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如何评价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热炒的摩擦发电机

如何评价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热炒的摩擦发电机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10 手机版

纳米技术在其中的作用很难讲。因为有时候没有那层纳米表面修饰,输出反而更高。可以参考论文做一个摩擦发电机。很简单的。输出不稳定。考虑到湿度,温度等一系列影响,实用化很难。有效输出太小。有过高中物理知识的都应该知道,输出能量是电压乘以电流再乘以时间。虽然电压可能能达到几百伏特,但是电流只有微安,甚至纳安数量级。更不要提它短暂的作用时间。而且这还是理想电源,考虑到非理想电源下,内阻的影响,摩擦发电机的内阻,基本上都是几十万欧姆级别。

摩擦发电是直流电还是交流电

摩擦发电是直流电。这种摩擦起电采用透明的柔性材料制造,未来它将有望取代普遍使用的触摸显示装置,此外,该摩擦电发电机还可以用作高灵敏度压力传感器,研究人员称,这种压力传感器非常敏感,即便是落下的水滴或是飘落的羽毛这样的微小压力也会被准确地“感觉”到,该装置有望在有机电子材料和光电系统中获得应用。

摩擦发电的原理

摩擦电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之一,无论是梳头、穿衣还是走路、开车都能遇到,但摩擦电又很难被收集和利用,因此往往被所忽视,由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王中林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种透明的柔性摩擦电发电机,借助柔性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成功地将摩擦转化成为了可供使用的电力。

摩擦电发电机依靠摩擦点电势的充电泵效应,通过聚酯纤维薄片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薄片的摩擦来产生电力,借助一种分离技术,当摩擦发生时,两层聚合物薄膜之间产生电荷分离并形成电势差,经由外部电路即可形成电流,在摩擦中,聚酯纤维产生电子,聚二甲基硅氧烷则负责接收电子,此外,外部的按压产生的机械形变也能使它们发生摩擦产生电力。

纳米发电机的发展前景

美国《科学》报道,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海外主任王中林等成功地在纳米尺度下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纳米发电机。正在北京的王中林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说,“这是我在这个研究领域10多年最让我激动的发明。”他认为这是国际纳米领域的最让人激动的重大发现,它一定会引起整个纳米学界对纳米电源方面研究的巨大热潮。
作为佐治亚理工学院校董事讲座教授和工学院杰出讲座教授,王中林同时也是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材料和纳米技术系系主任、中国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海外主任,这项工作是他和博士生宋金会共同完成的。
王中林认识到氧化锌独特的半导体、光学和生物学性能,具有其它纳米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他的研究小组一直致力于以氧化锌为基础的纳米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2001年,他们在《科学》杂志上报告首次合成氧化锌半导体材料带,这篇论文已被引用1100多次。之后,他们又研制出纳米环、纳米螺旋等器件。
王中林相信纳米发电机无论在生物医学、军事、无线通信和无线传感方面都将有广泛的重要应用。他说:“这一发明可以整合纳米器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纳米系统,它可以收集机械能,比如人体运动、肌肉收缩等所产生的能量;震动能,比如声波和超声波产生的能量;流体能量,比如体液流动、血液流动和动脉收缩产生的能量,并将这些能量转化为电能提供给纳米器件。这一纳米发电机所产生的电能足够供给纳米器件或系统所需,从而让无纳米器件或纳米机器人实现能量自供。”
鞋内装上一个纳米发电机,人们一边走路一边便可给手机或者MP3播放器充电。在不久的将来,这将有望成为现实。
王中林还表示,单个的纳米发电机虽然研发出来了,但其毕竟功率有限。未来真正投入使用的话,必须要有大量的纳米发电机共同工作,组成一个发电机组。因此,课题组下一步的工作便是要想办法研发出多个纳米发电机联合发电的装置。
●链接
王中林教授于1982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并于同年考取中美联合招收的物理研究生(CUSPEA),1987年获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纳米科学和技术中心主任,是国内外著名的纳米技术专家。王中林教授已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期刊论文400余篇,会议论文140余篇,拥有专利8项,出版4本专著和15本编辑书籍。王中林教授因其对“纳米技术领域的材料科学以及基础发展做出的杰出及持续的贡献”,2002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2004年当选为世界创新基金会院士,2005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院士。王中林教授是从1992年到2002年10年中纳米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个人排名前25位作者之一。

从农村娃到世界顶尖科学家,他用实力打败寒门难出贵子论,知道是谁吗?

出身,是所有人都无法选择的一件事。有些人生于寒门,一懂事就要为生计发愁,整日为了填饱肚子而奔波不休。也有些人,含着金汤匙出生。现在家长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但是有些人出生就在"终点线"。这些人拥有着普罗大众终其一生不可得的财富、权利、地位等资源。

即使如此,仍然有许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写了自己的人生。王中林就是凭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的成功者之一。

一、寒门逆袭"第一人"!

所谓"寒门再难出贵子"适合只会怨天尤人的弱者,强者王中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脸所有"唱衰"努力的人。

1、即使饿着肚子也要坚持上学

1961年的一天,王中林在陕西蒲城出生了。王家在喜迎新生命的同时也增添了一丝忧愁,因为家中实在是缺钱,多一个人就多了一张嘴啊!所以,自王中林记事起家里的头等大事就是生计!家中所有人都整日为着几两银米钱辛苦操劳。寻常人家贫穷至此只会为了多几斗米下锅而让孩子早早下地干活,但是王家却一直在坚持供孩子上学!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不仅高尔基知道,王中林的父亲亦深谙此道。所以王爸爸宁愿全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要让王中林上完学,只要孩子愿意学。他常常对年幼的王中林讲述读书改变命运的大道理。好在王中林听话,早早明白了读书能让自己走出贫困的家乡,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于是在上学的日子里王中林每一天都认认真真的学习,坚决不辜负父亲和全家人的殷切期望。小学毕业之后,成绩优异的他考上了重点初中,上了高中王中林也不曾放松过,每一次考试他都是第一名。王中林知道家中艰难,所以每次寒暑假他都会主动到田地里帮助家人耕作。

到了1978年,王中林抓住高考的机会一举考上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在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进入大学的王中林本意是学习雷达、计算机等专业,但是由于他的物理成绩优异,学校把他分到了物理专业。就这样,王中林开始了在物理学界的征程!

3年后,王中林参加了中国物理学生赴美留学考试,由于英语成绩未达标没能通过考试。经过这次考试王中林意识到自己的英语差距,于是开始了为期一年疯狂的英语学习,他运用所有时间去学习英语的听说读写。1年后,王中林考上了美联合招收的物理研究生,他是当年西北5个省份唯一一个考上的。

2、走出国门,向着学术顶峰不断进阶!

如愿走出国门深造的王中林选择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师从J.W.Cowley。这位考利教授大有来头,他是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祖师级人物!

在美留学的王中林付出了超出常人数倍的努力进行学术研究,他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拿到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这是该专业自成立以来的首例。博士毕业之后,王中林没有停下科研的步伐,他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等从事研究工作。

1995年,他被佐治亚理工学院聘为副教授、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主任。4年后,王中林被学校晋升为正教授,他是自建校以来第三位提前转正的正教授!之后他更是在该校成立了纳米科学和技术中心并担任主任一职。2002年,王中林成为欧洲科学院院士。2年后成为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终身校董事教授,他的这一成就又打破一项纪录成为校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校董教授!之后他更是成为该校的杰出讲席教授。

随着王中林在物理学研究的更上一层楼,他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美国科学发展协会院士。

二、华人之光---王中林

王中林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人外国人的看法。这个来自中国的科学家的优秀超出了他们所有人的意料。

1、"不管做什么,王都是最好的"!

中国人是出了名的吃苦耐劳,无论多么苦累的工作只要能达成目的,善于忍耐的中国人哪怕是皱着眉头、咬着牙齿也会去完成。

王中林在国内学习一直都刻苦认真,成绩从来都是前三甲。去往大洋彼岸的他更是如此,从电子显微镜到纳米材料,不论课题怎么变,任务如何艰巨,唯一不变的就是王中林的努力攻关和满意答复。所以,王中林的教授考利对他的评价是:"不管做什么,王都是最好的!"这短短11个字的背后是王中林为了完成课题熬过的无数个日日夜夜。

人生之路从来不像康庄大道那样平坦无碍,科研之路更是如此。王中林在凯文迪许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时候他当时的导师很不赞同他的研究思路,对此更是毫不留情批评了他。即使后来论文成功发表,依旧为他招来了很多负面评论。王中林对此一一忍耐不加理会,继续自己的研究,用自己日后的研究成果进行沉默而有力回应。

王中林(左一)

条件最艰苦的时候,王中林连自己的实验室都没有,一名科学家没有实验室就像是战士在战场上没有武器一样无助。为了研究,他借用别人的实验室。皇天不负有心人,3年内他发表了80多篇学术论文!著成自己人生的第一本书《电子成像和衍射中的弹性和非弹性散射》,这本书在日后被评为"具有卓越成就的经典之作。"

"纳米秤"的问世震惊整个学界,这个秤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秤"。它可以单个病毒的质量,这一发明对于生物学界和医学界的发展有着重大帮助。王中林团队"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发明,再次刷新了世界对于黄皮肤科学家的认识。

2018年王中林获得了世界能源领域的最高奖项---埃尼奖,这个奖项被称作"能源界的诺贝尔奖"。1年后,王中林获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这个奖项每年只颁发一次,每次只有一人获奖,获奖之人都是为造福人类做出贡献的杰出科学家。这两个奖项王中林是全球华人中第一个获得的!

他的这些成就不仅是为他自己挣得荣光,更是在为中国争光。

2、人生三阶段

作为享誉全球的杰出科学家,王中林将自己的人生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向世界证明展示自己的才华;第2阶段: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第3阶段: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做贡献。前两个阶段他已经做到了,现在王中林作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也在一步步地践行着自己的第3个阶段。

他曾经多次往返中美之间,目的就是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王中林还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他曾坦言:"作为一个教授,不教不授何为教授?"除此之外,他还教导自己的学生要敢于质疑权威、乐于钻研。

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现如今总有人嚷着"社会阶级固化"、"社会从来都不是公平的"、"有钱人只会越来越有钱"、"寒门再难出贵子"等消极言论。即使是大环境不好,客观条件惨淡,但无论如何这些都不足以成为不努力、不进步的借口。强者永远在为自己的成功创造条件,弱者才会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

人生是一座大山,有些人生在山脚下,有些人生在半山腰,有些人一出生就立于顶峰,更有不幸者出生在盆地。与其一味地羡慕旁人,抱怨现实不公,还不如省些力气埋头攀登,奋力拼搏来得实在!会当凌绝顶之时自有掌声和鲜花为胜者歌颂凯旋。

只有不忘初心,一路奋进,才能有始有终。

21世纪的科技成就

21世纪十年间照亮世界的十大科技成就

1,火星月球发现有水
2004年1月4日和1月25日,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分别在火星登陆。两辆火星车的最大成就是共同发现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证据。同时,在环火星轨道上运行的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也发现火星南极存在冰冻水。这是人类首次直接在火星表面发现水。 在经历9个多月的太空旅行后,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2008年5月25日成功降落在火星北极附近区域,这是第一个在火星北极附近着陆的人类探测器。按照计划,“凤凰”号着陆后展开了为期3个月的火星地面探测。同年7月30日,“凤凰”号的机械臂把一份土壤样本递送到热量和释出气体分析仪中。在样本加热时,分析仪鉴别出其中有水蒸气产生。这是火星上存在水的最直接证据。
2009年11月,科学家们肯定地表示,月球上有水而且数量可观。2009年10月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利用火箭在月球表面撞出一个直径100英尺的坑,并在产生的碎片中测量到25加仑以水蒸气和冰的形式存在的水。

2,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完成
2000年6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联合宣布: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基因组草图已经完成。
2001年2月12日,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和美国塞莱拉公司联合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
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最实质的内容,就是人类基因组的DNA序列图,人类基因组计划起始、争论焦点、主要分歧、竞争主战场等都是围绕序列图展开的。在序列图完成之前,其他各图都是序列图的铺垫。也就是说,只有序列图的诞生才标志着整个人类基因组计划工作的完成。
2003年4月15日,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发表50周年前夕,中、美、日、英、法、德6国元首或政府首脑签署文件,6国科学家联合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完成。 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绘就,是人类探索自身奥秘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被很多分析家认为是生物技术世纪诞生的标志。也就是说,21世纪是生物技术主宰世界的世纪,正如一个世纪前量子论的诞生被认为揭开了物理学主宰的20世纪一样。
人类基因组蕴涵有人类生、老、病、死的绝大多数遗传信息,破译它将为疾病的诊断、新药物的研制和新疗法的探索带来一场革命。
2007年,科学家首次阐述了人与人之间的DNA究竟存在着多大的差异。这是一个巨大的概念性飞跃,它将影响从医生如何治疗疾病到人类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保护个人隐私等各个方面。
3,细胞重新编程技术
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的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细胞重新编程“定制”细胞系方面的进展名列第一位。
《科学》杂志说,这些细胞系以及“定制”它们的有关方法,为科研人员理解甚至未来治愈一些医学上的顽疾提供了工具,比如帕金森氏症、Ⅰ型糖尿病等。
所谓细胞重新编程,是指通过植入新的基因,改变细胞的发育“记忆”,使其回到最原始的胚胎发育状态,就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进行分化,这样的细胞被称作“诱导式多能干细胞”。 2008年,有两个科研小组从罹患不同疾病的患者身上提取细胞,重新编程,使其“变身”为干细胞。他们选取的疾病大多数是很难或者不可能用动物模型来进行研究,这就使得获取人类细胞系进行研究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
《科学》杂志认为,这些新的细胞系将成为科研人员理解疾病如何发生、发展的重要工具,另外对医学领域筛选潜在药物可能也有帮助。如果科学家将来完全掌握细胞重新编程技术,能够更准确地控制这一技术,使其变得更加有效、安全,那么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将有可能用自体健康细胞来治病。

4,人类最早祖先确定
身高4英尺(约合1.21米)的“阿尔迪”成为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古老原始人。她生活在440万年前,直到1992年被发现。经过17年的探寻和研究,科学家将埃塞俄比亚出土的100多块碎片拼接起来,并成功复原了她的骨骼模型。
2009年10月,科学家公布了这一成果。令人吃惊的是,作为人与黑猩猩的共同祖先,“阿尔迪”却与黑猩猩大不相同。此外,尽管生活在森林中但却能够直立行走的事实,推翻了此前有关空旷草原地形对于人类两足发展至关重要的理论。

5,证实宇宙暗物质存在
2003年,美国匹兹堡大学斯克兰顿博士领导的一个多国科学家小组,借助了美国“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卫星的观测数据以及另一项名叫“斯隆数字天宇测量”的观测计划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观测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宇宙中仅有4%是普通物质,23%是暗物质,73%是暗能量。2006年一个美国天文学家小组通过美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等设备观测遥远星系的碰撞,发现了宇宙暗物质存在的最直接证据。2007年,欧洲和美国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首次为宇宙暗物质绘出的三维图。
6,干细胞研究成果丰
2000年,克隆和干细胞研究取得进展。在克隆方面,科学家克隆成功了最难克隆的动物之一:猪。
2002年,以色列科学家将人体“肾脏前体细胞”移植到老鼠体内后,发育成与老鼠本身肾脏大小差不多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类似器官。
2003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对人类胚胎干细胞完成了基因工程操作,在干细胞应用于医疗研究上前进了一大步;日本科学家首次培育出人体胚胎干细胞;中国科学家首次将人类皮肤细胞与兔子卵细胞融合,培植出人类胚胎干细胞。
2006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利用单个干细胞使实验鼠体内新长出乳腺。英国科学家首次利用脐带血干细胞培育出微型人造肝脏。
2007年,美国和日本两个独立研究小组分别宣布,他们成功地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了几乎可以和胚胎干细胞相媲美的干细胞。这一成果有望使胚胎干细胞研究避开一直以来面临的伦理争议,从而大大推动与干细胞有关的疾病疗法研究。
7,纳米技术重要应用
2001年,纳米技术领域获得多项重大成果。继在2000年开发出一批纳米级装置后,科学家再进一步将这些纳米装置连接成为可以工作的电路,这包括纳米导线、以纳米碳管和纳米导线为基础的逻辑电路、以及只使用一个分子晶体管的可计算电路。分子水平计算技术的飞跃有可能为未来诞生极微小但极快速的分子计算机铺平道路。
200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用碳纳米管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纳米电动机。
2006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王中林等成功地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发电机——纳米发电机。
8,欧洲强子对撞机启动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强子对撞机。2008年9月1日,对撞机正式启动。9月19日,对撞机因事故被迫停止运作。
2009年11月20日,对撞机重新启动,并实现了第一束质子流贯穿整个对撞机。2009年11月30日创造了质子加速的新世界纪录。对撞机将两束质子流加速到了1.18万亿电子伏特的能级,打破了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加速器2001年创下的0.98万亿电子伏特的纪录,这使得大型强子对撞机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的机器”。2009年12月8日晚,又成功实现一次总能量高达2.36万亿电子伏特的质子流对撞,再次创下能级最高纪录。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设计,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建设。它位于日内瓦附近瑞士和法国交界地区地下100米深处总长约27公里的环形隧道内。
9,人类探测器创最远纪录
欧洲航天局官员2005年1月15日凌晨宣布,地面控制中心已收到来自“惠更斯”号探测器经由“卡西尼”号飞船传回的信号,表明“惠更斯”号已成功登陆土卫六。这创造了人类探测器登陆其他天体最远距离的新纪录。
“惠更斯”号探测器是1997年10月由美国“卡西尼”号飞船携带发射升空的,经过7年约35亿公里的飞行后进入土星轨道,并于2004年12月25日分离。
10,庞加莱猜想被证明
2006年6月3日,经过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数学家30多年的共同努力,两位中国数学家——中山大学的朱熹平教授和美国里海大学教授及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最终证明了百年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
1904年,法国学者亨利·庞加莱提出了一个猜想:在一个封闭的三维空间,假如每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成一点,这个空间一定是一个圆球。庞加莱的短短几行字,成为数学界100多年未能证明的难题。
庞加莱猜想和黎曼假设、霍奇猜想等一样,被并列为七大数学世纪难题之一。

王中林为啥不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应该是他没有申请美国科学院院士,或者是不符合美国科学院院士标准。王中林是国际顶尖纳米科学家、物理学家、材料学家、能源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董事教授、Hightower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创始所长、现任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要成为他的学生容易吗

王老师是纳米界大牛中的大牛,楼主有志成为他的学生说明本身条件很好,但一般在国外留学特别是顶尖的课题组大牛的学生,本身学习,研究经历,英语成绩只是基本条件,更主要是看外导能否看中你某些方面,所以要成为他的学生,不光看条件,还要机遇哦,不管怎样,努力吧。望采纳。

相关推荐:

如何评价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热炒的摩擦发电机

坐火车容易感染病毒吗

生日会上最好玩什么游戏提高气氛

水果店如何清除小飞虫

联通日租卡怎么样

为什么这个时代这么多人爱看动漫

生日很重要吗

联通如何开流量

标签: [db:标签]

声明:《如何评价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热炒的摩擦发电机》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如何评价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热炒的摩擦发电机

    纳米技术在其中的作用很难讲。因为有时候没有那层纳米表面修饰,输出反而更高。可以参考论文做一个摩擦发电机。很简单的。输出不稳定。考虑到...

    百科 日期:2023-04-10

  • 皮肤偏黑偏黄适合什么颜色的bb

    1、象牙白,象牙白bb霜适合一些皮肤白皙的女孩子,这样子会更加特近于本来的肤色,有些人为了让自己看起来白一点就会选择这个颜色,其实这就是一个...

    护肤品 日期:2023-04-10

  • 风吹半夏童骁骑一共有几次入狱

    根据阿奈小说《不得往生》改编而来,由赵丽颖、欧豪、李光洁领衔主演的时代群像闯剧《风吹半夏》已经上线。剧中欧豪饰演的童骁骑却是两次入...

    电影 日期:2023-04-10

  • 唇膜怎么做

    拥有性感的双唇是很多人的梦想。可是现实是嘴唇不够饱满水润、唇色黯淡、唇纹较多,有的甚至干燥起皮。我们不妨自己动手制作唇膜,一一击破这...

    护肤品 日期:2023-04-10

  • 坐火车容易感染病毒吗

    1、坐火车容易感染病毒。2、火车的空间密闭、狭小,空气不流通,人员密度又较大,人员混杂,如果合并了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此时感染的风险较大而且长...

    百科 日期:2023-04-10

  • 生日会上最好玩什么游戏提高气氛

    1、气冠云霄。游戏规则:每次三组,每组四人。站在限制线外,将预先准备好的气球吹大并系好绳,插上小棍后,插入终点处的泡沫板上,先完成15个者胜出。2...

    百科 日期:2023-04-10

  • 2023年肇庆端州区幼升小报名线上咨询会直播时间+直播入口

    2023年肇庆端州区幼升小报名线上咨询会直播时间+直播入口直播时间:2023年4月10日直播入口:点击进入 》》》 报名对象:年满六周岁(2017年8月31日...

    数码 日期:2023-04-10

  • 女生脸上汗毛重是什么原因

    明明是一名花季妙龄少女,嘴上却长着小胡子,脸部其他部位汗毛也很重,这是很多自诩为女汉纸的女生都难以忍受的尴尬,要想彻底告别汗毛重,首先得弄...

    护肤品 日期:2023-04-10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