。

相关推荐:

生活中常见的逻辑错误

宇智波一族为什么不怎么使用拷贝

硅胶手机壳发黄用什么能洗白

联想n485怎么设置u盘启动

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到底去哪儿了

为什么增益带宽积几乎是一个定值

小妙招去除发黄奶渍

生活质量的提高表现在哪些方面

标签: [db:标签]

声明:《生活中常见的逻辑错误》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生活中常见的逻辑错误

    1、歪曲别人,你歪曲别人的观点,使你自己能够更加轻松的攻击别人。你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别人的观点,来让你本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2、胡乱...

    百科 日期:2023-04-10

  • 丰田塞纳尺寸

    丰田塞纳长5085毫米,宽1983毫米,高1811毫米,轴距为3030毫米。丰田塞纳是丰田旗下一款mpv车型,这款车在国内受到一些经济实力较好的消费者的欢迎...

    汽车 日期:2023-04-10

  • 宇智波一族为什么不怎么使用拷贝

    卡卡西在剧中使用过五种性质变化的忍术,如果没有原创剧情的话,也就是说卡卡西会五种性质变化,不是每个宇智波一族都是天才忍者卡卡西,不是每个宇...

    百科 日期:2023-04-10

  • 春游服装搭配

    1、西装外套+连衣裙。春季偶有寒风,有必要出门带上一件外套,可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爱美的女生怎么能够错过穿裙子拍摄照片呢?所以选择一款西装外套...

    护肤品 日期:2023-04-10

  • 玻尿酸隆鼻能维持多久

    注射玻尿酸隆鼻能维持多久?不少选择玻尿酸隆鼻的朋友对于这个问题很是关心。特别是有的人说只能维持几个月,而有的人说能够维持几年,这让想要...

    护肤品 日期:2023-04-10

  • 硅胶手机壳发黄用什么能洗白

    1、清水:手机套不是太脏的话,用清水清洗,再用软布擦干就可以了。2、牙膏:用牙膏来清洁硅胶套,用擦镜布反复拭擦,也能够达到清洁效果,牙膏也是一个...

    百科 日期:2023-04-10

  • 洗面奶过敏怎么办

    使用某系护肤品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有时候我们洗完脸后会感觉脸紧绷,过后脸上还会有皮屑,很多人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对洗面奶过敏了,那么这种情况到...

    护肤品 日期:2023-04-10

  • 联想n485怎么设置u盘启动

    联想n485设置u盘启动的方法:1、电脑开机时,需要更改为U盘引导系统,开始时按键盘的del键进入bios设置;2、进入BIOS后,选择boot项目,然后选择硬盘驱...

    百科 日期:2023-04-10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